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祖堂集》中四种糅合句式 被引量:12
1
作者 叶建军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4-99,共6页
《祖堂集》中比拟句式、判断句式、疑问句式、感叹句式等均存在糅合现象。句式的糅合往往发生在同一范畴内,是出于强化的语用需要。文献的口语化程度越高,句式的糅合现象越突出。在汉语史上,很多奇特的句式唯有从句式的糅合这一视角才... 《祖堂集》中比拟句式、判断句式、疑问句式、感叹句式等均存在糅合现象。句式的糅合往往发生在同一范畴内,是出于强化的语用需要。文献的口语化程度越高,句式的糅合现象越突出。在汉语史上,很多奇特的句式唯有从句式的糅合这一视角才能得到合理而一致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式 糅合 口语 强化
下载PDF
谈《祖堂集》“动_1+了+动_2”格式中“了”的性质 被引量:1
2
作者 林新年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8-53,共6页
《祖堂集》里的连动式“动1+了+动2”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格式.本文从“动1”的情状类型、“动1”和“动2”之 间的语义关系、句子的焦点结构三个方面考察出现在这个格式中的“了”的性质,认为“动1+了+动2”格式里的“了”有些已 经虚化... 《祖堂集》里的连动式“动1+了+动2”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格式.本文从“动1”的情状类型、“动1”和“动2”之 间的语义关系、句子的焦点结构三个方面考察出现在这个格式中的“了”的性质,认为“动1+了+动2”格式里的“了”有些已 经虚化为完成体助词,不再是完成动词、结果补语或动相补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1+了+动2”格式 完成体助词 句法
下载PDF
《祖堂集》的“何”及其语体色彩
3
作者 王景丹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8-52,共5页
《祖堂集》是研究唐五代时汉语口语的重要资料,对汉语白话发展的研究有很重要的价值。本文对《祖堂集》中的“何”进行穷尽性的考察,在详细的静态描写的基础上,又进行了立体动态的分析。并通过历时的比较,反映出“何”在唐代时的实际面... 《祖堂集》是研究唐五代时汉语口语的重要资料,对汉语白话发展的研究有很重要的价值。本文对《祖堂集》中的“何”进行穷尽性的考察,在详细的静态描写的基础上,又进行了立体动态的分析。并通过历时的比较,反映出“何”在唐代时的实际面貌。最后,揭示出“何”所体现出的口语化语体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体色彩 "何"字 唐五代时期 汉语口语
下载PDF
释“利娄”
4
作者 王闰吉 魏启君 《语言学论丛》 CSSCI 2018年第1期327-336,共10页
《祖堂集》中的“利娄相击,不侧耳者如何”一语颇为难解,《祖堂集》各种校本都无出注,唯孙昌武、衣川贤次、西口芳男点校的中华书局本径改“利娄”为“离娄”,但对全句的解释却语焉不详.“离娄”是一人名,一个人如何“相击”?“离娄”... 《祖堂集》中的“利娄相击,不侧耳者如何”一语颇为难解,《祖堂集》各种校本都无出注,唯孙昌武、衣川贤次、西口芳男点校的中华书局本径改“利娄”为“离娄”,但对全句的解释却语焉不详.“离娄”是一人名,一个人如何“相击”?“离娄”是“古之明目者”,为什么却说“不侧耳者如何”?答语为什么用“哲”回答?这一系列问题都必须解释清楚.概括起来说,第一个问题是借代问题,用锐利的目光的象征“离娄”代表锐利的目光;第二个问题是用典问题,目击道存,故无须侧耳;第三个问题是禅义问题,禅宗强调以心传心,所以无须借助声音等外在的形式,目光相接,便心有灵犀,悟禅解道.解决了这三个问题,“利娄”为“离娄”之误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娄 借代 用典 禅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