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对《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Zusammenwirken”概念的解读——兼论唯物史观的建构
1
作者
鲁克俭
李芸淇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4年第5期45-54,共10页
“Zusammenwirken”概念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核心概念,但在以往的阐释中被长期误读,这一误读造成了其在语词含义、适用领域和使用语境等方面的争议。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中,马克思提示了“Zusammenwirken”概念的...
“Zusammenwirken”概念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核心概念,但在以往的阐释中被长期误读,这一误读造成了其在语词含义、适用领域和使用语境等方面的争议。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中,马克思提示了“Zusammenwirken”概念的两重含义:一是指个体与环境的互动中的“共同活动”,二是指历史发展中的“共同作用”。由此,马克思也展示出其建构唯物史观的思路:将个体与环境的互动作为基础性的矛盾运动,推演出生产力同社会关系的矛盾运动,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usammenwirken
活动
环境
作用
生产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马克思“协作”概念之形成--兼论其批判性维度
2
作者
潘沈阳
夏莹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42-54,共13页
目前学界对于马克思的“协作”概念鲜有专门性的研究,对此首先需要将马克思“协作”概念的形成予以考察与说明,唯有如此才能充分把握马克思本人在引入“协作”概念时的现实背景与问题意识。马克思“协作”概念的形成历程如下:以“共同...
目前学界对于马克思的“协作”概念鲜有专门性的研究,对此首先需要将马克思“协作”概念的形成予以考察与说明,唯有如此才能充分把握马克思本人在引入“协作”概念时的现实背景与问题意识。马克思“协作”概念的形成历程如下:以“共同活动方式”为前身,以《伦敦笔记》中殖民地问题研究为诞生契机,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获得完备的阐释。并且,无论是“协作”概念在马克思理论视域内的发展还是其最终的内涵所指,都包含有明显的批判性维度。由此,诸如奈格里、哈特等人将协作判定为纯然中立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对于无产阶级革命契机的探寻依旧需要回到针对资本主义本质矛盾与运行机制的研究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作
剥削
共同活动
伦敦笔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Zusammenwirken”概念的解读——兼论唯物史观的建构
1
作者
鲁克俭
李芸淇
机构
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4年第5期45-54,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二版(MEGA2)的马克思早期文本研究”(15ZDB001)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Zusammenwirken”概念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核心概念,但在以往的阐释中被长期误读,这一误读造成了其在语词含义、适用领域和使用语境等方面的争议。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中,马克思提示了“Zusammenwirken”概念的两重含义:一是指个体与环境的互动中的“共同活动”,二是指历史发展中的“共同作用”。由此,马克思也展示出其建构唯物史观的思路:将个体与环境的互动作为基础性的矛盾运动,推演出生产力同社会关系的矛盾运动,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关键词
zusammenwirken
活动
环境
作用
生产力
Keywords
zusammenwirken
activity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productive force
分类号
A81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克思“协作”概念之形成--兼论其批判性维度
2
作者
潘沈阳
夏莹
机构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出处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42-54,共13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当代全球资本主义视域下的《资本论》研究”(19AZD002)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新形态的批判研究”(20ZDA24)
清华大学自主科研项目“当代视域下新资本形态及其运演逻辑的哲学研究”(2019THZWLJ23)。
文摘
目前学界对于马克思的“协作”概念鲜有专门性的研究,对此首先需要将马克思“协作”概念的形成予以考察与说明,唯有如此才能充分把握马克思本人在引入“协作”概念时的现实背景与问题意识。马克思“协作”概念的形成历程如下:以“共同活动方式”为前身,以《伦敦笔记》中殖民地问题研究为诞生契机,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获得完备的阐释。并且,无论是“协作”概念在马克思理论视域内的发展还是其最终的内涵所指,都包含有明显的批判性维度。由此,诸如奈格里、哈特等人将协作判定为纯然中立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对于无产阶级革命契机的探寻依旧需要回到针对资本主义本质矛盾与运行机制的研究中去。
关键词
协作
剥削
共同活动
伦敦笔记
Keywords
co-operation
exploitation
zusammenwirken
Londoner Hefte
分类号
A81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对《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Zusammenwirken”概念的解读——兼论唯物史观的建构
鲁克俭
李芸淇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马克思“协作”概念之形成--兼论其批判性维度
潘沈阳
夏莹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