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MC-ICP-MS锆石Hf同位素的分析方法及地质应用 被引量:661
1
作者 侯可军 李延河 +3 位作者 邹天人 曲晓明 石玉若 谢桂青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595-2604,共10页
本研究利用Thermo Finngan Neptune型多接收等离子质谱和Newwave UP213激光剥蚀系统对两个国际锆石标准和一个实验室锆石标准进行了系统的测定。测得的TEMORA、GJ1和FM02锆石标准的^(176)Hf/^(177)Hf比值分别为:0.282700±64 (2SD,N... 本研究利用Thermo Finngan Neptune型多接收等离子质谱和Newwave UP213激光剥蚀系统对两个国际锆石标准和一个实验室锆石标准进行了系统的测定。测得的TEMORA、GJ1和FM02锆石标准的^(176)Hf/^(177)Hf比值分别为:0.282700±64 (2SD,N=22),0.282008±25(2SD,N=26)和0.282967±44(2SD,N=27),该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与文献报道值完全一致。采用不同的剥蚀直径对FM02锆石标准进行了对比测定,结果在误差范围内是一致的。从分析结果来看,GJ1和FM02的Hf同位素比值变化范围较小,是Hf同位素LA-MC-ICP-MS测试的理想标准锆石。文中还对四个不同地区的锆石Hf同位素进行了测定,结合前人研究,对其成因和物质来源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HF同位素 MC-ICP-MS
下载PDF
北秦岭二郎坪杂岩变沉积岩碎屑锆石年代学及其构造地质意义 被引量:36
2
作者 杨敏 刘良 +3 位作者 王亚伟 廖小莹 康磊 盖永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52-1466,共15页
碎屑锆石为沉积岩中最稳定的矿物,其年龄谱系不仅可限定沉积物的最大沉积年龄与物源性质,而且能够为探讨其形成构造环境提供关键约束。作为北秦岭构造带主要构造岩石地层单元之一,二郎坪杂岩由北、中、南三个构造岩片——北部碎屑岩片... 碎屑锆石为沉积岩中最稳定的矿物,其年龄谱系不仅可限定沉积物的最大沉积年龄与物源性质,而且能够为探讨其形成构造环境提供关键约束。作为北秦岭构造带主要构造岩石地层单元之一,二郎坪杂岩由北、中、南三个构造岩片——北部碎屑岩片、中部蛇绿岩片和南部变碎屑岩片组成。本文对二郎坪杂岩南部变碎屑岩片中的碎屑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年龄测试研究,获得样品锆石谐和年龄值分布在500±7Ma^3894±5Ma之间,1个年龄高频集中区为0.9~1.0Ga,6个次要年龄集中区分别为500~600Ma、750~850Ma、1.35~1.48Ga、1.6~1.75Ga、2.6~2.7Ga和3.0~3.4Ga。研究结果表明:1)最小峰值年龄限定二郎坪杂岩南部碎屑岩片原岩的最大沉积时代为500Ma,结合西庄河花岗闪长岩侵入南部岩片的地质事实,南部岩片的形成时代应为早古生代寒武-奥陶纪(500~475Ma),明显早于中部蛇绿岩片中的火山岩的形成时代(463~475Ma);2)通过与邻区地质事件年龄谱峰及其锆石阴极发光图像特征的对比,二郎坪杂岩变碎屑岩原岩的物源分别主要来自南部秦岭杂岩中的早新元古代花岗岩和北部华北南缘熊耳群中元古代火山岩,其物源具有双源性,暗示其形成于与伸展作用相关的裂谷或弧后盆地构造背景,而二郎坪蛇绿岩片所代表的古洋盆可能正是在此基础上发育产生的;3)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资料分析,二郎坪杂岩中的沉积碎屑岩片可能形成于商丹洋向北俯冲期间所产生的弧后伸展盆地构造环境;4)通过与宽坪岩群沉积岩中的碎屑锆石年龄数据的对比,揭示二者碎屑锆石具有相似的年龄谱峰,结合宽坪群变沉积岩中发现大量疑源类、几丁虫和虫颚等早-中奥陶世化石组合以及二郎坪杂岩蛇绿岩片中的火山岩夹层硅质岩中发现早-中奥陶世牙形石和放射虫的研究,分析认为二者沉积物的沉积时代相近,沉积物源几乎完全一致,暗示它们形成的构造环境可能具有一致性;5)二郎坪蛇绿岩片中的典型的与洋壳俯冲有成因联系的弧火山岩的形成时代(463~475Ma)明显迟后于区内高压-超高压岩石的峰期变质时代(514~484Ma)约20~30Myr,清楚地表明二郎坪洋壳拖曳秦岭杂岩发生陆壳俯冲-深俯冲作用的可能性不大;6)二郎坪杂岩南部碎屑岩片和宽坪岩群碎屑沉积物中碎屑锆石中最主要的年龄集中区(0.9~1.0Ga)的物源来自秦岭杂岩中的早新元古代花岗质岩石,而缺少秦岭杂岩中的早古生代岩浆岩和HP/UHP变质岩石锆石的年龄信息,明确指示二郎坪与宽坪盆地沉积时,秦岭杂岩重要组成的早新元古代花岗质岩石已出露于地表接受剥蚀,而秦岭杂岩中出露的HP/UHP岩石和早古生代岩浆岩未抬升出露地表,即秦岭杂岩现今出露的前早古生代陆壳物质不是整体而是部分经历了陆壳俯冲-深俯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秦岭 二郎坪杂岩 碎屑锆石 LA-ICP-MS锆石U-PB定年
下载PDF
南苏鲁晚中生代花岗岩的形成年龄及源区 被引量:10
3
作者 孟繁聪 史仁灯 +2 位作者 李天福 刘福来 许志琴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871-1880,共10页
本文对苏鲁造山带西南端(南苏鲁)的中生代花岗岩采用激光探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方法进行了年代学测定,李埝岩体为122±5Ma(6个测点的加权平均值),抗日山岩体的年龄为119±2Ma(5个测点的加权平均值),这些结果表明,南苏鲁... 本文对苏鲁造山带西南端(南苏鲁)的中生代花岗岩采用激光探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方法进行了年代学测定,李埝岩体为122±5Ma(6个测点的加权平均值),抗日山岩体的年龄为119±2Ma(5个测点的加权平均值),这些结果表明,南苏鲁地区的花岗岩主要形成于燕山期,相当于早白垩世。两个花岗岩体中还分别检测出新元古代的锆石,年龄范围为751~639Ma,表明有新元古代的岩石参与了中生代花岗岩的形成。花岗岩与围岩花岗质片麻岩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以及锆石特征的对比表明,经历超高压变质的花岗质片麻岩不是中生代花岗岩的主要源岩。花岗岩中存在暗色包体,结合该地区存在大量同时代的幔源岩浆活动,推测壳幔岩浆的混合可能是南苏鲁花岗岩形成的主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SR-ND同位素 花岗岩 片麻岩 南苏鲁
下载PDF
西昆仑托日提乌托克铜(金)矿点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4
作者 张荣臻 张德会 +4 位作者 杜保峰 胡红雷 朱红运 韩亚 宾朝晖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77-690,共14页
托日提乌托克铜(金)矿点是新疆西昆仑地区新发现的达到铜工业品位的矿点,铜(金)矿化与斑状石英二长岩体有关。为了确定矿点及含矿岩体的成因与形成的构造背景,并评价其找矿潜力,本文对斑状石英二长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 托日提乌托克铜(金)矿点是新疆西昆仑地区新发现的达到铜工业品位的矿点,铜(金)矿化与斑状石英二长岩体有关。为了确定矿点及含矿岩体的成因与形成的构造背景,并评价其找矿潜力,本文对斑状石英二长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等研究。结果表明,该铜(金)矿点为一受构造控制的岩浆热液型矿点。斑状石英二长岩整体具有富硅(SiO_(2)=54.43%~69.61%)、富铝(Al_(2)O_(3)=14.38%~16.75%)和富碱(Na_(2)O+K_(2)O=8.44%~8.82%)等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属于偏铝质的高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类,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具有弱Eu负异常,为典型的岛弧岩浆岩,是新生地壳部分熔融和壳源沉积物混染的结果。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成岩年龄为483.4±3.7 Ma,表明该岩体形成于早奥陶世,与大同地区加里东期的岩浆活动时间一致,为原特提斯洋向南北昆仑地体双向俯冲环境下的产物;岩石地化特征及已有探矿工程表明该矿点元素异常明显、见矿良好且剥蚀程度不高,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仑 托日提乌托克 铜(金)矿点 斑状石英二长岩 锆石U-Pb年龄 构造环境
下载PDF
青海同仁兰采地区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任文恺 王生云 +2 位作者 陈礼标 吴少锋 张海青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59-1074,共16页
西秦岭造山带发育北西向展布的同仁—泽库构造岩浆岩带,位于青海同仁县以西兰采地区的花岗闪长岩是该构造岩浆岩带的一部分。本文对兰采地区的花岗闪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兰采地区花岗闪长... 西秦岭造山带发育北西向展布的同仁—泽库构造岩浆岩带,位于青海同仁县以西兰采地区的花岗闪长岩是该构造岩浆岩带的一部分。本文对兰采地区的花岗闪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兰采地区花岗闪长岩的结晶年龄为(231.4±2.9)Ma(MSWD=0.024),即形成于晚三叠世早期;稀土元素总量为138.76×10^-6~197.19×10^-6,具有右倾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富集轻稀土而亏损重稀土((La/Yb)N值为11.53~17.19),Eu具有负异常;富集Rb、K、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Sr、Ba、P呈明显负异常,属于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I型花岗岩类。结合区域地质及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兰采地区花岗闪长岩的源区物质为变基性岩类,幔源岩浆的参与可能对该岩体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形成于以整体挤压为主、局部剪切伸展为辅的地壳逐渐加厚的动力学背景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闪长岩 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代学 兰采地区 青海
下载PDF
ZrSiO_4对高铝制品热震稳定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晓廷 王云 +1 位作者 赵亮 李育林 《包钢科技》 2003年第3期5-6,共2页
通过添加ZrSiO4对高铝制品抗热震性能影响的研究 ,认为其机理是在高温下ZrSiO4生成ZrO2 ,ZrO2 相变形成显微裂纹增韧 ,裂纹扩展及显微结构改善 ,提高了制品的热震稳定性。
关键词 锆英石 显微裂纹 显微结构 热震稳定性 高铝制品 耐火材料
下载PDF
南秦岭佛坪西岔河角闪黑云片岩锆石U—Pb定年及Lu—Hf同位素组成
7
作者 杨潇潇 王毓婧 +3 位作者 李振华 王敬宇 朱喜 龙晓平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00-1118,共19页
秦岭是一个多阶段演化的复杂大陆碰撞造山带,经历了多期的洋一陆俯冲聚合过程,目前对于南秦岭勉略洋盆的闭合时间仍旧存在不同认识。本文对南秦岭佛坪西岔河角闪黑云片岩中的锆石开展了内部结构分析、原位微量元素组成分析和LA-ICP-M... 秦岭是一个多阶段演化的复杂大陆碰撞造山带,经历了多期的洋一陆俯冲聚合过程,目前对于南秦岭勉略洋盆的闭合时间仍旧存在不同认识。本文对南秦岭佛坪西岔河角闪黑云片岩中的锆石开展了内部结构分析、原位微量元素组成分析和LA-ICP-MS微区U-Pb定年。CL图像揭示锆石内部无环带,或发育扇形分区,显示典型的变质成因锆石的内部结构特征。这些锆石在稀土配分图中显示LREE亏损,HREE富集,具有明显的Ce正异常和微弱的Eu负异常,与变质重结晶稀土配分图类似。此外,它们的Hf同位素组成均一,176Hf/177Hf和176Lu/177Hf的比值分别介于0.282436-0.282570和0.000262-0.001138,其εHf(t)值介于-7--2,两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为1707-1409Ma,晚于前人对长角坝岩群沉积时代的认识,可能与变质作用过程中流体的加入有关,使得176Hf/177Hf比值升高。这些变质成因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20±1Na,该变质年龄及其锆石Ti温度计算结果(平均值约为716℃)均与佛坪热穹隆变质时代及变质温度一致,揭示这套角闪黑云片岩形成于高温伸展环境。由于典型的热穹隆常发育于伸展的构造环境中,因此佛坪热穹隆变质时代的确定揭示南秦岭勉略洋盆的闭合可能发生在晚三叠世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变质锆石 U-PB定年 锆石Ti温度 构造演化
下载PDF
Zircon SHRIMP U-Pb dating for the Cangshuipu volcanic rock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lower boundary age of the Nanhua strata in South China 被引量:57
8
作者 WANGJian LIXianhua +4 位作者 DUANTaizhong LIUDunyi SONGBiao LIZhongxiong GAOYonghu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3年第16期1663-1669,共7页
The continental volcanic rocks and volcaniclastic sedimentary conglomerates of the Cangshuipu Formation occur well in Yiyang of Hunan Province, consisting of a wedge-shaped succession of Neoproterozoic strata that ove... The continental volcanic rocks and volcaniclastic sedimentary conglomerates of the Cangshuipu Formation occur well in Yiyang of Hunan Province, consisting of a wedge-shaped succession of Neoproterozoic strata that overlie with high-angle unconformity the flysch turbidites of the Lengjiaxi Group in the Upper Mesoproterozoic Eonothem. SHRIMP zircon U-Pb dating gives a weighted mean age of 814 ( 12 Ma for the dacitic volcanic agglomerates from the lowest part of the volcanic rocks in the Cangshuipu Formation. This age is younger than previously reported values of 921-933 Ma for the volcanic rocks from the Cangshuipu Formation. Our new dating represents the lower boundary age of the Neoproterozoic System in the studied area. The younger age for the Cangshuipu volcanic rocks is supported by the following observations: (1) Lower Neoproterozoic strata (814-1000 Ma) are missing in the studied area; (2) the Nanhua rift system was initiated at about 820 Ma; and (3) an age of ~820 Ma may be taken as the lower boundary timing of the Nanhua System (even Neoproterozoic) in South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年代 年代测定 火山岩 中国 湖南 楔形 原生代 复理层 元古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