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朱子家礼》对朝鲜朝前期家祭礼的影响
1
作者 秦菲 肖地林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9-35,共7页
«朱子家礼»作为朱熹的礼学著作,卷一论祠堂部分和卷五整卷主要规定了祠堂奉祀和各类家祭礼的具体要求,体现了祖先崇拜、宗法观念和礼下庶民的价值取向.《朱子家礼》于14世纪前半叶传入朝鲜半岛,对朝鲜朝前期家祭礼的影响极为... «朱子家礼»作为朱熹的礼学著作,卷一论祠堂部分和卷五整卷主要规定了祠堂奉祀和各类家祭礼的具体要求,体现了祖先崇拜、宗法观念和礼下庶民的价值取向.《朱子家礼》于14世纪前半叶传入朝鲜半岛,对朝鲜朝前期家祭礼的影响极为深远.《朱子家礼》厚植了朝鲜士民的儒家祭祀观念,促使朝鲜士民重视家庙祭祀并建立起祠堂建制,进而使得朝鲜士民树立起家祭礼上的宗法和家族观念,朝鲜社会的家祭类型与仪式基本遵循《朱子家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朱子家礼》 家祭礼 儒家祭祀 祠堂
下载PDF
《朱子语类》特色词语研究
2
作者 胡绍文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64-70,共7页
《朱子语类》是南宋朱熹讲学的记录,用词文白夹杂,语料非常丰富。《朱子语类》中有许多特色词,词条或义项罕见于其他文献。这些特色词有方言俗语,也有临时的口语词和旧词的活用。它们对朱熹的语言特点和汉语词汇史研究具有较高的价值。
关键词 《朱子语类》 朱熹 语言特点 特色词语
下载PDF
朱子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与应用——以武夷学院为例
3
作者 池芳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92-94,共3页
朱子理学是一套完整的、特色的思想道德教育系统,在我国文学思想历史发展进程中举足轻重,对于现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有着很大的启示作用。通过对朱子理学的思想精华进行深入挖掘,并以武夷学院为例,发现朱子理学在现代高校思想教育中... 朱子理学是一套完整的、特色的思想道德教育系统,在我国文学思想历史发展进程中举足轻重,对于现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有着很大的启示作用。通过对朱子理学的思想精华进行深入挖掘,并以武夷学院为例,发现朱子理学在现代高校思想教育中的渗透与应用情况,力求进一步探讨其在现实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的价值,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朱子理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武夷学院
下载PDF
李滉对朱熹理学的继承和发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品端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24-29,63,共7页
李滉(退溪)对朱熹理学的传承主要体现在理气论、心性论、格物论和工夫论等四个方面。李氏对朱子思想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创立了一个以理气二物说、四端七情理气互发说、格物说和敬学为核心内容,以主理为特征的性理学思想体系。
关键词 李滉 朱熹 理学 朝鲜朱子学
下载PDF
栗谷对朱子心性论的传承与发展
5
作者 丁晓慧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0年第1期11-14,共4页
朱子心性论在朱子学中居于核心地位,其中心与理的关系问题是其核心问题。朱子认为心与理的关系就是性情体用关系,情由性发,四端即情。朱子指出"四端是理之发,七情是气之发"。朱子虽然对这一观点没有作详细的诠释,但是对后世... 朱子心性论在朱子学中居于核心地位,其中心与理的关系问题是其核心问题。朱子认为心与理的关系就是性情体用关系,情由性发,四端即情。朱子指出"四端是理之发,七情是气之发"。朱子虽然对这一观点没有作详细的诠释,但是对后世却产生了重要影响。16世纪中叶,朝鲜朝围绕这个问题引发了关于"理发气发,四端七情"的大论辩。其中,退溪与高峰之辩、栗谷与牛溪之辩是这场论辩的两个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栗谷 心性论 四端七情
下载PDF
朱子民本思想的理论和实践及其现代意义——在“朱子民本思想与当代”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6
作者 龙念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3-6,共4页
民本思想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之一,这一思想的产生,是历史上阶级关系变化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朱熹继承思想遗产,并在理论上有所发展,在实践中加以体现和应用,把古代的民本思想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今天所提出的"以人为本&qu... 民本思想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之一,这一思想的产生,是历史上阶级关系变化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朱熹继承思想遗产,并在理论上有所发展,在实践中加以体现和应用,把古代的民本思想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今天所提出的"以人为本",与古代的民本思想虽然有根本区别,但也有批判地继承的一面,研究和弘扬包括朱熹民本思想在内的优秀的古代文化遗产,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是很有意义的工作,也是文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朱熹) 民本思想 和谐社会 朱子学研究
下载PDF
朱子《克斋记》的文本与思想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来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共8页
《克斋记》是朱子为其友人石子重之克斋所作,以申发对孔子"克己复礼"的理解,曾历经数次修改,最终的定本为通行本《朱子文集》所见《克斋记》。该文是朱子中年仁学思想的代表作,与其《仁说》成书于同一时期。文章仔细分析了朱... 《克斋记》是朱子为其友人石子重之克斋所作,以申发对孔子"克己复礼"的理解,曾历经数次修改,最终的定本为通行本《朱子文集》所见《克斋记》。该文是朱子中年仁学思想的代表作,与其《仁说》成书于同一时期。文章仔细分析了朱子与时人通信中的有关论述,尤其通过将沉埋近八百年的宋淳熙本《晦庵先生文集》中所存的《克斋记》初稿与《朱子文集》中的《克斋记》定稿详加勘比,揭示了《克斋记》在改过程中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克斋记》诸本之间、《克斋记》与《仁说》之间在思想上的异同作了深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克斋记》 仁说 《朱子文集》
原文传递
重塑朱熹——“译名之争”语境下裨治文对《御纂朱子全书》的节译 被引量:7
8
作者 帅司阳 《翻译界》 2018年第1期25-40,142,共17页
19世纪中叶,在华新教传教士为解决圣经翻译中的'译名问题'而开始翻译、研究朱熹著作。美国传教士裨治文于1849年发表《御纂朱子全书》节译本,依托《中国丛报》的发行产生较大影响,是朱子学英译史上的重要节点。因此,本文以裨译... 19世纪中叶,在华新教传教士为解决圣经翻译中的'译名问题'而开始翻译、研究朱熹著作。美国传教士裨治文于1849年发表《御纂朱子全书》节译本,依托《中国丛报》的发行产生较大影响,是朱子学英译史上的重要节点。因此,本文以裨译本为中心,将其置于当时的历史语境下考察,分析其翻译动因、改写方式和结果。本文认为,裨译本因'译名之争'而作;在翻译中,裨治文从自身立场出发,通过预选文本、撰写评注以及文内改写等方式对朱熹学说进行了改写,将朱熹塑造成一个思想落后的唯物论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裨治文 《御纂朱子全书》 朱子学英译 译名之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