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bsence of MutY homologue mutation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sporadic adenomatous polyps in Korea 被引量:4
1
作者 HansooKim Hyo-JongKim +7 位作者 Sang-KilLee Gwang-RoJoo Seok-HoDong Byung-HoKim Young-WoonChang Jung-IlLee RinChang Sung-Gil Ch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6期951-955,共5页
AIM: Recently, germ-line mutation in the base excision repair gene MYH has been identified to cause a novel autosomal recessive form of 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FAP). Interestingly, a striking evidence for M... AIM: Recently, germ-line mutation in the base excision repair gene MYH has been identified to cause a novel autosomal recessive form of 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FAP). Interestingly, a striking evidence for MYH mutations within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has been demonstrated. In this study, we screened 30 patients with multiple adenomatous polyps for MYH mutations to assess its prevalence and ethnic specificity in Korea. METHODS: Thirty patients (21 men and 9 women; mean age 62.3 years) with multiple adenomatous polyps were examined for MYH mutations. The mean number of adenomas per patient was 10.0. Sixteen exonic regions and their intronic sequences were amplified by PCR and subjected to SSCP and DNA sequencing analyses. RESULTS: None of the patients was identified to carry any truncating or sequence alterations in MYH. Our screening for the mutational regions, which were recognized from Caucasian patients or affected Indian families, also failed to detect sequence substitutions. CONCLUSION: Mutation in MYHmay be rarely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multiple sporadic colorectal adenomas in Korean population, although a large-scale analysis will be required to clarify the presence of specific MYH variants in a subset of patients and their role in the predisposition of multiple colorectal adenomas in Korean pop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 multiple adenomatous polyps Germline mutation 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ethnic difference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校园教育路径研究——以云南民族地区民间文学类国家级“非遗”为例
2
作者 于敏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1-29,共9页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分属文化和教育两大不同系统,但却有着内在的关联。其关联在于不同民族的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了直接的资源。...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分属文化和教育两大不同系统,但却有着内在的关联。其关联在于不同民族的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了直接的资源。在云南各民族民间文学“非遗”项目的教育资源、媒介优势及其多渠道多层次进校园的教育路径,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极具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 边疆多民族地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路径
下载PDF
西南民族村寨振兴的多元协同治理路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军 刘洋 李军明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4-174,共11页
多主体协同治理是西南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从实践上看,党委政府、乡村振兴工作队、民族村寨是乡村振兴的三大关键行动主体,而不同主体之间的优势互补与耦合协同生成了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其中党委政府发挥着主导... 多主体协同治理是西南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从实践上看,党委政府、乡村振兴工作队、民族村寨是乡村振兴的三大关键行动主体,而不同主体之间的优势互补与耦合协同生成了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其中党委政府发挥着主导性作用,体现在统筹城乡经济协同发展、注重项目落地后续效应、着力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建立外部帮扶长效机制、发挥涉农补助激励作用等方面;乡村振兴工作队发挥着接点作用,体现在了解并深度融入乡土社会、提升为民办事服务能力、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后富群体可行能力、发挥内外联结功能等方面;而民族村寨发挥着内生性作用,体现在支持帮扶干部开展工作、发挥村寨精英的带动作用、释放传统文化的经济潜能、激发社区民众的主体作用、建立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以期加快推进西南民族村寨振兴并为其他区域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民族村寨 乡村振兴 多元协同 内生作用 “接点”作用
下载PDF
多民族村落民族文化融合现象调查——以通辽市金宝屯镇两家子村为例
4
作者 包美丽 卓拉 白力嘎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5期85-90,共6页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文化交流和融合。多民族杂居村中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加,各民族关系朝着更加包容和亲近的趋势发展,交融程度不断加深。该文以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金宝屯镇两家子...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文化交流和融合。多民族杂居村中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加,各民族关系朝着更加包容和亲近的趋势发展,交融程度不断加深。该文以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金宝屯镇两家子村为考察对象,从语言、生计方式、饮食文化,人生礼仪习俗等不同维度,深入探讨民族文化相互渗透融合、共生现象,同时分析其地理位置、空间布局和民族政策等多元动力。这对我国多民族杂居村落民族互嵌形式及其内在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进而推动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与发展、构建多民族共享文化、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民族村落 两家子村 文化交融 共生 多元动力 民族团结
下载PDF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发展模式分析——以芒景村为例
5
作者 洪剑波 王璐 《普洱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32-38,共7页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是重要文化遗产,具有文化、历史、经济、社会、生态等价值,有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目前有些地区传统村落的发展还存在人口老龄化与空心化、村落保护不足和过度开发、自然损毁严重、村民认知...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是重要文化遗产,具有文化、历史、经济、社会、生态等价值,有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目前有些地区传统村落的发展还存在人口老龄化与空心化、村落保护不足和过度开发、自然损毁严重、村民认知偏差未充分重视等诸多问题。基于此,研究选定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乡芒景村作为案例,采用田野调查与扎根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了深入分析、归纳和整理,得出该村落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精英为带动力量,社区为协调平台,市场积极参与的多方主体互动模式,提出只有坚持政府主导并完善村社精英激励和监督体制,适当发挥集体经济的作用,才能使传统村落发展走出财政压力过大、村社精英掠权等问题的困境,进而实现繁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村落 扎根理论 多元主体
下载PDF
祁连山国家公园与其多族群社区的耦合共生:逻辑、困境与路径 被引量:2
6
作者 贾丽奇 李佳宜 戚路辉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8-32,共5页
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改革已进入实质阶段。妥善解决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问题,促进国家公园与民族社区的繁荣共建成为祁连山国家公园成功实施的关键。以“生命共同体”为学理基础,从历史、现实及理论角度梳理了祁连山与周边社区... 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改革已进入实质阶段。妥善解决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问题,促进国家公园与民族社区的繁荣共建成为祁连山国家公园成功实施的关键。以“生命共同体”为学理基础,从历史、现实及理论角度梳理了祁连山与周边社区相依共存、相互制约、协同演进的耦合逻辑;总结出社区面临的多维困境:利益分配失衡,治理模式“不接地气”,规划科学性不足及居民能力有限;根据祁连山的多元民族特质,以价值共生为前提,从多元共治、规划共振、利益共享、能力共建等角度探析祁连山国家公园与多族群社区的融合共生路径,并提出以科普游憩主线串联典型民族社区、兼顾整体联动和民族社区个体差异的建设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命共同体 祁连山国家公园 多族群社区 价值共生 多元利益补偿
下载PDF
中国5个人群的牙齿形态特征对比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祝海歌 乔辉 +4 位作者 杨晨 张航 文少卿 夏斌 谭婧泽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65-774,I0002,共11页
牙齿形态特征具有高度遗传性,在不同地理人群中差异显著。本研究对汉族、回族、蒙古族、苗族和维吾尔族的26项牙齿形态特征进行调查分析,探讨5个人群在牙齿形态特征上的差异并据此构建群体关系。研究发现铲形门齿(SUI1)、双铲形门齿(DSU... 牙齿形态特征具有高度遗传性,在不同地理人群中差异显著。本研究对汉族、回族、蒙古族、苗族和维吾尔族的26项牙齿形态特征进行调查分析,探讨5个人群在牙齿形态特征上的差异并据此构建群体关系。研究发现铲形门齿(SUI1)、双铲形门齿(DSUI1)、远中副嵴(DARUC)、次尖(C4UM2)、第5尖(C5UM1)、舌侧齿尖变异(PVLP1)、四尖型(C4LM2)、下次小尖(C5LM2)、转向皱纹(DWLM1)、十型沟纹(GP十LM1、GP十LM2)等特征在5个人群中差异最大,汉族的铲形门齿、双铲形门齿、远中副嵴和转向皱纹出现率较高;回族和蒙古族的舌侧齿尖变异相对偏高;苗族的十型沟纹和第5尖的出现率最高;维吾尔族的下颌四尖型高频是区别于其他4个人群的主要牙齿特征。多重对应分析揭示汉族和维吾尔族之间的关系最密切,蒙古族与回族、苗族之间的关系最近。本研究结果不仅为探讨中国各人群的起源与演化及人群间关系等问题提供理论依据,还将为今后探索人群的牙齿复杂遗传结构提供重要的牙齿人类学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齿形态特征 汉族 少数民族 群体关系 多重对应分析
下载PDF
云南“多族同舞”艺术形态的文化解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蕙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3年第3期95-102,共8页
“多族同舞”是民族舞蹈研究领域中对多个民族共同拥有同一舞蹈的概括,是民族民间舞蹈领域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价值表征。云南的“多族同舞”主要表现为跳脚、跳乐、跳鼓、跳灯等艺术形态与文化类型。中华民族的族源、地缘、文化交融,在... “多族同舞”是民族舞蹈研究领域中对多个民族共同拥有同一舞蹈的概括,是民族民间舞蹈领域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价值表征。云南的“多族同舞”主要表现为跳脚、跳乐、跳鼓、跳灯等艺术形态与文化类型。中华民族的族源、地缘、文化交融,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从未中断,正是不同民族形成舞蹈文化共性表征的缘由,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文明延续的根本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多族同舞 艺术形态 民族交融 文化认同
下载PDF
民族地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形态与创新路径——以青海省D县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毛春合 张宽 袁浩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10,共10页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基于民族地区文化多元、生态保护优先、资源禀赋等实际特色和优势,探究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民族地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遵循党组织领导、协同治理、民族团结进步、生态...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基于民族地区文化多元、生态保护优先、资源禀赋等实际特色和优势,探究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民族地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遵循党组织领导、协同治理、民族团结进步、生态保护优先的理论逻辑,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核心作用,同时创新基层社会协同联动治理机制,不断完善基层社会网格化治理体系,优化基层社会治理的专业化队伍结构,进而持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成效与活力。当前民族地区依然面临着如何持续提升党组织引领效能、增强基层政府部门治理创新能力、激发基层自治组织活力、促进“三治”深度融合、推动科技赋能基层智治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着重从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效能、持续创新基层政府部门治理的活力与效力、不断完善基层自治组织运行机制、深入促进“三治”融合激发内生动力、积极构建基层智慧治理体系五个维度纵深创新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引领 基层社会治理 多元协同 民族团结进步
下载PDF
广西壮剧的民族文化交融及其中华文化认同功能论析
10
作者 许玥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3-170,共8页
作为少数民族戏剧代表之一的广西壮剧,其发展历程体现了中华多民族戏剧交融的史实。《中国壮剧传统剧作集成》的出版,不仅保护和发展了广西壮剧,还为研究广西壮剧的民族文化交融及其中华文化认同功能提供了极大的文本便利。通过对广西... 作为少数民族戏剧代表之一的广西壮剧,其发展历程体现了中华多民族戏剧交融的史实。《中国壮剧传统剧作集成》的出版,不仅保护和发展了广西壮剧,还为研究广西壮剧的民族文化交融及其中华文化认同功能提供了极大的文本便利。通过对广西壮剧剧本的考察,可以清晰地发现广西壮剧剧目对汉地剧目有着不同程度的吸收和借鉴,从壮剧对汉族剧目移植和改动的幅度上看,这种交融可分为直接引进汉族剧目、移植后改编与移植后再创作三种类型。在此基础上成熟的广西壮剧又衍生出自编剧目,在构思、编排、表演上都体现出广西壮剧对中华文化认同的表达,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壮剧 中国壮剧传统剧作集成 多民族文化交融 中华文化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Cultural Duplicity:The Social Poetic Nature of Folk Songs and Their Discourse
11
作者 LU Fangfang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3年第3期118-122,共5页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lk songs and the earth bound society in China,bearing functions of load transfer,expression,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and beauty aspiration,etc.Folk songs are mainly pres...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lk songs and the earth bound society in China,bearing functions of load transfer,expression,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and beauty aspiration,etc.Folk songs are mainly presented through voice and thus possess powerful cultural duplicity,which rightly represents the social poetic quality that both the local residents and the nation-state need to take advantage of.A flexible space of co-existence is thus provided with for both of th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lk songs duplicity ethnic minority nation-state
下载PDF
重建“多民族中国”的历史叙事 20世纪中国民族史观的形成、演变与竞争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娟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3-78,共36页
中国近现代民族议题的基本问题意识是探寻在"民族—国家"的背景下建设"多民族中国"的可能路径,而对历史上多民族体系形成和演变过程的描述与阐释则是这项努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正是晚清、民国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中国近现代民族议题的基本问题意识是探寻在"民族—国家"的背景下建设"多民族中国"的可能路径,而对历史上多民族体系形成和演变过程的描述与阐释则是这项努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正是晚清、民国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汉语知识精英主导或参与的民族史重建工作的意义所在。本文通过梳理和分析20世纪重要的民族史论著,提炼了三种关于"多民族中国"形成和演变逻辑的叙事方案。尽管这三种方案在叙事结构和价值立场上各不相同甚至相互对立,但它们却隐含了共同的理论焦虑——汉族在中国的主导地位与民族平等的政治原则之间的紧张关系。这一张力呈现了近现代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民族—国家"的内在矛盾,直到今天依然为我们理解和讨论中国的民族议题提供了基本的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史 民族史观 历史叙事 多民族中国 多民族的民族—国家
下载PDF
民族-国家双重社会认同结构及其影响——以云南汉族和少数民族居民调查为例 被引量:8
13
作者 高文珺 赵志裕 +1 位作者 杨宜音 冯江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4-75,共12页
本研究从多重社会认同研究视角出发,分析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民族-国家双重社会认同的结构、影响因素及其与群体间知觉的关系。对云南省昆明市和昭通市的643名汉族和364名少数民族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的民族认同和... 本研究从多重社会认同研究视角出发,分析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民族-国家双重社会认同的结构、影响因素及其与群体间知觉的关系。对云南省昆明市和昭通市的643名汉族和364名少数民族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又存在显著差异,整体上国家认同要显著强于民族认同,汉族的民族认同要明显低于少数民族。民族-国家双重社会认同两维结构得到证实,认同类型主要包括4种:整合型、民族型、国家型和弥散型,汉族调查对象主要表现为整合型和弥散型认同,少数民族表现出全部4种类型的认同模式。居住环境影响少数民族的民族-国家认同,所在社区汉族居民较多时,少数民族居民更多地表现出整合型和国家型的民族-国家认同。群际知觉因民族-国家认同类型不同而有差异,整合型认同调查对象的群际知觉最为积极,弥散型认同的调查对象群际知觉最为消极。调查结果有助于深入把握人们对民族身份和国家身份的管理模式,以及由此形成的民族-国家双重社会认同对群体关系的影响和意义,有利于制定更有效的政策以促进积极的群际知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社会认同 民族认同 国家认同 群际知觉
下载PDF
多元目标体系导向的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被引量:3
14
作者 把多勋 夏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6-111,共6页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旅游是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域旅游现象和重要的旅游业态,是民族地区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的产业支撑。检讨了学术界对我国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研究,对单一经济价值导...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旅游是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域旅游现象和重要的旅游业态,是民族地区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的产业支撑。检讨了学术界对我国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研究,对单一经济价值导向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研究和产业运行模式进行了反思,以我国西北民族地区为例提出了构建以多元价值为基础的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基本思路和框架,研究了多元目标价值导向的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理论意义与产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民族地区 多元目标价值 旅游产业模式 民族地区旅游
下载PDF
西北民族地区中学生心理地位与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玲 曹莉莉 +1 位作者 卢婧 安花花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8-433,共6页
以西北民族地区甘南藏族自治州的1所多民族混合学校、1所单一少数民族学校以及兰州市1所普通中学的521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心理地位量表和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问卷,探讨不同学校类型中学生心理地位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1)西... 以西北民族地区甘南藏族自治州的1所多民族混合学校、1所单一少数民族学校以及兰州市1所普通中学的521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心理地位量表和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问卷,探讨不同学校类型中学生心理地位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1)西北民族地区藏汉混合学校学生的心理地位显著高于单一民族中学的学生,但与普通中学的学生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2)西北民族地区藏汉混合学校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单一民族中学的学生,但与普通中学学生之间差异不显著;(3)西北民族地区中学生的心理地位与人际交往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相关;(4)西北民族地区中学生的心理地位特征能够较好地预测其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民族地区 多民族混合学校 中学生 心理地位 人际交往能力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中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 被引量:32
16
作者 曹爱军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共9页
近现代以来,中华各民族在国家危亡的历史关头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在抗击外辱、民主建国的过程中凝聚形成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开始从"自在"走向"自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实施了一套以民族... 近现代以来,中华各民族在国家危亡的历史关头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在抗击外辱、民主建国的过程中凝聚形成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开始从"自在"走向"自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实施了一套以民族平等、团结和发展为价值取向的制度和政策,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和深度融合。现阶段,中央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提出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思想,为中华民族共同体铸造提供了理论指引。作为当代中国族际治理的核心议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必须确立正确的价值立场,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国族认同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民族国家 中华民族共同体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转型期兰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适应定量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高翔 宋相奎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5-80,共6页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在城市的适应问题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当前此类问题的研究多属定性描述,缺少定量评价。基于兰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问卷调查数据,综合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数学方法...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在城市的适应问题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当前此类问题的研究多属定性描述,缺少定量评价。基于兰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问卷调查数据,综合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数学方法,分别对兰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环境、经济适应、文化和心理4个层面的适应状况进行了研究,从量化的角度对其城市适应水平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认知和建议,为促进兰州市乃至西北大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适应、构建城市和谐社会提供一定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城市适应 模糊综合评价 多元回归分析 兰州市
下载PDF
论多元智能理论对民族教育评价的支持 被引量:3
18
作者 阿娜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23,共4页
民族教育评价与普通教育评价理应不同,但我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把民族教育评价和普通教育评价等同看待。因此,把握民族教育评价的特殊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把握民族教育评价特殊性提供了理论支持。在民族教育评价... 民族教育评价与普通教育评价理应不同,但我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把民族教育评价和普通教育评价等同看待。因此,把握民族教育评价的特殊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把握民族教育评价特殊性提供了理论支持。在民族教育评价主体、评价对象和标准上要体现文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智能 民族教育 教育评价
下载PDF
隔洋情怀:欧洲的东南亚华裔与海洋亚洲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明欢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5年第4期1-9,共9页
在上世纪内,因东南亚国家时事风云变幻,先后有大约20万华人华裔从东南亚移居欧洲,他们构成了欧洲外来移民群体中一个独具特色的次级群体。本文追溯该群体的迁移历程,剖析其群体特征,并以其穿行在多元化世界的生活状况为个案,结合流散族... 在上世纪内,因东南亚国家时事风云变幻,先后有大约20万华人华裔从东南亚移居欧洲,他们构成了欧洲外来移民群体中一个独具特色的次级群体。本文追溯该群体的迁移历程,剖析其群体特征,并以其穿行在多元化世界的生活状况为个案,结合流散族群理论,探讨与当代某些跨境移民共生的跨国主义文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 东南亚华裔 流散族群 多元认同
下载PDF
民族地区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罗明华 邵振文 欧阳俊琳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5-90,共6页
对我国民族地区1995年以来12年的各项财政支出进行分类归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对归并后的各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回归结果显示:我国民族地区事业支出对GDP增长呈负相关,其余各项财政支出对GDP增... 对我国民族地区1995年以来12年的各项财政支出进行分类归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对归并后的各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回归结果显示:我国民族地区事业支出对GDP增长呈负相关,其余各项财政支出对GDP增长呈正相关。现阶段民族地区财政应进一步加大教科文卫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适度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农业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继续适当控制事业费支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财政支出结构优化 实证分析 Structure GDP增长 行政管理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 回归分析方法 多元回归分析 事业支出 农业支出 经济增长 经济建设 地区财政 主成分 正相关 现阶段 事业费 负相关 适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