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实与荒诞之间--以凯斯·哈林的涂鸦艺术为例
1
作者 周彤 《时尚设计与工程》 2024年第1期38-39,42,共3页
涂鸦作为一种“街头艺术”,以其特有的艺术表达方式,日益受到当代艺术界的重视。以美国知名的涂鸦画家凯斯·哈林的绘画创作为例,分析了其涂鸦艺术中既表现自己的真实,又表现对主流社会反抗的特点,体现了一种在“真实”与“荒诞”... 涂鸦作为一种“街头艺术”,以其特有的艺术表达方式,日益受到当代艺术界的重视。以美国知名的涂鸦画家凯斯·哈林的绘画创作为例,分析了其涂鸦艺术中既表现自己的真实,又表现对主流社会反抗的特点,体现了一种在“真实”与“荒诞”之间不可描述的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斯·哈林 涂鸦艺术 艺术表达 荒诞
下载PDF
反形式·反英雄·反传统——略论西方荒诞派艺术的审美趣向 被引量:7
2
作者 孙秀昌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0-46,共7页
西方荒诞派艺术在审美趣向上表现出三个鲜明的特点,此即"反形式"、"反英雄"、"反传统"。所谓"反形式",意指荒诞派艺术以反叛古典"形式"的姿态,在艺术自身内部进行了一场"形式革... 西方荒诞派艺术在审美趣向上表现出三个鲜明的特点,此即"反形式"、"反英雄"、"反传统"。所谓"反形式",意指荒诞派艺术以反叛古典"形式"的姿态,在艺术自身内部进行了一场"形式革命";所谓"反英雄",意指崇高意味上的英雄在荒诞派艺术中已经缺席,取而代之的则是荒诞意味上的英雄;所谓"反传统",则意指荒诞派艺术通过相对主义与虚无主义与自身的传统做了一种诀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荒诞派艺术 审美趣向 反形式 反英雄 反传统
下载PDF
老庄道家的批判精神 被引量:4
3
作者 冯达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151,共8页
老庄道家对人与天地宇宙的分隔、社会-国家的纷争和道术的分裂,怀有一大悲情。人与天地宇宙的分隔,源于"人耳人耳"的一种力图挣脱自然本根的"主体性"追求。随着这种追求的越加强烈,人背离天地宇宙越远,人越加丧失... 老庄道家对人与天地宇宙的分隔、社会-国家的纷争和道术的分裂,怀有一大悲情。人与天地宇宙的分隔,源于"人耳人耳"的一种力图挣脱自然本根的"主体性"追求。随着这种追求的越加强烈,人背离天地宇宙越远,人越加丧失自己生存的依据。人与天地宇宙的分隔,又从心智的开启、工具的发明开始。心智的开启、工具的发明,出自功利的追求并强化着这种追求。由之,人不仅与天地宇宙分隔与对立,个人与他人和社会也陷于分隔与对立。人被迫陷入双重的对立与冲突之中,再也无法摆脱。人类社会的进步与文明,带来的是悲剧性的运命!老子从宇宙论支撑了他对进步与文明的批判,建构起"回归自然"的社会理想;庄子则从对人类认知可靠性的深刻反思,引出了"荒诞意识"与"艺术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庄道家 文明批判 宇宙论 荒诞意识 艺术人生
下载PDF
现代艺术荒诞性的审美本质——兼及艺术审美类型的逻辑关系和历史进程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承华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0-125,共6页
20世纪以来,艺术界和理论界存在着一股否定审美为艺术的本质属性、艺术不再表现美、不再具有审美品格的思潮。文章从艺术审美四大类型之间的逻辑关系入手,辅以它们在历史上的演进过程,特别是通过对以荒诞为表现内容的现代艺术进行分析,... 20世纪以来,艺术界和理论界存在着一股否定审美为艺术的本质属性、艺术不再表现美、不再具有审美品格的思潮。文章从艺术审美四大类型之间的逻辑关系入手,辅以它们在历史上的演进过程,特别是通过对以荒诞为表现内容的现代艺术进行分析,说明尽管艺术的发展进入现代乃至后现代,尽管表现的内容已经与传统的"美"大异其趣甚至正好相反,但从本质上看,它们并未脱离审美的轨迹。文章最后指出,明确艺术的审美属性有助于保证艺术创造的正确路向,避免艺术滑向自我迷失的、反审美、反艺术的歧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 艺术审美 优美 崇高 滑稽 荒诞 审美品格 现代艺术
下载PDF
艺术秩序与《秃头歌女》中的时间 被引量:3
5
作者 雷体沛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14-17,共4页
艺术离不开秩序,这是艺术之为艺术的根本,即使是以混乱的碎片为主体的荒诞派戏剧也不例外。荒诞派戏剧是通过使混乱达到极致从而进入自否定状态,因此,它是作者精心选择的有意义的混乱。《秃头歌女》中的挂钟敲出的贯串全剧的错乱钟声,... 艺术离不开秩序,这是艺术之为艺术的根本,即使是以混乱的碎片为主体的荒诞派戏剧也不例外。荒诞派戏剧是通过使混乱达到极致从而进入自否定状态,因此,它是作者精心选择的有意义的混乱。《秃头歌女》中的挂钟敲出的贯串全剧的错乱钟声,就使混乱的剧情有了一个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秩序 秃头歌女 荒诞派艺术
下载PDF
存在主义视野中的新武侠小说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小琪 胡晓玲 《湘南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19-23,共5页
虽然存在着较大的时空距离,但新武侠小说却与西方存在主义达到了内在的契合。首先,它展示了追逐意义的荒诞,他者操纵的荒诞和观念的荒诞。其次,它表现了主体内在的孤独和身世的孤独。再次,它表现了主体的自我选择和拯救。
关键词 新武侠小说 存在 荒诞 救赎
下载PDF
和谐论美学中的美育思想 被引量:1
7
作者 周纪文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12-16,共5页
周来祥先生的和谐论美学思想在审美教育方面的研究并不太多,但是其理论观点却有独到之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从人类艺术掌握活动的审美本质入手,来认识审美教育的本质特性,并归纳出四个主要特征;二是从主体审美心理的张力结构的构... 周来祥先生的和谐论美学思想在审美教育方面的研究并不太多,但是其理论观点却有独到之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从人类艺术掌握活动的审美本质入手,来认识审美教育的本质特性,并归纳出四个主要特征;二是从主体审美心理的张力结构的构建入手,提出“审丑教育”的概念,促进审美心理的健康、全面发展,在形态和方式上丰富和发展审美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论 美学 审美教育 审丑教育 荒诞
下载PDF
反讽与悖论——张天翼小说讽刺艺术论 被引量:4
8
作者 陈晓燕 《襄樊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42-48,共7页
作为英美新批评理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反讽与悖论的本质作用是制造"意在言外"的艺术效果,所以也可借用来分析张天翼的讽刺小说。张天翼善于选择不同的角度来展现他笔下四类讽刺对象的思想实质和精神面貌,并创造性地运用了反... 作为英美新批评理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反讽与悖论的本质作用是制造"意在言外"的艺术效果,所以也可借用来分析张天翼的讽刺小说。张天翼善于选择不同的角度来展现他笔下四类讽刺对象的思想实质和精神面貌,并创造性地运用了反讽和悖论,由此产生的场景反讽、情节反讽、叙事者悖论和悖论式语言情境成就了张天翼小说独特的讽刺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讽 悖论 张天翼小说 讽刺艺术
下载PDF
后现代艺术荒诞情结的双面性
9
作者 刘军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78-83,共6页
后现代艺术最典型的特征是其荒诞情结的双面性。一方面,后现代艺术高扬感性主体,崇尚自我意识,它所代表的是反理性反科学的艺术原则;另一方面,后现代艺术在实践中又从未摆脱科学的理性精神。后现代艺术试图推倒一切艺术的审美原则,但事... 后现代艺术最典型的特征是其荒诞情结的双面性。一方面,后现代艺术高扬感性主体,崇尚自我意识,它所代表的是反理性反科学的艺术原则;另一方面,后现代艺术在实践中又从未摆脱科学的理性精神。后现代艺术试图推倒一切艺术的审美原则,但事实上它们在否定一切传统美学基础上,又重新建构起自己的荒诞美学范畴。对于后现代艺术的荒诞情结的双面性,我们既要看到它表面上的非理性、滑稽与荒谬等诡异表象,又要看到它深层次的理性的、严肃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艺术 荒诞情结 双面性
下载PDF
真实的狂想——阎连科小说叙事艺术举隅
10
作者 陈剑兵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69-72,共4页
阎连科的小说是一种"超越主义的现实主义"的写作,善于运用对视、荒诞、寓言化等叙事艺术,有着很强的真实性,融汇着深刻的现实思想批判,也使他的写作成为有生命力的常青之树。
关键词 对视 荒诞 寓言化 叙事艺术
下载PDF
怪诞美浅说
11
作者 刘福智 连超锋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69-72,共4页
"怪诞"这一概念,恐怕历来不被看做美,但是怪诞之中确实有美。"怪诞"作为事物的一种"异态",有时表现为异于常态的美。人们对怪诞美的认可,反映了审美活动的深化、审美观念的异化以及审美对象的精细化。
关键词 艺术 怪诞
下载PDF
19世纪俄罗斯文学讽刺艺术的审美特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文焕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05年第3期71-72,共2页
19世纪俄罗斯文学讽刺艺术的审美特征,为:含泪的微笑及毁灭性、荒诞式的讽刺。这些特征分别体现在果戈理、托尔斯泰和契诃夫的代表性作品之中。
关键词 讽刺艺术 含泪的微笑 毁灭性讽刺 荒诞式讽刺
下载PDF
笑声中的思考——论《吹牛大王奇游记》的狂欢艺术
13
作者 赵霞 《昆明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27-29,42,共4页
德国古典文学名著《吹牛大王奇游记》中有着荒诞性与真实性、游戏性与严肃性、民间性与官方性三组矛盾。正是这些矛盾将无数笑的因子植入到奇幻的故事当中,使之充满狂欢气息。无所拘束的大笑与意味深长的微笑交合在一起,使文本既富轻松... 德国古典文学名著《吹牛大王奇游记》中有着荒诞性与真实性、游戏性与严肃性、民间性与官方性三组矛盾。正是这些矛盾将无数笑的因子植入到奇幻的故事当中,使之充满狂欢气息。无所拘束的大笑与意味深长的微笑交合在一起,使文本既富轻松气息,又给人以思索的空间。通常读者能意识到的是前者,但后者也能以无意识的状态沉淀于他们的心理结构之中,并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牛大王奇游记 狂欢艺术 荒诞性 游戏性 民间性
下载PDF
论卡夫卡《地洞》的恐惧感
14
作者 郝晓艳 《昆明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08-111,共4页
卡夫卡总是会以其别致的方式为我们展现出一种惊世骇俗的生存体验,形成了独有的"卡夫卡式"特征。《地洞》淋漓尽致地演绎了现代人的恐惧意识。小说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并结合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心理体验描述了小动物的恐惧感受... 卡夫卡总是会以其别致的方式为我们展现出一种惊世骇俗的生存体验,形成了独有的"卡夫卡式"特征。《地洞》淋漓尽致地演绎了现代人的恐惧意识。小说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并结合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心理体验描述了小动物的恐惧感受。由于恐惧,小动物在心中臆测了莫须有的"异己"力量;由于"假想敌"的存在,小动物更感恐惧。从表面看,小动物看似陷入了一种庸人自扰的困境,但实际上这却是现代人真实的生存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夫卡 地洞 恐惧 恐惧意识 悖谬艺术
下载PDF
美丽的荒诞之花 炫目的真实之果——《檀香刑》与《现实一种》荒诞艺术比较
15
作者 王春艳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13-115,123,共4页
运用文本细读法、比较法等方法,对莫言的《檀香刑》与余华的《现实一种》进行比较分析,从主题学的角度,浅析西方"荒诞"艺术对中国影响的同时,试图提示中国处于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的社会转型期,中国当代文学家们努力通过突... 运用文本细读法、比较法等方法,对莫言的《檀香刑》与余华的《现实一种》进行比较分析,从主题学的角度,浅析西方"荒诞"艺术对中国影响的同时,试图提示中国处于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的社会转型期,中国当代文学家们努力通过突破传统,以期塑造一种新的文学天地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与成功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诞艺术 《檀香刑》 《现实一种》 比较 研究
下载PDF
叔本华对贝克特的影响
16
作者 丁琪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11期25-26,共2页
哲学家阿瑟·叔本华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塞缪尔·贝克特是两位不同时代的杰出人物,可是二人的创作却是如此相似。通过一一阐述叔本华对贝克特影响,并结合贝克特的个人经历,从另一个不同的侧面来了解贝克特及其作品。
关键词 虚无 荒诞 艺术 戏剧
下载PDF
窥破《终局》:论阿多诺的现代主义戏剧观 被引量:3
17
作者 路程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9-216,共8页
阿多诺在其美学理论体系中,将贝克特的荒诞派戏剧作为具有典范意义的现代主义艺术作品。在《文学笔记》中,阿多诺以二战之后欧洲出现的历史和心理危机为背景,从作品形式和哲学意义两方面解读了贝克特的独幕剧《终局》。首先,《终局》中... 阿多诺在其美学理论体系中,将贝克特的荒诞派戏剧作为具有典范意义的现代主义艺术作品。在《文学笔记》中,阿多诺以二战之后欧洲出现的历史和心理危机为背景,从作品形式和哲学意义两方面解读了贝克特的独幕剧《终局》。首先,《终局》中角色的无意义生存,让阿多诺勾勒出理性时代主体性的衰落历史。其次,阿多诺从《终局》中看到了反存在主义哲学的文学因素,重新阐释了主体和情境的关系,赋予贝克特式的"荒诞"以新的理论内涵。再次,阿多诺认为《终局》戏仿了传统戏剧,这是对理性同一性的背离,也是自律艺术的特征。对贝克特的阐释体现出阿多诺的现代主义戏剧观念:在主体性衰落的战后时代,戏剧人物呈现出支离破碎的形象,情节和语言具有荒诞、偶然的特征。以贝克特为代表的现代主义戏剧没有主动介入现实的意图,但它正是通过自律的形式,实现对于现实的否定性回应,从而保持了批判性力量,以严肃,乃至殉道的态度对人生和社会进行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克特 《终局》 主体性 荒诞 自律艺术
下载PDF
论卡夫卡的小说艺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晓莲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3期45-49,共5页
卡夫卡是表现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其小说艺术的独创性对现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神秘的象征、真实的怪诞、主观的色彩、冷峻的笔调是其小说的主要特征。正是这些艺术上的创新 。
关键词 卡夫卡 小说艺术 象征 怪诞 主观色彩 艺术特色 奥地利 现代文学 表现主义
全文增补中
“叙事圈套”下的荒诞——论莫言《生死疲劳》的叙事艺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丽敏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103-108,共6页
《生死疲劳》是莫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长篇巨著,他吸收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荒诞的叙事技巧在这部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整部《生死疲劳》呈现了不同的叙事特征:一、古典的章回体小说结构,二、循环轮回的叙事模式,三、独特的叙事视角,四、... 《生死疲劳》是莫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长篇巨著,他吸收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荒诞的叙事技巧在这部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整部《生死疲劳》呈现了不同的叙事特征:一、古典的章回体小说结构,二、循环轮回的叙事模式,三、独特的叙事视角,四、"革命"与"后革命"交织的时代话语。在种种不同叙事特征背后是莫言用冷峻的眼光看在时代历史中狂欢、挣扎的民众,用悲悯的情怀奏了一曲时代的悲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疲劳 叙事艺术 荒诞意味 个人主体意识
下载PDF
《五号屠场》的荒诞艺术与精神创伤
20
作者 金慧玲 《科教文汇》 2013年第35期51-52,共2页
美国当代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最有代表性的后现代小说《五号屠场》,以其独特的荒诞艺术揭露了战争带来的精神创伤,深化了反战的主题。
关键词 库尔特·冯内古特 《五号屠场》 荒诞艺术 创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