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ractal analysis of polyferric chloride-humic acid(PFC-HA) flocs in different topological spaces 被引量:9
1
作者 WANG Yili LU Jia +2 位作者 DU Baiyu SHI Baoyou WANG Dongshe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1期41-48,共8页
The fractal dimensions in different topological spaces of polyferric chloride-humic acid (PFC-HA) flocs, formed in flocculating different kinds of humic acids (HA) water at different initial pH (9.0, 7.0, 5.0) a... The fractal dimensions in different topological spaces of polyferric chloride-humic acid (PFC-HA) flocs, formed in flocculating different kinds of humic acids (HA) water at different initial pH (9.0, 7.0, 5.0) and PFC dosages, were calculated by effective densitymaximum diameter, image analysis, and N2 absorption-desorption methods, respectively. The mass fractal dimensions (De) of PFC-HA floes were calculated by bi-logarithm relation of effective density with maximum diameter and Logan empirical equation. The Df value was more than 2.0 at initial pH of 7,0, which was 11% and 13% higher than those at pH 9.0 and 5.0, respecively, indicating the most compact flocs formed in flocculated HA water at initial pH of 7.0. The image analysis for those flocs indicates that after flocculating the HA water at initial pH greater than 7.0 with PFC flocculant, the fractal dimensions of D2 (logA vs. logdL) and D3 (logVsphere vs. logdL) of PFC-HA floes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PFC dosages, and PFC-HA floes showed a gradually looser structure. At the optimum dosage of PFC, the D2 (logA vs. logdL) values of the flocs show 14%-43% difference with their corresponding Dr, and they even had different tendency with the change of initial pH values. However, the D2 values of the floes formed at three different initial pH in HA solution had a same tendency with the corresponding Df. Based on fractal Frenkel-Halsey-HiU (FHH)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equations, the pore surface fractal dimensions (Ds) for dried powders of PFC-HA flocs formed in HA water with initial pH 9.0 and 7.0 were all close to 2.9421, and the Ds values of flocs formed at initial pH 5.0 were less than 2.3746. It indicated that the pore surface fractal dimensions of PFC-HA floes dried powder mainly show the irregularity from the mesopore-size distribution and marcopore-size distrib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ferric chloride-humic acid (PFC-HA) flocs topological spaces fractal dimensions effective density image analysis pore surface fractal
下载PDF
不同铝形态去除水中腐殖酸的混凝特性 被引量:18
2
作者 吴珍 张盼月 +3 位作者 曾光明 高英 肖辉煌 周凡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903-1907,共5页
制备了碱化度为2.4、以Al13为主要成分的聚合铝PAC-Al13和碱化度为2.4、以Al30为主要成分的高聚聚合铝PAC-Al30.采用烧杯混凝实验,通过絮体颗粒生长、电中和能力、pH和混凝剂投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比较了PAC-Al30、PAC-Al13和AlCl3混凝... 制备了碱化度为2.4、以Al13为主要成分的聚合铝PAC-Al13和碱化度为2.4、以Al30为主要成分的高聚聚合铝PAC-Al30.采用烧杯混凝实验,通过絮体颗粒生长、电中和能力、pH和混凝剂投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比较了PAC-Al30、PAC-Al13和AlCl3混凝去除水中腐殖酸的行为,并考察了水中残留铝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3种混凝剂的絮体形成能力由强到弱为PAC-Al30〉PAC-Al13〉AlCl3.与AlCl3相比,PAC-Al13和PAC-Al30的适用pH范围更宽,为5.0-8.0.PAC-Al30和PAC-Al13的电中和能力差别不明显;由于更强的吸附和架桥作用,在低投量下PAC-Al30表现出更好的混凝效果,而且PAC-Al30比AlCl3和PAC-Al13有更宽的有效投量范围,为0.08-0.64 mmol/L.对于腐殖酸含量为10 mg/L的水样,在pH为7.0,投量为0.16 mmol/L下,PAC-Al30对腐殖酸去除率达到98.5%,此时出水残留铝浓度为0.066 mg/L.结果证实Al30是可用于水中腐殖酸去除的一种新型的混凝/絮凝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C-Al30 PAC-Al13 腐殖酸 残留铝 絮体粒度 Ζ电位
下载PDF
以聚丙烯酸为絮凝剂的细粒黑钨矿絮团浮选机理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卢毅屏 钟宏 黄兴华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37-41,共5页
本文通过药剂吸附研究,絮团粒度测定,絮团形貌分析以及絮团浮选动力学研究,讨论了以聚丙烯酸为絮凝剂、油酸钠为捕收剂的细粒黑钨矿絮团浮选机理。认为聚合物与捕收剂的联合团聚作用是决定絮团粒度组成和浮选行为的主要因素。细粒黑... 本文通过药剂吸附研究,絮团粒度测定,絮团形貌分析以及絮团浮选动力学研究,讨论了以聚丙烯酸为絮凝剂、油酸钠为捕收剂的细粒黑钨矿絮团浮选机理。认为聚合物与捕收剂的联合团聚作用是决定絮团粒度组成和浮选行为的主要因素。细粒黑钨矿的浮选和絮团浮选符合二级反应方程,絮团浮选显著提高了细粒黑钨矿的浮选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 絮团浮选 黑钨矿
下载PDF
腐殖酸铝盐絮凝体的动态特性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晓昌 金鹏康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1-75,共5页
通过显微摄影分析研究了腐殖酸铝盐絮凝体成长的动态过程以及在混凝过程中絮凝体构造 (分形维数 )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在腐殖酸混凝过程中 ,随搅拌历时延长 ,絮凝体粒径不断成长变大 ,最终达到平衡状态 .随着絮凝体的成长 ,其构造呈... 通过显微摄影分析研究了腐殖酸铝盐絮凝体成长的动态过程以及在混凝过程中絮凝体构造 (分形维数 )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在腐殖酸混凝过程中 ,随搅拌历时延长 ,絮凝体粒径不断成长变大 ,最终达到平衡状态 .随着絮凝体的成长 ,其构造呈现由密实逐渐向疏松过渡的过程 ,空隙率变大 ,二维分形维数由初期的 1 8左右下降到1 4左右 .絮凝体分形维数Df 和粒径df 之间具有Df=Ad-nf 的幂函数关系 .理论分析结果说明了Df 随df 增大而减小是随机碰撞结合的必然结果 .铝盐混凝剂投量直接影响了腐殖酸絮凝体的成长速度和平衡粒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 铝盐絮凝体 分形维数 动态特性 废水处理
下载PDF
聚合氯化铁-腐殖酸(PFC-HA)絮体的粒度和分形维数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8
5
作者 卢佳 王毅力 +3 位作者 杜白雨 郑雅芹 石宝友 王东升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24-633,共10页
通过采集PFC-HA絮体的单个样品和拍摄它们的二维图像,研究了在不同混凝条件下絮体的粒度和分形维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原水pH的下降滞后了PFC-HA絮体的出现.原水pH≥7.0时,随着投药量的增加,PFC-HA絮体的分形维数D2(lgA-lgdL)和D3(lgV1-lg... 通过采集PFC-HA絮体的单个样品和拍摄它们的二维图像,研究了在不同混凝条件下絮体的粒度和分形维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原水pH的下降滞后了PFC-HA絮体的出现.原水pH≥7.0时,随着投药量的增加,PFC-HA絮体的分形维数D2(lgA-lgdL)和D3(lgV1-lgdL)随之降低,表明絮体的结构越来越疏松;而原水pH=5.0时,PFC-HA絮体的分形维数存在波动.在PFC的最佳投药量时,水力条件的优化可以提高HA的去除效果,但随着原水pH的下降,HA去除效果的提高程度也随之减小.在最佳水力条件下,PFC-HA絮体的粒度为数百微米,其分形维数值较大,表明絮体的结构较为密实.此外,PFC-HA絮体的粒度分布具有(类)分形特征,最佳水力条件下正的Dp值表明絮体的粒度分布趋向平稳.在整个混凝搅拌过程中,PFC-HA絮体的分形维数的变化是与混凝的溶液化学条件、搅拌时间和分形维数类型有关,其D2具有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一过程中絮体结构先趋向密实,然后趋向疏松.而且慢速搅拌过程中絮体的尺度也是先增加后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铁-腐殖酸(PFC-HA)絮体 图像分析 粒度 分形维数 动态变化
下载PDF
聚合氯化铁-腐殖酸(PFC-HA)絮体的不同拓扑空间下分形维数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王毅力 卢佳 +3 位作者 杜白雨 魏科技 石宝友 葛小鹏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06-615,共10页
通过对PFC混凝去除水中HA过程中所形成的PFC-HA絮体的研究结果表明,原水pH分别为9.0、7.0和5.0时,最佳投药量下形成的絮体的平均沉降速度之间的比值为1.17∶1.00∶0.49,而且所有絮体的水平投影方向的平均直径与垂直投影方向的平均直径... 通过对PFC混凝去除水中HA过程中所形成的PFC-HA絮体的研究结果表明,原水pH分别为9.0、7.0和5.0时,最佳投药量下形成的絮体的平均沉降速度之间的比值为1.17∶1.00∶0.49,而且所有絮体的水平投影方向的平均直径与垂直投影方向的平均直径的比值均接近0.85.结合Logan公式和有效密度-长轴的双对数关系计算出的絮体三维空间的分形维数Df较为可靠,在本试验中3种pH的原水下形成的PFC-HA絮体的Df均小于2.0.絮体沉降速度的变化是质量分形维数Df、有效密度和粒径等因素的变化综合影响结果,因此,絮体的Df、有效密度各自的变化趋势有可能与沉降速度的不一致.原水pH=7.0时絮体的Df稍大于原水pH=9.0时絮体的Df,但比原水pH=5.0时絮体的Df大11.73%.可见,与原水pH=9.0时形成的絮体相比,原水pH=7.0时形成了稍微密实的小絮体,但原水pH=5.0时却形成了较为疏松的、很小的絮体.在本试验的图像分辨率下,PFC-HA絮体在一维拓扑空间下的分形维数D1比较低,一般都低于1.10.基于投影面积-长轴关系计算的二维拓扑空间的分形维数D2变化趋势为样品3稍大于样品2,样品1最小;然而基于投影面积-周长计算的二维拓扑空间的分形维数D2却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另外,尽管PFC-HA絮体的Df小于2,但其与基于投影面积-长轴关系计算的二维拓扑空间的分形维数D2不相等,不符合Meakin的结论,这与本试验中CCD相机的分辨率和絮体样本数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铁-腐殖酸(PFC-HA)絮体 拓扑空间 分形维数 沉降速度 有效密度 图像分析
下载PDF
以聚丙烯酸为絮凝剂的细粒黑钨矿絮团浮选 被引量:14
7
作者 卢毅屏 钟宏 黄兴华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0-33,共4页
以聚丙烯酸为絮凝剂、油酸钠为捕收剂进行了细粒黑钨矿絮团浮选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尽管聚丙烯酸对黑钨矿的絮凝能力随其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强,但中等分子量的聚丙烯酸表现了最好的絮团浮选效果。在pH6.8,PAA-51mg/L... 以聚丙烯酸为絮凝剂、油酸钠为捕收剂进行了细粒黑钨矿絮团浮选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尽管聚丙烯酸对黑钨矿的絮凝能力随其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强,但中等分子量的聚丙烯酸表现了最好的絮团浮选效果。在pH6.8,PAA-51mg/L,油酸钠100mg/L的条件下进行了-20μm黑钨矿-石英混合矿的絮团浮选分离,获得了钨精矿品位68.48%WO_3.回收率91.31%的分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 油酸钠 黑钨矿 絮团浮选
下载PDF
聚合氯化铁-腐殖酸(PFC-HA)冷冻干燥絮体的表面与孔分形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毅力 石宝友 +1 位作者 杜白雨 刘杰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474-1483,共10页
采用低温急速冷冻-真空干燥技术制备了PFC-HA絮体的粉末样品,研究了这些样品的物理与分形特征.结果表明,PFC-HA絮体具有晶体结构,SEM图象中有方块状形体;絮体主要组成元素为C、O、Fe,所含的特征官能团保留了絮体组成原料的一些特征;絮... 采用低温急速冷冻-真空干燥技术制备了PFC-HA絮体的粉末样品,研究了这些样品的物理与分形特征.结果表明,PFC-HA絮体具有晶体结构,SEM图象中有方块状形体;絮体主要组成元素为C、O、Fe,所含的特征官能团保留了絮体组成原料的一些特征;絮体的干燥样品的BET比表面积为51~92m·2g-1,BJH累积吸附孔体积为0.0638~0.108cm·3g-1,BJH脱附平均孔径为3.53~4.60nm,PSD峰值对应孔径3.9nm(4#样品还有另外一个PSD峰值53.2nm).PFC-HA絮体的干燥样品具有自相似性的粗糙表面,呈现多尺度分形特征;图象法确定的表面分形维数Ds值远低于N2吸附/脱附等温线法确定的结果,分别为2.14~2.22、2.90~2.96;前者的分形尺度大约处于23~390nm之间,主要属于絮体干燥样品的外表面尺度,后者的分形特征尺度区间的下限大约为0.2nm,属于孔表面尺度,因此,PFC-HA絮体干燥样品的表面粗糙度主要集中于孔表面.另外,对同一絮体,N2吸附法和脱附法确定的孔表面分形维数基本相同.通过热力学模型计算出的4#样品的Ds值接近于FHH理论计算出的结果,但分形尺度的区间变小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铁-腐殖酸(PACI-HA)絮体 元素组成 特征官能团 晶体结构 絮体干燥样品表面与孔表面 分形 尺度范围
下载PDF
聚合氯化铁-腐殖酸(PFC-HA)冷冻干燥絮体的表面微观形貌及其孔表面分形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毅力 杜白雨 +3 位作者 卢佳 张桐 石宝友 王东升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16-623,共8页
采用低温急速冷冻-真空干燥技术制备了不同pH(9.0、7.0、5.0)原水在45.89mg·L-1(以Fe3+计,原水pH=9.0)或28.41mg·L-1(以Fe3+计,原水pH=7.0、5.0)投药量下混凝后形成的PFC-HA絮体的粉末样品,研究了它们的表面微观形貌和孔表面... 采用低温急速冷冻-真空干燥技术制备了不同pH(9.0、7.0、5.0)原水在45.89mg·L-1(以Fe3+计,原水pH=9.0)或28.41mg·L-1(以Fe3+计,原水pH=7.0、5.0)投药量下混凝后形成的PFC-HA絮体的粉末样品,研究了它们的表面微观形貌和孔表面分形特征.SEM图像表明,PFC-HA絮体具有不规则的块、片状形貌,而且在原水pH=9.0或pH=7.0时形成絮体也存在簇状结构.3种样品对N2的吸附-脱附等温线上均存在滞后圈,但样品3的形状不同.它们的吸附量、BJH累积吸附孔体积与脱附平均孔径的大小顺序均为:样品3>样品2>样品1,即随原水pH的降低而升高,而且孔尺度分布曲线显示样品3的表面存在大孔.BET比表面积的变化趋势与它们不一致,且样品2的比样品3稍大,样品1的最小.基于分形FHH方程,采用吸附等温线和脱附等温线数据计算出样品1和样品2的孔表面分形维Ds数均在2.94左右,而样品3的均小于2.38.这些Ds值似乎不能完全表示出因孔表面粗糙性而导致的空间填充能力的大小,主要表达了3种样品的中孔甚至大孔的尺度分布引起的不规则性.本试验中采用热力学模型计算出的3个样品Ds值大都超过3,它们已经失去了维数的实际意义;但样品3因其吸附-脱附等温线上的滞后圈接近圆桶式的A类,如果缩小分形标度区间,可以得到与分形FHH方程计算出的Ds接近的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铁-腐殖酸(PFC-HA)絮体 冷冻干燥 表面微观形貌 孔表面分形 孔尺度分布
下载PDF
聚合氯化铁混凝—超滤—氯消毒处理原水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倩 高宝玉 +1 位作者 王燕 贾文林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4-68,共5页
采用聚合氯化铁(PFC)作为混凝剂对腐殖酸-高岭土模拟水样进行混凝—超滤—氯消毒处理,分析混凝絮体特性和超滤处理过程对消毒副产物前驱物的生成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PFC混凝效果随着投加量的增大而增强;投加量为12 mg/L时,酸性条件有... 采用聚合氯化铁(PFC)作为混凝剂对腐殖酸-高岭土模拟水样进行混凝—超滤—氯消毒处理,分析混凝絮体特性和超滤处理过程对消毒副产物前驱物的生成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PFC混凝效果随着投加量的增大而增强;投加量为12 mg/L时,酸性条件有利于增强混凝效果;超滤过程可以去除混凝出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但对快速反应物的去除效果却不明显;在絮体粒径>500μm的范围内,絮体粒径的增大有利于快速反应物的去除,从而降低了消毒副产物的生成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铁 腐殖酸 消毒副产物 前驱物 絮体特性
下载PDF
低度浓香型白酒絮状物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常丽荣 张宿义 +1 位作者 敖宗华 吕辉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331-333,共3页
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低度白酒易出现絮状悬浮物。通过对比原降度酒液、清液与絮状物的酒精溶液三者的气相色谱数据,分析得出形成浓香型絮状物的主要组成成分有己酸乙酯、丁酸乙酯、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亚油酸乙酯和己酸异戊酯等酯类;... 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低度白酒易出现絮状悬浮物。通过对比原降度酒液、清液与絮状物的酒精溶液三者的气相色谱数据,分析得出形成浓香型絮状物的主要组成成分有己酸乙酯、丁酸乙酯、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亚油酸乙酯和己酸异戊酯等酯类;极少量的高级脂肪酸和其他微量成分也参与絮状物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度 浓香型白酒 白色絮状悬浮物 高级脂肪酸乙酯
下载PDF
不同有机体系的混凝特征研究:以硫酸铝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洪云 张伟军 +3 位作者 左竟成 刘园园 董伟 王东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52-357,共6页
选择牛血清蛋白和腐殖酸作为实验对象,考察了硫酸铝投加量和p H对两种有机体系有机物去除率、电荷性质以及絮体性质(粒径分布、分形维数和沉降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硫酸铝混凝对腐殖酸的去除效率要高于BSA,当硫酸铝投加量为5 mmol... 选择牛血清蛋白和腐殖酸作为实验对象,考察了硫酸铝投加量和p H对两种有机体系有机物去除率、电荷性质以及絮体性质(粒径分布、分形维数和沉降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硫酸铝混凝对腐殖酸的去除效率要高于BSA,当硫酸铝投加量为5 mmol·L-1时,两种体系中DOC的去除率均达到最高.电中和在腐殖酸的混凝去除过程中占主导地位,而吸附架桥是BSA去除的主要机理.对于两种有机体系,随着硫酸铝投加量的升高,絮体粒径逐渐减小,而分形维数增大.相比腐殖酸体系,BSA混凝形成絮体粒径大但分形维数更小,同时絮体沉降性较差.此外,两种体系中DOC去除率在p H值等于6时均达到最高.同时,当p H值从5上升到9的过程中,BSA体系粒径逐渐增加;而在腐殖酸体系中,在p H值小于6时,絮体成长平衡时间延长,同时平衡后絮体粒径要明显大于p H值大于7条件下形成的絮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铝 混凝 牛血清蛋白 腐殖酸 絮体
下载PDF
白砂糖酸性絮凝物的主要成分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3
作者 莫佳琳 谢彩锋 +2 位作者 缪璐 黎庆涛 卢家炯 《广州化学》 CAS 2012年第3期24-28,32,共6页
分析了白砂糖中酸性絮凝物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白砂糖中酸性絮凝物含淀粉等多糖类38.7%~47.4%(质量分数),蛋白质等含氮物质21.5%~33.7%,灰分等无机物21.56%~25.17%,蔗脂蔗腊等类脂物7.0%~11.3%。白砂糖中酸性絮凝物的形成速度受pH... 分析了白砂糖中酸性絮凝物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白砂糖中酸性絮凝物含淀粉等多糖类38.7%~47.4%(质量分数),蛋白质等含氮物质21.5%~33.7%,灰分等无机物21.56%~25.17%,蔗脂蔗腊等类脂物7.0%~11.3%。白砂糖中酸性絮凝物的形成速度受pH值和温度的影响,在pH值1.0~4.0和10.0~12.0范围内,絮凝物形成速度较快,温度在5~50℃范围内,絮凝物形成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砂糖 酸性絮凝物 成分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改善含聚污水黏性絮体的评价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宗昭 方申文 +1 位作者 龙卫红 甘二勇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4-338,共5页
评价了一些常用絮体改善剂对絮凝剂处理含聚污水时所形成的黏性絮体的改善效果。以甲基丙烯酸为单体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PMA),利用PMA为絮体改善剂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16TAB)为絮凝剂对采集的含聚污水进行了处理,并考察了PMA的黏... 评价了一些常用絮体改善剂对絮凝剂处理含聚污水时所形成的黏性絮体的改善效果。以甲基丙烯酸为单体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PMA),利用PMA为絮体改善剂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16TAB)为絮凝剂对采集的含聚污水进行了处理,并考察了PMA的黏均相对分子质量、m(PMA)∶m(C16TAB)、ρ(PMA+C16TAB)等条件对含聚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针对本工作采集的含聚污水,当PMA的黏均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89×106、m(PMA)∶m(C16TAB)=1∶2、ρ(PMA+C16TAB)≥200 mg/L时,经PMA与C16TAB处理过的含聚污水水色较清澈,且无明显黏壁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聚污水 黏性絮体 絮体改善剂 聚甲基丙烯酸
下载PDF
两种两性高分子絮凝剂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岳馥莲 张春晓 +1 位作者 江燕妮 朱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94-1000,共7页
采用水溶液聚合方法制备两种两性高分子絮凝剂p(DMDAAC-co-FA)和p(DMC-co-DMAEMA-coAMPS)。对两种共聚合产物进行了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结构表征。用两种絮凝剂对印染废水进行絮凝试验的结果显示,絮凝剂p(DMDAAC-co-FA)在pH^7、投加量... 采用水溶液聚合方法制备两种两性高分子絮凝剂p(DMDAAC-co-FA)和p(DMC-co-DMAEMA-coAMPS)。对两种共聚合产物进行了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结构表征。用两种絮凝剂对印染废水进行絮凝试验的结果显示,絮凝剂p(DMDAAC-co-FA)在pH^7、投加量120 mg·L^(-1)时,CODCr去除率79.2%,色度去除率95.0%;絮凝剂p(DMC-co-DMAEMA-co-AMPS)在pH^7、投加量140 mg·L^(-1)时,CODCr去除率75.3%,色度去除率92.0%。通过对絮凝试验的絮体进行电镜扫描分析,采用非线性数学分形理论盒子法计算絮体形貌的空隙分维数Df,结果表明,絮体形貌的空隙分维数理论计算值与试验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富马酸 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 甲基丙烯酸-N N-二甲氨基乙酯 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 絮体形貌 化学需氧量
下载PDF
微污染源水的混凝处理及絮体粒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夏玮 张蕊 +1 位作者 吴根宇 马江雅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85-193,共9页
微污染源水的处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其中的浊度、腐殖质等影响到了饮用水水质。混凝是一种安全、实用、高效的水处理技术,而混凝剂是混凝技术的核心,选择一种合适的混凝剂至关重要。以硫酸铝(AS)、聚... 微污染源水的处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其中的浊度、腐殖质等影响到了饮用水水质。混凝是一种安全、实用、高效的水处理技术,而混凝剂是混凝技术的核心,选择一种合适的混凝剂至关重要。以硫酸铝(AS)、聚合氯化铝(PAC)、氯化铁、聚合氯化铁(PFC)等4种混凝剂处理微污染源水,再分别与助凝剂PAM、活化硅酸(ASI)复配使用,PAM与ASI具有较好的吸附架桥能力,大大提高了絮凝效率。通过检测浊度、UV 254、絮体粒径3个指标,得出这4种混凝剂单独使用时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22、18、16、8 mg/L;与PAM复配使用时PAM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0.1、0.1、0.05、0.2 mg/L;与ASI复配使用时ASI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0.5、1.5、1.0、1.0 mg/L。另外,自然水体中有机物的降解会产生腐殖酸,从而污染水质。分别使用聚丙烯酰胺(PAM)、PAC以及两者复配,通过检测混凝后的UV 254以及絮体粒径指标,得出PAM、PAC单独使用时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8、100 mg/L,PAM与PAC复配时PAM的最佳投加量为0.8 mg/L,证明复配可在低投加量下有效增强混凝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 微污染源水 腐殖酸废水 絮体粒径
下载PDF
Effects of humic acid on recoverability and fractal structure of alum-kaolin flocs 被引量:4
17
作者 Runsheng Zhong Xihui Zhang +1 位作者 Feng Xiao Xiaoyan L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5期731-737,共7页
Particle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floc recoverability and fractal structure of alum-kaolin floc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in situ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PIV) and microbalance with or without humic acid. Experime... Particle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floc recoverability and fractal structure of alum-kaolin floc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in situ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PIV) and microbalance with or without humic acid.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zeta potential of kaolin particle surface after adsorption of humic acid was related with humic acid concentration and its acid-base buffering capacity. Adsorption of humic acid resulted in more negative electrophoresis on the particle surface. Coagulant dosages for particles to form flocs would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humic concentration. PIV was used to evaluate floc structural fragmentation, floc surface erosion as well as recoverability after high shear. It was found that the floc size during the steady phase of growth was small, while the regrowing capability decreased in the presence of humic acid. The recoverability was closely related with floc breakage modes including floc structural fragmentation and floc surface erosion. The fractal dimensions of alum-kaolin flocs by mass-size method based on microbalance would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humic concentration. This study proved that humic acid had adverse influences on the performance of coagulation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ic acid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floc breakage RECOVERABILITY fractal dimension
原文传递
不同产地白砂糖中淀粉含量测定及酶法去除淀粉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韦宇 《农产品加工》 2019年第4期60-61,65,共3页
淀粉对制糖工艺有很大影响,研究了不同产地白砂糖中淀粉含量及现有工艺的淀粉去除率,以及应用α-淀粉酶(米曲霉来源)对淀粉去除率和酸性絮凝物的影响。
关键词 制糖 白砂糖 淀粉 酸性絮凝物 Α-淀粉酶
下载PDF
悬浮生物填料床—絮凝工艺处理亚硫酸盐制浆中段水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文浩 尚宏志 刘希文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7年第5期67-71,共5页
针对亚硫酸盐制浆造纸废液中段水可生化降解CODB与不可生化降解CODNB各半的水质特点,采用二级好氧悬浮生物填料浮动床处理及物化絮凝处理的工艺试验,取得了有关试验数据;并根据COD容积负荷与出水残留COD的关系,探讨了利用酶反应动力学... 针对亚硫酸盐制浆造纸废液中段水可生化降解CODB与不可生化降解CODNB各半的水质特点,采用二级好氧悬浮生物填料浮动床处理及物化絮凝处理的工艺试验,取得了有关试验数据;并根据COD容积负荷与出水残留COD的关系,探讨了利用酶反应动力学曲线预测试验稳定运行状态下出水CODB值。结果表明:利用生化—絮凝两处理技术的优势互补,可使最终排水COD与BOD同时达到国家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生物填料 亚硫酸制浆中段水 生化 絮凝
下载PDF
冷榨亚麻籽油中絮状物成分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金军 李燕青 宋辉 《现代食品》 2017年第24期95-97,共3页
亚麻籽是亚麻科植物亚麻(Linum Usitatssimum)的种子,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油料作物;以亚麻籽为原料生产的冷榨亚麻籽油中经常会出现絮状物,这些絮状物是否对人体有害,本文通过酸化试验、磷脂检验和质谱法对该絮状物进行分析,最终确认亚麻... 亚麻籽是亚麻科植物亚麻(Linum Usitatssimum)的种子,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油料作物;以亚麻籽为原料生产的冷榨亚麻籽油中经常会出现絮状物,这些絮状物是否对人体有害,本文通过酸化试验、磷脂检验和质谱法对该絮状物进行分析,最终确认亚麻籽油中絮状物为脂肪酸甘油酯成分以及一些长碳链的脂肪酸,主要包括脂肪酸甘油三酯和脂肪酸甘油二酯,这些絮状物是亚麻籽油高营养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油 絮状物 脂肪酸甘油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