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音速激光沉积Cu-Al_(2)O_(3)-石墨复合涂层微观结构及耐磨损性能
1
作者 孙启帆 林钟卫 +3 位作者 刘博 章钢 李波 姚建华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125,共11页
目的研究不同石墨含量对超音速激光沉积Cu-Al_(2)O_(3)-石墨复合涂层的微观组织、显微硬度、耐磨损性能的影响。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谱仪、维氏硬度计、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系统、X射线衍射仪、摩擦磨损测试对复合涂层的微观... 目的研究不同石墨含量对超音速激光沉积Cu-Al_(2)O_(3)-石墨复合涂层的微观组织、显微硬度、耐磨损性能的影响。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谱仪、维氏硬度计、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系统、X射线衍射仪、摩擦磨损测试对复合涂层的微观组织、显微硬度、耐磨损性能及磨损机制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原始粉末中镀铜石墨质量占比的增加,Cu-Al_(2)O_(3)-石墨复合涂层的沉积效率逐渐降低。基于Al_(2)O_(3)颗粒的原位喷丸效应及激光辐照的加热软化效应,复合涂层具有致密的微观组织,且复合涂层与基体界面结合良好。单一添加Al_(2)O_(3)颗粒可以将Cu涂层的硬度从108.19HV0.2提高至121.82HV0.2。随着石墨含量的增大,涂层的显微硬度逐渐降低,镀铜石墨在原始粉末中的质量分数从5%增至15%,Cu-Al_(2)O_(3)-石墨复合涂层的硬度从116.09HV0.2降至94.17HV0.2。添加石墨能够在复合涂层表面形成固体润滑层,降低复合涂层的摩擦因数,提升涂层的耐磨损性能。CuAlGr10复合涂层具有最优的耐磨损性能,磨损率为0.7×10^(−4)mm^(3)/(N·m)。此外,由于激光辐照促进了复合涂层内部颗粒间的界面结合,均匀分散在石墨润滑相中的Al_(2)O_(3)颗粒作为负载支撑和耐磨相,可进一步降低复合涂层的磨损率。结论Cu-Al_(2)O_(3)-石墨复合涂层优异的耐磨性能是润滑相石墨颗粒和硬质增强相Al_(2)O_(3)颗粒共同作用的结果,石墨的添加能够降低复合涂层的摩擦因数,提升涂层的耐磨损性能,但过量的石墨颗粒会对涂层产生割裂作用,导致增强相Al_(2)O_(3)颗粒脱离涂层,从而加剧涂层的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激光沉积 cu-Al_(2)O_(3)-石墨复合涂层 微观组织 显微硬度 耐磨损性能 磨损机制
下载PDF
Microstructure of Cu-based Amorphous Composite Coatings on AZ91D Magnesium Alloy by Laser Cladding 被引量:8
2
作者 Kaijin Huang Changsheng Xie T.M. Yue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4期492-498,共7页
To improve the sliding wear resistance of AZ91D magnesium alloy, Cu-based amorphous composite coatings made of CuaTTi34Zr11Nis and Cu47Ti34Zr11Ni8+20 wt pct SiC powders were fabricated on AZ91D magnesium alloy by las... To improve the sliding wear resistance of AZ91D magnesium alloy, Cu-based amorphous composite coatings made of CuaTTi34Zr11Nis and Cu47Ti34Zr11Ni8+20 wt pct SiC powders were fabricated on AZ91D magnesium alloy by laser cladding, respectively. SE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EDS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XRD (X-ray diffraction) and TE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chniques were employed to study the phases of the coating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atings mainly consist of amorphous phase and different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The reason of formation of amorphous phase and the function of SiC particles were explained in deta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r cladding cu-based amorphous composite coating SiC particle AZ91D magnesium alloy
下载PDF
Microstructure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SiCp/Cu Composites with Mo Coating on SiC Particles
3
作者 刘猛 白淑心 +2 位作者 LI Shun ZHAO Xun XIONG Degan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7年第5期1013-1018,共6页
SiCp/Cu composites with a compact microstructure were successfully fabricated by vacuum hot-pressing method. In order to suppress the detrimental interfacial reactions and ameliorate the interfacial bonding between co... SiCp/Cu composites with a compact microstructure were successfully fabricated by vacuum hot-pressing method. In order to suppress the detrimental interfacial reactions and ameliorate the interfacial bonding between copper and silicon carbide, molybdenum coating was deposited on the surface of silicon carbide by magnetron sputtering method and crystallized heat-treatment. The effects of the interfacial design on the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of Si Cp/Cu composites were studied in detail.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expansion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silicon carbide particles coated with uniform and compact molybdenum coating have improved the comprehensive thermal properties of the Si Cp/Cu composites. Furthermore, the adhesion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silicon carbide and copper was significantly strengthened after molybdenum coating. Si Cp/Cu composites with a maximum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274.056 W/(m·K) and a 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 of 9 ppm/K we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when the volume of silicon carbide was about 50%, and these Si Cp/Cu composites hav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for the electronic packageing of the high integration electronic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p/cu composites hot-pressing magnetron sputtering molybdenum coating thermal conductivity
下载PDF
组分对Cu-Zn-In-S/ZnS核壳量子点发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华杰 刘洋 +2 位作者 单美玲 赵家龙 李海波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2-126,共5页
利用热注射法通过调控Cu/Zn比例制备了不同组分的Cu-Zn-In-S/ZnS核壳量子点,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以及稳态和时间分辨光谱分析Cu/Zn比例对量子点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组分Cu-Zn-In-S/ZnS核壳量子点呈现闪锌矿结构且晶粒尺寸接... 利用热注射法通过调控Cu/Zn比例制备了不同组分的Cu-Zn-In-S/ZnS核壳量子点,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以及稳态和时间分辨光谱分析Cu/Zn比例对量子点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组分Cu-Zn-In-S/ZnS核壳量子点呈现闪锌矿结构且晶粒尺寸接近;随着Cu/Zn比例的减小,Cu-Zn-In-S/ZnS核壳量子点的带隙变宽,导致吸收光谱发生蓝移;当Cu/Zn比例从6/1减小到1/6时,量子点的发光峰位从640nm蓝移529nm.由于Zn2+替代Cu+能够减少Cu原子缺陷的形成,从而提高了量子点的荧光效率;当Cu/Zn=1/6时,样品中观测到Cu+离子发光和较长的荧光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cu-Zn-In-S/zns 热注入法 荧光性质 组分
下载PDF
磁性FeNi@C/Cu纳米颗粒制备及除油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志杰 王福春 +2 位作者 王馨月 张超超 刘泰奇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4-290,共7页
为了处理港口码头薄油膜污染,在氩/氢气氛下利用电弧法制备Fe0.64Ni0.36为主相的合金纳米产物,采用水热法和高温碳化法制备碳包覆的核壳磁性FeNi@C/Cu复合纳米颗粒.对合金粒子以及碳包覆后的复合纳米颗粒进行表征及性能检测.结果表明:F... 为了处理港口码头薄油膜污染,在氩/氢气氛下利用电弧法制备Fe0.64Ni0.36为主相的合金纳米产物,采用水热法和高温碳化法制备碳包覆的核壳磁性FeNi@C/Cu复合纳米颗粒.对合金粒子以及碳包覆后的复合纳米颗粒进行表征及性能检测.结果表明:FeNi合金纳米粒子呈球状,500℃下制得的粒子饱和磁化强度最高,可以达到101.09 A·m2/kg,比常温下制备的粒子提升16.0%.利用FeNi@C/Cu复合纳米颗粒对煤油、柴油与机油的除油能力分别为3.18、3.43和3.46 g/g,表明FeNi@C/Cu复合纳米颗粒具有良好除油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i合金纳米粒子 FeNi@C/cu复合纳米颗粒 电弧法 磁性能 水热法 高温碳化法 包覆 除油
下载PDF
T6态CNTs/Al-Zn-Mg-Cu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研究
6
作者 陈晖 曾敏 +2 位作者 邱志敏 张莉 何苗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3-57,共5页
采用熔融铸造法制备了12vol%CNTs(碳纳米管)/Al-Zn-Mg-Cu复合材料,再对该复合材料进行T6热处理。利用MG-2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热处理前后CNTs/Al-Zn-Mg-Cu复合材料的干滑动摩擦磨损性能。试验结果表明:CNTs对Al-Zn-Mg-Cu合金有细... 采用熔融铸造法制备了12vol%CNTs(碳纳米管)/Al-Zn-Mg-Cu复合材料,再对该复合材料进行T6热处理。利用MG-2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热处理前后CNTs/Al-Zn-Mg-Cu复合材料的干滑动摩擦磨损性能。试验结果表明:CNTs对Al-Zn-Mg-Cu合金有细晶强化作用,提高了合金的硬度,固溶处理消除了铸造复合材料中的第二相偏析,并且在时效处理之后MgZn2强化相的析出大幅度提升了材料的性能。在40 N的载荷和200 r/min转速时,T6态CNTs/Al-Zn-Mg-Cu复合材料的磨损率和摩擦系数分别为0.0489 g/mm和0.281,与铸造复合材料相比,材料的磨损率和摩擦系数分别降低64.79%和28.47%。这是由于热处理之后试样的强度和硬度增大,从而有效改善了材料的耐磨性能。未热处理的复合材料主要存在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而热处理之后复合材料的主要磨损机理为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Ts/Al-Zn-Mg-cu复合材料 T6热处理 磨损率 摩擦系数 磨损机理
下载PDF
铜层厚度及退火温度对ZnS/Cu/ZnS复合薄膜显微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王梦慧 易叶帆 +4 位作者 鲍恩成 饶项炜 李晓涵 刘劲松 李子全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7-51,共5页
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不同铜层厚度的ZnS/Cu/ZnS复合薄膜,并在不同温度(100~300℃)下对其进行退火处理,研究了铜层厚度和退火温度对复合薄膜物相、表面形貌、透光率和表面电阻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铜层厚度增加,复合薄膜的表面... 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不同铜层厚度的ZnS/Cu/ZnS复合薄膜,并在不同温度(100~300℃)下对其进行退火处理,研究了铜层厚度和退火温度对复合薄膜物相、表面形貌、透光率和表面电阻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铜层厚度增加,复合薄膜的表面粗糙度逐渐减小后趋于平缓,方块电阻逐渐下降;当铜层厚度为16nm时,复合薄膜的最高透光率最大为87%,方块电阻为62.5Ω;随着退火温度升高,复合薄膜中ZnS层结晶性增强,表面出现颗粒团簇;在100℃退火后,铜层厚度为16nm的复合薄膜的最高透光率为89%,方块电阻为46.3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s/cu/zns复合薄膜 退火温度 透光率 电阻
下载PDF
ELECTROPLATED Zn-Ni-SiO_2 COMPOSITE COATINGS TREATED WITH A SILANE COUPLING AGENT TO REPLACE CHROMATING 被引量:4
8
作者 M. Hino M. Hiramatsu +2 位作者 K. Murakami A. Saijo T. Kanadani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3期416-422,共7页
The fixing of a silane coupling agent to Zn-Ni-silica (SiO2) composite coatings was studied for the purpose of developing a coating process as an alternative to chromating.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Zn-Ni-silica com... The fixing of a silane coupling agent to Zn-Ni-silica (SiO2) composite coatings was studied for the purpose of developing a coating process as an alternative to chromating.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Zn-Ni-silica composite coatings was rem arkably improved by the silica nanoparticles in the composite, which were disper sed in the surface of this film. The silane coupling agent formed chemical bonds with the inorganic silica particles during the silane coupling treatment on the se composite coatings. The treatment suppressed the formation of white corrosion products to the same extent as chromating, as measured in salt spray tests. It is concluded that treating Zn-Ni-silica composite coatings with silane coupling agents is a viable alternative technique to chroma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DEPOSITION Zn-Ni-SiO2 composite coating silane coupling
下载PDF
ZnO-ZnS-CuS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田朗 李友凤 +1 位作者 唐莉红 陈业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88-91,共4页
作者采用溶剂热离子交换法制备了光催化性能良好的ZnO-ZnS-CuS纳米复合材料,采用XRD、SEM等方法对复合材料进行结构表征,并研究其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性能,探讨复合材料的用量、时间及pH值等对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nO-ZnS-CuS的... 作者采用溶剂热离子交换法制备了光催化性能良好的ZnO-ZnS-CuS纳米复合材料,采用XRD、SEM等方法对复合材料进行结构表征,并研究其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性能,探讨复合材料的用量、时间及pH值等对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nO-ZnS-CuS的用量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催化剂用量10mg/100mL时效果最好,降解率可达98.27%;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降解效果逐渐增强,降解时间为100min时降解率均能达到90%以上。pH值增加降解率增大,pH值为12时降解效果最好,降解率几乎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zns-cuS 复合材料 亚甲基蓝 光催化降解
下载PDF
A method for preparing composite diffusion coating alloy on ceramic surface
10
作者 张红霞 王文先 +1 位作者 陈少平 卫英慧 《China Welding》 EI CAS 2008年第1期29-35,共7页
Metallization of the ceramic surfaces of Si3N4 and Al2O3 was carried out in a composite diffusion coating vacuum furnace using a Ti-Cu composite target. The experimental proces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discussed.... Metallization of the ceramic surfaces of Si3N4 and Al2O3 was carried out in a composite diffusion coating vacuum furnace using a Ti-Cu composite target. The experimental proces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discussed. Optical microscope (OM) ,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EDS) ,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 X-ray diffusion (XRD) and sound emissive scratch test (SEST) were applied to evaluate the alloy layer formed on the ceramic surface. It was indicated that the diffusion coating alloy layer contained Cu, Ti, Fe, Al and Si etc. XRD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diffusion coating alloy layer was composed of CuTi2, Cu, Si2 Ti and CuTi, Al2 TiO5 , Ti3O5. It was found that the diffusion coating alloy layer got bonded with ceramic well, and no spaUation occurred under the maximum load of 100 N. Deposited Si3N4 ceramic was welded with Q235 and the joining quality was examined. Robust joint was formed between Si3N4 ceramic/Q235. This present method has advantages in high efficiency and low cost and provides a new approach for producing ceramic and metal bo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AMIC composite diffusion coating cu-Ti composite target
下载PDF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Electrolysis Parameters on Mn-Zn, Mn-Cu and Mn-Cu-Zn Alloys Coatings from Electrolytes Containing Complexing Ligands
11
作者 Gigla Tsurtsumia Nana Koiava +4 位作者 David Gogoli Izolda Kakhniashvili Tinatin Lejava Nunu Jokhadze Ermi Kemoklidze 《Journa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6年第1期13-27,共15页
关键词 锌合金镀层 电解质 络合剂 阴极电流密度 合金涂层 乙酸溶液 配位体
下载PDF
AlN覆钨对AlN/W-Cu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喻新喜 周锐 +3 位作者 杨光 魏邦争 陈鹏起 程继贵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20-1128,共9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对AlN粉体进行表面覆W后,将其与适量W粉混合,经压制、预烧结,制得多孔AlN/W骨架,再熔渗Cu后制备出不同AlN含量(0~8%)的AlN/W-Cu复合材料。考察了AlN含量对于烧结体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的影响,并与由未覆钨AlN粉... 采用溶胶凝胶法对AlN粉体进行表面覆W后,将其与适量W粉混合,经压制、预烧结,制得多孔AlN/W骨架,再熔渗Cu后制备出不同AlN含量(0~8%)的AlN/W-Cu复合材料。考察了AlN含量对于烧结体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的影响,并与由未覆钨AlN粉体制备的AlN/W-Cu复合材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法可在AlN颗粒表面均匀制备覆W层,其界面结合良好。覆钨AlN/W-Cu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硬度、抗拉强度以及热导率均优于未覆钨AlN/W-Cu复合材料的。AlN/W-Cu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抗拉强度及热导率随AlN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而硬度随AlN含量的增加而上升。当AlN含量为2%时,覆钨AlN/W-Cu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相对密度达到97.69%,显微硬度达到277HV,热导率达到205.54 W/(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N/W-cu复合材料 覆钨AlN粉体 溶胶凝胶法 熔渗法 热导率
下载PDF
Pb,Cu和Zn在自然水体生物膜中铁/锰氧化物等组分上的富集规律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兴敏 花修艺 +2 位作者 付尧 董德明 刘劲夫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645-1649,共5页
用选择性萃取法萃取天然基质采集的生物膜中的铁/锰氧化物,考察生物膜上铁/锰氧化物对水体中Pb,Cu及Zn的富集作用.结果表明,锰氧化物对生物膜富集Pb起主要作用,而铁氧化物和除铁/锰氧化物以外的以有机质为主的其它组分的作用很小;膜上... 用选择性萃取法萃取天然基质采集的生物膜中的铁/锰氧化物,考察生物膜上铁/锰氧化物对水体中Pb,Cu及Zn的富集作用.结果表明,锰氧化物对生物膜富集Pb起主要作用,而铁氧化物和除铁/锰氧化物以外的以有机质为主的其它组分的作用很小;膜上其它组分对Cu的富集贡献较大,锰氧化物的贡献与铁氧化物的接近;锰氧化物对Zn的富集贡献最大,铁氧化物和其它组分的贡献比较接近.锰氧化物对Pb,Cu及Zn的富集能力分别高于铁氧化物的富集能力,铁氧化物和锰氧化物对3种金属富集能力的大小顺序分别是Zn>Cu>Pb和Zn>Pb≥C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铁/锰氧化物 Pb cu Zn 富集
下载PDF
羊粪生物炭对Pb、Zn、Cd和Cu吸附特性及机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杏锋 聂小奇 +3 位作者 姚航 张学洪 冯健飞 高波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4-29,共6页
制备并探讨了羊粪源生物炭在溶液中对Pb、Zn、Cd和Cu的吸附特性及机制。结果表明,羊粪生物炭对溶液中4种重金属均能进行有效吸附,在吸附过程发生了化学反应,存在离子交换现象。吸附数据能在Langmuir模型与准2级动力学模型中进行相对合... 制备并探讨了羊粪源生物炭在溶液中对Pb、Zn、Cd和Cu的吸附特性及机制。结果表明,羊粪生物炭对溶液中4种重金属均能进行有效吸附,在吸附过程发生了化学反应,存在离子交换现象。吸附数据能在Langmuir模型与准2级动力学模型中进行相对合适的拟合。在吸附过程中,各重金属离子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当初始pH为1时,Zn在吸附竞争中具有相对优势;当初始pH为3时,Pb、Cd在吸附竞争中具有相对优势;当初始pH为5、7时,Pb、Cu在吸附竞争中占据优势。羊粪生物炭在适宜条件下对复合溶液中的4种重金属的吸附能力均处于较高水平,具备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粪生物炭 PB ZN CD cu 复合重金属溶液
下载PDF
Cu-Sn-P-ZnCr_2S_4(CdCr_2S_4)纳米复合镀层的性质和组成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小华 马美华 +2 位作者 龙琪 周桃玉 忻新泉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0-23,共4页
为了获得耐蚀性能优异的复合化学镀层,利用中性化学复合镀技术,在A3碳钢片表面制备了金黄色光亮致密的Cu-Sn-P-ZnCr_2S_4和Cu-Sn-P-CdCr_2S_4纳米复合化学镀层。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镀层外貌;以称重法测定厚度;通过5%NaCl溶液... 为了获得耐蚀性能优异的复合化学镀层,利用中性化学复合镀技术,在A3碳钢片表面制备了金黄色光亮致密的Cu-Sn-P-ZnCr_2S_4和Cu-Sn-P-CdCr_2S_4纳米复合化学镀层。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镀层外貌;以称重法测定厚度;通过5%NaCl溶液、1%H_2S气体加速腐蚀试验、抗粘性试验及室温氧化试验等多种手段测定了其性能;用X射线光电子谱(XPS)及俄歇电子能谱(AES)测定了其价态及组成。结果表明:Cu-Sn-P-ZnCr_2S_4(CdCr_2S_4)纳米复合材料镀层的性能优于Cu-Sn-P合金镀层,复合镀层Cu-Sn-P-ZnCr_2S_4中,各原子百分数(%)约为:Cu 68.00,Sn 3.50.P 6.90,Zn 2.10,Cr 4.20,S 8.40,C 6.80;Cu-Sn-P-CdCr_2S_4中:Cu 69.00,Sn 3.30,P 5.90,Cd 2.4,Cr 4.8,S9.60.C 4.80。Cu-Sn-P-ZnCr_2S_4占镀层的93.10%,Cu-Sn-P-CdCr_2S_4占镀层的95.00%。所得镀层耐蚀性好,耐盐水及室温氧化性能均优于Q235钢片和相近厚度的Cu-Sn-P合金镀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复合镀 cu-Sn-P-ZnCr2S4 cu-Sn-P-CdCr2S4 纳米复合镀层 耐蚀性能
下载PDF
西南三江碰撞造山带沉积岩容矿Pb-Zn-Ag-Cu贱金属复合成矿与深部过程 被引量:24
16
作者 毕献武 唐永永 +5 位作者 陶琰 王长明 胥磊落 戚华文 兰青 木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41-1371,共31页
西南三江特提斯造山带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中(沱沱河、玉树、昌都和兰坪-思茅地区)发育包括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在内的一系列以沉积岩容矿的Pb-Zn-Ag-Cu贱金属矿床,构成长达千余千米的青藏高原东缘贱金属成矿带。作为大陆碰撞环境成矿谱系... 西南三江特提斯造山带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中(沱沱河、玉树、昌都和兰坪-思茅地区)发育包括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在内的一系列以沉积岩容矿的Pb-Zn-Ag-Cu贱金属矿床,构成长达千余千米的青藏高原东缘贱金属成矿带。作为大陆碰撞环境成矿谱系的重要矿床类型,加强这些矿床的理论研究对提高和完善大陆碰撞造山成矿理论和指导找矿勘查等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表明这些Pb-Zn-Ag-Cu矿床的分布受盆地形成后新生代大型逆冲推覆-走滑构造控制,其容矿岩石和成矿作用特征与SEDEX和MVT矿床存在明显的差异,矿床成矿流体表现出多来源混合的特征,成矿与深部过程密切相关。尽管取得重要进展,但由于缺乏高精度年代学数据制约,成矿动力学背景及其与碰撞造山的时空联系存在较大争议。一些矿床的研究显示复合成矿迹象,但是复合成矿过程与深部驱动等问题仍不清楚。近年来我们以兰坪和昌都盆地的Pb-Zn-Ag多金属矿床和Cu多金属矿床为重点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成矿年代学、成矿流体源-运-储系统和复合成矿机制以及深部过程对成矿制约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兰坪盆地西缘Cu(Mo)多金属矿床主要形成于48~58Ma,兰坪和昌都盆地Pb-Zn-Ag多金属矿床主要形成于27~33Ma。成矿流体表现出明显的多来源混合的特征,主要存在三种类型:1)变质流体与盆地卤水或大气降水复合成矿,以金满-连城Cu矿床为代表; 2)盆地卤水与大气降水复合成矿,以金顶Pb-Zn矿床为代表; 3)盆地卤水和岩浆流体复合成矿,以拉诺玛Pb-Zn-Sb矿床为代表。兰坪盆地西缘Cu矿床主要形成于新生代印度-欧亚大陆主碰撞挤压阶段,与成矿密切相关的变质流体可能来源于陆-陆碰撞俯冲引起的高压变质。Pb-Zn矿床主要形成于印度-欧亚大陆晚碰撞构造转换环境,构造挤压和造山隆起驱动盆地流体迁移,同期的岩浆活动主要为成矿提供热驱动力或成矿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岩容矿Pb-Zn-Ag-cu贱金属成矿 复合成矿 深部过程 三江碰撞造山带
下载PDF
不同工艺对SiC/Cu复合材料界面结合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黎寿山 王海龙 +4 位作者 刘瑞瑜 范冰冰 王春华 吴曰送 张锐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689-691,共3页
采用包裹法和机械合金法制备了SiC:Cu为20:80(体积比)的SiC/Cu复合材料。采用XRD,SEM及EDAX能谱对粉体和烧成样品的物相、断口显微形貌及断口物质成分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包裹法在制备复合粉体过程中出现Cu2O,其含量在烧结过程中... 采用包裹法和机械合金法制备了SiC:Cu为20:80(体积比)的SiC/Cu复合材料。采用XRD,SEM及EDAX能谱对粉体和烧成样品的物相、断口显微形貌及断口物质成分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包裹法在制备复合粉体过程中出现Cu2O,其含量在烧结过程中减少,包裹法制备的烧成样品SiC颗粒和Cu结合成"核-壳"结构,两相分布比机械合金法更均匀,界面结合更好,强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裹法 机械合金法 SIC/cu复合材料
下载PDF
均匀沉淀法制备Al/ZnS复合粒子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永峙 韩爱军 叶明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990-992,共3页
介绍了以硫代乙酰胺 (TAA)和乙酸锌 [Zn(Ac) 2 ]为主要原料 ,在片状铝粉表面包覆一层ZnS ,制备出包覆式复合粒子Al/ZnS ,改变母粒子Al粉的加入量及反应温度 ,确定制备包覆完全致密复合粒子的最佳条件 ,通过SEM。
关键词 铝粉 zns 均匀沉淀法 包覆 复合
下载PDF
以Cu-Ti复合渗镀为先导的Si_3N_4陶瓷/金属钎焊连接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红霞 王文先 +1 位作者 周翠兰 孟庆森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7-80,85,共5页
提出一种陶瓷表面多元离子复合渗镀合金化方法,采用该方法对S i3N4陶瓷表面进行Cu-Ti复合渗镀,然后在复合渗镀真空设备中进行渗镀Cu-Ti的S i3N4陶瓷与金属的钎焊。对S i3N4陶瓷表面的Cu-Ti渗镀合金层进行了EDS、XRD、SEM、OM测试分析和... 提出一种陶瓷表面多元离子复合渗镀合金化方法,采用该方法对S i3N4陶瓷表面进行Cu-Ti复合渗镀,然后在复合渗镀真空设备中进行渗镀Cu-Ti的S i3N4陶瓷与金属的钎焊。对S i3N4陶瓷表面的Cu-Ti渗镀合金层进行了EDS、XRD、SEM、OM测试分析和声发射划痕试验。结果表明,渗镀层中含有Cu、Ti、Fe、S i及A l元素,Cu、Ti分布比较均匀,渗镀合金层由Cu、CuTi2、TiS i2组成;声发射划痕试验结果表明,在100 N的最大载荷下,渗镀合金层与陶瓷基体未发生剥离和崩落现象。在100倍的光学显微镜及5000倍的电子显微镜下,钎焊接头中陶瓷/金属界面接合良好,无明显的宏观和微观缺陷。可在较低的真空度下实现陶瓷/金属钎焊,为陶瓷/金属钎焊连接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3N4陶瓷 cu—Ti复合渗镀 表面合金化 钎焊
下载PDF
Cu-金刚石复合镀层的制备 被引量:6
20
作者 马如龙 彭超群 +3 位作者 王日初 王小锋 张纯 谭时雨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414-3421,共8页
采用复合电镀技术,在酸性硫酸盐镀铜电镀液中加入粒径为20μm的金刚石粉体制备Cu-金刚石复合镀层。通过正交试验优化Cu-金刚石复合电镀的工艺参数,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显微硬度计研究CuSO_4·5H_2O浓度、阴极电流密度... 采用复合电镀技术,在酸性硫酸盐镀铜电镀液中加入粒径为20μm的金刚石粉体制备Cu-金刚石复合镀层。通过正交试验优化Cu-金刚石复合电镀的工艺参数,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显微硬度计研究CuSO_4·5H_2O浓度、阴极电流密度、金刚石粉体浓度和镀液温度对镀层质量的影响。采用X射线分析仪(XRD)、扫描电镜(SEM)和摩擦实验机表征优化后复合镀层的相结构、表面形貌及摩擦性能。结果表明:优化的镀液组成和工艺参数为CuSO_4·5H_2O 190 g/L,H_2SO_4 60 g/L,阴极电流密度10 A/dm^2,金刚石粉体浓度20 g/L,镀液温度20℃;优化后的复合镀层晶粒均匀,金刚石粉体质量分数为21.50%,具有较好的显微硬度和摩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电沉积 硫酸铜 浓度 阴极电流密度 金刚石粉体 cu-金刚石 复合镀层 摩擦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