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二烷基磺酸根插层Ni^(2+)-Fe^(3+)/Co^(2+)-Ni^(2+)-Fe^(3+) LDHs及其结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马向荣 李红娟 +2 位作者 张智芳 屈媛 刘宗怀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007-1010,1014,共5页
应用水热技术制备了二元Ni2+-Fe3+-CO23- LDHs和三元Co2+-Ni2+-Fe3+-CO32- LDHs,以十二烷基磺酸根离子作为插层客体,通过离子交换反应在酸性溶液中实现了十二烷基磺酸根插层Ni2+-Fe3+ LDHs和Co2+-Ni2+-Fe3+-LDHs。十二烷基磺酸根在Ni2+-... 应用水热技术制备了二元Ni2+-Fe3+-CO23- LDHs和三元Co2+-Ni2+-Fe3+-CO32- LDHs,以十二烷基磺酸根离子作为插层客体,通过离子交换反应在酸性溶液中实现了十二烷基磺酸根插层Ni2+-Fe3+ LDHs和Co2+-Ni2+-Fe3+-LDHs。十二烷基磺酸根在Ni2+-Fe3+LDHs层间出现了2种空间导向和排列:即十二烷基磺酸根以单层垂直方向排布和以双层垂直方向排布在层间;十二烷基磺酸根在三元组分Co2+-Ni2+-Fe3+-LDHs层间只有一种空间排列方式,即十二烷基磺酸根以单层垂直方向排布于Co2+-Ni2+-Fe3+-LDHs层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2+-Fe3+ ldhs Co2+-Ni2+-Fe3+ ldhs 十二烷基磺酸根 离子交换反应
下载PDF
柠檬酸三钠对Co^(2+)-Ni^(2+)-Fe^(3+)-CO_3^(2-) LDHs形貌及其离子交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马向荣 刘宗怀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06-1312,共7页
Co2+/Ni2+/Fe3+摩尔比为0.5/3/1,采用络合剂柠檬酸三钠协助均相沉淀技术,制备了Co2+-Ni2+-Fe3+-LDHs层状材料,研究了柠檬酸三钠用量对Co2+-Ni2+-Fe3+LDHs层间距及形貌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层间距和不同形貌Co2+-Ni2+-Fe3+-23CO... Co2+/Ni2+/Fe3+摩尔比为0.5/3/1,采用络合剂柠檬酸三钠协助均相沉淀技术,制备了Co2+-Ni2+-Fe3+-LDHs层状材料,研究了柠檬酸三钠用量对Co2+-Ni2+-Fe3+LDHs层间距及形貌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层间距和不同形貌Co2+-Ni2+-Fe3+-23CO--LDHs层状材料的离子交换性能,即Co2+-Ni2+-Fe3+-23CO-LDHs层状材料在Na Cl-HCl的离子交换体系中进行阴离子交换反应,生成Co2+-Ni2+-Fe3+-Cl–-LDHs层状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当柠檬酸三钠用量为0.6~1.0 mmol/L时,所制备的LDHs层间距为0.776 nm,片层结构分散性较好,产物的较大层间距和较好形貌使其仍保持良好的离子交换性能,并通过离子交换反应可分别得到4Cl O-、24SO-、3NO-、4Mn O-及CH3(CH2)113SO-插层Co2+-Ni2+-Fe3+-LDHs层状衍生材料;当柠檬酸三钠用量在1.5 mmol/L时,所制备的LDHs层间距为0.770 nm和0.691 nm,片层结构团聚并成玫瑰花形貌,使得客体离子较难插入到层间,产物的离子交换性能降低;当柠檬酸三钠的量增加到3.0 mmol/L时,得到的LDHs层间距为0.681 nm,片层结构变小,团聚现象加剧,LDHs片完全交错生长成球状形貌,产物完全失去了离子交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Ni2+-Fe3+ ldhs 柠檬酸三钠 离子交换反应 形貌
下载PDF
Fe_3O_4/LDHs复合结构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卫伟 许英伟 +2 位作者 杜健 张爱娟 姚佳良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4-209,226,共7页
分别采用两种方式(一步合成法和二步合成法)在Fe3O4表面生长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得到了Fe3O4/LDHs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分析、红外光谱和交变梯度磁强计等测试方法研究了LDHs和Fe3O4的复合方式对复合材料形貌、粒... 分别采用两种方式(一步合成法和二步合成法)在Fe3O4表面生长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得到了Fe3O4/LDHs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分析、红外光谱和交变梯度磁强计等测试方法研究了LDHs和Fe3O4的复合方式对复合材料形貌、粒径、结晶性、磁性能和吸附性能的影响。同时对比分析了LDHs和Fe3O4/LDHs复合材料对Cr(VI)离子的平衡吸附规律。结果表明,采用一步合成法制备的Fe3O4/LDHs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磁性能和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 FE3O4 复合结构 吸附性能
下载PDF
Ni^(2+)-Al^(3+)-PW_(12)O_(40)^(3-)-LDHs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洁莹 马向荣 +1 位作者 党睿 李艳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82-485,490,共5页
利用尿素法成功合成了Ni/Al摩尔比分别为2∶1,3∶1,4∶1的Ni2+-Al3+-LDHs。结果表明,Ni/Al摩尔比为2∶1制备的Ni2+-Al3+-LDHs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和较规整的片层形貌。Ni2+-Al3+-LDHs(Ni/Al=2)层状材料经400℃煅烧后,其层间CNO-、CO32-脱... 利用尿素法成功合成了Ni/Al摩尔比分别为2∶1,3∶1,4∶1的Ni2+-Al3+-LDHs。结果表明,Ni/Al摩尔比为2∶1制备的Ni2+-Al3+-LDHs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和较规整的片层形貌。Ni2+-Al3+-LDHs(Ni/Al=2)层状材料经400℃煅烧后,其层间CNO-、CO32-脱除并生成复合金属氧化物(LDO),以LDO作为前驱体通过煅烧重组法将磷钨杂多酸根(PW12O403-)成功引入到Ni2+-Al3+-LDHs层中,形成了Ni2+-Al3+-PW12O403--LDHs新型催化剂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2+-Al3+-ldhs Ni2+-AI3+-PW12O403--ldhs 煅烧重组
下载PDF
原位合成对苯二甲酸柱撑Ni-Al-LDHs/γ-Al_2O_3过程中的非原位结晶反应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洪涛 韩伟 +2 位作者 徐春艳 宋伟娟 张敬畅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6-41,共6页
在γ-Al2O3表面原位合成对苯二甲酸柱撑Ni~A;-LDHs/7-Al2O3的过程中伴随着非原位结晶反应。采用XRD、SEM等方法考察了该非原位结晶反应产物的结构特征,并且考察了反应体系的pH值、物料投入量、晶化温度、搅拌速率等因素对非原位结晶... 在γ-Al2O3表面原位合成对苯二甲酸柱撑Ni~A;-LDHs/7-Al2O3的过程中伴随着非原位结晶反应。采用XRD、SEM等方法考察了该非原位结晶反应产物的结构特征,并且考察了反应体系的pH值、物料投入量、晶化温度、搅拌速率等因素对非原位结晶的影响,得出了抑制非原位结晶的适宜条件:n(NH3)/n(Al)=6,n(A;)/n(Ni)=0.4,晶化温度55~65℃,晶化时间不宜超过24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滑石(ldhs) Γ-AL2O3 原位结晶 非原位结晶
下载PDF
Ni^(2+)-Al^(3+)-CNO^--CO_3^(2-)-LDHs层状材料的制备及其热分解性能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党睿 马向荣 +2 位作者 白艳霞 张智芳 冯荣利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7-169,172,共4页
利用尿素法成功合成了Ni^(2+)/Al^(3+)摩尔比为3∶1的双阴离子Ni^(2+)-Al^(3+)-CNO^--CO_3^(2-)-LDHs。制备的Ni^(2+)-Al^(3+)-CNO^--CO_3^(2-)-LDHs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和较规整的片层形貌。研究了Ni^(2+)-Al^(3+)-CNO^--CO_3^(2-)-LDHs... 利用尿素法成功合成了Ni^(2+)/Al^(3+)摩尔比为3∶1的双阴离子Ni^(2+)-Al^(3+)-CNO^--CO_3^(2-)-LDHs。制备的Ni^(2+)-Al^(3+)-CNO^--CO_3^(2-)-LDHs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和较规整的片层形貌。研究了Ni^(2+)-Al^(3+)-CNO^--CO_3^(2-)-LDHs层状材料的热稳定性以及微介孔特性。实验结果表明,Ni^(2+)-Al^(3+)-CNO^--CO_3^(2-)-LDHs在低于300℃煅烧时,层间水及其CNO-脱除,LDHs的层状结构依然保持,层间距为0.681nm;当煅烧温度控制在300~500℃时,层间CO_2-3和层板羟基分解使其层状结构开始坍塌并分解生成复合金属氧化物(LDO);400℃煅烧所得复合金属氧化物具有较高的BET比表面积(198m^2/g),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煅烧产物的比表面积减小,平均孔径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2+-Al3+-CNO--CO2-3-ldhs 热稳定性 微介孔性能
下载PDF
Ni^(2+)-Al^(3+)-MoO_4^(2-)-LDHs防腐缓蚀剂的制备及其表征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洁莹 党睿 +4 位作者 李梅 马向荣 刘丹 李小红 冯荣利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80-384,390,共6页
以镍铝摩尔比为3∶1,尿素作为沉淀剂,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了Ni^(2+)-Al^(3+)-CO_3(2-)-LDHs层状材料。以Ni^(2+)-Al^(3+)-CO_3_(2-)-LDHs作为前驱体,分别与NaCl、钼酸钠(Na_2MoO_4·2H_2O)进行离子交换反应,成功构建了Ni^(2+)-Al^(3+... 以镍铝摩尔比为3∶1,尿素作为沉淀剂,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了Ni^(2+)-Al^(3+)-CO_3(2-)-LDHs层状材料。以Ni^(2+)-Al^(3+)-CO_3_(2-)-LDHs作为前驱体,分别与NaCl、钼酸钠(Na_2MoO_4·2H_2O)进行离子交换反应,成功构建了Ni^(2+)-Al^(3+)-MoO_4(2-)-LDHs防腐缓蚀剂。通过XRD、SEM、FT-IR、TG-DTG、ICP对样品进行了分析表征,研究结果表明MoO_4^(2-)插入LDHs层间,其层间距由0.769 nm增加到0.982 nm,样品晶相完整,并保持了良好的层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2+-Al^3+-ldhs MoO4^2- 插层
下载PDF
Ni^(2+)-Fe^(3+)-CO_3^(2-)-LDHs和Ni^(2+)-Al^(3+)-CO_3^(2-)-LDHs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8
作者 党睿 马向荣 +3 位作者 白艳霞 张智芳 高立国 曹菊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90-193,共4页
采用络合剂协助均相沉淀法和传统均相沉淀法分别制备了镍铁类水滑石材料(Ni^(2+)-Fe^(3+)-CO_3^(2-)-LDHs)和镍铝类水滑石材料(Ni^(2+)-Al^(3+)-CO_3^(2-)-LDHs)光催化材料。对光催化剂材料的结构和光催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络合剂协助均相沉淀法和传统均相沉淀法分别制备了镍铁类水滑石材料(Ni^(2+)-Fe^(3+)-CO_3^(2-)-LDHs)和镍铝类水滑石材料(Ni^(2+)-Al^(3+)-CO_3^(2-)-LDHs)光催化材料。对光催化剂材料的结构和光催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Ni^(2+)-Fe^(3+)-CO_3^(2-)-LDHs和Ni^(2+)-Al^(3+)-CO_3^(2-)-LDHs均为六边形新貌的层状结构,层间距分别为0.768nm和0.770nm。光催化降解甲基蓝的动力学研究表明二者均为一级反应。光催化性能研究表明,Ni^(2+)-Fe^(3+)-CO_3^(2-)-LDHs光催化活性优于Ni^(2+)-Al^(3+)-CO_3^(2-)-LDHs光催化剂。相比铝基LDHs,铁基LDHs(Ni^(2+)-Fe^(3+)-LDHs)具有较低禁带宽度(2.36eV),是理想的废水染料降解光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2+-Fe^3+-CO3^2--ldhs Ni^2+-Al^3+-CO3^2--ldhs 光催化 均相沉淀
下载PDF
Ni^(2+)-Fe^(3+)-CO_3^(2-)-LDHs亲油改性及其除油性能研究
9
作者 党睿 马向荣 +4 位作者 刘洁莹 白艳霞 张智芳 张宇鑫 钱肃进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792-2798,共7页
尿素作为沉淀剂,采用均相沉淀技术制备了Ni^(2+)-Fe^(3+)-CO_3^(2-)-LDHs层状材料。以Ni^(2+)-Fe^(3+)-CO_3^(2-)-LDHs作为前驱体,分别与NaCl、十二烷基磺酸钠(CH_3(CH_2)_(11)SO_3Na)进行离子交换反应得到Ni^(2+)-Fe^(3+)-CH_3(CH_2)_(... 尿素作为沉淀剂,采用均相沉淀技术制备了Ni^(2+)-Fe^(3+)-CO_3^(2-)-LDHs层状材料。以Ni^(2+)-Fe^(3+)-CO_3^(2-)-LDHs作为前驱体,分别与NaCl、十二烷基磺酸钠(CH_3(CH_2)_(11)SO_3Na)进行离子交换反应得到Ni^(2+)-Fe^(3+)-CH_3(CH_2)_(11)SO_3^--LDHs新型吸附剂材料,成功实现了将CH_3(CH_2)_(11)SO_3^-负载到Ni^(2+)-Fe^(3+)-LDHs层状材料,对Ni^(2+)-Fe^(3+)-CO_3^(2-)-LDHs进行亲油改性,研究表明该改性后的材料为介孔材料,其比表面积为196.2 m^2/g,平均孔径为18.3 nm。利用Ni^(2+)-Fe^(3+)-CH_3(CH_2)_(11)SO_3^--LDHs复合材料对含油污水进行处理,实验表明十二烷基磺酸根离子插层Ni^(2+)-Fe^(3+)-LDHs后的产物增强了LDHs的亲油吸附性能,其饱和吸附量为6.57μ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3(CH2)11SO3^- Ni^2+-Fe^3+-CO3^2- -ldhs 插层组装
下载PDF
Co^(2+)-Ni^(2+)-Al^(3+)-CH_3(CH_2)_(11)SO_3^--LDHs制备及吸油性能研究
10
作者 刘洁莹 党睿 +4 位作者 马向荣 李永霞 李建 张智芳 李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5-177,181,共4页
尿素作为沉淀剂,采用均相沉淀技术制得Co^(2+)-Ni^(2+)-Al^(3+)-LDHs层状材料。以Co^(2+)-Ni^(2+)-Al^(3+)-LDHs作为前驱体,分别与NaCl、十二烷基磺酸钠[CH_3(CH_2)_(11)SO_3^-Na]进行离子交换反应分别制得Co^(2+)-Ni^(2+)-Al^(3+)-CH_3... 尿素作为沉淀剂,采用均相沉淀技术制得Co^(2+)-Ni^(2+)-Al^(3+)-LDHs层状材料。以Co^(2+)-Ni^(2+)-Al^(3+)-LDHs作为前驱体,分别与NaCl、十二烷基磺酸钠[CH_3(CH_2)_(11)SO_3^-Na]进行离子交换反应分别制得Co^(2+)-Ni^(2+)-Al^(3+)-CH_3(CH_2)_(11)SO_3^--LDHs新型吸附剂材料,实现了将CH_3(CH_2)_(11)SO_3^-负载到Co^(2+)-Ni^(2+)-Al^(3+)-LDHs层状材料。研究表明Co^(2+)-Ni^(2+)-Al^(3+)-SDS^--LDHs为介孔材料,增强了类水滑石的亲油吸附性能,其比表面积为136.2m^2/g,平均孔径为18.3nm,在相对压强(P/P0)为1.0时,吸附量达到321cm^3/g,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3(CH2)11SO3^- Co^2+-Ni^2+-Al^3+-ldhs 插层组装
下载PDF
Zn^(2+)-Ni^(2+)-Al^(3+)-MnO_4^--LDHs制备及其表征
11
作者 王金玺 党睿 +4 位作者 马向荣 刘洁莹 张宇鑫 罗娇 张鑫玲 《工业催化》 CAS 2018年第7期23-27,共5页
锌、镍和铝物质的量比为1∶3∶2,以尿素为沉淀剂,采用均相沉淀技术制备Zn^(2+)-Ni^(2+)-Al^(3+)-CO_3^(2-)-LDHs。以Zn^(2+)-Ni^(2+)-Al^(3+)-CO_3^(2-)-LDHs为前驱体,分别与Cl-和MnO_4^-进行离子交换,将MnO_4^-引入Zn^(2+)-Ni^(2+)-Al^... 锌、镍和铝物质的量比为1∶3∶2,以尿素为沉淀剂,采用均相沉淀技术制备Zn^(2+)-Ni^(2+)-Al^(3+)-CO_3^(2-)-LDHs。以Zn^(2+)-Ni^(2+)-Al^(3+)-CO_3^(2-)-LDHs为前驱体,分别与Cl-和MnO_4^-进行离子交换,将MnO_4^-引入Zn^(2+)-Ni^(2+)-Al^(3+)-LDHs层间制备Zn^(2+)-Ni^(2+)-Al^(3+)-MnO_4^--LDHs新型复合材料。通过XRD、SEM、FT-IR和EDS等对合成产物Zn^(2+)-Ni^(2+)-Al^(3+)-MnO_4^--LDHs进行表征。结果表明,Zn^(2+)-Ni^(2+)-Al^(3+)-MnO_4^--LDHs复合材料结晶度较高,层间距为0.912 nm,具有明显的六边形层状结构,片层横向尺寸约为3μm,厚度约为10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zn^2+-Ni^2+-Al^3+--ldhs MnO4^- 均相沉淀技术 插层
下载PDF
光辅助磁性Co_(3)Mn-LDHs/rGO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水中的磺胺嘧啶
12
作者 赵雪松 亓丽丽 +3 位作者 武韬 单薇 任新 周天瑜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01-1510,共10页
针对抗生素磺胺嘧啶(SDZ)导致水体污染的问题,采用水热法制备以石墨烯(rGO)为基底的三维层状兼光催化与过硫酸盐活化功能的Co_(3)Mn-LDHs/rGO双效催化剂,构建可见光/过硫酸盐耦合降解体系(Vis-PMS),降解水中的SDZ.实验结果表明:Co_(3)Mn... 针对抗生素磺胺嘧啶(SDZ)导致水体污染的问题,采用水热法制备以石墨烯(rGO)为基底的三维层状兼光催化与过硫酸盐活化功能的Co_(3)Mn-LDHs/rGO双效催化剂,构建可见光/过硫酸盐耦合降解体系(Vis-PMS),降解水中的SDZ.实验结果表明:Co_(3)Mn-LDHs成功负载在rGO上,且Co_(3)Mn-LDHs的依附阻止了rGO片的堆叠;Co_(3)Mn-LDHs/rGO质量浓度为20mg/L,过硫酸盐(PMS)质量浓度为200mg/L,初始pH=7为可见光耦合非均相活化PMS体系降解SDZ的最佳条件,经60min反应后,SDZ的去除率达87.58%;在10次循环实验后,Co_(3)Mn-LDHs/rGO仍对SDZ有较高的去除率,可重复利用率较好;该体系中起主要作用的自由基为硫酸根自由基(SO^(4)^(·-))、羟基自由基(∙OH)和单线态氧(^(1)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嘧啶 Co_(3)Mn-ldhs/rGO 可见光/过硫酸盐耦合降解体系 氧化还原反应
下载PDF
Zn^(2+)-Al^(3+)-LDHs@Al构建及其吸附氟离子的性能
13
作者 马向荣 党睿 +8 位作者 郭伟 任梦娇 杨方 弓莹 亢玉红 李霄 张智芳 李键 李沛 《工业催化》 2021年第7期28-34,共7页
以硝酸锌、硝酸铝为原料,尿素为沉淀剂,采用均相沉淀技术,在铝基体表面原位生长Zn^(2+)-Al^(3+)-LDHs薄膜。采用XRD、FT-IR、SEM和EDS等对铝片表面构建的Zn^(2+)-Al^(3+)-LDHs的成分和结构进行分析表征,研究表明,Zn^(2+)-Al^(3+)-LDHs... 以硝酸锌、硝酸铝为原料,尿素为沉淀剂,采用均相沉淀技术,在铝基体表面原位生长Zn^(2+)-Al^(3+)-LDHs薄膜。采用XRD、FT-IR、SEM和EDS等对铝片表面构建的Zn^(2+)-Al^(3+)-LDHs的成分和结构进行分析表征,研究表明,Zn^(2+)-Al^(3+)-LDHs膜均匀生长在铝基体表面,具有典型的LDHs材料的层状结构。研究了Zn^(2+)-Al^(3+)-LDHs@Al在不同焙烧温度条件下吸附氟离子的性能,研究表明,Zn^(2+)-Al^(3+)-LDHs@Al对氟离子的吸附量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吸附量逐渐增大,焙烧温度为300℃时吸附量达到最大,氟离子吸附量为0.0156 mg·cm^(-2),氟去除率约9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工程 Zn^(2+)-Al^(3+)-ldhs 循环利用 氟离子回收 吸附
下载PDF
CuCoCe-LDH催化剂的C_(3)H_(6)-SCR脱硝特性
14
作者 陈佳音 宁淑英 +3 位作者 付维 蔡晨 周皞 苏亚欣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3-383,共11页
采用水热法一步合成一系列的Cu_((x))Co_((y))Ce_((z))-LDH前驱体,煅烧后形成Cu_((x))Co_((y))Ce_((z))O混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在固定床微反应器上实验研究了其C3H6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性能(C_(3)H_(6)-SCR)。得益于Cu、Co、Ce之间强大... 采用水热法一步合成一系列的Cu_((x))Co_((y))Ce_((z))-LDH前驱体,煅烧后形成Cu_((x))Co_((y))Ce_((z))O混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在固定床微反应器上实验研究了其C3H6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性能(C_(3)H_(6)-SCR)。得益于Cu、Co、Ce之间强大的协同作用,Cu((0.21))Co((0.48))Ce((0.31))O在225℃时达到95%的NO转化率和90%的N_(2)选择性。此外,运用ICP、XRD、TEM、XPS、H_(2)-TPR等表征来研究其物理化学性质和催化还原能力之间的关系。XRD结果表明,Cu、Co、Ce之间形成了固溶体,促进了活性金属的分散。XPS和H_(2)-TPR进一步证明Cu和Co之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促进氧空位的形成,从而提升其催化还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化物 选择性催化还原 C_(3)H_(6) CuCoCe-ldh催化剂 水热法
下载PDF
Ce(OH)_(3)包覆Zn-Al-LDHs在Zn-Ni二次电池中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屈亚松 俞小花 +4 位作者 谢刚 吴占新 史春阳 杨亚刚 李永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18007-18011,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e(OH)_(3)包覆Zn-Al-LDHs,并且将其作为锌镍二次电池的新型负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对Ce(OH)_(3)包覆Zn-Al-LDHs进行形貌和微观结构的表征,结果表明,Ce(OH)_(3)成功包覆在Zn-Al-LDHs表面。通过...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e(OH)_(3)包覆Zn-Al-LDHs,并且将其作为锌镍二次电池的新型负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对Ce(OH)_(3)包覆Zn-Al-LDHs进行形貌和微观结构的表征,结果表明,Ce(OH)_(3)成功包覆在Zn-Al-LDHs表面。通过循环伏安曲线(CV)、Tafel极化曲线、交流阻抗曲线(EIS)和恒电流充电放电测试研究了其作为锌镍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Ce(OH)_(3)包覆Zn-Al-LDHs表现出很好的循环可逆性能和抗腐蚀性能,Ce(OH)_(3)包覆Zn-Al-LDHs电极在Zn-Ni二次电池中的循环稳定性和充放电特性得到了明显提高,经过80次循环后,其循环保持率可以达到9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OH)_(3) 包覆 Zn-Al-ldhs 锌镍二次电池
下载PDF
添加剂对Fe_3O_4/NiFe-LDHs生长的影响
16
作者 方鹏飞 王忠川 +2 位作者 于欢 许英伟 王卫伟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1期35-39,共5页
以Fe_3O_4为前驱体,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Fe_3O_4/NiFe-LDHs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吸收光谱仪和交变梯度磁强计研究了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对复合材料结构、形貌、结晶性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剂离子与铁... 以Fe_3O_4为前驱体,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Fe_3O_4/NiFe-LDHs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吸收光谱仪和交变梯度磁强计研究了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对复合材料结构、形貌、结晶性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剂离子与铁离子的络合能力影响Fe_3O_4/NiFeLDHs的生长;添加适量络合能力强的柠檬酸三钠可促进单一Fe_3O_4/NiFe-LDHs复合材料的生成;添加络合能力弱的酒石酸钾钠,易生成杂质相Ni(OH)_2。制备得到的Fe_3O_4/NiFe-LDHs复合材料均为顺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 ldhs复合材料 添加剂
下载PDF
Fe_(3)O_(4)/LDHs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进展
17
作者 王璐瑶 谢潇 《农技服务》 2021年第9期34-36,共3页
Fe_(3)O_(4)/LDHs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因其高比表面积、优良的吸附能力和稳定性,且易于分离,通常用于环境修复和光催化领域。制备方法是影响Fe_(3)O_(4)/LDHs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结构与功能的主要原因之一,介绍Fe_(3)O_(4)/LDHs磁性纳米复合... Fe_(3)O_(4)/LDHs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因其高比表面积、优良的吸附能力和稳定性,且易于分离,通常用于环境修复和光催化领域。制备方法是影响Fe_(3)O_(4)/LDHs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结构与功能的主要原因之一,介绍Fe_(3)O_(4)/LDHs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光催化、药物输送和环境修复中的应用,以期为该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3)O_(4) ldhs 磁性 制备 应用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CKBB、LDH3活性检测 被引量:7
18
作者 袁玉美 徐乃军 +1 位作者 刘延波 霍淑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85-687,共3页
关键词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血清 CKBB ldh3 活性检测
下载PDF
非离子态NH_3和Hg^(2+)对草鱼免疫血清及前肾的LDH与G6PDH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亚南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55-558,共4页
运用同工酶分析技术 ,发现 NH3 对草鱼的 LDH表达的影响主要为前肾 ,表现为 B基因表达较多或其酶活性变化 ;它同时也使 G6 PDH的条带减少 ;Hg2 + 对前肾 LDH的影响则主要表现为 L DH1与LDH2 ,而使 G6 PDH的酶带从 12条减少为血清的 8条... 运用同工酶分析技术 ,发现 NH3 对草鱼的 LDH表达的影响主要为前肾 ,表现为 B基因表达较多或其酶活性变化 ;它同时也使 G6 PDH的条带减少 ;Hg2 + 对前肾 LDH的影响则主要表现为 L DH1与LDH2 ,而使 G6 PDH的酶带从 12条减少为血清的 8条和前肾的 9条 ,表明 NH3 和 Hg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3 HG^2+ ldh G6PDH 草鱼 免疫 前肾 同工酶
下载PDF
Co(OH)_(2)/NiAl-LDH共修饰的α-Fe_(2)O_(3)光阳极增强光电化学分解水性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关媛 杜琼蝶 +3 位作者 周永生 顾昕懿 王少莽 李忠玉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16-25,共10页
采用水热法在掺杂氟的SnO_(2)导电玻璃(FTO)上生长α-Fe_(2)O_(3)光阳极薄膜,通过负载不同量的NiAl-LDH及Co(OH)_(2)双助催化剂,对α-Fe_(2)O_(3)的水分解性能进行改进。通过XRD,SEM和XPS对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显示,Co(OH)_(2)/NiAl... 采用水热法在掺杂氟的SnO_(2)导电玻璃(FTO)上生长α-Fe_(2)O_(3)光阳极薄膜,通过负载不同量的NiAl-LDH及Co(OH)_(2)双助催化剂,对α-Fe_(2)O_(3)的水分解性能进行改进。通过XRD,SEM和XPS对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显示,Co(OH)_(2)/NiAl-LDH薄膜已成功制备,其在α-Fe_(2)O_(3)表面呈均匀分布的交联网状结构,该网状结构促进质子和反阴离子的快速转移,减少电解质溶液对α-Fe_(2)O_(3)的腐蚀。光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强碱性电解质溶液中,相比较于纯α-Fe_(2)O_(3)光阳极,[Co(OH)_(2)]_(1)/Ni_(3)Al-LDH/α-Fe_(2)O_(3)复合材料表现出较优的光电催化活性,光电流密度提高4倍,且在光照下的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Fe_(2)O_(3)光阳极 NiAl-ldh Co(OH)_(2) 水分解性能 光电催化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