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rference mechanism and damage accumulation in high-speed cross scratches on hard brittle materials 被引量:2
1
作者 Feifei ZHAO Bin LIN +1 位作者 Yuanping HE Tianyi SUI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3期579-591,共13页
Precision and low damage grinding of aviation optical element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overall processing efficiency.The mechanism of high-speed cross scuffing of multiple abrasive particl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 Precision and low damage grinding of aviation optical element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overall processing efficiency.The mechanism of high-speed cross scuffing of multiple abrasive particl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forming quality of workpiece.Interaction of abrasive trajectory determines machined surface and subsurface morphology and damage.According to the relative motion trajectory of wear particles on the workpiece surface,a theoretical model of the trochoidal trajectory intersection angle is proposed.High-speed scratches with different cross angles are experimentally obtained to explore the interference mechanism and damage accumulation of cross scratche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rack system I and Crack system II,produced by the two cross scratches,are mainly based on the stress principle and the strength principle,respectively.An increase in the damage radius is observed with a decrease in the crossing angle.Furthermore,as the duration of the normal cutting force decomposition curve at the entrance/exit of the intersection increases,the half-peak width also increases.The accumulation of cross-scratch damage promotes the propagation of deep subsurface lateral and median cracks.In other words,damage accumulation and interference mechanism formed by the cross scratches increase the longitudinal depth and lateral length of the dam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ss angle damage accumulation damage radius Interference mechanism Trochoidal feed scratches
原文传递
克拉通内走滑断裂成因与控藏机制研究进展——以塔里木盆地北部为例
2
作者 邓尚 邱华标 +5 位作者 刘大卫 韩俊 汝智星 彭威龙 卞青 黄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1-1225,共15页
近年来,在中国多个克拉通盆地腹部识别出成体系发育的走滑断裂系统,这是克拉通盆地内部一种重要的构造样式。针对塔里木盆地北部走滑断裂体系,应用断裂构造解析、断裂发育演化离散元数值模拟、断裂形变有限元数值模拟及断裂核-带结构解... 近年来,在中国多个克拉通盆地腹部识别出成体系发育的走滑断裂系统,这是克拉通盆地内部一种重要的构造样式。针对塔里木盆地北部走滑断裂体系,应用断裂构造解析、断裂发育演化离散元数值模拟、断裂形变有限元数值模拟及断裂核-带结构解剖等技术方法,结合油气井生产动态资料,分析了走滑断裂体系成因与控藏机制,并总结了研究取得的新进展与新认识。研究表明:(1)塔里木盆地北部走滑断裂体系是盆地中部大型逆冲带向北推挤时形成的伴生调节构造,具有“非共轴挤压、调节区域变形”动力学成因机制;(2)随着走滑断裂滑移距增大,核部角砾岩类型由裂隙角砾岩、破碎角砾岩演变为杂乱角砾岩和碎裂岩,高阶演化程度的角砾岩可降低断层核部渗透性;(3)强压扭背景下形成的走滑压脊构造具有“上张下压”纵向应力分布特征,断控储集体主要沿断裂带在深部发育;(4)走滑断裂相关盐构造耦合-解耦变形特征对油气垂向输导具有重要控制作用;(5)分层变形是小滑移距走滑断裂在深埋条件下的变形特征,可控制油气沿走滑断裂垂向输导后在多个层系分层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变形 核-带结构 控储、控藏特征 成因机制 克拉通内走滑断裂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隧洞开挖重复爆炸荷载作用下围岩累积损伤特性 被引量:44
3
作者 杨建华 卢文波 +2 位作者 胡英国 陈明 严鹏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11-518,共8页
隧洞毫秒爆破开挖推进过程中,预留岩体在重复爆炸荷载作用下产生不可逆的损伤叠加。而现有的岩体爆破损伤数值模拟基本都是针对单孔装药和单段爆破,很少涉及实际工程中的重复爆炸。基于LS-DYNA程序的用户自定义材料接口,将统计损伤... 隧洞毫秒爆破开挖推进过程中,预留岩体在重复爆炸荷载作用下产生不可逆的损伤叠加。而现有的岩体爆破损伤数值模拟基本都是针对单孔装药和单段爆破,很少涉及实际工程中的重复爆炸。基于LS-DYNA程序的用户自定义材料接口,将统计损伤演化模型嵌入到弹塑性本构材料中,模拟圆形隧洞全断面毫秒爆破过程中重复爆炸荷载作用下的岩体累积损伤效应,并考虑地应力对岩体爆破损伤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围岩损伤范围和损伤程度随重复爆炸荷载次数而增加,在一个爆破进尺内,围岩损伤的临界峰值质点振动速度较单段爆破降低了12%;爆炸荷载作用下,围岩主要表现为拉损伤,围岩地应力对爆破张拉效应起到非常敏感的“抑制”作用,在2~10 MPa应力水平时,围岩爆破累积损伤范围随着应力增加而明显减小,围岩损伤的临界峰值质点振动速度增加24%~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爆破开挖 隧洞 累积损伤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张性断裂带内部结构特征及油气运移和保存研究 被引量:78
4
作者 付晓飞 许鹏 +1 位作者 魏长柱 吕延防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00-212,共13页
断裂带是一个宽度、长度和高度均与断距呈正比关系的三维地质体,具有典型的二分结构:即断层核和破碎带。断层核由多种类型的断层岩和后期胶结物组成,具有分选差,粘土含量高,颗粒粒径小等特征,表现为具有比围岩更低的孔渗性。破碎带同围... 断裂带是一个宽度、长度和高度均与断距呈正比关系的三维地质体,具有典型的二分结构:即断层核和破碎带。断层核由多种类型的断层岩和后期胶结物组成,具有分选差,粘土含量高,颗粒粒径小等特征,表现为具有比围岩更低的孔渗性。破碎带同围岩相比发育大量的裂缝,裂缝的密度随着离断层核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孔渗性较高。断层岩类型取决于断移地层的岩性、成岩程度和断裂变形时期。对于同生断层而言,泥岩和不纯净的砂岩主要发生泥岩涂抹作用;纯净砂岩发生解聚作用,形成颗粒重排的变形带。中成岩阶段发生断裂变形,泥岩发生泥岩涂抹作用,不纯净的砂岩发生碎裂作用和层状硅酸盐涂抹作用,形成碎裂岩和层状硅酸盐-框架断层岩;纯净砂岩主要发生碎裂作用,形成碎裂岩。晚成岩阶段发生断裂变形,碎裂作用成为主要的变形机制,泥岩破碎形成大量断层泥,不纯净的砂岩和纯净的砂岩均形成碎裂岩,其中纯净砂岩形成的碎裂岩由于石英的压溶胶结变得更致密。因此不同成岩阶段、不同岩性形成的断层岩类型不同,泥岩涂抹的排替压力高于层状硅酸盐-框架断层岩和碎裂岩,即使都是碎裂岩,其渗透率相差7个数量级。从断裂带结构看油气运移和保存,断层垂向封闭主要靠剪切型泥岩涂抹的连续性,侧向封闭能力取决于断层岩物性,物性很高的碎裂岩自身封闭能力很差,依靠两盘岩性对接封闭油气,最小断距决定油水界面位置。物性很低的断层岩一般能封住一定高度的油气柱,其是断裂带中泥质含量的函数。断层在储盖层段变形机制差异,决定了断裂输导与封闭油气的耦合,即破碎带双向输导充注,盖层段剪切型泥岩涂抹顶部封闭,断层核遮挡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结构 断层核 破碎带 断层岩 变形机制 运聚
下载PDF
不同开挖方式下岩石高边坡损伤演化过程比较 被引量:48
5
作者 胡英国 卢文波 +2 位作者 陈明 严鹏 周创兵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76-1184,共9页
不同岩石高边坡开挖方式对保留岩体的损伤范围有重要影响。基于LS-DYNA二次开发的累积损伤仿真技术,对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2种不同爆破方式下的开挖损伤全过程进行数值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光面爆破开挖方式下爆破损伤具有明显的累积特征... 不同岩石高边坡开挖方式对保留岩体的损伤范围有重要影响。基于LS-DYNA二次开发的累积损伤仿真技术,对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2种不同爆破方式下的开挖损伤全过程进行数值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光面爆破开挖方式下爆破损伤具有明显的累积特征,其中,主爆孔产生的累积损伤最严重,光面爆破次之,缓冲爆破最小。预裂开挖方案中,保留岩体几乎仅受到预裂孔的损伤作用,但预裂孔本身的损伤大于光爆孔。对比2种开挖方式下最终保留岩体的损伤分布特征:光面爆破开挖方式下,保留岩体中沿轮廓面分布较小范围的高程度损伤区以及中下部分布较大范围中等程度损伤区;预裂开挖方式下,保留岩体仅存在范围相对较大的沿轮廓面分布的高程度损伤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高边坡开挖 光面爆破 预裂爆破 累积损伤
下载PDF
围压条件下岩石循环冲击损伤的能量特性研究 被引量:39
6
作者 许金余 吕晓聪 +2 位作者 张军 王泽东 白二雷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2期4159-4165,共7页
在不同围压等级和冲击荷载循环作用下,利用带围压装置的霍普金森压杆设备,对斜长角闪岩、绢云母石英片岩和砂岩的动态力学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得到不同循环作用次数下岩样的应力–应变曲线。通过理论分析建立岩石损伤度的判定标准,并定义... 在不同围压等级和冲击荷载循环作用下,利用带围压装置的霍普金森压杆设备,对斜长角闪岩、绢云母石英片岩和砂岩的动态力学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得到不同循环作用次数下岩样的应力–应变曲线。通过理论分析建立岩石损伤度的判定标准,并定义累积比能量吸收参量来表征围压条件下岩样冲击损伤的能量特性。3种岩石损伤度与围压和累积比能量吸收值的关系研究表明:累积比能量吸收参量能很好的描述围压条件下岩样的冲击损伤程度,岩石循环冲击损伤演化过程存在围压效应,当围压逐渐增大时,岩石损伤度的增加随累积比能量吸收值增加的趋势变缓,其抗冲击损伤的能力增强,即围压越高,试件达到相同损伤度所需要耗散的能量越多。得出围压条件下岩石损伤度与累积比能量吸收值的关系式。随着围压的增加,砂岩达到损伤阈值时的累积比能量吸收值增长率最大,斜长角闪岩次之,绢云母石英片岩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损伤度 累积比能量吸收 围压
下载PDF
机械应力下高温硫化硅橡胶电树枝生长特性 被引量:13
7
作者 杜伯学 苏金刚 +1 位作者 徐航 韩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6627-6634,共8页
为深入研究不同脉冲频率下机械应力对高温硫化硅橡胶中电树枝生长特性的影响,该文对硅橡胶中电树枝的生长情况进行观测,分析电树枝生长对脉冲频率的依赖关系及不同拉伸形变和压缩形变对电树枝生长特性的影响规律和影响机理。结果表明:... 为深入研究不同脉冲频率下机械应力对高温硫化硅橡胶中电树枝生长特性的影响,该文对硅橡胶中电树枝的生长情况进行观测,分析电树枝生长对脉冲频率的依赖关系及不同拉伸形变和压缩形变对电树枝生长特性的影响规律和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拉伸形变的增大提高了电树枝的起始概率,促进了电树枝的生长,扩大了累积损伤破坏面积,加速了电树枝对绝缘材料的破坏;压缩形变的增大降低了电树枝的起始概率,延缓了电树枝的生长,减小了累积损伤破坏面积,抑制了电树枝对绝缘材料的破坏;不同机械应力下脉冲频率的增大都提高了电树枝的起始概率,加速了电树枝的生长。研究同时发现,电场强度较低时,加压后电树枝不会立即引发,电树枝的起始可以分为明显的三个阶段;电场强度较高时,加压后迅速出现单树枝通道。该文建立了机械应力与电树枝老化之间的关系,为电缆附件应力控制分析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应力 硅橡胶 电树枝 分形维数 累积损伤
下载PDF
静载荷与循环冲击组合作用下岩石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何聪 金解放 +3 位作者 周学进 程昀 昌晓旭 袁伟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6年第4期114-120,共7页
建立合理的损伤本构模型,对研究岩石在静载荷与循环冲击组合作用下的动态力学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基于静载荷与循环冲击组合作用下岩石的损伤累积演化模型,结合岩石弹性模量与累积损伤变量的关系,将循环冲击次数引入岩石损伤本构... 建立合理的损伤本构模型,对研究岩石在静载荷与循环冲击组合作用下的动态力学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基于静载荷与循环冲击组合作用下岩石的损伤累积演化模型,结合岩石弹性模量与累积损伤变量的关系,将循环冲击次数引入岩石损伤本构关系中.接着,假设岩石微元体强度服从Weibull分布,将统计损伤模型和黏弹性模型相结合,并根据Drucker-Prager破坏准则,建立有轴压有围压时循环冲击作用下岩石的动态损伤本构模型.进而,利用岩石动静组合加载试验数据验证损伤本构模型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最后,研究模型中参数对循环冲击过程中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建立的岩石损伤本构模型较好地与试验数据吻合,能较好地反映具有静载荷的岩石在循环冲击过程中的本构关系.岩石的弹性模量、黏性系数等参数对循环冲击时岩石的应力-应变曲线影响较大;而岩石的摩擦角和泊松比等对具有三维静载岩石的冲击疲劳应力-应变曲线影响较小.循环冲击过程中,岩石的非均匀度逐渐增加.研究结果有益于完善静载荷与循环冲击组合作用下岩石动态疲劳力学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循环冲击 损伤本构模型 损伤累积演化
下载PDF
循环冲击作用下岩石应力应变曲线及应力波特性 被引量:22
9
作者 金解放 李夕兵 +2 位作者 常军然 陶伟 邱灿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13-619,共7页
利用研制的岩石动静组合加载实验装置进行循环冲击实验,研究了在循环冲击过程中岩石典型的动态应力应变曲线及反射波和透射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岩石在循环冲击过程中的动态应力应变曲线可分为压密阶段、弹性阶段、内部裂纹扩展的加... 利用研制的岩石动静组合加载实验装置进行循环冲击实验,研究了在循环冲击过程中岩石典型的动态应力应变曲线及反射波和透射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岩石在循环冲击过程中的动态应力应变曲线可分为压密阶段、弹性阶段、内部裂纹扩展的加载阶段、第1卸载阶段和第2卸载阶段等5个阶段。在相同入射波循环作用下,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岩石的反射波峰值越来越大,反射波峰值出现的时间越来越迟,透射波峰值越来越小,透射波峰值出现的时间越来越早,表明在循环冲击过程中岩石内部损伤逐渐累积,从而导致抵抗外部冲击载荷的能力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力学 动态应力应变曲线 循环冲击 岩石 应力波特征 损伤累积 强度劣化
下载PDF
疲劳可靠性计算方法中迈纳理论与概率累加理论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7
10
作者 卢延辉 王文阁 郑联珠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82-385,共4页
针对疲劳可靠性领域中广泛应用而相互关系尚不明确的迈纳(Miner)理论和概率累加理论,在文献[1]的基础上,通过更深入的数学推导和实例计算,证明了在疲劳寿命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前提下,迈纳理论是概率累加理论的特例。首次揭示了两大经典... 针对疲劳可靠性领域中广泛应用而相互关系尚不明确的迈纳(Miner)理论和概率累加理论,在文献[1]的基础上,通过更深入的数学推导和实例计算,证明了在疲劳寿命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前提下,迈纳理论是概率累加理论的特例。首次揭示了两大经典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发展了疲劳可靠性理论,完善了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设计 绝对损伤度 相对损伤度 迈纳理论 概率累加理论
下载PDF
一种新的低周疲劳损伤累积模型及试验验证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磊 杨自春 曹跃云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912-1915,共4页
基于连续介质损伤力学理论,依据疲劳损伤的加载参数与损伤变量之间的不可分割性等特点,建立了一种新的低周疲劳损伤累积模型。经过对00Cr17Ni14Mo2钢和2.25Cr1Mo钢的低周疲劳试验数据的分析,得到了相应的疲劳损伤累积模型。将该模型与... 基于连续介质损伤力学理论,依据疲劳损伤的加载参数与损伤变量之间的不可分割性等特点,建立了一种新的低周疲劳损伤累积模型。经过对00Cr17Ni14Mo2钢和2.25Cr1Mo钢的低周疲劳试验数据的分析,得到了相应的疲劳损伤累积模型。将该模型与不同的损伤累积模型相比较,结果表明:该累积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能更好地一致,能更真实地反映损伤的非线性累积过程。该累积模型考虑了损伤和应变的耦合作用以及平均应力、疲劳极限对其的影响,且物理意义明确,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损伤力学 损伤累积 非线性 低周疲劳
下载PDF
加筋板低周疲劳寿命和累积塑性应变模型 被引量:4
12
作者 汪丹 杨平 +1 位作者 邓军林 董琴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9-44,共6页
为分析加筋板结构累积塑性破坏的影响,应用损伤力学基础理论,并结合筋板相互影响系数,以塑性应变为损伤演化的控制参量,推导并建立加筋板结构低周疲劳累积递增塑性应变模型和低周疲劳寿命模型。将加筋板在循环载荷下的疲劳损伤变量引入... 为分析加筋板结构累积塑性破坏的影响,应用损伤力学基础理论,并结合筋板相互影响系数,以塑性应变为损伤演化的控制参量,推导并建立加筋板结构低周疲劳累积递增塑性应变模型和低周疲劳寿命模型。将加筋板在循环载荷下的疲劳损伤变量引入累积递增塑性应变方程中,通过积分变换,推导出循环载荷下船舶加筋板结构轴向累积塑性应变的演化方程及其低周疲劳寿命本构模型;采用船舶通用高强度402钢相关材料疲劳特性参数对船舶加筋板结构低周疲劳寿命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将塑性应变发展理论模型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平均应力和筋条刚度比对累积塑性应变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该模型较好地反映了船舶加筋板结构的轴向累积塑性应变演化规律,同时能方便地对船舶结构低周疲劳强度进行评估、校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力学 加筋板 低周疲劳 累积塑性应变
下载PDF
基于协同学分析的岩体累积损伤力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广明 潘永战 +2 位作者 曹善忠 吴艳霞 康寅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3051-3054,共4页
基于岩体材料的非连续特征,将岩体视为由岩石和结构面组成的系统。基于协同学研究问题的微观处理方法,以被结构面分割的岩石块体相对于其原始平衡位置的位移作为序参量,建立岩石块体运动序参量的主方程。通过对主方程进行求解,建立一种... 基于岩体材料的非连续特征,将岩体视为由岩石和结构面组成的系统。基于协同学研究问题的微观处理方法,以被结构面分割的岩石块体相对于其原始平衡位置的位移作为序参量,建立岩石块体运动序参量的主方程。通过对主方程进行求解,建立一种考虑累积损伤的岩体力学模型。通过与已有研究成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在动载条件下岩石所表现出来的承载能力变化、损伤累积效应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协同学 岩体 累积损伤 力学模型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损伤本构模型中深部难动用铁矿回采累积损伤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新平 洪吉松 +4 位作者 罗忆 董千 徐家云 任贤峰 宋凯文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120-129,共10页
随着难动用矿产资源爆破回采的不断进行,爆炸荷载的多次重复作用会引起采空区矿柱和围岩的累积损伤。基于爆炸荷载作用会导致岩石性质劣化的特点,结合岩石爆破中的高应变率效应和岩石损伤理论,建立改进的损伤本构模型。采用Fortran语言... 随着难动用矿产资源爆破回采的不断进行,爆炸荷载的多次重复作用会引起采空区矿柱和围岩的累积损伤。基于爆炸荷载作用会导致岩石性质劣化的特点,结合岩石爆破中的高应变率效应和岩石损伤理论,建立改进的损伤本构模型。采用Fortran语言嵌入动力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建立模型通过与已有理论和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本构模型以及程序的适用性。最后以程潮铁矿西区保安矿柱爆破回采工程为背景,得到中深部采空区中多次爆破作用下中远区和爆破近区岩体累积损伤的规律,分析得出了较佳的回采顺序,并探讨了动静力组合作用诱发围岩累积损伤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力学 采矿工程 难动用铁矿 改进的损伤本构模型 动静力组合作用 累积损伤特性
下载PDF
损伤累积下PBX炸药低速撞击点火行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一鸣 刘睿 +2 位作者 陈鹏万 贾路川 卞云龙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56-464,I0013,共10页
为了研究微裂纹损伤累积对PBX炸药低速撞击点火行为的影响,采用考虑微裂纹拉压非对称性演化的PBX炸药力-热-化耦合模型,对损伤累积下HMX基PBX炸药点火行为进行数值模拟;炸药内部的损伤累积通过多次撞击实现;此外,模拟了平头弹和针形弹对... 为了研究微裂纹损伤累积对PBX炸药低速撞击点火行为的影响,采用考虑微裂纹拉压非对称性演化的PBX炸药力-热-化耦合模型,对损伤累积下HMX基PBX炸药点火行为进行数值模拟;炸药内部的损伤累积通过多次撞击实现;此外,模拟了平头弹和针形弹对PBX炸药多次撞击点火行为。计算结果表明,损伤累积作用下,PBX炸药第二次撞击点火阈值随第一次撞击速度增加表现为非线性降低,这是因为多次撞击提高了撞击区域环向扩展裂纹的损伤程度,环向裂纹的损伤累积加剧了PBX炸药剪切变形,导致了表面裂纹摩擦生热的加剧,并最终形成了热点;平头弹多次撞击下提高了弹头边缘对应区域的损伤程度,并在该位置发生了炸药的点火行为;而针形弹多次撞击条件下,裂纹损伤程度显著提高,同样导致炸药点火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PBX炸药 力-热-化耦合模型 裂纹演化 损伤累积 Steven试验 点火预测
下载PDF
模拟多层穿靶过程装药安全性评价方法 被引量:9
16
作者 聂少云 薛鹏伊 代晓淦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37-542,I0005,共7页
为了研究战斗部侵彻多层靶过程中装药结构的安全性,建立了模拟多层穿靶过程的装药安全性评价方法。以加速跌落平台为依托,设计了一种多次冲击加载试验装置,通过数值计算的方式校核了装置的冲击载荷,并对装置进行了结构优化,获得了实验... 为了研究战斗部侵彻多层靶过程中装药结构的安全性,建立了模拟多层穿靶过程的装药安全性评价方法。以加速跌落平台为依托,设计了一种多次冲击加载试验装置,通过数值计算的方式校核了装置的冲击载荷,并对装置进行了结构优化,获得了实验室条件下应力幅值约为400MPa、脉冲间隔1ms、脉冲宽度0.5ms、脉冲次数为4次的多次冲击载荷加载实验装置。并针对某种TATB基高聚物黏结炸药,开展了多次撞击安全性试验,研究了多次冲击压缩载荷下装药的响应特性。结果表明,该装置数值计算和试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该装药在典型多次冲击载荷下(应力幅值约为400MPa、脉冲间隔1ms、脉冲次数为4次),表面发生裂纹破碎,但未发生点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多层穿靶 TATB基高聚物黏结炸药 多次冲击 损伤累积 撞击安全性
下载PDF
基于汶川震害分析的强地震作用下结构地震累积损伤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滕军 李祚华 和雪峰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8年第6期7-12,23,共7页
汶川大地震中大量的房屋结构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震害调查表明,结构地震倒塌破坏机理仍不清晰、明确。本文通过对一高层结构的地震累积损伤分析,建立了能够考虑累积损伤的数值分析模型,分析了结构的地震损伤累积破坏程度,并和Pushove... 汶川大地震中大量的房屋结构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震害调查表明,结构地震倒塌破坏机理仍不清晰、明确。本文通过对一高层结构的地震累积损伤分析,建立了能够考虑累积损伤的数值分析模型,分析了结构的地震损伤累积破坏程度,并和Pushover分析结果及振动台试验结果进行了初步的对比研究,认为基于累积损伤模型的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更为合理、计算结果更为准确可靠,能够较好地描述结构的地震破坏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大地震 高层结构 地震破坏机理 累积损伤
下载PDF
喷层混凝土-围岩组合体的循环冲击压缩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郭东明 闫鹏洋 +3 位作者 张英实 张伟 丁莹莹 赵黎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5-111,共7页
针对巷(隧)道爆破开挖施工中,喷层混凝土和围岩黏结面近区双层介质动态力学问题,利用Φ75 mm SHPB试验装置,对龄期为3 d,7 d,10 d的混凝土-岩石组合体试件进行不同冲击气压的循环冲击试验。结果表明,早龄期混凝土对组合体试件的动力特... 针对巷(隧)道爆破开挖施工中,喷层混凝土和围岩黏结面近区双层介质动态力学问题,利用Φ75 mm SHPB试验装置,对龄期为3 d,7 d,10 d的混凝土-岩石组合体试件进行不同冲击气压的循环冲击试验。结果表明,早龄期混凝土对组合体试件的动力特性影响较大,在0.52 MPa冲击气压下,循环冲击2次后,组合体试件力学特性由塑性转变为脆性,峰值应变减小,弹性模量增大,随着循环冲击次数的增加,组合体试件力学性能被劣化,峰值应变增大,弹性模量降低;循环冲击后,混凝土与岩石端面均出现张拉损伤裂纹,混凝土损伤较岩石严重。对比0.54 MPa和0.56 MPa试验结果,发现试件耗散能与损伤值呈负相关关系,低入射能条件下组合体试件损伤更小,这对现场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层混凝土-围岩组合体 霍普金森压杆试验装置 循环冲击 动力特性 累计损伤
下载PDF
考虑剪切和压缩损伤的多面模型 被引量:1
19
作者 房营光 熊玉春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2期3501-3506,共6页
基于土结构损伤和多面模型的基本理论,将弹塑性混合应变硬化与各向同性剪切损伤和压缩损伤结合起来,推导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软黏土不排水弹塑性本构模型。采用剪切损伤和压缩损伤两个变量分别描述土的结构损伤,并基于累积塑性偏应变建... 基于土结构损伤和多面模型的基本理论,将弹塑性混合应变硬化与各向同性剪切损伤和压缩损伤结合起来,推导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软黏土不排水弹塑性本构模型。采用剪切损伤和压缩损伤两个变量分别描述土的结构损伤,并基于累积塑性偏应变建立损伤演化方程。分析结果表明,分别考虑土的剪切损伤和压缩损伤可描述饱和软黏土在不排水动荷载作用下泊松比的变化过程。通过对饱和软黏土地基的地震响应的模拟来检验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模量损伤可引起加载和卸载过程中塑性模量的差异,使得卸载塑性模量大于加载塑性模量,从而导致加载塑性应变响应大于卸载塑性应变响应,由此产生塑性偏变形的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剪切损伤 压缩损伤 弹塑性 累积塑性偏应变
下载PDF
低温对钢结构疲劳性能影响研究综述 被引量:9
20
作者 周燕 王元清 +2 位作者 戴国欣 石永久 陈宏 《低温建筑技术》 2013年第7期5-9,共5页
寒冷地区存在大量低温下承受交变荷载的钢结构构件,其发生疲劳破坏的可能性和危害性很大。按目前国内外基于线性累积损伤准则的疲劳分析方法,得出的疲劳寿命随温度降低而增加的结论往往与实际破坏状况不符。为给低温环境下钢结构的疲劳... 寒冷地区存在大量低温下承受交变荷载的钢结构构件,其发生疲劳破坏的可能性和危害性很大。按目前国内外基于线性累积损伤准则的疲劳分析方法,得出的疲劳寿命随温度降低而增加的结论往往与实际破坏状况不符。为给低温环境下钢结构的疲劳性能研究和疲劳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文中对国内外有关低温钢材疲劳性能的试验研究、计算方法以及相应规范进行了综述和分析评价,介绍了断裂力学理论在疲劳寿命评估中的应用,对基于弹塑性断裂力学的低温下疲劳寿命评估研究进行了展望,并探讨了计算机数值仿真技术用于结构疲劳寿命预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结构 低温 疲劳性能 线性累积损伤 断裂力学 数值仿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