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穴考 被引量:16
1
作者 付思思 岳增辉 《河南中医》 2021年第3期346-348,共3页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妇人方中》最早对子宫穴的位置进行了描述,位于"侠玉泉三寸"。由于对"侠"字释义理解的错误,导致《针灸大成》认为,本穴位于"中极两旁各开三寸",从而错误定位子宫穴的位置...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妇人方中》最早对子宫穴的位置进行了描述,位于"侠玉泉三寸"。由于对"侠"字释义理解的错误,导致《针灸大成》认为,本穴位于"中极两旁各开三寸",从而错误定位子宫穴的位置,引起诸多争议。应将中极穴旁开1.5寸和旁开3寸均归为子宫穴,临床运用时,在此4个点周围寻找疾病反应点或敏化点(如热敏点、痛敏点),最终确定穴位位置。如果未发现疾病反应点或敏化点,则四点同取,加强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穴 定位 考证
下载PDF
浮针结合附子饼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随机对照试验
2
作者 施佳欢 陈朝明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05-909,共5页
目的:观察浮针结合附子饼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30例,脱落2例)。对照组于神阙、双侧子宫穴予附子饼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浮针治疗... 目的:观察浮针结合附子饼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30例,脱落2例)。对照组于神阙、双侧子宫穴予附子饼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浮针治疗,分别在患者腹直肌、腹斜肌、股内收肌上触诊检查,确定患肌,在患肌外5~10 cm处进针,同时配合再灌注活动。于月经周期痛经第1天开始治疗,每天1次,连续治疗3 d,治疗3个月经周期。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疗程后血清前列腺素F2α(PGF2α)含量,并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VAS评分、CM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血清PGF2α含量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28/29),高于对照组的64.3%(18/28,P<0.05)。结论:浮针结合附子饼灸可以有效减轻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痛经临床症状、降低PGF2α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寒凝血瘀型 浮针 附子饼灸 神阙穴 子宫穴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隔姜灸子宫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英文) 被引量:14
3
作者 吴姝雯 贾一凡(译)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17年第6期446-450,共5页
目的:观察隔姜灸子宫穴对原发性痛经的止痛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12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接受隔姜灸子宫穴,对照组口服常规止痛药,两组均在经前1星期开始干预,共治疗3个... 目的:观察隔姜灸子宫穴对原发性痛经的止痛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12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接受隔姜灸子宫穴,对照组口服常规止痛药,两组均在经前1星期开始干预,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并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时,观察组患者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前列腺素F2a(PGF2α)水平及子宫动脉血流的收缩期峰流速与舒张期峰流速比(S/D)、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的值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姜灸子宫穴治疗原发性痛经,发挥了艾灸的温通、生姜的温散、腧穴的刺激等综合作用,疗效优于口服止痛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灸法 间接灸 隔姜灸 子宫 痛经
原文传递
CO_(2)激光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关联盆腔疼痛: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甜 王思瑶 +4 位作者 黄奏琴 蔡勤华 张慎 王曙 田甜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97-401,共5页
目的:观察CO_(2)激光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关联盆腔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寒凝血瘀型EMs关联盆腔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激光灸组和假激光灸组,每组38例。激光灸组采用CO_(2)激光灸疗仪于双侧子宫穴施灸;假激光灸组与激... 目的:观察CO_(2)激光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关联盆腔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寒凝血瘀型EMs关联盆腔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激光灸组和假激光灸组,每组38例。激光灸组采用CO_(2)激光灸疗仪于双侧子宫穴施灸;假激光灸组与激光灸组操作一致,但无任何激光输出。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每次30 min,每周治疗3次,共计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观察两组患者Gracely box scale(GBS)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非甾体抗炎药物使用情况及平均用药天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激光灸组治疗后、随访GBS评分、VAS评分均降低(P<0.05),假激光灸组治疗后、随访GBS评分、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灸组治疗后、随访GBS评分、VAS评分低于假激光灸组(P<0.05)。激光灸组较假激光灸组合并用药人次及平均用药天数少(P<0.05)。结论:CO_(2)激光灸能改善寒凝血瘀型EMs关联盆腔疼痛患者疼痛症状,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盆腔疼痛 寒凝血瘀 激光灸 子宫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香薰疗法联合穴位皮内阻滞注射在第一产程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祝丽娟 徐亚黎 汪得芳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79-83,共5页
目的观察香薰疗法联合子宫穴、八髎穴皮内阻滞注射在第一产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5例足月自然分娩初产妇随机分为3组,各85例。临产后A组采用自由体位,B组在A组的基础上给予香薰疗法,C组在B组的基础上给予穴位皮内阻滞注射。第一产程... 目的观察香薰疗法联合子宫穴、八髎穴皮内阻滞注射在第一产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5例足月自然分娩初产妇随机分为3组,各85例。临产后A组采用自由体位,B组在A组的基础上给予香薰疗法,C组在B组的基础上给予穴位皮内阻滞注射。第一产程结束后分别计算3组在潜伏期及活跃期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第一产程持续时间。结果与同组镇痛前比较,A,B组潜伏期及活跃期VAS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C组潜伏期VAS评分显著降低(P<0.01),活跃期VAS评分显著升高(P<0.01);与同组潜伏期比较,3组活跃期VAS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与A,B组比较,C组活跃期及潜伏期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与同期A组比较,B,C组潜伏期与活跃期SAS评分均低于A组(P<0.01)。与同期A组比较,B,C组潜伏期与活跃期持续时间均短于A组(P<0.01)。A组活跃期重度疼痛产妇占100.0%,B组占100.0%,C组占29.4%,C组明显低于A,B组(P<0.01)。A组焦虑比例为96.4%,B组为42.2%,C组为38.8%,B,C组焦虑比例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香薰疗法联合子宫穴、八髎穴皮内阻滞注射,能有效缓解产妇焦虑紧张的情绪、降低分娩疼痛、缩短第一产程、促进自然分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产程 产妇 香薰疗法 子宫穴 八髎穴 皮内阻滞注射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