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trix Induced Synthesis of Eu^(3+) Doped Zn_3(PO_4)_2 and LaPO_4 Phosphors by in-Situ Composing Hybrid Precursors
1
作者 肖秀珍 闫冰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S1期16-18,共3页
Using rare earth and zinc coordination polymers with aromatic carboxylic acids as the precursors, composing with the polyethylene glycol (PEG) as the dispersing media, micro crystalline phosphors Zn_3(PO_4)_2∶Eu 3+ a... Using rare earth and zinc coordination polymers with aromatic carboxylic acids as the precursors, composing with the polyethylene glycol (PEG) as the dispersing media, micro crystalline phosphors Zn_3(PO_4)_2∶Eu 3+ and LaPO_4∶Eu 3+ were synthesized by in-situ co-precipitation method. X-ray diffraction and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graph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resultant samples, whose particle size are in the range of micrometer. The emission spectra of Zn_3(PO_4)_2∶Eu 3+ (λ_ ex=245 nm) and LaPO_4∶Eu 3+ (λ_ ex=390 nm) shows that the emission for Eu 3+ in Zn_3(PO_4)_2 is dominated by the 5D_0→7F_1 (592 nm) magnetic-dipole transition,While the dominant emission for Eu 3+ in LaPO_4 is the typical hypersensitive transition 5D_0→7F_2 (618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itu coprecipitation method hybrid precursors LaPO_4 Zn_3(PO_4)_2 LUMINESCENCE rare earths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LAMELLAR MICROCRYSTALLINE ZINC PHOSPHATE α-Zn_3(PO_4)_2·4H_2O
2
作者 袁爱群 白丽娟 +1 位作者 马少妹 童张法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SCIE CAS 2006年第1期24-27,共4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tructural and anticorrosive property of microcrystalline α-Zn_3(PO_4)_2·4H_2O. Methods Zinc phosphate was prepared from zinc acetate and orthophosphate acid in aqueous solution. Structur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tructural and anticorrosive property of microcrystalline α-Zn_3(PO_4)_2·4H_2O. Methods Zinc phosphate was prepared from zinc acetate and orthophosphate acid in aqueous solution.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products were investigated by XRD, RAMAN, FTIR, TG-DTA, SEM, surface area,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density measurements. Results The title compound, a highly crystalline, micronized and lamellar α-Zn_3(PO_4)_2·4H_2O, has an orthorhombic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a_0=10.597(),b_ 0 =18.308(), c_ 0 =5.0304(), V=975.86 3. Its specific area is 0.701m2/g, density 3.1612g/m3, and average size 4.75μm . Conclusion Comparing with commercial Zinc phosphate, the synthesized lamellar microcrystalline zinc phosphate had excellent anticorrosive property and dispersi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nc phosphate anticorrosive pigment α-Zn_3(PO_4)_2.4H_2O
下载PDF
绿色荧光粉Zn_2Ca(PO_4)_2:Tb^(3+)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杨志平 马淑媛 +1 位作者 于红伟 马欣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28-1231,共4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绿色荧光粉Zn2Ca(PO4)2:Tb3+,测定了该荧光粉的XRD图谱、激发光谱及发射光谱。XRD图谱表明在高温还原气氛下合成了纯相的荧光粉Zn2Ca(PO4)2:Tb3+。该荧光粉的激发谱位于340~400nm。在紫外激发下主要发射峰位于490...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绿色荧光粉Zn2Ca(PO4)2:Tb3+,测定了该荧光粉的XRD图谱、激发光谱及发射光谱。XRD图谱表明在高温还原气氛下合成了纯相的荧光粉Zn2Ca(PO4)2:Tb3+。该荧光粉的激发谱位于340~400nm。在紫外激发下主要发射峰位于490、544、584、622nm,对应于Tb3+的5D4→7F6、5D4→7F5、5D4→7F4、5D4→7F3的特征发射。考察了Tb3+的掺杂浓度对样品发光效率的影响,分析了Tb3+的544nm发射的自身浓度猝灭机理并探讨了敏化剂Ce3+离子的加入对荧光粉发光的影响。此绿色荧光粉Zn2Ca(PO4)2:Tb3+是一种很有潜力的适于UVLED管芯激发的发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 荧光粉 猝灭 Zn_2Ca(PO_4)_2:Tb^(3+)
下载PDF
3LiMnPO_4·Li_3V_2(PO_4)_3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伟 钟胜奎 +2 位作者 姜吉琼 杨悦 张诚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64-469,共6页
以五氧化二钒干凝胶、碳酸锰、磷酸二氢铵、碳酸锂、乙炔黑为原料,采用固相法在相对较低的温度条件下合成了x Li Mn PO4·y Li3V2(PO4)3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其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 以五氧化二钒干凝胶、碳酸锰、磷酸二氢铵、碳酸锂、乙炔黑为原料,采用固相法在相对较低的温度条件下合成了x Li Mn PO4·y Li3V2(PO4)3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其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750℃下烧结15 h合成的3Li Mn PO4·Li3V2(PO4)3为结晶良好的两相结构,颗粒粒径较小且分布比较均匀,其在室温、0.2 C倍率下首次充放电容量分别为144.8 m Ah/g和139.8 m Ah/g,循环50次后容量为130.5 m 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3LiMnPO_4·Li_3V_2(PO_4)_3 固相法 正极材料
下载PDF
Ni_2O_3对Ni_(0.5)Zr_2(PO_4)_3红色陶瓷色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范薇 顾幸勇 +1 位作者 董玮霞 罗婷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5-38,共4页
本文采用固相法以(NH_4)_2HPO_4、ZrO_2和Ni_2O_3为原料制备了新型Ni_(0.5)Zr_2(PO_4)_3红色陶瓷色料,研究了不同Ni_2O_3的加入量对色料呈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i_2O_3的添加量为6%时在烧成温度为1400℃、保温时间为1h、色料的红色最... 本文采用固相法以(NH_4)_2HPO_4、ZrO_2和Ni_2O_3为原料制备了新型Ni_(0.5)Zr_2(PO_4)_3红色陶瓷色料,研究了不同Ni_2O_3的加入量对色料呈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i_2O_3的添加量为6%时在烧成温度为1400℃、保温时间为1h、色料的红色最好,其色度指数为:L*=68.53,a*=23.20,b*=11.07;通过XRD、TG-DTA和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等测试的分析说明,色料呈现红色可能是因为合成了Ni_(0.5)Zr_2(PO_4)_3而Ni^(2+)在磷酸锆中呈现红色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锆 色料 Ni_(0.5)Zr_2(PO_4)_3 红色
下载PDF
发光材料BaSrMg(PO_4)_2∶Eu^(3+)的水热法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6
作者 胡青松 朱澄静 +3 位作者 夏悦怡 王丽丽 刘文涵 潘再法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40-344,共5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可用于白光LED的红色发光材料BaSrMg(PO_4)_2∶Eu^(3+)。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测试表征,研究了不同pH值(5,6,7和8)和不同反应温度(120,140,160,180和200℃)对荧光粉的晶...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可用于白光LED的红色发光材料BaSrMg(PO_4)_2∶Eu^(3+)。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测试表征,研究了不同pH值(5,6,7和8)和不同反应温度(120,140,160,180和200℃)对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和形貌的影响。从XRD的结果可以看到,当pH6时合成的样品的衍射峰为较高强度的锐锋,FESEM扫描图像也显示该制备条件下获得了立方体形状的规则晶体。在pH值分别为5,7,8时所制备的样品XRD图谱中大多是强度很弱的宽峰叠加了极少的锐锋,表明样品为固熔体或者含有混合相,这与FESEM扫描图像所显示的无定形态颗粒的结果相一致。荧光光谱测试结果表明,该荧光粉在394nm波长光的激发下产生的发射谱包含了以下6组发射峰536nm(~5 D1→~7 F_1),578nm(~5 D_0→~7 F_0),590nm(~5 D_0→~7 F_1),613nm(~5 D_0→~7 F_2),646nm(~5 D_0→~7 F_3)和696nm(~5 D_0→~7 F_4)。荧光粉的激发光谱分别由361nm(~7 F_0→~5 D_4),380nm(~7 F_0→~5 L_8),394nm(~7 F_0→~5 L_6)和464nm(~7 F_0→~5 D_2)四组激发峰组成。经过条件优化后制备的荧光粉的主要激发峰在394nm(~7 F_0→~5 L_6),该荧光粉在394nm波长光激发下产生的发射峰主峰在613nm(~5 D_0→~7 F_2)。发射峰的劈裂随着pH值和温度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现象说明了荧光粉的发光性质与它的晶体结构和颗粒形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BaSrMg(PO_4)_2∶Eu^(3+) 发光材料 XRD SEM
下载PDF
Ultrahigh rate binder-free Na_3V_2(PO_4)_3/carbon cathode for sodium-ion battery 被引量:2
7
作者 Le Yang Wei Wang +2 位作者 Mingxiang Hu Jiaojing Shao Ruitao Lv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5期1439-1445,共7页
Sodium ion batteries (SIBs) are very promising for large-scale energy storage in virtue of its high energy density, abundant sodium resources and low environmental impact, etc. However, it is still a big chal- lenge... Sodium ion batteries (SIBs) are very promising for large-scale energy storage in virtue of its high energy density, abundant sodium resources and low environmental impact, etc. However, it is still a big chal- lenge to develop high-performance and durable cathode materials for SIBs. Among different candidate materials, Na_3V_2(PO_4)_3 has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s due to its high theoretical capacity (117 mAh/g), stable framework structure and excellent ionic conductivity. However, Na_3V_2(PO_4)_3 delivers inferior rate capability and cycling stability due to its poor electronic conductivity. In this work, free-standing Na_3V_2(PO_4)_3/carbon nanofiber membranes are synthesized by an electrospinning-sintering mute. The sample could deliver excellent cycling capability with specific capacity of 112 mAh/g at 1 C after 250 cycles and ultrahigh rate capability with 76.9 mAh/g even at 100 C, which is superior to many state-of- the-art SIB cathode materials. This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hierarchically distributed Na_3V_2(PO_4)_3 crystals in carbon nanofiber network, which possesses outstanding electronicfionic conductivity and thus leads to an ultrahigh rate cap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dium-ion battery Free-standing cathode Na_3V_2(PO_4)_3 Carbon nanofiber ELECTROSPINNING
下载PDF
Zn_(3)(VO_(4))_(2):xDy^(3+)黄色荧光粉的制备与性能
8
作者 张辉霞 吴同华 +1 位作者 孙芳 贾相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3-37,共5页
以氧化锌和五氧化二钒为原料,氧化镝为掺杂离子,利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的掺杂稀土镝的钒酸锌黄色荧光粉。对其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粉体都保持了矾酸锌的结构,并且荧光粉的发射光是VO_(4)^(3+)基团和Dy所致。当激... 以氧化锌和五氧化二钒为原料,氧化镝为掺杂离子,利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的掺杂稀土镝的钒酸锌黄色荧光粉。对其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粉体都保持了矾酸锌的结构,并且荧光粉的发射光是VO_(4)^(3+)基团和Dy所致。当激发波长为350 nm时,其发射峰是位于510~595 nm的宽带状光谱,主峰位于563 nm处。研究了合成温度和Dy掺杂浓度对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合成温度为800℃和Dy掺杂摩尔分数为6%时,Dy^(3+)能很好地进入到矾酸锌的晶格中,减小了荧光材料光学带隙,增强了光的吸收性能。暗室环境下封装后的荧光粉LED芯片具有良好的黄色发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镝 光学带隙 发光性能 黄色荧光粉 钒酸锌
下载PDF
Zn_(3)(As_(1-x)P_(x))_(2)纳米结构制备及光谱特性研究
9
作者 王浩 孙乃坤 +5 位作者 庞超 王志帅 陈上峰 李武 田辉 岱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34-1939,共6页
Zn_(3)As_(2)与Zn_(3)P_(2)具有相同的伪立方晶格结构,它们具有较高的电子迁移率、较窄的直接带隙和良好的空气稳定性,在光电器件领域呈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关于Zn_(3)As2-Zn_(3)P_(2)固溶体纳米结构的研究相对较少,采用高气压烧... Zn_(3)As_(2)与Zn_(3)P_(2)具有相同的伪立方晶格结构,它们具有较高的电子迁移率、较窄的直接带隙和良好的空气稳定性,在光电器件领域呈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关于Zn_(3)As2-Zn_(3)P_(2)固溶体纳米结构的研究相对较少,采用高气压烧结技术得到Zn_(3)(As_(1-x)P_(x))_(2)(x=0、0.05、0.1)母合金,再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合成出多种形态的Zn_(3)(As_(1-x)P_(x))_(2)纳米结构,包括宏观尺寸的纳米带(长度3~10 mm;宽度1~4 mm;厚度约20μm)、纳米帆、纳米棒及纳米银簪等。系统的研究了P掺杂对相组成、元素含量、微结构以及光谱特性的影响。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Zn_(3)(As_(1-x)P_(x))_(2)宏观纳米带样品的主相为α′相,随着P掺杂含量的增加,(224)衍射峰向右发生偏移,表明晶格常数减小。电子能谱分析显示P理论值(光致发光光谱)掺杂含量值x=0.05和x=0.1的Zn_(3)(As_(1-x)P_(x))_(2)母合金纳米带中P的实际含量分别为x=0.026及x=0.062。微结构分析表明,Zn_(3)As_(2)宏观纳米带的生长模式为沿〈221〉晶面菱形层状生长,P掺杂使纳米带的宏观尺寸减小,生长模式由菱形层状生长转变为纳米颗粒堆积层状生长。纳米带样品的拉曼光谱在79、97、198、320、428和1107 cm^(-1)出现特征峰,P掺杂导致拉曼光谱中1107 cm^(-1)特征峰发生蓝移,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中1101和1599 cm^(-1)特征峰与PL谱中的300、422和635 nm特征峰也发生蓝移。Zn_(3)As_(2)与Zn_(3)(As_(0.974)P_(0.026))_(2)纳米带光电流与电压的线性关系良好,存在较好的欧姆特性,P掺杂后的Zn_(3)(As_(0.974)P_(0.026))2纳米带在900 nm条件下的光响应最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_(3)(As_(1-x)P_(x))_(2) Zn_(3)As_(2) 纳米带 固溶体
下载PDF
Al_(2)(SO_(4))_(3)催化热解油转化生产酯类燃料
10
作者 罗丹 夏淑倩 +4 位作者 郭丽潇 韩建荣 蒋可为 郝全爱 李娇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289,共7页
酸类、糖类等不稳定组分的存在是制约热解油直接用作生物燃料的主要因素。为了解决此问题,提出采用Al_(2)(SO_(4))_(3)催化剂将这些不稳定成分酯化为燃料类化合物的途径。首先,分别以单模型化合物左旋葡萄糖或乙酸为原料,考察各种金属... 酸类、糖类等不稳定组分的存在是制约热解油直接用作生物燃料的主要因素。为了解决此问题,提出采用Al_(2)(SO_(4))_(3)催化剂将这些不稳定成分酯化为燃料类化合物的途径。首先,分别以单模型化合物左旋葡萄糖或乙酸为原料,考察各种金属硫酸盐催化其转化制备乙酰丙酸乙酯或乙酸乙酯的能力,筛选出催化性能最好的催化剂;其次,以左旋葡萄糖和乙酸的模型混合物为原料,探究Al_(2)(SO_(4))_(3)催化同时转化制备酯类的最佳反应条件;最后,以真实热解油为原料,验证Al_(2)(SO_(4))_(3)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催化酯化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酯化后热解油中大部分酸、糖、醛消失,同时产生大量的酯和缩醛,酯类和缩醛类占改性热解油总色谱面积的39.5%。Al_(2)(SO_(4))_(3)能有效将热解油中的酸类、糖类等不稳定组分酯化为燃料类化合物,可为热解油转化制备生物燃料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化学 热解油 乙酰丙酸乙酯 乙酸乙酯 Al_(2)(SO_(4))_(3)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_(4)Fe_(3-x)Cr_(x)(PO_(4))_(2)P_(2)O_(7)/C@CNT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11
作者 王贵海 陈彤彤 +4 位作者 陈杰 张梓尧 甄川 韩现英 李建刚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9-154,共6页
为改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_(4)Fe_(3)(PO_(4))_(2)P_(2)O_(7)的导电性,提高其充放电性能,采用Cr^(3+)掺杂提高正极材料本征导电性,采用包覆碳和复合碳纳米管(CNT)构筑高效导电网络以加快纳米活性物颗粒间的电子传导,制备并探究了Na_(4... 为改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_(4)Fe_(3)(PO_(4))_(2)P_(2)O_(7)的导电性,提高其充放电性能,采用Cr^(3+)掺杂提高正极材料本征导电性,采用包覆碳和复合碳纳米管(CNT)构筑高效导电网络以加快纳米活性物颗粒间的电子传导,制备并探究了Na_(4)Fe_(3-x)Cr_(x)(PO_(4))_(2)P_(2)O_(7)/C@CNT复合材料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当Cr^(3+)掺杂量x为0.075、CNT添加质量分数为3%时,所制备材料表现出较小的电荷传递阻抗和优异的高倍率充放电性能。其0.1 C和20 C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分别达到120.64 mAh/g和87.11 mAh/g,10 C倍率下循环500次后容量保持率高达92.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Na_(4)Fe_(3)(PO_(4))_(2)P_(2)O_(7) Cr^(3+)掺杂 碳纳米管
下载PDF
Sr_(0.5)Zr_(2)(PO_(4))_(3)-(Ce,Sm)PO_(4)复相陶瓷核废物固化体的制备及化学稳定性
12
作者 刘缘 范林杰 +4 位作者 刘昆奇 刘蝶 宋江 刘吉 王军霞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1,共9页
为同时固化高放废物中的模拟放射性核素Sr、Ce和Sm,采用一步微波烧结工艺成功制备了Sr_(0.5)Zr_(2)(PO_(4))_(3)-(Ce,Sm)PO_(4)复相磷酸盐陶瓷固化体,采用XRD、Raman、SEM-EDS和密度表征研究了其物相组成、微观结构以及致密性,并利用PC... 为同时固化高放废物中的模拟放射性核素Sr、Ce和Sm,采用一步微波烧结工艺成功制备了Sr_(0.5)Zr_(2)(PO_(4))_(3)-(Ce,Sm)PO_(4)复相磷酸盐陶瓷固化体,采用XRD、Raman、SEM-EDS和密度表征研究了其物相组成、微观结构以及致密性,并利用PCT法评估了化学稳定性。结果表明:Sr_(0.5)Zr_(2)(PO_(4))_(3)相和(Ce,Sm)PO_(4)独居石相兼容性好,两相间不发生相互反应;所制备的复相陶瓷固化体晶粒尺寸小,相对密度高于96%,改变Sm/Ce比对固化体的微观结构和致密性无明显影响;PCT测试结果表明Sr、Ce和Sm的元素归一化元素浸出率都较低,与单相磷酸盐陶瓷固化体相比,复相磷酸盐陶瓷固化体具有较为优异的化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_(0.5)Zr_(2)(PO_(4))_(3)-(Ce Sm)PO_(4)复相陶瓷固化体 微波烧结 致密性 化学稳定性
下载PDF
Co_(3)O_(4)/C@GF柔性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13
作者 胡晓霞 王春华 +2 位作者 谈甜甜 邢彦军 刘小杰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74,共5页
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在PDA改性石墨毡柔性基底上生成纳米片阵列结构的Co(OH)_(2),并以此为生长模板进一步在2-甲基咪唑中生长ZIF-67,通过程序升温热处理后形成Co_(3)O_(4)多级分层结构,得到两种Co_(3)O_(4)/C@GF柔性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 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在PDA改性石墨毡柔性基底上生成纳米片阵列结构的Co(OH)_(2),并以此为生长模板进一步在2-甲基咪唑中生长ZIF-67,通过程序升温热处理后形成Co_(3)O_(4)多级分层结构,得到两种Co_(3)O_(4)/C@GF柔性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柔性电极ZIF-67→Co_(3)O_(4)/C@GF展示出比Co(OH)_(2)→Co_(3)O_(4)/C@GF更高的面积比电容和较低的电荷转移电阻及离子扩散电阻。这主要是因为多级分层结构有利于增加单位面积活性物质的载量,提高能量密度,同时增加了活性材料的比表面积,促进电解液的吸收和扩散,加速反应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沉积 柔性电极 Co(OH)_(2) ZIF-67 Co_(3)O_(4) 石墨毡
下载PDF
NH_(3)-(NH_(4))_(2)SO_(4)体系隔膜电解铜电化学研究
14
作者 杨建英 唐施阳 +2 位作者 杨平 李树超 杨建广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8,共8页
PCB板(印刷电路板)剪裁铣削渣中含有金属铜和铝,且塑料含量高,采用电化学溶解隔膜电积工艺可以实现铜的剥离并得到高品位阴极铜。该工艺具有流程短、电流效率高、产品纯度高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电化学机理尚不明确,本文以PC... PCB板(印刷电路板)剪裁铣削渣中含有金属铜和铝,且塑料含量高,采用电化学溶解隔膜电积工艺可以实现铜的剥离并得到高品位阴极铜。该工艺具有流程短、电流效率高、产品纯度高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电化学机理尚不明确,本文以PCB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含铜固废作为阳极,采用钛板为阴极,在NH_(3)-(NH_(4))_(2)SO_(4)体系中采用隔膜电解工艺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包括不同铵盐体系、氨/硫酸铵体系中不同电极、氨/硫酸铵体系不同电解液组成的电化学行为曲线以及NH_(3)-(NH_(4))_(2)SO_(4)体系电沉积铜的控制步骤、成核机理等。结果表明,氨/硫酸铵体系中电积铜的起始还原电位最低,电积时电耗较低,且该体系中氢的析出电位均较负,可避免因析出氢气降低阴极电流效率的副反应;NH_(3)-(NH_(4))_(2)SO_(4)体系中Cu^(2+)在钛电极表面的电沉积反应为不可逆过程,且为双电子一步转移过程,控制步骤为扩散控制;Cu^(2+)在钛电极上的成核机理接近于瞬时成核。该研究成果可为NH_(3)-(NH_(4))_(2)SO_(4)体系隔膜电解铜工艺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B含铜废料 NH_(3)-(NH_(4))_(2)SO_(4)-H_(2)O体系 隔膜电解 电化学机理 成核机理 控制步骤
下载PDF
H_(2)SO_(4)-Fe_(2)(SO_(4))_(3)浸出铜精矿过程中铁形态转化研究
15
作者 张明峂 罗仙平 +2 位作者 李晓东 沈楼燕 赵红波 《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 2024年第2期1-4,共4页
H_(2)SO_(4)-Fe_(2)(SO_(4))_(3)浸出体系因其具有成本低、腐蚀性较低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铜精矿的浸出。由于溶液中Fe的形态变化决定着浸出工艺的经济效益,因此针对浸出液中不同条件下的铁形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Fe^(3+)与Fe^(2+)... H_(2)SO_(4)-Fe_(2)(SO_(4))_(3)浸出体系因其具有成本低、腐蚀性较低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铜精矿的浸出。由于溶液中Fe的形态变化决定着浸出工艺的经济效益,因此针对浸出液中不同条件下的铁形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Fe^(3+)与Fe^(2+)之间的转化主要涉及电子转移,不会改变H^(+)浓度;当浸出液pH值达到2时,会产生大量黄钾铁矾沉淀,并夹杂着质量分数为1.0%的Cu和质量分数为0.5%的Zn;当浸出液中Fe^(2+)质量浓度超过46.5 g/L时,在常温下会产生FeSO_(4)·7H_(2)O结晶,并夹杂着质量分数为1.9%的Cu和质量分数为1.0%的Z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精矿 H_(2)SO_(4)-Fe_(2)(SO_(4))_(3)浸出体系 浸出条件 硫酸铁 氧化
下载PDF
掺Er^(3+)离子Sr_3Y_2(BO_3)_4晶体光谱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海芳 王国富 《光学与光电技术》 2009年第6期48-51,共4页
研究了提拉法生长的掺Er^(3=)的Sr_3Y_2(BO_3)_4晶体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应用J-O理论分析并计算了光谱参数,得到唯象参数Ω_2、Ω_4和Ω_6分别为11.90×10^(-20)cm^2、3.44×10^(-20)cm^2和1.92×10^(-20)cm^2。在Er^(3+... 研究了提拉法生长的掺Er^(3=)的Sr_3Y_2(BO_3)_4晶体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应用J-O理论分析并计算了光谱参数,得到唯象参数Ω_2、Ω_4和Ω_6分别为11.90×10^(-20)cm^2、3.44×10^(-20)cm^2和1.92×10^(-20)cm^2。在Er^(3+)∶Sr_3Y_2(BO_3)_4晶体中,Er^(3+)在1533 nm波长的发射截面为1.00×10^(-20)cm^2,~4I_(13/2)→I_(15/2)能级跃迁的荧光寿命和辐射寿命分别为0.58 ms和4.10 ms,良好的光谱性能表明Er^(3+)∶Sr_3Y_2(BO_3)_4晶体可能成为潜在的1.55μm波段的一种激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分析 激光材料 Er^3+:Sr_3Y_2(BO_3)_4晶体
下载PDF
锌离子电池锰基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17
作者 侯显豪 宋国伟 +4 位作者 李智超 杜晨星 游俊伟 占彦康 朱俊生 《蓄电池》 CAS 2024年第3期101-110,共10页
可充电水系锌离子电池是一种环保且电化学性能优异的二次电池,但锰基正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结构易坍塌、导电率低、稳定性差等缺点严重制约了水系锌离子电池的发展。笔者首先阐述了锰基正极材料中锌离子的储存机理,主要有Zn^(2+)嵌入/... 可充电水系锌离子电池是一种环保且电化学性能优异的二次电池,但锰基正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结构易坍塌、导电率低、稳定性差等缺点严重制约了水系锌离子电池的发展。笔者首先阐述了锰基正极材料中锌离子的储存机理,主要有Zn^(2+)嵌入/脱出机理、H+/Zn^(2+)共嵌入/脱出机理和化学转化反应机理。Zn^(2+)嵌入/脱出机理包括无相变反应和新相生成反应。而新相生成反应又分为可逆相变和不可逆相变。然后,基于锰基正极材料面临的问题,讨论了改善其储锌性能的主要方法。目前可采用的方法包括缺陷工程、与导电材料复合、离子掺杂、表面修饰技术等。用以上方法改进后的锰基正极材料表现出了更加优异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锌离子电池 锰基化合物 正电极 Zn^(2+) 嵌入/脱出 ZnMn_(2)O_(4) 离子掺杂 复合材料 表面修饰 氧缺陷 锰缺陷 插层 相变 二氧化锰 [Zn(OH)_(2)]_(3)ZnSO_(4)·xH_(2)O 活性位点
下载PDF
动态缺陷导致Na_(3)Sc_(2)(PO_(4))_(3):Yb^(3+),Er^(3+)材料上转换和下转移发光不同热猝灭行为研究
18
作者 汪世杰 王映涵 +2 位作者 陶正仁 安正策 叶柿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3-875,共13页
掺Eu^(2+)的离子导体Na_(3)Sc_(2)(PO_(4))_(3)具有优异的抗热猝灭性能,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大功率照明用发光材料。然而,其负热猝灭机理仍有待深入研究。本文以Yb^(3+)/Er^(3+)的f-f跃迁上转换和下转移窄带发射而非更易受干扰的Eu^(2+)d-... 掺Eu^(2+)的离子导体Na_(3)Sc_(2)(PO_(4))_(3)具有优异的抗热猝灭性能,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大功率照明用发光材料。然而,其负热猝灭机理仍有待深入研究。本文以Yb^(3+)/Er^(3+)的f-f跃迁上转换和下转移窄带发射而非更易受干扰的Eu^(2+)d-f跃迁发射为研究对象,旨在获得更清晰的机理。结果表明,热致缺陷/离子的动态迁移能促进高温下辐射跃迁和抑制非辐射跃迁,导致上转换发光具有显著的负热猝灭,下转移发光热猝灭较小。其中,布居速率较慢的上转换过程更容易受到时间尺度与之相当的Na^(+)/空位迁移过程的影响。本研究可为理解发光材料热猝灭机制提供另一种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_(3)Sc_(2)(PO_(4))_(3):Yb^(3+) Er^(3+) 上转换发光 下转移发光 负热猝灭 能量传递
下载PDF
抑制混排提升高镍三元材料电化学性能
19
作者 张绘敏 赵扬 黄双成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6-74,共9页
层状高镍三元材料LiNi_(0.85)Co_(0.11)Mn_(0.04)O_(2)(NCM85)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然而,正极材料在高温煅烧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Li损失和阳离子混排现象,导致正极颗粒表面形成无序的岩盐相。提出了一种用H3PO4处... 层状高镍三元材料LiNi_(0.85)Co_(0.11)Mn_(0.04)O_(2)(NCM85)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然而,正极材料在高温煅烧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Li损失和阳离子混排现象,导致正极颗粒表面形成无序的岩盐相。提出了一种用H3PO4处理制备等离子体修饰NCM85的方法,在NCM85表面原位形成一层均匀的Li_(3)PO_(4)包覆层,有效地提高了NCM85的电化学性能,稳定了正极-电解质界面。与本体NCM85电极相比,适量Li_(3)PO_(4)包覆层修饰的正极(Li_(3)PO_(4)@NCM85)展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2.75~4.3 V电压范围内0.5 C(200 mA/g)倍率循环200圈后,放电比容量为169.2(mA·h/g),容量保持率高达84%,Li_(3)PO_(4)包覆层生成的过程中消耗了材料表面的残锂,减少了Li^(+)/Ni^(2+)的混排,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此外,Li_(3)PO_(4)包覆层可以提高离子电导率,加快Li+扩散速率,抑制相变、阳离子混合和体积收缩。研究了LPO表面修饰对材料界面机制的影响,对下一代高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开发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镍三元材料 Li^(+)/Ni^(2+)混排 Li_(3)PO_(4)包覆层 离子电导率
下载PDF
Ag_(3)PO_(4)/GO/Bi_(2)MoO_(6)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用于尾矿废水中黄药的高效降解
20
作者 徐珊 袁澳铧 +2 位作者 张宁 段雨柔 任柳昕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430-434,共5页
用两步水热法合成了Ag_(3)PO_(4)/GO/Bi_(2)MoO_(6)三元复合材料。通过控制GO与Ag_(3)PO_(4)前驱体的添加量,制备出一系列不同负载比的Ag_(3)PO_(4)/GO/Bi_(2)MoO_(6)复合材料,以乙基黄药为目标降解物评价其光催化性能。同时采用FT-IR、... 用两步水热法合成了Ag_(3)PO_(4)/GO/Bi_(2)MoO_(6)三元复合材料。通过控制GO与Ag_(3)PO_(4)前驱体的添加量,制备出一系列不同负载比的Ag_(3)PO_(4)/GO/Bi_(2)MoO_(6)复合材料,以乙基黄药为目标降解物评价其光催化性能。同时采用FT-IR、SEM和UV-vis等手段表征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及光学性能。结果表明:与Bi_(2)MoO_(6)和GO/Bi_(2)MoO_(6)相比,Ag_(3)PO_(4)/GO/Bi_(2)MoO_(6)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显著提高,当GO添加量为5 mg、Ag_(3)PO_(4)前驱体添加量为8 mmol时,其光催化速率约为GO/Bi_(2)MoO_(6)的7.6倍,是Bi_(2)MoO_(6)的34.0倍。此外,同实验条件下,循环利用5次后Ag_(3)PO_(4)/GO/Bi_(2)MoO_(6)复合材料降解率仍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GO Bi_(2)MoO_(6) Ag_(3)PO_(4)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