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PLT、ALC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的关系研究
1
作者 邹思平 王畅 林剑扬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0期131-132,共2页
目的分析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淋巴细胞绝对值(absolute lymphocyte count,ALC)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3月-2023年2月收治的DLBCL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DLBCL组)... 目的分析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淋巴细胞绝对值(absolute lymphocyte count,ALC)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3月-2023年2月收治的DLBCL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DLBCL组),另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人群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DLBCL组和对照组血清PLT、ALC水平;根据1年随访结果将85例DLBCL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并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和血清PLT、ALC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DLBCL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DLBCL组PLT、A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5例DLBCL患者1年预后中,预后良好者62例、预后不良者23例,不同预后者性别、年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临床Ⅲ/Ⅳ期者占比、IPI评分≥2分者占比、PLT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患者ALC水平均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Ⅲ/Ⅳ期、IPI评分≥2分、PLT水平上升、ALC水平下降均是影响DLBCL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PLT、ALC水平变化与DLBCL患者预后密切,通过检测PLT、ALC水平,能为临床评估DLBCL预后不良提供可靠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计数 淋巴细胞绝对值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预后
下载PDF
硼替佐米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T淋巴细胞、血栓发生风险及预后的影响
2
作者 罗信国 叶虹位 +1 位作者 胡姗姗 许维东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4期325-329,共5页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T淋巴细胞、血栓发生风险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15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采用含硼替佐米的化疗方案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治疗方式进行干预,均干预6...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T淋巴细胞、血栓发生风险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15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采用含硼替佐米的化疗方案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治疗方式进行干预,均干预6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两组的血清CD^(3+)、CD^(4+)、CD^(4+)/CD^(8+)、Tre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记录两组患者化疗期间血栓的发生情况,评估临床疗效和预后生存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NF-α、IL-1β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63、9.52,P均<0.05),CD^(3+)、CD^(4+)、CD^(4+)/CD^(8+)、Tre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63、9.52、6.21、2.65,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5.04、13.53,P均<0.05)。随访2年内,观察组生存率为96.00%,对照组为92.00%,两组患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P>0.05)。结论硼替佐米在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中改善患者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降低炎症水平及血栓的发生风险,对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替佐米 多发性骨髓瘤 T淋巴细胞 血栓 预后
下载PDF
PLR、NLR、MLR、D-D、FDP与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分期的相关性及对生存预后的影响
3
作者 陈超华 孙立涛 +1 位作者 陶毅森 许春江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24期3587-3592,共6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与多发性骨髓瘤(MM)临床分期的相关性及对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 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与多发性骨髓瘤(MM)临床分期的相关性及对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两年生存状况分为死亡组20例与生存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和PLR、NLR、MLR、D-D、FDP水平,比较不同临床传统分期系统(DS)、国际分期系统(ISS)分期患者的上述各项指标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各指标与DS分期、ISS分期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在生存与死亡患者中的最佳截断值,采用KM曲线分析各指标不同水平患者的两年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的DS分期、ISS分期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的PLR、NLR、MLR、D-D、FDP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S分期Ⅲ期患者的PLR、NLR、MLR、D-D、FDP水平>Ⅱ期>Ⅰ期,ISS分期Ⅲ期患者的PLR、NLR、MLR、D-D、FDP水平>Ⅱ期>Ⅰ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LR、NLR、MLR、D-D、FDP与DS、ISS分期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LR、NLR、MLR、D-D、FDP在生存与死亡患者中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68.25、3.10、0.22、5.28 mg/L、32.79μg/L,AUC分别为0.755(95%CI:0.629~0.855)、0.815(95%CI:0.696~0.902)、0.798(95%CI:0.676~0.889)、0.820(95%CI:0.701~0.906)、0.844(95%CI:0.730~0.924);KM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LR、NLR、MLR、D-D、FDP高水平患者两年生存率低于低水平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R、NLR、MLR、D-D、FDP与MM患者临床分期均具有一定相关性,各指标高水平同时暴露可协同降低两年生存率,可作为临床评估MM患者临床分期、预测生存预后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D-二聚体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相关性 预后
下载PDF
血清CAR LMR T淋巴细胞亚群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达海丽 张旭光 +1 位作者 田卫伟 解菊芬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34-238,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T淋巴细胞亚群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诊治的10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75例健康...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T淋巴细胞亚群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诊治的10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75例健康体检者设立为对照组。根据MM患者治疗后随访2年是否出现复发或死亡分为预后不良组(n=34)和预后良好组(n=71),对比血清CAR、LMR、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AR、LMR、CD3^(+)、CD4^(+)、CD8^(+)、CD4^(+)/CD8^(+)对MM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ROC曲线模型分析CAR、LMR、CD3^(+)、CD4^(+)、CD8^(+)、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综合参数预测MM患者预后的AUC值、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观察组的CAR、CD8^(+)高于对照组,而LMR、CD3^(+)、CD4^(+)、CD4^(+)/CD8^(+)低于对照组(P<0.05)。预后不良组的CAR、CD8^(+)高于预后良好组,而LMR、CD3^(+)、CD4^(+)、CD4^(+)/CD8^(+)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R、CD8^(+)升高和LMR、CD3^(+)、CD4^(+)、CD4^(+)/CD8^(+)下降会对MM患者预后产生影响(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AR、LMR、CD3^(+)、CD4^(+)、CD8^(+)、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综合参数预测MM患者预后的AUC值分别为(0.637、0.792、0.726、0.767、0.669、0.750、0.853,P<0.05)。结论:血清CAR、LMR、T淋巴细胞亚群在MM患者中呈异常表达趋势,检测其变化有利于为评估MM患者的预后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 T淋巴细胞亚群 多发性骨髓瘤 预后
下载PDF
淋巴细胞与肺癌患者重度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的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王志勇 李悦文 +5 位作者 张莹松 宋婷婷 付菱 李仕娟 朱晓丽 庄莉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36-241,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LC)及其他检测指标与肺癌患者重度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CIP)的危险因素及CIP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三附属医院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1日符合纳入标准的4...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LC)及其他检测指标与肺癌患者重度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CIP)的危险因素及CIP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三附属医院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1日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轻度CIP患者和24例重度CIP患者。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探究重度CIP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指标与CIP患者预后的相关函数;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CIP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低水平ALC是重度CI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Kaplan-Meier分析结果提示低水平ALC的患者较高水平ALC患者预后不佳,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结果提示CIP发生时重度CIP患者预后不佳(P<0.05)。结论CIP发生时,低水平ALC是重度CIP发生的高危因素,低水平ALC患者预后较差,重度CIP是CIP患者预后不佳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 肺癌 淋巴细胞绝对计数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外周血炎症指标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黄宵莓 黄柏明 +2 位作者 黄训俊 吴菁 李若林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期15-20,共6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ratio,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to-lymphocyte ratio,M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等外周血炎症指标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ratio,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to-lymphocyte ratio,M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等外周血炎症指标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百色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77例初诊MM患者和77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NLR、MLR、PLR并比较差异。再以均值为临界值将初诊MM患者分为高NLR组、低NLR组、高MLR组、低MLR组、高PLR组、低PLR组,比较各组患者预后情况以及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time,OS)的关系。结果初诊MM患者的NLR、MLR、PLR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NLR和高MLR患者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icroglobulin,β_(2)-MG)水平较低NLR和低MLR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NLR组、高MLR组和高PLR组患者OS较低NLR组、低MLR组和低PLR组患者短,预后较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国际分期体系(international staging system,ISS)分期、肌酐(creatinine,Cr)、β_(2)-MG、白蛋白(albumin,ALB)、NLR、MLR及PLR与总生存情况有关(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MLR、PLR不是影响初诊M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患者伴有影响预后的炎症指标(高NLR、高MLR、高PLR)数量,将患者分为0或1个危险因素组,2个危险因素组和3个危险因素组,3组患者OS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伴有的预后危险因素数量越多,OS越短。结论初诊MM患者炎症指标升高与患者OS短、预后差有关,它们可能作为评估初诊MM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炎症指标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下载PDF
外周血NLR、PLR水平与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陈仪 郑锡铭 张爱荣 《哈尔滨医药》 2024年第2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水平与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初诊MM患者的一般资料。对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Hb、ALB、Cr...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水平与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初诊MM患者的一般资料。对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Hb、ALB、Cr、Ca、β2微球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并计算NLR、PLR。根据NLR、PLR水平,将患者分为高NLR组(NLR≥2.54,n=32)、低NLR组(NLR<2.54,n=54)和高PLR组(PLR≥135,n=41)、低PLR组(PLR<135,n=45)。通过Kaplan-Meier曲线明确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S)并行Log-Rank检验,分析不同NLR、PLR水平患者的生存情况。建立风险评估模型,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NLR、PLR评估初诊MM患者预后的诊断效能。结果高NLR组和低NLR组在ISS分期、Ca、Cr、β2微球蛋白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PLR组和低PLR组在ISS分期、Cr、β2微球蛋白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NLR组的生存时间为(13.28±1.99)个月,低NLR组的生存时间为(36.15±5.42)个月,高NLR组的生存时间短于低NLR组(χ^(2)=13.984,P=0.000<0.05);高PLR组的生存时间为(25.31±3.79)个月,低PLR组的生存时间为(33.26±4.98)个月,高PLR组的生存时间短于低PLR组(χ^(2)=8.767,P=0.003<0.05);由ROC曲线分析,NLR、PLR联合检测模式下的AUC值最高,为0.923,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2.85%、85.71%。结论外周血NLR、PLR水平与初诊MM患者预后有紧密关联,MM患者的NLR、PLR水平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差,生存时间越短。同时应用NLR、PLR联合检测的方式在评估初诊MM患者预后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初诊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淋巴细胞来源微泡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8
作者 王宁方 赵崇山 +4 位作者 刘方 赵鹏浩 张东东 蔡卓纹 蔡芳芳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409-415,共7页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淋巴细胞来源微泡(LM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65例初诊MM患者(初诊组)及3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初诊组经4疗程化疗后8例在3个月内死亡,余57例纳入化疗后组。流式细胞仪检测3组外周血LMP的表...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淋巴细胞来源微泡(LM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65例初诊MM患者(初诊组)及3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初诊组经4疗程化疗后8例在3个月内死亡,余57例纳入化疗后组。流式细胞仪检测3组外周血LMP的表达及初诊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骨髓MM细胞免疫表型表达;比较化疗后不同疗效组间LMP;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各LMP预测死亡的截断值,LMP≥截断值为High(H)组,<截断值的为Low(L)组,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将Kaplan-Meier分析中P<0.05的变量纳入Cox回归分析,分析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比较不同LMP组间淋巴细胞亚群及骨髓瘤细胞免疫表型差异。结果 初诊组LMP、CD3^(+)LMP、CD3^(+)CD8^(+)LMP比例低于对照组,NKLMP比例、CD4^(+)/CD8^(+)LMP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组CD3^(+)CD8^(+)LMP比例高于初诊组,CD3^(+)CD4^(+)LMP比例、CD4^(+)/CD8^(+)LMP低于初诊组(P<0.05)。完全缓解(CR)+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组CD3^(+)LMP、CD3^(+)CD8^(+)LMP比例高于部分缓解(PR)+微小缓解(MR)+疾病进展(PD)组(P<0.01),而NKLMP比例、CD4^(+)/CD8^(+)LMP则低于PR+MR+PD组(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LLMP组中位生存时间(OS)较HLMP组缩短(P<0.01);LNKTLMP组中位OS较HNKTLMP组缩短(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LLMP、LNKTLMP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分别为4.620、2.706,P<0.05)。LLMP组CD3^(+)CD4^(+)T比例、CD4^(+)/CD8^(+)T高于HLMP组(P<0.05)。LLMP组MM细胞CD117^(+)比例高于HLMP组(P<0.05)。结论 MM患者存在LMP分泌紊乱,LMP、NKTLMP与MM预后密切相关,未来靶向调节LMP分泌或可延长生存,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流式细胞术 预后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来源微泡
下载PDF
基于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构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风险模型
9
作者 康敏荣 周慧芳 +3 位作者 宋光磊 闫廷玺 陈韭铭 闫伟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12期1533-1536,F0003,共5页
目的基于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构建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风险模型。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和海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90例M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成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对比两组... 目的基于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构建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风险模型。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和海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90例M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成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验证风险预测模型的效能。结果90例MM患者中,有9例出现复发,7例死亡。预后不良组的年龄大于预后良好组[(59±3)岁比(57±3)岁](P<0.01),CD3^(+)、CD4^(+)、CD4^(+)/CD8^(+)低于预后良好组[(54±6)%比(59±5)%、(31±4)%比(35±3)%、0.79±0.21比1.00±0.22](P<0.01),CD8^(+)高于预后良好组[(41±8)%比(37±6)%](P<0.05),两组修订的国际分期系统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3^(+)、CD4^(+)水平降低、CD8^(+)水平升高、CD4^(+)/CD8^(+)降低均为影响MM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OR=0.293,95%CI 0.079~0.508;OR=0.303,95%CI 0.062~0.545;OR=4.104,95%CI 1.662~6.546;OR=0.312,95%CI 0.056~0.568)(P<0.01)。由风险预测模型可知,CD8^(+)是MM患者预后不良的最强预测因子,其次是CD4^(+)/CD8^(+)、CD4^(+)、CD3^(+)。校准曲线结果显示,该模型预测MM患者预后不良的一致性指数为0.796。ROC曲线结果显示,该模型预测MM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08(95%CI 0.723~0.894),灵敏度为0.815,特异度为0.787。结论淋巴细胞亚群与MM患者的预后具有显著相关性。基于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构建MM患者预后风险模型有利于筛选风险较高的因素,为及早识别高危人群并及时采取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淋巴细胞亚群 风险预测模型 国际分期系统 预后
下载PDF
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在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丽娟 刘国梁 +3 位作者 李俊 陶新曹 阮冬石 张运剑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77-981,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在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01-2014-01我院诊断的脓毒症患者116例,于入院第1、3、7天抽取外周血检测淋巴细胞计数(Lym),根据28d、90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在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01-2014-01我院诊断的脓毒症患者116例,于入院第1、3、7天抽取外周血检测淋巴细胞计数(Lym),根据28d、90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细胞计数、APACHEⅡ评分、合并症等,并行L06stic回归分析淋巴细胞计数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结果①死亡组的年龄、血肌酐、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P〈0.05),ALB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两组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在入院第1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第3、7天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合并肾衰竭和心功能不全的比例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②ROC曲线显示,淋巴细胞计数对脓毒症患者28d病死率和90d病死率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AUC最大值均为第7天(0.772,0.785),两者切点值均近似于1.0×10^9/L。③第7天淋巴细胞〈1.0×10^9/L组患者的血肌酐、年龄、APACHEⅡ评分、28d和90d病死率明显高于淋巴细胞〉1.0×10^9/L组。④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合并肿瘤、应用机械通气和第7天的淋巴细胞计数是否〈1.0×10^9/L是预测病死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第7天的淋巴细胞计数〈1.0×10^9/L是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若结合是否合并肿瘤、是否应用机械通气则能更好地预测脓毒症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计数 脓毒症 预后
下载PDF
T细胞亚群与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诊疗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11
作者 严志民 刘彦权 +4 位作者 黄走方 梁艳 林洁 沈建箴 陈鑫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91-1796,共6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变化与免疫功能状态、生化指标的相关性以及与临床病情阶段及预后的关系,为MM患者预后分析及病情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两家医院共89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选取36例健...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变化与免疫功能状态、生化指标的相关性以及与临床病情阶段及预后的关系,为MM患者预后分析及病情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两家医院共89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选取36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入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核心成员及细胞因子的水平,同时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G)、乳酸脱氢酶(LDH)、白蛋白(ALB)、肌酐(CRE)以及血红蛋白(HGB)水平,并探究T淋巴细胞亚群与上述各指标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结果:MM患者外周血中NK细胞、CD8^(+)T淋巴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D4^(+)T、CD4^(+)/CD8^(+)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而MM患者外周血中CD3^(+)T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MM患者CD4^(+)T、CD4^(+)/CD8^(+)比值低于正常对照,且与MM分期呈负相关(r=-0.964,r=-0.653),即MM分期越晚其水平减低越明显;而CD8^(+)T、NK细胞比例则与MM分期呈正相关(r=0.891,r=0.728),即MM分期越晚其水平升高越显著。MM患者Treg细胞(CD4^(+)CD25^(high)CD127^(low/-)T细胞/CD4^(+)T细胞)水平在疾病分期Ⅰ期、Ⅱ期、Ⅲ期分别为(5.87±0.92)%、(7.97±1.32)%、(11.52±4.7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Ⅲ期MM患者Treg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其他病情阶段的患者(P<0.01)。MM患者Treg细胞(CD4^(+)CD25^(high)CD127^(low/-)T细胞/CD4^(+)T细胞)的比例与β2-MG浓度、LDH水平呈正相关性(r=0.793,r=0.536),但与HGB、ALB以及CRE无显著性相关性。MM患者血清IL-6、IL-10、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MM分期密切相关(r=0.839,r=0.917,r=0.746),即MM分期越晚,其水平越高;而血清IFN-γ水平与MM疾病分期呈负相关(r=-0.689),随疾病分期增加其水平逐渐减低(P<0.01);IL-2、IL-4水平与病情阶段无显著相关性,但总体较对照组均上调(P<0.05)。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核心成员及各细胞因子水平异常与MM患者病情进展、预后不良密切相关,是MM患者病情监测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T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病情监测 预后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2
12
作者 孙磊 王会平 +4 位作者 熊术道 张翠 杨冬冬 郭进京 翟志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21-724,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多发性骨髓(MM)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以62例初诊MM患者和81例正常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常规结果计算得出NLR,比较NLR的差异;并以均值2.61为临界值,将MM患者分为低NLR组(NLR≤2.61)和高NL...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多发性骨髓(MM)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以62例初诊MM患者和81例正常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常规结果计算得出NLR,比较NLR的差异;并以均值2.61为临界值,将MM患者分为低NLR组(NLR≤2.61)和高NLR组(NLR>2.61),然后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血红蛋白(Hb)、血清钙(Ca)、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G)、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肌酐(Cr)、国际分期标准(ISS)和总体生存期(OS)方面的差异。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MM患者NLR水平高于对照者(t=2.54,P<0.05)。与低NLR组相比,高NLR组血清β_2-MG和Cr偏高、ISS分期偏晚、总体生存期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LR>2.61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P<0.05)。结论 MM患者外周血NLR升高提示预后不良,是影响预后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红春 黄国虹 +2 位作者 崔彦杰 贾海英 王昌敏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1203-1205,1209,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初诊MM患者和100例体检健康者临床资料,将MM患者以NLR平均值为临界值分为低NLR组(NLR<2.68)和高NLR组(NLR≥2.68),分析2组性别...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初诊MM患者和100例体检健康者临床资料,将MM患者以NLR平均值为临界值分为低NLR组(NLR<2.68)和高NLR组(NLR≥2.68),分析2组性别、年龄、国际分期体系(ISS)、总体生存期、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的差异,通过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做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MM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MM组的NLR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2.21,P<0.05)。与低NLR组比较,高NLR组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钙、肌酐水平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NLR组较低NLR组总体生存期短、5年生存率低。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LR≥2.68,β2-MG升高是MM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及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NLR是MM患者预后判断的1个独立危险因素,高水平NLR患者的总体生存期短,但需大样本资料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中的意义 被引量:19
14
作者 孙延庆 李青芬 +2 位作者 张启科 魏小芳 冯友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89-493,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以65例初发MM患者和83例同期健康体检者,根据血常规结果计算得出NLR,比较2者差异;并以中位数为临界值,将病例组患者分为低NLR组(NLR <2.34)和高NL...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以65例初发MM患者和83例同期健康体检者,根据血常规结果计算得出NLR,比较2者差异;并以中位数为临界值,将病例组患者分为低NLR组(NLR <2.34)和高NLR组(NLR≥2.34),分析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血清钙(Ca)、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白蛋白(Alb)、血肌酐(Cr)、血红蛋白(Hb)、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差异;比较高NLR组和低NLR组患者生存率的差异;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各指标与MM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MM患者NLR水平高于对照组(z=-2.415,P水平偏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LR、β2-MG及ALB是MM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NLR及Alb水平是影响M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初诊MM患者NLR升高提示预后不良,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疾病预后
下载PDF
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价值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马芹 张会来 +3 位作者 王华庆 陈青青 刘霞 侯芸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03-507,共5页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在首次诊断时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absolute lymphocyte count,ALC)与其临床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的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2年2月至2008年4月收治143例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在首次诊断时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absolute lymphocyte count,ALC)与其临床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的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2年2月至2008年4月收治143例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不同ALC水平与患者各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将143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分为高ALC(ALC≥1.0×109/L)组和低ALC(ALC<1.0×109/L)组,低ALC组患者常伴随B症状、高IPI评分、Ann Arbor分期较晚以及乳酸脱氢酶水平、β2-微球蛋白水平升高(P<0.05)。而且高ALC组患者的缓解率比低ALC组高(P=0.003)。多因素分析显示Ann ArborⅢ/Ⅳ期、ALC<1.0×109/L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较差的独立因素。ALC降低组常伴有Ann Arbor分期的升高。结论:ALC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新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绝对数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预后 非霍奇金淋巴瘤
下载PDF
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绝对值比值在预测临床预后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蓉 李国辉 +4 位作者 刘小五 刘赞 徐静 王丽萍 梁英民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bsolute lymphocyte count,ALC)和单核细胞绝对计数(absolute monocyte count,AMC)比值(ALC/AMC)在预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临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372例初发MM患者为研究对象,收...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bsolute lymphocyte count,ALC)和单核细胞绝对计数(absolute monocyte count,AMC)比值(ALC/AMC)在预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临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372例初发MM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入院时的一般资料,比较患者五年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率及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ALC/AMC的阈值为3.6,ALC/AMC≥3.6和ALC/AMC<3.6患者的年龄、β2微球蛋白、血红蛋白、髓外疾病、ISS分期、del(17p),t(4;14)和二倍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47,6.097,8.236,χ^2=9.147,10.618,5.913,5.239,6.190,均P<0.05)。ALC/AMC≥3.6和ALC/AMC<3.6患者五年OS和PFS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ALC/AMC≥3.6的患者高于ALC/AMC<3.6患者(P<0.001)。ALC/AMC<3.6是预测MM患者五年OS和PFS率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外周血ALC/AMC的降低能有效预测初发MM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淋巴细胞绝对计数 单核细胞绝对计数 总体生存 无进展生存
下载PDF
外周血单核细胞绝对计数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判断的价值 被引量:6
17
作者 马小雯 董春霞 +4 位作者 陈剑芳 王梅芳 张睿娟 张建华 杨林花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81-585,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随访资料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绝对计数(absolute monocyte count,AMC)对CLL的预后价值。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住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目的通过分析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随访资料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绝对计数(absolute monocyte count,AMC)对CLL的预后价值。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住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54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效果、预后进行分析,探讨影响CLL的预后因素。结果 54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1,中位年龄为64岁;其中Binet A期8例,B期25例,C期21例;以疾病进展作为终点得到外周血AM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AMC的截点值为0.67×109/L,曲线的最佳灵敏度为0.710,特异度为0.783,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71(95%CI:0.644~0.899)。以0.67×109/L为界限,分为高AMC组和低AMC组,低AMC组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优于高AMC组(P<0.05),但高AMC组与低AMC组之间总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0)。Cox回归结果表明疾病分期为C期(P=0.038)是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AMC>0.67×109/L(P=0.004)及疾病分期为C期(P=0.049)是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初诊时较高的AMC与CLL较快的疾病进展有关,可能为CLL的预后判断提供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临床特征 外周血单核细胞绝对计数 预后
下载PDF
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ALC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郑方英 张晓玲 王春莲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52-355,共4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初诊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absolute lymphocyte count,ALC)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初诊MM患者50例。根据中位ALC水平(1.46×109/L),将其分为ALC低水平组(ALC<1.4...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初诊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absolute lymphocyte count,ALC)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初诊MM患者50例。根据中位ALC水平(1.46×109/L),将其分为ALC低水平组(ALC<1.46×109/L)和ALC高水平组(ALC≥1.46×109/L)各25例。根据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ALC与初诊MM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ALC低水平组外周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和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指标均低于ALC高水平组(均P<0.05)。ALC低水平组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值和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指标均高于ALC高水平组(均P<0.05)。ALC低水平组和ALC高水平组治疗后缓解例数分别为13例(52.0%)和18例(7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5)。ALC低水平组患者生存率低于ALC高水平组(56.0%vs 80.0%,P<0.05)。结论初诊ALC水平低的患者生存率较低。ALC水平与MM的多个预后因素密切相关,可考虑作为MM判断预后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淋巴细胞计数 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学 预后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和单核细胞绝对值的比值对胃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2
19
作者 侯杰 耿熠 +4 位作者 赵亚宁 刘尧 汪华 闫晓红 杨乔 《癌症进展》 2019年第18期2192-2195,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ALC)与单核细胞绝对值(AMC)的比值(LMR)对胃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接受胃癌根治术治疗的110例胃癌患者,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通过受试者工...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ALC)与单核细胞绝对值(AMC)的比值(LMR)对胃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接受胃癌根治术治疗的110例胃癌患者,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术前外周血ALC、AMC、LMR预测胃癌患者总生存期的最佳临界值,根据LMR最佳临界值将患者分为低LMR组和高LMR组,比较两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和5年无病生存率。结果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LC和AMC预测胃癌患者总生存期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73×109/L[曲线下面积(AUC)为0.661,P﹤0.01]和0.63×109/L(AUC为0.605,P﹤0.05),LMR预测胃癌患者总生存期的最佳临界值为3.9(AUC为0.870,P﹤0.01)。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和LMR均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高LMR组和低LMR组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1.2%和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LMR组和低LMR组胃癌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2.6%和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MR对胃癌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作为胃癌患者预后预测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绝对值 单核细胞绝对值 LMR 胃癌 预后
下载PDF
淋巴细胞绝对数减少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舒文秀 乐静 +2 位作者 万斌 谌登兵 宋燕萍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73-275,共3页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初发时淋巴细胞绝对数(ALC)与其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并探讨其预后参考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0月间我院新确诊的210例NHL患者的临床特征,结合随访资料,分析不同ALC水平与NHL患者各临床...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初发时淋巴细胞绝对数(ALC)与其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并探讨其预后参考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0月间我院新确诊的210例NHL患者的临床特征,结合随访资料,分析不同ALC水平与NHL患者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在本组NHL病例中,中位年龄58岁,结外淋巴瘤占有一定比例(47.1%)。ALC中位数为1.2(0.1~13.9)×109/L,25%~75%的置信区间分界值为(0.7~1.8)×109/L。我们发现,ALC<1.2×109/L时,其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淋巴瘤类型、临床分期、IPI预后指数、骨髓浸润、贫血等临床特征并无显著相关性,但常伴有LDH水平的升高,且表现B症状,而此类患者临床缓解率相对较低,死亡率较高(P<0.05)。继续以ALC<1.0×109/L作为分界点时,除上述特点外,年龄差异开始具有统计学意义,ALC减少更多见于老年淋巴瘤患者(P<0.01)。最后以ALC<0.7×109/L作为临床分界点时,ALC减少的NHL患者除了涵盖上述临床特点外,T细胞淋巴瘤所占比例也明显升高(P<0.01),此类患者临床分期更晚,IPI积分更高,β2-MG水平更高(P<0.05),治疗缓解率更低,死亡率更高(P<0.05)。结论:ALC减少可以作为NHL患者,特别是老年性NHL患者的辅助性预后判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绝对数 非霍奇金淋巴瘤 临床分期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