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論清華簡《子犯子餘》簡5釋讀及斷句
1
作者 孟躍龍 《文献语言学》 2024年第2期168-175,236,共9页
由於《子犯子餘》第5、6號簡前端皆有缺損,以致語境不清,因而給文本釋讀工作造成了很多困難。清華簡七《子犯子餘》簡5中的一段話,整理者原來釋讀爲:“幸得有利不忻獨,欲皆僉之。事有過焉,不忻以人,必身擅之。”學者們對這段話進行了很... 由於《子犯子餘》第5、6號簡前端皆有缺損,以致語境不清,因而給文本釋讀工作造成了很多困難。清華簡七《子犯子餘》簡5中的一段話,整理者原來釋讀爲:“幸得有利不忻獨,欲皆僉之。事有過焉,不忻以人,必身擅之。”學者們對這段話進行了很多討論,但至今其中仍有部分問題没有圓滿解決。本文認爲,該段文字中的“欲”讀爲“裕”,“㒭(■)”讀爲“共”,“事”讀爲“使”,“以”用同“與”。同時,參考前賢的正確釋讀意見,將這段文字釋讀並點斷爲:“幸得有利,不[斤心](憖)獨欲(裕),皆㒭(共)之;事(使)有過焉,不[斤心](憖)以(與)人,必身廛(擅)之。”這段話大致可以理解爲:“(子犯子餘等人)如有幸立功,不敢自己專有其利,都拿去和他人共享;假使有過錯,則不願同他人分擔罪責,一定獨自承擔責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華簡 斷句
下载PDF
清华简《子犯子余》《赵简子》所见反贪婪观念论析
2
作者 李健胜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0-96,共7页
清华简《子犯子余》《赵简子》所见反对贪婪的观念源于对商周时期贪婪之举的批判、反思,简文从统治者个人修养与国家治理关系角度阐述了清廉执政的必要性,也强调君王将相的道德垂范作用。反贪婪观念的形成、发展与春秋时期反对利用权势... 清华简《子犯子余》《赵简子》所见反对贪婪的观念源于对商周时期贪婪之举的批判、反思,简文从统治者个人修养与国家治理关系角度阐述了清廉执政的必要性,也强调君王将相的道德垂范作用。反贪婪观念的形成、发展与春秋时期反对利用权势来满足贪欲的立论方向相一致,并在战国诸子学派中得以延展、深化。综合简文内容、抄写年代及简文儒化现象等信息,清华简《子犯子余》《赵简子》所见反贪婪主张尚处于片段式观念阶段,不是成体系的反贪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子余》 《赵简 反贪婪观念
下载PDF
清华简《子犯子余》与《孟子》“民心”“天命”思想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段雅丽 王化平 《宜宾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44-50,共7页
清华简《子犯子余》是一篇有重要思想价值的出土文献。简文以对话的形式,借子犯、子余和蹇叔之口,表达了文献作者的治国理念。简文所体现的"节中于天"的思想与孟子重"道德之天"的哲学观有一定的相似性,言公子重耳... 清华简《子犯子余》是一篇有重要思想价值的出土文献。简文以对话的形式,借子犯、子余和蹇叔之口,表达了文献作者的治国理念。简文所体现的"节中于天"的思想与孟子重"道德之天"的哲学观有一定的相似性,言公子重耳的行为合乎义理及其天命。同时,简文将"民心""天命"并举,把民心上升至天命的高度,述说民心难成或易成取决于"居上位之人",此观点在《孟子》一书中也有类似内容,重在说明以德化民,施德政的重要性。《子犯子余》与《孟子》"民心""天命"思想的比较,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先秦时期的社会政治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心 天命
下载PDF
读清华简《子犯子余》札记二则
4
作者 苏浩浩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67-70,共4页
清华简第七册《子犯子余》篇所记内容为春秋早期事,但其中所涉及的一些称谓,如"主君""庶子"等,并不是春秋时期的含义,带有明显的战国时期色彩。结合简文相关表述及主旨思想,可以推测其文本形成当在战国时期,另考虑... 清华简第七册《子犯子余》篇所记内容为春秋早期事,但其中所涉及的一些称谓,如"主君""庶子"等,并不是春秋时期的含义,带有明显的战国时期色彩。结合简文相关表述及主旨思想,可以推测其文本形成当在战国时期,另考虑到此篇所记内容为传世文献所未见,因此在使用时当慎重取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余》 主君 称谓
下载PDF
《清華(柒)·子犯子餘》子犯答秦穆公問有關簡文補説
5
作者 鄔可晶 《简帛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41-48,共8页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柒)》所收《子犯子餘》篇,秦穆公與子犯問答那一段,“胡晋邦有禍,公子不能持焉,而走去之”後應標問號;子犯回答中,“不秉禍利,身不忍人”應斷作“不秉禍利身,不忍人”,“秉禍”與“公子不能持焉”的“持焉(於之)...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柒)》所收《子犯子餘》篇,秦穆公與子犯問答那一段,“胡晋邦有禍,公子不能持焉,而走去之”後應標問號;子犯回答中,“不秉禍利,身不忍人”應斷作“不秉禍利身,不忍人”,“秉禍”與“公子不能持焉”的“持焉(於之)”是一回事,此話大意且與《國語·晋語二》《禮記·檀弓下》“晋獻公之喪”一章可以合觀;“即中於天”當讀爲“即衷於天”,意謂從上天那裏就受天心、獲得天命,疑指《左傳》《國語》等書所載五鹿野人“與之塊”、子犯勸重耳“受而載之”一事而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華簡 《子餘》 斷讀
下载PDF
清華簡《子犯子餘》“邦乃遂亡”及相關問題試析
6
作者 暨慧琳 《简帛》 2021年第1期75-84,共10页
清華簡《子犯子餘》13號簡的"邦乃述亡",研究者或讀爲"邦乃墜亡",或讀爲"邦乃遂亡",以"遂亡"爲同義連用。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分析了這兩種釋讀存在的問題。根據古代漢語中常見的同義虚詞... 清華簡《子犯子餘》13號簡的"邦乃述亡",研究者或讀爲"邦乃墜亡",或讀爲"邦乃遂亡",以"遂亡"爲同義連用。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分析了這兩種釋讀存在的問題。根據古代漢語中常見的同義虚詞複用現象,本文認爲"邦乃述亡"應該讀爲"邦乃遂亡",其中"乃""遂"皆爲虚詞。文章並對《漢書》王先謙注與"乃遂"相關的問題進行了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餘》 乃遂 虚詞複用 《漢書》注
下载PDF
清華七《子犯子餘》與《趙簡子》等篇字迹研究
7
作者 李松儒 《出土文献》 2019年第2期177-192,共16页
2017年出版的《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柒)》公布了四篇竹簡:《子犯子餘》《晉文公入於晉》《趙簡子》《越公其事》。整理者認爲"從形制、文字而言,《子犯子餘》與《晉文公入於晉》,《趙簡子》與《越公其事》分别相同,應是兩位書手所... 2017年出版的《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柒)》公布了四篇竹簡:《子犯子餘》《晉文公入於晉》《趙簡子》《越公其事》。整理者認爲"從形制、文字而言,《子犯子餘》與《晉文公入於晉》,《趙簡子》與《越公其事》分别相同,應是兩位書手所録"。[1]整理者李守奎先生還指出《趙簡子》《越公其事》兩篇與已公布的清華六《鄭武夫人規孺子》《鄭文公問太伯(甲、乙)》《子儀》等篇爲同一抄手所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公其事》 《子餘》
下载PDF
清华七《子犯子余》“錧梏”试解
8
作者 范常喜 《中国文字学报》 2018年第1期79-85,共7页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柒)》收有《子犯子余》一篇,其篇末蹇叔所述商纣王暴政一段中有刑具'桊'一名,整理者读作'桎梏'。我们认为当释作'(錧)(梏)','錧梏'即上博简《容成氏》中所记之'桎梏'。&#...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柒)》收有《子犯子余》一篇,其篇末蹇叔所述商纣王暴政一段中有刑具'桊'一名,整理者读作'桎梏'。我们认为当释作'(錧)(梏)','錧梏'即上博简《容成氏》中所记之'桎梏'。'錧'与'桎'所表示的都是刑具脚械,属同义异文,并非同音假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子余》 楚简 錧梏 桎梏
原文传递
清华七《子犯子余》所载纣之事与古书对读二则
9
作者 张峰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9年第1期1-4,共4页
清华简第七册《子犯子余》所载纣的事迹,可与古书中的相关内容对读,一是"杀三无辜"就是《吕氏春秋·先识》的"杀三不辜",可能指脯、醢九侯、鄂侯、梅伯。二是"为为烙"就是文献中的"炮烙",... 清华简第七册《子犯子余》所载纣的事迹,可与古书中的相关内容对读,一是"杀三无辜"就是《吕氏春秋·先识》的"杀三不辜",可能指脯、醢九侯、鄂侯、梅伯。二是"为为烙"就是文献中的"炮烙",可证"炮格"不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余》 杀三无辜 炮烙
原文传递
读清华简(七)札记二则
10
作者 翁倩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86-90,共5页
清华简(七)属于新近公布的整理成果,其所载的《子犯子余》《越公其事》等四篇文献均为传世未见的佚籍,性质类于《国语》。它对于补正史籍,还原历史细节有非常重要的原典价值。和普通文献不同,原典性历史典籍的解读,以及其承载的历史信... 清华简(七)属于新近公布的整理成果,其所载的《子犯子余》《越公其事》等四篇文献均为传世未见的佚籍,性质类于《国语》。它对于补正史籍,还原历史细节有非常重要的原典价值。和普通文献不同,原典性历史典籍的解读,以及其承载的历史信息的挖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依据其独特的时空加以还原。经考证与辨析,笔者认为《子犯子余》中"寺"应读为"恃";《越公其事》中的""应读作"黎",""为"黎顶",即"黎首";"见"读为"现","足见",即赤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七) 《子余》 《越公其事》 原典性文献 争议字词 释义
下载PDF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七)》释读拾遗
11
作者 罗涛 《汉字汉语研究》 2019年第4期78-87,126,127,共12页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七)》自公布以来,引起多方讨论,但不少简文的释读尚未取得一致意见。本文就其中某些简文提出新的释读意见,如《子犯子余》简3应点断为“主如曰疾利,焉不足?诚我主故弗秉”。同简“以即中于天”中的“即”可读为“...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七)》自公布以来,引起多方讨论,但不少简文的释读尚未取得一致意见。本文就其中某些简文提出新的释读意见,如《子犯子余》简3应点断为“主如曰疾利,焉不足?诚我主故弗秉”。同简“以即中于天”中的“即”可读为“冀”,希冀之义。简5“■■于志”可读为“瘅劳于志”。“瘅劳于志”,为志向而劳苦。简12中的“就”当依沈培的意见理解为“及”。简13“若大岸将具崩”中的“具”可读为“遽”,突然、猝然。《赵简子》简7“车外”中的“外”字当是“”字之省,应读为“坚”,坚固。《越公其事》简6“继”可读为“继祧”,继续宗庙之义。简14“笃”应理解为病,指军队疲敝。简32“堇(勤)𡐰”应读为“勤励”,勤劳勉励。简34“■■■■”可读为“䅘稑陵稼”,在丘陵之地种稑和小麦。简58“询命若命”中的“询”可读为“循”,顺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七 赵简 越公其事
下载PDF
从典籍中的重耳流亡故事和形象之差异看“语”类文献特点
12
作者 王佳慧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46-50,共5页
重耳流亡故事主要见于传世文献中的《左传》《史记》和《国语》,以及新近公布的清华简《子犯子余》篇。《左传》《史记》和《国语》中的重耳形象呈现出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由开始的不成熟转变到后来的成熟,而清华简《子犯子余》中的重... 重耳流亡故事主要见于传世文献中的《左传》《史记》和《国语》,以及新近公布的清华简《子犯子余》篇。《左传》《史记》和《国语》中的重耳形象呈现出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由开始的不成熟转变到后来的成熟,而清华简《子犯子余》中的重耳则全然具有一种正面的、积极的色彩。通过《国语》和清华简《子犯子余》的对比,发现出土的短篇语类文献几乎不叙事,没有故事情节,而如《国语》般的长篇语类文献则有记事的成分,甚至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要把章节组织,构成一个叙事的构架;二者在语言上的不同之处在于,《国语》的语言较正式,上下文之间有较为严密的逻辑,语言描述间互为铺垫。而《子犯子余》记述语言更为口语化。《子犯子余》或为当时《国语》整理者所整理的散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耳故事 语类文献 《国语》 《子余》
下载PDF
清華簡(柒)字詞研究四則
13
作者 湯志彪 《简帛》 2021年第2期113-121,共9页
清華簡(柒)有多篇簡文意義重要,很多字詞需要重新梳理,其中《子犯子餘》簡12的"某之女"即"牧之女","棬梏"相當於"桎檻"。《越公其事》簡44、51"趣""■"都應理解作"屢... 清華簡(柒)有多篇簡文意義重要,很多字詞需要重新梳理,其中《子犯子餘》簡12的"某之女"即"牧之女","棬梏"相當於"桎檻"。《越公其事》簡44、51"趣""■"都應理解作"屢次","比視"則是反復審察;簡49的"波"是名詞作狀語;簡57-58的"復"當訓作"废止",""讀作"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華簡 越公其事
下载PDF
读清华简(七)零札
14
作者 侯乃峰 《中国文字学报》 2018年第1期90-97,共8页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七辑所收录的简文,原整理者在《子犯子余》《赵简子》《越公其事》三篇的释文注释中对某些字词文句的考释意见似有可以补充修订之处,我们就此形成12条读书札记,以供研究者参考。
关键词 清华简(七) 《子余》 《赵简 《越公其事》
原文传递
新出简牍与晋文公重耳出亡史事综合研究
15
作者 王少林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 2018年第1期54-64,共11页
新出清华简(贰)《系年》、(柒)《子犯子余》、阜阳汉简《春秋事语》皆有涉及晋文公重耳出亡史事的材料,为研究重耳出亡史事提供了新的材料.新材料为分析重耳出亡路线问题中的齐、卫、宋次第、过曹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支持,为重耳居留各国... 新出清华简(贰)《系年》、(柒)《子犯子余》、阜阳汉简《春秋事语》皆有涉及晋文公重耳出亡史事的材料,为研究重耳出亡史事提供了新的材料.新材料为分析重耳出亡路线问题中的齐、卫、宋次第、过曹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支持,为重耳居留各国时间问题提供了新的材料.综合分析,重耳选择的出亡路线、居留各国时间,与其归国的政治目的、诸侯国的事势变迁密切相关.复原重耳出亡路线如下:狄一五鹿(卫)-齐-卫-曹-宋-郑-楚-秦.《子余子犯》所记重耳在秦“三岁”当为“三月”,重耳居留各国时间当为居狄12年,居齐3年,居宋4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文公重耳 清华简 阜阳汉简 系年 春秋事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