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value of abnormal muscle response monitoring during microvascular decomprssion surgery for hemifacial spasm
1
作者 应婷婷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1年第3期218-218,共1页
Objective Abnormal muscle response (AMR) to th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a branch of facial nerve is a specific electrophysiological feature of primary hemifacial spasm (HFS) . Although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ntrao... Objective Abnormal muscle response (AMR) to th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a branch of facial nerve is a specific electrophysiological feature of primary hemifacial spasm (HFS) . Although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ntraoperative AMR findings and postoperative results in patients with HFS were investigated befo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r HFS The value of abnormal muscle response monitoring during microvascular decomprssion surgery for hemifacial spasm MVD
下载PDF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MVD中的应用
2
作者 张婧 宋启民 +1 位作者 程彦昊 车峰远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9-21,24,共4页
目的探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HFS)显微血管减压术(MV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3月MVD治疗的80例HFS的临床资料。术中应用异常肌电反应(AMR)、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FMEP)及自由肌电图(EMG)监测指导... 目的探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HFS)显微血管减压术(MV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3月MVD治疗的80例HFS的临床资料。术中应用异常肌电反应(AMR)、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FMEP)及自由肌电图(EMG)监测指导手术。结果术后1周治愈55例,明显缓解15例,部分缓解7例,无效3例;术后半年治愈57例,明显缓解10例,部分缓解9例,无效4例。术后1周治疗有效率为96.3%,术后半年治疗有效率为95.0%。术中AMR消失70例,存在10例;术中AMR消失病人术后1周(74.3%)、术后半年(78.6%)治愈率明显高于术中AMR存在的病人(分别为30.0%、20.0%;P<0.05)。80例术中均稳定引出FMEP,其中72例FMEP无变化;6例出现一过性波幅降低和(或)潜伏期延长,暂停手术操作后恢复;2例出现波幅降低且暂停手术操作无改善,术后出现面瘫。80例在分离和探查面神经REZ时均出现EMG不同程度的反应,其中一过性反应71例;持续出现的面神经爆发肌电图反应9例,暂停手术操作后缓解。结论术中AMR+FMEP+EMG多模式电生理监测技术对MVD判断责任血管、提高治愈率、保护面神经功能及避免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术 神经电生理监测 疗效
下载PDF
侧方扩散反应在面肌痉挛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3
作者 陈阳 尹都 +2 位作者 陈浪 李宇 陈俊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23年第3期185-188,共4页
侧方扩散反应(LSR)是面肌痉挛疾病诊断中的一种标志性电生理现象。在微血管减压术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LSR的历史、基本原理、测量方法、和F波的关系、临床意义等方面阐述了LSR的应用进展。
关键词 侧方扩散反应 异常肌电反应 发病机制 F波 面肌痉挛
下载PDF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高俊 李智敏 +3 位作者 王天宇 李永宁 马文斌 王任直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500-502,共3页
目的分析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的操作要点和评价其疗效,并探讨术中监测异常肌反应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MVD治疗的186例面肌痉挛病例资料。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98例,小脑后下动脉58例,椎动脉9例,小脑前下动脉... 目的分析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的操作要点和评价其疗效,并探讨术中监测异常肌反应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MVD治疗的186例面肌痉挛病例资料。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98例,小脑后下动脉58例,椎动脉9例,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共同压迫21例。结果出院时,面肌痉挛症状完全消失142例(76.3%),痉挛症状改善33例(17.7%),痉挛症状较术前无明显变化11例(6%)。围手术期脑脊液耳漏1例,术后耳鸣3例,均治愈,无死亡病例。随访6个月~2年,面肌痉挛症状完全消失169例(90.9%),症状较术前改善14例(7.5%),症状无改善3例(1.6%)。结论 MVD治疗面肌痉挛安全、有效,术中监测异常肌反应信号有助于判断减压效果,评判手术疗效应考虑延迟治愈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单侧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术 异常肌反应 延迟治愈
下载PDF
异常肌反应在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杨彬 孟璇 +2 位作者 周世军 杨德宝 王之敏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探讨异常肌反应(AMR)在面肌痉挛(HFS)微血管减压(MVD)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4例面肌痉挛MVD术治疗患者在术前及术后进行AMR监测;并分析术后AMR是否消失与手术效果的关系。结果MVD术后,本组患者中有92例患者的AMR消失,30例患者AM... 目的探讨异常肌反应(AMR)在面肌痉挛(HFS)微血管减压(MVD)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4例面肌痉挛MVD术治疗患者在术前及术后进行AMR监测;并分析术后AMR是否消失与手术效果的关系。结果MVD术后,本组患者中有92例患者的AMR消失,30例患者AMR持续存在。AMR消失组患者的术后即刻治愈率(87.0%)显著高于AMR未消失组(66.7%)(P=0.026);而两组患者的术后远期治愈率则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无显著差异。结论面肌痉挛MVD术后AMR消失患者的即刻治愈率较高。但术后AMR持续存在并不代表治疗效果不良,AMR消失与否与面肌痉挛患者的远期效果没有明显关系;而AMR持续存在的患者可能面临着较高的延迟治愈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异常肌反应 预后
下载PDF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异常肌反应监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朱宏伟 李勇杰 +2 位作者 李继平 马凯 张宇清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6年第5期286-289,共4页
目的探讨异常肌反应(AMR)监测在鉴别责任血管、评估减压效果以及判断预后方面的作用。方法24例面肌痉挛患者接受了术中AMR监测的研究,麻醉诱导后不使用肌松剂。采取刺激面神经颧支,记录同侧颏肌电反应的方法,分析AMR监测结果与术后疗效... 目的探讨异常肌反应(AMR)监测在鉴别责任血管、评估减压效果以及判断预后方面的作用。方法24例面肌痉挛患者接受了术中AMR监测的研究,麻醉诱导后不使用肌松剂。采取刺激面神经颧支,记录同侧颏肌电反应的方法,分析AMR监测结果与术后疗效的关系。结果术中所有患者均记录到特征性的AMR波形。面神经根减压后AMR消失20例,AMR未消失4例。AMR消失的20例患者术后1周17例患者面肌痉挛消失,随访结果20例患者面肌痉挛消失。术中AMR未消失的4例患者术后1周1例患者面肌痉挛消失,随访结果2例患者面肌痉挛消失。经统计学分析AMR消失组的疗效明显好于AMR未消失组。结论术中AMR监测有助于鉴别责任血管,评估即刻减压效果,有助于判断手术的预后,能够显著提高面肌痉挛患者手术的长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 异常肌反应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原发性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张胜平 王向鹏 +3 位作者 李玉 任仲坤 刘孙江 郑家礼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原发性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MVD)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的241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中均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包括异常肌反应(AMR)、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面...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原发性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MVD)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的241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中均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包括异常肌反应(AMR)、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面神经自由描记肌电图(Free-EMG)。对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与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218例患者术中AMR消失,其中治愈210例(96.33%)、复发2例(0.84%)、术后并发面神经功能障碍4例(1.69%)。19例患者术中AMR未消失,其中治愈13例(68.42%)、复发4例(21.05%)、并发面神经功能障碍3例(15.79%)。AMR消失组与未消失组患者的治愈率、复发率及术后面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中BAEP监测,有16例患者发生变化,其中术后发生听力下降者4例(25%)、发生眩晕者11例(68.75%);225例患者BAEP无变化,术后均没有发生听力下降,发生眩晕者23例(10.22%)。BAEP变化组与无变化组患者术后听力下降及眩晕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MVD术中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可以预测手术效果及评估预后,并对手术操作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术 异常肌反应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自由描记肌电图
下载PDF
异常肌反应形成机制的电生理学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尚明 郑学胜 +5 位作者 唐寅达 李心远 王旭辉 焦伟 杨晓笙 李世亭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6-329,共4页
目的从电生理学角度研究异常肌反应(AMR)形成的机制。方法收集15例接受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特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记录电刺激面神经下颌缘支引起的同侧眼轮匝肌肌电反应(即AMR);电刺激颅内面神经压迫点,分别在面神经下颌缘... 目的从电生理学角度研究异常肌反应(AMR)形成的机制。方法收集15例接受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特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记录电刺激面神经下颌缘支引起的同侧眼轮匝肌肌电反应(即AMR);电刺激颅内面神经压迫点,分别在面神经下颌缘支以及同侧眼轮匝肌上记录刺激引起的神经传导电位和肌电。分析各波形的潜伏期以及血管减压术后各波形的变化情况。结果刺激面神经下颌缘支时,在眼轮匝肌上记录到的AMR平均潜伏期为(10.49±0.35)ms;刺激颅内面神经压迫点时,下颌缘支诱发电位波形的平均潜伏期为(3.99±0.18)ms,眼轮匝肌肌电波形的平均潜伏期为(4.62±0.32)ms。AMR平均潜伏期大于刺激神经压迫点后在下颌缘支与眼轮匝肌上记录到的波形平均潜伏期之和(P<0.05)。充分减压后,有14例(93.3%)AMR波完全消失。结论压迫血管可能参与了面肌痉挛异常电传导通路,是导致面肌痉挛发作的一个必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 压迫血管 异常肌反应
下载PDF
异常肌反应变化在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9
作者 应婷婷 李世亭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目的探讨异常肌反应(AMR)监测在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VD)中鉴别责任血管、评估减压效果以及判断预后方面的作用。方法 305例典型面肌痉挛患者接受了面神经MVD术中AMR的实时监测,并分别在术后1 d、1个月和3个月进行疗效评估,分析术中AMR... 目的探讨异常肌反应(AMR)监测在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VD)中鉴别责任血管、评估减压效果以及判断预后方面的作用。方法 305例典型面肌痉挛患者接受了面神经MVD术中AMR的实时监测,并分别在术后1 d、1个月和3个月进行疗效评估,分析术中AMR变化与手术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均在术中记录到典型AMR波形,术后1 d、1个月和3个月症状缓解率分别为89.8%、93.8%、94.8%。术中监测AMR消失组和AMR显著变化组的疗效明显好于AMR未消失组(P<0.05)。结论术中AMR监测可辅助判断责任血管,评估减压效果,对提高手术疗效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肌反应 面肌痉挛 术中监测 微血管减压
下载PDF
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后持续性异常肌反应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德宝 孟璇 +4 位作者 王安琪 周世军 陈寒春 蒋栋毅 王之敏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第7期393-395,共3页
目的探讨异常肌反应(AMR)在面肌痉挛(HFS)微血管减压术(MVD)后持续存在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7年2月MVD治疗的168例HFS的临床资料。术中进行电生理监测记录AMR波,其中162例监测到AMR波,术后130例AMR波形消失(AMR波消失组... 目的探讨异常肌反应(AMR)在面肌痉挛(HFS)微血管减压术(MVD)后持续存在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7年2月MVD治疗的168例HFS的临床资料。术中进行电生理监测记录AMR波,其中162例监测到AMR波,术后130例AMR波形消失(AMR波消失组),32例波形未消失(AMR波未消失组)。结果 AMR波消失组术后即刻治愈率(90.8%,118/130)明显高于AMR波未消失组(46.9%,15/32;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3.8%vs. 3.8%;P>0.05)。AMR波消失组12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71个月,平均41.2个月;AMR波未消失32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70个月,平均43.6个月。AMR波消失组随访治愈率(94.5%)与AMR波未消失组(93.8%)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FS病人MVD中,AMR监测对判断面神经减压是否充分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术后AMR波形持续存在并不意味着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术中电生理监测 异常肌电位 预后
下载PDF
面肌痉挛异常肌反应波形的分类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康治臣 杨庆晓 +7 位作者 段晓琴 陈岩 张海娜 王欢 曲福玲 郭丽新 刘忠良 关文明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101-103,共3页
目的对面肌痉挛异常肌反应(AMR)波形进行分类,分析其波形形态特点及多样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行微血管减压术的面肌痉挛院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进行AMR检查,通过刺激面神经分支引起该分支支配的肌肉收缩(即AMR),记录诱发电位波形,分... 目的对面肌痉挛异常肌反应(AMR)波形进行分类,分析其波形形态特点及多样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行微血管减压术的面肌痉挛院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进行AMR检查,通过刺激面神经分支引起该分支支配的肌肉收缩(即AMR),记录诱发电位波形,分析不同波形形态,与健侧对照,判断面神经受压情况。结果 AMR存在于微血管压迫的面肌痉挛病人,本组AMR波形归类如下:经典型波形34例,时限延迟型波形6例,散射型波形8例,断续性散射型波形4例,潜伏期随刺激强度递增型波形2例,差异性传导型波形2例。结论术前AMR检查可见多种形态波形,有助于诊断微血管压迫后所致面肌痉挛,可作为手术判定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单侧痉挛 异常肌反应 波形形态
下载PDF
全程减压与常规微血管减压治疗面肌痉挛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心远 李世亭 +3 位作者 应婷婷 王旭辉 冯保会 洪文瑶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讨面神经异常肌反应监测下全程减压与常规微血管减压治疗面肌痉挛的显微手术技术和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10年3月采用两种方法治疗的1 860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B两组,A组650例,采用... 目的探讨面神经异常肌反应监测下全程减压与常规微血管减压治疗面肌痉挛的显微手术技术和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10年3月采用两种方法治疗的1 860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B两组,A组650例,采用常规面神经出脑干区(REZ)微血管减压术治疗;B组1 210例,在面神经异常肌反应监测下行全程减压术。结果 A组:手术疗效:术后症状缓解共582例(89.53%),无效68例(10.46%);术后并发症:面瘫24例(3.69%),耳鸣、听力下降31例(4.76%),吞咽困难、呛咳3例。B组,手术疗效:术后症状缓解共1 185例(98%),无效25例(2.07%);术后并发症:面瘫46例(3.80%),耳鸣、听力下降76例(6.28%),吞咽困难、呛咳3例。B组与A组相比,治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面肌异常肌反应监测下对面神经根全程充分减压,在未增加并发症的情况下能有效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异常肌反应 全程减压
下载PDF
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监测异常肌反应的作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清军 张云鹤 +2 位作者 朱军 李建民 张建宁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0年第2期264-266,共3页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监测异常肌反应的意义。方法:32例面肌痉挛患者在异常肌反应监测下行微血管减压术,观察术中异常肌反应消失与手术疗效的关系。结果:术中有27例在隔离责任血管与面神经后异常肌反应消失,其中术后面肌痉...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监测异常肌反应的意义。方法:32例面肌痉挛患者在异常肌反应监测下行微血管减压术,观察术中异常肌反应消失与手术疗效的关系。结果:术中有27例在隔离责任血管与面神经后异常肌反应消失,其中术后面肌痉挛立即消失26例,另1例随访期间面肌痉挛消失;5例隔离责任血管与面神经后异常肌反应未消失,其中术后仅1例面肌痉挛立即消失,随访期间又有2例缓解。结论:术中异常肌反应监测可以客观地判断减压效果,提高手术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异常肌反应
下载PDF
面肌痉挛异常肌反应与F波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14
作者 海舰 李世亭 +1 位作者 潘庆刚 李善泉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1期27-29,共3页
目的 建立面肌痉挛 (HFS)动物模型 ,探讨异常肌反应 (AMR)与F波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10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出茎乳孔段面神经主干脱髓鞘和血管压迫的方法复制HFS动物模型。术后第 6周 ,刺激面神经下颌缘支 ,分别在同侧眼轮匝肌和颏肌... 目的 建立面肌痉挛 (HFS)动物模型 ,探讨异常肌反应 (AMR)与F波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10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出茎乳孔段面神经主干脱髓鞘和血管压迫的方法复制HFS动物模型。术后第 6周 ,刺激面神经下颌缘支 ,分别在同侧眼轮匝肌和颏肌上检测AMR及F波 ,比较AMR/M、F/M波幅比率和AMR、F波持续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 AMR/M和F/M波幅比率之间呈正相关 (r =0 .860 2 ,P <0 .0 1) ;AMR和F波持续时间之间也呈正相关 (r =0 .770 2 ,P <0 .0 1)。结论 F波与AMR有同源性 ,为HFS的术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异常肌反应 F波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应用表面肌电检测面肌痉挛异常肌反应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马程文 高炀 +5 位作者 宋琴 周乐 徐岁云 王金娟 屈建强 闫先侠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29-934,共6页
目的评估应用表面肌电检测面肌痉挛患者异常肌反应(AMR)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面肌痉挛(HFS)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同时接受应用表面电极(术前)和针... 目的评估应用表面肌电检测面肌痉挛患者异常肌反应(AMR)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面肌痉挛(HFS)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同时接受应用表面电极(术前)和针电极(术中)检测AMR的面肌痉挛患者。选择颧支-颏肌和下颌缘支-眼轮匝肌两组刺激-记录位点的检测结果,分析AMR的特征,对比两种电极测得AMR的阳性率。结果研究最终纳入77例患者。应用表面电极在颧支-颏肌测得AMR阳性率为90.9%(70/77),潜伏期为(10.87±1.86)ms,波幅为(202.8±47.4)μV;在下颌缘支-眼轮匝肌测得AMR的阳性率为92.2%(71/77),潜伏期为(10.41±1.83)ms,波幅为(211.1±54.1)μV。两组刺激-记录位点总共在74例(96.1%)患者中检测到AMR,且测得的AMR的阳性率、潜伏期和波幅均没有统计学差异。应用针电极在颧支-颏肌测得AMR的阳性率为98.7%(76/77),显著高于在下颌缘支-眼轮匝肌测得的89.6%(69/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颧支-颏肌测得的AMR潜伏期为(10.63±1.39)ms,波幅为(83.5±27.2)μV;下颌缘支-眼轮匝肌测得的AMR潜伏期为(10.31±1.18)ms,波幅为(58.6±21.4)μV。两组刺激-记录位点测得的潜伏期没有统计学差异,但下颌缘支-眼轮匝肌测得的波幅更低(P=0.041)。应用针电极在76例(98.7%)患者中检测到AMR,与表面电极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500),两者结果具有中等程度的一致性(Kappa=0.490,P<0.001)。结论表面电极对AMR的检测效能与针电极相似,并且具有无创的特点,可常规用于HFS的电生理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异常肌反应(amr) 神经传导 表面电极 针电极
下载PDF
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电生理监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尚明 宗海亮 +3 位作者 马冲 曹垒 许洪升 明兴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42-245,共4页
目的 通过荟萃分析对异常肌反应(AMR)监测在面肌痉挛(HFS)微血管减压手术(MVD)中的作用进行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科接受治疗的33例典型面肌痉挛患者临床资料,计算机检索数据库中关于AMR监测与面肌痉挛MVD术后疗效关系的临床研... 目的 通过荟萃分析对异常肌反应(AMR)监测在面肌痉挛(HFS)微血管减压手术(MVD)中的作用进行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科接受治疗的33例典型面肌痉挛患者临床资料,计算机检索数据库中关于AMR监测与面肌痉挛MVD术后疗效关系的临床研究,采用RevMan5.3荟萃分析软件进行分析,采用优势比(OR)对术中AMR变化程度与术后疗效的关系进行评价.结果 AMR消失组,显著变化组,未消失组的手术有效率分别为96.6%,50%,5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荟萃分析显示AMR消失组的术后治愈率是AMR未消失组的2.94倍[OR=2.94,95% CI为(2.03~4.27)].结论 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进行AMR监测可有效提高手术治愈率,应将AMR作为面肌痉挛MVD术中常规电生理监测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异常肌反应监测 META分析
下载PDF
异常肌反应检测对面肌痉挛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沈萍 庄战强 吴元波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评估异常肌反应(abnormal muscle response,AMR)检测在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因眼轮匝肌痉挛就诊于作者医院的50例患者,其中41例最终经临床诊断为HFS,7例为眼睑痉挛(blepharospasm,BSP),... 目的评估异常肌反应(abnormal muscle response,AMR)检测在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因眼轮匝肌痉挛就诊于作者医院的50例患者,其中41例最终经临床诊断为HFS,7例为眼睑痉挛(blepharospasm,BSP),2例为特发性眼睑-口下颌肌张力障碍(Meige综合征)。回顾性分析以上三组患者面肌的AMR检测结果,检测方法为刺激面神经下颌缘后,记录同侧眼轮匝肌的AMR检测结果。分析这三种疾病的AMR阳性率,如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进一步分析HFS患侧组AMR阳性率分别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并根据HFS患者及非HFS患者AMR的检测结果,计算出AMR诊断HFS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结果在41例HFS患者中患侧面肌AMR阳性率为95.12%(39例),眼睑痉挛组、Meige综合征组中AMR阳性率均为0%(0例),三组间AMR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S患侧组分别与其余两组比较,AMR阳性率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67)。应用AMR检测来诊断HFS,灵敏度为95.12%,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5.35%,约登指数为0.95%。结论 AMR检测对HF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可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异常肌反应
下载PDF
异常肌反应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树发 杜垣锋 俞文华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第9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讨术中监测异常肌反应(abnormal muscle response,AMR)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2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575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 目的探讨术中监测异常肌反应(abnormal muscle response,AMR)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2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575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未在AMR监测下行MVD手术257例(MVD组),在术中AMR全程监测下行MVD手术318例(MVD+AMR组)。对比两组术后近期(术后1周)和远期(术后1年)疗效与并发症。结果 MVD组:术后1周患者疗效:治愈181例(70. 4%),缓解72例(28. 0%),无效4例(1. 56%);术后1年患者疗效:治愈230例(89. 5%),缓解24例(9. 34%),无效3例(1. 17%);术后并发症:听力下降11例,轻度面瘫4例。MVD+AMR组:术后1周患者疗效:治愈266例(84. 1%),缓解50例(14. 7%),无效2例(0. 63%);术后1年患者疗效:治愈297例(93. 4%),缓解19例(5. 97%),无效2例(0. 63%);术后并发症:听力下降4例,轻度面瘫3例。两组近期手术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远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术中监测AMR有助于判断责任血管,并且在AMR监测下对面神经进行全程探查减压能够提高近期手术疗效,但不能认为AMR的应用可以提高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肌反应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下载PDF
电生理联合监测在锁孔入路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何宗泽 何森 +4 位作者 赵冬冬 陈隆益 黄光富 张冠妮 胡淼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63-467,共5页
目的探讨在锁孔入路面肌痉挛(HFS)显微血管减压术(MVD)中,异常肌反应(AMR)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联合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58例HFS患者作为监测组,行术中AMR和BAEP监测;同时设对照组48例,无电生理监测;对两组术后有效率及... 目的探讨在锁孔入路面肌痉挛(HFS)显微血管减压术(MVD)中,异常肌反应(AMR)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联合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58例HFS患者作为监测组,行术中AMR和BAEP监测;同时设对照组48例,无电生理监测;对两组术后有效率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监测组患者术后近期有效率为90.51%(143/158),远期达到95.57%(151/158),对照组术后近期有效率为79.17%(38/48),远期87.50%(42/48);两组患者术后近期,远期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监测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87%(14/158)明显低于对照组25.0%(12/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孔入路MVD是目前治疗HFS确切有效的方法 ,术中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有助于鉴别责任血管、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异常肌反应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显微血管减压术
下载PDF
术中异常肌反应监测对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指导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瑾 孙崇璟 +2 位作者 朱卫 张晓彪 张煜 《中国临床医学》 2020年第6期971-974,共4页
目的:探讨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减压时异常肌反应(abnormal muscle response,AMR)出现波形混乱和波幅变化现象。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65例行微血管减压术的面肌痉挛患者病例资料,... 目的:探讨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减压时异常肌反应(abnormal muscle response,AMR)出现波形混乱和波幅变化现象。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65例行微血管减压术的面肌痉挛患者病例资料,术中进行电生理监测记录AMR波。结果:减压过程中AMR出现波形混乱或波幅变化共144例(97.3%),其AMR消失率均高于无变化病例(P=0.011,P=0.001)。AMR消失146例,术后缓解135例(92.5%);AMR未消失19例,术后缓解11例(57.9%)。AMR消失组患者术后缓解率显著高于AMR未消失组(P=9×10-6)。结论:术中减压时AMR出现波形混乱和波幅变化,提示已近责任血管区域,减压后AMR消失患者预后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 异常肌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