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联合生化汤加减治疗产后恶露不尽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肖风娟 白雪 +1 位作者 李佳佳 高晓俐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11期1636-1639,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生化汤加减治疗产后恶露不尽效果。方法:选取60例产后恶露不尽患者,按信封随机法分为生化汤组、针药组,每组30例。生化组患者给予生化汤加减治疗,针药组患者给予针刺联合生化汤治疗。分别于7、14 d后复查子宫B超,并比...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生化汤加减治疗产后恶露不尽效果。方法:选取60例产后恶露不尽患者,按信封随机法分为生化汤组、针药组,每组30例。生化组患者给予生化汤加减治疗,针药组患者给予针刺联合生化汤治疗。分别于7、14 d后复查子宫B超,并比较两组患者子宫三径之和、宫腔残留物面积、血性恶露持续时间、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4 d后,针药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生化汤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针药组子宫三径、宫腔残留物面积小于生化组,而恶露持续时间则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联合生化汤加减可促进产妇宫腔残留物排出及子宫恢复,加速恶露排出,缓解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 恶露不尽 生化汤 针刺 子宫穴 宫腔残留
下载PDF
穴位埋线对更年期雌性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月梅 李艳慧 +3 位作者 詹珠莲 李向阳 廖冰洁 冯淑兰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455-457,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穴位埋线对更年期大鼠下丘脑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等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探讨其对更年期综合征防治作用的机理。【方法】选用6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模型组... 【目的】通过观察穴位埋线对更年期大鼠下丘脑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等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探讨其对更年期综合征防治作用的机理。【方法】选用6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各2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他组均采用手术摘除大鼠双侧卵巢复制去势更年期大鼠模型,治疗组选取肾俞、三阴交、子宫穴进行穴位埋线,1次/周,连续4周;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下丘脑组织NE、DA、5-HT、5-HIAA含量。【结果】模型组较假手术组的NE、DA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5-HT、5-HIAA水平显著上升(P<0.01或P<0.001),5-HT/NE比值显著升高(P<0.001);穴位埋线组与模型组比较,可显著升高衰退的NE水平(P<0.05),降低5-HT、5-HIAA水平(P<0.05或P<0.01),且埋线组的5-HT/NE比值亦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穴位埋线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作用可能与其能调整去势雌性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纠正下丘脑紊乱的植物神经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年期/针灸疗法 神经递质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肾俞 三阴交 子宫
下载PDF
火针点刺治疗肾虚血瘀型不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杨玉平 《上海针灸杂志》 2021年第4期470-474,共5页
目的观察火针点刺对肾虚血瘀型不孕的调经促孕作用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肾虚血瘀型不孕患者随机分为火针点刺组(47例)和西药组(53例)。火针点刺组予穴位火针点刺,西药组予口服枸橼酸氯米芬片。监测两组患者的基础体... 目的观察火针点刺对肾虚血瘀型不孕的调经促孕作用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肾虚血瘀型不孕患者随机分为火针点刺组(47例)和西药组(53例)。火针点刺组予穴位火针点刺,西药组予口服枸橼酸氯米芬片。监测两组患者的基础体温、子宫内膜、卵泡直径和排卵情况,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妊娠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过程中,火针点刺组脱落3例,西药组脱落3例,故最终纳入统计为火针点刺组44例、西药组50例。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子宫内膜厚度和卵泡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子宫内膜厚度和卵泡直径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火针点刺组治疗后均优于西药组(P<0.05)。火针点刺组临床总有效率和妊娠率均高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结论火针点刺治疗可有效改善肾虚血瘀型不孕患者的中医证候,改善子宫内膜及促进卵泡发育,临床疗效和妊娠率均高于西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火针疗法 关元 子宫 不育 女性 肾虚血瘀
下载PDF
子宫穴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及现代理论依据 被引量:67
4
作者 刘英含 钟峰 +1 位作者 石文英 章薇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第4期364-366,共3页
子宫穴是针灸治疗妇科疾病的经验效穴,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且疗效显著。刺激子宫穴对妇科疾病产生治疗性反应与穴位的解剖位置、形态结构特异性、作用效应等密切相关。但目前关于本穴的研究中,单穴的应用很少,机理尚未完全明确,需... 子宫穴是针灸治疗妇科疾病的经验效穴,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且疗效显著。刺激子宫穴对妇科疾病产生治疗性反应与穴位的解剖位置、形态结构特异性、作用效应等密切相关。但目前关于本穴的研究中,单穴的应用很少,机理尚未完全明确,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 生殖器疾病 女性 妇科疾病 理论依据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隔药灸脐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开心 邓婷婷 +1 位作者 董志斌 马玉侠 《上海针灸杂志》 2022年第6期585-588,共4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子宫和关元穴联合隔药灸脐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温针灸子宫和关元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隔药灸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痛经疼痛... 目的观察温针灸子宫和关元穴联合隔药灸脐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温针灸子宫和关元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隔药灸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痛经疼痛强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月经失血量(PBAC)积分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痛经VAS评分和月经失血量积分均较同组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为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隔药灸脐可有效缓解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痛经,减少月经出血量,疗效优于单纯温针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 温针疗法 隔药灸 子宫 关元 子宫腺肌病 痛经 月经出血量
下载PDF
唾液孕酮检测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卵巢功能障碍不孕症 被引量:4
6
作者 蔡惠颜 冯信香 克丽斯.拉普安特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为美国中医诊所中西医结合促排卵治疗寻求一种非损伤性的孕酮评估方法。[方法]不孕妇女42例随机分为克罗米酚(CC)治疗组、绝经期妇女尿促性腺激素(HMG)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CC+TCM)治疗组。治疗后以放射免疫法测定促排卵周期之黄... [目的]为美国中医诊所中西医结合促排卵治疗寻求一种非损伤性的孕酮评估方法。[方法]不孕妇女42例随机分为克罗米酚(CC)治疗组、绝经期妇女尿促性腺激素(HMG)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CC+TCM)治疗组。治疗后以放射免疫法测定促排卵周期之黄体期及正常妇女21例配对血清及唾液标本的孕酮浓度。[结果]治疗组之黄体期唾液孕酮值范围为(294.0±31.0)pg/mL至(499.0±75.0)pg/mL,与正常月经周期组之孕酮值非常接近;而治疗组中配对之血清孕酮范围则是(28.6±4.2)ng/mL至(51.4±16.6)ng/mL。治疗后各治疗组妊娠妇女的唾液与血清孕酮含量较非孕妇女高(P<0.05);血清与唾液孕酮值呈正相关关系。不孕妇女治疗后的妊娠率CC+TCM组为46.7%,CC组为42.9%,HMG组为46.0%,3组总妊娠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测定唾液孕酮浓度,是一种替代检测血清孕酮的实用、有效而简便的评估方法;中医中药在促排卵治疗中的效果与CC和HMG相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酮 血液 唾液分析 不育 女(雌)性 中西医结合疗法 针灸疗法 毓麟珠 中极穴 子宫穴
下载PDF
浮针结合附子饼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随机对照试验
7
作者 施佳欢 陈朝明 《中国针灸》 CAS 2024年第8期905-909,共5页
目的:观察浮针结合附子饼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30例,脱落2例)。对照组于神阙、双侧子宫穴予附子饼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浮针治疗... 目的:观察浮针结合附子饼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30例,脱落2例)。对照组于神阙、双侧子宫穴予附子饼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浮针治疗,分别在患者腹直肌、腹斜肌、股内收肌上触诊检查,确定患肌,在患肌外5~10 cm处进针,同时配合再灌注活动。于月经周期痛经第1天开始治疗,每天1次,连续治疗3 d,治疗3个月经周期。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疗程后血清前列腺素F2α(PGF2α)含量,并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VAS评分、CM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血清PGF2α含量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28/29),高于对照组的64.3%(18/28,P<0.05)。结论:浮针结合附子饼灸可以有效减轻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痛经临床症状、降低PGF2α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寒凝血瘀型 浮针 附子饼灸 神阙穴 子宫穴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针刺组穴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杨露 张鹏 +1 位作者 尤璐 朱宇婷 《中医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294-296,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组穴(子宫、关元、中极、曲骨、阴陵泉)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针刺组穴(子宫、关元、中极、曲骨、阴陵泉)治疗,对照组予以月月舒痛经宝颗粒口服治疗,两组治疗3个月... 目的:探讨针刺组穴(子宫、关元、中极、曲骨、阴陵泉)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针刺组穴(子宫、关元、中极、曲骨、阴陵泉)治疗,对照组予以月月舒痛经宝颗粒口服治疗,两组治疗3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3个月经周期治疗结束后痛经总频率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痛经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有效率为65.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组穴(子宫、关元、中极、曲骨、阴陵泉)治疗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的疗效。文献引用:杨露,张鹏,尤璐,等.针刺组穴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5,30(2):294-2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针刺 子宫穴 关元穴 中极穴 曲骨穴 阴陵泉穴
下载PDF
隔姜灸子宫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英文) 被引量:14
9
作者 吴姝雯 贾一凡(译)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17年第6期446-450,共5页
目的:观察隔姜灸子宫穴对原发性痛经的止痛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12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接受隔姜灸子宫穴,对照组口服常规止痛药,两组均在经前1星期开始干预,共治疗3个... 目的:观察隔姜灸子宫穴对原发性痛经的止痛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12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接受隔姜灸子宫穴,对照组口服常规止痛药,两组均在经前1星期开始干预,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并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时,观察组患者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前列腺素F2a(PGF2α)水平及子宫动脉血流的收缩期峰流速与舒张期峰流速比(S/D)、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的值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姜灸子宫穴治疗原发性痛经,发挥了艾灸的温通、生姜的温散、腧穴的刺激等综合作用,疗效优于口服止痛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灸法 间接灸 隔姜灸 子宫 痛经
原文传递
隔药饼灸治疗虚寒型痛经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陆丽 王亚芳 +3 位作者 张琰 鲁望 邓海平 赵海音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20年第3期174-179,共6页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治疗虚寒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筛选标准的70例痛经患者根据随机数字随机分为温和灸组和隔药饼灸组,每组35例.两组均取穴神阙、中极和双侧子宫,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经周...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治疗虚寒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筛选标准的70例痛经患者根据随机数字随机分为温和灸组和隔药饼灸组,每组35例.两组均取穴神阙、中极和双侧子宫,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经周期末随访时进行两组视觉模拟量表(VAS)及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分,并于治疗停止后3个月经周期末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隔药饼灸组的临床疗效有优于温和灸组的趋势,但两组总体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随访时组内比较,两组VAS及CMSS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均P<0.05);随访时,两组VAS评分均与同组治疗后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CMS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后评分(均P<0.05).治疗后与随访时组间比较,两组VA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后,隔药饼灸组CMSS评分显著低于温和灸组(P<0.05);随访时,两组CM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隔药饼灸和温和灸治疗痛经疗效相当;两种灸法均能显著改善痛经的伴随症状,且隔药灸效果优于温和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 间接灸 药饼灸疗法 温灸器灸 神阙 中极 子宫 痛经
原文传递
CO_(2)激光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关联盆腔疼痛: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甜 王思瑶 +4 位作者 黄奏琴 蔡勤华 张慎 王曙 田甜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97-401,共5页
目的:观察CO_(2)激光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关联盆腔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寒凝血瘀型EMs关联盆腔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激光灸组和假激光灸组,每组38例。激光灸组采用CO_(2)激光灸疗仪于双侧子宫穴施灸;假激光灸组与激... 目的:观察CO_(2)激光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关联盆腔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寒凝血瘀型EMs关联盆腔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激光灸组和假激光灸组,每组38例。激光灸组采用CO_(2)激光灸疗仪于双侧子宫穴施灸;假激光灸组与激光灸组操作一致,但无任何激光输出。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每次30 min,每周治疗3次,共计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观察两组患者Gracely box scale(GBS)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非甾体抗炎药物使用情况及平均用药天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激光灸组治疗后、随访GBS评分、VAS评分均降低(P<0.05),假激光灸组治疗后、随访GBS评分、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灸组治疗后、随访GBS评分、VAS评分低于假激光灸组(P<0.05)。激光灸组较假激光灸组合并用药人次及平均用药天数少(P<0.05)。结论:CO_(2)激光灸能改善寒凝血瘀型EMs关联盆腔疼痛患者疼痛症状,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盆腔疼痛 寒凝血瘀 激光灸 子宫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