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种蜥蜴血细胞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林枢 扬成 +1 位作者 赵文阁 刘鹏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3-97,共5页
采用心脏取血的方法得到黑龙江草蜥(Takydromus amurensis)、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捷蜥蜴(Lacerta agilis)和胎生蜥蜴(Zootoca vivipara)4种蜥蜴的血细胞,用试管稀释法进行血细胞计数,并用Wright染色法对血细胞的成分和形态特征进... 采用心脏取血的方法得到黑龙江草蜥(Takydromus amurensis)、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捷蜥蜴(Lacerta agilis)和胎生蜥蜴(Zootoca vivipara)4种蜥蜴的血细胞,用试管稀释法进行血细胞计数,并用Wright染色法对血细胞的成分和形态特征进行分析,使用Leica Q Win软件对各类血细胞进行拍照及测量,测得数据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4种蜥蜴血细胞均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栓细胞组成,其中白细胞包括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4种蜥蜴的血细胞在数量与形态学特征方面均存在较明显差别,其中捷蜥蜴白细胞数量最高,红细胞数量及白细胞占血细胞的百分比均较高,红细胞短径最大;丽斑麻蜥红细胞数量较多,但白细胞数量及其占血细胞总数的比例最少,红细胞长径最小,嗜酸性粒细胞最小、单核细胞最大;黑龙江草蜥红细胞、白细胞数量较少,红细胞长短径比值较大,嗜碱性粒细胞直径最大;胎生蜥蜴与黑龙江草蜥相似,但嗜碱性粒细胞直径较小,产生以上差别的原因可能与其进化地位和生态适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草蜥 丽斑麻蜥 捷蜥蜴 胎生蜥蜴 血细胞
下载PDF
基于微卫星标记的胎生蜥蜴母本与子代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丹 刘玉芬 +1 位作者 赵文阁 刘鹏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50-53,共4页
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我国胎生蜥蜴(Zootoca vivipara)3个种群共18只母本和67只子代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1对微卫星引物在额尔古纳、库都尔和布尔津种群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分别为70、64和68个,YW16和YW18位点的等位基因数最多... 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我国胎生蜥蜴(Zootoca vivipara)3个种群共18只母本和67只子代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1对微卫星引物在额尔古纳、库都尔和布尔津种群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分别为70、64和68个,YW16和YW18位点的等位基因数最多,额尔古纳和库都尔种群子代的遗传多样性高于母本,而布尔津种群子代的遗传多样性与母本无显著差异,这可能与该种群的多父权比例低、窝仔数少有关,建议加大对该种群的研究和保护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生蜥蜴 微卫星 等位基因
下载PDF
人工饲养条件下胎生蜥蜴蜕皮行为的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宋乔蕊 扬成 +1 位作者 刘鹏 赵文阁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6-371,共6页
2014年5~8月,采用直接观察的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胎生蜥蜴(Zootoca vivipara)的蜕皮行为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胎生蜥蜴成体在繁殖期间(6~7月份)的蜕皮次数为0~3次,不同性别之间的蜕皮次数没有显著差异,且蜕皮次数与个体... 2014年5~8月,采用直接观察的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胎生蜥蜴(Zootoca vivipara)的蜕皮行为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胎生蜥蜴成体在繁殖期间(6~7月份)的蜕皮次数为0~3次,不同性别之间的蜕皮次数没有显著差异,且蜕皮次数与个体的体长、体重无关。成体的蜕皮周期不恒定,最短为8 d左右,与仔蜥的蜕皮周期基本相同。仔蜥的蜕皮行为与其异速生长有关,且随着蜕皮行为次数的增加,蜕皮过程的持续时间逐渐减少。胎生蜥蜴成体的蜕皮一般较为完整,除一小部分外,均可翻转后完成蜕皮,而仔蜥不翻转,这种特殊的蜕皮方式可能与人工饲养条件有关,也可能与胎生蜥蜴栖息地的气候条件、行为策略等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生蜥蜴 蜕皮行为 蜕皮次数 蜕皮周期 生长曲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