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下一家”:民运会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表征及强化路径 被引量:1
1
作者 孙文波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86,共7页
探究民运会中华民族“天下一家”的理念表征,有助于构建中华民族共有之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系中华民族的秩序体系。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民运会蕴含的“天下一家”理念进行了阐述,进而提出了通过民运... 探究民运会中华民族“天下一家”的理念表征,有助于构建中华民族共有之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系中华民族的秩序体系。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民运会蕴含的“天下一家”理念进行了阐述,进而提出了通过民运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化路径。研究认为:开幕式上对中国盛世气象的演绎,表达出栖息在中国人心灵深处“天下一家”的家国情怀;民运会已然转化为一种稳固中国人的精神秩序、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新型国家仪式,其超体育层面的传播学价值根源于华夏文明“家国一体”的社会秩序理念。因此,在“天下一家”理念的辐射下,该研究提出通过民运会全力推扬各民族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时代风貌,竭力弘扬各民族“心手相连”的节庆意蕴及极力崇扬“天下”理念对人类共同秩序的维护,是彰显“天下一家”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动会 国家仪式 天下一家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基于朱子家风的茶艺作品创编实践
2
作者 郑慕蓉 翁睿 施晓莉 《武夷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1-6,共6页
朱子家风是中国传统家风的典范,倡导“读书、循理、和顺、勤俭”的家风传承,对现代和谐文明家庭的构建仍具有指导价值。茶艺属于大众文艺,是文化传播的优良载体。“诗礼传家”茶艺作品将茶艺、茶礼与朱子家风精神融合,以茶为载体讲述了... 朱子家风是中国传统家风的典范,倡导“读书、循理、和顺、勤俭”的家风传承,对现代和谐文明家庭的构建仍具有指导价值。茶艺属于大众文艺,是文化传播的优良载体。“诗礼传家”茶艺作品将茶艺、茶礼与朱子家风精神融合,以茶为载体讲述了闽北祖孙三代家风传承的故事。采用闽北建州特色茶品与武夷经典茶艺流程,通过择水备器、服饰造型、舞台造景等艺术设计,以舞台茶艺形式弘扬朱子文化。将传统文化置于时代背景下,进行文艺创作,供大众欣赏,有利于丰富百姓精神家园,实现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艺作品 大众文艺 朱子家风 家风文化
下载PDF
家作为方法:理解中国法律史课程内涵的进路之一
3
作者 曾耀凤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8-72,82,94,共7页
因近代法制与社会变革之故,传统法律的适用基础、体例内容与现代法律皆不同。如何讲透课程精神,让学生理解课程体系,是课堂教学的主题。实践中,可以将家作为方法梳理课程内容,即礼产生于对家族祖先的祭祀,家国同构是古代王朝的治理基础... 因近代法制与社会变革之故,传统法律的适用基础、体例内容与现代法律皆不同。如何讲透课程精神,让学生理解课程体系,是课堂教学的主题。实践中,可以将家作为方法梳理课程内容,即礼产生于对家族祖先的祭祀,家国同构是古代王朝的治理基础,士人治家与官僚治民有相同的理路,家族成员的人伦关系决定刑罚原则和亲人间的责任义务,情理与国法有共同的价值目标与适用基础。尝试由家切入,有助于学生融入情境,更好地感受和理解课程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由祀而礼 家国一体 由士而官 亲伦与罚责 情理通国法
下载PDF
家庭离散、仪式制度及身体侵犯——来自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实践调查 被引量:3
4
作者 汪超 刘涛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1期148-157,共10页
中国农民工家庭的离散化流动造成大量儿童留守农村,也使他们遭遇身体侵犯问题,"仪式制度"则是深入透析问题的关键。倡导性的法理依据难以应用在案件的司法实践中,传统的实质伦理法则阻滞了法律规则法定权威的"落地"... 中国农民工家庭的离散化流动造成大量儿童留守农村,也使他们遭遇身体侵犯问题,"仪式制度"则是深入透析问题的关键。倡导性的法理依据难以应用在案件的司法实践中,传统的实质伦理法则阻滞了法律规则法定权威的"落地",加剧了法律制度的"仪式化"和乡村"非诉讼化",使得施害者"搭便车"而逍遥法外,从而不利于对案件的预防与救济。可以说,国家现代化建设尚未走出现代性困局,作为价值照拂的法律制度又未发挥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权威作用,一定程度上仅具有仪式形态的象征作用,乡村法治乃至国家法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离散 身体侵犯 群体规范 集体行动 惩罚失灵 仪式制度
下载PDF
淮北汉人社会丧葬仪式过程及其分析——以淮北地区颍上县农村葬礼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曹媞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9-22,共4页
本文主要是从人类学的视角来描述和分析典型的淮北平原上的葬礼仪式的过程,并对其功能和变革作了一定的阐述。
关键词 葬礼仪式 功能 变革 家族
下载PDF
英雄杀嫂的主题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施爱东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7-162,共6页
从人物塑造和情节设置的合理化角度对“英雄杀嫂”这一故事类型进行主题分析 ,元明侠义故事多借助英雄在“酒与色”、“江湖与家庭”、“兄弟与妇人”等多元选项中作出既合乎江湖规则又合乎伦理道德的选择 ,以确立英雄在江湖中的地位。... 从人物塑造和情节设置的合理化角度对“英雄杀嫂”这一故事类型进行主题分析 ,元明侠义故事多借助英雄在“酒与色”、“江湖与家庭”、“兄弟与妇人”等多元选项中作出既合乎江湖规则又合乎伦理道德的选择 ,以确立英雄在江湖中的地位。这类侠义文学为达到此目的 ,不惜以丑化女性和婚姻作为牺牲 ,并把杀死妇人当作江湖结义的一种仪式来渲染。此外 ,早期血腥的“杀家”故事演变为元明“杀嫂”故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杀嫂 醉酒 好色 仪式 侠义文学
下载PDF
汉代诸侯朝请考述 被引量:8
7
作者 李俊方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8-153,共6页
汉代诸侯朝请一般是定期参加大朝,由大鸿胪负责接待,朝请期间陛见皇帝四次,诸侯朝请需贡纳财物,皇帝有时也采用家人之礼接待,不朝者要受严惩,当然也存在因年老或其它特殊情况免朝的时候。
关键词 诸侯朝 贡纳 免朝 不朝
下载PDF
家族超度仪式与象征意义——以大化县定皇屯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罗彩娟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5-81,共7页
仪式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也是文化人类学的重点研究领域。本文在人类学田野工作的基础上,运用象征人类学和仪式的相关理论,对广西大化壮族家族超度亡灵仪式的结构和象征意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仪式 家族超度 象征意义
下载PDF
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家国情怀培育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陈丽云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99-104,共6页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国家意识和民族精神,具有坚实的逻辑基础和丰富的价值内涵。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融入家国情怀,有助于大学生牢固树立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有助于增强当代大...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国家意识和民族精神,具有坚实的逻辑基础和丰富的价值内涵。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融入家国情怀,有助于大学生牢固树立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有助于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精神,有助于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良好条件。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通过仪式感和生活体验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是两个重要实现路径。培育当代大学生的家国情怀,要把最鲜活、最新颖、最正能量的事件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引起大学生的共鸣,增强家国情怀在当代大学生心灵中的印记。当下,把我国疫情防控的成功实践与思政课教学过程相结合,是培育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的较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家国情怀 仪式感 生活体验
下载PDF
《诗经》弃妇诗与凶丧礼 被引量:2
10
作者 罗家湘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5-152,共8页
《诗经》弃妇诗多表现被丈夫休弃、离开婆家女子的情感状态与生活内容,揭示了女性在婚姻中的被动和无辜,表现了弃妇自我边缘化的心理。在传统的吉、凶、军、宾、嘉五礼系统中,弃妇诗属于凶丧礼。其中所反映的“留车反马”“三不去”“... 《诗经》弃妇诗多表现被丈夫休弃、离开婆家女子的情感状态与生活内容,揭示了女性在婚姻中的被动和无辜,表现了弃妇自我边缘化的心理。在传统的吉、凶、军、宾、嘉五礼系统中,弃妇诗属于凶丧礼。其中所反映的“留车反马”“三不去”“大归”等,体现了古人在礼乐制度方面的设计。这些礼乐制度努力为弃妇回归家庭保留退路,把弃妇重新纳入社会秩序中,维护了尊重、怜悯、孝顺等家庭伦理道德。这种把弃妇问题放到家庭中来思考和解决的礼乐制度,为当事人保留体面,让参与者感受到社会温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弃妇诗 凶丧礼 家庭 社会修复
下载PDF
酬神仪式:人神间的祭祀“互动”——以西高山乡“领羊”仪式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向阳 孙月梅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47-50,共4页
"抽保状"是西高山乡较为普遍的民间集酬谢与祭祀家神为一体的重要仪式之一,具体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师公跳神型,一种是阴阳祭祀型。本文将主要从师公跳神型仪式中的"领羊"仪式出发,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人类学和... "抽保状"是西高山乡较为普遍的民间集酬谢与祭祀家神为一体的重要仪式之一,具体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师公跳神型,一种是阴阳祭祀型。本文将主要从师公跳神型仪式中的"领羊"仪式出发,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人类学和民俗学等学科知识对仪式过程展开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高山乡 领羊”仪式 师公 家神
下载PDF
《仪礼·丧服》的亲属称谓所反映的上古婚姻遗俗 被引量:2
12
作者 丁鼎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54-57,共4页
《仪礼·丧服》经、传全面系统地记载了周代亲属之间的丧服关系 ,因而也就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周代的亲属称谓制度。通过它所记录下来的亲属称谓制度 ,如“舅”、“姑” ,从父、从母 ,“女至”与“昆弟之子” ,“女弟”、“女以”... 《仪礼·丧服》经、传全面系统地记载了周代亲属之间的丧服关系 ,因而也就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周代的亲属称谓制度。通过它所记录下来的亲属称谓制度 ,如“舅”、“姑” ,从父、从母 ,“女至”与“昆弟之子” ,“女弟”、“女以”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礼·丧服》 亲属称谓制度 婚姻制度 家庭制度 上古
下载PDF
略述清代宗族与族人丧礼 被引量:2
13
作者 冯尔康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3-84,共12页
丧葬,本是死者家庭之事,然为人生四礼之特殊重大礼仪,为宗族和政府所关注。清朝继承历代传统制定丧礼,为官民治丧之准则,其要点是实行丧服制及禁止非礼葬法和仪式。因服制所系,民间宗族视督导族人遵行朝廷丧礼为职责,制作相应的规范,以... 丧葬,本是死者家庭之事,然为人生四礼之特殊重大礼仪,为宗族和政府所关注。清朝继承历代传统制定丧礼,为官民治丧之准则,其要点是实行丧服制及禁止非礼葬法和仪式。因服制所系,民间宗族视督导族人遵行朝廷丧礼为职责,制作相应的规范,以辅助朝廷丧礼的实现,此外,努力帮助族人料理丧事、出资备棺安葬、设置义冢,试图解决族人丧中难事,同时反对丧事中的停丧不葬、做佛事、火葬、厚葬等习俗,然而收效甚微。盖因这类现象系历史传承,和现实中的浮华风俗共同形成巨大力量,宗族以及国家均无力扭转;穷人无力承担高昂的丧葬费用,不得不有非礼行为;佛道及少数民族多种文化影响于汉人丧葬行为,宗族所信奉的儒家丧礼不可能独尊。慎终追远的丧礼,是人类所特有的缅怀亲人形式,令人生有个好的终结,有益于家庭、社会的正常延续,发挥着积极的社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家 宗族 丧礼 做佛事 停丧不葬
下载PDF
朱子理学对徽州宗族祠堂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方利山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8-226,共9页
徽州宗族祠堂的寝殿供奉先祖严格按照朱子《家礼》的规定,其祠堂祖祭的礼仪更是朱子《家礼》祭礼的规矩演示,而徽州宗族祠堂的励学,则是朱子崇文思想的徽州滥觞。
关键词 徽州宗族祠堂 朱子《家礼》 祖祭 励学
下载PDF
“礼仪之邦”之礼仪思想的辩证肯定与传承——兼论习近平“注重家风”的现实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福山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第8期44-47,共4页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思想非常丰富。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研究并阐述我国礼仪思想产生及发展的客观性、辩证性、历史性及现实性,继承积极的礼仪文化,克服消极的礼仪文化。通过扬弃,把礼仪文化的精粹注入家风建设,...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思想非常丰富。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研究并阐述我国礼仪思想产生及发展的客观性、辩证性、历史性及现实性,继承积极的礼仪文化,克服消极的礼仪文化。通过扬弃,把礼仪文化的精粹注入家风建设,提升民众的文明素质与道德品质,进而普遍树立良好的家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仪 礼节 家风
下载PDF
礼与法的现代融合——基于家族本位到个人本位的转变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洪亮 杜娟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9-12,共4页
从中国古代法律的家族本位到中国近现代法律的个人本位转向的过程看礼与法的此消彼长,从中发现礼与法的相互关系及其转化规律,借此探索中国现代法律怎样在家族本位与个人本位、礼与法、传统与现代之间取舍、融合,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 从中国古代法律的家族本位到中国近现代法律的个人本位转向的过程看礼与法的此消彼长,从中发现礼与法的相互关系及其转化规律,借此探索中国现代法律怎样在家族本位与个人本位、礼与法、传统与现代之间取舍、融合,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民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本位 个人本位
下载PDF
中国古代祖先崇拜及其和谐关系的构建
17
作者 黄德锋 潘洋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95-100,116,共7页
祖先崇拜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民间信仰之一,维持在祖先崇拜下的和谐关系是人们面对生命中不同层次矛盾和困难的处理方式。丧葬礼仪、祭祖仪式和家谱制订的目的,是促进人与祖先神之间的和谐、人与宗族关系的和谐,以及自己的身心和谐,并进而... 祖先崇拜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民间信仰之一,维持在祖先崇拜下的和谐关系是人们面对生命中不同层次矛盾和困难的处理方式。丧葬礼仪、祭祖仪式和家谱制订的目的,是促进人与祖先神之间的和谐、人与宗族关系的和谐,以及自己的身心和谐,并进而推进社会整体和谐关系的构建。它们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怀和生存智慧,是我们坚持民族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先崇拜 丧葬礼仪 祭祖仪式 家谱 和谐关系
下载PDF
婚仪的教育意蕴
18
作者 胡少明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16-120,共5页
婚仪是有益的习俗式教育资源。其以姻亲关系的缔结为主旨,在"相亲——定亲——成亲"的仪式与程序中,将成人世界的秩序与规范渐趋呈现于姻亲当事人,促使其在神圣、庄严、欢娱、谨慎乃至繁琐的婚仪中完成由未成年人向成年人的... 婚仪是有益的习俗式教育资源。其以姻亲关系的缔结为主旨,在"相亲——定亲——成亲"的仪式与程序中,将成人世界的秩序与规范渐趋呈现于姻亲当事人,促使其在神圣、庄严、欢娱、谨慎乃至繁琐的婚仪中完成由未成年人向成年人的身份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仪 家庭 成人
下载PDF
明清家礼变迁的内在逻辑——以《家礼·昏礼》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逸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47,共11页
朱熹《家礼》深刻影响了明清家礼的编纂,促成一种不同于礼学研究的知识门类——家礼学的形成。《家礼》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门学问,重要原因之一是该书本身的不完备。作为朱子“早年未定之本”,《家礼》不但对古礼存在误读、曲解之处,还有... 朱熹《家礼》深刻影响了明清家礼的编纂,促成一种不同于礼学研究的知识门类——家礼学的形成。《家礼》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门学问,重要原因之一是该书本身的不完备。作为朱子“早年未定之本”,《家礼》不但对古礼存在误读、曲解之处,还有不少不易施行、不合人情的仪式设计。其中,《昏礼》删“六礼”为“三礼”,回避了他所理解的六礼矛盾;设计“从下做上”的亲迎礼序,以体现先卑后尊的礼义;改三月庙见为三日,混淆庙见之礼与拜祖之俗。这些问题成为明代家礼聚讼之处,学者试图补完六礼以全古意,却发现《家礼》对六礼名义的理解无法包容问名、纳吉;试图补入拜祖礼俗以安人情,却发现《家礼》无处安置两次庙见。明中期之后,学者对《家礼》的质疑与反思愈发深刻,终于在清代汇集为一场批判、重构家礼的风潮。随着相关问题的穷尽,家礼学在清中期后丧失理论活力、归于沉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家礼 婚礼 朱熹 内在逻辑
下载PDF
云南彝族濮拉人宗教信仰调查报告——以马关县新堡寨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英武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89-92,102,共5页
本文通过对云南彝族濮拉人村寨的实地调查,描述了濮拉人的信仰及其仪式状况,并从"魔公"、"龙头户"、驱鬼仪式、祭龙仪式、招魂仪式、祭祖仪式、封财门等几个方面展现了濮拉人信仰生活的表现形式,以此论述濮拉人信... 本文通过对云南彝族濮拉人村寨的实地调查,描述了濮拉人的信仰及其仪式状况,并从"魔公"、"龙头户"、驱鬼仪式、祭龙仪式、招魂仪式、祭祖仪式、封财门等几个方面展现了濮拉人信仰生活的表现形式,以此论述濮拉人信仰文化的现状和变迁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濮拉人 魔公 龙头户 祭龙 封财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