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u Jiegang’s “Discussion of Ancient History” Movement and It Relationship with Developments in Western Sinology
1
作者 Li Changyin Ge Hongquan(译)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19年第1期134-155,共22页
The scholarship in modern China is closely related to Western sinology in terms of school ties.Gu Jiegang’s launching of the"Discussion of Ancient History"movement centered on the"theory of the accumul... The scholarship in modern China is closely related to Western sinology in terms of school ties.Gu Jiegang’s launching of the"Discussion of Ancient History"movement centered on the"theory of the accumulated creation of Chinese ancient history"was a representative example.At the beginning of the movement Hu Shi and Gu Jiegang proposed the notion that,"there was no history before the Eastern Zhou Dynasty"which was indebted to the historical skepticism by Philip Van Ness Myers(American scholar)and Friedrich Hirth(German sinologist)of the same period.The idea that"the Shang Dynasty is still in the late Stone Age"advocated by Hu and Gu was also directly influenced by J.G.Andersson’s An Early Chinese Culture.Conversely,American sinologist Arthur W.Hummel Sr played a key role in introducing and evaluating the first volume of Discussion of Ancient History to Western academia.Paradoxically,while Swedish sinologis Bernhard Karlgren wrote On the Authenticity and Nature of the Tso Chuan to refute Kang Youwei’s reinterpretation of Confucian Classics(The Forged Classics of the Wang Mang Period),his work however became of value for Chinese historic doubt scholars to reaffirm the value of New Text Confucianism and advance the"Discussion of Ancient History"movement.If we would like to choose a saying to 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Discussion of Ancien History"movement and Western Sinology,the Chinese proverb,"Stones from other hills may serve to polish jade of this one,"may be an appropriate cho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ern SinOLOGY 'Discussion of Ancient history' MOVEMENT history of academic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下载PDF
改革开放后华北的教育学人:1978—1999(一)
2
作者 郭戈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6,共14页
改革开放之后,华北地区以北京为中心,是全国教育学科研究和教育科学发展的高地。华北教育学人以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为龙头,以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内蒙古师范... 改革开放之后,华北地区以北京为中心,是全国教育学科研究和教育科学发展的高地。华北教育学人以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为龙头,以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高校,与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教育科学研究所、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以及河北、山西、内蒙古的教育科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为骨干,在几乎所有教育学科领域都位于全国前列,或处于领跑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人 华北地区 群像学人 教育学术史 改革开放时期
下载PDF
论九一八事变后民国学人的东北“学术戍边”
3
作者 张丹丹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0-109,180,共11页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全面入侵我国东北地区。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傅斯年为代表的中国学人希望以学术研究的方式,为国家在国际联盟的调查中提供有力证据。此后“禹贡”学人也顺应时代将研究重心由地理沿革转向边疆史地。全面抗...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全面入侵我国东北地区。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傅斯年为代表的中国学人希望以学术研究的方式,为国家在国际联盟的调查中提供有力证据。此后“禹贡”学人也顺应时代将研究重心由地理沿革转向边疆史地。全面抗战爆发后,金毓黻著《东北通史》进一步证明东北是中国固有领土,完成“学术戍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时期中国学者关于东北研究成果的大量涌现,体现了一代爱国学人群体的家国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戍边 东北史 《东北史纲》 《禹贡半月刊》 《东北通史》
下载PDF
改革开放后华东的教育学人:1978—1999(一)
4
作者 郭戈 《教育史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4-22,共19页
改革开放后,华东教育学人以华东师大为首,以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南京师大、山东师大、曲阜师大、福建师大、厦门大学、江西师大、安徽师大、上海师大、苏州大学、徐州师院(现江苏师大)、浙江师大、杭州师大等高校以及省市教育学院、... 改革开放后,华东教育学人以华东师大为首,以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南京师大、山东师大、曲阜师大、福建师大、厦门大学、江西师大、安徽师大、上海师大、苏州大学、徐州师院(现江苏师大)、浙江师大、杭州师大等高校以及省市教育学院、教育科研机构为骨干,在大多数教育学科领域都处于较高水平,尤其是在教育基本理论(含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和教育哲学)、德育原理、中外教育史、比较教育学、高等教育学、学前教育学、特殊教育学、职业教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评估学、教育教材学、学校管理学、学科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和心理学史、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工业心理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居于全国领跑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人 华东地区 群像学人 改革开放 教育学术史
下载PDF
中国目录学史研究
5
作者 王新才 谢鑫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3,21,共10页
中国目录学史研究聚焦中国目录学的标志事件、代表人物、经典著作和核心思想,全面呈现其整体发展历程,总结经验与不足,探讨规律与原因,阐发影响与意义。该研究是展示目录学学科形象并提供学科认同,补足中国思想和学术史研究系谱,繁荣中... 中国目录学史研究聚焦中国目录学的标志事件、代表人物、经典著作和核心思想,全面呈现其整体发展历程,总结经验与不足,探讨规律与原因,阐发影响与意义。该研究是展示目录学学科形象并提供学科认同,补足中国思想和学术史研究系谱,繁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课题。文章回顾相关研究成果,阐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目录学史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目录学史研究的基础理论、中国目录学发展内外部要素及其联系、古今目录学传承衔接、中西目录学对比融通等重要问题;另外,文章还介绍了课题的总体框架、研究方法和预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目录学 学术史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下载PDF
民国诗学对传统的继承和超越
6
作者 王睿 《天中学刊》 2024年第5期108-115,共8页
在中外学术交流融合的背景下,民国时期产生了大量关于“诗学”的学术著作,标志着中国诗学从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西新旧诗学都融入了现代化的学术体系。民国诗学对中国文学传统既有继承,又有超越。这种学术上的“超越”主要表现在新... 在中外学术交流融合的背景下,民国时期产生了大量关于“诗学”的学术著作,标志着中国诗学从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西新旧诗学都融入了现代化的学术体系。民国诗学对中国文学传统既有继承,又有超越。这种学术上的“超越”主要表现在新旧融通的诗学理念、由创作论向本体论的拓展、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学理性和艺术性兼具的学术语言四个方面。民国诗学处于从传统学术走向现代学术的重要转型期,在学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诗学 诗歌 学术史
下载PDF
中国儿童文学学术史研究的机理与构想
7
作者 吴翔宇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98-108,128,共12页
中国儿童文学学术史是“现代中国”“儿童文学”“学术史”彼此重构的学术史,其逻辑前提是中国儿童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被确认,这就要求在知识学科化的框架内开掘出学术史发展的内在生成机理。既然是学术史研究,就要遵循历史研究的方法... 中国儿童文学学术史是“现代中国”“儿童文学”“学术史”彼此重构的学术史,其逻辑前提是中国儿童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被确认,这就要求在知识学科化的框架内开掘出学术史发展的内在生成机理。既然是学术史研究,就要遵循历史研究的方法,学术编年、学术思潮和断代学术史的整合都是重构中国儿童文学学术史的方略。中国儿童文学学术史具有批判性与建构性的双重特质,它既是中国现代学术转型的产物,又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现代学术转型的进程。现代汉语写作是中国儿童文学学术史研究的原点,对文化史、思想史、政治史、革命史等大系统的区别与融通彰显了其本体价值。基于同源性的机制,中国儿童文学与现当代文学的学术实践具有同一性,但也在学术现代化的过程中锻造了自己的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中国 儿童文学 学术史 内在机理 理论构想
下载PDF
苏区时期中共的马克思主义学术建设述论
8
作者 吴汉全 方舒婷 《苏区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107-128,共22页
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和有力组织下,苏区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学术建设始终围绕着中国革命逻辑而展开,并从社会历史变迁的视角论证中共开展民主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自觉将中共领导全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与文... 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和有力组织下,苏区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学术建设始终围绕着中国革命逻辑而展开,并从社会历史变迁的视角论证中共开展民主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自觉将中共领导全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与文化使命相融合,所形成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体系表征出“革命话语”中的学术诉求及其使命。苏区时期,在中共“思想创新”引领下,马克思主义者们积极研究并阐发新民主主义革命,并以“学术创造”论证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创新,表现出“思想创新”与“学术创造”的互动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和学术方针政策引导下,这一时期形成了“文化发展与政治斗争相结合”的学术运行机制。苏区时期中共开展的马克思主义学术建设,成就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使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进入新阶段,在百年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发展进程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学术建设 苏区时期 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
下载PDF
中西比较视域下的华夏传播研究前后看——从《华夏传播研究学术史》说起
9
作者 王笋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9期162-167,共6页
《华夏传播研究学术史》对整个华夏传播研究进行了梳理,行文内容具有很强的启发性,指出了华夏传播研究“向后看”与“向前看”的研究取向。华夏传播要立足本土、面向全球,因此华夏传播研究的前后看问题理应在横向对比、纵向梳理的视角... 《华夏传播研究学术史》对整个华夏传播研究进行了梳理,行文内容具有很强的启发性,指出了华夏传播研究“向后看”与“向前看”的研究取向。华夏传播要立足本土、面向全球,因此华夏传播研究的前后看问题理应在横向对比、纵向梳理的视角下展开。从中西文化比较视域出发,对华夏传播研究进行反思,华夏传播研究向后看与向前看的现实意义在于:从向后看中找华夏传播研究应遵循的学术传统,关注先秦文化,从联系中把握“做”,保持中国学术传统赓续,保持华夏传播研究特色;从向前看中望未来,将历史作为中介,用一种整体观、共同体观照见华夏传统、关注当下,进而从历史中把握华夏传播研究的未来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传播研究学术史》 华夏传播 中西比较
下载PDF
Zhu Huan and the Textbook Compilation of the World History in China
10
作者 Wang Jinxin 《World History Studies》 2020年第2期74-82,共9页
Zhu Huan(朱寰,1926-2020)was a famous historian and history educator in China.As a member of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Chinese world history scholars,he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of Ch... Zhu Huan(朱寰,1926-2020)was a famous historian and history educator in China.As a member of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Chinese world history scholars,he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ancient world history,especially the medieval world history.In many academic fi elds,such as Columbus and the Great Navigation,the origin of ancient Russian 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 history academic
原文传递
教育人学研究45年:历程、反思与前瞻 被引量:1
11
作者 余小茅 唐静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2023年第6期110-121,共12页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人学的研究基本上与当代中国人学的研究同步,走过了45年的发展历程。回顾教育人学的研究历程,具体包括三个阶段:一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教育人学思潮的涌动期,这一时期教育人学的特征表现为教育研...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人学的研究基本上与当代中国人学的研究同步,走过了45年的发展历程。回顾教育人学的研究历程,具体包括三个阶段:一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教育人学思潮的涌动期,这一时期教育人学的特征表现为教育研究中诸多关涉人的问题的呼吁与倡导;二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21世纪最初10年,完成教育人学的学科化制度建构期,这一时期教育人学的特征表现为从学科化制度层面完成了作为一门学科即教育人学的建构;三是从2010年至今,教育人学的持续深化发展期,这一时期教育人学的特征表现为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人学持续受到关注,教育人学的许多主张已经为人们所认同。反思教育人学发展历程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将为教育人学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在此基础上,前瞻教育人学发展的未来愿景,一是进一步夯实教育人学的学理根基,二是让教育人学的主张更好更多地播撒到一线教师,让中国教育更具有人性的温度与期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人学 人学思想 学科建设 学术史梳理
下载PDF
中国古代兵家思想的演变轨迹及其研究进路
12
作者 黄朴民 郭相宜 《齐鲁学刊》 CSSCI 2023年第2期39-50,共12页
就世界范围而言,战争往往是历史演进的最直观的表现形态,军事思想是国家和民族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古代中国也没有任何例外。自先秦至清末,中国兵家思想的发展,脉络清晰,结构完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影响深远,是一... 就世界范围而言,战争往往是历史演进的最直观的表现形态,军事思想是国家和民族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古代中国也没有任何例外。自先秦至清末,中国兵家思想的发展,脉络清晰,结构完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影响深远,是一份厚重的珍贵遗产。然而,相对于儒家、道家等思想学说的研究,有关兵家思想的研究,长期处于滞后的状态,这有“先天不足”的原因,也有“后天失调”的问题。要改变这种现状,除了在思想认识、资源配置等方面注入新的活力之外,更关键的是,要积极调整和转变兵家研究的基本范式,实现研究重心的转移,从以研究军事人物思想、兵家典籍理论为主导,变为以研究战法与思想共生互动为宗旨,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逻辑叙事结构,即武器装备的进步,引起作战方式、战法战术的变革,在此基础上促成军队编制体制的调整,这种变化,最终又推动了兵家理论的创新,军事思想的升华,而兵家思想的发展又反作用于作战领域,使得战法的确立与变革,能在理论的指导下更趋成熟。总之,经过努力,完全能够在中国兵家思想的研究上开辟新的局面,实现新的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战争历史 兵家学派 军事思想 学术体系 研究方法
下载PDF
论“两个结合”的生成逻辑与实践基点——基于《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考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霁月 汪盛玉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24-30,共7页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经验总结。考察《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可以发现,“两个结合”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坚持斗争精神...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经验总结。考察《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可以发现,“两个结合”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坚持斗争精神,坚持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坚持独立自主的过程中形成的。在新的征程上,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以史为鉴,为“两个结合”寻求动力源,探寻着力点,优化出场路径,提供现实支撑,从而实现理论创新的自我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下载PDF
民国时期武术是怎样被书写的?——基于1911—1949年出版著作的统计分析
14
作者 陈保磊 王岗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3-51,63,共10页
以1911—1949年出版的246部武术著作、156名著者为史料,运用数理统计法,从图书分类、出版趋势、作者组成等多个方面对民国时期中国武术学术发展状况进行剖析。民国时期武术著作直观呈现出“出版数量受到时局变化的影响,并以上海为中心... 以1911—1949年出版的246部武术著作、156名著者为史料,运用数理统计法,从图书分类、出版趋势、作者组成等多个方面对民国时期中国武术学术发展状况进行剖析。民国时期武术著作直观呈现出“出版数量受到时局变化的影响,并以上海为中心汇聚核心出版单位,社会文化学者为主要核心作者群”的特点。在中西新旧冲突与融合的学术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及明清武术理论浸润学人,出版了大量关于“拳种”“拳理”以及考证武术源流的著作,赓续了明清武术著作的书写传统,并根据时代需求扩充新内容;在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科学”与“民主”又成为民国时期武术书写的时代主题,借鉴和参照西方体育的研究方法成为新的学术特征,深刻影响了中国武术的学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武术著作 国术 学术特征 学术史
下载PDF
保卫恩格斯:基于主题的学术史考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广明 安维复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25-34,共10页
国际学界制造了“马-恩对立”论,进而推断恩格斯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这在本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恩格斯需要保卫并非危言耸听。文章通过以主题的逻辑演进为框架,按照哲学改造、社会批判和经济分析三大主题的逻辑演进,揭示了恩格斯与马克... 国际学界制造了“马-恩对立”论,进而推断恩格斯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这在本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恩格斯需要保卫并非危言耸听。文章通过以主题的逻辑演进为框架,按照哲学改造、社会批判和经济分析三大主题的逻辑演进,揭示了恩格斯与马克思的思想合作与理论互补。较之惯常的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决裂型”发展模式,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贡献主要在于三大主题互为环节、相互渗透、相伴而行。任何一条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必须同时引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不同时期、不同文本中的思想,否则用孤立命题表达马克思主义原理都有断章取义之嫌。因此,要实现从“两极对立”方法论向“主题互补”方法论的转变,保卫恩格斯实质上就是保卫马克思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 哲学改造 社会批判 经济分析 学术史考察
下载PDF
勇于自我革命是保持大党优势的制胜之道
16
作者 王艳利 王晶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16-123,共8页
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赢得人民拥戴,实现长期执政,就必须时刻保持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自我革命彰显着中国共产党的内在规定性,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特征,是保持大党优势的制胜之道。勇于自我革... 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赢得人民拥戴,实现长期执政,就必须时刻保持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自我革命彰显着中国共产党的内在规定性,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特征,是保持大党优势的制胜之道。勇于自我革命缘何能成为保持大党优势的制胜之道,究其原因:一是自我革命源于党对科学真理的不懈追求;二是自我革命是党对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科学判断;三是自我革命是党对世界政党治理的审视镜鉴。只有充分理解和把握自我革命是保持党长盛不衰的关键,才能进一步坚定自我革命的意志与决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自我革命 马克思主义 新时代 “历史周期率”
下载PDF
觉醒与重塑: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革命观的马克思主义转向
17
作者 李超群 《苏区研究》 CSSCI 2023年第5期85-102,共18页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接受,早期共产主义者对于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这主要体现在划定和认清工农联盟是革命主体力量、推翻“三座大山”是革命主要对象、中国革命应走俄国式革命道路、阶级斗争和...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接受,早期共产主义者对于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这主要体现在划定和认清工农联盟是革命主体力量、推翻“三座大山”是革命主要对象、中国革命应走俄国式革命道路、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是革命主要手段、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是革命前途等方面。这一革命观转向的历史缘由主要涵盖革命实践失败的验证省思、社会思潮论争的客观深化、马克思主义著作观点的译介、国际政治事件影响以及个人职业和知识背景等主客观因素。革命观的马克思主义转向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提供了认知先导,为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提供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指导,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 思想史 革命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民国政治学是否发展出“中国学派”:以政治制度研究领域为例
18
作者 杨洋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78,共10页
民国时期,政治制度研究领域的学人群体,既存在学缘和业缘联系,又装备了大致相同的研究工具,似已具备成立学术流派的基本条件。但因受到现实政治牵引,同时缺少能够集合同志的学术领袖,所以,一方面,该群体成员之间关系颇为松散,未能建立... 民国时期,政治制度研究领域的学人群体,既存在学缘和业缘联系,又装备了大致相同的研究工具,似已具备成立学术流派的基本条件。但因受到现实政治牵引,同时缺少能够集合同志的学术领袖,所以,一方面,该群体成员之间关系颇为松散,未能建立起团结紧密的研究团队;另一方面,为群体成员所分享的研究范式宽泛而隐微,且没有提炼出中国化的分析概念或理论学说,在群体成员中难以发挥强大的思想号召力和学术凝聚力。因此,该学人群体仅构成一种弱意义学术共同体,还没有充分发展成为民国政治学的“中国学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流派 燕京学派 民国政治制度研究 中国政治学史
下载PDF
中共党史研究必须把握的正确理论原则
19
作者 赵朝峰 秦文晋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8-24,共7页
加强中共党史研究必须坚持正确的理论原则:第一,把握好中共党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第二,把握好中共党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第三,把握好中共党史的主体力量和领袖人物;第四,把握好中共党史评价中的历史主义标准;第五,把握好中共党... 加强中共党史研究必须坚持正确的理论原则:第一,把握好中共党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第二,把握好中共党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第三,把握好中共党史的主体力量和领袖人物;第四,把握好中共党史评价中的历史主义标准;第五,把握好中共党史研究的“大历史观”。只有坚持正确的党史观,着力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才能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本质,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党史 理论原则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三无”出版社——李达、王会悟夫妻与笔耕堂书店
20
作者 傅宏星 陈小燕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23年第4期142-152,共11页
20世纪30年代,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政治高压和文化“围剿”,李达、王会悟这对革命夫妻以其特有的方式,秘密创办并默默经营着一家名为“笔耕堂书店”的地下出版机构,苦心孤诣,学术报国,在中国现代出版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本文以文... 20世纪30年代,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政治高压和文化“围剿”,李达、王会悟这对革命夫妻以其特有的方式,秘密创办并默默经营着一家名为“笔耕堂书店”的地下出版机构,苦心孤诣,学术报国,在中国现代出版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本文以文献为依据,首先探讨了笔耕堂书店开办的时代背景,其次梳理了该书店的存废始末和图书出版情况,最后力图站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的高度,重新评价李达这一编辑出版工作的历史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达 王会悟 笔耕堂书店 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 出版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