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兴蒙造山带晚古生代伸展减薄过程:来自内蒙林西地区岩体的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9
1
作者 雷豪 张贵宾 徐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029-2050,共22页
内蒙古林西县双井地区出露一套含暗色包体的花岗质岩体,位于双井片岩和房框子单元花岗质片麻岩接触带,该岩体对厘定古亚洲洋演化阶段、西伯利亚板块和阿穆尔板块最终碰撞缝合时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该岩体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岩石地... 内蒙古林西县双井地区出露一套含暗色包体的花岗质岩体,位于双井片岩和房框子单元花岗质片麻岩接触带,该岩体对厘定古亚洲洋演化阶段、西伯利亚板块和阿穆尔板块最终碰撞缝合时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该岩体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讨论了该岩体成因、岩浆源区以及研究区造山带地壳演化等问题。岩体中暗色包体和周边花岗岩大部分锆石记录了-285Ma和-270Ma两期年龄,少量锆石记录了-320Ma的较老年龄,表明该区域在晚石炭世就存在岩浆活动,并在-285Ma、-270Ma更为显著,且岩浆活动具有幕式发生的特点,通过锆石的Ti温度计算得岩浆形成温度为-670℃。暗色包体相较周边花岗岩部分更富Al_(2)O_(3)(>13.96%)、CaO(>1.61%)、Na_(2)O(>4.61%)以及Fe_(2)O_(3)(>3.67%)、MgO(>0.62%)、TiO_(2)(>0.28%)、P_(2)O_(5)(>0.08%)等,但贫K2O(<2.10%),但二者发育有一致的变形现象,具有相同的侵位时代(误差范围内一致)、相似的微量元素配分模式、相近的Sr-Nd-Hf同位素组成,指示二者可能为同源岩浆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此外,暗色包体样品中,Zr/Hf比值介于31.74-37.08之间(接近原始地幔的Zr/Hf比值36.25),黑云母有壳源和壳幔混合源两种成因类型,ISr值介于0.7039-0.7055之间,εNd(t)值介于-7.30--5.87之间,锆石的εHf(t)介于-3.58-6.72之间等地球化学特征,均指示暗色包体的母岩浆在形成过程中有幔源物质的加入,以上特征显示岩体为壳幔混合源岩浆经历不同演化阶段后的产物。岩体中锆石Eu/Eu*与地壳厚度的拟合结果显示研究区在ca.290-270Ma地壳经历了一次显著的减薄过程(ca.50-35km),为区域存在地幔物质上涌提供了动力学证据。结合前人资料,本次研究的含暗色包体的花岗质岩体属于大石寨期,其母岩浆的形成、侵位时代,以及壳幔混合源等地球化学特征精细地约束了该区大石寨期岩浆活动的发育时间及过程,为研究西拉木伦缝合带晚古生代构造演化提供了新证据,同时也清晰地指示出古亚洲洋在晚古生代末期并不处于大洋俯冲阶段,而是造山后的伸展裂解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亚洲洋 锆石U-PB年龄 SR-ND-HF同位素 地球化学 双井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