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HR (Waste Heat Technology) Method in Tri-generation Model 被引量:2
1
作者 Imrich Discantiny 《Journal of Geological Resource and Engineering》 2015年第1期37-41,共5页
This paper is focused on description of cool production in using WHR (Waste Heat Technology) Technology-a new method of centralized production of heat by using the waste heat from generated exhaust gas, which has be... This paper is focused on description of cool production in using WHR (Waste Heat Technology) Technology-a new method of centralized production of heat by using the waste heat from generated exhaust gas, which has been in 2009 developed and operated by companies HELORO s.r.o, and COMTHERM s.r.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G (natural gas) GB (gas boiler) CHP (combined heat power) CHPC (combined heat power cool) CGU(co-generation unit) ABSU absorption unit) TC (thermal condenser) HE1 HE2 heat exchanger).
下载PDF
Augmenting the Heat Sink for Better Heat Dissipation
2
作者 Mohammed H. S. Al Ashry 《Circuits and Systems》 2015年第2期21-29,共9页
Heat sinks were invented to absorb heat from an electronic circuit conduct, and then to dissipate or radiate this heat to the surrounding supposedly, ventilated space, at a rate equal to or faster than that of its bui... Heat sinks were invented to absorb heat from an electronic circuit conduct, and then to dissipate or radiate this heat to the surrounding supposedly, ventilated space, at a rate equal to or faster than that of its buildup. Ventilation was not initially recognized as an essential factor to thermal dispersion. However, as electronic circuit-boards continued to heat up, circuit failure became a problem, forcing the inclusion of miniaturized high speed fans. Later, heat sinks with fins and quiet fans were incorporated in most manufactured circuits. Now heat sinks come in the form of a fan with fans made to function as fins to disperse heat. Heat sinks absorb and radiate excess heat from circuit-boards in order to prolong the circuit’s life span. The higher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material used the more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the heat sink is. This paper is an attempt to theoretically design a heat sink with a temperature gradient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ircuit board’s excess he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heat Absorbed by the Natural AIR Flow Surrounding Hot Objects FORCED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absorption of heat Using FORCED AIR Flow Conductivity: Is the Ability of a System to exchange or TRANSFER Temperature within a Body or MATERIAL through the Movement of Electrons MATERIAL That Does Not Conduct heat Is Considered a Nonconductor
下载PDF
Mathematical model for in-line determination of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s in a steam generation process
3
作者 Sotsil Silva-Sotelo Rosenberg. J. Romero Dommguez Roberto Best 《通讯和计算机(中英文版)》 2009年第11期69-76,共8页
关键词 蒸汽发生器 传热系数 在线测定 生成过程 数学模型 板式换热器 安捷伦科技 最佳操作条件
下载PDF
新型燃煤电厂发电-脱碳-供热一体化的耦合系统
4
作者 徐熙然 汪若凡 +2 位作者 李珏 陈海军 吴影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252-4262,共11页
伴随着能源需求的提高,所伴随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加剧,燃烧产生的CO_(2)便是温室气体的直接来源,其中燃煤电厂是主要碳排放源,且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余热。燃煤电厂脱碳系统和热电联产系统对热源温度要求相近,针对这一特性,可以在... 伴随着能源需求的提高,所伴随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加剧,燃烧产生的CO_(2)便是温室气体的直接来源,其中燃煤电厂是主要碳排放源,且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余热。燃煤电厂脱碳系统和热电联产系统对热源温度要求相近,针对这一特性,可以在控制燃煤电厂的碳排放量的同时,对其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提高系统的供热能力。基于燃煤电厂发电系统、固体胺吸收剂脱碳系统以及一次/二次供热系统,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发电-脱碳-供热一体化的耦合系统。引入背压式供热汽轮机和背压式脱碳汽轮机取代低压汽轮机,以背压式供热汽轮机和背压式脱碳汽轮机的排汽分别给供热过程和脱碳过程提供热源,在保证脱碳能力的前提下显著降低了耦合系统的发电能力损失。为再进一步提高耦合系统的热力性能,采用吸收式换热技术高效回收脱碳系统释放的低温余热,提高耦合系统的供热能力。计算结果显示,新型发电-脱碳-供热一体化的耦合系统回收了90%以上脱碳系统释放的低温余热,系统的供热能力由785.06 MW提升至1288.94 MW,供热能力升高65%,节能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后CO_(2)捕集 热电联产 余热回收 吸收式换热 碳中和
下载PDF
基于烟气CO_(2)捕集系统的吸收式热泵贫富液换热器分析
5
作者 陈朋壮 李瑞帅 李佳 《制冷与空调》 2024年第11期93-102,共10页
燃煤电厂是CO_(2)的集中排放源,研究燃煤电厂CO_(2)的排放控制及回收技术是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在燃煤电厂烟气CO_(2)化学吸收法回收过程中,贫富液换热后贫液的温度只能降低到65℃左右,还需要通过冷凝水将贫液温度降低到40℃至45℃才能... 燃煤电厂是CO_(2)的集中排放源,研究燃煤电厂CO_(2)的排放控制及回收技术是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在燃煤电厂烟气CO_(2)化学吸收法回收过程中,贫富液换热后贫液的温度只能降低到65℃左右,还需要通过冷凝水将贫液温度降低到40℃至45℃才能循环利用,富液的温度只能提升到85℃左右,还需要加热到100℃以上才能析出CO_(2),这都造成了能量的大量浪费。文章开发设计了吸收式热泵贫富液换热器,对其工质热物理性质分析,进行机组热力计算,输出最优化结果;对机组的各个环节进行热负荷计算和校对,得出各环节所需传热面积;最后对影响吸收式热泵贫富液换热器性能系数的各个因素进行热力分析,得到了各个因素对吸收式热泵贫富液换热器的影响效果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式热泵 换热器 CO_(2)捕集 余热利用
下载PDF
低温余热回收系统能量管理优化策略研究
6
作者 左建云 张佩佩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12期144-146,150,共4页
低温余热回收系统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排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探讨了低温余热的来源、特性及其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潜力,分析了低温余热回收系统的设计方案和能量管理策略,综述了各种低温余热回收技术(如有机朗肯循环、吸收式制冷等... 低温余热回收系统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排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探讨了低温余热的来源、特性及其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潜力,分析了低温余热回收系统的设计方案和能量管理策略,综述了各种低温余热回收技术(如有机朗肯循环、吸收式制冷等)的原理及应用,指出现有系统在余热收集、传输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和效率瓶颈,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能量管理策略,旨在优化系统性能,包括改进热交换器设计、引入智能控制系统及采用多能源互补配置等。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所提策略在提高系统能效、降低运营成本及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有效性,此成果可为低温余热回收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对推动能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交换器 有机朗肯循环 吸收式制冷 智能控制
下载PDF
对硫酸装置二氧化硫转化系统设计的初探
7
作者 肖保正 《硫酸工业》 CAS 2024年第3期5-9,15,共6页
当进转化器气体中φ(SO_(2))<5.5%时,不建议采用二转二吸工艺。模拟了进转化器气体中不同的二氧化硫浓度下需采用“3+2”转化工艺的临界氧含量。对转化换热流程的选取进行了分析,指出当进转化器气体中φ(SO_(2))≤6.5%时,建议采用Ⅳ... 当进转化器气体中φ(SO_(2))<5.5%时,不建议采用二转二吸工艺。模拟了进转化器气体中不同的二氧化硫浓度下需采用“3+2”转化工艺的临界氧含量。对转化换热流程的选取进行了分析,指出当进转化器气体中φ(SO_(2))≤6.5%时,建议采用ⅣⅠ-ⅢⅡ换热流程,并指出了该流程的缺点。建议对含一氧化碳的二氧化硫气体进行转化计算时,考虑65%左右的一氧化碳在一段床层发生转化。提出了转化器催化剂床层进气温度选择的原则及方法,针对转化设备、管道的设计选材和转化系统散热量的选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转一吸 二转二吸 床层分配 换热流程 一氧化碳 进气温度 设计选材 散热
下载PDF
基于吸收式换热机组的新型供热系统研究
8
作者 裴俊强 《区域供热》 2024年第3期72-82,118,共12页
提出一种新型供热系统,通过吸收式换热机组与传统集中供热相结合的方式深挖燃煤热电厂的节能潜力。首先在热网上利用高温热水和燃气驱动吸收式换热机组来降低一次网回水温度,其次在热电厂中构建与蒸汽型吸收式换热机组串联的梯级加热流... 提出一种新型供热系统,通过吸收式换热机组与传统集中供热相结合的方式深挖燃煤热电厂的节能潜力。首先在热网上利用高温热水和燃气驱动吸收式换热机组来降低一次网回水温度,其次在热电厂中构建与蒸汽型吸收式换热机组串联的梯级加热流程,实现冷凝器余热的高效回收,显著了提高热电厂的供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供热系统 余热回收 吸收式换热机组
下载PDF
基于吸收式换热的热电联产低温供热技术研究
9
作者 程博 秦冰 +1 位作者 梁丹丹 王力伟 《区域供热》 2024年第3期83-88,158,共7页
为了降低冬季供热对热电联产机组发电出力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吸收式换热的热电联产低温供热技术,借助吸收式换热机组,实现一次网供水温度和回水温度的双降低,提高采暖季乏汽供热占比,进而提高热电联产机组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收益。... 为了降低冬季供热对热电联产机组发电出力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吸收式换热的热电联产低温供热技术,借助吸收式换热机组,实现一次网供水温度和回水温度的双降低,提高采暖季乏汽供热占比,进而提高热电联产机组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收益。以西北某热电厂两台300 MW热电机组为例进行了应用案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项目改造完成后,单个采暖季因供热而减少的发电量由改造前的2.13亿度电降至0.97亿度电(降幅54%),在不增加燃煤消耗量且保障原有的供热负荷的前提下,单个采暖季可多发1.16亿度电;每年可新增收益4766万元,项目静态投资回收期3.7年,改造经济性十分可观。理论分析和应用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此种基于吸收式换热的热电联产低温供热技术,可显著提高热电联产机组乏汽供热占比和能源利用效率,促进我国集中供热行业的节能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联产 低温供热 吸收式换热 乏汽供热占比
下载PDF
塑料换热器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欧阳录春 谢雪梅 +3 位作者 俞卫刚 孔博 邱利民 陈国邦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5-68,共4页
重点分析了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存在的腐蚀性问题,提出用塑料换热器替代金属 换热器的构想。以聚四氟乙烯塑料为例从塑料的分子结构特点、传热性能与成本、强度、换热 器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探讨,为进一步解决溴化锂制冷机的腐蚀... 重点分析了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存在的腐蚀性问题,提出用塑料换热器替代金属 换热器的构想。以聚四氟乙烯塑料为例从塑料的分子结构特点、传热性能与成本、强度、换热 器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探讨,为进一步解决溴化锂制冷机的腐蚀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溴化锂制冷机 塑料 换热器 传热性能 聚四氟乙烯 金属 替代 分子结构 腐蚀性
下载PDF
赤峰市基于吸收式换热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示范工程 被引量:62
11
作者 张世钢 付林 +3 位作者 李世一 王凌云 罗勇 江亿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71-75,共5页
介绍了该示范工程的建设及运行情况,并通过实际运行数据分析了其节能效果。示范工程的运行与测试分析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能够将一次网回水温度降到25℃左右,同时可回收电厂循环水余热,节能与经济效果显著,可以大规模推广应用。
关键词 热电联产 集中供热 吸收式换热
下载PDF
回收余热的热电联产IGCC电站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周贤 许世森 +2 位作者 史绍平 王保民 王剑钊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00-104,共5页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IGCC)作为洁净煤发电技术,发展为供热机组后,可实现更为清洁的煤基热电联产技术。另一方面,IGCC目前投资较高,若能实现与集中供热结合,供热收益可大幅度改善IGCC的经济性,...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IGCC)作为洁净煤发电技术,发展为供热机组后,可实现更为清洁的煤基热电联产技术。另一方面,IGCC目前投资较高,若能实现与集中供热结合,供热收益可大幅度改善IGCC的经济性,而以热定电的形式保证了IGCC的年发电小时数,为IGCC的商业化推广提供了一条有力的途径。进行汽轮机乏汽余热回收与烟气余热回收后,IGCC的总体能源利用效率会进一步提高,经济性也将大幅改善。该文研究结果表明:400 MW级的IGCC热电联产系统的热电比为47.2%,总体能源利用效率为57.6%;进行余热回收后,热电比为55.6%,总体能源利用效率为60.8%;在热力站进行吸收式换热改造后,热电比为62.0%,总体能源利用效率为6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 集中供热 余热回收 吸收式换热
下载PDF
烟气与水冷凝换热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被引量:27
13
作者 刘华 周贤 付林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0-95,共6页
搭建了基于吸收式热泵的直接接触式烟气余热回收实验系统,通过实验研究了水气比、喷嘴形式、喷嘴排数、过量空气系数、喷淋高度、喷水温度、排烟温度对直接接触式换热器性能的影响。测试了凝结水量和冷凝水的pH值,以及换热器烟气侧阻力... 搭建了基于吸收式热泵的直接接触式烟气余热回收实验系统,通过实验研究了水气比、喷嘴形式、喷嘴排数、过量空气系数、喷淋高度、喷水温度、排烟温度对直接接触式换热器性能的影响。测试了凝结水量和冷凝水的pH值,以及换热器烟气侧阻力。结果表明,影响烟气-水换热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水气比、喷淋高度和喷水雾化粒径,排烟温度、喷水温度和过量空气系数对换热效率也有一定影响。整个余热回收系统的实验测试结果达到了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冷凝 余热回收 直接接触式换热 影响因素 换热效率 吸收式热泵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塑料换热技术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上的应用展望 被引量:15
14
作者 胡亚才 张雪东 +1 位作者 王建平 洪荣华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4-48,共5页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在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但换热装置腐蚀及其引起的冷量衰减一直以来是人们难以解决的问题。根据现有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的性能 ,结合塑料换热装置的一些特点 ,提出了采用塑料换热装置代替金属换热装置来解决溴...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在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但换热装置腐蚀及其引起的冷量衰减一直以来是人们难以解决的问题。根据现有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的性能 ,结合塑料换热装置的一些特点 ,提出了采用塑料换热装置代替金属换热装置来解决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这个难题 ;并以研制一台制冷量为 3.4 9× 10 4W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为例 ,对塑料换热装置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与传统金属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相关部件的参数进行比较。通过对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的传热面积、管道阻力的计算和安全强度的校核 ,发现塑料换热装置应用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上是可行的 ,塑料换热技术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上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制冷量 塑料 换热 装置 金属 性能 传热面积 代替 应用前景
下载PDF
增大燃气热电联产供热能力的方式研究——应用3S离合背压供热与应用基于吸收式换热的集中供热技术的比较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玺灵 付林 +2 位作者 刘华 李锋 王潇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0-64,共5页
为提高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供热能力,研究了应用3S离合器背压供热技术和基于吸收式换热(Co-ah)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分析了两种技术的优劣,通过案例给出两种技术的系统形式,对系统进行了热力分析和经济性分析。3S离合器背压供... 为提高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供热能力,研究了应用3S离合器背压供热技术和基于吸收式换热(Co-ah)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分析了两种技术的优劣,通过案例给出两种技术的系统形式,对系统进行了热力分析和经济性分析。3S离合器背压供热技术和Co-ah循环供热技术均可以增大供热能力,但是后者不仅能回收乏汽余热,还可以回收烟气余热,是全面提升燃气热电厂供热能力的综合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联产 吸收式换热 余热回收 3S离合 供热能力
下载PDF
基于吸收式换热的深层地热集中供热系统能效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孙方田 程丽娇 +2 位作者 付林 李永红 张世钢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73-1178,共6页
结合深层地热温度高、稳定性好的特点,提出基于吸收式换热的深层地热集中供热新系统,并对其热力性能及经济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远低于地热水温的一次网回水有助于热源站采用换热器高效利用深层地热能。当一次网输热距离为15 km时,新... 结合深层地热温度高、稳定性好的特点,提出基于吸收式换热的深层地热集中供热新系统,并对其热力性能及经济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远低于地热水温的一次网回水有助于热源站采用换热器高效利用深层地热能。当一次网输热距离为15 km时,新型供热系统的产品效率为22.94%,一次能源利用率为121.6%,供热成本为62.25$/GJ,投资回收期不足7 a。与常规燃气锅炉供热系统相比,新型供热系统每年可降低燃气消耗量约54%,供热成本约25.6%;提升产品效率约11.8%,一次能源利用率约6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能 吸收式换热机组 集中供热 吸收式热泵 节能
下载PDF
竖直U形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银安 李斌 +2 位作者 陈九法 郁云涛 周培海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2-78,共7页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竖直U形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进行了现场测试和分析,得出了单位井深地埋管的夏季散热量、冬季取热量及最佳地埋管钻孔深度。
关键词 测试系统 地埋管换热器 放热 取热 钻孔深度
下载PDF
吸收式气-水换热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赵玺灵 付林 张世钢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146-150,共5页
针对目前中高温气体余热利用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余热深度利用新技术:吸收式气-水换热技术.分析了该技术的原理、特点、适用条件等,通过示范工程的案例研究,详细分析了应用该项技术后能源系统的能效水平.研究结果表明,该项技术使得... 针对目前中高温气体余热利用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余热深度利用新技术:吸收式气-水换热技术.分析了该技术的原理、特点、适用条件等,通过示范工程的案例研究,详细分析了应用该项技术后能源系统的能效水平.研究结果表明,该项技术使得中高温气体的排烟温度不受到用户处热要求的限制,可降低到30℃以下,使能源利用效率可以提高10%,且可减少废气中NOx,SO2等污染物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式气-水换热技术 余热回收 热源利用效率
下载PDF
新型膜蒸馏传质回热的吸收式制冷循环 被引量:9
19
作者 孙文哲 邓申江 +1 位作者 曹巍 吴延嘉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134-138,共5页
提出了传质回热吸收式制冷循环,该循环在溶液回热过程中引入膜蒸馏技术,将传统吸收式制冷循环中的溶液等浓度回热过程转变为溶液变浓度回热过程。同传统吸收式制冷循环相比,该循环的发生过程向低温区移动,这对于低品位热能的利用以及提... 提出了传质回热吸收式制冷循环,该循环在溶液回热过程中引入膜蒸馏技术,将传统吸收式制冷循环中的溶液等浓度回热过程转变为溶液变浓度回热过程。同传统吸收式制冷循环相比,该循环的发生过程向低温区移动,这对于低品位热能的利用以及提高吸收式制冷装置的热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传质回热器采用直接接触式膜蒸馏传质传热技术是可行的,传质回热吸收式制冷的理论循环与理想循环的偏差是由膜蒸馏传质回热器膜两侧溶液的蒸汽压差和膜导热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换热器 吸收式制冷循环 膜蒸馏传质
下载PDF
新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设计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立国 张红岩 +2 位作者 岳永亮 董素霞 李建华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7-68,27,共3页
通过与普通双效机进行对比说明,介绍了一种新型高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原理及特点。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新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具有一定的市场优势。
关键词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双效机 高效机 板式换热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