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sent-day Upper-crustal Strain Rate Field in Southeastern Tibet and its Geodynamic Implications:Constraints from GPS Measurements with ABIC Method 被引量:1
1
作者 YANG Shaohua PAN Jiawei +1 位作者 LI Haibing SHI Yaoli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65-275,共11页
The Earth’s surface kinematics and deformation are fundamental to understanding crustal evolution.An effective research approach is to estimate regional motion field and deformation fields based on modern geodetic ne... The Earth’s surface kinematics and deformation are fundamental to understanding crustal evolution.An effective research approach is to estimate regional motion field and deformation fields based on modern geodetic networks.If the discrete observed velocity field is obtained,the velocity related fields,such as dilatation rate and maximum shear strain rate,can be estimated by applying varied mathematical approaches.This study applied Akaike's 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ABIC)method to calculate strain rate fields constrained by GPS observations in the southeast Tibetan Plateau.Comparison with results derived from other three methods revealed that our ABIC-derived strain rate fields were more precise.The maximum shear strain rate highlighted the Xianshuihe–Xiaojiang fault system as the main boundary for the outward migration of material in southeastern Tibet,indicating rotation of eastern Tibet material around the eastern Himalaya rather than whole extrusion along a fixed channel.Additionally,distinct dilatation rate patterns in the northeast and southwest regions of the fault system were observed.The northeast region,represented by the Longmenshan area,exhibited negative dilatational anomalies;while the southwest region,represented by the Jinsha River area north of 29°N,displayed positive dilatational anomalies.This indicates compression in the former and extension in the latter.Combined with deep geophysical observations,we believe that the upper and lower crusts of the Jinsha River area north of 29°N are in an entire expanding state,probably caused by the escape-drag effect of material.The presence of a large,low-viscosity region south of 29°N may not enable the entire escape of the crust,but instead result in a differential escape of the lower crust faster than the upper cru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ain rate differential escape ABIC GPS southeastern Tibet
下载PDF
利用Yabuki & Matsu′ura反演方法计算2011年日本东北地区太平洋海域M_w9.0级地震同震滑动分布 被引量:5
2
作者 王阅兵 金红林 +1 位作者 付广裕 孟国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551-2560,共10页
Yabuki&Matsu′ura反演方法是利用ABIC最佳模型参数选取方法和平滑的滑动分布作为约束条件,由形变观测数据计算发震断层滑动分布.本文基于日本列岛同震GPS观测数据和发震断层曲面构造模型,利用Yabuki&Matsu′ura反演方法计算201... Yabuki&Matsu′ura反演方法是利用ABIC最佳模型参数选取方法和平滑的滑动分布作为约束条件,由形变观测数据计算发震断层滑动分布.本文基于日本列岛同震GPS观测数据和发震断层曲面构造模型,利用Yabuki&Matsu′ura反演方法计算2011年日本东北地区太平洋海域Mw9.0级地震的发震断层同震滑动分布.反演结果表明,断层面上的最大滑动量为35m,较大滑动分布在浅于30km的震源中心上部,最大破裂集中在20km深度的地方.其地震矩约为3.63×1022 N.m,对应的矩震级为Mw9.0.模拟结果显示Yabuki&Matsu′ura反演方法更适用于倾角低于40°的断层模型反演.最后,本文基于上述方法获得的发震断层滑动模型,利用地球体位错理论正演计算该地震在中国及其邻区产生的远场形变,正演计算结果基本可以解释由中国GPS陆态网络观测到的同震形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buki & Matsu′ura反演方法 Akaike′s 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ABIC) 断层滑动分布模型 日本Mw9.0级地震
下载PDF
利用1-Hz GPS波形数据反演2011年日本东北大地震震源破裂过程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振 孟国杰 +1 位作者 横田佑助 苏小宁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23,共11页
利用1-Hz GPS数据反演2011年3月日本东北大地震的时空破裂过程,通过理论波形图与观测波形图的拟合,以及ABIC准则的判定,反演得到滑移分布的稳定估计。结果表明:破裂集中在震源附近,并在震中以下30km处达到最大位错量,约72m,在岩手和福... 利用1-Hz GPS数据反演2011年3月日本东北大地震的时空破裂过程,通过理论波形图与观测波形图的拟合,以及ABIC准则的判定,反演得到滑移分布的稳定估计。结果表明:破裂集中在震源附近,并在震中以下30km处达到最大位错量,约72m,在岩手和福岛靠近海岸线处有两个较小的破裂区,断层的南半段破裂很小,同时也是余震最为密集的地方。整个破裂过程由3个破裂阶段组成,发震后断层从震源向周围缓慢破裂,在50~60s破裂延伸至地表(海沟);60~90s在震中下方迅速发生强烈破裂,形成了最大位错区,这一阶段主要是倾向上的双边破裂;90~120s在断层最北西处和断层南半段发生较小破裂,整个破裂过程持续大约120s。反演得到的地震矩为3.8×1022 Nm,相应的矩震级为MW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Hz GPS ABIC 破裂过程 反演 日本9 0级地震
下载PDF
近地表密度估计的重力贝叶斯分析方法及在云南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牛源源 郭良辉 +2 位作者 石磊 陈石 庄建仓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101-2114,共14页
基于布格重力异常相对于地形起伏光滑分布的约束条件,从一维自由空气重力异常数据出发,采用贝叶斯方法估算近地表岩石密度,同时采用三次B样条函数拟合布格重力异常,获取光滑分布的布格重力异常.数据拟合和光滑约束之间的权重采用Akaike... 基于布格重力异常相对于地形起伏光滑分布的约束条件,从一维自由空气重力异常数据出发,采用贝叶斯方法估算近地表岩石密度,同时采用三次B样条函数拟合布格重力异常,获取光滑分布的布格重力异常.数据拟合和光滑约束之间的权重采用Akaike贝叶斯准则(ABIC准则)自动确定.均匀剖分模型和不均匀剖分模型数据试验都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相关参数评价表明,足够多的样条系数可以提高估计结果的准确性,样条系数的个数接近测点数时可获得较稳定的估计结果.增大异常的噪声水平时,ABIC准则可有效地自动增大先验光滑约束的权重.云南地区两条重力剖面应用结果表明,剖面沿线的近地表密度值起伏变化明显(达2.45~2.8g·cm^-3),前寒武纪和古生代地层密度相对较高(主要为2.53~2.75g·cm^-3),而中生代密度较低(2.45~2.73g·cm^-3);本文估计的近地表密度结果与区域物性资料及地表地质特征较吻合;估计的剖面布格重力异常具有光滑性;红河断裂两侧近地表密度差异较大,可达0.4g·cm^-3.本文获得的两条剖面近地表密度结构和布格重力异常为该区深部结构与构造研究提供更可靠的重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异常 近地表密度 贝叶斯分析 ABIC准则
下载PDF
ABIC评分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生存情况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5
作者 邓春荣 姜静 +2 位作者 任秀 于代华 范洪伟 《胃肠病学》 2019年第7期411-415,共5页
背景: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我国肝衰竭最主要的类型。尽管ACLF患者的预后预测已有较多模型,但各有其局限性,需进一步探索更精准的预后模型。目的:评价年龄-胆红素-INR-肌酐(ABIC)评分判断HBV相关ACLF(HBV-ACLF)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 背景: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我国肝衰竭最主要的类型。尽管ACLF患者的预后预测已有较多模型,但各有其局限性,需进一步探索更精准的预后模型。目的:评价年龄-胆红素-INR-肌酐(ABIC)评分判断HBV相关ACLF(HBV-ACLF)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0月—2018年10月西安市第三医院和河南煤业化工集团鹤煤总医院收治的289例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入院28 d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 n =193)和死亡组( n =96),分析ABIC评分和其他常用预后模型预测28 d死亡的价值。根据ROC曲线确定的ABIC评分cut-off值将患者重新分组,比较两组短期生存情况。结果:生存组各预后模型评分均显著低于死亡组( P < 0.05 )。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存在肝硬化(RR=1.562)、高血尿素氮(RR=1.048)、高CLIF-SOFA评分(RR=1.380)、高ABIC评分(RR= 1.317)、高MELD评分(RR=1.094)和高iMELD评分(RR=1.275)是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ABIC评分对28 d死亡的预测效能优于其他预后模型( AUC= 0.784)。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按ABIC评分cut-off值9.43重新分组,评分<9.43组的短期生存情况显著优于评分≥9.43组( P <0.05)。结论: ABIC评分对HBV-ACLF患者的28 d死亡有一定预测价值,评分≥9.43的患者有较高的短期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乙型肝炎病毒 ABIC评分 预后
下载PDF
贝叶斯型的时变系数回归模型
6
作者 姜兴起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2期148-156,共9页
提出了具有时变系数的回归模型及其模型识别和参数估计的贝叶斯方 法.在此模型中对于时变回归系数的变动,应用了高斯型概率差分方程式作 为约束条件,称之为高斯型平滑性事先分布.模型中的超参数(hyperparame- ter... 提出了具有时变系数的回归模型及其模型识别和参数估计的贝叶斯方 法.在此模型中对于时变回归系数的变动,应用了高斯型概率差分方程式作 为约束条件,称之为高斯型平滑性事先分布.模型中的超参数(hyperparame- ter)的估计,采用了最大似然估计法.模型的识别(差分次数的决定)应用了 Akaike的最小 ABIC法.给出了模型估计的算法及其应用例子.最后,讨论了 平滑性事先分布中参数的最优估计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变 回归 模型/ABIC 贝叶斯法 非稳定模型 时变系数 平滑性事先分布
下载PDF
内路黏小管成形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范道青 钟华 《国际眼科纵览》 2017年第3期187-191,共5页
黏小管成形术是在黏小管切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Schlemm管手术,通过扩张Schlemm管重建自然房水外流通道,增加房水外流来降低眼压,避免了结膜瘢痕化及滤过泡相关并发症问题.黏小管成形术从最初的外路手术到近来改良的内路黏小管... 黏小管成形术是在黏小管切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Schlemm管手术,通过扩张Schlemm管重建自然房水外流通道,增加房水外流来降低眼压,避免了结膜瘢痕化及滤过泡相关并发症问题.黏小管成形术从最初的外路手术到近来改良的内路黏小管成形术(ab-interno canaloplasty,ABiC)变得更加微创、简单、标准化,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不论是单独手术或是联合白内障手术,均显示出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ABiC在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微创青光眼手术 黏小管成形术 内路黏小管成形术(ABiC)
原文传递
厌氧折流内循环反应器(ABIC)处理木薯淀粉废水试验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立宏 张俊 +3 位作者 赵侣璇 徐以印 覃楠钧 宋晓薇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33,共4页
对自主研发的厌氧折流内循环反应器(anaerobic baffled internal circulation,ABIC)处理木薯淀粉废水的运行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BIC在水力停留时间为20~24 h、进水ρ(COD)为3 000~15 000 mg/L、有机负荷为3.0~20.0kg/(m3·d)时... 对自主研发的厌氧折流内循环反应器(anaerobic baffled internal circulation,ABIC)处理木薯淀粉废水的运行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BIC在水力停留时间为20~24 h、进水ρ(COD)为3 000~15 000 mg/L、有机负荷为3.0~20.0kg/(m3·d)时COD去除率均高于80.0%,最高可达91.2%。ABIC对进水负荷的冲击具有良好耐受能力,最大可承受的容积负荷VLR为26.0 kg/(m3·d),运行稳定。反应器重新启动耗时较短,对处理木薯淀粉季节性生产废水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IC 木薯淀粉废水 厌氧处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