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idual stress modeling of mitigated fused silica damage sites with CO_(2)laser annealing
1
作者 张传超 廖威 +3 位作者 张丽娟 蒋晓龙 方振华 蒋晓东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509-514,共6页
A numerical model based on measured fictiv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is explored to evaluate the residual stress fields of CO_(2)laser-annealed mitigated fused silica damage sites.The proposed model extracts the resi... A numerical model based on measured fictiv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is explored to evaluate the residual stress fields of CO_(2)laser-annealed mitigated fused silica damage sites.The proposed model extracts the residual strain from the differences in thermoelastic contraction of fused silica with different fictive temperatures from the initial frozen-in temperatures to ambient temperature.The residual stress fields of mitigated damage sites for the CO_(2)laser-annealed case are obtained by a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equilibrium equations and constitutive equations.The simulat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can accurately evaluate the residual stress fields of laser-annealed mitigated damage sites with a complex thermal history.The calculated maximum hoop stress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reported experimental result.The estimated optical retardance profiles from the calculated radial and hoop stress field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photoelastic measurements.These results provide sufficient evidence to demonstrate the suitability of the proposed model for describing the residual stresses of mitigated fused silica damage sites after CO_(2)laser annea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sed silica damage mitigation residual stress laser annealing
下载PDF
Zeolite Synthesis under Insertion of Silica Rich Filtration Residues from Industrial Wastewater Reconditioning 被引量:1
2
作者 Andrea Hartmann V.Petrov +4 位作者 J.-C.Buhl K.Rübner M.Lindemann C.Prinz A.Zimathies 《Advance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2014年第2期120-134,共15页
Zeolite synthesis was studied using two silica rich filtration residues (FR 1 and FR 2) as Si-source and sodium aluminate in a direct synthesis at 60°C at strong alkaline conditions (8 M - 16 M NaOH). In addition... Zeolite synthesis was studied using two silica rich filtration residues (FR 1 and FR 2) as Si-source and sodium aluminate in a direct synthesis at 60°C at strong alkaline conditions (8 M - 16 M NaOH). In addition to these one-pot syntheses, a two-step process was investigated. Here, an alkaline digestion of FR at 60°C was followed by gel precipitation with sodium aluminate and gel crystallization under usual conditions of 80°C - 90°C.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bstitution of chemical reagent sodium silicate by a waste material like FR as Si-source is possible but requires fine tuning of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as zeolite crystallization is a process under kinetic control. The solubility behaviour and impurities of the inserted filtration residues strongly influenced the course of reaction. Thus zeolites like hydrosodalite or intermediate zeolite between cancrinite and sodalite, or zeolite NaA or Z-21 in cocrystallization with hydrosodalite could be observed in the one pot syntheses already in a short time interval between 1 - 4 h depending on the alkalinity. The two step process yield to zeolites NaA and NaX in very good quality. The reaction process of FR in both reaction methods was characterized by chemical analyses,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as well a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urface area and water content of selected products were further characterized by the BET-method and by thermogravimetry. Summing up the results, we can show that zeolite formation from filtration residues is possible by several reaction procedures as model cases for a re-use of industrial waste materials. Beside the importance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reactions are of interest for zeolite chemistry as the re-use of FR is possible under economically conditions of low energy consumption at 60°C and short reaction peri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eolites Superalkaline Conditions Filtration residues Re-Use of Industrial Waste Reaction Kinetics silica residue
下载PDF
Silica and Iron Recovery from a Residue of Iron Ore Flotation
3
作者 P. F. F. Martins C. A. Morais +1 位作者 F. S. Lameiras R. O. Albuquerque 《Journal of Minerals and 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 and Engineering》 2017年第4期153-160,共8页
A study of silica and iron recovery from the iron ore concentration tailing is presented. The residue is composed of 40.1% Fe, 33.4% SiO2, 8.31% Al2O3, 0.08% P, and 0.34% MnO. The developed process of silica and iron ... A study of silica and iron recovery from the iron ore concentration tailing is presented. The residue is composed of 40.1% Fe, 33.4% SiO2, 8.31% Al2O3, 0.08% P, and 0.34% MnO. The developed process of silica and iron recovery consisted of size classification, magnetic separation, and removal of impurities by leaching. A concentration of SiO2 from 33.4% to 67.0%, with 60.0% of mass reduction, was achieved by size classification. After magnetic separation, the SiO2 grade increased from 67.0% to 95.0%, in non-magnegtic fraction and iron increased from 40.1% to 60.2% in magnetic fraction. The iron content in magnetic fraction achieved the commercial grade.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content of silica, the impurities removal from the non-magnetic fraction was studied. The leaching agents investigated were HCl, H2SO4, HNO3, HF, C6H8O7, (COOH)2.2H2O and NaOH. A concentration of 98.0% SiO2 was attained with the acid diges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USTRIAL residue PROCESSING IRON RECOVERY silica RECOVERY
下载PDF
晶化温度对硅灰微晶玻璃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钟康东 牛立斌 +2 位作者 左童瑶 张国琛 陈国芳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3-1109,共7页
为响应国家对固体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的号召,坚持以绿色发展为理念,本文以高硅废微硅粉为主要原料,采用整体析晶法制备了CaO-Al_(2)O_(3)-SiO_(2)系微晶玻璃,采用TG-DSC、XRD、SEM等分析方法表征了微晶玻璃的晶相种类和显微形貌,并测试... 为响应国家对固体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的号召,坚持以绿色发展为理念,本文以高硅废微硅粉为主要原料,采用整体析晶法制备了CaO-Al_(2)O_(3)-SiO_(2)系微晶玻璃,采用TG-DSC、XRD、SEM等分析方法表征了微晶玻璃的晶相种类和显微形貌,并测试了其理化性能。研究表明,在900℃下核化2 h并在1150℃晶化2 h后,可制备出以钙长石为主晶相的微晶玻璃,当晶化温度继续升高至1200℃后,微晶玻璃中出现少量气泡,内部出现缺陷,从而导致析晶效果和理化性能下降。该方法制备出的微晶玻璃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抗折强度为93.58 MPa,维氏硬度为845.62 HV_(0.5),体积密度为2.88 g/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化温度 微晶玻璃 微硅粉 工业废渣 固体废弃物 整体析晶法
下载PDF
沉淀法白炭黑的45µm筛余物质量测试方法改进
5
作者 熊锦丽 谭苏芸 +3 位作者 邓毅 毛善兵 王永庆 于方琪 《橡胶工业》 CAS 2024年第5期389-393,共5页
对沉淀法白炭黑(水合二氧化硅,5 g)45µm筛余物质量的测试方法进行改进。结果表明:试样采用体积分数3%的氢氧化钠(NaOH)溶液浸泡,同时低速搅拌10 min,试样的水洗时间较短,冲洗效果较好,45µm筛余物质量测试值重复性较高;对微珠... 对沉淀法白炭黑(水合二氧化硅,5 g)45µm筛余物质量的测试方法进行改进。结果表明:试样采用体积分数3%的氢氧化钠(NaOH)溶液浸泡,同时低速搅拌10 min,试样的水洗时间较短,冲洗效果较好,45µm筛余物质量测试值重复性较高;对微珠状试样进行4次NaOH溶液浸泡前后的平行试验试样的45µm筛余物质量测试值再现性精密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即试样浸泡可明显缩短水洗时间,节约用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法白炭黑 45µm筛余物 浸泡 水洗 测试
下载PDF
赤泥磷酸浸出选择性脱硅 被引量:1
6
作者 葛竺艳 邓博纳 +4 位作者 姚雨琦 张海波 王鹏飞 阮耀阳 张汉泉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7-42,共6页
赤泥是铝土矿生产氧化铝过程中产生的固体残渣,也是一种低品位含铝资源,但因其SiO_(2)含量高、铝硅比低,难以直接通过碱浸回收Al_(2)O_(3)。以赤泥钠化还原焙烧—磁选后所得非磁性物为原料,磷酸为浸出剂,实现了硅的选择性浸出及铝、硅... 赤泥是铝土矿生产氧化铝过程中产生的固体残渣,也是一种低品位含铝资源,但因其SiO_(2)含量高、铝硅比低,难以直接通过碱浸回收Al_(2)O_(3)。以赤泥钠化还原焙烧—磁选后所得非磁性物为原料,磷酸为浸出剂,实现了硅的选择性浸出及铝、硅之间的有效分离,为后续氧化铝的提取创造了有利条件。在磷酸浓度1 mol L、液固比15 mL g、浸出温度50℃、浸出时间60 min的条件下,SiO_(2)的浸出率达82%,浸出渣铝硅比为4.4,较非磁性物提高了2倍左右,实现了铝、硅之间的较好分离。磷酸浸出渣再碱浸,采取35%NaOH溶液,浸出温度260℃,Al_(2)O_(3)的浸出率从未脱硅前的69%增大至93%。磷酸选择性浸出非磁性物中硅的原因是铝硅酸盐矿物中含硅组分溶解在酸溶液中,而含铝组分与磷酸反应转变成了AlPO_(4)不溶性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磷酸 浸出
下载PDF
四元矿化剂对硅砖微观形貌及物理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王家燕 董博 +3 位作者 余超 邓承继 丁军 祝洪喜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15-1121,共7页
以两种不同粒径的石英砂为原料,石灰乳和纸浆废液为结合剂,经1430℃高温烧成制备硅砖,研究复合矿化剂及保温时间对硅砖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及主要物理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经1430℃保温10 h后,烧成试样由鳞石英、方石英及少量... 以两种不同粒径的石英砂为原料,石灰乳和纸浆废液为结合剂,经1430℃高温烧成制备硅砖,研究复合矿化剂及保温时间对硅砖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及主要物理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经1430℃保温10 h后,烧成试样由鳞石英、方石英及少量残余石英组成。添加铁鳞粉-CaO-MnO_(2)-SiC或铁鳞粉-CaO-MnO_(2)-TiO_(2)四元矿化剂时,硅砖中典型的骨料-基质耐火材料结构消失,并逐步出现“均质化”效应。当矿化剂为铁鳞粉-CaO-MnO_(2)-TiO_(2)时,经1430℃保温10 h后,烧成试样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其体积密度、显气孔率及常温耐压强度分别约为(1.93±0.01)g·cm^(-3)、(14.9±0.1)%及(55.05±0.64)MPa。在最佳矿化剂组分及烧成制度基础上,延长保温时间至15或20 h时,材料中残余石英含量降低,但鳞石英含量增大,导致体积膨胀效应增强,使材料的物理性能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砖 复合矿化剂 物相组成 鳞石英 方石英 残余石英 显微结构 物理性能
下载PDF
纳米硅粉改良碱渣-矿渣固化淤泥的抗硫酸镁侵蚀性能
8
作者 何俊 管家贤 +1 位作者 吕晓龙 张驰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44-1352,共9页
利用纳米硅粉对碱渣-矿渣固化淤泥抗硫酸镁侵蚀性能进行改良,对MgSO_(4)溶液浸泡后的固化淤泥试样开展无侧限抗压强度、核磁共振和X射线衍射试验,研究硅粉掺量、养护龄期、浸泡时间对固化淤泥强度的影响规律及其微观机理。研究表明:在... 利用纳米硅粉对碱渣-矿渣固化淤泥抗硫酸镁侵蚀性能进行改良,对MgSO_(4)溶液浸泡后的固化淤泥试样开展无侧限抗压强度、核磁共振和X射线衍射试验,研究硅粉掺量、养护龄期、浸泡时间对固化淤泥强度的影响规律及其微观机理。研究表明: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当硅粉掺量为3%(质量分数)时固化淤泥试样的孔隙体积最小,无侧限抗压强度最大,生成水化铝酸钙等产物。在MgSO_(4)侵蚀环境下,标准养护7 d试样具有很好的抗侵蚀能力,当硅粉掺量为3%(质量分数)时固化淤泥抗MgSO_(4)侵蚀能力最好,无侧限抗压强度随浸泡时间的增加而增大;标准养护28和60 d时,固化淤泥抗MgSO_(4)侵蚀能力减弱。建立了固化淤泥无侧限抗压强度与硅粉掺量及浸泡时间的关系式,预测了最危险条件和最低强度。适量的纳米硅粉可增加固化淤泥中水化速度和程度,减少钙矾石的生成量及其不利影响,达到提高碱渣固化淤泥抗MgSO_(4)侵蚀性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硅粉 碱渣 海相淤泥 MgSO4侵蚀 无侧限抗压强度 微观结构
下载PDF
利用不同颗粒级配的建筑渣土制备硅晶石及其性能研究
9
作者 谭俊 田密 +1 位作者 谢贵全 马明龙 《建材世界》 2023年第6期54-57,共4页
以不同颗粒级配的建筑渣土为主要原料制备中空结构的轻质材料硅晶石,建筑渣土总掺量高达70%,实现了对建筑废料的高效回收利用。论文通过调整建筑渣土的颗粒级配,比较硅晶石表观爆裂情况、体积密度、吸水率以及抗压强度的变化,分析建筑... 以不同颗粒级配的建筑渣土为主要原料制备中空结构的轻质材料硅晶石,建筑渣土总掺量高达70%,实现了对建筑废料的高效回收利用。论文通过调整建筑渣土的颗粒级配,比较硅晶石表观爆裂情况、体积密度、吸水率以及抗压强度的变化,分析建筑渣土颗粒级配的变化对硅晶石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建筑渣土整体粒径小于40目,且小于100目的颗粒占比40%以上时,样件表观几乎不发生石灰爆裂现象,综合性能即抗压强度、吸水率也最佳,体积密度小于850 k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渣土 颗粒级配 硅晶石
下载PDF
锆硅渣制备白炭黑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潘群雄 王建 蒋自红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7-39,共3页
分析了锆硅渣用直接中和法、沉淀法难以制备高品质白炭黑的原因是 :锆硅渣的活性比较低 ;锆硅渣中存在大量的机械混合物、物理吸附物、化学吸附物。提出了锆硅渣用物理活化、胶溶、离子交换法制备白炭黑的工艺路线及原理。
关键词 白炭黑 制备 物理活化 胶溶 工艺路线 沉淀法 离子交换法 活性 原因 研究
下载PDF
用油页岩渣制备白炭黑的工艺 被引量:24
11
作者 李勇 薛向欣 +1 位作者 冯宗玉 姜涛 《过程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51-754,共4页
以油页岩渣为原料,经950℃煅烧4h,加入3.30mol/LNaOH溶液于100℃处理4h,用HCl酸化至pH8~9时,SiO2的浸出率为75.8%.经X射线荧光分析,白炭黑产品中的SiO2纯度为91.8%;经FT-IR检测白炭黑的化学结构为水合二氧化硅;经XRD分析,白碳黑为无定... 以油页岩渣为原料,经950℃煅烧4h,加入3.30mol/LNaOH溶液于100℃处理4h,用HCl酸化至pH8~9时,SiO2的浸出率为75.8%.经X射线荧光分析,白炭黑产品中的SiO2纯度为91.8%;经FT-IR检测白炭黑的化学结构为水合二氧化硅;经XRD分析,白碳黑为无定型结构;TEM图像显示白炭黑的形貌近似为球状粒子,平均粒径在50nm以下.白炭黑的比表面积(BET)为114m2/g,pH值为5.5~6.0,加热减量为5.82%,1000℃灼烧减量为6.16%,产品符合中国行业标准HG/T3061-1999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渣 碱处理 白炭黑
下载PDF
氧化锆生产中锆硅渣及含碱废液的综合利用 被引量:17
12
作者 古映莹 潘春跃 +1 位作者 黄可龙 杨天足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45-46,F003,F004,共4页
对某厂氧化锆生产过程产生的锆硅渣和废碱液进行了综合利用研究 ,制备了白炭黑产品 ,所得产品达到国家橡胶用白炭黑质量标准 ,使工业废渣和废碱液成为二次资源。
关键词 锆硅渣 含碱废液 硅溶胶 白炭黑 氧化锆 实验
下载PDF
利用油页岩渣制备氧化铝和白炭黑 被引量:19
13
作者 冯宗玉 李勇 +2 位作者 薛向欣 贺燕 刘平先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57,共5页
以油页岩渣为原料,分别用酸浸法和碱溶法制备了氧化铝和白炭黑。讨论了焙烧活化作用、酸浸温度、盐酸用量以及酸浸时间等对氧化铝提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油页岩渣不需活化可以直接采用酸浸法制备氧化铝,最佳工艺条件为:酸浸温度10... 以油页岩渣为原料,分别用酸浸法和碱溶法制备了氧化铝和白炭黑。讨论了焙烧活化作用、酸浸温度、盐酸用量以及酸浸时间等对氧化铝提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油页岩渣不需活化可以直接采用酸浸法制备氧化铝,最佳工艺条件为:酸浸温度100℃、酸浸时间2.0h、盐酸/油页岩=40.0mL/15.0g;氧化铝提取率为90.6%,纯度为91.7%。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碱浓度等对白炭黑提取率的影响,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6.0h、NaOH浓度为6mol/L;白炭黑提取率为80.5%,纯度为95.9%。灰渣剩余量不到原来的5%,达到了油页岩渣生态化利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渣 氧化铝 白炭黑 矿产综合利用
下载PDF
常压碱溶法提取软锰矿酸浸渣中的硅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超 韦萍 +4 位作者 粟海锋 文衍宣 赖旺坤 黄静 羊丹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6-38,共3页
软锰矿经还原焙烧酸浸提取锰后,渣中二氧化硅质量分数超过60%,而且其他杂质较少,是较好的含硅原料。采用在常压下用氢氧化钠溶液浸出软锰矿酸浸渣中硅的工艺,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氢氧化钠浓度和液固比... 软锰矿经还原焙烧酸浸提取锰后,渣中二氧化硅质量分数超过60%,而且其他杂质较少,是较好的含硅原料。采用在常压下用氢氧化钠溶液浸出软锰矿酸浸渣中硅的工艺,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氢氧化钠浓度和液固比等因素对硅浸出率的影响,并对浸出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影响硅浸出率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反应温度、液固比、反应时间和氢氧化钠浓度。当反应温度为120℃、液固比(溶液体积与软锰矿酸浸渣质量比,mL/g)为2∶1、反应时间为5.5 h、氢氧化钠浓度为20 mol/L时,硅的浸出率达到7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锰矿酸浸渣 二氧化硅 氢氧化钠
下载PDF
CTAB对氯硅烷残液水解制备二氧化硅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宋连香 李琼 +2 位作者 夏烈文 吴亮 胡育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74-1277,共4页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氯硅烷残液为硅源,在水溶液中水解制备了较高比表面积多孔二氧化硅粉体。研究了在水解体系中引入表面活性剂CTAB对二氧化硅粉体比表面积、孔径和孔容的影响。控制CTAB加入量和溶液的酸碱度,...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氯硅烷残液为硅源,在水溶液中水解制备了较高比表面积多孔二氧化硅粉体。研究了在水解体系中引入表面活性剂CTAB对二氧化硅粉体比表面积、孔径和孔容的影响。控制CTAB加入量和溶液的酸碱度,可以提高二氧化硅粉体的比表面积、孔径和孔容。二氧化硅粉体比表面积在100~750 m^2·g^-1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硅烷残液 二氧化硅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下载PDF
提纯石棉尾矿酸浸渣制备无定型二氧化硅粉体 被引量:7
16
作者 杜高翔 刘月 +1 位作者 丁浩 郑水林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E01期412-415,共4页
对提纯石棉尾矿酸浸渣制备无定型二氧化硅的最优工艺条件进行研究。采用对石棉尾矿酸浸渣的超细粉碎、酸浸和煅烧等方法进行提纯实验,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最佳提纯工艺条件为:将酸浸渣... 对提纯石棉尾矿酸浸渣制备无定型二氧化硅的最优工艺条件进行研究。采用对石棉尾矿酸浸渣的超细粉碎、酸浸和煅烧等方法进行提纯实验,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最佳提纯工艺条件为:将酸浸渣超细粉碎至d50=2.50μm,d97=11.35μm,用10%盐酸酸浸1h,最后在70000下煅烧0.5h。得到的二氧化硅比表面积为247m^2/g,SiO2〉90%,符合GB10507-89中A类标准要求。石棉尾矿酸浸渣的颗粒形状与石棉尾矿的颗粒形状基本一致,包含块状、针状等颗粒,而经过提纯处理后的酸浸渣则为块状超细颗粒。提纯前酸浸渣的矿物组成为蛇纹石20%,石英8%,滑石6%,非晶质SiO266%;提纯后矿物组成为石英6%,非晶质SiO2 90%,滑石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棉尾矿 石棉尾矿酸浸渣 无定型二氧化硅
下载PDF
球形SiO2模型催化剂的制备及在渣油扩散系数测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子媛 陈胜利 +2 位作者 董鹏 高金森 葛秀军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3-369,共7页
利用正硅酸乙酯水解缩合反应,制备了直径为23~293nm的单分散SiO2球形颗粒。通过SiO2颗粒的有序堆积,在800℃煅烧后,得到直径为4mm的球形模型催化剂和10~20目筛分(粒径0.85~1.68mm)的模型催化剂。建立了球形模型催化剂中的扩散数学模... 利用正硅酸乙酯水解缩合反应,制备了直径为23~293nm的单分散SiO2球形颗粒。通过SiO2颗粒的有序堆积,在800℃煅烧后,得到直径为4mm的球形模型催化剂和10~20目筛分(粒径0.85~1.68mm)的模型催化剂。建立了球形模型催化剂中的扩散数学模型,通过Laplace变换求得解析解。采用大港减压渣油超临界流体萃取7#(DG-7)抽提油和制备的SiO2模型催化剂进行扩散实验,得到DG-7抽提油在模型催化剂中的有效扩散系数的数量级在10-11~10-10m2/s范围,且有效扩散系数随模型催化剂的孔径增加而增大。当模型催化剂孔径由8nm增加到15nm时,有效扩散系数增加了1个数量级,说明DG-7抽提油在孔径小于8nm的模型催化剂孔道中的扩散受到孔径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 模型催化剂 数学模型 渣油 扩散系数
下载PDF
退火参数对熔石英透射波前和损伤阈值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向霞 郑万国 +8 位作者 袁晓东 蒋勇 戴威 黄进 王海军 李熙斌 吕海兵 贺少勃 祖小涛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396-2400,共5页
采用高温退火技术去除熔石英元件表面由于CO2激光修复带来的残余应力,研究了退火环境对元件的表面污染,分析了不同退火温度(600~900℃)和保温时间(3~10h)对于元件残余应力、透射波前、表面粗糙度和激光损伤阈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0... 采用高温退火技术去除熔石英元件表面由于CO2激光修复带来的残余应力,研究了退火环境对元件的表面污染,分析了不同退火温度(600~900℃)和保温时间(3~10h)对于元件残余应力、透射波前、表面粗糙度和激光损伤阈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00℃以下,高温退火10h可有效去除CO2激光修复带来的残余应力,对元件的透射波前和表面粗糙度无明显影响;石英保护盒能有效减少退火环境对元件表面产生的污染,但仍有X射线光电子能谱检测不到的表面污染物存在;在退火后采用质量分数为1%的HF刻蚀15min,激光损伤阈值可恢复,同时元件透射波前和表面粗糙度并无明显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石英 残余应力 热退火 损伤阈值 透射波前
下载PDF
氯硅烷残液水解制备二氧化硅团聚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兵 董森林 +4 位作者 陈樑 杨杰 赵义 徐卜刚 蔡吉祥 《人工晶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74-879,共6页
多晶硅生成工艺中的副产物氯硅烷残液,具有腐蚀性强、产量大等特点。采用多晶硅副产物氯硅烷残液为原料进行水解反应生成二氧化硅。研究了以不同水解方式在不同水解体系中引入位阻剂及该位阻剂的时效性对二氧化硅团聚的影响以及机理研... 多晶硅生成工艺中的副产物氯硅烷残液,具有腐蚀性强、产量大等特点。采用多晶硅副产物氯硅烷残液为原料进行水解反应生成二氧化硅。研究了以不同水解方式在不同水解体系中引入位阻剂及该位阻剂的时效性对二氧化硅团聚的影响以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气-液反应的水解方式产出的二氧化硅呈现颗粒状具有颗粒特性;水解体系中引入位阻剂后产物二氧化硅分散性好,颗粒均匀、粒径大小在2μm左右;并且证实了位阻剂的位阻作用具有时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硅烷残液 二氧化硅 位阻剂 团聚 机理
下载PDF
石煤酸浸渣制备白炭黑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华骏 颜文斌 +2 位作者 高峰 蔡俊 雷纯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13,共3页
以石煤酸浸渣为原料,矿渣经煅烧后采用碱浸制备白炭黑。探讨了碱矿质量比、固液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二氧化硅浸出率的影响及沉硅p H值和淋洗液p H值对白炭黑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碱矿质量比为1.4、固液比为1∶3、... 以石煤酸浸渣为原料,矿渣经煅烧后采用碱浸制备白炭黑。探讨了碱矿质量比、固液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二氧化硅浸出率的影响及沉硅p H值和淋洗液p H值对白炭黑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碱矿质量比为1.4、固液比为1∶3、反应温度120℃和反应时间6 h的条件下,二氧化硅的浸出率为96.2%。在室温下沉硅,沉硅时间1 h,沉硅p H值为8.5、淋洗液p H值为3.0的条件下,二氧化硅回收率为91.9%。白炭黑产品中二氧化硅含量为96.9%,其比表面积为305.2 m2/g,经红外、X射线衍射分析白炭黑产品为非晶态结构的水合Si 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煤 酸浸渣 白炭黑 浸出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