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患者血清sTREM-1、ADAMTS9、MBL2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1
作者 叶航 李玉慈 +1 位作者 黄清宁 姜颖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520-1523,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金属肽酶含血小板反应蛋白元(ADAMTS)9、甘露糖结合凝集素2(MBL2)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该院的体检...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金属肽酶含血小板反应蛋白元(ADAMTS)9、甘露糖结合凝集素2(MBL2)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该院的体检健康者100例为对照组。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Gensini积分)评分标准将冠心病患者分为轻度狭窄组(<60分,35例)、中度狭窄组(60~120分,52例)、重度狭窄组(>120分,3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sTREM-1、ADAMTS9、MBL2水平,分析血清sTREM-1、ADAMTS9、MBL2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随访2年,根据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81例)和预后不良组(39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TREM-1、ADAMTS9、MBL2对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sTREM-1、ADAMTS9、MBL2水平升高(P<0.05)。重度狭窄组血清sTREM-1、ADAMTS9、MBL2水平高于中度狭窄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血清sTREM-1、ADAMTS9、MBL2水平高于轻度狭窄组(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sTREM-1、ADAMTS9、MBL2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TREM-1、ADAMTS9、MBL2水平与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r=0.510、0.439、0.447,均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sTREM-1、ADAMTS9、MBL2及三者联合预测冠心病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1(95%CI 0.692~0.909)、0.785(95%CI 0.681~0.889)、0.814(95%CI 0.708~0.919)、0.909(95%CI 0.842~0.97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TREM-1、ADAMTS9、MBL2水平升高是影响冠心病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sTREM-1、ADAMTS9、MBL2水平明显升高,并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临床预后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血清sTREM-1、ADAMTS9、MBL2水平对评估冠心病患者的临床预后有较高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金属肽酶含血小板反应蛋白元9 甘露结合凝集素2
下载PDF
胰升糖素样肽-1长期作用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2
作者 张娟 田林红 王苑铭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3610-3612,共3页
[目的]观察胰升糖素样肽-1长期作用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注射的方法成功建立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用高、中、低3个剂量GLP-1对2型糖尿病大鼠进行长期干预(4周),比较... [目的]观察胰升糖素样肽-1长期作用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注射的方法成功建立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用高、中、低3个剂量GLP-1对2型糖尿病大鼠进行长期干预(4周),比较干预组与未干预组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和胰岛素水平的变化。[结果]GLP-1高剂量组较糖尿病组大鼠血糖及血脂明显降低(P﹤0.01),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一定剂量的GLP-1长期作用,可以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增加胰岛素分泌,并有效地控制体重和降低甘油三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升素样肽-1 2尿病 胰岛素 甘油 胆固醇
下载PDF
2型糖尿病遗传背景下的肝细胞核因子1A-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1例
3
作者 李昱芃 白永华 刘铭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5-248,共4页
报道1例在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就诊的肝细胞核因子1A-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HNF1A-MODY)患者,同时该患者的特点在于同时存在较强的2型糖尿病遗传背景。患者为31岁女性,于少年时期被诊断为特发性1型糖尿病,曾尝试多种降糖方案... 报道1例在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就诊的肝细胞核因子1A-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HNF1A-MODY)患者,同时该患者的特点在于同时存在较强的2型糖尿病遗传背景。患者为31岁女性,于少年时期被诊断为特发性1型糖尿病,曾尝试多种降糖方案,血糖控制不理想,至我院就诊后,行基因检测被明确诊断为HNF1A-MODY,突变位点为HNF1A c.C787T(p.R263C),磺脲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最终降糖方案为司美格鲁肽0.5~1.0 mg(1次/周),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早餐前4~6 U皮下注射、达格列净5 mg(1次/d),患者目前血糖控制理想,糖化血红蛋白5.9%,空腹血糖4.5 mmol/L、餐后血糖6~8 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基因尿病 肝细胞核因子1a-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尿病 胰高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葡萄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
原文传递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MBL MASP-2和DKK-1水平变化与患者预后相关性 被引量:5
4
作者 臧雪莲 鞠延玲 赵旭 《河北医学》 CAS 2021年第7期1070-1075,共6页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MBL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2(MASP-2)和Dickkopf-1蛋白(DKK-1)水平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我院194例RA患者和102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为研究组...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MBL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2(MASP-2)和Dickkopf-1蛋白(DKK-1)水平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我院194例RA患者和102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检测入院时血清MBL、MASP-2和DKK-1水平,同时根据28个关节疾病活动评分(DAS28)将患者分为轻度组83例、中度组62例和重度组49例,按指南对RA患者给予达标治疗并根据疗效将患者分为达标组129例和未达标组65例,比较各组血清MBL、MASP-2和DKK-1水平,同时分析其对DAS28评分的影响和对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MBL和MASP-2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DKK-1水平高于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血清MBL和MASP-2逐渐降低,血清DKK-1水平和DAS28评分逐渐升高;达标组血清MBL和MASP-2水平高于未达标组,血清DKK-1水平低于未达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MBL和MASP-2水平为影响DAS28评分的重要因素(P<0.05)。血清MBL和MASP-2水平与RA治疗效果存在密切联系,RA治疗未达标的logistics回归模型为Y=12.573-0.722×血清MBL-0.090×血清MASP-2+0.792×血清DKK-1。血清MBL、MASP-2、DKK-1及三者联合检测预测RA疗效的AUC分别为0.896、0.825、0.693和0.958,敏感度分别为72.09%、67.44%、80.62%和89.15%,特异度分别为90.77%、81.54%、52.31%和90.77%。结论:RA患者血清MBL和MASP-2水平明显降低,血清DKK-1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病情变化密切相关,可为评估疗效和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甘露结合凝集素 MBL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2 Dickkopf-1蛋白
下载PDF
皂荚半乳甘露聚糖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制备与表征
5
作者 唐勇 营红磊 +3 位作者 张卫明 孙达峰 朱莉伟 蒋建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594-597,共4页
半乳甘露聚糖种子多糖因其价廉、无毒,且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环境友好无污染,被认为是优质的有机高分子。半乳甘露聚糖主链由β-(1→4)-苷键连接的D-吡喃甘露糖组成,D-半乳糖以侧链形式通过α-(1→6)-苷键连接到主链甘露糖分子上。本文... 半乳甘露聚糖种子多糖因其价廉、无毒,且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环境友好无污染,被认为是优质的有机高分子。半乳甘露聚糖主链由β-(1→4)-苷键连接的D-吡喃甘露糖组成,D-半乳糖以侧链形式通过α-(1→6)-苷键连接到主链甘露糖分子上。本文用醚化剂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对半乳甘露聚糖胶进行阳离子改性制取絮凝剂,得出了制取高取代度多糖胶絮凝剂的最佳工艺条件。用取代度是0.26的样品处理污水中的重铬酸根离子,去除效果达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荚半乳甘露 3--2-羟丙基甲基氯化铵 絮凝剂 含铬废水 吸附率
下载PDF
a-(1→2)-甘露糖三糖的合成
6
作者 王晓茵 王鹏 +4 位作者 侯斌 王颖 朱丹阳 杨燕燕 李明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15年第6期69-74,共6页
目的利用化学方法高效合成PI-88糖基片段a-(1→2)-甘露糖三糖。方法以4,6位苯亚甲基保护的D-甘露糖硫苷3为原料合成N-对甲苯磺酰亚胺酯供体6,以TMSOTf作为促进剂,供体6与受体3进行糖苷化反应,得到a-(1→2)甘露糖二糖7,然后将二糖脱除苯... 目的利用化学方法高效合成PI-88糖基片段a-(1→2)-甘露糖三糖。方法以4,6位苯亚甲基保护的D-甘露糖硫苷3为原料合成N-对甲苯磺酰亚胺酯供体6,以TMSOTf作为促进剂,供体6与受体3进行糖苷化反应,得到a-(1→2)甘露糖二糖7,然后将二糖脱除苯甲酰基,再次与供体6进行糖苷化反应,合成出糖基片段a-(1→2)甘露糖三糖2。结果以85%和79%的糖苷化反应产率,得到a-(1→2)甘露糖二糖7和三糖2,为PI-88构效关系的研究提供物质基础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1→2)-甘露 硫苷 N-对甲苯磺酰亚胺酯 苷化
原文传递
Dectin-2和TLR-2在酿酒酵母甘露聚糖诱导SBD-1表达过程中的作用
7
作者 金鑫 张曼 +3 位作者 王云鹤 魏方 温婧怡 杨银凤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2-128,共7页
为了探索膜受体Dectin-2和TLR-2在酿酒酵母甘露聚糖诱导绵羊瘤胃上皮细胞(ovine ruminal epithelial cells,ORECs)β-防御素-1(sheepβ-defensin-1,SBD-1)表达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首先利用免疫组化、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确定Decti... 为了探索膜受体Dectin-2和TLR-2在酿酒酵母甘露聚糖诱导绵羊瘤胃上皮细胞(ovine ruminal epithelial cells,ORECs)β-防御素-1(sheepβ-defensin-1,SBD-1)表达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首先利用免疫组化、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确定Dectin-2是否在ORECs内表达;然后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甘露聚糖刺激ORECs后Dectin-2和TLR-2的表达变化;最后用qPCR和ELISA方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0.1,1.0,10.0 mg/L)的Dectin-2和TLR-2特异性封闭抗体对甘露聚糖诱导SBD-1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ORECs内表达Dectin-2,且甘露聚糖刺激ORECs后Dectin-2和TLR-2的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1);同时甘露聚糖可以诱导SBD-1的表达(P<0.01),但是该表达过程可以被不同质量浓度的Dectin-2封闭抗体和TLR-2封闭抗体所抑制(P<0.05),且随着抗体浓度的增加,这种抑制作用越明显。此外,在封闭抗体质量浓度相同时,Dectin-2封闭抗体比TLR-2封闭抗体抑制SBD-1表达的作用更明显(P<0.05)。结果表明,酿酒酵母甘露聚糖诱导SBD-1的表达与Dectin-2和TLR-2受体有关,但是Dectin-2在此过程中发挥更主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 β-防御素-1 绵羊瘤胃上皮细胞 Dectin-2 TLR-2
原文传递
黄芪多糖APS-Ⅰ、APS-Ⅱ制备及其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抗炎活性
8
作者 文雨薇 李科 +4 位作者 吕弯弯 冯仕红 秦雪梅 杜昱光 李震宇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4759-4770,共12页
目的从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中分离制备出2种多糖APS-Ⅰ(相对分子质量>2×10~6)、APS-Ⅱ(相对分子质量1×10~4),明确APS、APS-Ⅰ、APS-Ⅱ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ph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 目的从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中分离制备出2种多糖APS-Ⅰ(相对分子质量>2×10~6)、APS-Ⅱ(相对分子质量1×10~4),明确APS、APS-Ⅰ、APS-Ⅱ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ph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对APS-Ⅰ、APS-Ⅱ进行分离制备,并进行相对分子质量、糖醛酸含量、单糖组成以及糖苷键连接方式测定。建立BALB/c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分别给予APS、APS-Ⅰ、APS-Ⅱ,记录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结肠长度、脾脏指数、肝脏指数;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测定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和Th1相关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以及Th2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IL-10水平;采用qRT-PCR检测结肠组织TNF-α、IFN-γ、IL-4、IL-10 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测定结肠组织T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 T-bet,T-bet)、GATA结合蛋白3(GATA binding protein 3,GATA-3)蛋白表达,比较APS、APS-Ⅰ、APS-Ⅱ疗效。结果APS中共有2个组分APS-Ⅰ、APS-Ⅱ,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10~6、1×10~4,糖醛酸质量分数分别为26.25%、1.62%。单糖结果显示,APS-Ⅰ和APS-Ⅱ均由甘露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组成,APS-Ⅰ中甘露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占比均大于APS-Ⅱ。糖苷键结果显示,APS-Ⅰ以1,4连接的葡萄糖和1,6连接的半乳糖为主,APS-Ⅱ以1,4连接的葡萄糖为主。与模型组比较,APS-Ⅰ可显著改善结肠长度降低、体质量减轻、DAI评分增加、脾脏和肝脏指数增加等临床症状(P<0.05、0.01、0.001),减轻结肠组织病理损伤,降低结肠组织中MPO活性及TNF-α、IFN-γ水平(P<0.01、0.001),升高结肠组织中IL-4、IL-10水平(P<0.05、0.01、0.001),下调结肠组织TNF-α、IFN-γmRNA表达和T-bet蛋白表达(P<0.05、0.001),上调IL-4、IL-10 m RNA表达和GATA-3蛋白表达(P<0.05、0.01)。而APS-Ⅱ在MPO活性、IFN-γ水平以及IL-4、IL-10 mRNA表达和T-bet、GATA-3蛋白表达方面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APS-Ⅰ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优于APS-Ⅱ。结论APS-Ⅰ是APS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成分,其活性可能与其糖醛酸含量、多糖的种类以及糖苷键连接方式有关,APS-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能通过调节Th1/Th2免疫平衡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 黄芪多- 黄芪多- 甘露 鼠李 半乳醛酸 葡萄 半乳 阿拉伯 溃疡性结肠炎 Th1/Th2免疫平衡
原文传递
荧光辅助糖电泳用于果胶水解产物中寡糖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孙静 李健军 +1 位作者 黄琳娟 王仲孚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51-956,共6页
荧光辅助糖电泳(FACE)是首先用荧光衍生化试剂对糖类分子的还原端进行衍生化标记,然后在一定浓度的聚丙烯酰胺凝胶上进行分离的分析方法,可同时分析中性糖与酸性糖.将该方法用于果胶寡糖的分离分析,对影响FACE的诸多因素如荧光试剂的种... 荧光辅助糖电泳(FACE)是首先用荧光衍生化试剂对糖类分子的还原端进行衍生化标记,然后在一定浓度的聚丙烯酰胺凝胶上进行分离的分析方法,可同时分析中性糖与酸性糖.将该方法用于果胶寡糖的分离分析,对影响FACE的诸多因素如荧光试剂的种类、用量,荧光衍生化时间、温度,分离胶浓度及盐、酸等进行了考察,对果胶寡糖的FACE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每1.2mg无酸且不含盐的果胶寡糖中,加入0.2mol/L的ANTS溶液3.75μL,1.0mol/L的NaBH3CN溶液5μL,40℃衍生化反应16h后,在浓度为38%的分离胶上电泳分离,取得良好的分离效果.在该实验条件下,果胶多糖酸水解后得到聚合度为2~16的果胶寡糖混合物,与质谱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该方法快速、简捷、灵敏、分辨率高,费用低,为果胶多糖可控性降解的监测和果胶寡糖的分离分析提供了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胶 衍生物 荧光辅助电泳 8-氨基萘-1 3 6-磺酸 2-氨基吖啶酮
原文传递
太白银莲花地上部分三萜皂苷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啸洋 李慧 +3 位作者 陆云阳 平耀东 张艳华 汤海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4925-4933,共9页
目的研究太白银莲花Anemone taipaiensis地上部分化学成分,并初步评估其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方法采用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ODS反相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1D-NMR、2D-NMR及MS)和理... 目的研究太白银莲花Anemone taipaiensis地上部分化学成分,并初步评估其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方法采用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ODS反相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1D-NMR、2D-NMR及MS)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评估化合物对2种人源肿瘤细胞(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和人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结果从太白银莲花地上部分7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7个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常春藤皂苷元-3β-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1→4)-β-D-吡喃葡萄糖苷(1)、3β-O-β-D-吡喃木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2)、cernusoide C(3)、medicago-saponin P1(4)、常春藤皂苷元-3β-O-β-D-吡喃木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糖苷(5)、hederacholichiside F(6)和3β-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7);化合物1、2和5显示出不同程度的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太白银莲花皂苷C;化合物4为首次从银莲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对HL-60细胞和HepG2细胞有显著增殖抑制活性,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_(50))值分别为5.79和3.42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莲花属 太白银莲花 齐墩果烷型萜皂苷 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 太白银莲花皂苷C 常春藤皂苷元--O-β-D-吡喃木-(1→3)-α-L-吡喃鼠李-(1→2)--D-吡喃葡萄-(1→4)]-α-L-吡喃阿拉伯
原文传递
西南远志中一个新的呫吨酮苷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凌云 周凡蕊 华燕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61-1263,共3页
目的对西南远志Polygala crotalarioide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RP-18及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分离西南远志的化学成分,通过理化常数和MS、1H-NMR、13C-NMR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西南远志中分离得到2个... 目的对西南远志Polygala crotalarioide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RP-18及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分离西南远志的化学成分,通过理化常数和MS、1H-NMR、13C-NMR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西南远志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分别为1,3,6-三羟基-7-甲氧基呫吨酮-4-β-D-呋喃芹糖-(1→2)-[β-D-呋喃芹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1)和1,3,6-三羟基-7-甲氧基呫吨酮-4-β-D-呋喃芹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2)。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西南远志呫吨酮苷F(crotalarioides xanthone 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远志 西南远志呫吨酮苷F 远志属 1 3 6-羟基-7-甲氧基呫吨酮-4-β-D-呋喃芹-(1→2)--D-呋喃芹(1→6)]-β-D-吡喃葡萄 1 3 6-羟基-7-甲氧基呫吨酮-4-β-D-呋喃芹-(1→6)-β-D-吡喃葡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