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8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采收期枇杷叶中氨基酸的组成与分析
1
作者 高伟城 王小平 +2 位作者 陈荣珠 丁其春 李雪煌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61-1469,共9页
目的 对12个月份采收期枇杷叶的氨基酸成分组成及含量变化进行分析,为确定枇杷叶采收期及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异硫氰酸苯酯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月份枇杷叶氨基酸组成及含量;采用SPSS22.0版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 目的 对12个月份采收期枇杷叶的氨基酸成分组成及含量变化进行分析,为确定枇杷叶采收期及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异硫氰酸苯酯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月份枇杷叶氨基酸组成及含量;采用SPSS22.0版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差异及相关性分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出的理想模式及朱圣陶提出的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对不同采收期的枇杷叶氨基酸进行评分。结果 不同采收期枇杷叶中均含有17种氨基酸,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EAA)、9种儿童必需氨基酸(CEAA)及9种药用氨基酸。17种氨基酸分别是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甘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苏氨酸、丙氨酸、脯氨酸、酪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胱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它们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41~7.23、4.64~9.66、2.05~3.75、2.99~4.95、0.01~1.56、2.33~4.85、2.10~4.03、2.67~5.48、5.37~7.64、1.45~3.49、2.70~5.53、0.01~0.48、3.64~4.78、1.91~4.15、3.96~7.83、2.39~4.60、1.85~3.65 mg·g^(-1)。不同采收期枇杷叶中17种氨基酸、总氨基酸(TFAA)、EAA总量、CEAA总量、药用氨基酸、苦味氨基酸的含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苦味氨基酸在总氨基酸中的百分含量较稳定。不同采收期枇杷叶的EAA含量为44.26%~50.33%,明显高于WHO/FAO模式值(35.00%);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均值(55.67%)和EAA/TFAA均值(35.74%)分别接近WHO/FAO模式值的60%、40%;不同采收期枇杷叶的17种氨基酸含量峰值前2位是7月和11月;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值为62.53~76.17,前3位为11月、8月及7月。赖氨酸为枇杷叶的第一限制氨基酸。苦味氨基酸与药用氨基酸、TFAA呈正相关(P<0.01)。结论 枇杷叶中氨基酸种类齐全,组成合理,具有较佳开发利用价值;不同月份氨基酸的含量差异大,7月和11月是枇杷叶氨基酸合理开发利用的较佳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叶 氨基酸 柱前衍生 采收期 氨基酸评分
下载PDF
白三叶种质资源耐酸铝性综合评价
2
作者 张鹤山 张婷婷 +4 位作者 田宏 熊军波 陆姣云 吴新江 刘洋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10-1719,共10页
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是一种世界性优质的蛋白饲草,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被广泛栽培,而南方地区多为酸性土壤。研究发现,白三叶具有一定的耐酸铝性,因此筛选耐酸铝种质对于开发白三叶优异资源、培育耐酸铝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是一种世界性优质的蛋白饲草,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被广泛栽培,而南方地区多为酸性土壤。研究发现,白三叶具有一定的耐酸铝性,因此筛选耐酸铝种质对于开发白三叶优异资源、培育耐酸铝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以30份国内外白三叶种质为对象,研究不同酸铝浓度下的白三叶萌发特性,并采用隶属函数法进行耐酸铝性综合评价。随Al3+胁迫浓度的增加,白三叶发芽率逐渐降低,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下降,胚根变短、变粗;Al3+浓度≥1.0 mmol·L^(-1)时白三叶种质发芽率和胚根长度受到显著抑制(P<0.05)。除胚根直径外,白三叶萌发性状不同胁迫浓度间差异显著(P<0.05),且萌发期每个胁迫处理下同一性状不同白三叶材料间亦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2 mmol·L^(-1)处理下白三叶多数性状具有更大的变异系数指标差异,可作为白三叶耐酸铝性综合评价的适宜胁迫浓度。聚类分析将30份白三叶划分为3个耐酸铝能力不同的类群,其种质耐酸铝性强弱与综合评价值基本一致。来自荷兰的种质‘EM196’和来自澳大利亚的种质‘EM085’具有较高的酸铝胁迫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三叶 耐酸铝 萌发 综合评价
下载PDF
激光烧蚀压印制备疏水铝箔表面的耐久性
3
作者 沈宗宝 孟康楠 +2 位作者 施政 付佳辉 李品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81-1495,共15页
提出了一种激光烧蚀压印技术制备具有多级微结构的疏水铝箔表面。该技术利用激光直接辐照在工件表面,利用烧蚀诱导的冲击压印获得一级微结构,同时利用烧蚀诱导的融化材料的流动获得二级微结构。为了检验耐久性,对疏水铝箔工件进行了酸... 提出了一种激光烧蚀压印技术制备具有多级微结构的疏水铝箔表面。该技术利用激光直接辐照在工件表面,利用烧蚀诱导的冲击压印获得一级微结构,同时利用烧蚀诱导的融化材料的流动获得二级微结构。为了检验耐久性,对疏水铝箔工件进行了酸碱腐蚀实验和不同环境存储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酸碱腐蚀会破坏工件表面的微观形貌和低表面能,因此工件接触角随着腐蚀时间增长而降低。其中碱腐蚀工件时反应比酸腐蚀剧烈得多,工件表面形貌受损也更大,工件表面在碱腐蚀16 h后就达到了超亲水状态(25°),而酸腐蚀24 h后也依然表现为疏水性(97°)。再次进行时效处理后,工件依然能在三周后达到稳定的疏水状态,但疏水性能比腐蚀前要差,且酸腐蚀工件的最终疏水性(120°)比碱腐蚀工件(105°)要好。不同存储环境对工件表面形貌几乎没有影响。存储在空气中的工件接触角无明显变化,存储在盐水中的工件丧失疏水性(87°),存储在纯水中的工件表现比盐水稍好(96°)。再次进行时效处理后,纯水存储的工件接触角可以恢复到135°左右,而盐水存储的工件仅能恢复到120°。激光烧蚀压印制备的疏水铝箔基本能够满足应对复杂环境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烧蚀压印 疏水性 酸碱腐蚀 多级微结构 存储环境
下载PDF
氨甲环酸联合SRI-HAPAM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单礼旦 朱月英 +2 位作者 陈海棠 黄逸爽 黄林拓 《中国药师》 CAS 2024年第2期279-286,共8页
目的 探究氨甲环酸(TXA)联合健康行为过程取向模型(HAPA)下阶段式康复干预(SRI-HAPAM)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老年股骨颈骨折(FNF)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22年12月至2023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单侧THA老年FNF患者为研... 目的 探究氨甲环酸(TXA)联合健康行为过程取向模型(HAPA)下阶段式康复干预(SRI-HAPAM)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老年股骨颈骨折(FNF)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22年12月至2023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单侧THA老年FN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为常规护理(RN)组和TXA+SRI-HAPAM组。RN组术后接受常规治疗,TXA+SRI-HAPAM组术后接受TXA联合SRI-HAPAM治疗。比较两组术后24 h出血指标[隐性失血量(HBL)、显性出血量(EBL)和输血量(BTV)]、血红蛋白(Hb)、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DD)水平。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关节畸形(JD)、关节功能(JF)、关节疼痛(JP)、关节活动(JM)和髋关节功能总分(THF)]、焦虑抑郁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共纳入100例因FNF行单侧THA老年患者,TXA+SRI-HAPAM组54例,RN组46例。术前,两组Hb、CRP、DD、JD、JF、JP、JM、THF、S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4 h,两组Hb较术前下降,而CRP和DD较术前上升(P <0.05);TXA+SRI-HAPAM组Hb的下降程度和CRP、DD的上升程度以及HBL、EBL和BTV均低于RN组(P <0.05)。术后3月,两组患者JD、JF、JP、JM和THF均较术前上升,而SAS和SDS较术前均下降(P <0.05);且TXA+SRI-HAPAM组JD、JF、JP、JM和THF评分显著高于RN组,SAS和SDS评分低于RN组(P <0.05)。术后3个月,TXA+SRI-HAPAM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RN组,而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RN组(P <0.05)。结论 与常规护理比较,TXA联合SRIHAPAM可更有效地促进THA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健康行为过程取向模型 阶段式康复干预 老年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Ⅲ期或Ⅳ期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有机酸浓度与牙周炎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胡玉如 刘娟 +4 位作者 李文静 赵亦兵 李启强 路瑞芳 孟焕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2-337,共6页
目的:分析Ⅲ期或Ⅳ期牙周炎患者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 GCF)中甲酸、丙酸和丁酸的浓度及其与牙周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1年5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的37例全身健康的牙周炎患者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19... 目的:分析Ⅲ期或Ⅳ期牙周炎患者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 GCF)中甲酸、丙酸和丁酸的浓度及其与牙周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1年5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的37例全身健康的牙周炎患者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19例全身及牙周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每位研究对象每象限选一颗磨牙或切牙的颊侧近中位点采集龈沟液,并记录菌斑指数(plaque index, PL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 PD)、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 BI)和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 AL)。分离上清液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检测甲酸、丙酸和丁酸的浓度,分析其对牙周炎患病风险的预测能力,以及与牙周炎分级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37例牙周炎患者按分期32例为Ⅲ期和5例为Ⅳ期,按分级9名为B级和28名为C级。病例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龈沟液中甲酸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5.37(3.39,8.49) mmol/L vs. 12.29(8.35,16.57) mmol/L,P<0.001],而丙酸和丁酸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23(4.28,14.90) mmol/L vs. 2.71(0.00,4.25) mmol/L,P<0.001;2.63(0.47,3.81) mmol/L vs. 0.00(0.00,0.24) mmol/L,P<0.001]。B级和C级牙周炎龈沟液中甲酸、丙酸和丁酸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深袋内丙酸和丁酸的浓度明显高于浅袋,甲酸浓度随袋深的增加反而减少。丙酸(OR=1.51,95%CI:1.29~1.75)和丁酸(OR=3.72,95%CI:1.93~7.17)是牙周炎的危险因素,而甲酸(OR=0.87,95%CI:0.81~0.93)则可能是牙周炎的保护因素。丙酸(AUC=0.852,95%CI:0.805~0.900)、丁酸(AUC=0.889,95%CI:0.841~0.937)、甲酸浓度的倒数(AUC=0.844,95%CI:0.793~0.895)对牙周炎的患病风险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结论: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甲酸浓度低于对照组,是牙周炎的保护因素,甲酸浓度的倒数对牙周炎患病风险具有良好预测效能;而丙酸和丁酸浓度则升高,是疾病的危险因素,对牙周炎患病风险均具有良好预测价值;三种有机酸浓度随探诊深度而变化,但与牙周炎的分级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短链脂肪酸 龈沟液 分级 分期
下载PDF
灰岩储层多级交替注入酸压酸蚀规律研究
6
作者 路依鑫 齐宁 +4 位作者 周顺明 王转转 李雪松 苏徐航 王亮亮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27,共9页
中国大部分灰岩储层埋藏深、低孔隙低渗透,受高温、高闭合压力、强非均质性等因素影响,常规盐酸酸压不易对其形成非均匀刻蚀,且改造效果差,影响了该类储层的高效开发。多级交替注入酸压技术可以通过酸液在前置液中多次形成黏性指进的方... 中国大部分灰岩储层埋藏深、低孔隙低渗透,受高温、高闭合压力、强非均质性等因素影响,常规盐酸酸压不易对其形成非均匀刻蚀,且改造效果差,影响了该类储层的高效开发。多级交替注入酸压技术可以通过酸液在前置液中多次形成黏性指进的方式来更好地实现裂缝壁面的非均匀刻蚀,但多级交替注入酸压酸蚀规律尚不清晰,注酸级数的界限尚不明确,目前酸压设计多依靠经验方法进行。针对以上问题,在双尺度连续酸化模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黏度变化与注酸级数的影响,建立了灰岩储层多级交替注入酸压模型。基于多级交替注入酸压模型,将酸岩反应动力学、酸蚀裂缝实验数据、酸蚀数值模拟研究结果相结合,分析了酸液黏度、注酸排量及注酸级数等因素对酸压改造效果的影响,明确了灰岩储层多级交替注入酸压的酸蚀规律与注酸级数界限,通过引入酸液突破体积对现场优化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为改善裂缝壁面的非均匀刻蚀程度,获得酸蚀裂缝的高导流能力,在地层温度为90℃时纯灰岩储层采用盐酸与稠化酸交替注入工艺,在注酸排量为5 m^(3)/min时加入0.4%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稠化酸。在此基础上,最佳注酸级数以不超过三级为宜,此时酸液突破体积最小,适用于现场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酸压 注酸级数 酸蚀裂缝 稠化酸 灰岩
下载PDF
呼伦贝尔羊不同生长阶段瘤胃微生物变化与羊肉膻味相关微生物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赵烨嬋 欧慧敏 +1 位作者 谭支良 焦金真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50-1062,共13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生长阶段呼伦贝尔羊的瘤胃微生物变化及与羊肉膻味相关微生物分析。本试验选取体况良好、初生体重[(3.63±0.46)kg]近似的新生呼伦贝尔羊32只,按照生长阶段(新生期、断奶期、育肥中期、育肥后期)分为4个处理,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生长阶段呼伦贝尔羊的瘤胃微生物变化及与羊肉膻味相关微生物分析。本试验选取体况良好、初生体重[(3.63±0.46)kg]近似的新生呼伦贝尔羊32只,按照生长阶段(新生期、断奶期、育肥中期、育肥后期)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8只(公母各占1/2)。试验采集瘤胃食糜进行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测定,同时应用16s rDNA测序分析瘤胃微生物群落。结果表明:1)随羊的日龄增长,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显著升高(P<0.05),瘤胃发酵趋向于生成摩尔占比更多的丙酸或丁酸。2)α多样性结果显示,瘤胃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随羊的日龄增长而增加,在断奶期的增加最明显。β多样性结果显示,不同生长阶段的瘤胃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显著不同(P<0.05)。3)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随羊的日龄增长而显著降低(P<0.05);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在断奶期显著高于新生期(P<0.05)。在属水平上,拟杆菌属(Bacteroides)、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相对丰度随羊的日龄增长而显著降低(P<0.05);而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和丁酸弧菌属(Butyrivibrio)相对丰度却随羊的日龄增长而显著升高(P<0.05)。4)标志性差异菌种相对丰度与膻味脂肪酸含量的相关性聚类分为2类,解肝素拟杆菌(Bacteroides heparinolyticus)、普雷沃氏菌属sp002298815(Prevotella sp002298815)等11个菌种相对丰度与膻味脂肪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r<-0.5);栖瘤胃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 ruminicola)及多酸光岗菌(Mitsuokella multacida)等4个菌种相对丰度与膻味脂肪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r>0.5)。综上所述,呼伦贝尔羊瘤胃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及微生物群落呈发育性变化,且其变化可能会影响皮下脂肪组织中膻味脂肪酸的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生长阶段 瘤胃 膻味脂肪酸 微生物定植 呼伦贝尔羊
下载PDF
不同生长期互花米草活性物质的分析
8
作者 缪伏荣 岳稳 +2 位作者 林平冬 林勤 刘景 《福建畜牧兽医》 2024年第6期12-14,18,共4页
采用LC/MS检测方法测定互花米草在不同生长期活性物质对香豆酸、绿原酸和苜蓿素的含量,为其开发利用资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互花米草不同生长期对香豆酸、绿原酸和苜蓿素的含量不同,三者变化规律均为先升高后下降,到8月份对香豆酸、... 采用LC/MS检测方法测定互花米草在不同生长期活性物质对香豆酸、绿原酸和苜蓿素的含量,为其开发利用资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互花米草不同生长期对香豆酸、绿原酸和苜蓿素的含量不同,三者变化规律均为先升高后下降,到8月份对香豆酸、苜蓿素含量最高值分别为8.874μg/g、2.322μg/g;而绿原酸含量最高值出现在9月份,为3.967μg/g,但与8月份的含量差异不显著。因此,如果主要目的在于提取该三种活性物质,互花米草应在8月至9月采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生长期 互花米草 对香豆酸 绿原酸 苜蓿素
下载PDF
胃腺癌患者血浆脂肪酸组分变化及其对临床分期的预测效能
9
作者 吴生为 丁潇东 毛伟征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36-40,共5页
目的 比较不同临床分期胃腺癌患者的血浆脂肪酸占比,探讨差异脂肪酸对胃腺癌临床分期的预测效能。方法 选择行开放或微创胃腺癌根治性切除手术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胃腺癌患者40例,根据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的临床病理分期标准分为... 目的 比较不同临床分期胃腺癌患者的血浆脂肪酸占比,探讨差异脂肪酸对胃腺癌临床分期的预测效能。方法 选择行开放或微创胃腺癌根治性切除手术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胃腺癌患者40例,根据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的临床病理分期标准分为早期组(Ⅰ、Ⅱ期)21例、中晚期组(Ⅲ、Ⅳ期)19例。两组术前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血浆脂肪酸占比,绘制两组间比较有差异的血浆脂肪酸预测临床分期的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 按照长短来分:早期组血浆短链脂肪酸(SCFA)、中链脂肪酸(MCFA)、长链脂肪酸(LCFA)占比分别为0.13%(0.04%, 0.53%)、1.66%(0.16%, 2.41%)、96.93%(92.20%, 99.66%),中晚期组分别为0.49%(0.14%, 0.91%)、1.88%(0.24%, 3.52%)、95.64%(93.72%, 98.51%),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按照结构来分:两组血浆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及PUFA中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Ω-6多不饱和脂肪酸(Ω-6PUFA)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晚期组血浆SFA中的棕榈酸(PA,C16:0)占比高于早期组,Ω-3PUFA的α-亚麻酸(ALA,C18:3n3)占比低于早期组(P均<0.05);两组其他血浆脂肪酸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浆PA、ALA单独及联合预测胃腺癌分期的AUC及95%CI分别为0.697(0.534~0.860)、0.703(0.528~0.878)、0.797(0.657~0.937),敏感度分别为58.0%、66.7%、63.2%,特异度分别为76.0%、84.2%、90.5%。结论 中晚期胃腺癌患者血浆PA占比高于早期患者、ALA占比低于早期患者,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术前判断胃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 临床分期 胃腺癌 棕榈酸 Α-亚麻酸
下载PDF
水稻耐酸性综合评价及耐酸种质筛选
10
作者 李亮 徐梦强 +4 位作者 丁凡 林苡婧 王飞 许卫锋 许飞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18-1730,共13页
【目的】探究水稻耐酸特性,建立耐酸水稻品种综合评价筛选体系。【方法】设置盆栽试验,对96个水稻品种进行对照处理与酸处理,在苗期测定株高、总根长、地上部鲜重、根系鲜重、总鲜重、地上部干重、根系干重、根冠比、根系总表面积和总... 【目的】探究水稻耐酸特性,建立耐酸水稻品种综合评价筛选体系。【方法】设置盆栽试验,对96个水稻品种进行对照处理与酸处理,在苗期测定株高、总根长、地上部鲜重、根系鲜重、总鲜重、地上部干重、根系干重、根冠比、根系总表面积和总根体积10项性状指标,然后利用相关性分析、隶属函数分析、描述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综合评估,建立水稻耐酸评价模型,筛选耐酸水稻品种,并在田间酸性土壤条件下进行验证。【结果】在酸处理下不同水稻品种的株高、总根长和地上部鲜重等性状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且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范围为22%~66%;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0个单项指标转换成3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综合指标代表了原始指标88.8%的信息量。随后,将不同水稻品种的耐酸性综合评价值(D值)进行聚类分析,把96个水稻品种划分为极耐酸型、耐酸型、中间型和敏感型4个类群。利用不同品种水稻的D值构建了最优回归方程,并建立了耐酸水稻品种筛选体系。此外,在田间酸性土壤条件下,耐酸水稻品种的株高、结实率及千粒重均显著高于酸敏感品种,耐酸水稻品种的平均产量是酸敏感水稻品种的3.5倍。【结论】水稻总鲜重、总根长、总根体积、株高和根系干重可作为筛选耐酸水稻品种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苗期 酸处理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多级酸压技术在深部碳酸盐岩热储层中的应用
11
作者 封东晓 吕晓岚 张智勇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438-442,共5页
地热勘探开发向深层(≥3 000 m)进军是今后的重要方向和必然选择。酸压作为碳酸盐岩储层中最常见的增产措施手段,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碳酸盐岩地热井,但是在深部碳酸盐岩热储层中应用效果不佳。针对雄安深部碳酸盐岩热储层,采用了多级酸... 地热勘探开发向深层(≥3 000 m)进军是今后的重要方向和必然选择。酸压作为碳酸盐岩储层中最常见的增产措施手段,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碳酸盐岩地热井,但是在深部碳酸盐岩热储层中应用效果不佳。针对雄安深部碳酸盐岩热储层,采用了多级酸压技术,通过对压裂液、酸液的配方进行优化,并对主要性能开展测试,有针对性优化了储层多级酸压技术工艺。在DRR井地热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1)压裂液造缝和酸液溶蚀裂缝均效果明显,导流能力显著增加;(2)增产改造效果显著,涌水量增加30倍。结果表明,研究成果形成了深部碳酸盐岩热储层多级酸压关键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有效沟通深部碳酸盐岩热储层含水层,提高酸蚀裂缝长度,增大热储层导流能力,提高地热井的出水量,为同类地热储层增产改造提供了有利借鉴,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井 深部碳酸盐岩热储层 多级酸压 优化设计 增产改造
下载PDF
酸性稻田全程氨氧化菌对氮肥施加的响应
12
作者 付亚军 高文龙 陈淼 《热带生物学报》 2024年第5期509-519,共11页
为了揭示酸性稻田全程、半程氨氧化菌对增氮的响应与敏感性差异,通过盆栽实验,设置施加氮肥处理,测定分蘖期、抽穗期、成熟期全程及半程氨氧化菌的丰度,比较全程、半程氨氧化菌对施肥的响应敏感性。结果表明:未施肥与施肥情形下,分蘖期... 为了揭示酸性稻田全程、半程氨氧化菌对增氮的响应与敏感性差异,通过盆栽实验,设置施加氮肥处理,测定分蘖期、抽穗期、成熟期全程及半程氨氧化菌的丰度,比较全程、半程氨氧化菌对施肥的响应敏感性。结果表明:未施肥与施肥情形下,分蘖期、抽穗期、成熟期土壤氨氧化菌的优势种群均为全程氨氧化菌(Clade A:3.24×10^(8)~7.24×10^(8) copies·g^(-1),Clade B:2.14×10^(8)~1.48×10^(9) copies·g^(-1))而非半程氨氧化菌(AOA:2.00×10^(7)~4.37×10^(7) copies·g^(-1),AOB:1.35×10^(7)~3.31×10^(7) copies·g^(-1))。施肥的主效应(Clade A:P=0.762,Clade B:氮素利用率=0.398)、生育期的主效应(Clade A:P=0.264,Clade B:P=0.237)、施肥与生育期的交互效应(Clade A:P=0.316,Clade B:P=0.294)均不显著,即全程氨氧化菌两大分支A和B季节变化并不显著,二者对尿素施加的响应并不敏感。未施氮肥与施加氮肥的情形下全程氨氧化菌丰度的环境调控因子可能有所不同。未施氮肥情形下,全程氨氧化菌的2个分支A(Clade A:R=-0.73,P=0.027)和B(Clade B:R=-0.75,P=0.019)的丰度均与土壤总氮含量呈负相关,预示着无外源性氮输入情形下,全程氨氧化菌的生长受土壤有机氮、氨化作用和游离氨负向调控。施加氮肥情形下,全程氨氧化菌尤其是分支A的丰度可能更多地受土壤pH、氧化还原电位(Eh)及NH_(4)^(+)-N含量的影响。氮肥的施加显著影响全程、半程氨氧化菌的群落共变性,致使Clade B丰度与AOA、AOB丰度的正向共变趋势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氨氧化菌 半程氨氧化菌 尿素添加 生育期 酸性稻田
下载PDF
不同发育期黄金百香果果皮挥发性物质和游离氨基酸成分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斌 黄东梅 +3 位作者 邢文婷 黄利雄 杨其军 宋顺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5,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发育期黄金百香果果皮挥发性成分和游离氨基酸成分的组成和动态变化规律,明确关键呈味氨基酸和特征差异挥发性成分,为黄金百香果果皮的芳香调控、产品开发及综合利用等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氨基酸分析仪和顶空固相微... 【目的】研究不同发育期黄金百香果果皮挥发性成分和游离氨基酸成分的组成和动态变化规律,明确关键呈味氨基酸和特征差异挥发性成分,为黄金百香果果皮的芳香调控、产品开发及综合利用等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氨基酸分析仪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仪(HS-SPME-GC-MS),检测不同发育期(T1~T7)果皮中的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物质,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果皮中共检测出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FAA)15种。呈味氨基酸中的芳香类氨基酸含量最高,在T7时达到最大值(98.48 mg·hg^(-1)),占比为39.03%。OPLS-DA和滋味活度值(TAV)分析表明,胱氨酸为影响香气形成的关键呈味氨基酸。果皮中共检测出90种挥发性物质,T1~T6时期以醛类为主,T7时期以萜烯类为主。OPLS-DA和ROAV分析表明,特征差异挥发性成分有9种,其中T1~T5时期以1-辛烯-3-酮为主,其次为苯甲醛(T1~T4时期)和庚醛(T5时期),T6和T7时期以(E)-β-大马烯酮的贡献作用最大。【结论】胱氨酸是影响黄金百香果果皮香气形成的关键呈味氨基酸。黄金百香果果皮挥发性物质在不同发育期存在特异性,其中果皮着色期(T1~T5)以1-辛烯-3-酮为主,完全成熟期(T6和T7)以(E)-β-大马烯酮的贡献作用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百香果 发育期 果皮 游离氨基酸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高含砷冶炼污酸单级硫化脱砷试验
14
作者 李劲林 舒波 +3 位作者 张宝辉 李斌 金之涛 包稚群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147,共6页
硫化法是目前冶炼污酸除砷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常规硫化法采用阶梯式硫化、多级硫化、高效硫化反应器等工艺,或产出大量危废渣且后液不能回用只能排放,或成本高、流程长,或对高含砷污酸处理效果不理想。对含砷16060 mg/L、铜28.04 mg/L、... 硫化法是目前冶炼污酸除砷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常规硫化法采用阶梯式硫化、多级硫化、高效硫化反应器等工艺,或产出大量危废渣且后液不能回用只能排放,或成本高、流程长,或对高含砷污酸处理效果不理想。对含砷16060 mg/L、铜28.04 mg/L、铅9.80 mg/L的高含砷污酸的除杂工艺进行研究,考察了硫化钠(Na_(2)S·9H_(2)O)加入量、加入方式及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除杂效果的影响,确定了“硫化+絮凝”的工艺,通过优化药剂加入方式从而减少药剂加入量,探索出了最佳工艺控制条件,达到“流程短、加药精准、污染小”的目的。结果表明,污酸中的砷可降至0.23 mg/L甚至<0.1 mg/L,铅、铜分别降至<0.1 mg/L,远低于工业硫酸一级品的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砷污酸 单级硫化 高效除杂 絮凝 精准加药 回用
下载PDF
花岗闪长岩和玄武岩风化过程中的稀土元素分异
15
作者 陈庆华 苏妮 +1 位作者 杨承帆 杨守业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9-842,共14页
稀土元素(REE)在表生风化过程中表现出独特的分布规律与分异特征,对于示踪化学风化和成土过程意义重大。本研究对湖南攸县玄武岩风化剖面样品进行了酸淋滤处理(1 mol/L HCl淋滤),并分别测试了残渣态、酸溶态组分的元素地球化学组成。结... 稀土元素(REE)在表生风化过程中表现出独特的分布规律与分异特征,对于示踪化学风化和成土过程意义重大。本研究对湖南攸县玄武岩风化剖面样品进行了酸淋滤处理(1 mol/L HCl淋滤),并分别测试了残渣态、酸溶态组分的元素地球化学组成。结合前人在福建仙游花岗闪长岩剖面的矿物学及元素地球化学数据,对比研究了花岗闪长岩和玄武岩风化过程中的稀土元素分异行为。结果表明,仙游剖面与攸县剖面全岩样轻、重稀土分异特征受原生矿物(如富稀土难溶副矿物、斜长石)影响明显,多代表成土母质信息;两剖面的酸溶态组分轻、重稀土分异特征与次生黏土矿物组成相关(高岭石影响明显,蒙脱石无影响),多反映环境信息;pH值变化以促进磷酸盐矿物溶解的方式深刻影响着中稀土元素行为,因此酸溶态组分的中稀土元素组成信息不具地质意义。研究揭示,通过对风化剖面酸溶态组分稀土含量参数(ΣREE)及轻、重稀土分异程度参数(La/Yb)P的联用,可有效消除岩性(成土母质)因素的影响,精确示踪风化成土过程的不同阶段,从而可以作为剖面风化程度的替代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剖面 风化阶段 稀土元素分异 酸溶态组分
下载PDF
着丝粒蛋白F、miR-1-3p在中晚期胃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健 刘松杰 +3 位作者 张观朝 沈裕厚 李凤臣 徐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5-370,共6页
目的探讨着丝粒蛋白F(CENPF)、miRNA-1-3p(miR-1-3p)在中晚期胃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中晚期胃癌患者即为研究组,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的志愿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实... 目的探讨着丝粒蛋白F(CENPF)、miRNA-1-3p(miR-1-3p)在中晚期胃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中晚期胃癌患者即为研究组,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的志愿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各组血清CENPF、miR-1-3p的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中CENPF、miR-1-3p水平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CENPF、miR-1-3p表达与中晚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COX回归分析影响中晚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CENPF水平明显升高,miR-1-3p水平明显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中晚期胃癌患者血清中CENPF和miR-1-3p水平呈负相关(r=-0.650,P<0.001)。不同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状况下CENPF、miR-1-3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NPF高表达组患者3年生存率63.33%(19/30)显著低于低表达组93.33%(28/30)(χ^(2)=7.954,P<0.001);miR-1-3p高表达组患者3年生存率96.67%(29/30)显著高于低表达组60.00%(18/30)(χ^(2)=11.882,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淋巴结转移、CENPF、miR-1-3p表达是影响中晚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中晚期胃癌患者血清中CENPF水平显著升高,miR-1-3p水平显著降低,二者与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丝粒蛋白F 微小核糖核酸-1-3p 中晚期胃癌 预后
下载PDF
野酿2号毛葡萄果实发育进程中苹果酸代谢规律及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17
作者 覃红梅 杨国顺 +2 位作者 梁晓文 罗飞雄 何建军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32-2341,共10页
【目的】分析野酿2号毛葡萄果实发育进程中苹果酸代谢规律及相关基因表达情况,为提高野酿2号毛葡萄的酿造品质及优质葡萄酒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5年生野酿2号毛葡萄为试验材料,于盛花后5~17周采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果实,测定果... 【目的】分析野酿2号毛葡萄果实发育进程中苹果酸代谢规律及相关基因表达情况,为提高野酿2号毛葡萄的酿造品质及优质葡萄酒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5年生野酿2号毛葡萄为试验材料,于盛花后5~17周采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果实,测定果实单粒重、pH、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果实中苹果酸、柠檬酸和酒石酸含量;使用酶标仪测定苹果酸代谢关键酶[苹果酸脱氢酶(NAD-MDH)、NADP-苹果酸酶(NADP-ME)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活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苹果酸代谢相关基因PEPC、MDH和ME的相对表达量,并分析3个基因与苹果酸含量的相关性。【结果】野酿2号毛葡萄果实单粒重在转色期前增长较快,转色期的果实pH、可溶性固形物、苹果酸含量分别是盛花后5周的1.03、1.36和2.38倍,盛花后11周可滴定酸含量达峰值,为35.68 mg/g。盛花后5~17周,野酿2号毛葡萄果实中酒石酸和柠檬酸含量变化不明显,而苹果酸含量变化幅度较大。盛花后8周,NAD-MDH和NADP-ME活性最高,分别为736.06和453.50 nmol/(g·min),幼果期PEPC活性较高。转色期果实中MDH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是盛花后5周的1.62倍,而PEPC和ME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盛花后5周。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苹果酸含量与MDH基因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PEPC基因呈显著正相关(P<0.05,下同),与ME基因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野酿2号毛葡萄苹果酸含量变化是影响总酸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转色期是苹果酸含量由积累到降低的转折期,苹果酸含量受相关基因MDH、PEPC和ME表达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酿2号毛葡萄 果实不同发育阶段 苹果酸 酶活性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拜耳法赤泥梯级分离铁铝钛制备磷酸铁的工艺研究
18
作者 万晓霞 伍泽广 +1 位作者 梅华贤 沈凡熙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7-83,共7页
该文结合湿法酸浸赤泥与均相沉淀法制备磷酸铁,提出了赤泥中的铁(Fe)、铝(Al)、钛(Ti)梯级分离工艺。首先对赤泥进行碱焙烧-水淬,以焙烧温度900℃、焙烧时间90 min、纯碱/赤泥投料比为0.5∶1进行碱焙烧后,水淬焙烧产物Al的水淬浸出率达6... 该文结合湿法酸浸赤泥与均相沉淀法制备磷酸铁,提出了赤泥中的铁(Fe)、铝(Al)、钛(Ti)梯级分离工艺。首先对赤泥进行碱焙烧-水淬,以焙烧温度900℃、焙烧时间90 min、纯碱/赤泥投料比为0.5∶1进行碱焙烧后,水淬焙烧产物Al的水淬浸出率达69.91%。其次进行水淬渣的酸浸,得到富含Fe、Al、Ti的酸浸液,在浸出时间1.5 h、浸出温度120℃、硫酸浓度6.0 mol/L、固液比为1∶6的最佳工艺条件下,Fe、Al、Ti浸出率分别达到90.43%、69.48%、95.63%;再次将酸浸液高温氧化水解回收Ti,Ti的回收率达76.79%,Fe组分损失率仅4.9%。而后用氟化钠分离酸浸液中的Al元素制备冰晶石,在F/Al摩尔比为1∶6、初始pH为1.0、反应温度25℃、搅拌反应1 h的条件下,Al的回收率达98.45%,制得纯度较高的冰晶石(Na3AlF6)。最后用均相沉淀制备磷酸铁,在投料Fe/P摩尔比为1∶1.1、双氧水过量1.2倍、反应pH为1.8、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4 h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磷酸铁晶形良好,符合标准质量要求。该工艺流程简单,通过梯级分离实现了铁、铝、钛元素的回收利用,为拜耳法赤泥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耳法赤泥 梯级分离 均相沉淀 酸浸 磷酸铁
下载PDF
低温胁迫下不同外源激素对玉米发芽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19
作者 杨小雯 庄泽龙 +3 位作者 周玉梅 雷恭鑫 万文华 彭云玲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7-128,共12页
【目的】探究外源油菜素内酯(BR)与脱落酸(ABA)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发芽及幼苗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在室内低温10℃条件下,以寒敏感材料沈137、耐寒材料LH82、PHG47和PHG29为试验材料,分别用5种不同质量浓度的外源BR与ABA浸种、... 【目的】探究外源油菜素内酯(BR)与脱落酸(ABA)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发芽及幼苗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在室内低温10℃条件下,以寒敏感材料沈137、耐寒材料LH82、PHG47和PHG29为试验材料,分别用5种不同质量浓度的外源BR与ABA浸种、培养作为试验处理;25℃蒸馏水作正向对照(CK+)、10℃蒸馏水作负向对照(CK-)。筛选出BR与ABA的最佳缓解质量浓度,利用最佳缓解质量浓度对沈137、LH82、PHG47和PHG29 4个玉米品种种子的萌发、苗期性状和生理特性进行比较。【结果】低温胁迫下,玉米种子的发芽率、胚芽长、胚根长、胚芽鲜质量等显著降低;幼苗的丙二醛、脯氨酸及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升高,抗氧化酶活性显著增强;适当外施BR与ABA处理能有效缓解低温胁迫对玉米生长的抑制程度,沈137玉米萌发期指标、苗期地上部与地下部生物量指标的增加,MDA含量的降低表明0.10 mg/L BR与5 mg/L ABA处理缓解效果最好。【结论】外施0.10 mg/L BR与5mg/L ABA可有效缓解低温胁迫对玉米生长造成的损害。但对4个玉米品种的缓解能力不同,缓解效果由强到弱顺序为:LH82>PHG47>PHG29>沈1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低温胁迫 萌发期 苗期 外源油菜素内酯 脱落酸
下载PDF
低透气性煤层分段压裂酸化复合增透技术研究及应用
20
作者 吕文波 马金魁 +2 位作者 雷创飞 魏达翔 靳鹏 《煤》 2024年第7期18-21,共4页
针对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采钻孔抽采效果差的问题,基于分段水力压裂和煤层酸化增透机制,提出分段压裂酸化压注复合增透技术。现场试验表明:分段压裂酸化复合增透技术流量平均值是原有水力压裂技术的1.28倍,是原有定向长钻孔的5.43倍,分... 针对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采钻孔抽采效果差的问题,基于分段水力压裂和煤层酸化增透机制,提出分段压裂酸化压注复合增透技术。现场试验表明:分段压裂酸化复合增透技术流量平均值是原有水力压裂技术的1.28倍,是原有定向长钻孔的5.43倍,分段压裂酸化复合增透技术流量衰减与普通水力压裂技术相比降低了36.1%.试验结果表明,分段压裂酸化技术施工工艺快速简便,增透范围大,减缓了瓦斯衰减速度,保障了矿井安全高效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透气煤层 分段压裂酸化 酸化增渗液 瓦斯抽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