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tribution of aboveground litter to soil respiration in Populus davidiana Dode plantations at different stand ages 被引量:5
1
作者 ZHAO Xin LI Fa-dong +1 位作者 ZHANG Wan-jun AI Zhi-pi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6年第6期1000-1012,共13页
Soil respiration from decomposing aboveground litter is a major component of the terrestrial carbon cycle.However,variations in the contribution of aboveground litter to the total soil respiration for stands of varyin... Soil respiration from decomposing aboveground litter is a major component of the terrestrial carbon cycle.However,variations in the contribution of aboveground litter to the total soil respiration for stands of varying ages are poorly understood.To assess soil respiration induced by aboveground litter,treatments of litter and no litter were applied to 5-,10-,and 20-year-old stands of Populus davidiana Dode in the sandstorm source area of Beijing -Tianjin,China.Optimal nonlinear equations were applied to model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soil temperature and soil water content on soil respiration.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nthly average contribution of aboveground litter to total soil respiration were 18.46% ± 4.63%,16.64% ± 9.31%,and 22.37% ± 8.17% for 5-,10-,and 20-year-old stands,respectively.The relatively high contribution in 5-and 20-year-old stands could be attributed to easily decomposition products and high accumulated litter,respectively.Also,it fluctuated monthly for all stand ages due to substrate availability caused by phenology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Litter removal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soil respiration and soil water content for all stand ages(p < 0.05) but not soil temperature(p > 0.05).Variations of soil respiration could be explained by soil temperature at 5-cm depth using an exponential equation and by soil water content at 10-cm depth using a quadratic equation,whereas soil respiration was better modeled using the combined parameters of soil temperature and soil water content than with either soil temperature or soil water content alone.Temperature sensitivity(Q_(10))increased with stand age in both the litter and the no litter treatments.Considering the effects of aboveground litter,this study provides insights for predicting future soil carbon fluxes and for accurately assessing soil carbon budg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作用 凋落物分解 山杨林 地上 林龄 土壤含水量 土壤温度 垃圾处理
下载PDF
长期氮沉降和地上凋落物处理对半干旱区沙质草地表层土壤碳氮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詹瑾 丛安琪 +6 位作者 李玉霖 连杰 陈佳宁 王鹤松 程莉 宁志英 杨红玲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27-234,共8页
为揭示半干旱区沙质草地生态系统中表层土壤C、N组分对长期氮添加和地上凋落物处理的响应特征,以科尔沁沙地西南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立的长期(9年)氮添加和凋落物处理样地为平台,测定并分析该样地表层土壤环境因子、铵态氮、硝... 为揭示半干旱区沙质草地生态系统中表层土壤C、N组分对长期氮添加和地上凋落物处理的响应特征,以科尔沁沙地西南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立的长期(9年)氮添加和凋落物处理样地为平台,测定并分析该样地表层土壤环境因子、铵态氮、硝态氮、总有机碳、不同碳氮组分。结果表明:(1)持续9年的氮添加和地上凋落物处理对表层土壤环境因子和不同碳氮组分无交互作用;(2)氮添加处理显著降低土壤pH(p<0.01),增加土壤中硝态氮的含量(p<0.05),其增长幅度为37.57%,并显著增加溶解性有机氮(DON)和易变活性氮(LON)的含量(p<0.01,p<0.05);(3)地上凋落物去除显著降低土壤总有机碳(TOC)、易变缓性碳(I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含量(p<0.05);(4)经过9年氮添加和地上凋落物处理,半干旱区沙质草地表层土壤中不同碳氮组分与土壤环境因子间相关性并不密切。即长期氮添加和地上凋落物处理会改变表层土壤不同碳、氮组分的含量,但并未显著改变各碳、氮组分的比值。研究结果为揭示长期氮添加和地上凋落物处理对半干旱区沙质草地土壤C、N贮存和预测未来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元素动态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碳氮组分 地上凋落物 氮沉降 沙质草地
下载PDF
地上枯落物的累积、分解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被引量:109
3
作者 李强 周道玮 陈笑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3807-3819,共13页
了解陆地生态系统地上枯落物的累积和分解过程对认识它的生态作用、通过管理地上枯落物调控陆地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有重要意义。综述了陆地生态系统地上枯落物的积累和分解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然后概括了通过这些过程地上枯落物所发挥的... 了解陆地生态系统地上枯落物的累积和分解过程对认识它的生态作用、通过管理地上枯落物调控陆地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有重要意义。综述了陆地生态系统地上枯落物的积累和分解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然后概括了通过这些过程地上枯落物所发挥的生态作用,最后,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基于当前研究进展提出陆地生态系统地上枯落物研究的前景。地上枯落物累积在时间尺度上一般遵循植物的生命周期,同时也受环境因子的调控。大的空间尺度上,枯落物累积主要受水热因子控制,伴随植被类型的变化,表现随纬度升高而减少的趋势。然而,在局域尺度内,枯落物累积除受水、热因子限制,还被群落结构、土壤条件、植食动物等因素影响,表现较大变异性。当前,人类干扰作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正在强烈甚至不可逆转的改变地表植被覆盖和枯落物累积。地上枯落物的分解过程包括淋溶、光降解、土壤动物和微生物分解,这些过程同时进行并相互影响。尽管目前还不清楚,但区分这些分解过程和分解产物的去向对了解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有重要意义。枯落物分解首先被自身类型、化学组成、物种多样性决定,同时也受分解者群体、非生物环境影响。其中,枯落物分解与其化学特性、物种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状况的关系是研究的热点,也是广泛争议的焦点。通过累积和分解,地上枯落物对陆地生态系统有物理、化学、生物作用。目前,枯落物的物理和化学作用研究较为透彻,而由于受枯落物数量、环境条件、响应植物特征或一些有待挖掘的未知因素的共同限制,地上枯落物的生物作用,尤其对植物的作用在不同研究中仍没有达成普遍的共识。全球变化可能影响地上枯落物累积、分解和生态作用。在全球变化的背景,研究地上枯落物产量和性状变化、阐明枯落物分解的分室模型、继续分析枯落物性状和分解关系、深入揭示枯落物的生态作用及其制约因素,理解和预测地上枯落物数量和质量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的影响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上枯落物 陆地生态系统 枯落物累积 枯落物分解 全球变化
下载PDF
鼎湖山地表无脊椎动物多样性及其与凋落物的关系 被引量:13
4
作者 徐国良 黄忠良 +2 位作者 欧阳学军 方运霆 彭闪江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77-482,共6页
为了解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种代表林型地表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及其与凋落物的关系 ,利用巴氏罐诱法共采集无脊椎动物 3门 7纲 31目 5 8科 (总科 ) 7310头。 3种林型中蚂蚁占绝对优势 ,蜘蛛、甲螨、长角跳虫、毛蕈甲、蟋蟀和果蝇为... 为了解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种代表林型地表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及其与凋落物的关系 ,利用巴氏罐诱法共采集无脊椎动物 3门 7纲 31目 5 8科 (总科 ) 7310头。 3种林型中蚂蚁占绝对优势 ,蜘蛛、甲螨、长角跳虫、毛蕈甲、蟋蟀和果蝇为常见类群。其中季风常绿阔叶林地表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和均匀性指数最高 ;针阔叶混交林与之接近 ;马尾松林最低 ,但其优势度指数最高。 3种林型地表无脊椎动物群落之间均中等不相似。年凋落物量与地表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均匀性呈现显著正相关 ,与优势度呈显著负相关 ;调落物的周转期与地表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与均匀性呈显著负相关 ,与优势度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鼎湖山 地表 无脊椎动物 多样性 凋落物 关系 广东 森林生态系
下载PDF
针阔树种人工林地表凋落物对土壤呼吸的贡献 被引量:12
5
作者 赵昕 张万军 +3 位作者 沈会涛 艾治频 廉诗启 刘长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18-1325,共8页
了解地表凋落物呼吸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针阔树种地表凋落物对土壤呼吸的贡献,本文在京津风沙源地区选择林龄为10年的油松、杨树人工林,设置去除凋落物(no litter,NL)、覆盖凋落物(cover litter,CL)和... 了解地表凋落物呼吸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针阔树种地表凋落物对土壤呼吸的贡献,本文在京津风沙源地区选择林龄为10年的油松、杨树人工林,设置去除凋落物(no litter,NL)、覆盖凋落物(cover litter,CL)和自然状态(control,C)3种处理,利用Li-6400-09土壤呼吸测定系统对土壤呼吸速率以及地表5 cm土壤温度、土壤湿度进行观测。结果表明:1)凋落物的去除与覆盖显著改变土壤呼吸速率(P〈0.05),油松、杨树人工林3种处理土壤呼吸速率年均值(μmol?m?2?s?1)分别为2.28、2.81、2.55和2.13、2.62、2.32,均为CL〉C〉NL(P〈0.05);2)土壤呼吸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产生地表凋落物贡献的季节性差异,土壤呼吸速率与地表5 cm土壤温度呈显著指数正相关关系(R2=0.54-0.88,P〈0.05),但与地表5 cm土壤湿度不存在相关关系,油松和杨树CL、NL、C 3种处理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指数Q10值分别为1.97、1.90、2.25和2.79、2.61、2.93,大小趋势均为N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风沙源地区 人工林 地表凋落物 土壤呼吸 油松 杨树
下载PDF
阿坝牧区草地不同利用方式与程度对植被碳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杨树晶 李涛 +4 位作者 干友民 王永 纪磊 宋中齐 刘焘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5-332,共8页
为探讨不同利用方式与程度对草地植被碳含量的影响,对阿坝牧区不同利用方式草地(封育天然割草地、人工栽培、放牧草地)和植物生长季不同利用程度草地植被的地上部分、地下根系和枯落物的碳含量进行调研。结果表明,1)草地地上植被... 为探讨不同利用方式与程度对草地植被碳含量的影响,对阿坝牧区不同利用方式草地(封育天然割草地、人工栽培、放牧草地)和植物生长季不同利用程度草地植被的地上部分、地下根系和枯落物的碳含量进行调研。结果表明,1)草地地上植被碳含量在不同利用方式上表现为封育天然割草地、冬春放牧草地和人工栽培草地显著高于夏秋放牧草地(P〈0.05);生长季不同利用程度上冬春和夏秋轻度放牧草地显著高于重度和中度放牧草地(P〈0.05)。2)草地枯落物碳含量在不同利用方式与程度上差异均不显著。3)从根系总碳含量来看,不同利用方式上夏秋放牧草地和封育天然割草地显著高于冬春放牧草地和人工栽培草地(P〈0.05);生长季不同利用程度上夏秋中度和轻度放牧草地显著高于夏秋重度和冬春放牧草地(P〈0.05),且各种利用方式与程度草地地下根系总碳含量均从表层向下依次显著的递减(P〈0.05),o~10cm的根系碳含量占总量的65%以上,10~30cm各草地根系碳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数量关系得出,草地植被碳含量在利用方式上表现为封育天然割草地(356.509g/m^2)〉冬春放牧草地(297.780g/m^2)〉人工栽培草地(164.953g/m^2)〉夏秋放牧草地(137.577g/m^2),地上植被碳含量分别为地下根系碳含量的15.334,17.130,9.167和5.146倍;在生长季不同利用程度上表现为冬春放牧草地(297.780g/m^2)〉夏秋轻度放牧草地(217.002g/m^2)〉夏秋重度放牧草地(113.849g/m^2)〉夏秋中度放牧草地(81.882g/m^2),地上植被碳含量分别为地下根系碳含量的17.130,8.636,4.412和2.430倍。利用方式和放牧强度是影响草地植被碳含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利用方式草地 生长季不同放牧程度草地 地上植被 枯落物 地下根系 碳含量
下载PDF
内蒙古锡林河流域大针茅草原土壤呼吸和凋落物分解的CO_2排放速率研究 被引量:82
7
作者 陈四清 崔骁勇 +1 位作者 周广胜 李凌浩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9年第6期645-650,共6页
根据静态气室法对大针茅(StipagrandisSmirn)草原整个生长季土壤呼吸和地表凋落物分解释放CO2量的测定结果,分析了大针茅草原土壤呼吸和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季节动态,并探讨了其与地上、地下生物量及环境因子的关... 根据静态气室法对大针茅(StipagrandisSmirn)草原整个生长季土壤呼吸和地表凋落物分解释放CO2量的测定结果,分析了大针茅草原土壤呼吸和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季节动态,并探讨了其与地上、地下生物量及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整个观测期内,大针茅草原由土壤呼吸和地表凋落物分解所释放CO2速率的季节动态呈梯形曲线,8月下旬达到最大值2.51gC·m-2·d-1;(2)CO2排放速率的季节变化趋势与地上生物量,尤其是地上绿色生物量部分的季节动态有一定同步性,而与地下生物量的季节变化趋势不同步,甚至相反;(3)地表凋落物层有减缓土壤向大气排放CO2的作用;(4)土壤呼吸和地表凋落物分解释放CO2的速率(y)与土壤湿度(x)显著相关,其对数回归模型为:y=3.469log10x-2.053(r=0.92,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针茅草原 土壤呼吸 凋落物分解 生物量
下载PDF
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封禁流域植被枯落物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中奇 朱清科 +4 位作者 邝高明 王晶 李萍 赵荟 赵磊磊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0-24,共5页
通过对陕北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封育流域内不同立地条件下枯落物现存量的测定与分析,研究了枯落物的影响因子及分布规律。对60个样地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现存量与坡度呈二次回归关系,枯落物现存量最小值出现在坡度25.5°的位置... 通过对陕北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封育流域内不同立地条件下枯落物现存量的测定与分析,研究了枯落物的影响因子及分布规律。对60个样地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现存量与坡度呈二次回归关系,枯落物现存量最小值出现在坡度25.5°的位置;阴坡枯落物现存量比阳坡高25.1%,沟坡枯落物现存量比梁坡高41.7%;地表生物量与枯落物现存量呈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土壤含水量与枯落物现存量呈正相关性;土壤含水量与地表生物量两者的共同作用对枯落物现存量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黄土区 枯落物现存量 地表生物量 土壤含水量 立地类型
下载PDF
强烈度火后喀纳斯泰加林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和地上生物量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小菊 潘存德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73-880,共8页
以喀纳斯泰加林强烈火干扰后40年的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森林群落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和地上生物量的变化,为喀纳斯泰加林火成演替群落草本层的碳汇功能以及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6个森林群落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大... 以喀纳斯泰加林强烈火干扰后40年的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森林群落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和地上生物量的变化,为喀纳斯泰加林火成演替群落草本层的碳汇功能以及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6个森林群落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大小依次为:I西伯利亚云杉(Picea obovata)+疣枝桦(Betula pendula)-红果越桔(Vaccinium hirtum)-黑穗苔草(Carex atrata)+老芒麦群落(Elymus sibiricus)(26.0±1.6)、Ⅱ疣枝桦+西伯利亚云杉-红果越桔+大叶绣线菊(Spiraeachamaedryfolia)-黑穗苔草群落(25.1±1.4)、Ⅳ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红果越桔+北极花(Linnaea borealis)-老芒麦+寄奴花(Cerastium pauciflorum)群落(22.2±2.2)、Ⅴ西伯利亚落叶松-红果越桔+阿尔泰忍冬(Lonicera caerulea)-细叶野豌豆(Vicia tenuifolia)+老芒麦群落(21.6±1.5)、Ⅲ西伯利亚落叶松+疣枝桦-红果越桔+密刺蔷薇(Rosa spinosissima)-黑穗苔草+寄奴花群落(21.2±1.3)、Ⅵ西伯利亚落叶松+西伯利亚云杉-红果越桔-老芒麦+黑穗苔草群落(19.3±2.5);地上生物量排序为:Ⅰ(0.853±0.015)t·hm^-2>Ⅴ(0.719±0.033)t·hm^-2>Ⅵ(0.639±0.021)t·hm^-2>Ⅳ(0.596±0.023)t·hm^-2>Ⅱ(0.568±0.023)t·hm^-2>Ⅲ(0.478±0.017)t·hm^-2,凋落物生物量与草本层地上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趋势不同,3个变量在不同森林群落间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阔叶针叶林林分经针叶阔叶林转向针叶混交林过程中,草本层地上生物量递增,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的最大值出现在针叶阔叶林中。草本层地上总生物量与其物种丰富度不相关,杂草地上生物量随着物种丰富度的提高而增加。草本层生物量受到郁闭度的影响,草本层物种丰富度的提高受凋落物积累的限制;禾本科和莎草科的生长受土壤养分影响显著。研究表明,喀纳斯泰加林强烈度火后40年的针叶阔叶林有利于提高草本层的地上碳储量和物种多样性,清除凋落物可提高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和草本层的碳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加林 草本层 物种丰富度 地上生物量 凋落物
下载PDF
利用方式对大针茅草原植物多样性、功能性状及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31
10
作者 张峰 杨阳 +3 位作者 乔荠 贾丽欣 赵天启 赵萌莉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共8页
2016年8月(生物量高峰期)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毛登牧场大针茅草原进行野外取样,以围封(CK)为对照,对放牧、刈割两种利用方式下大针茅草原枯落物量,地上生物量,地上现存量,群落物种多样性,共优种大针茅、羊草、糙隐子草植株高度、叶面积... 2016年8月(生物量高峰期)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毛登牧场大针茅草原进行野外取样,以围封(CK)为对照,对放牧、刈割两种利用方式下大针茅草原枯落物量,地上生物量,地上现存量,群落物种多样性,共优种大针茅、羊草、糙隐子草植株高度、叶面积等功能性状变化及枯落物量与物种多样性间、物种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间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量为CK>刈割>放牧(P<0.05),放牧和刈割均造成枯落物减少。与对照相比,放牧显著降低了地上生物量和地上现存量(P<0.05),使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及Pielou指数显著增加(P<0.05)。放牧、刈割均造成群落组成发生变化,禾本科植物地上生物量比重降低,且放牧造成多年生丛生禾草比重降低。与对照相比,放牧、刈割均造成大针茅、糙隐子草和羊草植株高度降低(P<0.05),放牧使三者叶面积减小(P<0.05),刈割使糙隐子草叶面积减小(P<0.05)。刈割过程中,随着枯落物量增加,物种丰富度降低(P<0.05);放牧过程中,随着物种丰富度增大,地上生物量降低(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落物 地上现存量 利用方式 植物多样性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不同类型沙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地上生物量与凋落物量变化 被引量:21
11
作者 罗永清 赵学勇 +4 位作者 丁杰萍 冯静 苏娜 周欣 岳祥飞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8-84,共7页
植物体生长、死亡及分解是沙地生态系统物质周转的重要环节。以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固定沙丘及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009—2011年3个生长季各生境植被特征、地上生物量和凋落物的测定,分析了沙地恢复过程中地上生物量和凋落物量的变... 植物体生长、死亡及分解是沙地生态系统物质周转的重要环节。以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固定沙丘及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009—2011年3个生长季各生境植被特征、地上生物量和凋落物的测定,分析了沙地恢复过程中地上生物量和凋落物量的变化趋势和季节动态。结果表明:(1)地表植被存在显著的生境差异,植被盖度、生物量和密度等均表现为草地>固定沙丘>流动沙丘。(2)3类生境地上生物量均存在显著的单峰曲线的季节差异性,其中草地最大生物量分别出现在7月(2009年)和8月(2010、2011年),最大生物量为163.71~247.64g·m^(-2);固定沙丘最大生物量均在2009、2010、2011年7月达到最高,分别为96.13、96.02、102.74g·m^(-2),流动沙丘最高地上生物量为17.48~20.10g·m^(-2),分别出现在7月(2009年和2010年)和9月(2011年)。(3)2009、2010、2011年3类生境中的年最大凋落物量分别为21.0、267.6、370.1g·m^(-2),其中草地和固定沙丘中凋落叶和凋落枝等非立枯有较大比重,流动沙丘凋落物主要为立枯;同时各生境凋落物具有与地上生物量相反的季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植被恢复过程 地上生物量 凋落物 季节动态
原文传递
云雾山不同恢复方式下草地植物与土壤的化学计量学特征 被引量:18
12
作者 方瑛 安韶山 马任甜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0-88,共9页
研究云雾山天然草地、灌草地、禁牧地、撂荒地4种恢复方式下草地各植物组分(植物地上部分、枯落物、根系)与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土壤与植物地上部分和根系的化学计量学特征显著相关,并且植物地上部分与根系之... 研究云雾山天然草地、灌草地、禁牧地、撂荒地4种恢复方式下草地各植物组分(植物地上部分、枯落物、根系)与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土壤与植物地上部分和根系的化学计量学特征显著相关,并且植物地上部分与根系之间P的联系比N紧密,土壤与植物地上部分和根系之间N的联系比P紧密,而土壤与枯落物、根系与枯落物的化学计量学特征相关性不显著.不同恢复方式间植物地上部分和根系总体的C、N储量无显著差异,P储量差异显著且以撂荒地最大(0.49 g·m^(-2))禁牧地最小(0.29 g·m^(-2)).禁牧年限对植物和土壤的化学计量学特征影响较小;耕地撂荒恢复12年后土壤C、N(分别为9.98和1.07g·kg^(-1))仍显著低于天然草地(分别为14.27和1.55 g·kg^(-1)),两者植物化学计量特征的差异由撂荒地各植物组分P浓度高引起;由于根系生物量的稀释作用,天然草地根系N、P浓度最低(分别为6.25和0.57 g·kg^(-1));灌草地地上部分N、P浓度偏低(分别为12.77和0.98g·kg^(-1)},但根系N、P浓度偏高(分别为9.30和0.77 g·kg^(-1)).物种组成是影响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变化的主要因素,不同恢复方式间群落相似度高则整体化学计量特征差异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植物地上部分 枯落物 根系 土壤
原文传递
河北省天然草地生物量和碳密度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18
13
作者 岑宇 王成栋 +3 位作者 张震 任侠 刘美珍 杨帆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5-276,共12页
分析不同草地类型生物量与碳密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揭示草地植物碳库的变化规律,对于了解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碳汇具有重要意义。2011–2013年以河北省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调查了不同草地类型的地上活体生物量、凋落物生物量和根... 分析不同草地类型生物量与碳密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揭示草地植物碳库的变化规律,对于了解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碳汇具有重要意义。2011–2013年以河北省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调查了不同草地类型的地上活体生物量、凋落物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以及各组分的碳密度。结果表明:温性草原、温性草甸、温性山地草甸、低地盐化草甸、暖性草丛和暖性灌草丛6种草地类型的总生物量差异显著,其中低地盐化草甸总生物量最高,为2 770.2 g·m^(–2),而温性草原最低,为747.6 g·m^(–2),前者约为后者的3.7倍;地上活体生物量最大的是低地盐化草甸,其次是暖性灌草丛和温性山地草甸,最小的是温性草原,分别为285.0、235.1、203.1和110.6 g·m^(–2);凋落物生物量也是低地盐化草甸最大,其次是温性山地草甸和温性草甸,分别为584.0、187.9和91.0 g·m^(–2)。6种草地类型的根系生物量均大于地上生物量,是地上生物量的1.9–4.3倍,不同草地类型根冠比的平均值为3.1;低地盐化草甸的根系生物量最高,为1 901.3 g·m^(–2),温性草原的根系生物量最低,只有低地盐化草甸的1/3。在各类草地生物量碳密度方面,低地盐化草甸的地上活体碳密度、凋落物碳密度与根系碳密度均为最大,分别为132.7、81.2和705.9 g C·m^(–2)。草地地上生物量、凋落物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以及总生物量均随海拔的升高先减少而后增加(p<0.05);草地生态系统总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随大于10℃积温的增加先降低而后升高(p<0.01)。该研究中暖性灌草丛多分布在石质山区,土层很薄,植物地上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都比土层较厚的草甸草原低。可见,在较大区域比较不同草地类型生物量时,应综合考虑气候、土壤、地理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上活体生物量 凋落物生物量 根系生物量 碳密度 环境因子 天然草地
原文传递
Changes in plant biomass and species composition of alpine Kobresia meadows along altitudinal gradient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被引量:31
14
作者 WANG ChangTing1,3, CAO GuangMin1, WANG QiLan1, JING ZengChun1, DING LuMing1 & LONG RuiJun2 1 Northwest Institute of Plateau 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Xining 810001, China 2 College of Pastoral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China 3 Graduate University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39, China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08年第1期86-94,共9页
Alpine Kobresia meadows are major vegetation types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There is growing concern over their relationships among biodiversity, productivity and environments. Despite the im-portance of specie... Alpine Kobresia meadows are major vegetation types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There is growing concern over their relationships among biodiversity, productivity and environments. Despite the im-portance of species composition, species richness, the type of different growth forms, and plant bio-mass structure for Kobresia meadow ecosystems, few studies have been focu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iomass and environmental gradient in the Kobresia meadow plant communities, particularly in relation to soil moisture and edaphic gradients. We measured the plant species composition, her-baceous litter, aboveground and belowground biomass in three Kobresia meadow plant communities in Haibei Alpine Meadow Ecosystem Research Station from 2001 to 2004. Community differences in plant species composition were reflected in biomass distribution. The total biomass showed a de-crease from 13196.96±719.69 g/m2 in the sedge-dominated K. tibetica swamp to 2869.58±147.52 g/m2 in the forb and sedge dominated K. pygmaea meadow, and to 2153.08±141.95 g/m2 in the forbs and grasses dominated K. humilis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altitude.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below-ground biomass is distinct in the three meadow communities, and the belowground biomass at the depth of 0-10 cm in K. tibetica swamp meadow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K. humilis and K. pygmaea meadows (P<0.01). The herbaceous litter in K. tibetica swam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K. pygnaeca and K. humilis meadows. The effects of plant litter are enhanced when ground water and soil moisture levels are raised.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litter and vegetation may vary with soil water availability. In the K. tibetica swamp, total biomass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to species richness (P<0.05); aboveground biomas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soil organic matter, soil moisture, and plant cover (P<0.05); belowground biomas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il moisture (P<0.05). However, in the K. pygnaeca and K. humilis meadow communities, aboveground biomas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soil total nitrogen (P<0.05). This suggests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biomass coincided with soil moisture and edaphic gradient in alpine meadow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T species richness PLANT litter aboveground BIOMASS BELOWGROUND BIOMASS soil moisture alpine MEADOW
原文传递
凋落物输入变化和氮添加对半干旱草原群落生产力及功能群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嘎玛达尔基 杨泽 +7 位作者 谭星儒 王珊珊 李伟晶 游翠海 王彦兵 张兵伟 任婷婷 陈世苹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91-806,共16页
不同的草原利用方式(围封、放牧和割草等)随着大气氮沉降的不断加剧,改变了凋落物输入量。凋落物作为连接地上-地下碳循环过程的关键环节,对草原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碳循环过程影响显著。氮是草原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子,凋落物输入量的变化... 不同的草原利用方式(围封、放牧和割草等)随着大气氮沉降的不断加剧,改变了凋落物输入量。凋落物作为连接地上-地下碳循环过程的关键环节,对草原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碳循环过程影响显著。氮是草原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子,凋落物输入量的变化对草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仍缺乏长期实验证据支持。该研究在内蒙古半干旱典型草原建立一个凋落物输入变化和氮添加控制实验平台,通过连续6年对群落生产力和功能群组成的监测,研究了凋落物添加与去除和氮添加对半干旱草原群落生产力和功能群组成的影响。研究发现:1)凋落物输入量增加和氮添加均显著提高了群落生产力,在对照和氮添加处理下,凋落物去除处理导致生产力分别降低了8.4%和7.6%,而凋落物添加处理使生产力分别提高了10.7%和6.3%;2)不同植物功能群对凋落物输入变化和氮添加的响应存在差异,导致群落功能群结构发生变化。随着凋落物输入量增加和氮添加,群落优势功能群多年生禾草(包括多年生丛生禾草和多年生根茎禾草)的生物量显著提高,对群落生产力的贡献增加,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增强;而另一优势功能群多年生杂类草生物量对凋落物和氮添加处理均无显著响应,进而导致在氮添加处理下其对群落生物量的贡献比例显著降低;3)凋落物输入主要改善土壤水分状况,而氮添加则主要通过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群落生产力,并通过影响主要功能群生物量,导致群落结构发生变化。以上结果表明,适当的草原管理方式如围封禁牧和降低放牧强度等都能通过增加凋落物的输入来提高草原生产力,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而适量的氮等养分添加管理也有助于提高草原生产力,促进其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上净初级生产力 植物功能群 凋落物输入变化 氮添加 半干旱草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