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源绿原酸对番茄幼苗低温耐性的生理调控效应
1
作者 李艳梅 姜丽娜 +4 位作者 孙向阳 李常保 周明 孙焱鑫 索琳娜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5-330,共16页
【目的】番茄苗期常遭遇低温冷害,严重影响花果正常发育。酚酸物质绿原酸是农作物抗逆响应的关键代谢物质,但外源绿原酸是否能增强作物耐冷性尚不明确。因此,以低温耐性不同的两个番茄品种为材料,研究外源根施绿原酸对番茄低温耐性的调... 【目的】番茄苗期常遭遇低温冷害,严重影响花果正常发育。酚酸物质绿原酸是农作物抗逆响应的关键代谢物质,但外源绿原酸是否能增强作物耐冷性尚不明确。因此,以低温耐性不同的两个番茄品种为材料,研究外源根施绿原酸对番茄低温耐性的调控效应及可能机制。【方法】以番茄(Solunum lycopersacum)强耐低温品种京番401(JF401)和弱耐低温品种京番101(JF101)为试验材料开展室内盆栽试验。基于前期试验获得的参数,设置6个绿原酸(CGA)根施浓度处理:0、0.005、0.025、0.05、0.1和0.25 g/L。根施CGA后,番茄幼苗在正常温度下生长5周,然后在低温(昼夜温15℃/5℃)胁迫下生长6天。在低温胁迫结束后2天,用手持式叶绿素荧光仪测定完全展开叶片初始荧光产量(Fo)、最大荧光产量(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及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II);调查番茄幼苗地上部鲜重(SFW)、根系鲜重(RFW)和总鲜重(TFW);测定完全展开叶片相对电导率(REC)、叶绿体色素含量(Chl.a、Chl.b、Car)、自由水含量(LFW)和束缚水含量(LBW);测定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氢(H_(2)O_(2))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在供试CGA浓度范围内,JF401和JF101番茄幼苗的耐冷性均随CGA浓度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最高耐冷性综合评价指标D值分别出现在0.1和0.05 g/L。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D值与Fv/Fm、Qp、ФPSII、Chl.a、Chl.(a+b)、SFW、RFW、TFW、SOD、POD、CAT和LBW显著正相关(R=0.72~0.98),与H_(2)O_(2)、NPQ、REC、MDA和LFW显著负相关(R=0.63~0.98)。PCA主成分分析表明,SFW、Chl.b、Chl.(a+b)、Qp、ФPSII和LBW是影响两品种番茄苗期低温耐性的共性关键指标。在CGA最佳浓度下,京番101幼苗的ФPSII、Chl.(a+b)、LBW和SFW较CK的增幅分别为157.7%、35.5%、8.4%和24%,京番401幼苗的增幅分别为223.5%、64.9%、31.2%和62%。【结论】低温胁迫下,根施适量绿原酸可通过改善光能吸收及利用、降低水分生理代谢、增强酶促抗氧化防御和清除活性氧等多途径调控机制,显著提升番茄幼苗低温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刺激素 绿原酸(CGA) 低温胁迫 番茄 叶绿素 束缚水
下载PDF
血清miR-25-3p和IBSP表达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情分期及肝硬化失代偿并发腹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吴秋月 李舜 沈江萍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253-1256,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情分期及肝硬化失代偿并发腹腔积液诊断中血清微小RNA(miR)-25-3p和整合素结合唾液酸蛋白(IBSP)表达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12月大庆龙南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50例、慢性...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情分期及肝硬化失代偿并发腹腔积液诊断中血清微小RNA(miR)-25-3p和整合素结合唾液酸蛋白(IBSP)表达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12月大庆龙南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例、健康体检人员50名分别作为肝硬化组、肝炎组、健康组。统计分析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miR-25-3p和IBSP表达水平;分析不同临床参数与血清miR-25-3p和IBSP表达水平关系;分析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评分与血清miR-25-3p和IBSP表达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硬化失代偿并发腹腔积液的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25-3p和IBSP表达水平单独与联合检测在肝硬化失代偿并发腹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结果肝硬化组患者的血清miR-25-3p和IBSP表达水平分别为5.21±0.40、(9.33±1.27)ng/mL,均明显高于肝炎组[1.15±0.33、(3.14±0.36)ng/mL]、健康组[0.91±0.11、(1.01±0.30)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炎组患者的血清miR-25-3p和IBSP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肝纤维化、有消化道出血、有腹腔积液患者的血清miR-25-3p和IBSP表达水平均分别高于轻度肝纤维化、无消化道出血、无腹腔积液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患者的血清miR-25-3p和IBSP表达水平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患者的Child-Pugh评分、血清蛋白胆红素评分(ALBI)、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MELD)与血清miR-25-3p和IBSP表达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肝硬化失代偿并发腹腔积液影响因素包括miR-25-3p、IBSP(P<0.05)。肝硬化失代偿并发腹腔积液诊断中血清miR-25-3p和IBSP表达水平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情越重,血清miR-25-3p和IBSP表达水平越高。检测血清miR-25-3p和IBSP表达水平能够为乙型肝炎肝硬化病情的判断及肝硬化失代偿并发腹腔积液的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肝硬化 miR-25-3p 整合素结合唾液酸蛋白 病情程度 腹腔积液
下载PDF
不同水解方式下陈皮键合态挥发性化合物的比较
3
作者 李笛帆 李玉婷 +1 位作者 余祥英 杨金易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50-59,共10页
为比较不同水解条件对陈皮键合态挥发性化合物释放的影响,采用Amberlite XAD-2树脂吸附洗脱分离得到陈皮中键合态挥发性化合物前体,将其在β-葡萄糖苷酶、果胶酶、混合酶(β-葡萄糖苷酶与果胶酶)和酸4种条件下进行水解释放,采用GC-MS和... 为比较不同水解条件对陈皮键合态挥发性化合物释放的影响,采用Amberlite XAD-2树脂吸附洗脱分离得到陈皮中键合态挥发性化合物前体,将其在β-葡萄糖苷酶、果胶酶、混合酶(β-葡萄糖苷酶与果胶酶)和酸4种条件下进行水解释放,采用GC-MS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对水解得到的键合态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分离分析。GC-MS分析显示,3种酶法水解得到的键合态挥发性化合物共有35种,其中β-葡萄糖苷酶和混合酶水解得到的化合物主要为酯类(占比分别高达93.42%和90.55%),以苯甲酸甲酯含量最高,辛酸甲酯等脂肪酸甲酯次之,这些成分在游离态挥发性成分以及果胶酶水解中未检出;酸法水解得到的键合态挥发性化合物共有50种,主要为萜烯结构的醛类、醇类。GC-IMS分析显示,酶解生成的成分以醛、醇类为主,果胶酶酶解释放的化合物组成与空白组类似,酸解生成的成分以醛、酮、酸类为主。综上所述,β-葡萄糖苷酶较果胶酶更利于陈皮键合态挥发性化合物的释放,且水解条件较酸解温和,是释放陈皮键合态挥发性化合物的较优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皮 挥发性化合物 键合态 酶水解 酸水解 Β-葡萄糖苷酶
下载PDF
Relationships between humic substance-bound mercury contents and soil properties in subtropical zone 被引量:2
4
作者 YU Gui-fen WU Hong-tao +2 位作者 JIANG Xin HE Wen-xiang QING Chang-l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5期951-957,共7页
The bioavailability of humic substance-bound mercury (HS-Hg) has been established, while the distribution of HS-Hg in soils in relation to soil properties remains obscure. Path analysis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 The bioavailability of humic substance-bound mercury (HS-Hg) has been established, while the distribution of HS-Hg in soils in relation to soil properties remains obscure. Path analysis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were employed in present study to investigate how soil factors influence the contents of HS-Hg in soils. Results showed that HS-Hg ranged from 0.0192 to 0.2051 mg/kg in soils. The two fractions existed in soils as humic acid-bound mercury (HA-Hg) 〉 fulvic acid-bound mercury (FA-Hg) and the ratio of HA-Hg/FA-Hg was 1.61 on the average. Soil organic carbon (OC) and HS favorably determined soil HS-Hg and the two fractions. The mercury source forming HS-Hg derived from soil total mercury and HS-Hg. FA-Hg and HA-Hg served as mercury source for each other. In acidic soils, FA-Hg and HA-Hg consistently rose with the increase of OC, and generally HA-Hg increased more dramatically. Soils with lower pH and lighter texture contained more HS-Hg, particularly fraction of FA-Hg. Among all influencing factors, organic material source showed the strongest effect, followed by other soil properties and soil mercury sour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ic acid-bound Hg fulvic acid-bound Hg soil properties
下载PDF
腐殖酸结合汞在土壤中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6
5
作者 余贵芬 青长乐 +1 位作者 吴泓涛 蒋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9-183,共5页
采集了四川省内有代表性的26个土壤,对腐殖酸结合汞在土壤中的水平分布和在土壤剖面中的垂直分布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腐殖酸结合汞及其两组分在土壤中的分布受到内在物源腐殖酸和外来汞源的决定性影响,以及土壤性质的影响.腐殖酸... 采集了四川省内有代表性的26个土壤,对腐殖酸结合汞在土壤中的水平分布和在土壤剖面中的垂直分布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腐殖酸结合汞及其两组分在土壤中的分布受到内在物源腐殖酸和外来汞源的决定性影响,以及土壤性质的影响.腐殖酸结合汞(HAs-Hg)和组分胡敏酸结合汞(HA-Hg)在不同土纲土壤中以淋溶土纲含量最高,其次是半水成土纲和初育土纲,最低是铁铝土纲;组分富里酸结合汞(FA-Hg)的含量以在半水成土纲中最低.在土壤剖面中,表现为土层越深,HAs-Hg与两组分含量、HA-Hg/FA-Hg比例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结合汞 胡敏酸结合汞 富里酸结合汞 土纲 土壤剖面
下载PDF
甲磺隆在土壤腐殖物质中结合残留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1
6
作者 汪海珍 徐建民 +1 位作者 谢正苗 叶庆富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56-260,共5页
土壤中14 C 甲磺隆的可提取态残留物随时间延长不断降低 ,而其结合态残留率第 2 8天达最高 .14 C 甲磺隆结合态残留物在土壤腐殖物质中的分布是 :富啡酸 胡敏素 >胡敏酸 .在处理最初 2 8天 ,富啡酸中14 C 甲磺隆结合态残留物不断增... 土壤中14 C 甲磺隆的可提取态残留物随时间延长不断降低 ,而其结合态残留率第 2 8天达最高 .14 C 甲磺隆结合态残留物在土壤腐殖物质中的分布是 :富啡酸 胡敏素 >胡敏酸 .在处理最初 2 8天 ,富啡酸中14 C 甲磺隆结合态残留物不断增大 ,随后减少 ;胡敏素中的结合态残留量在 2 8— 2 2 4天变化不大 .14 C残留物在不同土壤之间的结合及其分布都是有差异的 ,与土壤pH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隆 土壤 腐殖物质 残留 动态变化 农药 除草剂 土壤监测
下载PDF
菜籽粕中多种酚类物质的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蒋玉琴 邵明诚 于亚君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3-125,共3页
采用适宜比例的混合提取液,直接从菜籽粕中提取酚类物质,避免了因几次转移器皿可能引起的玷污。菜籽粕经3次提取,基本萃取完全,于725nm处进行比色测定。以sinapicacid作标准物质,绘制标准曲线。该方法可以从菜籽... 采用适宜比例的混合提取液,直接从菜籽粕中提取酚类物质,避免了因几次转移器皿可能引起的玷污。菜籽粕经3次提取,基本萃取完全,于725nm处进行比色测定。以sinapicacid作标准物质,绘制标准曲线。该方法可以从菜籽粕中分离出游离态、酯溶性、难溶性3种酚类化合物。测定结果初步看出,菜籽粕中酯溶性酚类化合物的含量较高,约占总酚量70%~80%。此分析方法易操作,定量组分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态酚类 酯溶性酚类 难溶性酚类 菜籽粕
下载PDF
河南省主要聚煤期煤中总汞及有机结合态汞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汤顺林 王利娜 +5 位作者 冯朝晖 张军社 周拓疆 杨涛 职音 李瑞阳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62-567,共6页
以平顶山七矿和义马常村煤矿分别代表河南省中部和西部煤田,通过井下刻槽系统采集了主要聚煤期的原煤样品,分析了煤中的总汞、与腐殖酸和可溶有机质结合的有机结合态汞,结果表明:河南省煤中汞含量为51.0-229.9μg/kg,平均值为(120.2&#... 以平顶山七矿和义马常村煤矿分别代表河南省中部和西部煤田,通过井下刻槽系统采集了主要聚煤期的原煤样品,分析了煤中的总汞、与腐殖酸和可溶有机质结合的有机结合态汞,结果表明:河南省煤中汞含量为51.0-229.9μg/kg,平均值为(120.2±51.3)μg/kg,低于其他省煤中的总汞,也低于美国煤中的汞;汞含量最高为肉眼明显可见风化黄铁矿的C一5*煤段顶部,为424.5μg/kg,其次为C一5煤段下部和J2-3煤段,分别为(199.6±27.4)μg/kg和(229.9±30.3)μg/kg;煤中总汞与腐殖酸结合的汞、"氯仿A"中的汞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大部分煤样中与腐殖酸结合的汞占总汞50%以上,说明是煤中汞的主要赋存形态,可溶性有机质中汞含量较低,最高为溶解于四氢呋喃的"BHg",为总汞的14%,"氯仿A"中的"AHg"最高不到总汞的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汞 腐殖酸结合态汞 可溶有机质中汞 主要聚煤期
下载PDF
滇池的富营养化过程:来自结合态脂肪酸C16:0δ^13C的证据 被引量:20
9
作者 王丽芳 熊永强 +2 位作者 吴丰昌 房吉敦 李芸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6-464,共9页
以云贵高原浅水湖泊滇池作为研究对象,在对湖心一个63cm柱状沉积物中δ13Corg、δ13N、C/N比值和TOC含量测定的基础上,以近现代沉积物有机质中结合态脂肪酸的组成及其单体碳同位素组成结果为主要的讨论对象,并与相应游离态脂肪酸的组成... 以云贵高原浅水湖泊滇池作为研究对象,在对湖心一个63cm柱状沉积物中δ13Corg、δ13N、C/N比值和TOC含量测定的基础上,以近现代沉积物有机质中结合态脂肪酸的组成及其单体碳同位素组成结果为主要的讨论对象,并与相应游离态脂肪酸的组成及碳同位素值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近二百年来滇池湖泊的富营养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有机质基本参数变化按沉积深度可以划分成三个主要阶段,其中20cm至表层段,δ13N、TOC显著增大,与该时期湖泊富营养化密切相关.结合态脂肪酸总含量为38.5-209.6μg/g,游离态脂肪酸总含量为12.0-318.1μg/g,都在表层段20cm出现迅速增加的趋势;利用脂肪酸单体分子组合CPIA、∑C20-/∑C21+、TARFA、C18:1w7/C18:1w9、(i-C15:0+a-C15:0)/nC15:0比值的特征变化,表明其以内源的浮游生物和细菌输入为主,内源藻类的大量繁殖,导致湖泊富营养化加剧.相比游离态脂肪酸,滇池沉积物中的结合态脂肪酸具有较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正反异构脂肪酸,且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能抵抗早期化学和生物降解作用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将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结合态脂肪酸中C16:0的δ13C变化较好地记录了近几十年来湖泊富营养化过程的加剧,可作为反映湖泊重富营养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 δ~13C 结合态类脂物 富营养化 湖相沉积物 滇池
下载PDF
胡敏酸对不同矿物结合汞的还原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丽琼 江韬 +2 位作者 魏世强 张艳敏 李雪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998-2004,共7页
采用扩散吸收法探讨了胡敏酸对不同矿物结合态汞的还原作用及光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胡敏酸(TJ和SH)对碳酸钙、氧化锰和赤铁矿结合态汞均具有明显的还原作用,还原动力学过程表现为先递增后渐趋平稳,可用双常数方程、Elovich方程和指... 采用扩散吸收法探讨了胡敏酸对不同矿物结合态汞的还原作用及光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胡敏酸(TJ和SH)对碳酸钙、氧化锰和赤铁矿结合态汞均具有明显的还原作用,还原动力学过程表现为先递增后渐趋平稳,可用双常数方程、Elovich方程和指数方程拟合;还原容量与吸持矿物类型有关,平均还原率大小为:CaCO3-Hg(0.67%)>Fe2O3-Hg(0.42%)>MnO2-Hg(0.19%);光照对胡敏酸还原矿物结合态汞具有强化效应,以CaCO3-Hg和Fe2O3-Hg光强化效果最明显,平均还原率较遮光时高出0.10%以上;两种胡敏酸(SH和TJ)对矿物结合态汞的还原能力存在差异(P<0.1),遮光条件下SH的还原能力均高于TJ,而光照条件下TJ对CaCO3-Hg的还原能力大于SH,对MnO2-Hg的还原则无显著差异,意味着SH的光敏性低于TJ,可能与不同胡敏酸氧化还原活性基团含量和芳香化程度(E4/E6)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敏酸 矿物结合汞 还原作用
下载PDF
血清唾液酸检测对癌症诊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0
11
作者 董燕湘 黄济群 +1 位作者 刘兰珍 廖兆全 《实用癌症杂志》 1996年第2期91-93,共3页
作者测定了577例正常人和241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总唾液酸(TSA)和血清脂质结合唾液酸(LSA)的含量。结果表明:TSA和LSA的含量变化与疗效一致,治疗有效者TSA和LSA与正常人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 作者测定了577例正常人和241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总唾液酸(TSA)和血清脂质结合唾液酸(LSA)的含量。结果表明:TSA和LSA的含量变化与疗效一致,治疗有效者TSA和LSA与正常人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无效(包括未经治疗)者与正常人相比除原发性肝癌、乳腺癌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TSA和LSA测定对肺癌、胃癌、大肠癌等有临床诊断价值(P<0.01),对鼻咽癌诊断效果更好(P<0.001)。对肝癌、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有限(P>0.05)。恶性肿瘤患者TSA与LSA含量间无相关关系(r=0.09;P>0.05;n=117)。LSA检测不能代替TSA检测,两者应该联合检测以提高其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唾液酸 脂质结合唾液酸 癌症 血清诊断
下载PDF
天然高香液体茶的加工技术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正竹 宛晓春 夏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06-109,共4页
普通液体茶的香气由于加工过程中大量挥发散失 ,从而普遍存在香气淡薄的缺陷 ,必须进行人工调香 ,而原料茶萃取后的茶渣中却富含大量的键合态茶叶香气。文中通过酸水解方法释放茶渣中的键合态香气 ,释放出的挥发物经蒸馏回收后 ,重新添... 普通液体茶的香气由于加工过程中大量挥发散失 ,从而普遍存在香气淡薄的缺陷 ,必须进行人工调香 ,而原料茶萃取后的茶渣中却富含大量的键合态茶叶香气。文中通过酸水解方法释放茶渣中的键合态香气 ,释放出的挥发物经蒸馏回收后 ,重新添加进液体茶中 ,从而明显改善液体茶香气品质。该方法成本低、无有害残留 ,操作简单 ,适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气 茶渣 加工技术 调香 天然 酸水解 加工过程 通液 人工 液体
下载PDF
瓜蒌籽中脂肪酸组成型态及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0
13
作者 赵小云 管中华 +2 位作者 李齐激 王道平 杨小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7-180,185,共5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结合甲基化处理方法,对瓜蒌籽油中总脂肪酸、结合态脂肪酸(脂肪)和游离脂肪酸进行分析测试,并对其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瓜蒌籽富含油脂,出油率达52%,其中以结合态脂肪酸为主,占总脂肪...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结合甲基化处理方法,对瓜蒌籽油中总脂肪酸、结合态脂肪酸(脂肪)和游离脂肪酸进行分析测试,并对其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瓜蒌籽富含油脂,出油率达52%,其中以结合态脂肪酸为主,占总脂肪酸的99%;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83.3%,主要成分为亚油酸、油酸和亚麻酸;抗氧化活性实验表明,当瓜蒌籽油在浓度为1.0mg/mL时,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达95.0%,其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具有量效关系。因此,瓜蒌籽油为一种富含结合态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可作为功能性食用油脂来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蒌籽 结合态脂肪酸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巢湖富营养化的沉积记录:结合态脂肪酸及其单体碳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丽芳 熊永强 +2 位作者 吴丰昌 房吉敦 李芸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3-401,共9页
本文以中国五大淡水湖泊之一的巢湖作为研究对象,在对18cm的沉积钻孔中TOC、TN、δ13C、和δ13N测定的基础上,通过对巢湖现代沉积物中结合态脂肪酸的组成及其单体碳同位素特征的讨论,探讨了近70年来巢湖的富营养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 本文以中国五大淡水湖泊之一的巢湖作为研究对象,在对18cm的沉积钻孔中TOC、TN、δ13C、和δ13N测定的基础上,通过对巢湖现代沉积物中结合态脂肪酸的组成及其单体碳同位素特征的讨论,探讨了近70年来巢湖的富营养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巢湖沉积物中总有机质基本参数变化可以划分成二个主要阶段,其中7cm至表层段,δ13N、TOC和TN显著增大,可能与该时期湖泊富营养化持续加剧有关。利用结合态脂肪酸单体分子C16∶0、C18∶2W6和单体分子组合TARFA、C18∶1w7/C18∶1w9、(i-C15∶0+a-C15∶0)/nC15∶0比值的特征变化,表明12cm以来结合态脂肪酸以内源的藻类和细菌输入为主,并且从下向上对沉积物中的结合态脂肪酸贡献不断增加,反映出湖泊富营养化过程。结合态脂肪酸以单体C16∶0为主峰,沉积剖面中结合态脂肪酸中单体C16∶0的δ13C值在12cm开始迅速的增加,可以作为指示巢湖富营养化发生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态脂肪酸 单体碳同位素 富营养化过程 沉积柱 巢湖
下载PDF
树莓汁中键合态香气物质的酸解 被引量:7
15
作者 任婧楠 荣茂 +4 位作者 彭勋 金瑶 潘思轶 王可兴 范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01-104,共4页
采用Amberlite XAD-2树脂吸附洗脱分离树莓汁中的键合态香气物质,对分离得到的键合态香气物质在4种条件下进行的酸法水解释放研究,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水解后的键合态香气物质进行检测分析,以明确不同酸水解条件对树莓... 采用Amberlite XAD-2树脂吸附洗脱分离树莓汁中的键合态香气物质,对分离得到的键合态香气物质在4种条件下进行的酸法水解释放研究,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水解后的键合态香气物质进行检测分析,以明确不同酸水解条件对树莓汁中键合态香气物质的水解效果。结果表明:4种不同水解条件得到的键合态香气物质共有30种,主要为脂肪醇类和萜烯类物质,其中苯甲酸含量最高。不同酸水解条件下得到的键合态香气物质存在明显的差异,在pH1.0条件下40℃水解4d所检出的香气物质种类最多,达11种,总含量为198.5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莓汁 键合态香气物质 酸解
下载PDF
血清总唾液酸和脂结合唾液酸测定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安银东 杨聚才 +1 位作者 王虹 黄萍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9-40,共2页
目的 探讨血清总唾液酸 (TSA)和脂结合唾液酸 (LSA)含量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化学比色法同步检测了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TSA和LSA含量 ,并与健康对照组和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口腔颌面... 目的 探讨血清总唾液酸 (TSA)和脂结合唾液酸 (LSA)含量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化学比色法同步检测了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TSA和LSA含量 ,并与健康对照组和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组血清TSA和LSA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良性肿瘤组 (P <0 .0 1) ,而健康对照组与良性肿瘤组之间血清TSA和LSA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血清TSA和LSA含量检测作为恶性肿瘤诊断的标志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肿瘤 血清 总唾液酸 脂结合唾液酸 诊断
下载PDF
酸处理对活性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被引量:54
17
作者 何文远 杨海真 顾国维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80-682,706,共4页
用硫酸对活性污泥进行脱水前预处理,可使污泥中水分分布发生有利于机械脱水的变化,即结合水含量减少、可脱水程度增大,从而改善活性污泥脱水效果。试验数据表明,只加阳离子PAM调理,污泥经过板框压滤脱水后(压榨时间30min)泥饼含水率为76... 用硫酸对活性污泥进行脱水前预处理,可使污泥中水分分布发生有利于机械脱水的变化,即结合水含量减少、可脱水程度增大,从而改善活性污泥脱水效果。试验数据表明,只加阳离子PAM调理,污泥经过板框压滤脱水后(压榨时间30min)泥饼含水率为76.14%;经过酸化预处理后再加阳离子PAM可以使泥饼含水率降至70.24%。不管是过滤脱水还是离心脱水过程,酸处理对污泥脱水速率没有太大影响,却可以提高污泥可脱水程度。进一步研究发现,酸处理的机理是:酸处理使污泥中胞外聚合物ECP水解、微生物细胞瓦解,从而絮体内部间隙水、细胞内部间隙水被释放变成自由水,污泥水分分布发生变化,污泥可脱水程度提高,最终导致污泥脱水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处理 污泥脱水 可脱水程度 结合水含量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莲藕中结合态阿魏酸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3
18
作者 谢玮 严守雷 +2 位作者 李春丽 王清章 李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22,共5页
为从莲藕中提取出结合态阿魏酸,首先用质量分数75%乙醇除去莲藕中游离态阿魏酸,再用NaOH溶液提取结合态阿魏酸,紫外分光光度法在324 nm波长处测定其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影响结合态阿魏酸提取的4个因素即NaOH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 为从莲藕中提取出结合态阿魏酸,首先用质量分数75%乙醇除去莲藕中游离态阿魏酸,再用NaOH溶液提取结合态阿魏酸,紫外分光光度法在324 nm波长处测定其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影响结合态阿魏酸提取的4个因素即NaOH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固比进行初步优化分析,再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优化最终提取条件。结果表明:NaOH溶液浓度1.49 mol/L、提取时间2.66 h、提取温度84.45℃、液固比5.5∶1(mL/g)为最佳提取工艺,在此条件下,莲藕中结合态阿魏酸提取率为0.217 mg/g(以干质量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藕 提取 结合态阿魏酸 比色法 响应面法优化
下载PDF
预加热对柠檬酸脱水污泥冬季生物干化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晨 李杨杨 +3 位作者 董黎明 王金伟 刘岩峰 于湛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928-2937,共10页
利用预加热污泥(15℃~30℃)方式进行了柠檬酸脱水污泥冬季生物干化的效果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脱水污泥预热至20℃时可使生物干化高温期维持5.5d且最高温度可达57℃,干化14d污泥含水率从70%下降至34.80%,同时结合水含量降低了65.58%,远... 利用预加热污泥(15℃~30℃)方式进行了柠檬酸脱水污泥冬季生物干化的效果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脱水污泥预热至20℃时可使生物干化高温期维持5.5d且最高温度可达57℃,干化14d污泥含水率从70%下降至34.80%,同时结合水含量降低了65.58%,远高于其他预热组的44.39%~49.53%的结合水去除率.能量平衡分析结果表明,污泥预热至25℃的生物产热量最高,但预热至20℃时用于水分蒸发的能量利用率最高,占总消耗热量的82.62%.此外,污泥胞外聚合物的蛋白质和多糖分析显示,LB-EPS和TB-EPS中蛋白质与多糖的比值和污泥结合水含量呈正相关,高温期Slime-EPS LB-EPS、EP-EPS层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说明蛋白质降解是柠檬酸脱水污泥生物干化的主要产热与脱水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酸 脱水污泥 生物干化 结合水 蛋白质 多糖 能量平衡
下载PDF
腐殖酸对矿物结合汞活性的影响研究──Ⅱ.腐殖酸对矿物结合汞挥发活性影响的动态特征 被引量:12
20
作者 姚爱军 青长乐 牟树森 《土壤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02-208,共7页
汞的挥发动力学表明:腐殖酸对矿物结合汞活性兼具抑制与活化的双重效应,突出表现为对矿物结合汞的挥发具有先期抑制与后期活化最后趋于稳定的动态影响特征,其效应具长期性渐变特点。不同腐殖酸针对不同矿物类型结合汞,其作用速率与... 汞的挥发动力学表明:腐殖酸对矿物结合汞活性兼具抑制与活化的双重效应,突出表现为对矿物结合汞的挥发具有先期抑制与后期活化最后趋于稳定的动态影响特征,其效应具长期性渐变特点。不同腐殖酸针对不同矿物类型结合汞,其作用速率与强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 矿物结合汞 挥发活性 动力学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