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红石Zr温度计在苏鲁-大别榴辉岩研究中的应用:问题讨论 被引量:9
1
作者 陈振宇 余金杰 +1 位作者 李晓峰 王平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369-1377,共9页
金红石Zr含量温度计在苏鲁-大别超高压榴辉岩中的应用普遍得出了比峰期变质温度明显偏低的温度值。通过对比国内外的研究,并结合岩相学的分析,认为除了超高压可能使金红石对Zr的容纳度降低外,较强的退变质和流体作用下的扩散丢失是造成... 金红石Zr含量温度计在苏鲁-大别超高压榴辉岩中的应用普遍得出了比峰期变质温度明显偏低的温度值。通过对比国内外的研究,并结合岩相学的分析,认为除了超高压可能使金红石对Zr的容纳度降低外,较强的退变质和流体作用下的扩散丢失是造成金红石Zr含量降低的主要原因。同一样品不同金红石颗粒之间Zr含量和温度的显著差别说明金红石与共存锆石和石英之间的Zr配分平衡已受到退变质作用的破坏且未能达到再平衡,金红石Zr含量温度代表的是每个颗粒受不同程度退变质和扩散影响后的某个缓冲状态,其平均温度的地质意义很难界定。只有将金红石的赋存状态、岩相学分析等研究与数据本身的均匀性分析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判断,才有可能对金红石Zr温度计给出合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红石zr温度 苏鲁-大别榴辉岩 退变质流体 扩散丢失 再平衡
下载PDF
俄罗斯白海地区太古代榴辉岩的金红石Zr温度计应用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小犁 张立飞 +1 位作者 魏春景 张贵宾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263-3277,共15页
金红石Zr温度计在研究高级变质岩的热演化过程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而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技术得益于其较小的分析束斑(直径1~2μm)和适中的轰击能量,通过合理的实验条件设定和仪器参数设置,是对薄片中金红石Zr含量进行原位分析的理想实... 金红石Zr温度计在研究高级变质岩的热演化过程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而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技术得益于其较小的分析束斑(直径1~2μm)和适中的轰击能量,通过合理的实验条件设定和仪器参数设置,是对薄片中金红石Zr含量进行原位分析的理想实验手段。本文中,我们对俄罗斯白海地区的太古代榴辉岩-退变榴辉岩中的金红石Zr含量进行了电子探针原位分析,并进行了金红石Zr温度计计算。结果表明,其中石榴子石包裹体类型(产状1)金红石的Zr含量比较稳定,主要集中在400×10^(-6)~500×10^(-6)范围,个别金红石颗粒中的Zr含量可以达到1000×10^(-6);而基质后成合晶中(产状2)金红石的Zr含量的波动范围则相对更广一些(200×10^(-6)~1000×10^(-6)),这可能与后期退变过程中的Zr重置和/或扩散有关。总体上,不同产状金红石的Zr温度计计算结果都给出了两个主要的温度区间:T1=700~750℃和T2=800~850℃。结合前人对白海榴辉岩变质温压条件的研究以及金红石Zr体系封闭温度的控制,我们认为金红石Zr温度计的计算结果区间T1更有可能代表的是榴辉岩的退变冷却温度,而温度区间T2则反映的是榴辉岩在抬升过程中受到高温麻粒岩相变质作用阶段的温度峰期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红石zr温度 电子探针 白海榴辉岩 PT轨迹
下载PDF
金红石和榍石Zr温度计在新疆西南天山榴辉岩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张丽娟 张立飞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40-854,共15页
应用LA-ICP-MS方法对新疆西南天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中的榴辉岩及其高压脉体中的金红石和榍石进行了Zr含量的检测和Zr温度计的计算。榴辉岩中位于石榴石幔部且与绿辉石共生的金红石包体Zr含量都集中于10-20μg/g;而基质金红石的Zr含量为... 应用LA-ICP-MS方法对新疆西南天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中的榴辉岩及其高压脉体中的金红石和榍石进行了Zr含量的检测和Zr温度计的计算。榴辉岩中位于石榴石幔部且与绿辉石共生的金红石包体Zr含量都集中于10-20μg/g;而基质金红石的Zr含量为30-50μg/g,高于包体金红石。榍石均为金红石退变质的产物,且各样品间的榍石Zr含量较均一,都集中在3-5μg/g之间。脉体金红石Zr含量则与榴辉岩中基质金红石的Zr含量相当甚至偏高一些,为30-60μg/g。金红石和榍石的Zr温度计研究也表明,榴辉岩石榴石中的金红石包体生长于压力峰期阶段,温压条件为480-540℃、2.7-3.0 GPa;基质金红石随温度增加达到退变质再平衡,记录了温度峰期的条件,约530-590℃、2.4-2.7 GPa;榴辉岩中高压脉体中的金红石则生长于退变质榴辉岩相阶段,金红石Zr温度计给出结果为540-580℃、1.5-2.1 GPa,记录了近等温降压的过程;榴辉岩中的榍石在1.0 GPa左右达到平衡,榍石Zr温度计给出的温度为540-560℃,记录了进一步的近等温降压的过程。根据以上4个阶段的分析结果,得出一个较完整的顺时针p-T轨迹,且与相平衡模拟所限定的p-T轨迹相一致。金红石的Zr含量可以作为压力的指示,表明压力校正在金红石Zr温度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对金红石和榍石Zr温度计进行应用时,要结合细致的岩相学观察,综合考虑压力、活度、扩散速率、退变质作用和流体影响等方面的因素,才能得到比较精确的温压估算结果和pT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温度 金红石 榍石 榴辉岩 西南天山
下载PDF
南阿尔金巴什瓦克高压/超高温麻粒岩中金红石Zr温度计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4
作者 于胜尧 张建新 宫江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0-150,共11页
文中对南阿尔金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巴什瓦克地区的高压麻粒岩中的金红石进行了电子探针和薄片原位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数据结果显示,运用电子探针和薄片原位LA-ICP-MS两种实验方法测得巴什瓦克高压麻粒岩中的金红石Zr含量在误差范... 文中对南阿尔金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巴什瓦克地区的高压麻粒岩中的金红石进行了电子探针和薄片原位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数据结果显示,运用电子探针和薄片原位LA-ICP-MS两种实验方法测得巴什瓦克高压麻粒岩中的金红石Zr含量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对比研究表明,经过压力校正的Thomkins等(2007)的金红石Zr含量温度计算公式更适合本区高压麻粒岩温度的计算,而采用Zack等(2004)和Watson等(2006)的公式计算的温度分别比前人通过传统温度计获得的温度结果偏高和偏低。按照Thomkins等(2007)的金红石Zr含量温度计算公式,以压力为2 GPa计算获得,巴什瓦克地区新鲜高压麻粒岩样品中金红石Zr含量温度为890-962℃,被解释为代表了高压麻粒岩峰期的变质温度;而以压力为1GPa计算得出,退变高压麻粒岩样品中金红石Zr含量温度为764-822℃,代表了晚期中温麻粒岩相退变质阶段的变质温度。以上结果进一步证实南阿尔金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巴什瓦克地区的高压麻粒岩经历了峰期超高温/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和晚期中温麻粒岩相退变质作用的叠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阿尔金 巴什瓦克 高压麻粒岩 金红石zr含量温度
下载PDF
金红石Zr和锆石Ti含量地质温度计 被引量:58
5
作者 高晓英 郑永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17-432,共16页
作为近年来新提出的两种单矿物微量元素温度计(金红石Zr含量温度计和锆石Ti含量温度计),由于其简单实用,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广泛注意,许多研究者尝试将温度计应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岩石中。到目前为止每种温度计都存在几个不同的计算公式... 作为近年来新提出的两种单矿物微量元素温度计(金红石Zr含量温度计和锆石Ti含量温度计),由于其简单实用,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广泛注意,许多研究者尝试将温度计应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岩石中。到目前为止每种温度计都存在几个不同的计算公式、这些公式的适用范围和适用的地质情况目前已有统一认识,但是对于所测定温度的地质意义还存在争议。在对变质岩中金红石Zr含量温度计的应用研究中,一部分研究者发现这个温度计所得到的温度与造岩矿物阳离子配分温度计相吻合,因此可以指示峰期变质温度。然而,在对大别-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岩的研究中发现,金红石Zr含量温度计得到的温度比峰期变质温度明显偏低。通过对比国内外的研究分析,认识到不仅压力、活度、元素扩散、流体作用的参与导致的退变反应可能致使微量元素温度计所记录的温度偏低,而且矿物的不同生长世代或生长介质的不同都可能致使微量元素温度偏低。因此,在应用地质温度计时,要结合样品的岩相学、矿物包裹体和微量元素、U-Pb体系定年等方面予以综合考虑,并对矿物的形成环境和形成世代加以限定,从而为合理解释矿物中微量元素的分配及其记录的温度信息提供有效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红石zr温度 锆石Ti温度 俯冲带变质 榴辉岩 退变质
下载PDF
Effect of annealing temperature on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g-Zn-Zr-Nd alloy with large final rolling deformation
6
作者 ZHANG Jin-hai NIE Kai-bo +2 位作者 ZHANG Jin-hua DENG Kun-kun LIU Zhi-l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774-1789,共16页
In this study,the Mg-3Zn-0.5Zr-χNd(χ=0,0.6)alloys were subjected to final rolling treatment with large deformation of 50%.The impact of annealing temperatures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was inve... In this study,the Mg-3Zn-0.5Zr-χNd(χ=0,0.6)alloys were subjected to final rolling treatment with large deformation of 50%.The impact of annealing temperatures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was investigated.The rolled Mg-3Zn-0.5Zr-0.6Nd alloy exhibited an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 of 386 MPa,a yield strength of 361 MPa,and an elongation of 7.1%.Annealing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resulted in reduced strength and obviously increased elongation for both alloys.Optimal mechanical properties for the Mg-3Zn-0.5Zr-0.6Nd alloy were achieved after annealing at 200℃,with an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 of 287 MPa,a yield strength of 235 MPa,and an elongation of 26.1%.The numerous deformed microstructures,twins,and precipitated phases in the rolled alloy could impede the deforma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increase the work hardening rate.After annealing,a decrease in the work hardening effect and an increase in the dynamic recovery effect were obtained due to the formation of fine equiaxed grains,and the increased volume fraction of precipitated phases,which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elongation of the alloy.Additionally,the addition of Nd element could enhance the annealing recrystallization rate,reduce the Schmid factor difference between basal and prismatic slip systems,facilitate multi-system slip initiation and improve the alloy plasti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Zn-zr-Nd alloy large final rolling deformation annealing temperatures microstructures mechanical properties
下载PDF
辽东本溪、营口花岗岩年龄及锆石饱和温度和Ti温度的地质意义 被引量:9
7
作者 韩军 夏毓亮 修群业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0,共10页
对辽东本溪连山关、高家沟和营口后仙峪三个花岗岩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微量元素以及全岩主量元素分析,计算了锆石饱和温度和Ti温度。连山关和高家沟花岗岩锆石U-Pb一致线上交点年龄分别为2198±31.5 Ma和2162±31 ... 对辽东本溪连山关、高家沟和营口后仙峪三个花岗岩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微量元素以及全岩主量元素分析,计算了锆石饱和温度和Ti温度。连山关和高家沟花岗岩锆石U-Pb一致线上交点年龄分别为2198±31.5 Ma和2162±31 Ma,后仙峪花岗岩锆石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2204±37 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地代表了辽东地区古元古代一期花岗岩浆侵位事件。三件样品Zr温度和Ti温度基本相同,平均温度分别为798℃(787818℃)和779℃(764797℃),与Ab-An-Or图解给出的温度范围一致。花岗岩副矿物中出现锆石和含Ti副矿物表明Zr温度和Ti温度既反映了锆石结晶温度也代表了花岗岩浆的上限温度。同时,Ti温度与Th/U、10000/Hf的关系对判断花岗岩浆熔融-结晶分异过程中体系开放程度及岩浆形成构造背景具有重要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LA-ICPMS定年 zr温度 Ti温度 Th/U-10000/Hf-T 辽东地区
下载PDF
大别造山带宿松杂岩中石榴斜长角闪岩变质演化过程、原岩时限及其构造涵义
8
作者 腊晓峰 石永红 +1 位作者 王娟 周安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58,共19页
大别造山带是由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碰撞而形成的,出露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种类最齐全的各类超高压岩石,全面深刻地记录了大陆深俯冲过程。然而,对于该造山带“浅层”(地壳层次)俯冲折返过程的研究则较少涉及,这制约了对大别造山带... 大别造山带是由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碰撞而形成的,出露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种类最齐全的各类超高压岩石,全面深刻地记录了大陆深俯冲过程。然而,对于该造山带“浅层”(地壳层次)俯冲折返过程的研究则较少涉及,这制约了对大别造山带形成全过程的整体理解。为此,本次研究以大别造山带最南缘经历绿帘-角闪岩变质的宿松杂岩为研究靶区,针对该杂岩别河地区的石榴斜长角闪岩展开了精细的岩相学、矿物化学、温压评价和年代学研究。研究表明,该岩石记录了三个变质阶段,其中第二阶段可进一步分为a和b两个亚阶段,具体的变质温压条件分别为:①阶段Ⅰ:T=562±12℃、P=1.03±0.05GPa;②阶段Ⅱ-a:T=663±8℃、P=1.09±0.04GPa;③阶段Ⅱ-b:T=508~584℃、P_(-设定)=0.5~0.7GPa;④阶段Ⅲ:T=396~472℃、P_(-设定)=0.1~0.3GPa。其中,①→②表现为近等压增温型式,反映了一个俯冲迟滞过程,暗示了“浅层”俯冲止于莫霍面附近,并受下伏岩石地幔热源供给导致其持续增温,而②→③→④则显示降温降压样式,表现为缓慢抬升的过程。显然,大别造山带“浅”地壳层次的俯冲属于“暖”俯冲类型,并表现为一个缓慢变质演化过程,明显不同于大别造山带“冷”俯冲类型的大陆深俯冲的快速演化过程。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显示,石榴斜长角闪岩的锆石均为具振荡环带结构,测定的37个谐和年龄范围数据范围为1470±80Ma~1258±101Ma,Th/U比值均大于0.4,加权平均年龄为1381±25Ma,该年龄应为其原岩结晶年龄,代表了哥伦比亚超大陆最终裂解时限。此外,侵入于石榴斜长角闪岩中的富石英花岗岩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29±5Ma,反映了中国东部中生代伸展事件。结合前人的年龄资料,可以推测1.38~1.30Ga为哥伦比亚超大陆向罗迪尼亚超大陆转换的时间节点。同时,可以明确宿松杂岩则是由不同时代、不同岩石类型构成的单元,是探究扬子板块自新太古代至中生代漫长复杂的演化过程最佳的场所变质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松杂岩 石榴斜长角闪岩 中元古代 P-T轨迹 金红石zr温度
下载PDF
皖东蚌埠—五河地区重晶石石英脉中金红石特征与成因
9
作者 陶克勤 闫峻 +2 位作者 李超 刘丹阳 徐琳玉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1-214,共14页
皖东蚌埠—五河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区内主要出露古老结晶基底五河杂岩。小红山重晶石石英脉呈近顺层状产出于五河杂岩地层内,脉中组成矿物以石英和重晶石为主,另有厘米级长柱状金红石以及少量的金属硫化物和黑云母,重晶石石英脉... 皖东蚌埠—五河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区内主要出露古老结晶基底五河杂岩。小红山重晶石石英脉呈近顺层状产出于五河杂岩地层内,脉中组成矿物以石英和重晶石为主,另有厘米级长柱状金红石以及少量的金属硫化物和黑云母,重晶石石英脉的上下围岩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热液蚀变。显微镜下,金红石内部发育环带结构和核边结构,是脉体中早期晶出的矿物,可分为2种类型:黑色金红石和褐色金红石,其中前者为早阶段形成。金红石进行的EMPA和LA-ICP-MS分析测试结果显示,金红石W含量较低,且具有显著高的Nb/Ta、Zr/Hf比值,指示其变质流体成因。其高Nb低Cr、低Mg、Al、Si的特点,表现出壳源长英质(泥质)金红石的特点。金红石Zr温度t=(504.18±79.60)℃,位于角闪岩相变质区间,黑色金红石的形成温度较红褐色金红石更高。(Fe+Cr+V)含量与(Nb+Ta+W)含量的关系说明金红石中的V为V^(4+),元素置换方式在黑色金红石中为Fe^(2+)+2R^(5+)→3Ti^(4+),而在红褐色金红石中为Fe^(3+)+R^(5+)→2Ti^(4+),说明金红石结晶阶段热液沿着温度降低和氧逸度升高的方向在演化。极高的Nb/Ta和Zr/Hf比,Nb/Ta-Ta的强烈负相关和Zr/Hf-Hf的弱负相关,说明金红石重晶石石英脉为变质热液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蚌埠隆起 金红石 流体演化 zr温度 变质热液
下载PDF
烧结温度对(Al_3Ti+Al_3Zr)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道兵 王莲莲 +1 位作者 龙威 周小平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0-313,共4页
采用粉末冶金原位合成法制备Al_3Ti、Al_3Zr金属间化合物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硬度测试和抗拉强度测试,研究烧结温度对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铝基体中生成了金属间化合物Al... 采用粉末冶金原位合成法制备Al_3Ti、Al_3Zr金属间化合物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硬度测试和抗拉强度测试,研究烧结温度对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铝基体中生成了金属间化合物Al_3Ti和Al_3Zr增强相;随烧结温度从700℃上升到900℃,复合材料的硬度(HV)从85.7提高到118.1;经800℃烧结制备的复合材料表现出了较好的抗拉强度(140.71MPa)和屈服强度(40.5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冶金 原位合成 (Al3Ti+Al3zr)增强相:烧结温度
原文传递
大别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岩副矿物地质测温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晓英 郑永飞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2153-2158,共6页
应用锆石Ti温度计、榍石Zr温度计和金红石Zr温度计,对大别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岩进行了地质测温.结合矿物微区元素地球化学和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成功区分出大陆俯冲带变质过程中不同成因和不同期次生长的副矿物.大别造山带低温/超高压... 应用锆石Ti温度计、榍石Zr温度计和金红石Zr温度计,对大别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岩进行了地质测温.结合矿物微区元素地球化学和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成功区分出大陆俯冲带变质过程中不同成因和不同期次生长的副矿物.大别造山带低温/超高压榴辉岩与中温/超高压榴辉岩之间在锆石U-Pb年龄与Ti含量温度关系上存在显著差异,反映大陆地壳在俯冲过程中至少拆离为两个岩片,在大陆俯冲隧道内发生变质脱水乃至部分熔融.花岗片麻岩中岩浆成因榍石经历榴辉岩相变质作用之后仍能给出新元古代U-Pb年龄,进变质生长榍石在经历"热"折返变质作用后仍能记录早三叠世U-Pb年龄,指示榍石U-Pb体系具有较高的扩散封闭温度,可能高于750-8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Ti温度 榍石zr温度 金红石zr温度 超高压变质 大陆深俯冲
原文传递
碎屑金红石:沉积物源的一种指针 被引量:17
12
作者 简星 关平 张巍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28-846,共19页
近年来,碎屑金红石的研究已成为沉积物源区分析的一个新前沿。金红石的地球化学组成,尤其是Cr,Nb,Zr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对其母岩的形成条件和所经历的地质过程都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同时,碎屑金红石在沉积、成岩过程中表现出极高的稳定性... 近年来,碎屑金红石的研究已成为沉积物源区分析的一个新前沿。金红石的地球化学组成,尤其是Cr,Nb,Zr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对其母岩的形成条件和所经历的地质过程都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同时,碎屑金红石在沉积、成岩过程中表现出极高的稳定性,因而是物源分析的理想指针矿物。首先介绍金红石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基本性质,分析不同来源的金红石典型特征,重点阐述碎屑金红石在物源分析中运用的5个方面:①金红石重矿物比值;②金红石矿物化学成分Cr-Nb判别图解;③金红石Zr含量温度计;④金红石的U-Pb和(U-Th)/He定年;⑤金红石Lu-Hf同位素。综合上述5个方面的物源分析研究,可以获取金红石的母岩类型、形成温度及后期所经历的热演化史等信息。碎屑金红石的物源研究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红石 物源分析 Cr-Nb判别图解 zr温度 U-PB定年
原文传递
麻粒岩相金红石微量元素体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意 陈思 +2 位作者 苏斌 李仪兵 郭顺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7-149,共23页
麻粒岩是研究地壳演化最重要的变质岩类,金红石作为麻粒岩中常见的副矿物之一,深入探究其微量元素体系特点,可为大陆地壳演化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根据麻粒岩金红石的基础数据(显微结构、微量元素、离子替换方式)以及地壳常见造岩矿物的微... 麻粒岩是研究地壳演化最重要的变质岩类,金红石作为麻粒岩中常见的副矿物之一,深入探究其微量元素体系特点,可为大陆地壳演化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根据麻粒岩金红石的基础数据(显微结构、微量元素、离子替换方式)以及地壳常见造岩矿物的微量元素特点,初步探讨了麻粒岩变质过程中微量元素行为和扩散效应.麻粒岩金红石Zr含量可记录不同阶段的变质温度,但次生锆石和钛铁矿可对其Zr含量有较大影响,作为孤立体系(不与锆石和石英平衡)的金红石不能用于温度计算;金红石Nb、Ta、Cr和V不仅受全岩成分控制,还与变质过程中黑云母、钛铁矿、蓝晶石等矿物的形成和分解紧密相关;金红石与富Fe矿物之间有强烈的Fe扩散效应.深入理解麻粒岩变质过程中金红石微量元素行为,可为限定大陆地壳变质演化和动力学过程提供重要的矿物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粒岩 金红石 微量元素体系 zr温度 扩散效应 岩石学
原文传递
西天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折返过程中的流体活动证据:高压脉体和异剥钙榴岩 被引量:4
14
作者 吕增 张立飞 +2 位作者 陈振宇 李旭平 申婷婷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2175-2179,共5页
西天山造山带以发育蓝片岩和低温榴辉岩著称,蓝片岩中的大量榴辉岩相脉体记录了蓝片岩-榴辉岩相转变时的流体活动.详细的野外调查发现,西天山超高压榴辉岩内也发育了大量的高压脉体,而与蛇纹岩伴生的榴辉岩则受到了明显的异剥钙榴岩化改... 西天山造山带以发育蓝片岩和低温榴辉岩著称,蓝片岩中的大量榴辉岩相脉体记录了蓝片岩-榴辉岩相转变时的流体活动.详细的野外调查发现,西天山超高压榴辉岩内也发育了大量的高压脉体,而与蛇纹岩伴生的榴辉岩则受到了明显的异剥钙榴岩化改造,这些都是俯冲带变质作用过程中流体活动的直接证据.超高压榴辉岩内发育的高压脉体主要有3种类型,分别为绿辉石脉、石英脉和黝帘石脉,这些脉体不同程度地切穿了早期的面理.脉体石榴石是物理迁移的结果,而其他脉体矿物如榍石、绿辉石、黝帘石、白云石和磷灰石等,是从高压流体中晶出的.高压流体对钡元素具有富集作用,流体成分在时空上存在不均一性.这些普遍发育的脉体形成于超高压榴辉岩折返阶段,表明在减压过程中也可以发生强烈的流体活动和微量元素迁移.西天山异剥钙榴岩的原岩年龄为-420 Ma,异剥钙榴岩化作用发生在折返阶段(-290 Ma).在部分异剥钙榴岩化阶段,流体富集Ca,Si,Ti,Mn,Nb,Ta,Zr和Hf,亏损Fe,Mg,Na,K,REE,Tb和Y,氧逸度高,流体对岩石的交代作用不彻底,发育不平衡矿物结构;在完全异剥钙榴岩化阶段,流体富集Ca,Mg,LREE,Ni和Cr,亏损Fe,Ti,Rb,Ba,MREE和HREE,流体作用强烈,富水流体相的强烈淋滤作用使大部分元素发生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天山造山带 高压脉体 金红石zr温度 异剥钙榴岩 折返流体 元素迁移
原文传递
缅甸抹谷变质带新生代超高温变质作用
15
作者 陈思 陈意 +4 位作者 李仪兵 苏斌 张庆华 Me Me AUNG Kyaing SEIN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872-1893,共22页
超高温变质作用是探知大陆地壳极端热演化的重要窗口,广泛分布于前寒武纪,在新生代极少出现.文章通过详细的岩石学和年代学研究,在缅甸抹谷变质带中发现了~25Ma的超高温泥质麻粒岩,峰期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夕线石+斜长石(反条纹长石)+... 超高温变质作用是探知大陆地壳极端热演化的重要窗口,广泛分布于前寒武纪,在新生代极少出现.文章通过详细的岩石学和年代学研究,在缅甸抹谷变质带中发现了~25Ma的超高温泥质麻粒岩,峰期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夕线石+斜长石(反条纹长石)+钾长石+石英+富Ti黑云母+金红石+钛铁矿.尽管传统矿物温压计和压力(P)-温度(T)视剖面图限定其峰期变质压力<12kbar,变质温度为780~890°C,但基质金红石Zr含量(3005~4308ppm)和高Ti黑云母(TiO_(2)含量最高达9.2wt%)均指示抹谷泥质麻粒岩经历了超高温变质作用.金红石Zr温度计结合视剖面图中石榴子石XGrs等值线限定峰期变质温压条件为>900°C和~12kbar.锆石SIMS和LA-ICP-MS U-Pb定年及微量元素分析显示,变质锆石都具有重稀土(HREE)平坦的配分模式和Eu的负异常特征.两个麻粒岩样品中HREE含量最低的变质锆石分别给出了(24.9±0.5)和(25.4±0.6)Ma的206Pb/238U年龄,代表了超高温变质时代.研究结果表明,抹谷地区在~25Ma经历了超高温变质作用,这可能是板块汇聚边缘的大陆张裂引发岩石圈伸展导致的,进一步论证了在现代板块构造体制下岩石圈伸展是诱发超高温变质作用的关键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抹谷变质带 超高温变质作用 泥质麻粒岩 金红石zr温度 锆石年代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