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福寺洼陷烃源岩特征与生烃潜力评价 被引量:9
1
作者 林小云 高慧娉 +1 位作者 魏昙娟子 范俊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1年第2期1-4,133,共5页
资福寺洼陷古近系盐湖沉积体系发育有沙市组、新沟咀组下段烃源岩。地化特征分析表明,新沟咀组下段泥岩层和Ⅱ油组有机质丰度较高,达到差~中等级别,新沟咀组下段Ⅲ油组和沙市组上段为差烃源岩;沙市组上段~新沟咀组下段烃源岩有机质类型... 资福寺洼陷古近系盐湖沉积体系发育有沙市组、新沟咀组下段烃源岩。地化特征分析表明,新沟咀组下段泥岩层和Ⅱ油组有机质丰度较高,达到差~中等级别,新沟咀组下段Ⅲ油组和沙市组上段为差烃源岩;沙市组上段~新沟咀组下段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2~Ⅲ型,多数为Ⅲ型;Ⅰ、Ⅱ油组成熟度较低,为成熟早期,Ⅲ油组开始进入成熟晚期。烃源岩评价结果表明,新沟咀组下段泥隔层和Ⅱ油组具有较高的生烃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福寺洼陷 古近系 烃源岩特征 生烃潜力
下载PDF
测井资料在资福寺洼陷有效烃源岩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林小云 潘虹 +2 位作者 李轶 赵智鹏 麦晓磊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9期38-41,9,共4页
测井资料定量计算有机碳评价烃源岩的方法,有别于传统的地球化学测试方法,以其高而连续的纵向分辨率为优势,弥补了因取心不足而造成的烃源岩识别与评价的困难,为油气勘探决策提供有利的地质依据。通过应用该方法建立适合资福寺洼陷有机... 测井资料定量计算有机碳评价烃源岩的方法,有别于传统的地球化学测试方法,以其高而连续的纵向分辨率为优势,弥补了因取心不足而造成的烃源岩识别与评价的困难,为油气勘探决策提供有利的地质依据。通过应用该方法建立适合资福寺洼陷有机碳含量的计算模型,将测井计算结果与地化测试结果进行对比,两者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并对资福寺洼陷烃源岩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福寺洼陷 有机碳含量 ΔlogR 声波时差 电阻率
下载PDF
资福寺洼陷新沟嘴组油气勘探潜力
3
作者 刘建 范俊 +2 位作者 魏昙娟子 张晨露 赵刚 《海洋地质前沿》 2012年第1期44-50,共7页
资福寺洼陷位于江陵凹陷东南部,在晚侏罗—早白垩世基底形成之后经历了晚白垩—始新世新沟嘴组、始新世荆沙组—渐新世荆河镇组和新近纪—第四纪3期构造演化阶段,洼陷总体上表现为NW向的"凹-隆"相间构造格局。古近系盐湖沉积... 资福寺洼陷位于江陵凹陷东南部,在晚侏罗—早白垩世基底形成之后经历了晚白垩—始新世新沟嘴组、始新世荆沙组—渐新世荆河镇组和新近纪—第四纪3期构造演化阶段,洼陷总体上表现为NW向的"凹-隆"相间构造格局。古近系盐湖沉积体系发育有沙市组上段和新沟嘴组下段烃源岩,新沟嘴组下段Ⅱ油组烃源岩具有较高的生烃潜力,Ⅰ类生烃区主要分布在洼陷中心;发育了新沟嘴组下段自生自储的原生油藏储盖组合和新沟嘴组下段—荆沙组下生上储的次生油藏储盖组合。原油以来源于本地区的烃源岩为主,断裂和三角洲砂体成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位于主要生烃区域两侧的构造带为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形成了新沟嘴组自源式成藏模式和荆沙—潜江组异源成藏模式。洼陷北部的荆州背斜带西部为勘探潜力较大的Ⅰ级勘探区,荆州背斜带东部和洼陷以西为Ⅱ类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福寺洼陷 新沟嘴组 生烃潜力 储盖组合 勘探潜力
下载PDF
资福寺洼陷油气来源及运聚特征研究
4
作者 魏昙娟子 刘建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 CAS 2012年第5期67-70,6,共4页
资福寺洼陷位于江汉盆地江陵凹陷东部,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先后在古近系新沟咀组、荆沙组和潜江组发现工业油气流或油气显示。利用烃源岩有机地化特征以及原油的地化资料,进行多指标油气源综合对比,确定油气源层。根据原油和源岩特征对... 资福寺洼陷位于江汉盆地江陵凹陷东部,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先后在古近系新沟咀组、荆沙组和潜江组发现工业油气流或油气显示。利用烃源岩有机地化特征以及原油的地化资料,进行多指标油气源综合对比,确定油气源层。根据原油和源岩特征对比,资福寺洼陷原油与资福寺洼陷的烃源岩较为相似,而与梅槐桥地区烃源岩有一定的差异性,说明资福寺洼陷原油来源于资福寺洼陷的烃源岩。并结合沉积、构造演化、成烃演化、生储盖组合等资料,综合、动态地分析油气运移的控制因素,阐明油气运移优势通道的发育规律,确定了油气运移的方向和过程。影响资福寺洼陷油气富集的因素很多,其中尤其以油气主要输导断层为主,分布广泛的薄砂层则是油气侧向运移的重要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福寺洼陷 油气来源 油气运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