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acts of snow cover and frozen soil in the Tibetan Plateau on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China
1
作者 Rong Gao HaiLing Zhong +1 位作者 WenJie Dong ZhiGang Wei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2011年第6期491-497,共7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nalysis of the mechanisms and impacts of snow cover and frozen soil in the Tibetan Plateau on the sum- mer precipitation in China, using RegCM3 version 3.1 model simulations. Comparisons of sim...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nalysis of the mechanisms and impacts of snow cover and frozen soil in the Tibetan Plateau on the sum- mer precipitation in China, using RegCM3 version 3.1 model simulations. Comparisons of simulations vs. observations show that RegCM3 well captures these impacts.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 a more-snow year with deep frozen soil there will be more precipita- 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and central Northwest China, western Inner Mongolia, and Xinjiang, but less precipitation in Northeast China, North China, South China, and most of Southwest China. In a less-snow year with deep frozen soil, however, there will be more precipitation in Northeast China, North China, and southern South China, but less precipit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and in northern South China. Such differences may be attributed to different combination patterns of melting snow and thawing frozen soil on the Plateau, which may change soil moisture as well as cause differences in energy absorption in the phase change processes of snow cover and frozen soil. These factors may produce more surface sensible heat in more-snow years when the fi'ozen soil is deep than when the frozen soil is shallow. The higher surface sensible heat may lead to a stronger updraft over the Plateau, eventually contributing to a stronger South Asia High and West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Due to different values of the wind fields at 850 hPa, a convergence zone will form over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which may produce more summer pre- cipitation in the basin area but less precipitation in North China and South China. However, because soil moisture depends on ice content, in less-snow years with deep frozen soil, the soil moisture will be higher. The combination of higher frozen soil moisture with latent heat absorption in the phase change process may generate less surface sensible heat and consequently a weaker updraft motion over the Plateau. As a result, both the South Asia High and the West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will be weaker, hence caus- ing more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northern China but less in southem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etan plateau snow cover fi'ozen soil summer precipitation
下载PDF
青藏高原积雪、冻土对中国夏季降水影响研究 被引量:34
2
作者 高荣 钟海玲 +1 位作者 董文杰 韦志刚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4-260,共7页
利用RegCM3模式,通过计算青藏高原不同积雪、冻土年的气候状况,分析了高原地区不同积雪状况下土壤冻结差异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RegCM3模式能够较好的模拟不同积雪状态下高原土壤冻结差异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多雪... 利用RegCM3模式,通过计算青藏高原不同积雪、冻土年的气候状况,分析了高原地区不同积雪状况下土壤冻结差异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RegCM3模式能够较好的模拟不同积雪状态下高原土壤冻结差异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多雪年当高原土壤冻结较厚时,在长江流域和西北地区中部降水偏多,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大部降水偏少;而少雪年冻结较厚时,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南部、内蒙古西部和新疆西部降水偏多,长江流域、华南地区北部降水偏少.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积雪融化和冻土解冻不同配置型对夏季高原土壤湿度的不同影响,加上相变过程吸收能量的差异.冻结较厚时,地表感热偏大,高原地区上升运动偏强,南亚高压和西太副高均偏强,850hPa水平风场差值在长江流域形成一条气流辐合带,导致长江流域降水偏多,而华北、华南地区降水偏少;而少雪年冻结较厚时土壤含水量偏高,加上吸收相变潜热,青藏高原地表感热偏低,南亚高压和西太副高均偏弱,长江以北有明显的北风距平,使得北方降水偏多,南方降水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积雪 冻土 夏季降水
下载PDF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沙垄水分动态——兼论积雪融化和冻土变化对沙丘水分分异作用 被引量:34
3
作者 王雪芹 张元明 +2 位作者 蒋进 陈均杰 宋春武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2-268,共7页
2004年3月至2005年7月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典型半固定沙垄土壤水分进行了系统监测,结合气象资料,特别是对冬季积雪和冻土资料的分析,认为该沙漠沙丘土壤水分时空变化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受积雪融化和季节性冻土的影响.由于冬季稳定... 2004年3月至2005年7月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典型半固定沙垄土壤水分进行了系统监测,结合气象资料,特别是对冬季积雪和冻土资料的分析,认为该沙漠沙丘土壤水分时空变化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受积雪融化和季节性冻土的影响.由于冬季稳定存在20-30cm的积雪于春季融化,使得春季沙丘土壤含水率成为全年最高的季节,从而为早春植物的萌发生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冬季1m多深的冻土于早春时节由表及里开始消融,沙丘表面融化的雪水在坡面重力作用下,沿难以透水的冻土层上界自坡上向坡下发生迁移,在春夏季形成了垄间最高、坡部次之和垄顶最少的土壤水分空间格局.该研究具有生态学意义,可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特殊环境条件下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垄 土壤水分 积雪与冻土变化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下载PDF
积雪和有机质土对青藏高原冻土活动层的影响 被引量:33
4
作者 张伟 周剑 +5 位作者 王根绪 Wolfgang Kinzelbach 程国栋 叶柏生 何晓波 李弘毅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28-540,共13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冻土活动层正在逐渐加深,为了理解积雪和表层有机质土壤对冻土活动层的影响机理,一维水热耦合模型CoupModel被用于模拟气象驱动下土壤冻融的动态过程.基于祁连山冰沟和青藏高原唐古拉站长期监测数据,CoupMode...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冻土活动层正在逐渐加深,为了理解积雪和表层有机质土壤对冻土活动层的影响机理,一维水热耦合模型CoupModel被用于模拟气象驱动下土壤冻融的动态过程.基于祁连山冰沟和青藏高原唐古拉站长期监测数据,CoupModel模型被成功的率定和验证.在冰沟站验证的模型被用于研究积雪对冻土活动层的影响,结果显示:目前较浅积雪情景(雪深<20cm)比完全忽略积雪的情景模拟的冬季土壤冻结深度深,说明青藏高原现状下较浅的积雪有利于冻土发育.原因是雪面较高的反照率造成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导致雪面温度较低,加之浅雪的阻热性能又较小,综合导致浅雪覆盖时表层土壤向大气释放的能量增加.但随着积雪深度逐渐增加,模拟的冬季土壤冻结深度反而越来越浅,说明较厚的积雪(>20cm的雪深)并不利于冻土的发育,主要是雪相对于空气低的热传导隔绝了表层土壤向大气的热损失.在唐古拉站验证的模型被用于研究有机质土对冻土活动层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有机质土壤深度增加,模拟的活动层夏季融化深度逐渐较小.有机质土壤较矿物质土壤低的热传导和高的热容性质减少了下伏土壤热状况对太阳辐射和气温波动的响应,说明有机质土有利于冻土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冻土活动层 有机质土壤 积雪 CoupModel
下载PDF
青藏高原冬春积雪和季节冻土年际变化差异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45
5
作者 高荣 韦志刚 董文杰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3-159,共7页
利用青藏高原上72个常规气象观测站的逐日积雪厚度、冻结深度、气温、降水和地表温度资料,分析了高原积雪和季节冻土年际变化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气温和地表温度对高原积雪和季节冻土都有重要的影响,而降水对积雪的影响很重要,但是对... 利用青藏高原上72个常规气象观测站的逐日积雪厚度、冻结深度、气温、降水和地表温度资料,分析了高原积雪和季节冻土年际变化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气温和地表温度对高原积雪和季节冻土都有重要的影响,而降水对积雪的影响很重要,但是对季节冻土的影响则比较小.高原积雪对季节冻土有较大的影响,在积雪达到一定厚度以后,积雪的保温作用会影响冻结深度的变化,积雪越厚,保温作用越强;积雪越浅,保温作用越弱,当积雪小于某一厚度时其主要起降温作用.积雪的保温作用可能是积雪与季节冻土年际变化差异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 季节冻土 年际变化 保温作用 青藏高原
下载PDF
新疆北疆地区季节性冻土结冻过程与日积温的关系 被引量:23
6
作者 白磊 李兰海 +1 位作者 李倩 包安明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28-335,共8页
传统的度日因子模型很难分辨在结冻期土壤每日结冻和解冻的过程,而日小时积温可以区分正积温和负积温对土壤冻结过程的影响.利用北疆地区1951-2010年气象站数据和决策树算法,分析计算日小时积温及表层5cm和10cm土壤冻结状态数据及日小... 传统的度日因子模型很难分辨在结冻期土壤每日结冻和解冻的过程,而日小时积温可以区分正积温和负积温对土壤冻结过程的影响.利用北疆地区1951-2010年气象站数据和决策树算法,分析计算日小时积温及表层5cm和10cm土壤冻结状态数据及日小时积温对季节性冻土冻结现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北疆范围年小时正积温以每年平均160℃增长,而年小时负积温以每年平均153℃减少.季节性冻土发生冻结现象所需的临界值分布与北疆地区气候和土壤分布基本一致,但仍存在空间差异性.北疆地区5cm土壤结冻所需的日小时负积温为-50℃以下,而5cm到10cm土壤结冻所需日小时负积温的平均值差值为-15℃左右.与日最低气温和日平均气温作为土壤结冻判据相比,日小时积温临界值作为判据可获得较高的精确度.在昌吉地区和阿勒泰地区冻土的平均深度随着日小时负积温临界值的增加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小时积温 临界值 冻土 决策树 积雪
下载PDF
高山地区土壤微生物动态对雪况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8
7
作者 胡霞 尹鹏 +3 位作者 宗桦 廖金花 黄娇 吴彦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0-474,共5页
为探索全球变化驱动的雪被变化对青藏高原高山生态系统的影响,于2010年11月—2012年4月在青藏高原东缘地区采用PVC管原位培养土壤,研究不同最大积雪厚度(30、50和100 cm)和积雪周期(60、90和150 d)对土壤微生物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50... 为探索全球变化驱动的雪被变化对青藏高原高山生态系统的影响,于2010年11月—2012年4月在青藏高原东缘地区采用PVC管原位培养土壤,研究不同最大积雪厚度(30、50和100 cm)和积雪周期(60、90和150 d)对土壤微生物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50和100 cm积雪覆盖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真菌数量(P<0.05),但未引起细菌数量的显著变化。同时,尽管较早的积雪使土壤有较高的温度和相对少的冻融循环,而不同积雪周期并没有引起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的显著改变。但积雪厚度和积雪周期的交互作用可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微生物数量(P<0.05)。当积雪周期为90 d时,最大积雪厚度30 cm时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均明显高于50和10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厚度 积雪周期 土壤微生物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黑河流域上游寒区水文遥感-地面同步观测试验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建 车涛 +8 位作者 张立新 晋锐 王维真 李新 梁继 郝小华 李弘毅 吴月茹 胡泽勇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9-197,共9页
介绍了黑河流域上游寒区水文遥感-地面同步观测试验,论述了试验目标与研究内容、试验区的选择设计以及寒区水文长期观测试验.上游试验以理解寒区水文过程、提高寒区定量遥感水平为主旨,以积雪和冻土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了微波辐射计、... 介绍了黑河流域上游寒区水文遥感-地面同步观测试验,论述了试验目标与研究内容、试验区的选择设计以及寒区水文长期观测试验.上游试验以理解寒区水文过程、提高寒区定量遥感水平为主旨,以积雪和冻土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了微波辐射计、高光谱成像仪航空遥感和地面同步观测,并选择典型小流域进行长期寒区水文过程观测与研究.试验集中在冰沟积雪小流域、阿柔草场和扁都口裸露耕地3个不同地表覆盖区,以积雪和冻土变量与参数的测量为主.同步试验在流域尺度、重点试验区、加密观测区和观测小区4个尺度上展开,分别布置了加密的地面同步观测、通量和气象水文观测、降雨、径流及其它水文要素观测网络;航空飞行传感器分别采用微波辐射计、高光谱成像仪、热红外成像仪和多光谱CCD相机,收集获取了试验区丰富的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主被动微波等卫星数据.通过试验,初步构建了上游寒区航空-卫星-地面综合数据集,可以应用于改进和验证寒区陆面/水文过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航空遥感试验 寒区水文 积雪 冻土 初步成果
下载PDF
稳定积雪覆盖下的季节性冻土水分特征及其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9
作者 付强 马效松 +1 位作者 王子龙 李天霄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1-154,共4页
为了深入研究积雪覆盖边界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迁移规律,通过冬季野外土壤水分观测试验,利用土壤水动力学理论,建立了稳定积雪覆盖条件下季节性冻土水分迁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积雪覆盖土壤比裸地平均地温高出1℃,土壤体积含水率(土壤剖面... 为了深入研究积雪覆盖边界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迁移规律,通过冬季野外土壤水分观测试验,利用土壤水动力学理论,建立了稳定积雪覆盖条件下季节性冻土水分迁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积雪覆盖土壤比裸地平均地温高出1℃,土壤体积含水率(土壤剖面0~100cm内)高出2%,体现了积雪覆盖不仅能够阻碍土壤热量散失,而且能保持土壤墒情;建立的水分迁移模型能够精准的模拟积雪覆盖条件下冻结土壤水分迁移动态,其相对平均误差仅为3.51%。研究结果对于丰富和完善冻土水分迁移理论,解决春旱和冬小麦"冷拔"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覆盖 水分迁移 季节性冻土 有限差分法
下载PDF
1971—2016年青藏高原积雪冻土变化特征及其与植被的关系 被引量:18
10
作者 蒋元春 李栋梁 郑然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81-494,共14页
利用1971—2016年青藏高原81个气象站逐月积雪日数和45个测站第一冻结层下界观测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积雪冻土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高原植被指数(NDVI)的关系,探讨了积雪冻土下垫面变化对高原植被及沙漠化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1)青藏... 利用1971—2016年青藏高原81个气象站逐月积雪日数和45个测站第一冻结层下界观测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积雪冻土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高原植被指数(NDVI)的关系,探讨了积雪冻土下垫面变化对高原植被及沙漠化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积雪日数分布极不均匀,巴颜喀拉山和唐古拉山为高原积雪日数的大值区,且年际变率较大。2)青藏高原积雪日数总体上呈现减少趋势,平均以3.5 d/(10 a)的速率减少,且在1998年前后发生突变,减少速率进一步加快,达到5.1 d/(10 a)。3)青藏高原第一冻结层下界呈上升趋势,达到-3.7 cm/(10 a),与青藏高原增暖紧密相关。4)青藏高原NDVI呈缓慢增加趋势,与高原气温、降水的增加趋势相一致,积雪冻土的变化对不同区域植被NDVI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形成的暖湿环境促进积雪消融、冻土下界提升,使土壤浅层含水量增加,有利于植被恢复和生长,其结果对高原土地沙漠化防治有一定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积雪日数 第一冻结层下界 植被指数
下载PDF
积雪对冻土热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40
11
作者 马虹 胡汝骥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3-27,共5页
研究表明季节性积雪对其下覆冻土的热状况有显著的影响.雪盖的存在不仅阻隔了冻土层的热能散失,从而有提高地温的作用;而且由于积雪本身所具有的低导热性和较大容积热容量等特性,延滞了外部气候条件对冻土热状况的影响.反映冻土热... 研究表明季节性积雪对其下覆冻土的热状况有显著的影响.雪盖的存在不仅阻隔了冻土层的热能散失,从而有提高地温的作用;而且由于积雪本身所具有的低导热性和较大容积热容量等特性,延滞了外部气候条件对冻土热状况的影响.反映冻土热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冻土深度的变化与气温.太阳辐射的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地理位置和地形在地─气系统之间的能量交换中,对冻土的热状况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 季节性 冻土 热状况
下载PDF
季节冻土区融雪冻土水热耦合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吴晓玲 向小华 +1 位作者 王船海 邵全琴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16,共5页
为描述季节性冻土地区的积融雪及冻土水热过程,采用能量平衡及水量平衡法建立融雪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热传导方程和非饱和土壤水运动方程,并对其交界面处进行耦合处理,从而建立季节冻土区融雪冻土耦合数学模型。结合2005年曲玛莱实... 为描述季节性冻土地区的积融雪及冻土水热过程,采用能量平衡及水量平衡法建立融雪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热传导方程和非饱和土壤水运动方程,并对其交界面处进行耦合处理,从而建立季节冻土区融雪冻土耦合数学模型。结合2005年曲玛莱实测站点的观测资料,从不同角度描述积雪变化,冻土活动层内土壤水热特征,检验模型方法的有效性,为揭示该地区的水文运动规律提供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积雪 模冻土 水热耦合 非饱和土壤
下载PDF
青藏高原陆表特征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高荣 韦志刚 钟海玲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41-747,共7页
利用青藏高原72个站逐日积雪、冻土观测资料,AVHRR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全国550个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陆表特征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夏季降水在华北和东北南部,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降水空间一致性较好,相... 利用青藏高原72个站逐日积雪、冻土观测资料,AVHRR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全国550个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陆表特征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夏季降水在华北和东北南部,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降水空间一致性较好,相邻站点间降水变化趋势近似。华南、长江中下游和淮河降水呈增加趋势,其中长江中下游每10年增加37 mm,但华北降水呈减少趋势。华南、长江中下游和华北对高原积雪、冻土和植被的变化均较为敏感,而淮河仅对高原植被变化较为敏感。利用高原积雪、冻土和植被建立了代表高原地表特征的变化序列,其对长江中下游、淮河、华北夏季降水均有较好指示意义,与夏季降水的相关系数由南到北表现为"负-正-负"的分布特征。最后,提出一种高原陆表状况影响中国夏季降水的概念模型:高原冬春积雪偏多(少)、冬季冻土偏厚(薄)、春季植被偏多(少)会使得夏季高原地区土壤湿度偏大(小),高原地表感热偏弱(强),从而使得南亚高压和西太副高偏弱(强),南海季风偏弱(强),长江流域降水偏多(少),华南和华北地区降水偏少(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积雪 冻土 植被 夏季降水
下载PDF
寒区流域水文模拟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关志成 段元胜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2期266-272,共7页
冰雪和冻土的水文物理特性,及其对径流形成过程的作用,是寒区流域产汇流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针对北方寒冷地区,寒季水循环的大气水、土壤水及地面地下径流的动力和热力过程,在水文物理及冰雪水文的有关理论基础上,参照国内外非... 冰雪和冻土的水文物理特性,及其对径流形成过程的作用,是寒区流域产汇流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针对北方寒冷地区,寒季水循环的大气水、土壤水及地面地下径流的动力和热力过程,在水文物理及冰雪水文的有关理论基础上,参照国内外非寒区流域模型(新安江模型、水箱模型、萨克拉门托模型)的结构,研究建成了具有物理基础的概念性寒区流域水文模型.利用我国东北地区现有的寒区观测资料,对寒区产汇流的各主要环节,分别进行了模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水文模型 寒区 积雪与融雪 冻土 产汇流 土壤水运动
下载PDF
吉林省季节冻土冻结深度变化及对气候的响应 被引量:11
15
作者 任景全 刘玉汐 +4 位作者 王冬妮 穆佳 李兴阳 崔佳龙 郭春明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98-1106,共9页
为了掌握季节冻土冻结深度的变化对气候的响应,利用1961-2015年吉林省46个气象站的逐日平均气温、地表温度、积雪深度、冻土冻结深度等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突变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吉林省季节冻土冻结深度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与气温、... 为了掌握季节冻土冻结深度的变化对气候的响应,利用1961-2015年吉林省46个气象站的逐日平均气温、地表温度、积雪深度、冻土冻结深度等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突变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吉林省季节冻土冻结深度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与气温、积雪的关系。结果表明:吉林省季节冻土最大冻结深度呈由西向东逐渐减小的空间分布特征,绝大多数站最大冻结深度呈减小趋势。基本上在10月开始冻结,次年3月达到最深,6月完全融化。西部冻土冻结深度变幅较大,其次是中部,东部最小。1961-2015年季节冻土最大冻结深度以-5.8 cm·(10a)-1的速率显著减小(P<0.01)。最大冻结深度基本上呈逐年代减小的趋势,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最大冻结深度明显减小。最大冻结深度在1987年发生了突变,突变后平均最大冻结深度比突变前平均最大冻结深度减小了22.2 cm。通过分析气温和积雪深度对冻结深度的影响,认为冻土冻结深度对气温变化较为敏感,绝大多数站最大冻结深度与平均气温呈负相关关系。在年际变化上,气温的上升是最大冻结深度减小的主要原因。在季节冻土稳定冻结期,积雪深度超过10 cm,保温作用逐渐变强;当积雪深度达到20 cm时,保温作用显著,冻土冻结深度变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冻土 最大冻结深度 时空分布 气温 积雪深度 吉林省
下载PDF
川西高原土壤酶活性对雪被覆盖和凋落物添加的响应 被引量:7
16
作者 尹鹏 胡霞 吴彦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4-118,共5页
为了更深入地探索高山土壤生态过程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积雪动态和凋落物改变的响应,2011年1—5月在川西高原采用PVC管培养土壤的方法,研究了3种典型土壤酶酶活(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纤维素酶)对积雪覆盖和凋落物添加的响应趋势.结果表明,积... 为了更深入地探索高山土壤生态过程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积雪动态和凋落物改变的响应,2011年1—5月在川西高原采用PVC管培养土壤的方法,研究了3种典型土壤酶酶活(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纤维素酶)对积雪覆盖和凋落物添加的响应趋势.结果表明,积雪厚度对土壤温度和含水量起重要作用.50 cm及以上的积雪明显降低了土壤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却对纤维素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凋落物的添加降低了蔗糖酶的活性,对过氧化氢酶和纤维素酶影响不显著.说明了气候变暖背景下冬季覆雪的变化和凋落物输入水平的改变会通过改变土壤微生物活性,进而可能对土壤生物化学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高原 雪被 凋落物 土壤酶
下载PDF
青藏高原春季地表非绝热加热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崔洋 常倬林 +1 位作者 余莲 王澄海 《干旱气象》 2017年第1期1-11,共11页
为了探究与融雪、融冻过程相联系的青藏高原春季地表非绝热加热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强度变化的影响,利用NCEP/NCAR Reanalysis I(NCEP-I)和欧洲中心(ERA-interim)全球月平均感、潜热通量等再分析资料,以及1961—2014年全国723个气象站逐月... 为了探究与融雪、融冻过程相联系的青藏高原春季地表非绝热加热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强度变化的影响,利用NCEP/NCAR Reanalysis I(NCEP-I)和欧洲中心(ERA-interim)全球月平均感、潜热通量等再分析资料,以及1961—2014年全国723个气象站逐月历史观测资料,首先定义一个与青藏高原地表非绝热加热相联系的新东亚夏季风指数,并分析新夏季风指数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进而探讨青藏高原春季地表非绝热加热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强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受青藏高原春季大气射出长波辐射减弱、地气温差发生突变影响,近36 a青藏高原春季地表感热、潜热通量先后在1997年、2003年左右经历了一次由增大转为减小的明显突变;(2)采用200 h Pa水平风速新定义的东亚夏季风指数具有良好、广泛的代表性和适用性,近50 a来新东亚夏季风指数强度呈减弱趋势,减弱速率为-0.73/10 a;(3)新东亚夏季风指数与长江流域夏季6—8月降水之间存在极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东亚夏季风出现增强(减弱)异常时,长江流域夏季6—8月降水会异常减少(增多);(4)融雪、融冻过程引起的青藏高原春季前期地表潜热通量正(负)异常,会引起随后建立的东亚夏季风强度的减弱(增强)。与融雪、融冻过程联系紧密的青藏高原春季地表感、潜热通量存在显著的准3 a左右周期,其年代际变化对随后爆发的东亚夏季风和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准3 a左右周期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积雪冻土 感热通量 潜热通量 东亚夏季风
下载PDF
积雪和冻土保墒监测试验方案分析与设计 被引量:8
18
作者 戴长雷 常龙艳 +1 位作者 梁丽青 彭程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2011年第4期27-32,共6页
积雪和冻土的存在对农田土壤墒情有着重要的影响。积雪和冻土对于土壤墒情的保持有正作用,但相关研究主要停留在对这一现象的描述层面,其规律和机理的研究还有待加强。通过梳理相关监测试验成果,从试验环境、监测项目、监测仪器、监测方... 积雪和冻土的存在对农田土壤墒情有着重要的影响。积雪和冻土对于土壤墒情的保持有正作用,但相关研究主要停留在对这一现象的描述层面,其规律和机理的研究还有待加强。通过梳理相关监测试验成果,从试验环境、监测项目、监测仪器、监测方法4个方面对积雪和冻土保墒监测试验方案进行分析和设计。在分析已有试验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研究经验,综合考虑试验的真实性、可控性和易于对比性提出3种试验设计方案。试验设计方案的提出可为进一步获取试验数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墒情 冻土 积雪 试验环境 监测内容 监测仪器
下载PDF
雪被对川西高山植被坡向性分异的影响 被引量:23
19
作者 吴彦 V.G.Onipchenko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120-5129,共10页
在青藏高原东缘的松潘地区海拔4000m的高山地带设置5条宽1m、长40~70m的跨山脊南北样带,相邻样带间距为50m。按1m×1m面积划分为251个调查样方,于2004~2005年分别进行了地植物学调查、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和冬季雪被厚度监测。以物... 在青藏高原东缘的松潘地区海拔4000m的高山地带设置5条宽1m、长40~70m的跨山脊南北样带,相邻样带间距为50m。按1m×1m面积划分为251个调查样方,于2004~2005年分别进行了地植物学调查、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和冬季雪被厚度监测。以物种的相对频度为群落指标,以雪被厚度、土壤厚度、有机质含量、土壤湿度(0.25mm及2mm)、全磷、全钾、铵态氮、水解性酸、pH及坡度等参数为环境指标,运用PC-ORD软件的TWINSPAN对植物群落进行分类、CCA进行排序。结果表明,由南坡向北坡可以划分为亚菊——金露梅高山灌丛草甸、细柄茅——苔草高山草甸、细柄茅、苔草——矮柳高山灌丛草甸群落和杜鹃高山灌丛群落等4种群落类型。由南坡向北坡草本植物盖度由75%下降为39%,灌木盖度由25%增加到54%,在山脊附近50m左右的局地范围内植被类型表现为明显的南北坡向分异格局。2005年冬季南坡平均雪厚度21cm,山脊处为26cm,北坡34cm,由南坡向北坡雪被厚度逐渐增加;雪被厚度与灌木盖度呈正相关(r=+0.40,p<0.01,n=248),与草本植物盖度呈负相关(r=-0.45,p<0.01,n=248)。ANOVA的分析结果显示,土层厚度、风干土含水量、土壤酸度、有机质含量和全磷含量的南北坡向分异明显,由南坡向北坡逐渐增加,与雪被平均厚度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267、0.286、0.199和-0.183(n=119,p<0.05);土壤全钾和铵态氮含量的坡向差异不明显,与雪被厚度的相关性也不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068和0.104(n=119,p>0.05)。显示土壤特征的坡向分异规律在某种程度上与雪被的梯度变化存在着共轭关系。群落CCA排序及排序轴与环境指标的相关性分析也表明,坡度、雪被厚度、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湿度是导致植物群落坡向分异的主要环境因子,土壤铵态氮和全钾含量对植被坡向分异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缘 雪被 坡向性 植物群落 土壤特性 高山生态 雪被生态
下载PDF
寒区流域水文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振民 孙晓敏 《黑龙江水专学报》 2009年第3期105-109,共5页
从影响寒区水文物理特性各要素入手,分析研究寒区特有的一些水文现象物理成因,在水文物理及冰雪冻土水文的有关理论基础上,参考非寒区流域模型的结构,建立具有物理基础的寒区概念性流域水文模型。利用黑龙江省牡丹江流域3个水文站的多... 从影响寒区水文物理特性各要素入手,分析研究寒区特有的一些水文现象物理成因,在水文物理及冰雪冻土水文的有关理论基础上,参考非寒区流域模型的结构,建立具有物理基础的寒区概念性流域水文模型。利用黑龙江省牡丹江流域3个水文站的多年径流系列资料,对寒区产汇流的各个主要环节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令人满意的计算结果,并为进一步研究寒区不同特性的区域流域水文模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水文模型 水文模拟 积雪与融雪 冻土 寒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