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种屈光矫正方式对青少年近视患者反应性AC/A率影响的对比 被引量:9
1
作者 杨扬 王莉 +1 位作者 刘文兰 闫瑾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5-259,共5页
目的:观察并比较佩戴角膜塑形镜和佩戴框架眼镜后反应性调节性集合与调节的比值(accommodative convergence/accommodation ratio,AC/A ratio)的变化情况。方法:前瞻性试验对照研究。选择2015年3至5月在西安市第一医院就诊的120例10~16... 目的:观察并比较佩戴角膜塑形镜和佩戴框架眼镜后反应性调节性集合与调节的比值(accommodative convergence/accommodation ratio,AC/A ratio)的变化情况。方法:前瞻性试验对照研究。选择2015年3至5月在西安市第一医院就诊的120例10~16岁中低度青少年近视患者,根据检查结果和患者意愿将其分为角膜塑形镜组和框架眼镜组各60例,比较2组患者在戴镜前和戴镜后1、3、6、12个月的反应性AC/A率,并对每种矫正方式下不同屈光度的AC/A率进行分层分析。组间数据比较和组内不同屈光度的分层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组内各时间点的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组间各时间点的两两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并进行Bonferroni校正。结果:共113例患者完成该研究;角膜塑形镜组和框架眼镜组在戴镜前和戴镜后1、3、6、12个月的AC/A率分别为(4.52±0.58)、(3.40±0.46)、(3.48±0.42)、(3.54±0.42)、(3.63±0.44)D,(4.54±0.64)、(4.46±0.65)、(3.88±0.64)、(4.11±0.61)、(4.48±0.64)D;矫正方式对AC/A率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F=43.737,P=0.000),近视程度对角膜塑形镜组AC/A率的影响没有统计学差异(F=3.468,P=0.068),但框架眼镜组的AC/A率会随着近视程度的增加明显增加(F=5.211,P=0.026);2组戴镜后的AC/A率相对于戴镜前均明显下降(F=94.037,F=168.559,F=26.661,均P=0.000),组别与测量时间的交互作用对AC/A率的影响也有统计学差异(F=36.226,P=0.000),但近视程度与测量时间的交互作用对AC/A率的影响均没有统计学差异(F=0.814,P=0.502,F=0.288,P=0.814);经Bonferroni校正后,角膜塑形镜组戴镜前的AC/A率与框架眼镜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t=-0.140,P=0.889),但戴镜后1、3、6、12个月的AC/A率均小于框架眼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98,t=-3.859,t=-5.748,t=-8.093,均P=0.000);角膜塑形镜组戴镜后1、3、6、12个月的AC/A率均明显小于戴镜前,但戴镜后各时间点间均无统计学差异;框架眼镜组戴镜后3个月与6个月间、戴镜后1、12个月与戴镜前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其余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少年近视患者佩戴角膜塑形镜和佩戴框架眼镜都能减少AC/A率,但佩戴角膜塑形镜的效果比佩戴框架眼镜更快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近视 角膜塑形镜 框架眼镜 调节性集合与调节的比值
下载PDF
双眼分光同时视装置在AC/A测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郑穗联 施明光 《眼视光学杂志》 1999年第3期170-172,共3页
目的 :探索一种可用于临床测试的简便可行的双眼分光同时视装置 ,评价这种装置在AC/A测定中的应用。方法 :自制分光式验光镜架和双眼分光同时视装置 ,作 2 3只正视眼AC/A的测量 ;同时运用直接法、同视机法作AC/A测定 ,运用直接法作AC/A... 目的 :探索一种可用于临床测试的简便可行的双眼分光同时视装置 ,评价这种装置在AC/A测定中的应用。方法 :自制分光式验光镜架和双眼分光同时视装置 ,作 2 3只正视眼AC/A的测量 ;同时运用直接法、同视机法作AC/A测定 ,运用直接法作AC/A测定时一并作 1/ 3米反应调节的测定。结果 :①双眼分光同时视法测定所得AC/A高于直接法 ,而直接法所得AC/A高于同视机法 ,三者差别有意义 (F =8.15 ,P <0 .0 5 ) ;②直接法 1/ 3米反应调节不等同于刺激调节。结论 :双眼分光同时视装置是一种可靠而又简便可行的AC/A测定装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眼视 ac/a测定 双眼分光同时视
下载PDF
近视患者AC/A率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肖婉莉 孙建宁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5期741-743,共3页
目的:探讨AC/A率在近视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30名正视眼者(正视眼组)及90名近视眼者。对近视眼者根据屈光程度分为轻、中、高度近视眼3组;根据平时戴镜情况,分为从未戴镜、间断戴镜和持续戴镜组。采用同视机法测量AC/A率... 目的:探讨AC/A率在近视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30名正视眼者(正视眼组)及90名近视眼者。对近视眼者根据屈光程度分为轻、中、高度近视眼3组;根据平时戴镜情况,分为从未戴镜、间断戴镜和持续戴镜组。采用同视机法测量AC/A率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轻度近视眼组AC/A率平均值为(3.22±1.51)Δ/D,中度(3.46±1.00)Δ/D,高度(3.97±1.36)Δ/D,均高于正视眼组(P<0.05)。从未戴镜组AC/A率高于间断戴镜及持续戴镜组(P<0.05)。结论:近视患者高AC/A率是调节与辐辏功能不协调的一种表现,高AC/A率可导致眼球近视性改变。近视患者应进行矫正,恢复调节与辐辏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ac/a 调节
下载PDF
测量梯度性AC/A比值对青少年近视防治的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宇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1291-1292,共2页
目的:探讨测量梯度性AC/A比值对青少年近视防治的意义。方法:选取60例青少年近视患者(30例早发性近视、10例迟发性近视和20例正视),测量他们的刺激性调节诱发的AC/A比值。结果:在早发性近视和迟发性近视与正视眼的反应性AC/A之间存在着... 目的:探讨测量梯度性AC/A比值对青少年近视防治的意义。方法:选取60例青少年近视患者(30例早发性近视、10例迟发性近视和20例正视),测量他们的刺激性调节诱发的AC/A比值。结果:在早发性近视和迟发性近视与正视眼的反应性AC/A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早发性与迟发性近视组比较存在着显著性差异(t=2.84,P<0.01);早发性近视与正视组比较存在着显著性差异(t=2.71,P<0.01)。结论:早发性近视较迟发性近视和正视具有较高的反应性AC/A比值,提示高AC/A可能是近视发生发展的一个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ac A比值 调节 早发性 迟发性
下载PDF
计算法和梯度法测量AC/A在不同眼位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唐敏 杨士睿 +2 位作者 徐宝增 李文华 雷玉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66-1068,共3页
目的:讨论分析计算法和梯度法测量调节性集合与调节的比值(AC/A)在不同眼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就诊于眼科门诊的127例近视患者,采用近远距隐斜眼位得到计算法AC/A和近距附加+1.00D得到梯度法AC/A,比较计算法和梯度法AC/A在不同眼... 目的:讨论分析计算法和梯度法测量调节性集合与调节的比值(AC/A)在不同眼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就诊于眼科门诊的127例近视患者,采用近远距隐斜眼位得到计算法AC/A和近距附加+1.00D得到梯度法AC/A,比较计算法和梯度法AC/A在不同眼位中的差异。结果:计算法AC/A值高于近距+1.00D梯度法AC/A值(P<0.01);对同一种方法在不同眼位组中比较发现,计算法AC/A和梯度法AC/A在不同眼位组中均有差异,内隐斜组AC/A最高,外隐斜组AC/A最低;对同一眼位组中的两种方法比较发现,在内隐斜组和正视组中计算法AC/A高于梯度法(均P<0.01),外隐斜组中两种方法测得AC/A值无差异(P>0.05)。结论:计算法AC/A高于梯度法AC/A,特别是在内隐斜患者和正视患者中使用计算法易得到高AC/A值,造成错误诊断,更推荐使用梯度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集合与调节的比值(ac/a) 计算法ac/a 梯度法ac/a 隐斜
下载PDF
不同类型间歇性外斜视儿童调节集合功能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丹 王晶 +2 位作者 李坤玲 司劲涛 李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97-1300,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集合不足型、基本型、分开过强型间歇性外斜视(IXT)儿童的调节幅度(AMP)、调节灵活度(AF)、集合近点(NPC)、调节性集合/调节(AC/A)及正相对集合(PRC)测量值,并与非斜视儿童对比,研究其调节与集合功能差异。方法:临床回顾... 目的:通过观察集合不足型、基本型、分开过强型间歇性外斜视(IXT)儿童的调节幅度(AMP)、调节灵活度(AF)、集合近点(NPC)、调节性集合/调节(AC/A)及正相对集合(PRC)测量值,并与非斜视儿童对比,研究其调节与集合功能差异。方法:临床回顾性研究。收集2018-12/2020-06我院就诊的6~12岁IXT儿童40例,根据6m及33cm斜视度测量差值,将患者分为三组:集合不足型12例、基本型18例、分开过强型10例。同期就诊非斜视儿童2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改良移近法及±2D翻转法分别测量双眼AMP及AF,移近法测量NPC,梯度法测量AC/A值,底朝外(BO)的棱镜测量远PRC及近PRC。比较各组患者间调节及集合参数测量值的差别。结果:IXT儿童集合不足组、基本组、分开过强组与对照组双眼AMP、AF、NPC、AC/A、近PRC、远PRC比较有差异(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IXT各组AMP均低于对照组,集合不足组AMP低于其他IXT两组;集合不足组AF低于基本组和对照组;集合不足组NPC大于其他三组;集合不足组和基本组AC/A低于其他两组;IXT各组近PRC均低于对照组,集合不足组近PRC低于其他IXT两组;IXT各组远PRC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IXT儿童不同类型之间存在调节及集合差异,集合不足型低于其他类型。IXT儿童双眼调节集合功能低于非斜视儿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外斜视 调节 集合近点 ac/a 正相对集合
下载PDF
客观调节性集合/调节比率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徐丹 徐菁菁 吕帆 《眼视光学杂志》 2009年第5期378-381,共4页
目的利用眼动追踪仪和红外自动验光仪获得刺激性调节性集合/调节(accommodative convergence/accommodation,AC/A)和反应性AC/A值,分析两者相关性及差异。方法选取34名健康在校学生和年轻工作人员[年龄为20~35岁,平均(25.8±3.4)... 目的利用眼动追踪仪和红外自动验光仪获得刺激性调节性集合/调节(accommodative convergence/accommodation,AC/A)和反应性AC/A值,分析两者相关性及差异。方法选取34名健康在校学生和年轻工作人员[年龄为20~35岁,平均(25.8±3.4)岁],在集合反馈回路打开(遮盖左眼)的条件下,用310型眼动追踪仪分别记录调节性集合;用wv500红外自动验光仪测量注视眼在各调节刺激下的调节反应,从而分别得出刺激性AC/A和反应性AC/A,对两者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用眼动追踪仪法测量所有受试者所得的刺激性AC/A和反应性AC/A有显著相关性(r=0.871,P=0.000)和明显差异,反应性AC/A为(7.50±3.60)△/D,刺激性AC/A为(4.77±1.84)△/D,反应性AC/A平均值与刺激性AC/A平均值相比为1.57,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反应性AC/A高于刺激性AC/A,大多数个体均有一定程度的调节滞后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动追踪仪 刺激性ac/a 反应性ac/a 调节性集合 调节反应
下载PDF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临床特征观察 被引量:9
8
作者 劳苇 刘芳 +2 位作者 黄燕然 陈健聪 石志成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7-169,共3页
目的:探讨20例急性共同性内斜视(AACE)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8-06/2021-05在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眼科确诊的AACE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行头部影像学检查排除神经系统性疾病。分析患者的年龄、发病前近距离用眼时... 目的:探讨20例急性共同性内斜视(AACE)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8-06/2021-05在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眼科确诊的AACE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行头部影像学检查排除神经系统性疾病。分析患者的年龄、发病前近距离用眼时间、症状、屈光度、调节性集合与调节比值(AC/A)、斜视度、近立体视功能。结果:患者20例平均年龄为24.25±5.78岁,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每天近距离用眼6h以上。所有患者均因双眼复视来诊,眼部常规检查无异常,各诊断眼位的眼球运动无明显受限。全部患者的屈光状态均为近视,平均等效球镜为-5.73±5.09D。AC/A平均为2.65±1.16。患者远距离斜视度与近距离斜视度之间的无差异(P>0.05)。不同斜视度患者之间的近立体视功能有差异(P<0.05),不同病程的患者之间的近立体视功能无差异(P>0.05)。结论:大龄儿童及成人的ACCE多发生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的中度近视人群中,主要症状为双眼复视,但各诊断眼位的眼球运动正常,没有神经系统性疾病,AC/A不高,远距离斜视度与近距离斜视度相近,近立体视功能可能与斜视度大小有关,可能与病程长短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 屈光度 调节性集合与调节比值 斜视度 近立体视
下载PDF
Model 310眼动追踪仪测量年轻人AC/A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徐菁菁 徐丹 姜俭 《眼科》 CAS 2005年第5期318-320,共3页
目的分析眼动追踪仪测量的青年受试者包括正视者与迟发性近视者AC/A的差异。设计横断面调查研究。研究对象选取40例年轻受试者,根据问卷调查和验光结果分为正视组(17例)和迟发性近视组(23例)。方法使用Model310眼动追踪仪测量不同距离... 目的分析眼动追踪仪测量的青年受试者包括正视者与迟发性近视者AC/A的差异。设计横断面调查研究。研究对象选取40例年轻受试者,根据问卷调查和验光结果分为正视组(17例)和迟发性近视组(23例)。方法使用Model310眼动追踪仪测量不同距离的调节性辐辏,使用红外自动验光仪测量不同距离的调节反应,获得刺激性AC/A(AC/AS)和反应性AC/A(AC/AR)。主要指标调节性辐辏、调节反应、AC/A。结果迟发性近视组和正视组的AC/AS分别为4.8472和4.6533,AC/AR分别为7.4733和7.5385,两个比值在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767,0.959),两组在各调节刺激水平的调节反应也无显著性差异(P=0.728),AR/AS曲线斜率较为接近。结论眼动追踪仪测量的AC/A在正视组和迟发性近视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AC/A不是体现两者差异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动追踪仪 ac/a 调节反应
原文传递
近距离工作眼动参数与青少年近视进展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金鸥 乐园罗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10-912,共3页
目的探讨近距离眼动参数与青少年近视进展的关系。方法以28名近视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跟踪随访8~19个月,每3个月记录近距水平隐斜、AC/A、负相对调节、正相对调节、调节滞后、调节幅度等近距离眼动参数,检测双眼平均等效球镜值,根据... 目的探讨近距离眼动参数与青少年近视进展的关系。方法以28名近视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跟踪随访8~19个月,每3个月记录近距水平隐斜、AC/A、负相对调节、正相对调节、调节滞后、调节幅度等近距离眼动参数,检测双眼平均等效球镜值,根据首次与末次双眼平均等效球镜值计算年近视进展量作为近视加深速度,分析各近距离眼动参数与年近视进展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C/A、调节滞后及调节幅度与年近视进展量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416,-0.495及-0.463,P均小于0.05);考虑到AC/A与调节滞后相互关联,将AC/A作为控制因素再行分析,调节滞后与年近视加深量仍有相关性(r-=0.383,P〈0.05)。结论近距离工作时高调节滞后可能是导致近视进展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眼 眼动参数 ac/a 调节滞后 调节幅度 近距离工作 跟踪随访
原文传递
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双眼视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1
作者 沈品呈 刘昱 徐丹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5期395-400,共6页
间歇性外斜视是儿童常见的外斜视类型,其患病率处于各种共同性外斜视首位,但关于其病因、发病机制、治疗最佳时机等仍存在争议,笔者将依据近几年的研究结果,针对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表现、疾病分型、视功能特点和控制程度等方面进行概述。
关键词 间歇性外斜视 立体视 调节 调节性集合/调节 控制
原文传递
调节聚散系统交互作用的相关性
12
作者 林惠玲 李苗苗 +1 位作者 Bjorn Drobe 陈浩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5期339-344,共6页
目的:探讨正视眼和早发性近视眼刺激性调节性集合/调节比值(AC/A值)、刺激性集合性调节/集合比值(CA/C值)、反应性AC/A以及反应性CA/C之间的差异及相互关系。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 目的:探讨正视眼和早发性近视眼刺激性调节性集合/调节比值(AC/A值)、刺激性集合性调节/集合比值(CA/C值)、反应性AC/A以及反应性CA/C之间的差异及相互关系。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视光门诊就诊的9~14岁早发性近视患者27例为早发性近视组,另选取20例正视者作为正视组,在双眼视状态使用精工自动红外验光仪和改良式Thorington法分别测量25cm处5个调节刺激水平和6个聚散刺激水平下的调节反应和隐斜量,计算2组的刺激性AC/A、刺激性CA/C、反应性AC/A以及反应性CA/C值。数据采用t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视组、早发性近视组的反应性AC/A分别为(4.07±1.47)^Δ/D、(5.13±1.95)^Δ/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P=0.04)。正视组、早发性近视组的刺激性AC/A和反应性AC/A值之间均呈正相关(正视组:r=0.903,P<0.001;早发性近视组:r=0.880,P<0.001)。正视组的反应性AC/A和反应性CA/C呈负相关(r=-0.450,P=0.04),早发性近视组这2个参数间无相关性(r=-0.367,P=0.06)。结论:早发性近视眼的反应性AC/A高于正视眼。AC/A和CA/C之间的负相关性只见于正视眼的反应性比率之间,提示单AC/A值不能全面评估调节系统和聚散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集合/调节比值 集合性调节/集合比值 调节性聚散 聚散性调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