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3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ABP-SHOCKⅡ评分联合动脉血乳酸、RDW对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李岩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8期2725-2728,共4页
目的探讨IABP-SHOCKⅡ评分联合动脉血乳酸水平、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该院就诊的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68例,按患者28 d后的生存情况分为良好组(49例... 目的探讨IABP-SHOCKⅡ评分联合动脉血乳酸水平、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该院就诊的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68例,按患者28 d后的生存情况分为良好组(49例)和死亡组(19例)。比较两组患者IABP-SHOCKⅡ评分、动脉血乳酸水平、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PLT),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ABP-SHOCKⅡ评分联合动脉血乳酸和RDW对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死亡的预测效能。结果良好组的IABP-SHOCKⅡ评分、动脉血乳酸水平、WBC、RDW及PLT均显著低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WBC和PLT不是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IABP-SHOCKⅡ评分、动脉血乳酸水平和RDW是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IABP-SHOCKⅡ评分、动脉血乳酸水平、RDW预测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死亡的AUC分别为0.834(95%CI:0.724~0.913)、0.800(95%CI:0.685~0.887)、0.793(95%CI:0.677~0.882),IABP-SHOCKⅡ评分、动脉血乳酸水平、RDW联合预测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死亡的AUC为0.943(95%CI:0.859~0.985),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高于单项检测。结论IABP-SHOCKⅡ评分联合动脉血乳酸水平、RDW对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死亡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ABP-shockⅡ评分 动脉血乳酸 红细胞分布宽度 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下载PDF
Effect of Jianpiyiqi Prescription on the Expression of Heat Shock Proteins in Acetic Acid-induced Chronic Gastric Ulcer Rats
2
作者 陶秀良 李国成 罗树星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01年第2期105-107,共3页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Jianpiyiqi prescription on the expression of heat shock proteins and the changes of HSPs in gastric ulcerated rats, the rat model of chronic gastric ulcer was induced by acetic acid. Th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Jianpiyiqi prescription on the expression of heat shock proteins and the changes of HSPs in gastric ulcerated rats, the rat model of chronic gastric ulcer was induced by acetic acid. The SABC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was used to observe HSP70 of mucosa around the gastric ulcer. Imaging analysis was performed. Western dot blot was used to detect HSPs contents in the plasma and gastric mucosal homogenate in each group.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SP70 contents of the mucosa around the gastric ulcer in the model group and ranitidine treated group were increased a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 Jianpiyiqi could increase the expression of HSP70 of the mucosa around the gastric ulcer further as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model group and ranitidine treated group . The HSP70 contents in the serum and mucosa in the model group and ranitidine treated group were increased a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 P <0.01, P <0 05 respectively). HSP70 of serum and mucosa in the Jianpiyiqi treated group was higher than in the model group and ranitidine treated group ( P <0.05, P <0.01 respectively).It was concluded that HSP might play a role in the process of pathophysiology of gastric ulcer. Jianpiyiqi could enhance gastric ulcer healing through the protective mechanism of HS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ptic ulcer heat shock proteins acetic acid IMMUNOHISTOCHEMISTRY western dot blot Jianpiyiqi
下载PDF
Effects of heat shock on change of HSC70/HSP68,acid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s before and after rat partial hepatectomy 被引量:27
3
作者 Lu AL Xu CS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5期730-733,共4页
INTRODUCTIONOnly the liver has the great capability ofregeneration in mammal.Few hepatocytes are inthe phase of division in the normal liver of an adultmammal (including human beings),but theremaining hepatocytes can ... INTRODUCTIONOnly the liver has the great capability ofregeneration in mammal.Few hepatocytes are inthe phase of division in the normal liver of an adultmammal (including human beings),but theremaining hepatocytes can be induced to proliferatequickly by partial hepatectomy (PH),and,to somedegree,they stop dividing and re-differentiate intocells functioning as hepatocytes.This show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tial hepatectomy(PH) liver regeneration CONSERVED HEAT-shock PROTEIN 70/induced HEAT-shock PROTEIN 68(HSCT0/HSP68) acid PHOSPHATASES alkaline PHOSPHATASES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响应型唑来膦酸钙纳米颗粒靶向控释对骨质疏松骨代谢及骨量的影响
4
作者 李浩 肖健 +3 位作者 胡帆 王策 陈奎 邢更彦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7-54,I0002,共9页
目的研究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响应型唑来膦酸(zoledronic acid,ZOL)钙纳米颗粒(ZOL-Ca nanoparticals,ZCNP)的制备及其靶向控释对骨质疏松骨代谢及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模板法以ZOL为磷源,CaCl2为钙源制备ZCNP。... 目的研究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响应型唑来膦酸(zoledronic acid,ZOL)钙纳米颗粒(ZOL-Ca nanoparticals,ZCNP)的制备及其靶向控释对骨质疏松骨代谢及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模板法以ZOL为磷源,CaCl2为钙源制备ZCNP。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动态光散射对ZCNP进行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发射光谱法评估ZOL的负载以及载药率。利用CCK-8法检测ZCNP对鼠源骨髓单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Ms)活力的影响;采用溶血实验检测ZCNP的生物相容性。通过荧光标记ZCNP对其骨靶向性进行验证。采用药物释放实验验证了ZCNP的ESW响应性。在体外,利用TRAP染色检验ZCNP的破骨抑制情况;ARS染色检验ZCNP对成骨活性的影响。在体内,利用卵巢摘除骨质疏松模型验证ZCNP对骨量的影响。结果ZCNP呈类球形结构,约60 nm。ZCNP的ZOL负载率为(59.68±1.48)%。ZCNP在0、0.01、0.1、1、10μmol/L浓度下对小鼠BMMs的细胞活性影响无明显差异(P>0.05)。ZCNP在ESW作用下可快速释放ZOL。ESW+ZCNP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促进成骨细胞增殖。ESW+ZCNP可明显提高卵巢摘除骨质疏松模型局部骨量。结论ESW响应型ZCNP可通过有效精准靶向控释,抑制破骨,促进成骨提升卵巢摘除模型局部骨量,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唑来膦酸 靶向控释 骨质疏松性骨折
下载PDF
血乳酸/肌酐与脓毒症休克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
5
作者 王李娟 郑潘 +1 位作者 曹鹏建 毛亚飞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5期2808-2811,共4页
目的探析血乳酸(Lac)/肌酐(Scr)与脓毒症休克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14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于入院时详细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并进行实验室检查,检测血Lac、Scr,计算二... 目的探析血乳酸(Lac)/肌酐(Scr)与脓毒症休克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14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于入院时详细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并进行实验室检查,检测血Lac、Scr,计算二者比值。依据28 d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病死组与存活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资料,采用点二列相关性分析Lac/Scr与脓毒症休克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ac/Scr对脓毒症休克患者短期病死的预测价值。结果14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中3例患者家属放弃治疗,最终纳入137例脓毒症休克患者,共有31例患者28 d内病死,占比22.63%。病死组年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Lac、Lac/Scr均高于存活组(P<0.05)。病死组氧合指数低于存活组(P<0.05)。点二列相关性分析显示,Lac、Lac/Scr与脓毒症休克患者近期预后病死呈正相关(r>0,P<0.05)。ROC曲线显示Lac、Lac/Scr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短期病死的曲线下面积(AUC)>0.7,且Lac/Scr的AUC值更高。结论血Lac/Scr可影响脓毒症休克患者近期预后,Lac/Scr水平越高患者短期内病死风险越大,且血Lac/Scr可作为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近期预后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休克 血乳酸 肌酐 近期预后 氧和指数
下载PDF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与心源性休克患者的预后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张伟 俞振飞 张美齐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6期886-88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对重症医学科(ICU)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ICU心源性休克患者99例。入ICU24h、3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IFABP浓度,根据28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 目的探讨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对重症医学科(ICU)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ICU心源性休克患者99例。入ICU24h、3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IFABP浓度,根据28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IFABP浓度变化及对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心源性休克患者28 d存活62例,存活率62.6%,存活组患者APAECH II评分及SOFA评分低于死亡组、呼吸机使用和血管活性药物比例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入ICU 24 h、3 d血清IFABP浓度均低于死亡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ICU24 h血清IFABP水平、APACHE II评分及SOFA评分为影响心源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IFABP对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有更好的预测价值,敏感性83.8%、特异性61.3%。结论IFABP血清水平对心源性休克患者28d生存有预测价值,血清IFABP浓度升高与心源性休克患者存活率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心源性休克 肠灌注 心输出量 重症医学科
下载PDF
血清ADMA、IL-6、内毒素及乳酸在新生儿败血症所致感染性休克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7
作者 赵艳梅 曹孟宸 +1 位作者 王颍源 郭静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9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白细胞介素-6(IL-6)、内毒素及乳酸在新生儿败血症所致感染性休克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新生儿败血症所致感染性休克患儿为休克组,62例新生儿败血症未发生感染性休克患儿... 目的探讨血清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白细胞介素-6(IL-6)、内毒素及乳酸在新生儿败血症所致感染性休克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新生儿败血症所致感染性休克患儿为休克组,62例新生儿败血症未发生感染性休克患儿为败血症组,60例无感染新生儿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的ADMA、IL-6、内毒素及乳酸水平。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ADMA、IL-6、内毒素及乳酸水平;分析ADMA、IL-6、内毒素及乳酸水平对新生儿败血症所致感染性休克患儿的诊断价值;分析ADMA水平与IL-6、内毒素及乳酸水平的关系;分析ADMA、IL-6、内毒素及乳酸水平与休克组预后的关系。结果休克组的ADMA、IL-6、内毒素及乳酸水平均高于败血症组及对照组(P<0.05);败血症组的ADMA、IL-6、内毒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败血症组和对照组的乳酸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显示,ADMA、IL-6、内毒素及乳酸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所致感染性休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0.89、0.89、0.92。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DMA水平与IL-6、内毒素及乳酸水平呈正相关(P<0.05)。ADMA、IL-6、内毒素及乳酸高水平与新生儿败血症所致感染性休克预后不良有关。结论血清ADMA、IL-6、内毒素及乳酸在新生儿败血症所致感染性休克中表达水平较高,可作为该疾病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并预测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 白细胞介素-6 内毒素 乳酸 新生儿败血症 感染性休克
下载PDF
外周灌注指数联合APACHEⅡ评分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28天预后的价值
8
作者 巩皓 迟骋 张晓霞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174-179,共6页
目的:研究外周灌注指数(periphral perfusion index,PPI)联合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对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3年1月至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 目的:研究外周灌注指数(periphral perfusion index,PPI)联合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对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3年1月至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确诊脓毒性休克患者200例,根据患者28 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84例)与死亡组(116例),记录患者姓名、年龄、性别、入院后生命体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脓毒症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价(sepsis-related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APACHEⅡ、感染部位、入院24 h补液量、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既往史、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种类及24 h剂量、机械通气情况、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指标、发病时间、28 d预后结局等相关资料。分别测定2组患者入院即刻(0 h)、入院后6 h和入院后12 h的乳酸值及PPI值,并计算患者0~6 h、0~12 h乳酸清除率。利用COX回归筛选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PPI参数联合APACHEⅡ评分预测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结果:与死亡组患者相比,存活组GCS评分、0 hPPI、6 hPPI、12 hPPI、0~12 h乳酸清除率较高,年龄、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0 h乳酸、12 h乳酸较低(均P<0.05);COX回归发现12 hPPI为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AUC为0.945,12 hPPI联合预测APACHEⅡ评分预测患者预后AUC为0.996。结论:入院后12 h PPI联合APACHEⅡ评分对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灌注指数 脓毒性休克 APACHEⅡ评分 乳酸清除率 预后
下载PDF
失血性休克患者GCS评分、Lac与输血量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
9
作者 杨东乔 陈渊 +1 位作者 汤小斌 苏益芳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1期42-46,共5页
目的分析创伤急诊失血性休克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coma score,GCS)、血乳酸(lactic acid,Lac)与输血量的相关性及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3月至2023年5月于金华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中心诊治且完成随访的128... 目的分析创伤急诊失血性休克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coma score,GCS)、血乳酸(lactic acid,Lac)与输血量的相关性及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3月至2023年5月于金华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中心诊治且完成随访的128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106)和预后不良组(n=22),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GCS评分、Lac水平、输血量。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创伤急诊失血性休克患者预后情况的影响因素。建立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GCS评分、Lac水平、输血量对创伤急诊失血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128例患者中预后不良22例,占比17.19%。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初始24h输血量及Lac、白细胞(whitebloodcell,WBC)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入院GCS评分、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初始24h输血量与入院GCS评分、入院Hb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入院Lac水平呈正相关(P<0.05)。初始24h输血量、入院GCS评分及入院Lac、Hb水平是影响创伤急诊失血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初始24h输血量、入院GCS评分、入院Lac、入院Hb水平及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22、0.872、0.881、0.798、0.931,敏感度分别为68.2%、76.6%、85.7%、75.7%、88.8%,特异性分别为70.8%、81.0%、78.5%、81.0%、85.7%。成对Z检验显示,联合检测的AUC高于单个指标检测,且敏感度和特异性均为最优(P<0.05)。结论初始24h输血量、入院GCS评分及入院Lac、Hb水平均是影响创伤急诊失血性休克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且4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效能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乳酸
下载PDF
18β-甘草次酸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10
作者 盖倩 梁悦 +6 位作者 王欣瑶 苏英 王慧慧 魏云昭 文佩 张娟娟 姜现瑞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1271-1275,共5页
目的:探讨18β-甘草次酸(18β-Gly)对失血性休克(HS)大鼠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实验用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SHAM)组、模型(HS)组、18β-Gly低剂量组、18β-Gly中剂量组、18β-Gly高剂量组,通过18β-Gly预处理,采用股... 目的:探讨18β-甘草次酸(18β-Gly)对失血性休克(HS)大鼠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实验用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SHAM)组、模型(HS)组、18β-Gly低剂量组、18β-Gly中剂量组、18β-Gly高剂量组,通过18β-Gly预处理,采用股动脉放血制作HS大鼠模型,检测大鼠HS后肾体比、肾组织病理形态改变,尿素氮(BUN)及血肌酐(CRE)的表达情况。结果:与HS组比较,18β-Gly中剂量组和18β-Gly高剂量组HS 2 h肾体比及CRE水平降低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8β-Gly中剂量组BUN降低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与HS组比较,18β-Gly中剂量组和18β-Gly高剂量组病理损伤减轻较明显。结论:18β-Gly能有效降低HS大鼠肾/体比、BUN和CRE的水平,减轻HS大鼠肾组织病理损伤,起到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Β-甘草次酸 失血性休克 肾损伤 血肌酐 尿素氮
下载PDF
基于热休克蛋白(HSPs)表达的变化探讨熊果酸对H9C2心肌细胞H_(2)O_(2)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11
作者 张庆阳 潘海华 +1 位作者 周虹 翟昌林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4年第5期790-794,共5页
目的:探讨熊果酸对H9C2心肌细胞H_(2)O_(2)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与热休克蛋白(HSPs)的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_(2)O_(2)诱导H9C2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H_(2)O_(2)组(H_(2)O_(2))、熊果酸+H_(2)O_(2)... 目的:探讨熊果酸对H9C2心肌细胞H_(2)O_(2)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与热休克蛋白(HSPs)的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_(2)O_(2)诱导H9C2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H_(2)O_(2)组(H_(2)O_(2))、熊果酸+H_(2)O_(2)组(Ursolic Acid,UA)。CCK8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值,ELISA法检测培养基上清液HSP27、HSP70、HSP90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HSP27、HSP70、HSP90、HSF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_(2)O_(2)组细胞活力值降低,HSP27、HSP70、HSP90含量及HSP27、HSP70、HSP90、HSF1的表达水平上升(均P<0.05);与H_(2)O_(2)组相比,熊果酸+H_(2)O_(2)组细胞活力值升高,HSP27、HSP70、HSP90含量及HSP27、HSP70、HSP90、HSF1的表达水平上高(均P<0.05)。结论:熊果酸可以通过促进HSPs的表达提高H9C2心肌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从而发挥对H_(2)O_(2)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果酸 热休克蛋白 H9C2心肌细胞 过氧化损伤 体外实验
下载PDF
转录组测序分析外源水杨酸诱导茶树热激蛋白基因的响应
12
作者 刘悦 曲浩 +3 位作者 田易萍 陈春林 冉隆珣 陈林波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7-614,共8页
水杨酸是诱导植物抗性机制中重要的信号分子,外源喷施水杨酸能够调控多种防御相关蛋白质,提升农作物的抗病能力。开展外源水杨酸诱导茶树抗性机制的研究能够挖掘抗病基因,为茶树抗病育种提供分子基础。本研究采集外源喷施水杨酸0 h、6 h... 水杨酸是诱导植物抗性机制中重要的信号分子,外源喷施水杨酸能够调控多种防御相关蛋白质,提升农作物的抗病能力。开展外源水杨酸诱导茶树抗性机制的研究能够挖掘抗病基因,为茶树抗病育种提供分子基础。本研究采集外源喷施水杨酸0 h、6 h、12 h、24 h、48 h的茶树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与分析,结果表明,外源喷施水杨酸6 h、12 h、24 h、48 h时茶树叶片内差异表达基因数量分别为9 360个、3 399个、596个、115个,外源水杨酸处理后各时间点均发生差异表达的基因共604个。KEGG功能富集结果显示,处理后6 h时富集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植物-病原菌互作、核糖体、剪接体和碳代谢通路上的差异表达基因数量分别为95个、73个、121个、94个、154个。差异表达基因中有12个热激因子基因、40个热激蛋白基因和12个WRKY家族转录因子基因上调表达。处理48 h后,无上调表达的热激因子基因,但仍有28个热激蛋白基因上调表达。病程相关蛋白基因在检测阶段均上调表达。外源水杨酸的诱导作用在处理6 h时最为明显,并且引起了大量热激蛋白的响应。本研究结果为开展外源水杨酸诱导茶树抗病机制和茶树抗病分子育种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水杨酸 茶树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热激蛋白
下载PDF
血乳酸检测在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
13
作者 高艳艳 杨婧 +1 位作者 张丽 艾美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69-372,共4页
目的分析血乳酸检测在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门诊体检的12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 目的分析血乳酸检测在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门诊体检的12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乳酸检测,计算乳酸清除率(LCR),比较观察组、对照组血乳酸水平。观察组根据LCR分为高LCR组(n=63)和低LCR组(n=57),比较两组入院24 h血乳酸水平、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根据观察组入院24 h是否好转,分为好转组(n=55)和未好转组(n=65),比较两组入院24 h血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LCR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乳酸水平为(8.62±1.95)mmol/L,高于对照组[(5.26±0.3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LCR组血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分别为(4.16±0.62)mmol/L、(14.26±1.27)分、1.59%,均分别低于低LCR组[(7.85±1.44)mmol/L、(21.95±3.44)分、12.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组血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分别为(4.06±0.34)mmol/L、(13.02±2.62)分、1.69%,均分别低于未好转组[(7.95±1.46)mmol/L、(20.95±3.75)分、11.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LCR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4.625,P<0.05)。结论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患者随着病情的加重,血乳酸水平会逐渐增高,通过检测血乳酸并计算LCR,可对患者预后作出准确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后 血乳酸 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 临床价值
下载PDF
心源性休克患者血清解偶联蛋白2与血乳酸的相关性分析及两者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14
作者 赵博 张欢 《海军医学杂志》 2024年第7期730-734,共5页
目的探究心源性休克患者血清解偶联蛋白2(UCP2)与血乳酸的相关性及两者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常州老年病医院2017年3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61例心源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患者入院时动脉血及外周静脉血,检测... 目的探究心源性休克患者血清解偶联蛋白2(UCP2)与血乳酸的相关性及两者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常州老年病医院2017年3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61例心源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患者入院时动脉血及外周静脉血,检测血乳酸和UCP2水平,根据治疗28 d后预后生存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析UCP2与血乳酸之间的相关性及两者对心源性休克预后的预测价值。以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乳酸和UCP2对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患者UCP2、血乳酸、肌钙蛋白及胆红素水平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UCP2与血乳酸呈正相关(r=0.52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CP2、血乳酸、肌钙蛋白及胆红素升高均为心源性休克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UCP2、血乳酸及二者联合预测心源性休克预后的AUC分别为0.703、0.708、0.796。结论在心源性休克患者病情进展中,UCP2与血乳酸呈正相关,且UCP2、血乳酸对心源性休克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休克 解偶联蛋白2 血乳酸 预后
下载PDF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
15
作者 谢润平 王吉圣 叶家茂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2期37-41,共5页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3年5月扬州市中医院ICU收治的6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在常规的补液、抗感染等...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3年5月扬州市中医院ICU收治的6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在常规的补液、抗感染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垂体后叶素,统计两组治疗后第6、24、48及72 h血乳酸和尿量变化情况,统计两组6 h内的液体复苏成功率、28 d病死率以及不良反应状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6、24、48及72 h血乳酸下降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6、24、48及72 h尿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6 h内液体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28 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感染性休克能改善患者的血乳酸及尿量,提高6 h内的液体复苏成功率,并且降低28 d死亡率,安全性有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肾上腺素 垂体后叶素 感染性休克 尿量 乳酸
下载PDF
血清Ang-2、I-FABP表达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16
作者 王东 许岚 +2 位作者 夏森林 孙越晨 王伟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ardiac shock,CS)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 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ardiac shock,CS)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AMI患者1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并发CS,将其分为CS组(n=93)和无CS组(n=105),另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的正常志愿者65人纳入对照组,根据28d的生存情况将CS组患者分为生存组(n=50)和死亡组(n=43)。检测所有受试者的血清Ang-2、I-FABP水平,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AMI合并CS患者不良预后的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Ang-2、I-FABP对AMI合并CS患者预后不良的诊断价值。结果 CS组患者的血清Ang-2、I-FAB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CS组和对照组(P<0.05),无CS组患者的血清Ang-2、I-FAB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患者的血清Ang-2、I-FABP水平和糖尿病比例均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Ang-2、I-FABP水平均为影响AMI合并CS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Ang-2和I-FABP联合预测AMI合并CS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19,敏感度81.4%,特异性80.0%。结论 AMI合并CS患者的血清Ang-2、I-FABP水平升高,且是预测患者预后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血管生成素2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预后
下载PDF
乳酸清除率与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预测
17
作者 巫立贤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18-222,共5页
目的:分析乳酸清除率与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以2020年12月-2023年4月宁化县总医院收治的120名脓毒性休克患者为研究样本,根据其28天内的预后结果划分为生存组和病死组进行比较分析。比较... 目的:分析乳酸清除率与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以2020年12月-2023年4月宁化县总医院收治的120名脓毒性休克患者为研究样本,根据其28天内的预后结果划分为生存组和病死组进行比较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感染部位、各项实验室指标、24 h内APACHEⅡ、SOFA评分、24 h乳酸清除率与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影响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乳酸清除率与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对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死组较生存组APACHEⅡ、SOFA评分更高(P<0.05),病死组24 h乳酸清除率显著低于生存组(P<0.05),病死组治疗后24 h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高于生存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治疗后24hCRT、动脉24hLCR是影响脓毒性休克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24 h乳酸清除率与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乳酸清除率:AUC=0.821,95%CI为0.740-0.903,当最佳截断值为5.984%时,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750、0.827。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AUC=0.863,95%CI为0.796-0.930,当最佳截断值为2.745s时,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765、0.885];且联合预测具有较高的敏感度(0.882)和特异度(0.865),AUC(0.936)。结论: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治疗后24n内的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以及动脉24h乳酸清除率,是影响其短期内死亡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乳酸清除率联合预测脓毒性休克短期预后的准确性优于单个变量,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乳酸清除率 毛细血管再充盈 预测价值
下载PDF
急诊多发伤患者rSIG休克指数、初始血乳酸及D-二聚体变化分析
18
作者 陈秀青 张其俊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2期222-225,共4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急诊多发伤患者rSIG休克指数、初始血乳酸及D二聚体(D-D)变化。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6月至2023年7月接诊的68例急诊多发伤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治疗结局分为死亡组7例、存活组61例。根据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对68例急诊多... 目的探讨并分析急诊多发伤患者rSIG休克指数、初始血乳酸及D二聚体(D-D)变化。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6月至2023年7月接诊的68例急诊多发伤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治疗结局分为死亡组7例、存活组61例。根据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对68例急诊多发伤患者进行划分,其中轻中度伤组55例(ISS评分≤25分)、重伤组13例(ISS评分>25分)。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轻中度伤组和重伤组急诊多发伤患者rSIG休克指数、初始血乳酸及D-D水平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急诊多发伤rSIG休克指数、初始血乳酸及D-D水平与预后及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组患者的rSIG休克指数、初始血乳酸及D-D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重伤组患者的rSIG休克指数、初始血乳酸及D-D水平均明显高于轻中度伤组(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急诊多发伤的rSIG休克指数、初始血乳酸及D二聚体水平与预后及损伤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r SIG休克指数、初始血乳酸及D-D变化均与急性多发伤患者的死亡风险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在急诊救治中,监测这些指标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预后,从而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多发伤 rSIG休克指数 初始血乳酸 D二聚体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的研究
19
作者 周奇 李辉 +4 位作者 楼巧勤 张文磊 林振浩 白红霞 楼玲莉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3期481-484,共4页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炎症指标及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将感染性休克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西医对症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100 mL参麦注射液。...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炎症指标及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将感染性休克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西医对症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100 mL参麦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使用前后不同时间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排指数(C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的影响。观察两组不同时间的心功能指标NT-proBNP、感染指标降钙素原(PCT)水平。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组织灌注指标变化,如动脉血乳酸(Lac)、APACHEⅡ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之间H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GEDVI、ITBVI、SVRI、EVLWI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所好转,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功能指标NT-proB⁃NP、PCT、血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APACHEⅡ评分好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在治疗老年人脓毒血症过程中,有一定的改善心功能、降低血管阻力、改善炎症指标的作用,可以在老年人脓毒血症治疗过程中作为辅助用药。但无法作为强心药物来治疗脓毒血症,也无法替代其他免疫调节性药物来改善全身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血症 休克 参麦注射液 血流动力学 心功能 降钙素原 乳酸
下载PDF
绿原酸对慢性热应激肉仔鸡肠道屏障保护作用的研究
20
作者 孟立峰 赵桂省 张明江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50-55,共6页
文章旨在研究绿原酸对慢性热应激肉仔鸡肠道屏障保护作用。试验选用28日龄的AA肉仔鸡24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组)饲养温度为(22±2)℃,其他3组饲养温度为(30±2)℃,其中慢性热应激组(HS组)每日饲喂基础日粮,绿原酸低... 文章旨在研究绿原酸对慢性热应激肉仔鸡肠道屏障保护作用。试验选用28日龄的AA肉仔鸡24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组)饲养温度为(22±2)℃,其他3组饲养温度为(30±2)℃,其中慢性热应激组(HS组)每日饲喂基础日粮,绿原酸低剂量组和绿原酸高剂量组在基础日粮外的基础上分别添加绿原酸300 mg/kg和600 mg/kg,试验为期28 d。试验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肠道抗氧化指标、炎性因子、热休克蛋白及屏障完整性相关蛋白基因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与HS组相比,在基础日粮中添加600 mg/kg绿原酸能显著提高其平均日增重(ADG)(P<0.05),显著提高热应激肉仔鸡肠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P<0.05),显著降低过氧化代谢物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显著抑制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P<0.05),显著提高IL-10抗炎性因子的含量(P<0.05),显著降低热休克蛋白HSP27、HSP70、HSP90的基因表达(P<0.05),并显著促进与维持肠道屏障完整性相关的黏附蛋白Claudin1、Occludin和紧密连接蛋白ZO-1的基因表达(P<0.05)。综上所述,绿原酸能减少高温环境对肉仔鸡肠道造成的氧化应激,减少了肠道炎性因子分泌,显著提高肉仔鸡肠道组织抗热应激的能力,维持了肠组织屏障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仔鸡 慢性热应激 绿原酸 肠道屏障 炎性因子 热休克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