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等教育需要怎样的高等教育学
1
作者 李海龙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5,111,共13页
高等教育研究的出现得益于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的繁荣,但是,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和理论建构却并未在各国真正落地,这导致学科在诞生后就面临知识合法化的危机,有关高等教育学功用的质疑也越来越多。其原因并不来自研究技术与方法的孱弱... 高等教育研究的出现得益于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的繁荣,但是,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和理论建构却并未在各国真正落地,这导致学科在诞生后就面临知识合法化的危机,有关高等教育学功用的质疑也越来越多。其原因并不来自研究技术与方法的孱弱,而是无法利用知识与高等教育实践建立互动关系,在高等教育实践需求和学科知识供给之间还有较大的裂痕。历史上,高等教育研究将发达国家的经验向全世界传播取得一定的成功,也为各类利益相关者提供了解释高等教育发展现象的工具。然而,高等教育学的需求困境在于学科知识难以对不同国家变化的实践活动提供有针对性的理论引导。严格说来,社会成员需要更新有关高等教育性质的认知,这是对高等教育学的需求所在。不论是知识生产还是人才培养,中国高等教育学都应该直面实践,从关注专业经验走向关注专业知识,立足高等教育发展的本土问题,提炼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本土经验和本土理论,重塑朝向未来的学科建设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研究 高等教育学 大学 学科危机
下载PDF
“杜诗入史”现象与早期杜诗学话语体系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夏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0-160,共11页
两《唐书·杜甫传》、晚唐五代杂史及笔记小说,多将杜甫诗歌作为史料来源,由此形成“杜诗入史”现象。杜诗作为史源,体现三种不同使用倾向:正史关注诗人自叙个人经历之作,其对杜诗的择取行为隐含了史官塑造杜甫形象的基本立场;杂史... 两《唐书·杜甫传》、晚唐五代杂史及笔记小说,多将杜甫诗歌作为史料来源,由此形成“杜诗入史”现象。杜诗作为史源,体现三种不同使用倾向:正史关注诗人自叙个人经历之作,其对杜诗的择取行为隐含了史官塑造杜甫形象的基本立场;杂史偏好杜诗中的宫廷“秘闻”,反映了作者与诗人相通的“微而显”的史学意识;笔记小说多着眼于诗艺,由此展开对杜诗艺术的评论。前二者关注点虽有别,但都注重杜诗的历史性,后者则关注杜诗的艺术性。不同的用诗和论诗指向,形成以杜诗为核心的早期杜诗学话语体系。从史源角度看,早期“杜诗入史”现象以及由此形成的杜诗学话语体系,为重勘诗史关系,特别是省思“诗史互证”学术传统,提供了重要线索和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诗入史 杜诗学 话语体系 史源学方法 学术史意义
下载PDF
中国人文学术研究的谱系危机 被引量:7
3
作者 杨矗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8-125,共8页
中国人文学术研究,在五四之际的新文化革命中,发生了严重的谱系断裂,这种情况后来一直未有根本扭转。进入改革开放后,我们引进了大量的西学资源,但真正有中国自己创新、建构的东西仍然很少。原因就在于没有中国自己的学术谱系做支持。... 中国人文学术研究,在五四之际的新文化革命中,发生了严重的谱系断裂,这种情况后来一直未有根本扭转。进入改革开放后,我们引进了大量的西学资源,但真正有中国自己创新、建构的东西仍然很少。原因就在于没有中国自己的学术谱系做支持。造成后来中国传统学术谱系"后天失调"的原因主要有:恐惧心理、否定"中学"传统心理、认识论偏颇症、对主义话语的逆反、受后现代去中心和非本质思潮的影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学术研究 谱系 危机 西学 中学传统
下载PDF
重返经典:教育史研究的进路与学术旨趣
4
作者 王兆璟 王艳艳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13,共5页
经典"缺失"是造成近年来教育史"学科危机"与"学术危机"的重要因素。已往呈现在教育史研究文本中的经典被"文本化",经典之于教育品行的提升、之于教育实践的智慧被遮蔽,从而失掉了经典所内含的... 经典"缺失"是造成近年来教育史"学科危机"与"学术危机"的重要因素。已往呈现在教育史研究文本中的经典被"文本化",经典之于教育品行的提升、之于教育实践的智慧被遮蔽,从而失掉了经典所内含的精神张力,因而所谓的以经典研究为名的思想史研究也就剩下了空洞的外壳。在我们这个以文化复原为价值回归的时代,重返经典、重启经典内含的教育智慧并合理认识教育实践,进而使教育实践回归实践理性,应成为教育史研究者自然的学术旨趣,这也是教育史研究突破"学科危机"与"学术危机"的重要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史研究 教育经典 学科危机 学术危机
下载PDF
文学理论的学科危机与学术创新——兼评董学文著《文学理论学导论》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万武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22-27,共6页
“科学始于问题”,但有时却并不一定懂得真正挨近科学的“问题意识”到底是什么。有人认为在20世纪世界文学理论出现空前繁荣之后,中国文学理论如何在世界文学理论多声部中唱响自己的声音,这是“中国文学理论界共有的‘问题意识’”。其... “科学始于问题”,但有时却并不一定懂得真正挨近科学的“问题意识”到底是什么。有人认为在20世纪世界文学理论出现空前繁荣之后,中国文学理论如何在世界文学理论多声部中唱响自己的声音,这是“中国文学理论界共有的‘问题意识’”。其实,这只能算是中国文学理论界共有的一桩空泛无边的心事、心态,与科学所需要的“问题意识”还相距遥远。这种貌似进取的心事、心态一直空泛下去,免不了心生浮躁,要滋生出如文学创作界那样的“消极写作”,挖空心思地“忽悠”出一个并无真实价值的东西来混世。靠近科学的“问题意识”,绝对不是空泛无边的,而是具体的,它是必须能够面对实践领域的无解之题、难解之题,或是错解之题等等真问题的。所谓学术“原创”、“创新”,必须是解决真问题的学术动作。倘并无真问题面对,张张狂狂做出的“学问”,就只能归类到“学术泡沫”里。在尽兴享用着“空前繁荣”的20世纪世界文学理论成果的当代中国文学理论界,董学文先生应该算是逮住了这个领域里的真问题的一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学科危机 学术泡沫
下载PDF
危机研究中的符号社会——一种生物社会学的考察视角
6
作者 甘莅豪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36,44,共8页
学术场域实际蕴含了两个社会:学者社会和学术符号社会。布迪厄关注学者社会,把符号看成学者的象征资本,从社会学角度剖析学者社会中的学科结构、学术利益和学者性向对科学研究的影响,从而探究学术场域知识生产的主观性。而本文则关注学... 学术场域实际蕴含了两个社会:学者社会和学术符号社会。布迪厄关注学者社会,把符号看成学者的象征资本,从社会学角度剖析学者社会中的学科结构、学术利益和学者性向对科学研究的影响,从而探究学术场域知识生产的主观性。而本文则关注学术符号社会,以危机研究为案例,一方面把学者看作符号的生命源泉,从生物社会学角度剖析符号社会中符号的诞生、成长、竞争和繁殖,从而探究学术场域形成、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一方面对危机研究中符号概念混乱的学术状况进行重新梳理,并试图将这些概念符号归入新的符号社会组织结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社会 危机研究 学术场域 生物社会学
原文传递
国内英语专业知识体系的系谱学考察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和龙 《外语电化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5-49,7,共6页
国内英语专业知识体系受国家制度、意识形态与话语权力的规训和影响,一直处于变动与不断形塑的过程中。本文采用系谱学的研究方法,考察清末、民国与新中国70年英语专业知识体系的历史嬗变,梳理文学学科从中心向边缘位移的演变过程,探讨... 国内英语专业知识体系受国家制度、意识形态与话语权力的规训和影响,一直处于变动与不断形塑的过程中。本文采用系谱学的研究方法,考察清末、民国与新中国70年英语专业知识体系的历史嬗变,梳理文学学科从中心向边缘位移的演变过程,探讨中国社会变迁、教育政策沿革以及课程设置变化对知识体系建构的影响,并对专业知识体系的重构提出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专业 知识体系 文学课程 语言技能课程 系谱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