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中医阴阳学说论巨噬细胞极化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刁雅静 冼绍祥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823-827,共5页
巨噬细胞根据机体所在微环境的不同可极化为不同状态,主要可分为M1型和M2型2类。二者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不同阶段各自占据不同的优势从而产生相互作用,其与中医阴阳理论中的阴阳相互对立制约、相互消长平衡、相互转化有着相似的内涵... 巨噬细胞根据机体所在微环境的不同可极化为不同状态,主要可分为M1型和M2型2类。二者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不同阶段各自占据不同的优势从而产生相互作用,其与中医阴阳理论中的阴阳相互对立制约、相互消长平衡、相互转化有着相似的内涵。从中医阴阳学说探讨巨噬细胞极化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提出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不同阶段调节M1型巨噬细胞和M2型巨噬细胞之间的平衡的观点。当M1型巨噬细胞效应过强时,可治以清热解毒,方选黄连解毒汤等;当M2型巨噬细胞效应过强时,可治以益气温阳、活血化瘀、祛痰化浊,方选桂枝汤、四君子汤、血府逐瘀汤、二陈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巨噬细胞极化 阴阳理论 阴阳平衡 清热解毒 益气温阳 活血化瘀 祛痰化浊
下载PDF
陈士铎从肝肾论治痢疾经验
2
作者 武书澎 李栋梁 +1 位作者 任振杰 张业 《河南中医》 2023年第4期527-530,共4页
清代医家陈士铎认为,湿热是痢疾发生的根本原因,善于从肝肾论治痢疾,在《辨证录》一书中基于五行和脏腑生克的理论体系首次提出“痢之来始于肝,痢之成本于肾”的观点,揭示了痢疾与肝木肾水的密切联系。辨证时,陈士铎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 清代医家陈士铎认为,湿热是痢疾发生的根本原因,善于从肝肾论治痢疾,在《辨证录》一书中基于五行和脏腑生克的理论体系首次提出“痢之来始于肝,痢之成本于肾”的观点,揭示了痢疾与肝木肾水的密切联系。辨证时,陈士铎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辨痢疾之阴阳盛衰,辨痢疾之寒热真假,并提出治痢六法:从肝肾论治、升清降浊、补阴护阳、因势利导、下其瘀血、通中有塞。其治痢用药特色:喜用顺气之药,重用白芍为君,多伍养阴之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痢疾 湿热 从肝肾论治 升清降浊 补阴护阳 因势利导 下其瘀血 通中有塞 陈士铎
下载PDF
升清降浊法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理论探讨及临证体会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永 陈高阳 +5 位作者 张小波 刘峻呈 罗雅琪 杨炀 陈东辉 郭志清 《中药与临床》 2022年第4期54-57,共4页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事件重要的危险因素,他汀类药物不耐受限制了其临床运用。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中医病机关键在于脾胃升降失常、浊邪内生,治疗上遵升清降浊之法。笔者临床运用升清降浊法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临床疗效满意,现...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事件重要的危险因素,他汀类药物不耐受限制了其临床运用。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中医病机关键在于脾胃升降失常、浊邪内生,治疗上遵升清降浊之法。笔者临床运用升清降浊法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临床疗效满意,现总结其理论依据及临证体会,供同道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清降浊法 清浊相干 原发性高脂血症 芩连红曲汤 临证体会
下载PDF
血脂异常中医证候与患病年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倪进军 崔应珉 +4 位作者 刘丽君 李柱 赵健樵 杨继森 范丽芳 《河南中医》 2009年第7期666-667,共2页
通过600例血脂异常中医证候与患病年龄相关性的研究,发现血脂异常中医证候的产生与年龄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医证候的确定逐渐增多,虚证证候也随之增加。本研究结果提示在血脂异常的中医辨证治疗中要关注年龄这一重要因素,并提出脾... 通过600例血脂异常中医证候与患病年龄相关性的研究,发现血脂异常中医证候的产生与年龄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医证候的确定逐渐增多,虚证证候也随之增加。本研究结果提示在血脂异常的中医辨证治疗中要关注年龄这一重要因素,并提出脾虚和肾虚是导致血脂异常的主要病理因素,治疗原则应以补脾益肾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中医证候 痰浊阻遏证 脾肾阳虚证 肝肾阴虚证 阴虚阳亢证 气滞血瘀证 患病年龄
下载PDF
浅析从胆论治焦虑性失眠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一鸣 叶发 张永华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209-213,共5页
[目的]探究从胆论治焦虑性失眠的思路和方法,为焦虑性失眠的辨治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对相关古今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从胆论治焦虑性失眠的理论基础。根据胆的基本生理特点和研究记载,推导得出胆病不寐的主要病机。再结合历... [目的]探究从胆论治焦虑性失眠的思路和方法,为焦虑性失眠的辨治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对相关古今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从胆论治焦虑性失眠的理论基础。根据胆的基本生理特点和研究记载,推导得出胆病不寐的主要病机。再结合历代医家的临床经验,逐步归纳出从胆论治焦虑性失眠的具体思路和遣方用药的方法,最后附上医案二则予以验证。[结果]焦虑性失眠以伴有焦虑症状的失眠为主要表现,而胆具有司勇怯、主决断、调睡眠的生理功能,因此从胆论治焦虑性失眠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从生理特征上来看,胆以阳升阴降为和;从病理变化来看,阳虚阴实、升降失司为胆病的基本病机,因此从胆论治焦虑性失眠当以调和阴阳、升清降浊为基本原则。所举验案一为胆寒阳浮之不寐,治宜温化少阳、镇摄浮阳,方选柴芩温胆汤加减;验案二为胆阳虚之不寐,治当以温胆升阳为则,方选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后效果明显。[结论]从胆论治焦虑性失眠紧扣病机,疗效可观,为中医辨治失眠提供了一个新思路,丰富了中医论治失眠的理论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性失眠 不寐病 从胆论治 调和阴阳 升清降浊 温胆汤 柴胡桂枝汤 医案
下载PDF
陶汉华治心八法处方用药经验总结 被引量:1
6
作者 姚鹏宇 吕翠霞 《山东中医杂志》 2020年第6期592-595,共4页
陶汉华教授治疗心系疾病的经验可总结为八法:养心阴、温心阳、补心气、滋心血、祛痰浊、通心络、清心火、安心神。通过对每种方法理论基础和常用方药的总结,发现陶教授治疗心系疾病条晰理明,据法驭药用方,五脏兼顾,阴阳气血并调,故常获... 陶汉华教授治疗心系疾病的经验可总结为八法:养心阴、温心阳、补心气、滋心血、祛痰浊、通心络、清心火、安心神。通过对每种方法理论基础和常用方药的总结,发现陶教授治疗心系疾病条晰理明,据法驭药用方,五脏兼顾,阴阳气血并调,故常获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汉华 治心八法 养心阴 温心阳 补心气 滋心血 祛痰浊 通心络 清心火 安心神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概况 被引量:8
7
作者 朱德建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9年第3期74-77,共4页
冠心病心绞痛可归属"胸痹""心痛"等范畴。始载于《灵枢》,张仲景首次明确提出胸痹心痛,病机为阳微阴弦,本虚标实,创立瓜蒌薤白三方。宋代活血化瘀广泛使用。清代王清任创制五逐瘀汤、补阳还五汤。当代学者认为多与... 冠心病心绞痛可归属"胸痹""心痛"等范畴。始载于《灵枢》,张仲景首次明确提出胸痹心痛,病机为阳微阴弦,本虚标实,创立瓜蒌薤白三方。宋代活血化瘀广泛使用。清代王清任创制五逐瘀汤、补阳还五汤。当代学者认为多与阴寒内侵、体虚劳倦、七情所伤、饮食不节等因素相关;血脉瘀滞贯穿全程,活血化瘀乃基本大法,活血化瘀用复方冠心Ⅱ号、补阳还五汤、益气活血方、血府逐瘀汤、瘀毒清、赤香参通颗粒;豁痰泄浊用化痰降浊方、瓜蒌薤白半夏汤;宽胸理气用柴胡疏肝散;通阳宣痹用四逆汤、枳实薤白桂枝汤、瓜蒌薤白白酒汤;清热解毒用桂枝茯苓汤合黄连解毒汤。中医药治疗可减轻甚至消除症状,心电图和实验室指标有一定改善,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 胸痹 心痛 阳微阴弦 本虚标实 活血化瘀 王清任 血府逐瘀汤 豁痰泄浊 宽胸理气 通阳宣痹 清热解毒 中药复方 中医药治疗 综述
下载PDF
《黄帝内经》“清浊”理论探析
8
作者 王婧琳 李鸿涛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43-2747,共5页
中医“清浊”理论发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学对形象思维的具体运用,具有哲学层面与科学层面的双重内涵。本研究首先对“清浊”概念进行溯源,探讨“清浊”理论在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产生背景。其次从自然生理与疾病诊治两个视域下诠释《... 中医“清浊”理论发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学对形象思维的具体运用,具有哲学层面与科学层面的双重内涵。本研究首先对“清浊”概念进行溯源,探讨“清浊”理论在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产生背景。其次从自然生理与疾病诊治两个视域下诠释《黄帝内经》“清浊”理论的具体内涵:前者包含天地之“清浊”、寒热之“清浊”、气血之“清浊”、营卫之“清浊”与脏腑之“清浊”5个方面;后者涉及病机、诊断、体质、针刺、神志、药性6个方面。最后对“清浊阴阳”问题进行辨析,提出“清浊”概念具有动态性及相对性的特点,“阳清阴浊观”与“阴清阳浊观”共同构成了《黄帝内经》“清浊”理论体系,应全面、辩证地看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清浊 阴阳 内涵 相对性
原文传递
基于菌群-肠-脑轴探讨“清浊相干”理论在逍遥散干预抑郁症的内涵
9
作者 朱文俊 黄敏仪 +2 位作者 袁艿君 马庆宇 陈家旭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69,共5页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类疾病,其发病率正逐年增长。现有研究显示,抑郁症的发病与肠道菌群紊乱密切相关。“清浊相干”理论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经典中对脾胃升清降浊的功能失常,清阳不升,浊气不降,浊邪宿积的一种概括。“清浊相干...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类疾病,其发病率正逐年增长。现有研究显示,抑郁症的发病与肠道菌群紊乱密切相关。“清浊相干”理论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经典中对脾胃升清降浊的功能失常,清阳不升,浊气不降,浊邪宿积的一种概括。“清浊相干”导致脑失所养,浊邪上犯清窍是肠道菌群紊乱引发神志病的重要病机。逍遥散是疏肝健脾的代表方剂,现代研究表明逍遥散不但可以作用于胃肠道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还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以发挥抗抑郁作用。从肠道菌群紊乱角度,运用“清浊相干”理论来阐明逍遥散抗抑郁的理论基础,对探究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及拓宽逍遥散的临床应用具有巨大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清浊相干 逍遥散 抑郁症 菌群-肠-脑轴
原文传递
基于“一气周流,土枢四象”理论探析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诊治 被引量:1
10
作者 颜嘉丽 易玮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12期190-194,共5页
基于黄元御“一气周流,土枢四象”的理论探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诊治。阐述“一气周流,土枢四象”理论的具体内涵: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中土之气斡旋。并基于该具体内涵分析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病机,认为其病机主要有:第一,土虚湿... 基于黄元御“一气周流,土枢四象”的理论探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诊治。阐述“一气周流,土枢四象”理论的具体内涵: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中土之气斡旋。并基于该具体内涵分析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病机,认为其病机主要有:第一,土虚湿困,清浊倒作;第二,土湿水寒,木郁生风;第三,肺金不敛,风阳上扰。故在治疗上要恢复中土及肝、肺、肾气的正常功能,用轴轮并运之法恢复一气周流的循环,以平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诸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一气周流 土枢四象 清浊倒作 木郁生风 风阳上扰
原文传递
基于“清浊相干”理论应用补中益气汤联合循经穴位艾灸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凯明 姜亦珍 李加佳 《新中医》 CAS 2022年第22期21-25,共5页
目的:观察基于“清浊相干”理论应用补中益气汤联合循经穴位艾灸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2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作回顾性研究,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采用补中益... 目的:观察基于“清浊相干”理论应用补中益气汤联合循经穴位艾灸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2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作回顾性研究,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采用补中益气汤联合艾灸治疗。治疗14 d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以及治疗前后便秘主要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首次排便时间。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为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排便间隔、时长、难度以及便意等主要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述各项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汗出短气、腹部胀满、便后乏力、肠鸣矢气、面白神疲等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述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首次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为10.42%,对照组为4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清浊相干”理论应用补中益气汤联合循经穴位艾灸治疗功能性便秘,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排便状态,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 清浊相干 补中益气汤 艾灸 复发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