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3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传》“凤兆”原义及凤凰文化的生成与歧变
1
作者 邹福清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9-76,共8页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载懿氏欲嫁女于避难至齐国的陈公子田完,懿氏之妻卜得繇辞“凤皇于飞,和鸣锵锵”,即所谓“凤兆”。杜预、孔颖达以凤凰别为雄雌为逻辑起点来解读“凤兆”,逻辑前后不一。考察《左传》叙述“凤占”的文本语境,并参...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载懿氏欲嫁女于避难至齐国的陈公子田完,懿氏之妻卜得繇辞“凤皇于飞,和鸣锵锵”,即所谓“凤兆”。杜预、孔颖达以凤凰别为雄雌为逻辑起点来解读“凤兆”,逻辑前后不一。考察《左传》叙述“凤占”的文本语境,并参酌《诗经》《山海经》等先秦文献所载凤凰的内涵及南北朝时期庾信等的“凤凰于飞”事典用例可知,《左传》“凤兆”是以凤凰与众鸟和鸣喻田氏赢得政治声誉并预示其将代齐有国;不过,唐代“凤凰于飞”用例的内涵发生转变,往往喻夫妻和谐。“凤兆”源于周初开始流行的以天命观为内核的凤凰崇拜。商末周初,风神崇拜中视风神为上帝使者的观念嫁接给凤凰,凤凰被塑形为传达周代商而立之天命的帝使,从此成为“王者之嘉瑞”,预示明王、盛世的出现,并深刻影响历代政权合法性的建构。汉代以来,凤凰别为雄雌并喻恋人或夫妻的观念后来居上并深入人心。司马相如琴挑卓文君故事强化了凤凰文化的婚恋寓意;孤鸾舞镜故事介入凤凰文化,使鸾与凤分工,唐代表现婚恋的美满偏爱使用凤,表现女性的孤寂偏爱使用鸾。凤凰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表征,也是解读“凤兆”的文化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凤兆 凤凰崇拜 天命 婚恋
下载PDF
出土文献视域下的《左传》成书时间新论
2
作者 刘全志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109,共13页
对于《左传》成书的时间,当代学者往往根据《左传》载录的预言加以判定,即通过预言的应验与否来判断《左传》成书时间的上下限。“预言解证法”具有明显的局限性,由此得出的时间段也让人难以信服,而上博简、清华简等出土文献所呈现的宏... 对于《左传》成书的时间,当代学者往往根据《左传》载录的预言加以判定,即通过预言的应验与否来判断《左传》成书时间的上下限。“预言解证法”具有明显的局限性,由此得出的时间段也让人难以信服,而上博简、清华简等出土文献所呈现的宏观文化语境显示,《左传》的成书年代可以根据史料的来源、诸子的引用加以判断。经过文本辨析可知,孟子的春秋史叙事并非来源于《左传》,而是战国社会广泛流传的短章型春秋史文本,《左传》的编纂应在孟子之后。根据出土简帛文献、荀子、韩非以及其他文本对春秋史事的引用可知,《左传》的成书年代处于孟荀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文献 战国 春秋史 左传 孟荀
下载PDF
全面展现清代《春秋左传》学研究的整体成就
3
作者 刘跃进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6期9-16,F0003,共9页
《清代春秋左传学论著提要》将268部著作分类系年,勾勒出清代《春秋左传》学的起点、学术方法的确立、学术范式的建立、学术与政治的纠葛、精英文化与下层通俗文化的沟通交流等多个面相,全面展现了清代《春秋左传》学在经学、史学、文... 《清代春秋左传学论著提要》将268部著作分类系年,勾勒出清代《春秋左传》学的起点、学术方法的确立、学术范式的建立、学术与政治的纠葛、精英文化与下层通俗文化的沟通交流等多个面相,全面展现了清代《春秋左传》学在经学、史学、文学方面的成就。清代学者受制于王权,经史考辨虽精,但难以在义理上有所建树,也难有超出时代的史论、史识,但在文章学上,清人对于行文贯通、不平的要求,以及对文章诵读的领会,对现今《左传》文章学研究大有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春秋左传 史学 文章学
下载PDF
“蜃炭”详解——兼及《左传》“书法”与商周文化之异
4
作者 彭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39,177,178,共17页
历代人士对《左传·成公二年》所说“蜃炭”有不同的理解。结合传世文献、考古资料和生活阅历考察,“蜃炭”当指蜃灰与木炭。蜃炭用于墓葬时具有杀菌、防潮和防盗的功能。考古资料显示,墓葬之用蜃炭,产生于西周中期,流行于东周以降... 历代人士对《左传·成公二年》所说“蜃炭”有不同的理解。结合传世文献、考古资料和生活阅历考察,“蜃炭”当指蜃灰与木炭。蜃炭用于墓葬时具有杀菌、防潮和防盗的功能。考古资料显示,墓葬之用蜃炭,产生于西周中期,流行于东周以降,而商人与殷遗墓葬则不见使用蜃炭的葬俗,反映了商周文化之间的差异。《左传》关于宋文公丧礼的记载,实则具有“微言大义”,隐含着对宋文公的贬斥,除从历史角度揭示其事实外(“秉笔直书”),尚可从经学角度分析其“大义”(“蕴含褒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蜃炭 三重证据 经史视角 商周文化
下载PDF
论《左传》传例的发展及刘师培对其的发明
5
作者 郭院林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103-110,共8页
我国早期图书没有凡例,需要读者去总结它文字背后的意义,有时要超越文本本身,进而推导出作者言外之意。《春秋》经“例”成为经学义理阐释最为显著与重要的内容。杜预明确提出《春秋》《左传》都为史记,否定所谓的时月日例,批评一字褒贬... 我国早期图书没有凡例,需要读者去总结它文字背后的意义,有时要超越文本本身,进而推导出作者言外之意。《春秋》经“例”成为经学义理阐释最为显著与重要的内容。杜预明确提出《春秋》《左传》都为史记,否定所谓的时月日例,批评一字褒贬说,认为《左传》除日食、大夫卒而外别无他例,提出新凡旧凡说。在刘师培之前,对杜《注》的批评主要在训诂、章句与辑录汉说方面,而义例方面的成果很少,《左传》“例”学亟待突破。刘师培否定杜预的凡例说,同时将《左传》与《公羊传》《穀梁传》划分界限,系统地归纳总结《左传》传例。刘师培在解释《左传》与《春秋》关系和体例特色时体现出通变观念,但经学观念限制了他在古史研究方面进一步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传例 今古文 杜预 刘师培
下载PDF
《左传》转折复句构式的轶出预期类型及其激活机制
6
作者 郭燕妮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4-22,35,共10页
《左传》中的转折复句构式有无标记图式、句间标图式、从句标图式和框架匹配图式四种图式,表现为三种轶出预期类型:否定预设类、句内对比预设类、句外对比预设类。出现频率越高的图式,其轶出预期类型越丰富。激活发话者或受话者心中轶... 《左传》中的转折复句构式有无标记图式、句间标图式、从句标图式和框架匹配图式四种图式,表现为三种轶出预期类型:否定预设类、句内对比预设类、句外对比预设类。出现频率越高的图式,其轶出预期类型越丰富。激活发话者或受话者心中轶出预期概念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单一句法成分构件激活句法语义范畴产生轶出预期语义;二是通过成对句法成分构件激活主观倾向产生轶出预期语义;三是通过关联标记构件激活背景语境产生轶出预期语义。用概念整合的方法可以勾勒出激活句法语义范畴、主观倾向和背景语境产生轶出预期语义的概念整合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转折复句 构式 轶出预期 激活机制
下载PDF
《左传》在欧美的译介
7
作者 张华 《国际人才交流》 2024年第1期57-59,共3页
《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春秋内传》《左氏》等,之所以与儒家“四书五经”之《春秋》相关联,乃因为《左传》是以《春秋》为历史底本,并通过《春秋》提供的纲目记述了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所以《春秋》被称为中国第一部... 《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春秋内传》《左氏》等,之所以与儒家“四书五经”之《春秋》相关联,乃因为《左传》是以《春秋》为历史底本,并通过《春秋》提供的纲目记述了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所以《春秋》被称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而《左传》可谓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左氏传》 编年体史书 《左氏春秋》 左传 《春秋》 春秋时期 四书五经 译介
下载PDF
《左传》所引《诗经》的音乐形式、结构与组合考
8
作者 申莹莹 《北方音乐》 2024年第1期16-25,共10页
《左传》所引《诗经》是“歌诗”“诵诗”“赋诗”,均可归为声乐的诗乐形式。“歌诗”重在歌唱,多作礼制仪式用乐,由乐工表演,歌唱时有瑟作伴奏。“诵诗”与“赋诗”重在“吟咏”。这些乐诗涉及《诗经》中的《风》《雅》《颂》,而以《... 《左传》所引《诗经》是“歌诗”“诵诗”“赋诗”,均可归为声乐的诗乐形式。“歌诗”重在歌唱,多作礼制仪式用乐,由乐工表演,歌唱时有瑟作伴奏。“诵诗”与“赋诗”重在“吟咏”。这些乐诗涉及《诗经》中的《风》《雅》《颂》,而以《风》《雅》诗篇为主。从其唱词分析,《风》《雅》乐诗歌曲结构趋同,显示出俗乐对诗乐结构的影响。结合各类乐诗的组合使用可以看出,春秋时期礼乐用《诗》的等级规制已被打破,呈现出礼乐发展的衰迟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诗经》 歌诗 诵诗 赋诗
下载PDF
《左传》释义新解三则
9
作者 王超 《史志学刊》 2024年第4期26-29,共4页
《左传》庄公三十二年有“讲于梁氏女公子观之”,参诸《史记·鲁世家》所载,“女公子”的“女”应属上读,全句当断读为“讲于梁氏女,公子观之”;“讲”或通假为“觏”,意为公子偶遇梁氏之女,遂注目欣赏她。文公十四年“王叛王孙苏... 《左传》庄公三十二年有“讲于梁氏女公子观之”,参诸《史记·鲁世家》所载,“女公子”的“女”应属上读,全句当断读为“讲于梁氏女,公子观之”;“讲”或通假为“觏”,意为公子偶遇梁氏之女,遂注目欣赏她。文公十四年“王叛王孙苏”的“叛”似不应为“背叛”之义;或可假借为“反”,表返回之义,意为王使王孙苏返回成周。襄公三十年“视躁而足高”的“躁”或可通假作“傲”,意为儋括眼神傲慢、抬脚过高,此为人有异志之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梁氏女
下载PDF
论巫、瞽史口述与《左传》的诗性特征
10
作者 李鹏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16-121,共6页
巫、瞽史一体的职官传统,使“史”与“诗”在三代有着高度的相关性和同步性。巫、瞽史口述的历史是《左传》的早期史料来源;巫、瞽史口述的方法为《左传》所继承,并发展成一种“史有诗笔”的表现方法;巫、瞽史独立的、批判性的话语权力... 巫、瞽史一体的职官传统,使“史”与“诗”在三代有着高度的相关性和同步性。巫、瞽史口述的历史是《左传》的早期史料来源;巫、瞽史口述的方法为《左传》所继承,并发展成一种“史有诗笔”的表现方法;巫、瞽史独立的、批判性的话语权力,构成了贯穿于《左传》中的史诗精神,具体表现为天命意识和道德意识的统一。对巫、瞽史口述与《左传》诗性特征的关系研究,对我们进一步从诗学的角度解读周代经典文本,有着重要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巫、瞽史 左传 史诗精神 诗性
下载PDF
论《左传》中黄河的文化意蕴
11
作者 赵艺斐 李如冰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8-32,共5页
黄河文化历史悠久,《左传》作为一部儒家经典历史著作,不乏对黄河的笔墨书写,蕴含着先秦时代人们对黄河的态度和思考,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一,《左传》中记载了不少投玉祭河以求福佑的行为,展现了黄河祭祀文化。其二,黄河被赋予了见证... 黄河文化历史悠久,《左传》作为一部儒家经典历史著作,不乏对黄河的笔墨书写,蕴含着先秦时代人们对黄河的态度和思考,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一,《左传》中记载了不少投玉祭河以求福佑的行为,展现了黄河祭祀文化。其二,黄河被赋予了见证国家以及个人履行盟约的监察判官的职能。最后,黄河在战乱环境里有特殊的政治意义,既是保卫国家的天险,也是问鼎中原的勋章。由此可见,黄河从自然事物变成文化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黄河 文化意蕴
下载PDF
真德秀《文章正宗》与《左传》评点学史
12
作者 庄丹 郭丹 《宋史研究论丛》 2024年第1期500-516,共17页
在《左传》评点学史上,受《四库全书总目》等代表观点的影响,真德秀《文章正宗》作为第一部《左传》评点著作的价值一直被遮蔽。通过系统梳理真德秀《文章正宗》与南宋、明代、清代《左传》评点学史的关系,厘清真德秀与朱熹、吕祖谦、... 在《左传》评点学史上,受《四库全书总目》等代表观点的影响,真德秀《文章正宗》作为第一部《左传》评点著作的价值一直被遮蔽。通过系统梳理真德秀《文章正宗》与南宋、明代、清代《左传》评点学史的关系,厘清真德秀与朱熹、吕祖谦、汤汉、唐顺之、归有光、刘祜、李廷机、方苞、林云铭、林纾、吴曾祺等在《左传》评点上的渊源,比较《文章正宗》与《文章指南》《文章正论》《古文渊鉴》等关于《左传》评点之异同,以及展现闽学派在《左传》评点学史上的重要贡献,可以进一步认识真德秀《文章正宗》在《左传》评点学史上的意义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德秀 《文章正宗》 左传 评点
下载PDF
《左传》人物繁称的褒贬与缘情
13
作者 夏业梅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0-30,共11页
《左传》对人物称谓的记载较为复杂,以名称、以字称、以谥号称、以封地称,章学诚称之“繁称”。《左传》繁称分两种情况:一是《左传》作者以称谓褒贬的史家书法为治史理想,关注到《春秋》称谓的细微变化,在《传》文中贴附上“寓诸褒贬... 《左传》对人物称谓的记载较为复杂,以名称、以字称、以谥号称、以封地称,章学诚称之“繁称”。《左传》繁称分两种情况:一是《左传》作者以称谓褒贬的史家书法为治史理想,关注到《春秋》称谓的细微变化,在《传》文中贴附上“寓诸褒贬”的史家书法观念;二是《左传》自身叙事在称谓上并未广泛实施史家书法,正如刘知几所言,“缘情而作”,根据其时民间的习惯称谓而作的直接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繁称 史家书法 褒贬 缘情
下载PDF
空间叙事学理论视域下《左传》的书写表达研究
14
作者 孙艺玮 杨允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34-138,共5页
在史学叙事中,空间维度书写表达占据重要地位,作者需基于空间维度巧妙布局与构思,记叙历史真实事件,达到史学书写目的。《左传》作为经典史学作品,具有丰富的空间叙事特色,作者在特定空间延展记叙春秋时期历史事件,赋予空间叙事意义,活... 在史学叙事中,空间维度书写表达占据重要地位,作者需基于空间维度巧妙布局与构思,记叙历史真实事件,达到史学书写目的。《左传》作为经典史学作品,具有丰富的空间叙事特色,作者在特定空间延展记叙春秋时期历史事件,赋予空间叙事意义,活用多元书写表达形成鲜明的空间叙事特色。文章重点围绕叙事空间展开机制、空间叙事手法、书写表达结构意义、书写表达特点四个维度,针对空间叙事学理论视域下《左传》的书写表达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叙事 叙事理论 左传》:书写表达:表达研究
下载PDF
《曹刿论战》“小信未孚”解——《左传》语词小札
15
作者 魏伯河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56-61,共6页
《曹刿论战》中“小信未孚”一语,现有解读均不能令人信服。“孚”字虽有“信”义,但无关乎大小,因而将“孚”释为“大信”并无充分依据。只有将其与周初以来形成的民本思想联系起来,才能做出合理解释。与“小信”对应的“大信”以及与... 《曹刿论战》中“小信未孚”一语,现有解读均不能令人信服。“孚”字虽有“信”义,但无关乎大小,因而将“孚”释为“大信”并无充分依据。只有将其与周初以来形成的民本思想联系起来,才能做出合理解释。与“小信”对应的“大信”以及与“小惠”对应的“大惠”,都是指顺应民心、施行德政,使人民得到长久、普遍的好处。另外,史家叙事常用详略互见之法,《曹刿论战》中省略的大量文字,在《季梁谏追楚师》中则有详细表述。两者对照阅读,可于“互文”中“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信未孚 《曹刿论战》 左传 民本思想
下载PDF
《左传》所见春秋时代谥迹不一考析
16
作者 王世玥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4-30,共7页
谥号本是对人一生行迹定评式的总结,但《左传》中许多人物的事迹与其谥号的倾向产生了极大的偏差,即谥迹不一。谥迹不一绝不是偶然而成的巧合和误差:若同一谥号,个别人物谥迹不一,则是《左传》作者有意“以恶书反美谥”,其中蕴含了作者... 谥号本是对人一生行迹定评式的总结,但《左传》中许多人物的事迹与其谥号的倾向产生了极大的偏差,即谥迹不一。谥迹不一绝不是偶然而成的巧合和误差:若同一谥号,个别人物谥迹不一,则是《左传》作者有意“以恶书反美谥”,其中蕴含了作者独特的叙事手法和礼乐观念;若同一谥号,所有人物都谥迹不一,则是春秋时期的谥解与现行《谥法解》出现了偏差,主要体现在“懿”“昭”“声”三者之上。其中“懿”字在西周早期时的书写形态与张口饮酒相关联,进而证明“懿”在谥法尚未规范时,或有直情任性、纵欲享乐的引申含义,春秋时则通过谥字的特殊形式部分保存了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谥号 春秋时代 谥迹
下载PDF
浅析《左传》文选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17
作者 阎怡航 邓春琴 《今古文创》 2024年第44期122-125,共4页
在汉语中,词类活用是一种非常活跃且常见的语言现象。《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它的词类活用特别丰富,是研究词类活用现象最佳载体之一。研究王力对词类活用分类的观点可以发现,名词、动词、形容词活用活跃,普遍存... 在汉语中,词类活用是一种非常活跃且常见的语言现象。《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它的词类活用特别丰富,是研究词类活用现象最佳载体之一。研究王力对词类活用分类的观点可以发现,名词、动词、形容词活用活跃,普遍存在于先秦文学中。名词用如动词的现象非常多,使动用法紧接其次,但是名词的使动用法比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要少得多,特别是动词作状语现象非常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左传 词类活用
下载PDF
国图藏《春秋左传注疏》印章拾遗
18
作者 王少帅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8-218,共1页
国家图书馆藏有南宋刘叔刚所刻《春秋左传注疏》,此书残存29卷,书中印章累累,递藏有绪。从钤印可知,此书由宋入明至清传于今。其中“史氏家传翰院收藏书画图章”“皇次子章”“养正书屋珍藏”“皇二子”四印,或有讲述不清,时有混淆者,... 国家图书馆藏有南宋刘叔刚所刻《春秋左传注疏》,此书残存29卷,书中印章累累,递藏有绪。从钤印可知,此书由宋入明至清传于今。其中“史氏家传翰院收藏书画图章”“皇次子章”“养正书屋珍藏”“皇二子”四印,或有讲述不清,时有混淆者,故于此拾遗补缺,使之复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图书馆 春秋左传 印章 拾遗
下载PDF
“立言不朽”与“以诗论政”:政治语言视角下的《左传》用诗述论
19
作者 王思齐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30-40,共11页
先秦原典文献《左传》存有大量用诗记录,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其用诗目的也呈现知志、观风、言事、述理的多样化特征,是《左传》区别于其他先秦文献而独具自身文本特征的重要表现。从《左传》“君子曰”类史评用诗可以看出,《左传》频繁引... 先秦原典文献《左传》存有大量用诗记录,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其用诗目的也呈现知志、观风、言事、述理的多样化特征,是《左传》区别于其他先秦文献而独具自身文本特征的重要表现。从《左传》“君子曰”类史评用诗可以看出,《左传》频繁引诗用诗实际是先秦儒家“以诗论政”思想的结果。若进一步追溯《左传》这一儒家用诗思想倾向的根由,实际是《诗》具有理论价值与阐释弹性的特点而担负着政治语言功能使然,是周代“立言不朽”的礼乐文化传统对各级贵族政治场合用语的现实需求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诗》 儒家 周代 政治语言
下载PDF
《左传》祥瑞灾异观与礼乐建设
20
作者 赵晗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4年第8期107-109,共3页
《左传》祥瑞灾异观的产生是由阴阳五行是否和谐而引起的。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春秋时人将祥瑞灾异的出现和消散与君主的政治活动相联系。《左传》祥瑞灾异观显示了春秋时代巫术宗教思维与理性思维交杂并存的思维特征。《左传》祥瑞... 《左传》祥瑞灾异观的产生是由阴阳五行是否和谐而引起的。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春秋时人将祥瑞灾异的出现和消散与君主的政治活动相联系。《左传》祥瑞灾异观显示了春秋时代巫术宗教思维与理性思维交杂并存的思维特征。《左传》祥瑞灾异观深刻影响着礼乐文化的重建和发展,蕴含“中和之气”的雅乐,就是祥瑞灾异思想驱使的结果。此外,周代礼乐在制度建设和礼器的制作等方面也深受祥瑞灾异思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祥瑞 灾异 礼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