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脉冲激光诱导Zn/InP掺杂过程中温度分布的数值计算
1
作者 黄生荣 陈朝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43-645,共3页
脉冲激光诱导InP的Zn掺杂过程中,金属-半导体分界面附近的温度是影响掺杂浓度和掺杂深度的一个重要因素.确定材料的温度分布有利于合理选择激光功率、辐照时间等工艺参数使表面或界面达到预期的温度.本文分析了脉冲激光诱导InP掺杂Zn的... 脉冲激光诱导InP的Zn掺杂过程中,金属-半导体分界面附近的温度是影响掺杂浓度和掺杂深度的一个重要因素.确定材料的温度分布有利于合理选择激光功率、辐照时间等工艺参数使表面或界面达到预期的温度.本文分析了脉冲激光诱导InP掺杂Zn的过程,利用数值计算的方法,计算了在简化一维模型下激光辐照过程中材料的温度场分布,得到了材料表面温度、金属-半导体分界面温度与激光脉冲宽度的关系,两者都近似呈线性关系,表面温度和分界面温度相差不大,这与解析方法得到的结果基本相同.研究表明,通过数值方法给出材料中温度场分布情况,可以直接在普通的PC机上计算任意给定时刻材料表面温度和金属-半导体分界面的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掺杂 温度分布 zn/inp
下载PDF
氢氟酸处理InP/GaP/ZnS量子点的光学性能及其发光二极管应用
2
作者 陈晓丽 陈佩丽 +3 位作者 卢思 朱艳青 徐雪青 苏秋成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7,共9页
采用氢氟酸(HF)原位注入法制备了InP/GaP/ZnS量子点。通过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光致发光光谱、透射电镜、球差校正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测试手段分析了HF对InP量子点的发光性能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F刻蚀减少了量... 采用氢氟酸(HF)原位注入法制备了InP/GaP/ZnS量子点。通过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光致发光光谱、透射电镜、球差校正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测试手段分析了HF对InP量子点的发光性能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F刻蚀减少了量子点表面氧化缺陷状态,有效控制了InP核表面的氧化,并且原子配体形式的F-钝化了量子点表面的悬挂键,显著提升了量子点的光学性能。HF处理的InP/GaP/ZnS量子点具有最佳的发光性能,PLQY高达96%。此外,用HF处理InP/GaP/ZnS量子点制备的发光二极管,其发光的电流效率为6.63 cd/A,最佳外量子效率(EQE)为3.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F inp/GaP/znS量子点 光学性能 发光二极管
下载PDF
Zn扩散对InGaAs/InP单光子雪崩光电二极管雪崩击穿概率的影响
3
作者 郭可飞 尹飞 +8 位作者 刘立宇 乔凯 李鸣 汪韬 房梦岩 吉超 屈有山 田进寿 王兴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4-194,共11页
对InGaAs/InP单光子雪崩光电二极管进行结构设计与数值仿真,得到相应的电学与光学参数。针对雪崩击穿概率对器件光子探测效率的影响,研究了两次Zn扩散深度差、Zn扩散横向扩散因子、Zn掺杂浓度以及温度参数与器件雪崩击穿概率的关系。研... 对InGaAs/InP单光子雪崩光电二极管进行结构设计与数值仿真,得到相应的电学与光学参数。针对雪崩击穿概率对器件光子探测效率的影响,研究了两次Zn扩散深度差、Zn扩散横向扩散因子、Zn掺杂浓度以及温度参数与器件雪崩击穿概率的关系。研究发现,当深扩散深度为2.3μm固定值时,浅扩散深度存在对应最佳目标值。浅扩散深度越深,相同过偏压条件下倍增区中心雪崩击穿概率越大,电场强度也会随之增加。当两次Zn扩散深度差小于0.6μm时,会发生倍增区外的非理想击穿,导致器件的暗计数增大。Zn扩散横向扩散因子越大,倍增区中心部分雪崩击穿概率越大,而倍增区边缘雪崩击穿概率会越小。在扩散深度不变的情况下,浅扩散Zn掺杂浓度对雪崩击穿概率无明显影响,但深扩散Zn掺杂浓度越高,相同过偏压条件下雪崩击穿概率越小。本文研究可为设计和研制高探测效率、低暗计数InGaAs/InP单光子雪崩光电二极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崩光电二极管 INGAAS/inp zn扩散 单光子探测 雪崩击穿概率
下载PDF
InP/ZnS QDs对稀有鮈鲫子代软骨发育的影响
4
作者 伍颖轶 陈行 +1 位作者 谢威威 金丽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732-6739,共8页
使用InP/ZnS QDs以雌性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为实验动物,通过腹腔注射染毒,设计了(200,400,800nmol/L)3个实验组,在量子点暴露4和7d时取卵受精.以胚胎受精率、存活率、仔鱼体长、全长为指标,对仔鱼进行阿利新蓝染色和HE(Hematoxy... 使用InP/ZnS QDs以雌性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为实验动物,通过腹腔注射染毒,设计了(200,400,800nmol/L)3个实验组,在量子点暴露4和7d时取卵受精.以胚胎受精率、存活率、仔鱼体长、全长为指标,对仔鱼进行阿利新蓝染色和HE(Hematoxylin Eosin)染色,通过检测发育相关基因(bmp2b,sox9a,runx_(2)b)的相对表达量,研究InP/ZnS QDs对稀有鮈鲫子代软骨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组仔鱼的体长减少6.2%、全长减少5.9%;颅面PQ-Meckel角增加24.8%,下颌骨长度减小14.6%和15.2%、宽度减小10.0%和10.7%;颅面软骨细胞肿大、数量减少.并发现QDs在不同发育时间对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影响不同.总之InP/ZnS QDs会对稀有鮈鲫子代软骨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p/znS Quantum Dots 稀有鮈鲫 毒性 软骨发育
下载PDF
脉冲激光诱导Zn/InP掺杂过程中温度分布的解析计算 被引量:4
5
作者 田洪涛 陈朝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55-758,共4页
在实验的基础上 ,分析脉冲激光诱导半导体InP掺杂Zn过程 ,利用简化的一维模型 ,在第三类边界条件下 。
关键词 激光物理 温度分布 脉冲激光 诱导掺杂 zn/inp
原文传递
连续激光诱导Zn/InP掺杂过程中温度分布的解析计算 被引量:3
6
作者 田洪涛 陈朝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67-371,共5页
在实验的基础上 ,分析表面蒸发Zn的InP样品在连续激光诱导下掺杂Zn过程 .在一维热传导问题的第三类边界条件下 ,给出激光辐照有限厚双层材料Zn InP温度分布的一种直观简洁的解析形式 .
关键词 连续激光诱导 解析计算 zn/inp 温度分布 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 锌掺杂 磷化铟
原文传递
水溶性InP/ZnS量子点的合成及其在指纹显现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熊海 王珂 +3 位作者 于迎春 刘建军 左胜利 杨瑞琴 《化学研究》 CAS 2011年第3期11-16,共6页
以磷化锌、氯化铟为原料,以十二烷胺为溶剂,在150-200℃下合成了InP量子点,通过相转移和紫外光照得到了巯基乙酸修饰的水溶性InP/ZnS量子点.利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高分辨透射电镜、荧光光谱仪等分析了不同温度下合成的量子点的粒... 以磷化锌、氯化铟为原料,以十二烷胺为溶剂,在150-200℃下合成了InP量子点,通过相转移和紫外光照得到了巯基乙酸修饰的水溶性InP/ZnS量子点.利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高分辨透射电镜、荧光光谱仪等分析了不同温度下合成的量子点的粒径、形貌、荧光性能及指纹显现效果.结果表明,合成的InP和InP/ZnS量子点为球形颗粒,粒径在3-5 nm之间,在水溶液中的分散性较好.不同温度下合成的InP复合ZnS后,得到的InP/ZnS量子点的荧光发射波长由438 nm红移至575 nm;利用该量子点在紫外光照下可以显示出较清晰的多色荧光指纹图像,可用于具有不同客体背景颜色指纹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p/znS量子点 合成 荧光性能 指纹显现 应用
下载PDF
(NH_4)_2S硫化后ZnS/InP界面的电学特性 被引量:2
8
作者 庄春泉 汤英文 +2 位作者 黄杨程 吕衍秋 龚海梅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945-1948,共4页
在(NH4)2S硫化后的n-型InP衬底上热蒸发ZnS薄膜制得Au/ZnS/InP(100)MIS器件,测得了其IV特性曲线以及3MHz下的高频CV曲线和100Hz下的准静态CV曲线.从这些曲线得到如下结果:正向饱和电流为7×10-13A;ZnS钝化下经硫化的n-型InP表面的... 在(NH4)2S硫化后的n-型InP衬底上热蒸发ZnS薄膜制得Au/ZnS/InP(100)MIS器件,测得了其IV特性曲线以及3MHz下的高频CV曲线和100Hz下的准静态CV曲线.从这些曲线得到如下结果:正向饱和电流为7×10-13A;ZnS钝化下经硫化的n-型InP表面的固定电荷密度为-2.28×1011/cm2;禁带中的最低表面态密度约为1×1012cm-2·eV-1.上述结果表明经硫化后的ZnS/InP界面具有良好的界面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p znS 硫化 MIS二极管
下载PDF
基于InP@ZnS QDs/Dured纳米荧光探针的DNA检测 被引量:3
9
作者 胡先运 孟铁宏 +2 位作者 张汝国 江家志 黄星宏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8-295,共8页
利用巯基丙酸包覆的In P@Zn S量子点(QDs)与Dured构建了一种检测DNA的荧光探针。在该探针中,以环境友好型带负电的In P@Zn S量子点为荧光团,与带正电的Dured通过静电结合,构建了In P@Zn S QDs/Dured纳米荧光探针。通过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利用巯基丙酸包覆的In P@Zn S量子点(QDs)与Dured构建了一种检测DNA的荧光探针。在该探针中,以环境友好型带负电的In P@Zn S量子点为荧光团,与带正电的Dured通过静电结合,构建了In P@Zn S QDs/Dured纳米荧光探针。通过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机理,量子点荧光被猝灭;当DNA存在时,Dured与DNA的特异性结合使Dured从In P@Zn S QDs表面脱附,FRET过程被打断,In P@Zn S QDs荧光恢复,以荧光"关-开"方式检测DNA。该探针检测DNA的线性范围为2.0~275.0 ng·L-1,检测限为1.0 ng·L-1,并可用于模拟生物生理条件下的DNA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p@zns量子点 荧光探针 DNA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下载PDF
Nd:YAG连续激光诱导下InP的Zn掺杂 被引量:5
10
作者 蔡志华 田洪涛 +3 位作者 陈朝 周海光 孙书农 Pavel K.Kashkarov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67-470,共4页
Nd:YAG连续激光辐照在表面蒸有Zn薄膜的n-InP片上,用激光诱导的方法实现Zn在InP中掺杂。形成PN结。用电化学C-V方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辐照后的样品进行分析研究,给出激光辐照功率、辐照时间等工艺参数对结深、浓度分布影响.在n-InP片... Nd:YAG连续激光辐照在表面蒸有Zn薄膜的n-InP片上,用激光诱导的方法实现Zn在InP中掺杂。形成PN结。用电化学C-V方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辐照后的样品进行分析研究,给出激光辐照功率、辐照时间等工艺参数对结深、浓度分布影响.在n-InP片表面得到受主浓度分布均匀、高掺杂(~1019cm-3)、浅结(~1μm)的P-InP。初步分析其掺杂机理是激光诱导下所形成的合金结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YAG连续激光 inp 激光诱导 zn掺杂
下载PDF
基于InP/ZnS核壳结构量子点的色转换层设计及制作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家先 陶金 +8 位作者 吕金光 李阳 赵永周 李盼园 秦余欣 张宇 郝振东 王维彪 梁静秋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92-602,共11页
提出了采用环境友好型InP/ZnS核壳结构量子点材料制备匹配蓝光Micro-LED阵列的量子点色转换层以实现Micro-LED阵列器件全彩化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倒置式量子点色转换层方案,实现了InP/ZnS量子点材料和Micro-LED阵列的非直接接触,从而... 提出了采用环境友好型InP/ZnS核壳结构量子点材料制备匹配蓝光Micro-LED阵列的量子点色转换层以实现Micro-LED阵列器件全彩化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倒置式量子点色转换层方案,实现了InP/ZnS量子点材料和Micro-LED阵列的非直接接触,从而可以缓解LED中热量聚集导致的量子点材料发光主波长偏移、半峰宽展宽以及发光效率衰减等问题。量子点色转换层中内嵌PDMS聚合物柔性膜层,可以消除咖啡环效应,同时,色转换层中内嵌飞秒激光图案化处理的500 nm长波通滤光膜层,可以抑制蓝光从非蓝色像素单元出射。最后,实验制备了像素单元中心间距90μm的16×16 InP/ZnS量子点色转换层。该设计可以实现基于蓝光Micro-LED阵列的全彩色Micro-LED显示器件的制备,并且该制备方法可以降低全彩色Micro-LED阵列显示器件的制备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LED inp/znS量子点材料 色转换层 全彩显示器件
下载PDF
荧光波长可调的InP/ZnS量子点的制备及其色彩转换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诗瑶 陈培崎 +5 位作者 翁雅恋 吴艳 吴朝兴 周雄图 张永爱 郭太良 《光电子技术》 CAS 2021年第1期27-33,共7页
以三(二甲胺基)膦为膦源,氯化铟为铟源,采用热注射法制备波长可调的无毒InP/ZnS量子点,研究了反应物P与In的摩尔比、ZnI2和ZnCl2的摩尔比以及ZnS的反应时间对合成的InP/ZnS量子点微观结构和光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物摩尔比... 以三(二甲胺基)膦为膦源,氯化铟为铟源,采用热注射法制备波长可调的无毒InP/ZnS量子点,研究了反应物P与In的摩尔比、ZnI2和ZnCl2的摩尔比以及ZnS的反应时间对合成的InP/ZnS量子点微观结构和光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物摩尔比为nP^(3-)∶nIn^(3+)=5∶1、ZnS反应时间为60 min时,合成的InP/ZnS量子点近似球形,属于闪锌矿结构,其荧光光谱在460 nm~620 nm范围内可调。蓝色、绿色、红色波段的InP/ZnS量子点的半高宽分别约为52、52、59 nm,平均粒径分别为3.05、3.32、3.44 nm,荧光寿命分别为59.41、61.44和68.08 ns。利用激光辅助制备绿色图形化InP/ZnS薄膜,以蓝光OLED作为激发光源,结合DBR微结构,薄膜的色彩转换效率可达到20.9%,色坐标从(0.22,0.30)变化到(0.29,0.63)。这些InP/ZnS量子点发光器件在照明和显示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p/znS量子点 图形化量子点薄膜 激光辅助 色彩转化
下载PDF
SiNx薄膜的性质及其在开管扩Zn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生 陈松岩 +1 位作者 陈朝 毛陆虹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19-1521,共3页
采用PECVD方法制备了SiNx薄膜,用椭偏测厚仪、红外光谱仪和俄歇能谱仪研究了SiNx薄膜的性质。测试结果表明,SiNx薄膜的折射率随SiH4流量增加不断增大,当SiH4/NH3为38/8时,沉积SiNx薄膜的折射率为1.93,对应的Si/N比约为0.75。FTIR测试结... 采用PECVD方法制备了SiNx薄膜,用椭偏测厚仪、红外光谱仪和俄歇能谱仪研究了SiNx薄膜的性质。测试结果表明,SiNx薄膜的折射率随SiH4流量增加不断增大,当SiH4/NH3为38/8时,沉积SiNx薄膜的折射率为1.93,对应的Si/N比约为0.75。FTIR测试结果表明,随着SiH4/NH3流量的增加,N-H含量降低,Si-H含量升高,当SiH4/NH3为38/8时,SiNx薄膜的H含量最少。通过优化沉积条件和层厚度,将SiNx薄膜应用于InP材料的开管扩Zn中,并成功制备了平面结构的InP/InGaAs PIN探测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硅 等离子增强化学汽相沉积 钝化 磷化铟 开管zn扩散
下载PDF
Ⅲ-Ⅴ族半导体化合物快速热退火扩Zn方法研究
14
作者 肖雪芳 谢生 陈朝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5-247,251,共4页
以GaAs和InP材料为例,对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中的快速热退火扩Zn可行性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中快速热退火扩Zn可行性与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的分解温度有着密切关系。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分解温度越低,对扩散源、帽层和阻挡层... 以GaAs和InP材料为例,对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中的快速热退火扩Zn可行性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中快速热退火扩Zn可行性与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的分解温度有着密切关系。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分解温度越低,对扩散源、帽层和阻挡层要求越高。针对InP材料高于360℃就分解、低温Zn扩散困难的特点,提出了直接溅射Zn层在410℃低温扩散的方法。对InP快速热退火扩散结果进行分析,初步分析表明其掺杂机理是形成合金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合物半导体 锌扩散 快速热退火 砷化镓 磷化铟
下载PDF
开管扩锌InP的液结光伏谱和少子扩散长度
15
作者 陈朝 王健华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8-43,共6页
用电化学液结方法测量了在470℃于氢气氛下开管扩锌InP样品的载流子浓度分布、不同深度的光伏谱和少于扩散长度。结果表明:在扩散区形成浓度为1017~1018cm-3较平坦的空穴分布;少于扩散长度由衬底的8~10μm降... 用电化学液结方法测量了在470℃于氢气氛下开管扩锌InP样品的载流子浓度分布、不同深度的光伏谱和少于扩散长度。结果表明:在扩散区形成浓度为1017~1018cm-3较平坦的空穴分布;少于扩散长度由衬底的8~10μm降至表面的0.29μm以下;若轻微腐蚀去严重损伤的样品表层,将较大地提高新表层的少子扩散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管锌扩散 磷化铟 液结光伏谱 少子扩散长度
下载PDF
InP基光电探测器材料的MOCVD锌扩散
16
作者 张宇 于浩 +5 位作者 郝文嘉 车相辉 尹顺正 齐利芳 赵润 陈宏泰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00-304,共5页
锌(Zn)扩散是制作InP基光电探测器(PD)的重要工艺过程。分析了锌扩散的机制,利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设备对InP基PD及雪崩光电探测器(APD)材料进行了锌扩散,由于MOCVD设备具有精确的温度控制系统,所以该扩散工艺具有简单、均匀... 锌(Zn)扩散是制作InP基光电探测器(PD)的重要工艺过程。分析了锌扩散的机制,利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设备对InP基PD及雪崩光电探测器(APD)材料进行了锌扩散,由于MOCVD设备具有精确的温度控制系统,所以该扩散工艺具有简单、均匀性好、重复性好的优点。对于扩散后的样品,采用电化学C-V方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测试分析手段,研究了退火、扩散温度、扩散源体积流量和反应室压力等主要工艺参数对InP材料扩散速率和载流子浓度的影响,并将该锌扩散工艺应用于InP基光电探测器和雪崩光电探测器的器件制作中,得到了优异的器件性能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扩散 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 inp 光电探测器 扩散速率
下载PDF
磷化铟/硫化锌量子点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至嘉 田靖琳 +6 位作者 梅树江 林桂淼 王晓梅 朱雪丹 唐杰 张可 陈献雄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6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体外模型研究磷化铟/硫化锌(InP/ZnS)量子点对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InP/ZnS量子点作用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AW264.7不同时间后,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巨噬细胞对量子点的摄取情况;用CCK-8法检测量子点对巨噬... 目的:通过建立体外模型研究磷化铟/硫化锌(InP/ZnS)量子点对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InP/ZnS量子点作用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AW264.7不同时间后,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巨噬细胞对量子点的摄取情况;用CCK-8法检测量子点对巨噬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量子点及免疫原CpG寡脱氧核苷酸(CpG-ODN)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分泌的影响。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2.5、5和10μg/mL InP/ZnS量子点处理4 h后可被巨噬细胞摄取并定位于细胞浆内;当InP/ZnS量子点浓度达到5μg/mL以上时,作用24和48 h后细胞增殖能力随量子点浓度增加而明显下降(P<0.05和P<0.01);经量子点处理的巨噬细胞在有或无CpG-ODN的刺激下,TNF-α的分泌出现不同程度增加(P<0.01),而IL-6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InP/ZnS量子点可以被巨噬细胞摄取,抑制巨噬细胞的增殖能力,并促进TNF-α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化铟/硫化锌 量子点 巨噬细胞 细胞毒性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利用热致延迟荧光材料提高InP/ZnS无镉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性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旺 陈历相 +3 位作者 唐宇 戈伟杰 周林箭 雷衍连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0-87,共8页
充分利用三重态激子是提高发光器件效率的重要途径.磷光材料和热致延迟荧光材料(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 TADF)均可以实现对三重态激子的利用.然而,目前在量子点发光二极管中,采用TADF材料来实现对三重态激子的利用... 充分利用三重态激子是提高发光器件效率的重要途径.磷光材料和热致延迟荧光材料(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 TADF)均可以实现对三重态激子的利用.然而,目前在量子点发光二极管中,采用TADF材料来实现对三重态激子的利用进而提高发光效率的工作还很少.本文采用了TADF材料4,5-二(9-咔唑基)-邻苯二腈(2CzPN)掺杂聚(9-乙烯基咔唑)(PVK)(1:5)作为空穴传输层(hole transporting layer, HTL),制备了结构为ITO/PEDOT:PSS/PVK:2CzPN/InP/ZnS QDs/ZnO/Al的量子点发光器件.结果表明, 2CzPN的引入可以提升器件的空穴传输效率,使注入的电子和空穴趋于平衡;同时,通过2CzPN中的反系间窜越过程实现了对三重态激子的利用,并通过HTL和量子点InP/ZnS之间的F?rster能量转移过程提高了InP/ZnS无镉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效率,使其最大发光亮度达到513 cd/m2.相比未掺杂控制器件的最大发光亮度(407 cd/m2),实现了26%的增长.同时,使得最大电流效率较未掺杂控制器件提高了4倍,增加到1.6 c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镉量子点发光二极管 inp/znS量子点 热致延迟荧光
原文传递
Optical properties of Zn-diffused InP layers for the planar-type InGaAs/InP photodetectors
19
作者 Guifeng Chen Mengxue Wang +5 位作者 Wenxian Yang Ming Tan Yuanyuan Wu Pan Dai Yuyang Huang Shulong Lu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56-61,共6页
Zn diffusion into InP was carried out ex-situ using a new Zn diffusion technique with zinc phosphorus particles placed around InP materials as zinc source in a semi-closed chamber formed by a modified diffusion furnac... Zn diffusion into InP was carried out ex-situ using a new Zn diffusion technique with zinc phosphorus particles placed around InP materials as zinc source in a semi-closed chamber formed by a modified diffusion furnace. The op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Zn-diffused InP layer for the planar-type InGaAs/InP PIN photodetectors grown by molecular beam epitaxy (MBE)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photoluminescence (PL) measurements. The temperature-dependent PL spectrum of Zn-diffused InP samples at different diffusion temperatures showed that band-to-acceptor transition dominates the PL emission, which indicates that Zn was commendably diffused into InP layer as the acceptor. High quality Zn-diffused InP layer with typically smooth surface was obtained at 580 ℃for 10 min. Furthermore, more interstitial Zn atoms were activated to act as acceptors after a rapid annealing process. Based on the above Zn-diffusion technique, a 50μm planar-type InGaAs/InP PIN photodector device was fabricated and exhibited a low dark current of 7.73 pA under a reverse bias potential of -5 V and a high break- down voltage of larger than 41 V (1 〈 10μA). In addition, a high responsivity of 0.81 A/W at 1.31/~m and 0.97 A/W at 1.55μm was obtained in the developed PIN photodetec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 diffusion SEMI-CLOSED InGaAs/inp PIN photodetectors photoluminescence (PL) dark current RESPONSIVI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