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1篇文章
< 1 2 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管式蒸发冷却下LiCl-CaCl_(2)混合溶液降膜除湿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彭冬根 骆莹莹 +1 位作者 殷勇高 徐少华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4-1021,共8页
针对绝热型溶液除湿器性能低下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管式蒸发冷却型溶液除湿器,并采用具有较高经济性的LiCl-CaCl_(2)混合溶液作为除湿剂.基于理论模型,数值模拟了混合溶液中LiCl、CaCl_(2)两组分混合质量比、溶液参数和空气参数对蒸发冷... 针对绝热型溶液除湿器性能低下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管式蒸发冷却型溶液除湿器,并采用具有较高经济性的LiCl-CaCl_(2)混合溶液作为除湿剂.基于理论模型,数值模拟了混合溶液中LiCl、CaCl_(2)两组分混合质量比、溶液参数和空气参数对蒸发冷却及绝热工况下除湿器热湿传递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湿器在蒸发冷却工况下的单位面积除湿率高于绝热工况,最高可提升41.5%,且溶液中LiCl质量分数越小,其性能优势越显著.蒸发冷却除湿优势受溶液温度影响显著,单位面积除湿率与除湿空气流量呈正相关,与溶液流量呈负相关.不同的LiCl-CaCl_(2)混合质量比下蒸发冷却除湿特性主要受溶液温度影响,且在溶液温度较低时降低LiCl质量分数对除湿性能影响较小.2种运行工况下空气流量对除湿器单位面积除湿率的正向提升率可达136.9%~168.1%,而溶液流量对其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冷却 除湿 溶液 混合质量比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不同碳捕集场景下MEA/MDEA混合胺溶液的适用性分析
2
作者 邵亚茹 高荣泽 +4 位作者 吴志强 李宇航 王长安 王利民 车得福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60-369,共10页
醇胺溶液吸收CO_(2)是工业上固定碳排放源碳捕集时最常用的方法,然而,捕集过程中的能耗问题一直是限制其大规模应用的主要障碍。通过提高化学吸收法入口处烟气中CO_(2)的含量,可提高吸收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降低能耗的降低。醇胺溶液... 醇胺溶液吸收CO_(2)是工业上固定碳排放源碳捕集时最常用的方法,然而,捕集过程中的能耗问题一直是限制其大规模应用的主要障碍。通过提高化学吸收法入口处烟气中CO_(2)的含量,可提高吸收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降低能耗的降低。醇胺溶液的种类繁多,其中单乙醇胺(MEA)和甲基二乙醇胺(MDEA)因其良好的性能而备受关注。研究人员对醇胺溶液在燃煤烟气中的捕集性能进行了广泛研究,但鲜少对其他烟气工况下的吸收剂降低捕集能耗的效果进行相关研究。为了研究不同碳捕集场景下MEA/MDEA混合胺溶液适用性,获得不同碳捕集场景下MEA/MDEA混合胺溶液的最佳配比,使用Aspen Plus软件搭建了CO_(2)年捕集量为50万t的燃烧后碳捕集系统,对比分析了贫液负载、吸收压力以及解吸压力等关键操作参数对捕集过程中混合胺溶液胺流量、富液负载、循环容量以及再生能耗的影响,为不同碳捕集工况下捕集过程中操作参数的选择提供了依据。同时,对不同碳捕集场景下,不同配比的混合胺溶液的捕集性能展开深入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碳捕集场景下,不同配比的混合胺溶液的性能呈现出较大差异,配比为1∶4的MEA/MDEA溶液对CO_(2)浓度变化最为敏感,当CO_(2)质量浓度从5%提高至55%时,再生能耗下降了40.07%。最后,通过层次分析法获得了不同碳捕集场景所适用的混合胺溶液的最佳配比:在CO_(2)质量分数为5%的碳捕集场景中,质量配比为4∶1的MEA/MDEA混合胺溶液性能最佳;在CO_(2)质量分数为15%的碳捕集场景中,质量配比为2∶3的混合胺溶液性能最佳;而在CO_(2)质量分数为25%~55%的碳捕集场景中,则是质量配比为1∶4的混合胺溶液呈现出最佳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吸收 碳捕集 混合溶液 层次分析法 CO_(2)
下载PDF
“线上线下混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研究——以基础化学教学中的“缓冲溶液及作用机制”为例
3
作者 崔玛琳 黄妙龄 +1 位作者 陈延民 解庆范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4年第15期87-90,共4页
在“学生中心、产出导向”的教育背景下,以基础化学中的“缓冲溶液及作用机制”为例,根据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特点,运用“线上线下混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合理安排学生进行课前线上自学,课中创设情景、翻转课堂、知识迁移等,课后巩固提... 在“学生中心、产出导向”的教育背景下,以基础化学中的“缓冲溶液及作用机制”为例,根据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特点,运用“线上线下混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合理安排学生进行课前线上自学,课中创设情景、翻转课堂、知识迁移等,课后巩固提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化学学习思维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翻转课堂 基础化学 缓冲溶液
下载PDF
混合痔术后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奇志 杜宁超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0期130-133,共4页
痔在国内外的患病比例普遍较高,其中混合痔最为常见。中度以上的混合痔视情况采取手术切除或微创等治疗,为避免感染与促进伤口的愈合,术后创面处理尤为关键。高锰酸钾溶液坐浴疗法因其杀菌和收敛等作用,在混合痔术后应用有着显著的疗效... 痔在国内外的患病比例普遍较高,其中混合痔最为常见。中度以上的混合痔视情况采取手术切除或微创等治疗,为避免感染与促进伤口的愈合,术后创面处理尤为关键。高锰酸钾溶液坐浴疗法因其杀菌和收敛等作用,在混合痔术后应用有着显著的疗效,本研究就混合痔术后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治疗的研究现状,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应用相关治疗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 高锰酸钾溶液 坐浴
下载PDF
铜氨溶液法定量分析蚕丝/羊毛混合物
5
作者 肖传志 徐杰 +3 位作者 马国阳 余晓筠 陈忆霞 杨清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107,共5页
为了准确测定蚕丝/羊毛混合物中纤维含量,选用铜氨溶液试剂定量分析蚕丝/羊毛混合物。选择试验温度、振荡频率、振荡时间为试验因素,羊毛含量测试值与实际值的绝对差值为试验指标,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法确定各试验因素的较优范围,然后在... 为了准确测定蚕丝/羊毛混合物中纤维含量,选用铜氨溶液试剂定量分析蚕丝/羊毛混合物。选择试验温度、振荡频率、振荡时间为试验因素,羊毛含量测试值与实际值的绝对差值为试验指标,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法确定各试验因素的较优范围,然后在较优范围内选择各试验因素进行三水平正交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得到最优试验条件,最后使用最优试验条件测试纯羊毛织物,计算得到羊毛的修正系数。结果表明:铜氨溶液法定量分析蚕丝/羊毛混合物的最优试验条件为试验温度40℃、振荡频率150 r/min、振荡时间40 min;羊毛的修正系数(d值)为0.9989,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丝 羊毛 混合 定量分析 铜氨溶液
下载PDF
关于二氧化氯与禽用抗生素混合溶液稳定性的研究
6
作者 程海鹏 杨喜东 裴玉丽 《家禽科学》 2024年第4期22-27,共6页
现代家禽养殖为了能提供健康优质的饮用水,普遍用消毒剂对供水系统和饮用水进行消毒净化处理。二氧化氯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氧化类消毒剂,广泛用于家禽养殖的全过程饮用水消毒。同时为了有效防控疫病,常在家禽饮水中添加水溶性抗生素类药... 现代家禽养殖为了能提供健康优质的饮用水,普遍用消毒剂对供水系统和饮用水进行消毒净化处理。二氧化氯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氧化类消毒剂,广泛用于家禽养殖的全过程饮用水消毒。同时为了有效防控疫病,常在家禽饮水中添加水溶性抗生素类药物。饮水给药高效便捷,适用于规模化养殖,因此现场就形成了低浓度二氧化氯和家禽常用抗生素的混合溶液。为了了解二氧化氯和家禽6种常用抗生素混合溶液的稳定性和影响因素,本试验采用二氧化氯和抗生素对应国家标准方法检测该混合溶液的稳定性。结果发现溶液中0.002 mg/mL的二氧化氯能分别被6种抗生素基本完全消耗;抗生素浓度降低比例从0.3%~36.8%不等,说明混合溶液对抗生素的稳定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氯 抗生素 混合溶液 稳定性
下载PDF
“凑一法”速写混合溶液的质子守恒式
7
作者 祝金蕊 《中学化学》 2024年第10期32-33,共2页
针对混合溶液的质子守恒式,目前书写方法多有局限性。零基准法进行常规书写混合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式,错误率较高;联立推导法书写质子守恒式,一则速度慢,二则更需要考生具备较好的基础,需准确书写电荷守恒和元素守恒,再联立推导。笔者提... 针对混合溶液的质子守恒式,目前书写方法多有局限性。零基准法进行常规书写混合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式,错误率较高;联立推导法书写质子守恒式,一则速度慢,二则更需要考生具备较好的基础,需准确书写电荷守恒和元素守恒,再联立推导。笔者提出的“凑一法”适用书写所有混合溶液任意比例下的质子守恒式,并且更为迅速、高效、直观、准确。凑一法是基于零基准法,将溶液中能够得失质子(H+)的粒子作准基准物质,即某溶质微粒和溶剂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守恒 电荷守恒 基准物质 书写方法 混合溶液 推导法 基准法 质子守恒式
下载PDF
例析酸碱盐混合溶液中反应先后顺序的判断
8
作者 张引宏 《中学化学》 2024年第5期34-35,共2页
酸、碱、盐是初中化学极为重要的内容,在中考化学试题中占比分最大,在各个题型都可能涉及到。4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的复分解反应是酸、碱、盐之间发生的主要反应类型。在酸碱盐混合溶液中如果能发生2个复分解反应,有时2个反应同时进行无... 酸、碱、盐是初中化学极为重要的内容,在中考化学试题中占比分最大,在各个题型都可能涉及到。4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的复分解反应是酸、碱、盐之间发生的主要反应类型。在酸碱盐混合溶液中如果能发生2个复分解反应,有时2个反应同时进行无先后顺序,有时又有先后顺序,对此学生感到疑惑,不知如何判断。该文就这类问题从根本上进行剖析,希望能对学生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化学 反应类型 复分解反应 酸碱盐 中考化学试题 混合溶液 先后顺序 例析
下载PDF
混合除湿盐溶液液滴闪蒸机理 被引量:13
9
作者 高文忠 时亚茹 +2 位作者 韩笑生 章学来 程永攀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453-3459,共7页
除湿溶液再生是维持除湿过程持续进行的必备条件,其效率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借鉴水滴闪蒸理论,分析了液滴闪蒸过程大小、质量以及温度变化,初步实验测试了影响闪蒸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压力是影响闪蒸效率的核心因素,及时去除蒸发... 除湿溶液再生是维持除湿过程持续进行的必备条件,其效率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借鉴水滴闪蒸理论,分析了液滴闪蒸过程大小、质量以及温度变化,初步实验测试了影响闪蒸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压力是影响闪蒸效率的核心因素,及时去除蒸发水分才能保证闪蒸的持续进行;溶液浓度配比与闪蒸效率关联性较强;液滴初始温度对闪蒸效率影响相对较小;温度的实验测试值总体大于理论计算值,使用水滴闪蒸理论模型需进行物性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蒸 混合溶液 效率 浓度配比
下载PDF
混合溶液中石油羧酸盐和磺酸盐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21
10
作者 吴一慧 黄宏度 +2 位作者 王尤富 程艳 曾繁涤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81-284,共4页
利用石油羧酸盐与磺酸盐在不同酸碱性条件下不同的存在形式 ,研究并建立了石油羧酸盐 磺酸盐复配体系中两种表面活性剂含量的测定方法 ,即分步滴定的方法。用溴甲酚绿碱性分相滴定法测定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总含量 ,用百里酚蓝 次甲基... 利用石油羧酸盐与磺酸盐在不同酸碱性条件下不同的存在形式 ,研究并建立了石油羧酸盐 磺酸盐复配体系中两种表面活性剂含量的测定方法 ,即分步滴定的方法。用溴甲酚绿碱性分相滴定法测定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总含量 ,用百里酚蓝 次甲基蓝酸性分相滴定法测定体系中磺酸盐的含量 ,从总含量中扣除磺酸盐的含量即为羧酸盐的含量。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可靠性强 ,已成功运用于室内驱油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羧酸盐 磺酸盐 驱油 表面活性剂 混合溶液
下载PDF
混合电解质水溶液固液平衡计算 被引量:8
11
作者 吉晓燕 张吕正 +2 位作者 陆小华 王延儒 时钧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32-539,共8页
用Lu-Maurer活度系数模型在不增加任何模型参数的前提下回归出18种晶体的溶度积,在此基础上预测了H^+、Mg^(2+)、K^+、Na^+、NH_4^+、Ca^(2+)、Cl^-、SO_4^(2-)、NO_3^-等离子所组合的13种体系在不同温度(最低温度为273.15 K,最高温度为... 用Lu-Maurer活度系数模型在不增加任何模型参数的前提下回归出18种晶体的溶度积,在此基础上预测了H^+、Mg^(2+)、K^+、Na^+、NH_4^+、Ca^(2+)、Cl^-、SO_4^(2-)、NO_3^-等离子所组合的13种体系在不同温度(最低温度为273.15 K,最高温度为378.15 K)及最高离子强度为34.55 mol·kg^(-1)下的固液平衡.预测结果较为满意.从而说明了该模型的良好普适性和可靠的温度外推性.可以为工业结晶过程提供相平衡的预测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液平衡 电解质 溶液 计算 混合
下载PDF
应用摩尔比法和连续变化法研究混合溶液中形成沉淀的组成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连山 刘玉国 +1 位作者 冯春良 赵国良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3年第2期135-140,共6页
应用摩尔比法确定混合溶液中形成沉淀的组成,和Asmus的等摩尔连续变化方法得到一致的结果.方法较简便些,不需特殊的设备,在一般实验条件下,即可确定溶液中形成沉淀的组成.本文对实验原理、方法、数据处理和实验图形进行了解释和讨论.
关键词 摩尔比法 沉淀组成 混合溶液
下载PDF
MDEA/DEA脱硫脱碳混合溶液在长庆气区的应用 被引量:28
13
作者 李亚萍 赵玉君 +3 位作者 呼延念超 杨鹏 陈强 王遇冬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7-110,共4页
随着长庆气区靖边等气田的不断开发,其天然气气质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H2S含量上升到1000mg/m3,CO2体积分数上升到4.5%~6.0%,原天然气净化工艺采用的单一MDEA溶液已不能满足天然气脱硫脱碳需要。为此,开展了不同体积比MDEA/DEA混合醇胺... 随着长庆气区靖边等气田的不断开发,其天然气气质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H2S含量上升到1000mg/m3,CO2体积分数上升到4.5%~6.0%,原天然气净化工艺采用的单一MDEA溶液已不能满足天然气脱硫脱碳需要。为此,开展了不同体积比MDEA/DEA混合醇胺溶液脱硫脱碳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溶液中总胺为40%(质量分数),DEA与MDEA体积比为1:6配比制成的混合溶液其H2S和CO2负荷最高,溶液的脱硫脱碳性能最好。继而在4套生产装置进行了推广应用。结论表明:应用MDEA/DEA混合溶液对低含硫、高含碳的天然气进行净化处理,溶液酸气负荷较高,脱硫、脱碳性能较好,腐蚀性小,天然气净化装置运行平稳,节能效果好,经济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田 酸性天然气 高含硫 高含碳 混合醇胺溶液 脱硫脱碳 酸气负荷 节能
下载PDF
3-烷氧基-2-羟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和十二烷基磺酸钠混合溶液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9
14
作者 尹宝霖 张广友 +1 位作者 魏西莲 石成法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8-22,共5页
研究了3-烷氧基-2-羟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RTAC)同系物与十二烷基磺酸钠(R12SO3Na)混合水溶液的表面张力、胶团形成和表面吸附。实验表明,此类复配体系在胶团形成,降低表面张力的效率和能力上均显示了全面的增效作用。
关键词 十二烷基磺酸钠 混合溶液 RTAC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的混合溶液重金属元素检测 被引量:13
15
作者 宋超 张亚维 高勋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85-1889,共5页
利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对混合溶液中的Cu,Mg,Zn和Cd四种重金属元素进行实验测量,实验中采用波长为1 064nm,脉宽10ns,重频10 Hz的激光器。在蒸馏水中加入CuSO4,Mg(NO3)2,Zn(NO3)2和Cd(NO3)2四种溶质,配置7种不同Cu,Mg,Zn和Cd浓度的混... 利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对混合溶液中的Cu,Mg,Zn和Cd四种重金属元素进行实验测量,实验中采用波长为1 064nm,脉宽10ns,重频10 Hz的激光器。在蒸馏水中加入CuSO4,Mg(NO3)2,Zn(NO3)2和Cd(NO3)2四种溶质,配置7种不同Cu,Mg,Zn和Cd浓度的混合溶液,采用统计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处理LIBS实验数据,得到水溶液中Cu,Mg,Zn和Cd元素的定标曲线,拟合度系数R2均大于0.99,计算出Cu,Mg,Zn和Cd四种元素的检测限分别为5.62,4.71,13.67和4.43ppm,单一溶质CuSO4溶液中的Cu元素的LOD值为3.98ppm。最后对单一溶质和四种溶质的LIBS检测结果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在环境水污染多种重金属元素检测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液体射流 混合溶液 检测限
下载PDF
二甲基亚砜-水混合溶液的等效介电常数特异性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晓庆 黄卡玛 贾国柱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07-1110,共4页
在2.45GHz下利用微扰谐振腔法测量二甲基亚砜(DMSO)-水(H2O)混合溶液的等效介电常数过程中,发现混合溶液等效介电常数虚部大于其中任一组分的介电常数虚部的特异现象.分析表明,这种特异性现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DMSO与H2O混合后溶液的高... 在2.45GHz下利用微扰谐振腔法测量二甲基亚砜(DMSO)-水(H2O)混合溶液的等效介电常数过程中,发现混合溶液等效介电常数虚部大于其中任一组分的介电常数虚部的特异现象.分析表明,这种特异性现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DMSO与H2O混合后溶液的高频摩擦项大于混合前引起的.因此,经典混合物介电常数公式需要进行适当修正才能较好地适用于这类特异性问题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溶液 等效介电常数 特异性 混合物公式 氢键
下载PDF
盐酸溶液中17种氨基酸混合溶液标准物质的研制 被引量:3
17
作者 贾铮 周剑 +5 位作者 王敏 李兰 杨梦瑞 徐思远 田静 樊霞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9期2722-2732,共11页
目的研制盐酸溶液条件下的17种氨基酸混合溶液标准物质。方法选用17种氨基酸纯度标准物质,采用氨基酸分析仪对各种标准物质的主成分及杂质进行了准确分析,评估了组分相互干扰情况,在此基础上采用重量-容量法配制了盐酸溶液中17种氨基酸... 目的研制盐酸溶液条件下的17种氨基酸混合溶液标准物质。方法选用17种氨基酸纯度标准物质,采用氨基酸分析仪对各种标准物质的主成分及杂质进行了准确分析,评估了组分相互干扰情况,在此基础上采用重量-容量法配制了盐酸溶液中17种氨基酸混合溶液标准物质,以配制值作为标准物质的量值,并对标准物质进行了均匀性、稳定性检验和不确定度评估。结果结果表明,制备的混合溶液标准物质均匀性、稳定性良好,不确定度评估合理,满足国家标准物质技术要求,研制的2个不同浓度的混合溶液标准物质均已通过标准物质评审并获批。结论该类标准物质的研制对于保证农产品及其投入品中氨基酸成分检测以及实验室质量控制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 盐酸溶液 混合溶液 标准物质
下载PDF
高纯铝箔在混合酸溶液中蚀孔的引发和生长机理 被引量:5
18
作者 徐友龙 曹婉真 孟中岩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6,共6页
通过恒电流实验研究了高纯铝箔在混合酸溶液中不同腐蚀时间时的试样表面形貌,探讨了蚀孔的引发和生长过程.对腐蚀区和未腐蚀区进行EDAX微量元素分析,初步提出蚀孔的引发和生长控制模型。
关键词 铝箔 引发 生长 腐蚀 混合溶液 孔蚀
下载PDF
混合稀土对AZ91镁合金在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影响 被引量:48
19
作者 王喜峰 齐公台 +1 位作者 蔡启舟 魏伯康 《材料开发与应用》 CAS 2002年第5期34-36,共3页
通过静态失重法、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测试研究了混合稀土 (Re)对AZ91镁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 :Re的加入使AZ91微观组织得到改善 。
关键词 混合稀土 AZ91 镁合金 NACL溶液 腐蚀行为 微观结构
下载PDF
原位聚合法与溶液混合法制备石墨烯/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及其性能 被引量:15
20
作者 马朗 王国建 戴进峰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9-134,共6页
利用化学氧化还原法制备出石墨烯。通过原位聚合法及溶液混合法制备出石墨烯/聚酰亚胺复合材料,考察不同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对其机械性能及导电性能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制备的石墨烯为二维的单层或寡层材料,加入到... 利用化学氧化还原法制备出石墨烯。通过原位聚合法及溶液混合法制备出石墨烯/聚酰亚胺复合材料,考察不同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对其机械性能及导电性能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制备的石墨烯为二维的单层或寡层材料,加入到聚酰亚胺中能够增强其机械性能及电导率。相比溶液混合法,采用原位聚合法时石墨烯在聚酰亚胺基体中分散更均匀,对其团聚作用有更好的抑制作用,制备的复合材料性能更优异。采用该法加入石墨烯的量为1.0 wt%时,拉伸强度达到了132.5 MPa,提高了68.8%;加入量增加到3.0 wt%时,电导率达6.87×10^(-4)S·m^(-1),提高了8个数量级,对聚酰亚胺的性能有显著的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原位聚合法 溶液混合 聚酰亚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