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5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u Zetian’s Manipulation of Confucianism and Buddhism
1
作者 YAO Lu-qin BAI Xin-xin LU Jie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1年第6期439-442,共4页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overseas dissemination of Wu Zetian’s image as a stateswoman and a pragmatic“thinker”.The author studies Wu Zetian’s attitude towards Confucianism and Buddhism,and analyzes her manipulatio...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overseas dissemination of Wu Zetian’s image as a stateswoman and a pragmatic“thinker”.The author studies Wu Zetian’s attitude towards Confucianism and Buddhism,and analyzes her manipulation of Confucianism and Buddhism for political purpo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u Zetian’s images confucianism buddhism overseas dissemination
下载PDF
The Chang Family:Combining Confucianism and Commerce
2
作者 LI JIANXIN 《China Today》 2002年第11期34-38,共5页
THE term “Jinshang” or “Shanxi merchant” is a tribute to Shanxi merchants during the Ming (1368-1644) and Qing (1644-1911) dynasties. The industry and wisdom of Shanxi merchants over centuries elevated some to the... THE term “Jinshang” or “Shanxi merchant” is a tribute to Shanxi merchants during the Ming (1368-1644) and Qing (1644-1911) dynasties. The industry and wisdom of Shanxi merchants over centuries elevated some to the level of business magnate. The Chang family in Shanxi’s Yuci is a perfect example of the Jinsha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Chang Family:Combining confucianism and Commerce In
下载PDF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Zhijiao Three-religion-hall Architecture
3
作者 DU Xianning LIU Hao LI Yu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2年第2期55-58,62,共5页
Three religions combined worship was an important spiritual belief in ancient China,which has become a common practice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Three religions combined worship refers to offering sacrifices to t... Three religions combined worship was an important spiritual belief in ancient China,which has become a common practice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Three religions combined worship refers to offering sacrifices to the ancestors of Confucianism,Buddhism and Taoism in the same temple,and such temples are called three-religion-hall.Zhijiao Three-religion-hall was built in the 15^(th) year of Jiajing in the Ming Dynasty.After many repairs and expansion,it finally became today’s pattern.Based on the culture of three religions combined worship,taking Zhijiao Three-religion-hall as research object,location,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of Zhijiao Three-religion-hall are analyzed,and architectural art value of Zhijiao Three-religion-hall is expoun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hijiao Three-religion-hall confucianism buddhism and Taoism Three religions combined worship architectural features
下载PDF
Philosophical Influences on Education in China:Different Schools of Thought on Self-Cultivation
4
作者 Donia Zhang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18年第3期38-50,共13页
This essay takes a holistic look at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in China from the antiquity to the present time,with an emphasis on the notion of self-cultivation in different schools of thought.The purpose of the stu... This essay takes a holistic look at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in China from the antiquity to the present time,with an emphasis on the notion of self-cultivation in different schools of thought.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draw out the positive aspects of Chinese philosophy for newer generations to carry forward the cultural heritage for a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ir mind,body,and spirit in the 21st century and beyond.The study is meaningful since the Chinese civilization can be traced back at least 5,000 years,and perhaps even further.Its endurance,intellectual and cultural contributions to the world civilization,and China’s current rise as a world leading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uperpower,makes it especially worth examination.The paper is structured around four key themes:the quest for harmony,the pursuit of happiness,the search for health,and the action for healing.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a suggestion of an integrated educational philosophy for contemporary Chinese educational practice.The study may have global implications as Confucius Institutes and Classrooms have been established worldwide since 2004 to teach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The localization and smooth integration of Chinese philosophy with Western ideologies in these countries is the key to bringing world peace and harmon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DaOISM confucianism buddhism CHRISTIaNITY COMMUNISM higher EDUCaTION China
下载PDF
Present re-recognition of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aesthetic value of the traditional literati paintings
5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5年第4期21-23,共3页
The literati paintings are a special art nourished by the philosophy, religion, poetry and calligraphy and many other cultural forms in ancient China, which can be regarded as the oriental comprehensive symphony. In t... The literati paintings are a special art nourished by the philosophy, religion, poetry and calligraphy and many other cultural forms in ancient China, which can be regarded as the oriental comprehensive symphony. In terms of the depth of the art, it is the tower accumulated by various Chinese cultures, rich solid. It contains the "morality", "elegant banter", "super shape", and "fun" of the literati, which can be regarded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high difficulty and deep degree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arts, and it is 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paint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erati painting confucianism buddhism and Taoism WRITING
下载PDF
丝绸之路上回鹘人的中华文化观
6
作者 牛汝极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115,共21页
大量考古材料显示,回鹘人西迁后,除了继续信仰摩尼教外,从公元10世纪开始,深受吐鲁番本土汉人儒释道文化的影响,积极且广泛研习中华文化,同时也受美索不达米亚东方教会影响传播基督教文化。文章从回鹘人的“儒释道耶”信仰四个方面梳理... 大量考古材料显示,回鹘人西迁后,除了继续信仰摩尼教外,从公元10世纪开始,深受吐鲁番本土汉人儒释道文化的影响,积极且广泛研习中华文化,同时也受美索不达米亚东方教会影响传播基督教文化。文章从回鹘人的“儒释道耶”信仰四个方面梳理分析了丝绸之路上的回鹘文化特点及其与中华文化的密切关系,回鹘文化体现了浓厚的中华情结。可以尝试用“东融西鉴”来概括回鹘文化,即向东融会贯通,向西交流互鉴,由此促成回鹘文化的中华文化属性和标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回鹘 儒学 道教 佛教 耶稣
下载PDF
《李君莫高窟佛龛碑并序》首段文字反映的初唐时期“三教融会”思潮蠡探
7
作者 张元林 周晓萍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29,共8页
文章以《李君莫高窟佛龛碑并序》首段文字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初唐时期佛儒道三教论衡相关的佛教文献之间的比较、辑考,探讨了初唐时期佛儒道“三教融会”思想及其对敦煌的影响。文中还对碑文部份缺字进行了辑补。
关键词 《李君莫高窟佛龛碑并序》 三教融会 蠡探
下载PDF
苏轼诗中的“人”意象及其文化意蕴
8
作者 王素美 王献峰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0-65,共6页
通览苏诗,可以发现“人”意象成为苏诗一个蔚为大观、具有独特艺术品质的意象集群。这些“人”意象根据组群的不同大体可分为“有人”和“无人”意象,仙人、道人、佛人意象,以及古人与今人、舟人与游人等其他意象,苏诗中的大量“人”意... 通览苏诗,可以发现“人”意象成为苏诗一个蔚为大观、具有独特艺术品质的意象集群。这些“人”意象根据组群的不同大体可分为“有人”和“无人”意象,仙人、道人、佛人意象,以及古人与今人、舟人与游人等其他意象,苏诗中的大量“人”意象集群的出现既有对前人意象的承继,也与其儒释道交融的思想密切相关,是其哲学思辨下美学意蕴的生动体现,融哲思与诗意于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意象 诗学审美 儒释道思想
下载PDF
从“第二个结合”看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思想的融通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富强 《晋阳学刊》 2024年第2期19-24,共6页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化我们对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认识,从“第二个结合”的视域审视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思想在理论维度的切合性、实践维度的融通性,探讨马克...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化我们对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认识,从“第二个结合”的视域审视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思想在理论维度的切合性、实践维度的融通性,探讨马克思主义与儒家融通的现实路径,对于深刻认识和高度认同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对于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对于人类文明新形态在更广阔的历史舞台上焕发生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 儒家思想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闻知与体认:论杨慎融通道释的生命智慧
10
作者 范靖宜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9-205,219,220,共9页
生命智慧植根于中华传统儒道释文化思想,展现了主体在时间与空间中安身立命的多元路径。嘉靖三年(1524),杨慎因卷入“大礼议”事件被永久流放云南永昌,其治学理念与处世价值从对儒学的拥趸转向对道释的融通。他以道释思想重构学术生命... 生命智慧植根于中华传统儒道释文化思想,展现了主体在时间与空间中安身立命的多元路径。嘉靖三年(1524),杨慎因卷入“大礼议”事件被永久流放云南永昌,其治学理念与处世价值从对儒学的拥趸转向对道释的融通。他以道释思想重构学术生命理路与身心内在平衡,从闻知与体认两个维度构建支点,实现学问的自洽与精神的自适。在闻知上,他通过老庄思想重塑生命存在观,并援引道释二家对理学与心学进行批评与修正。在体认上,他聚焦道家养性护命思想的诠释,通过任诞行为解构礼教,并对佛教展开具身的再认识,完成了生命境界的超越。同时,杨慎将道释思想融入文学书写,尝试通过文学实践调和儒道释精神结构以达至更加圆融的生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慎 儒道释 生命智慧 文学书写
下载PDF
论圣贤精神在古琴文化艺术中的根脉性作用
11
作者 昶国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6期74-80,共7页
古琴文化艺术根植于以儒、释、道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而成的圣贤精神为古琴文化艺术注入了人文情怀、赋予了思想理念、提供了精神指引。反过来,古琴文化艺术又演绎诠释着圣贤精神,将圣贤的自然观、宇宙观、社... 古琴文化艺术根植于以儒、释、道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而成的圣贤精神为古琴文化艺术注入了人文情怀、赋予了思想理念、提供了精神指引。反过来,古琴文化艺术又演绎诠释着圣贤精神,将圣贤的自然观、宇宙观、社会观、人生观、伦理观、审美观以琴曲予以呈现,使古琴艺术与圣贤精神相辅相成、交相辉映。古琴文化艺术,随圣贤精神的根系伸展而生长,是圣贤精神孕育出的艺术之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贤精神 古琴文化艺术 道家 儒家 佛学 理学 楚骚
下载PDF
中华传统勇德思想探源——基于儒道释三家勇论的分析
12
作者 李保玉 《武陵学刊》 2024年第1期14-20,共7页
作为一项传统美德,勇德是人之不惧且积极的生命力量,是一种向善与为善的道德科目,正是这种德性内涵才使其超越时空而备受古今中外推崇。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勇德思想,主要散见于儒道释三家的典籍之中,它们关于勇德内涵及弘扬之道... 作为一项传统美德,勇德是人之不惧且积极的生命力量,是一种向善与为善的道德科目,正是这种德性内涵才使其超越时空而备受古今中外推崇。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勇德思想,主要散见于儒道释三家的典籍之中,它们关于勇德内涵及弘扬之道的论述对当下国民道德人格培养与社会道德建设具有启示意义。从内涵上看,儒家强调“道义之勇”,赋予勇德以道德德性,将其限定在知与仁的道德阈限内,认为勇德只有发乎仁、合乎知、导于义、成于礼,才能祛其劣性、扬其德性;道家主张“无为无待之勇”,赋予勇德一种顺应自然、遵循本性的自然德性,呈现出向往自由、追求独立、不断超越的行为特征;释家呼吁“放下之勇”,赋予勇德以坚韧、静修、劝善的精神德性,提倡一种放下执念、清心静修、普度众生的出世精神。从弘扬上看,儒家遵循的是由内而外的发现逻辑,而道家与释家遵循的是由外而内的生成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勇德 儒道释 文化传承 精神弘扬
下载PDF
试探祆教的中国化——以入华粟特人墓葬为中心
13
作者 郑旭东 《唐都学刊》 2024年第1期71-76,共6页
祆教是粟特地区的本土宗教,并在汉唐时期随着入华粟特人的东迁而传入中国。祆教传入中国后,在主要以儒、释、道三教以及民间信仰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逐渐中国化:对儒家从孝道、仁爱、诚信、妇德、忠君事主思想的吸取到六经、礼教谙熟,并... 祆教是粟特地区的本土宗教,并在汉唐时期随着入华粟特人的东迁而传入中国。祆教传入中国后,在主要以儒、释、道三教以及民间信仰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逐渐中国化:对儒家从孝道、仁爱、诚信、妇德、忠君事主思想的吸取到六经、礼教谙熟,并参加科举,为将为官;对佛教是从生死轮回思想等教义的接纳;在描绘祆教神祇时考虑了道教老子的形象,同时对道教的清静无为、寄情山水也充满向往;对汉地的民间信仰和传统文化也有所吸纳。在中古时期入华粟特人的墓葬中,祆教中国化特征较为明显。中国化后祆教逐渐被同化,并最终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祆教 中国化 儒释道关系 入华粟特人墓葬
下载PDF
王、湛的交往与论辩及其对“心”的不同理解
14
作者 张细进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2-67,94,共7页
王阳明和湛甘泉虽然同属心学阵营,却对“心”有着不同的理解,其不同处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其一,阳明主张“心体”是“无善无恶”与“至善”的统一,而甘泉认为“心体”只能是纯粹“至善”的;其二,二人都承认“本心”的“至善”性,但是阳明... 王阳明和湛甘泉虽然同属心学阵营,却对“心”有着不同的理解,其不同处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其一,阳明主张“心体”是“无善无恶”与“至善”的统一,而甘泉认为“心体”只能是纯粹“至善”的;其二,二人都承认“本心”的“至善”性,但是阳明主张其“至善”性来源于“本心”自身,而甘泉则主张来源于“至善”之“天理”;其三,甘泉强调“心”是“体万物而不遗”的“大心”,“心”与“物”不存在内与外的分别,阳明则强调“心”在感应过程中的主宰作用。由此三方面的不同,就导致他们在儒释道之关系和“格物”问题上有着不同的致思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湛甘泉 儒释道关系 格物 本心
下载PDF
由朱子论“钦”观其“尧舜之道”
15
作者 魏子钦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5-111,共7页
为了挑战佛道的圣人观,朱子以“敬”字阐释《尚书》“钦”字,以实现其对“尧舜之道”理学圣人观的构建。从工夫修养看,朱子认为持守“钦”方看得道理尽,指出佛老工夫论过于关注心地、忽略现实的缺失问题。从体用关系看,朱子认为以“钦... 为了挑战佛道的圣人观,朱子以“敬”字阐释《尚书》“钦”字,以实现其对“尧舜之道”理学圣人观的构建。从工夫修养看,朱子认为持守“钦”方看得道理尽,指出佛老工夫论过于关注心地、忽略现实的缺失问题。从体用关系看,朱子认为以“钦”体“明”用,反对佛老以“静”释“敬”,以致发展出体用殊绝之弊。从圣贤境界看,朱子认为尧之德“钦”是第一个字,而佛老自谓光明,实是扰乱人伦。总体而言,朱子对“钦”的理学阐释,旨在揭示儒家与佛老何者为本,批判其持敬工夫、敬之本体及光明境界,敞开了程朱理学视域下的“尧舜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诠释 朱子 三教辩证 圣人观
下载PDF
明代士人儒佛之辨探微
16
作者 郎宁 国靖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4-29,共6页
明代士人的儒佛之辨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的发展历程:以明代开国时期文臣宋濂为代表的儒佛融合为开端,此时期的文化政策很大程度上出于政治上的考量,即维护统治之必要。然明代初期士人在学问理路上大都承继朱子学,因而此时的士人大都本着... 明代士人的儒佛之辨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的发展历程:以明代开国时期文臣宋濂为代表的儒佛融合为开端,此时期的文化政策很大程度上出于政治上的考量,即维护统治之必要。然明代初期士人在学问理路上大都承继朱子学,因而此时的士人大都本着维护儒家正统地位、谨守朱子学学术精神而对佛教有排斥批判之倾向。明代中期随着阳明心学的发展,使得士人阶层得以冲破传统理学禁锢而直任本心,此学问之倾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后学向佛教禅学思想的偏斜与靠拢,因而明代中后期,居士佛教盛行,出儒入禅之士人众多,此亦为明代中后期佛教自身的更新提供了契机。明代士人的儒佛之辨,亦推动着明代儒佛学术思想的交汇融合,儒佛二者也正是在一次次地分支而又融汇中展开着自身的学脉与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士人 儒佛之辨 融合
下载PDF
敦煌契约文书所见的儒佛道融合
17
作者 姚泓泽 《理论观察》 2024年第1期85-90,共6页
敦煌契约文书中涉及大量的儒佛道融合内容。三教融合影响了民众的行孝方式,对于民风教化也有积极作用。三教在融合的过程中虽然一同向着世俗化方向发展,但敦煌民间社会的文化底色还是以儒为主,佛、道仅作为儒家思想的补充而存在。三教... 敦煌契约文书中涉及大量的儒佛道融合内容。三教融合影响了民众的行孝方式,对于民风教化也有积极作用。三教在融合的过程中虽然一同向着世俗化方向发展,但敦煌民间社会的文化底色还是以儒为主,佛、道仅作为儒家思想的补充而存在。三教融合不仅满足了民众的心理需求,也使三教获得更广阔的传播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契约文书 儒佛道 三教融合
下载PDF
宋代书院诗的文化阐释
18
作者 李光生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7-71,共5页
宋代书院的兴盛促进了以书院为题材或背景的诗歌创作的繁荣。书院诗涉及书院与科举、理学、佛道及休闲之关系等诸多内容,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需要指出的是,理学家的介入极大损害了书院诗的审美特质。
关键词 宋代 书院诗 科举 理学 佛道
下载PDF
儒家思想精髓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的契合性研究
19
作者 金小燕 张依铭 《文化软实力》 2024年第3期66-73,共8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的重要论断。儒家思想精髓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高度契合。在理论特质上,二者所具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为其契... 党的二十大报告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的重要论断。儒家思想精髓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高度契合。在理论特质上,二者所具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为其契合提供了前提和可能;在理论定位上,“契合”是“第二个结合”重要论断的理论基础和条件。儒家思想精髓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契合点主要体现在理想社会形态、价值追求、社会主体与道德范式四个方面。厘清“儒家思想精髓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相契合”这一论断的理论逻辑与基本内涵,深刻把握这一观点的内在意蕴和价值,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儒家思想现代性转型、加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精髓 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 契合 “两个结合”
下载PDF
青年王阳明的归仁之路
20
作者 郝光明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9-14,共6页
王阳明的人生自觉是从体认天下第一等事开始的。他曾经历深沉的精神危机,也在彷徨与迷惘中苦苦挣扎与探寻。王阳明归仁之路的关隘,既有面对朱子学格物说时的障蔽与沟壑,也有深入佛老之学时出现的光景与沉溺。他最终通过洞察儒佛关于“... 王阳明的人生自觉是从体认天下第一等事开始的。他曾经历深沉的精神危机,也在彷徨与迷惘中苦苦挣扎与探寻。王阳明归仁之路的关隘,既有面对朱子学格物说时的障蔽与沟壑,也有深入佛老之学时出现的光景与沉溺。他最终通过洞察儒佛关于“人性”的分歧与归趣,确定了自己的仁者之路。“仁者,人也。”仁学就是人学。儒佛之别,归根到底就在“做人”还是“做佛”这个选择上。王阳明选择了继续做人,这也成为他弃佛归儒的枢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精神危机 阳明洞之悟 儒佛之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