期刊文献+
共找到498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Poetic Transition and Modernity in Chen Sanli's (1852-1937) Ancient-Style Verse
1
作者 Tsung-Cheng LIN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8年第2期281-298,共18页
Chen Sanli broke the conventional stereotypes, regulations and structural limitations of past poetry to create innovations in poetic form, as well as adopting a variety of writing devices such as the transformed metap... Chen Sanli broke the conventional stereotypes, regulations and structural limitations of past poetry to create innovations in poetic form, as well as adopting a variety of writing devices such as the transformed metaphors and the abstruse diction. Within these invented poetic forms, converted metaphors and recondite diction, Chen Sanli experiments with new subject matters which were unprecedented in poetry before his time, and convey his psychological reactions such as oppression, anxiety, helplessness, fear, despair, and confusion toward the change and upheaval. All the poetic forms, metaphors, linguistic devices and emotions in Chen's verse have a great impact o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This paper aims to examine how Chen's verse promoted classical Chinese poetic tradition but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transition from traditional to modern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n Sanli Shilu (Record of poems) poetic transition modernity Tongguang School Hundred Days' Reform
原文传递
“俄罗斯诗学学派”发生学研究——以《布罗高兹与耶夫隆百科词典》中的“诗学”词条为例
2
作者 凌建侯 《中国俄语教学》 CSSCI 2024年第2期38-49,共12页
本文以俄罗斯首部百科全书中的“诗学”词条为例,参阅其他相关文献资料,考述欧洲诗学在俄国的发展演变,厘定其现代转型的可能线索,并探究这一转型得以实现的学术环境。本文认为,对欧洲诗学在俄国的现代转型而言,如果达维多夫与舍维廖夫... 本文以俄罗斯首部百科全书中的“诗学”词条为例,参阅其他相关文献资料,考述欧洲诗学在俄国的发展演变,厘定其现代转型的可能线索,并探究这一转型得以实现的学术环境。本文认为,对欧洲诗学在俄国的现代转型而言,如果达维多夫与舍维廖夫的研究属于萌芽,那么布斯拉耶夫、波捷布尼亚、维谢洛夫斯基是奠基者;从行使作诗教学功能的诗学转变成一门研究诗歌本质问题的科学,这是欧洲诗学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突破。西欧的现代美学与语言学成果为“俄罗斯诗学学派”的萌芽与奠基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诗学 俄罗斯诗学学派 发生学 现代转型
下载PDF
“现代人”思想·长篇小说诗学·美学和历史视野——撰写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1922—1949年)的几点思考
3
作者 陈思广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2,共8页
撰写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思路是:以“现代人”思想为根,以长篇小说诗学为本,在美学和历史的视野下,通过对前二者融创度与完成度的探析与相关艺术问题的剖析、阐释,实现对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发展历程共时性与历时性... 撰写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思路是:以“现代人”思想为根,以长篇小说诗学为本,在美学和历史的视野下,通过对前二者融创度与完成度的探析与相关艺术问题的剖析、阐释,实现对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发展历程共时性与历时性的描述与定位,即在主潮中透视,在诗学中辨析,在审美中感悟,在时代中把握,进而清晰地勾勒出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发展脉络、艺术得失。通过对现代长篇小说诗学艺术的深入揭示,对其中出现的一些重要的现象与问题加以理论的探讨与提升,深化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研究的问题意识,构建并拓宽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审美认知谱系,是撰写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的一个有效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 1922—1949年 “现代人”思想 长篇小说诗学 美学和历史视野
下载PDF
中国新诗大众化传播接受诗学论
4
作者 方长安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94,共10页
新诗大众化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将新诗变为大众的诗,让大众读者能够读懂。从百年新诗史的大众化事实看,中国新诗大众化传播接受诗学作为一种历史文化诗学,具有三大思想内容:一是新诗大众化的“大众”不是抽象名词,而是随时代语境改变而变... 新诗大众化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将新诗变为大众的诗,让大众读者能够读懂。从百年新诗史的大众化事实看,中国新诗大众化传播接受诗学作为一种历史文化诗学,具有三大思想内容:一是新诗大众化的“大众”不是抽象名词,而是随时代语境改变而变动的特定“大众”;二是读者作为传播者和接受者,其阅读反应是新诗文本是否属于大众化文本的评判依据;三是新诗大众化的核心内容是文本大众化。一百年来,新诗大众化因时而动,具有时代性与反思性。中国新诗大众化传播接受诗学是在百年新诗建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客观存在的诗学形态,具有中国现代性特征并向未来敞开。但是,作为一种文化实践性诗学,它在言说逻辑上有时存在着语义传达大众化和诗意表达大众化相混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动的大众 文本大众化 读者依据论 现代性价值 诗学反思
下载PDF
中国现代旧体诗人新媒介场域中“被阅读”的诉求
5
作者 张宁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25-130,共6页
民国时期,报纸杂志等新媒介的读者群体不断壮大,旧体诗人开始顾及受众的阅读需求。他们一方面利用新媒介发表作品及连载诗话,另一方面积极回应读者,与读者互动,可以说,新媒介促进了旧体文学生态的良性发展。同时,旧体诗人在言谈举止等... 民国时期,报纸杂志等新媒介的读者群体不断壮大,旧体诗人开始顾及受众的阅读需求。他们一方面利用新媒介发表作品及连载诗话,另一方面积极回应读者,与读者互动,可以说,新媒介促进了旧体文学生态的良性发展。同时,旧体诗人在言谈举止等方面显露出群体性的仪式化倾向,他们通过新媒介竭力展示自身,摹画其在公众视野中风流蕴藉、高蹈独立的形象,以期获得世人关注,进而达成对其文化立场、审美趣味与精神诉求的理解与体认。这样的结果说明中国现代旧体诗人在经历了新旧文化、新旧文学的碰撞之后,最终在报纸杂志上找寻到了获得和维系受众的文学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旧体诗人 新媒介 被阅读 诗学观 形象塑造
下载PDF
现代性与民族性的融合:中国现代诗剧的审美特征
6
作者 杨洪海 岳巧云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13-126,共14页
中国现代诗剧作为一种融合了中西诗剧传统的戏剧文体,它固然具备了中外诗剧的某些共同特征,但它毕竟是“中国化”了的现代戏剧文体形式。即使是对西方诗剧艺术的接受与借鉴,也是经过了选择和创造性转化的,其中来源于西方的某些因素,也... 中国现代诗剧作为一种融合了中西诗剧传统的戏剧文体,它固然具备了中外诗剧的某些共同特征,但它毕竟是“中国化”了的现代戏剧文体形式。即使是对西方诗剧艺术的接受与借鉴,也是经过了选择和创造性转化的,其中来源于西方的某些因素,也已经内化为其有机的构成成分。作为一个特定国度的特定时代的特殊文体形式,无疑具有自身独特的审美特征,而这种独特的审美特征,正是中国现代诗剧区别于西方诗剧的独特内蕴。这主要表现为其现代性特征与民族性特质:呼唤并表现现代人的现代意识、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借鉴与创化,以及意境与情境的融合、对民族传统文化及民间文化资源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诗剧 现代性 民族性 意境与情境
下载PDF
俄罗斯诗学背后的“故事”——凌建侯教授访谈录
7
作者 洪昕 凌建侯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5期1-12,共12页
在本篇专访中,凌建侯教授讲述了他研究俄罗斯诗学时所发生的“故事”,主要涉及他研究俄罗斯诗学的缘起、诗学本身的内涵、欧洲古典诗学在俄国的现代转型,特别是在英语国家的发展演变。凌建侯教授发现,欧洲传统诗学在英美学界演化为当代... 在本篇专访中,凌建侯教授讲述了他研究俄罗斯诗学时所发生的“故事”,主要涉及他研究俄罗斯诗学的缘起、诗学本身的内涵、欧洲古典诗学在俄国的现代转型,特别是在英语国家的发展演变。凌建侯教授发现,欧洲传统诗学在英美学界演化为当代的“理论”,中间约180年空白史并不意味着克里斯特瓦所说的“诗学的毁灭”,事实上,俄罗斯现代诗学正好可以填充这片空白。这一发现成为他提出“俄罗斯诗学学派”概念的重要原因之一。凌建侯教授廓清欧洲诗学从古典走向现代的进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学界重估俄罗斯为欧洲诗学的发展做出的贡献,重审伊格尔顿对现代文学理论之发端的界定,亦可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阐释提供有益启迪。在“万物皆可诗学”的背景中,俄罗斯学者坚持守正创新,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关于俄罗斯诗学的“故事”还会继续,凌建侯教授带来的思考早已超越诗学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诗学 俄罗斯诗学学派 诗学科学化 文学理论的现代转型
下载PDF
中国文化心灵诗学如何可能
8
作者 胡晓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64,171,共12页
该文尝试论述一种诗学学术范式的理论与方法,即“中国文化心灵诗学”。中国文化心灵诗学乃“文化”与“心灵”的综合角度,是在后五四时代中国文论建设性的探索中,尝试由传统诗学而发展出一套论述,以此作为读诗、研诗、教诗、作诗、发扬... 该文尝试论述一种诗学学术范式的理论与方法,即“中国文化心灵诗学”。中国文化心灵诗学乃“文化”与“心灵”的综合角度,是在后五四时代中国文论建设性的探索中,尝试由传统诗学而发展出一套论述,以此作为读诗、研诗、教诗、作诗、发扬中国诗教的理论框架,亦约同于古人所说的“文心”。中国文化心灵诗学以整体诗学与古今贯通为主要特色。整体诗学的三项要义是诗观立基、兼顾三才、采铜于山。古今贯通的三条进路是学艺双修、诗思互进、诗化生活。其缘起大背景恰也有三项:一是回应学术内部的不满,二是适应学术外部的条件变化,三是满足时代对人文学术的新需求。因而,中国文化心灵诗学不止于诗学本身,亦是学术对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思想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心灵 中国诗学 古今贯通 整体诗学
下载PDF
南方诗学的建构——兼论中国当代诗歌的“现代性”维度与“城市精神”书写
9
作者 何光顺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4-142,共9页
南方诗学,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对于中国当代诗歌“现代性”维度的观照,这种“现代性”可以看作是一种“城市精神”的书写,就是召唤“现代人”的出场。这种以“现代人”的此在生存为基础的现代性和城市精神,是在近代以来从以广东为起点的... 南方诗学,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对于中国当代诗歌“现代性”维度的观照,这种“现代性”可以看作是一种“城市精神”的书写,就是召唤“现代人”的出场。这种以“现代人”的此在生存为基础的现代性和城市精神,是在近代以来从以广东为起点的南方在与西方现代国家的交往与对话中生长出来的。这种精神也迥异于中国传统诗学的精神。中国传统诗学是以士君子和士大夫为写作主体的抒情言志诗学,是贵族化或精英化的,而中国现代诗学,是以从南方发端而逐渐渗透到中国整个现代文学内部的以平民或市民大众为写作主体和接受主体的城市诗学,我们将其命名为南方诗学。这个“南方”不同于传统的江南或地理的南方,而是一种精神的南方,或者说新南方。这些年来,个人对“南方诗学”的建构,包括了关于“南方”概念的重新界定、“南方诗歌”群落的梳理、“南方精神”谱系脉络的观照,而后进入“南方诗学”的理论建构。这样一个诗学建构所生长出的诸种可能性及其思想和艺术的实验,也将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提供更具现场性的理论资源与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诗学 南方诗歌 新南方 现代性 城市精神
下载PDF
对称与现代政治抒情诗的诗体探索
10
作者 高健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103,共12页
对称艺术的创造性转化与应用,是现代政治抒情诗在诗体探索与建构方面的显著特点。从理论角度而言,注重宣传鼓动性、坚持大众化以及倾向于朗诵的传播接受方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现代政治抒情诗与对称间的亲密关联。而在具体的诗体实践中,... 对称艺术的创造性转化与应用,是现代政治抒情诗在诗体探索与建构方面的显著特点。从理论角度而言,注重宣传鼓动性、坚持大众化以及倾向于朗诵的传播接受方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现代政治抒情诗与对称间的亲密关联。而在具体的诗体实践中,“辞赋式对称”和“楼梯式对称”的创造性使用,则为现代政治抒情诗或创制或改造出了“新辞赋体”和具有民族化特点的“楼梯体”。从对称视角重新检视现代政治抒情诗的诗体探索路径,不仅有助于我们修正对现代政治抒情诗的刻板印象,重估其在诗体探索方面的成绩,其中的经验教训也能为中国新诗体的建构提供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 现代政治抒情诗 诗体 辞赋式对称 楼梯式对称
下载PDF
当代诗歌批评中的“古典性”与“现代性”之辨
11
作者 杨雅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0-76,116,共8页
关于汉语新诗之“古典性”与“现代性”问题的讨论,自新文学初期就已开始。“古典”即意味落后,“古典性”与“现代性”相对立等论调,随着新诗获得普遍认可后便逐渐销声匿迹。但对这两个命题的讨论,却一直延续到当代诗歌批评中,并逐渐... 关于汉语新诗之“古典性”与“现代性”问题的讨论,自新文学初期就已开始。“古典”即意味落后,“古典性”与“现代性”相对立等论调,随着新诗获得普遍认可后便逐渐销声匿迹。但对这两个命题的讨论,却一直延续到当代诗歌批评中,并逐渐成为较核心的诗学问题。虽然诗论者们对“古典性”与“现代性”的定义及延展各个不同,但也往往会将其并举,认为两者原是摆脱“平庸”的不同法门,而很少会在两者间建立严格对立的关系。自1980年代末以来,批评界秉承着推动诗歌创作发展的宗旨,热衷于讨论在古典诗词中发掘现代性以及在现代诗中激活、重续与转化古典资源的可能性,据此提出了“新古典主义”“古典现代性”等力图熔铸古今、打通中西的诗学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诗歌批评 古典性 现代性 新古典主义 古典现代性
下载PDF
论现代乡土小说诗性叙事的多维镜像
12
作者 卢月风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59-64,共6页
“诗骚传统”型构现代乡土小说诗性叙事的面貌。因迥异的生命体验与审美理念,作家营造多元的乡土诗性空间。从内容上看,乡土诗性空间既有乡土启蒙视角下的诗意眺望,又有诗性乡土人生的自觉追求与革命、战争中的诗性一瞥,使启蒙、革命、... “诗骚传统”型构现代乡土小说诗性叙事的面貌。因迥异的生命体验与审美理念,作家营造多元的乡土诗性空间。从内容上看,乡土诗性空间既有乡土启蒙视角下的诗意眺望,又有诗性乡土人生的自觉追求与革命、战争中的诗性一瞥,使启蒙、革命、战争等乡土主题不同程度打上诗意的烙印,被赋予丰富的现代意味。乡土诗性多维建构背后是作家对乡土的地方色彩、风俗画面等审美特质的坚守,以及对人性、人情的执着追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乡土小说 诗性叙事 多维镜像
下载PDF
“前卫”的意义与“自我”的限度——论台湾地区“超现实”诗风的身体书写
13
作者 易文杰 《华文文学》 2024年第1期16-23,共8页
文学的身体与主体性紧密联系。在1950年代后的中国台湾地区,以“身体”来含蓄批判当局是台湾地区现代主义文学的共性。台湾地区的“超现实”诗风受域外的“超现实主义”文艺影响,更展开“前卫”的身体书写:呈现被规训与摧残的军事化身... 文学的身体与主体性紧密联系。在1950年代后的中国台湾地区,以“身体”来含蓄批判当局是台湾地区现代主义文学的共性。台湾地区的“超现实”诗风受域外的“超现实主义”文艺影响,更展开“前卫”的身体书写:呈现被规训与摧残的军事化身体、伊甸园般的本真身体和嬉皮士般的“颓废”身体。其身体背后忧郁的情感结构,指向解放个体的维度。然而,在冷战文化的影响下,过于沉浸于对自我潜意识与梦幻的书写,造成主体与现实之间的二元对立,也让“超现实”缺失阶级解放、民族解放的总体性视野,存在未能超克现代“自我”的限度。这正是台湾地区“超现实”诗风继承中国内地现代主义诗风时缺失的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现实”诗风 身体书写 前卫 现代主义 超现实主义
下载PDF
精神、技艺和语境——论中文创意写作视域下的新诗教育
14
作者 周文波 《写作》 2024年第5期121-128,共8页
创意写作课程是高校新诗写作教学的重要途径。新诗警惕陈词滥调,其语言精神与中文创意写作学科内在的创意本体意涵相契合,两者能形成建设性的理论互动。新诗写作教学应注重具体诗艺的传授,令学生深刻理解一首诗的诞生过程所包孕的创造... 创意写作课程是高校新诗写作教学的重要途径。新诗警惕陈词滥调,其语言精神与中文创意写作学科内在的创意本体意涵相契合,两者能形成建设性的理论互动。新诗写作教学应注重具体诗艺的传授,令学生深刻理解一首诗的诞生过程所包孕的创造性元素。诗艺并非教条,而是充盈课堂的介质。新诗写作教学应使学生在具体的审美陌生化体验中,领会语言精神和创意内涵。写作工坊模式为学生搭建了沉浸式的新诗读写语境。在此语境下,学生间的审美交往促使其自主地破除自我陈见,获取新的美感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创意写作 新诗写作 语言精神 诗艺 写作工坊
下载PDF
清人“三四拗救”说对唐近体诗律的误读
15
作者 韩娅非 《励耘学刊》 2024年第1期203-218,M0009,共17页
明代平仄格谱与“二四六分明”口诀的出现奠定了明清近体诗律体系的基础,也将唐近体诗常用句式“平平仄平仄”排除在标准句律样式之外。为此,清代学者提出“四拗三救”与“三拗四救”两种方案以重建“平平仄平仄”及其衍生句式在唐近体... 明代平仄格谱与“二四六分明”口诀的出现奠定了明清近体诗律体系的基础,也将唐近体诗常用句式“平平仄平仄”排除在标准句律样式之外。为此,清代学者提出“四拗三救”与“三拗四救”两种方案以重建“平平仄平仄”及其衍生句式在唐近体诗中的合法性。然而,通过史论考辨与量化分析发现,清人“三四拗救”说存在理论上的局限。《全唐诗》中“平平仄平仄”的节奏以“2+3”为主,在削弱第四字节律地位、改变音节长短的同时延续了汉语诗歌平仄相间的审美追求,体现了句律节奏受语法结构与韵律传统的双重影响。“二四六分明”的归纳与“三四拗救”的补缀反映了明清学者在致力于建构统一诗学规范下对唐近体诗律的误读、规约与再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四拗救 近体诗律 《全唐诗》 诗学规范
下载PDF
后现代语境中的认知诗学学科定位和发展前景 被引量:10
16
作者 赵秀凤 黄洁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6-30,共5页
认知诗学是滥觞于本世纪初的一种以文学为研究对象的跨学科研究,在学科定位、学理基础和研究范畴等方面存在含混,研究实践与研究名称依然名不副实。本文把认知诗学置于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用后现代哲学思想反观其学科定位与发展前景。参... 认知诗学是滥觞于本世纪初的一种以文学为研究对象的跨学科研究,在学科定位、学理基础和研究范畴等方面存在含混,研究实践与研究名称依然名不副实。本文把认知诗学置于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用后现代哲学思想反观其学科定位与发展前景。参照其基本诗学观———体验人本观和多元识解观,我们深信认知诗学将会以更加包容和开放的姿态,进一步拓展疆域,突破发轫之初的基于认知科学的诗歌研究范式和之后的认知语言学应用范式,真正发展成为一种立足于普世体验认知和社会文化认知、面向一切文学样态、探究文学基本命题的文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语境 后现代哲学 认知诗学 学科定位
下载PDF
论文化诗学与审美诗学的差异与关联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春青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3-84,共12页
在文学理论研究中存在着两大基本研究路径:一者可以称为"审美诗学",一者可以称为"文化诗学"。前者以个体性审美经验为研究对象,旨在阐释文学文本的基本构成、风格特征、修辞技巧等形式范畴以及文学的创作与接受过... 在文学理论研究中存在着两大基本研究路径:一者可以称为"审美诗学",一者可以称为"文化诗学"。前者以个体性审美经验为研究对象,旨在阐释文学文本的基本构成、风格特征、修辞技巧等形式范畴以及文学的创作与接受过程的心理机制、文学的审美价值等,回答"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后者以审美经验与社会文化诸因素的整体关联性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包括文本构成、修辞技巧等形式范畴在内的各种文学现象在形成过程中与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的复杂联系,回答"为什么"和"意味着或表征着什么"的问题。就西方而言,审美诗学属于"现代性"范畴,是所谓"审美现代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文化诗学"则与"后现代性"相关联,是一种饱含反思性与颠覆性的文学理论研究路向。就中国的情况而言,则"审美诗学"与"文化诗学"又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渊源与理论特性。近三十多年来,我们的审美诗学与文化诗学和西方学界相比呈现出一种错位,对于这种"错位"现象不能仅仅从学术影响的"时间差"角度来解释,根本上乃是社会现实的需要使然。今日中国的文化诗学正在成为一种更为有效的文学阐释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诗学 审美诗学 现代性 审美现代性 后现代性
下载PDF
江南文化资源的类型及其阐释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士林 刘新静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7-44,共8页
明清以来形成的江南文化以诗性精神为内核,由物质文化资源、社会文化资源和审美文化资源构成,主要类型有古镇文化资源、农桑文化资源、饮食文化资源、都市文化资源、工业文化资源、运河文化资源、园林和戏曲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已经... 明清以来形成的江南文化以诗性精神为内核,由物质文化资源、社会文化资源和审美文化资源构成,主要类型有古镇文化资源、农桑文化资源、饮食文化资源、都市文化资源、工业文化资源、运河文化资源、园林和戏曲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已经成为江南地区再发展的重要基础。对江南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梳理和价值研究,探索其在城市化和后现代社会背景下的生存与复活之路,是保护江南文化和传扬江南诗性精神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文化 诗性精神 现代阐释
下载PDF
论穆旦诗歌翻译对其后期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龙泉明 汪云霞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8-24,共7页
该文从诗歌主题、意象以及形式、技巧与风格等方面对穆旦前后期创作进行比较,从而揭示穆旦诗歌翻译对其后期创作的深刻影响。在此基础之上,说明外国诗歌翻译是影响中国新诗发展变化的巨大内驱力。
关键词 穆旦 诗歌翻译 诗歌创作 外国诗歌 中国新诗
下载PDF
三大重建:新诗,二次革命与再次复兴 被引量:67
20
作者 吕进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0-135,共6页
科学地总结中国新诗诞生以来的经验和考察新诗的现状就会发现,中国现代诗学正面临三大前沿问题:实现"精神大解放"以后的诗歌精神重建、实现"诗体大解放"以后的诗体重建和在现代科技条件下的诗歌传播方式重建。新诗... 科学地总结中国新诗诞生以来的经验和考察新诗的现状就会发现,中国现代诗学正面临三大前沿问题:实现"精神大解放"以后的诗歌精神重建、实现"诗体大解放"以后的诗体重建和在现代科技条件下的诗歌传播方式重建。新诗面临二次革命,以迎接新的复兴。三大前沿问题就是二次革命的内容,直接关系到新诗的兴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诗学 诗歌精神重建 诗体重建 诗歌传播方式重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