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1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豫西熊耳山蒿坪沟Ag-Au-Pb-Zn多金属矿床闪锌矿矿物学和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及其成矿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金波 张德贤 +2 位作者 胡子奇 陈绍炜 谢小雨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8-213,共16页
蒿坪沟银金铅锌多金属矿床是豫西熊耳山地区重要的铅锌多金属矿床之一,矿体主要赋存在蚀变破碎带和断裂带内,成矿与区内岩浆活动关系密切。目前该矿床的研究集中于同位素地球化学、成矿时代和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但从矿物角度示踪成矿... 蒿坪沟银金铅锌多金属矿床是豫西熊耳山地区重要的铅锌多金属矿床之一,矿体主要赋存在蚀变破碎带和断裂带内,成矿与区内岩浆活动关系密切。目前该矿床的研究集中于同位素地球化学、成矿时代和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但从矿物角度示踪成矿过程的报道较少。本文以矿石中不同世代闪锌矿为研究对象,开展电子探针和LA-ICP-MS原位主微量元素分析,查明不同世代闪锌矿的矿物学和微量元素组成特征,以反演矿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进而约束矿床成因类型。结果表明,该矿床中闪锌矿主要存在两个世代:第一世代闪锌矿(Sp1)呈黑褐色或浅褐色,常与黄铁矿和黄铜矿共生,相对富集Fe、Mn、Cd、Cu和In;第二世代闪锌矿(Sp2)呈黄褐色或暗褐色,与大量方铅矿共生,裂隙被它形黄铁矿和碳酸盐充填,相对富集Co、Ge、Sn和Pb。闪锌矿中主要富集的元素为Fe、Co和In,其中Fe、Mn、Cd、Co和In等元素基本是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在闪锌矿的矿物晶格中,而Ag、Sb、Cu和Pb可能是以子矿物或显微包裹体的形式赋存。此外,Zn/Cd、Zn/Fe和Ga/In比值以及Fe温度计指示闪锌矿形成于中低温(沉淀时流体温度为229~259℃)和低硫逸度(lgƒ(S_(2))=-12.0~-10.1)的环境下,由成矿阶段II(Sp1到成矿阶段Ⅲ(Sp2其成矿温度可能发生了显著变化,结合面扫描分析结果,指示闪锌矿从核部到边缘温度逐渐降低。通过与国内外典型铅锌矿床闪锌矿微量元素特征对比,结合本矿床闪锌矿中低的Ga/In和Ge/In比值及Ge含量的特征,指示蒿坪沟银金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过程有岩浆活动的参与。综合认为蒿坪沟银金铅锌多金属矿床可能属于岩浆期后热液蚀变岩型和脉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坪沟银金铅锌多金属矿床 闪锌矿微量元素 LA-ICP-MS 面扫描 矿床成因
下载PDF
基于AU型螺旋桨的对称螺旋桨水动力性能研究
2
作者 刘可峰 李鹏 +1 位作者 张代雨 吴政运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77-80,共4页
为特种船舶的需要在AU螺旋桨基础上对叶型进行对称化处理得到对称螺旋桨模型,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为某AU型螺旋桨进行敞水数值模拟,得到该螺旋桨正向旋转时的水动力性能,并与实验图谱数据进行误差分析,证明数值方法的有效性。为对称... 为特种船舶的需要在AU螺旋桨基础上对叶型进行对称化处理得到对称螺旋桨模型,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为某AU型螺旋桨进行敞水数值模拟,得到该螺旋桨正向旋转时的水动力性能,并与实验图谱数据进行误差分析,证明数值方法的有效性。为对称螺旋桨进行了敞水性能模拟,对比数据分析对称螺旋桨水动力性能的优势和劣势,为特种船舶的推进设计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螺旋桨 对称螺旋桨 CFD 数值分析
下载PDF
Au-TiO_(2)光电极界面声子热输运特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
3
作者 桑丽霞 李志康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6-125,共10页
为了研究光电分解水体系中具有热等离激元效应的Au-TiO_(2)电极的界面热输运特性,本文采用非平衡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温度、界面耦合强度以及添加石墨烯层对Au-TiO_(2)界面热导的影响,并通过声子态密度对界面热导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 为了研究光电分解水体系中具有热等离激元效应的Au-TiO_(2)电极的界面热输运特性,本文采用非平衡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温度、界面耦合强度以及添加石墨烯层对Au-TiO_(2)界面热导的影响,并通过声子态密度对界面热导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体系温度从300 K增加到800 K时,Au-TiO_(2)界面导热系数增加了78.55%,这与更多的低频声子参与界面热输运相关,更多的热量传递到TiO_(2)上可促进界面反应.随着Au与TiO_(2)界面耦合强度的增大,界面热导率可通过TiO_(2)和Au的声子态密度的重叠程度得到优化.添加单层石墨烯可提高Au-TiO_(2)结构的界面热导,其中0—30 THz的低频区声子对导热贡献最大,但添加2层和3层石墨烯,石墨烯层与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阻碍了界面传热,且在低频区的声子数量有所降低,不利于热量在Au和TiO_(2)之间进行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iO_(2) 界面热导 声子态密度 分子动力学
下载PDF
Au@α-Fe_(2)O_(3)纳米棒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4
作者 林青 黎水平 +4 位作者 缪志鹏 丁忆 梁栋 王昭 张小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71,共6页
本工作通过水热法与磁控溅射法结合成功构建了表面均匀沉积纳米Au粒子的α-Fe_(2)O_(3)(Au@α-Fe_(2)O_(3))纳米棒,纳米Au粒子的负载量和形态分别由磁控溅射时间和热处理温度调控。在沉积5.1%的纳米Au粒子后,因纳米Au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本工作通过水热法与磁控溅射法结合成功构建了表面均匀沉积纳米Au粒子的α-Fe_(2)O_(3)(Au@α-Fe_(2)O_(3))纳米棒,纳米Au粒子的负载量和形态分别由磁控溅射时间和热处理温度调控。在沉积5.1%的纳米Au粒子后,因纳米Au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效应,Au@α-Fe_(2)O_(3)纳米棒在550 nm处出现了一个新的吸收峰,其带隙由2.20 eV变窄至1.95 eV。Au@α-Fe_(2)O_(3)纳米棒的荧光强度和电化学阻抗显著降低,光电流从0.27μA·cm^(-2)增大至0.45μA·cm^(-2)。纳米Au粒子既拓宽了Au@α-Fe_(2)O_(3)纳米棒的可见光吸收性能,又抑制了电子-空穴对的复合。与α-Fe_(2)O_(3)纳米棒相比,Au@α-Fe_(2)O_(3)纳米棒的光催化性能变得更加稳定,Au@α-Fe_(2)O_(3)纳米棒的光催化效率提高约一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 α-Fe_(2)O_(3) 纳米棒 光催化性能
下载PDF
右江盆地大际山U-(Mo)矿床围岩蚀变特征及微量元素迁移规律——对区域内U、Au成生关系的指示
5
作者 田建吉 刘畅 +1 位作者 吴玉 李秋实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434-449,共16页
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的右江盆地,是全球第二大的卡林型Au矿(共伴生有Sb、Hg、Tl异常/矿化)矿集区,有着滇黔桂“金三角”的美誉。值得注意的是,该区除发育Au(-Sb-Hg-Tl)矿床外,还产有大量赋矿岩性和控矿构造相似的U矿床(点),成矿特色鲜明... 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的右江盆地,是全球第二大的卡林型Au矿(共伴生有Sb、Hg、Tl异常/矿化)矿集区,有着滇黔桂“金三角”的美誉。值得注意的是,该区除发育Au(-Sb-Hg-Tl)矿床外,还产有大量赋矿岩性和控矿构造相似的U矿床(点),成矿特色鲜明。前人对该区Au矿开展了大量研究,而U矿研究较少,对U、Au的成生关系尚不清楚。基于此,文章选取右江盆地内典型的U矿床——大际山U-(Mo)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岩矿相学研究和地球化学分析,厘定了矿化的围岩蚀变为硫化、沥青质化、磷铝锶石化、硅化和伊利石化,揭示了矿化过程中Re、Tl、Mo、U、Cd、Ni、Co、As、Sb、MREE的相对富集。蚀变矿物组合及元素迁移规律约束大际山U-(Mo)矿床中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牛蹄塘组,成矿流体应为还原性有机流体与地表-近地表酸性、氧化性流体的混合,矿质沉淀发生在低温、酸性、还原环境中。综合分析认为,右江盆地内U、Au分布特征及矿床成因具有明显差异,二者应是不同成矿事件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蚀变特征 元素迁移规律 大际山U-(Mo)矿床 U、au成生关系 右江盆地
下载PDF
有机膦酸改性碳纳米管/硫化铋复合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对Au(Ⅲ)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万松 宋雨桐 +5 位作者 徐彦宾 王峰 张少华 王颖 杨正龙 殷平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59-169,共11页
本研究设计合成新型高效重金属吸附材料有机膦酸羧酸改性多壁碳纳米管/硫化铋(PBTCA-MWCNTs/Bi_(2)S_(3)),对材料进行了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能谱(EDX)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并研究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本研究设计合成新型高效重金属吸附材料有机膦酸羧酸改性多壁碳纳米管/硫化铋(PBTCA-MWCNTs/Bi_(2)S_(3)),对材料进行了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能谱(EDX)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并研究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发现:PBTCA-MWCNTs/Bi_(2)S_(3)有优良的Au(Ⅲ)吸附性能;Langmuir模型拟合结果显示,材料在25℃时吸附容量达到1655.50 mg·g^(-1)。对该材料吸附热力学、吸附动力学和吸附选择性等方面的研究为Au(Ⅲ)回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处理 au(Ⅲ)吸附 碳纳米管 膦酸 硫化铋
下载PDF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RESIDUAL IMPACT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BY ACOUSTO-ULTRASONICS——A PATTERN RECOGNITION APPROACH 被引量:2
7
作者 G.J.Molina Y.M.Haddad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1995年第1期34-43,共10页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Acousto-ultrasonics,in con- junction with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residual impact properties of a class of polymeric material...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Acousto-ultrasonics,in con- junction with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residual impact properties of a class of polymeric material,namely,Polyvinylchlo- ride(PVC).PVC specimens of different low-energy repeated impact damage states are processed by Acousto-ultrasonics(AU)to retrieve AU signals in the form of dig- italized records.These AU signals are grouped as distinct classes,each pertaining to a known level of repeated impact damage.Describing features of these AU signals are used to build Pattern Recognition(PR)Classifiers.These classifiers are used to identify unknown damage states in other PVC specimens by classifying the re- trieved AU signals as belonging to one of the classes.The obtain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Acousto-ultrasonics in combination with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can be used for the quantitative non-destructive identification of damage states in PVC specimens of unknown low-energy repeated impact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ttern recognition acousto-ultrasonics impact damage quantitative non-destructive examination
下载PDF
孪晶取向对Au纳米线变形机制影响的模拟
8
作者 邹鹏飞 侯兆阳 +4 位作者 肖启鑫 李克凡 高全华 王真 高磊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6-206,共11页
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阐明了Au纳米线各力学特性参数随孪晶取向角度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变形机制发生的孪晶取向角度范围。结果表明:在较小孪晶取向角度下(0°<θ<90°),纳米线具有较高的强度,不全位错与孪晶面相互作... 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阐明了Au纳米线各力学特性参数随孪晶取向角度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变形机制发生的孪晶取向角度范围。结果表明:在较小孪晶取向角度下(0°<θ<90°),纳米线具有较高的强度,不全位错与孪晶面相互作用引起的应变局域化主导了其塑性变形;在中等孪晶取向角度下(18°≤θ≤75°),退孪生主导了Au纳米线塑性变形,尤其是30°≤θ≤60°时,完全退孪生引发的应变硬化,使得纳米线具有较高塑性;在较大孪晶取向角度下(75°<θ≤90°),纳米线具有较高的强度,但塑性较差,不全位错连续穿越孪晶界引起的位错链主导了Au纳米线塑性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纳米线 分子动力学模拟 孪晶取向 变形机制
下载PDF
气氛环境下Au/CeO_(2)催化剂烧结行为的原位电镜研究
9
作者 陈炳伟 吴哲敏 +5 位作者 韩仲康 袁文涛 姜颖 杨杭生 王勇 张泽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0,共9页
气氛环境下原位研究催化剂的烧结行为,能够为理解催化剂在预处理以及反应条件下的烧结机理和高稳定催化剂的设计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本文以Au/CeO_(2)模型纳米催化剂为研究对象,利用环境透射电子显微镜原位观察其在O_(2)与CO气氛下的... 气氛环境下原位研究催化剂的烧结行为,能够为理解催化剂在预处理以及反应条件下的烧结机理和高稳定催化剂的设计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本文以Au/CeO_(2)模型纳米催化剂为研究对象,利用环境透射电子显微镜原位观察其在O_(2)与CO气氛下的高温动态烧结过程。实验发现,负载在CeO_(2)上的Au纳米颗粒在O_(2)与CO气氛环境中表现出不同的烧结行为,其在O_(2)气氛下具有较高的烧结速度,同时存在颗粒迁移与聚集长大(particle migration and coalescence,PMC)和奥斯特瓦尔德熟化(Ostwald ripening,OR)两种烧结过程;在CO气氛下烧结速度较慢,烧结过程以OR为主。对比不同气氛环境下烧结后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可知,CO增加了CeO_(2)表面台阶的数量以及表面氧空位浓度,增强了载体对Au颗粒的锚定作用,从而提升Au/CeO_(2)催化剂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CeO_(2)模型催化剂 氧气 一氧化碳 烧结 原位透射电镜
下载PDF
Au/γ-Al_(2)O_(3)催化剂的绿色制备及其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性能
10
作者 肖伽励 金党琴 +3 位作者 周慧 周龙生 王升文 郑炳云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4-639,共6页
利用侧柏叶提取液为还原剂制备了纳米金负载型Au/γ-Al_(2)O_(3)催化剂,研究了负载条件对金颗粒物理状态及催化剂比表面积的影响。利用XRD、BET、SEM、TEM对催化剂的晶型、孔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作为目标污染物探究了Au/γ-Al... 利用侧柏叶提取液为还原剂制备了纳米金负载型Au/γ-Al_(2)O_(3)催化剂,研究了负载条件对金颗粒物理状态及催化剂比表面积的影响。利用XRD、BET、SEM、TEM对催化剂的晶型、孔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作为目标污染物探究了Au/γ-Al_(2)O_(3)的催化降解能力。结果显示,最佳金负载率为1.00%,最佳煅烧温度为300℃。当Au/γ-Al_(2)O_(3)投加量为0.7 g·L^(-1)时,15 mL 0.5 g·L^(-1) NaBH_(4)能在10 min内降解97.67%的亚甲基蓝,且循环利用5次后单位质量催化剂的亚甲基蓝降解率不下降,说明Au/γ-Al_(2)O_(3)催化剂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制备 au/γ-Al_(2)O_(3) 催化降解能力
下载PDF
多胺桥联聚倍半硅氧烷/壳聚糖蛇-笼型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Au(Ⅲ)的吸附性能研究
11
作者 巩相君 金梦 +3 位作者 赵志平 孙昌梅 曲荣君 张盈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8,75,共9页
本研究以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CPTS)、乙二胺(EDA)和二乙烯三胺(DETA)为原料,制备两种单体B-DETA-m和B-EDA-m,然后将桥联单体与不同比例壳聚糖(CTS)反应,合成了EDA/CTS和DETA/桥联聚倍半硅氧烷(BPS)两个系列蛇-笼型复合材料。对复合材... 本研究以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CPTS)、乙二胺(EDA)和二乙烯三胺(DETA)为原料,制备两种单体B-DETA-m和B-EDA-m,然后将桥联单体与不同比例壳聚糖(CTS)反应,合成了EDA/CTS和DETA/桥联聚倍半硅氧烷(BPS)两个系列蛇-笼型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进行了红外光谱、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扫描电镜等表征,考察了复合材料对Au(Ⅲ)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CTS的加入能够有效提高材料的吸附性能,其中拥有较丰富孔隙度和较大比表面积的EDA/CTS-30和DETA/CTS-30对Au(Ⅲ)吸附能力最强。本研究为含CTS和BPS的新型吸附剂、色谱柱等材料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可应用于污水处理,对后续环境治理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胺桥联聚倍半硅氧烷 壳聚糖 蛇-笼型复合材料 吸附 au(Ⅲ)
下载PDF
Au修饰SnO_(2)薄膜兼容型高响应乙炔气体传感器研制
12
作者 胡宗鑫 田兵 +2 位作者 谭则杰 徐振恒 王海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9-138,共10页
为了实现变压器油中溶解的乙炔气体检测,研发了一款基于Au修饰SnO_(2)气敏薄膜的乙炔气体传感器。通过射频溅射制备SnO_(2)薄膜,进而通过直流溅射制备Au并改变溅射时间,得到不同Au修饰量的气敏薄膜,采用微机电系统(MEMS)工艺开发了基于... 为了实现变压器油中溶解的乙炔气体检测,研发了一款基于Au修饰SnO_(2)气敏薄膜的乙炔气体传感器。通过射频溅射制备SnO_(2)薄膜,进而通过直流溅射制备Au并改变溅射时间,得到不同Au修饰量的气敏薄膜,采用微机电系统(MEMS)工艺开发了基于气敏薄膜的乙炔气体传感芯片。对比纯SnO_(2)以及不同Au修饰量的SnO_(2)气敏薄膜的气敏性能,结果显示,基于20 s-Au修饰的SnO_(2)薄膜MEMS乙炔传感器性能最佳,最佳工作温度为200℃,体积分数为1×10^(-6)的乙炔气体的响应值高达14,响应恢复时间分别为5 s和87 s,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检测限低至0.1×10^(-6)(体积分数)。对比测试体积分数为1×10^(-6)下变压器油中溶解的氢气、甲烷等其他气体,所研发的MEMS乙炔气体传感器仍具有优越的选择性,在长期测试下保持良好稳定性,可为解决变压器油中溶解乙炔气体的检测难题提供一种元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油 乙炔 au修饰 氧化锡 气体传感器
下载PDF
Au NPs/Cu-TCPP材料的构筑及其催化薄荷醇氧化的研究
13
作者 李世叶 张剑 +3 位作者 王杰 杨超 张晋 成世兴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30-1338,共9页
二维纳米片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高孔隙率的特征,这使得其可以承载更多的活性中心,从而提高该材料的催化性能。如Cu-TCPP纳米片,拥有大的比表面积,可用于负载Pd NPs、Pt NPs以及Au NPs,以获得X NPs/Cu-TCPP纳米片(X=Pd NPs、Pt NPs和Au N... 二维纳米片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高孔隙率的特征,这使得其可以承载更多的活性中心,从而提高该材料的催化性能。如Cu-TCPP纳米片,拥有大的比表面积,可用于负载Pd NPs、Pt NPs以及Au NPs,以获得X NPs/Cu-TCPP纳米片(X=Pd NPs、Pt NPs和Au NPs)。本研究首先通过水热法,以三水合硝酸铜(Cu(NO_(3))_(2)·3H_(2)O)为金属盐,4-羧基卟啉(TCPP)为有机配体,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CH_(3)CH_(2)OH(体积比3∶1)的混合溶液作为溶剂,合成Cu-TCPP纳米片。随后,采用还原法将Au NPs负载到Cu-TCPP纳米片上,形成Au NPs/Cu-TCPP纳米片,用于催化薄荷醇进行选择性氧化反应。在反应中,以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为氧化剂,乙腈(Me CN)为溶剂,氨基酸咪唑离子液体([C_(4)mim]Cys)为助催化剂,Au NPs/Cu-TCPP催化薄荷醇进行选择性氧化,生成薄荷酮。在50℃下反应18 h,薄荷醇的转化率和薄荷酮的选择性和产率都达到最高,分别为70.2%,99.9%和69.5%,该方法不仅将薄荷醇转化为高选择性的薄荷酮,而且操作简便,绿色环保,符合当前绿色化工发展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纳米片 au NPs/Cu-TCPP纳米片 薄荷醇 选择性氧化 薄荷酮
下载PDF
高度有序ZIF-8/Au纳米复合结构阵列的构筑及其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应用
14
作者 马亮 张洪华 +3 位作者 郑唯璐 游奥骐 欧阳志勇 曹俊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43-1754,共12页
采用气-液界面自组装方式制备得到有序单层聚苯乙烯(PS)微球阵列,以此为模板,采用磁控溅射沉积方法结合热处理技术获得单层六方非密排Au纳米颗粒阵列。随后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得高度有序ZIF-8/Au纳米复合结构有序阵列。探究了生长机理以... 采用气-液界面自组装方式制备得到有序单层聚苯乙烯(PS)微球阵列,以此为模板,采用磁控溅射沉积方法结合热处理技术获得单层六方非密排Au纳米颗粒阵列。随后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得高度有序ZIF-8/Au纳米复合结构有序阵列。探究了生长机理以及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微观形貌和光学特性的影响,进一步探究了该复合结构阵列作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活性基底的灵敏度和均一性。结果表明:当水热反应温度从25℃升高至100℃时,ZIF-8纳米颗粒的数量逐步增多,同时尺寸随之增大,表面等离激元共振(SPR)峰和衍射峰均发生了红移。当水热反应时间从10 min增至60 min时,ZIF-8纳米颗粒从围绕Au纳米颗粒选择性生长到蔓延至整个材料表面。在样品表面沉积特定厚度的Ag膜后,测得4-氨基苯硫酚(4-ATP)和罗丹明6G(R6G)两种探针分子的检测极限均为10-11mol·L^(-1),4-ATP和R6G的SERS强度与分子溶液浓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801和0.9844。随机选取10个不同位置测试4-ATP的SERS谱图,得到相对标准偏差(RSD)为8.86%,表明ZIF-8/Au纳米复合结构有序阵列作为SERS基底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F-8/au纳米复合结构有序阵列 有序性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均一性
下载PDF
基于Au/In键合的静电扭转微镜的设计与工艺研究
15
作者 王俊铎 胡钰玮 +3 位作者 吴永强 单亚蒙 钱磊 沈文江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2024年第3期252-257,共6页
采用Au/In键合技术并引入凸点层设计,制备了用于光通信领域的二维平行板式静电扭转微镜阵列。相较于其他键合技术,Au/In键合实现了低温键合并与硅通孔技术相容。此外,相对于梳齿驱动,采用平行板电容的扭转微镜有助于实现更高的占空比,... 采用Au/In键合技术并引入凸点层设计,制备了用于光通信领域的二维平行板式静电扭转微镜阵列。相较于其他键合技术,Au/In键合实现了低温键合并与硅通孔技术相容。此外,相对于梳齿驱动,采用平行板电容的扭转微镜有助于实现更高的占空比,便于阵列制造。凸点层的设计提升了键合强度,平均键合强度达8.97 MPa。微镜的实测结果与有限元仿真基本一致,内、外轴分别在13.7 V和18.2 V的直流电压下实现了0.7°的机械转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镜 au/In键合 平行板静电驱动 微机电系统
下载PDF
球状Au@TiO_(2)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结晶紫性能
16
作者 刘兵 张平敏 +12 位作者 张黄 胡长文 韩洪亮 张英磊 郜芸 徐娇 孔凡萍 曹赛龙 张万鹏 金科 陈家林 王伯轩 田乐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822-2833,共12页
利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地制备出一种新型的核壳材料——Au@TiO_(2).经过水热晶化,该材料可膨胀至300 nm,壳层TiO_(2)晶化为锐钛矿相,但核心球状Au的形貌保持不变.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技术(PXRD)、ZETA电位、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热... 利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地制备出一种新型的核壳材料——Au@TiO_(2).经过水热晶化,该材料可膨胀至300 nm,壳层TiO_(2)晶化为锐钛矿相,但核心球状Au的形貌保持不变.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技术(PXRD)、ZETA电位、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热重分析(TG)、光致发光(PL)、光电流(i-t)以及光催化降解技术,对样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系统、详细的检测和分析.经过晶化处理的Au@TiO_(2),其在可见光波段的光降解结晶紫性能比未晶化时有着显著的提升,1 mg·mL^(−1)Au@c-TiO_(2)可以在可见光照射1 h后实现对0.3 g·L^(−1)结晶紫全降解.通过综合分析实验结果和时域有限差分(FDTD),探究了催化反应的机理.该研究为复合材料兼顾形貌稳定和晶化提供了新思路,为其在环境修复领域提供新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可见光 二氧化钛 球状金.
下载PDF
Au-Ag-Al系相图的热力学优化和计算
17
作者 邓力川 王效琪 +3 位作者 周晓龙 于杰 刘满门 王立惠 《贵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8,共8页
使用计算相图方法(CALPHAD)计算Au-Ag-Al的三元相图时,三个边际二元相图(Au-Al,Au-Ag,Ag-Al)的准确性对三元相图的计算有很大的影响,目前Au-Al边际二元相图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在综合评估Au-Al体系实验数据的基础上,优化和计算了Au-Al合... 使用计算相图方法(CALPHAD)计算Au-Ag-Al的三元相图时,三个边际二元相图(Au-Al,Au-Ag,Ag-Al)的准确性对三元相图的计算有很大的影响,目前Au-Al边际二元相图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在综合评估Au-Al体系实验数据的基础上,优化和计算了Au-Al合金体系的平衡相图,使用置换式溶体溶液模型描述Au-Al体系中液相、Bcc和Fcc相的吉布斯自由能,分别用亚点阵模型(Al)(Au)_(4)、(Al)_(3)(Au)_(8)、(Al)(Au)_(2)、(Al)(Au)和(Al,Au)_(2)(Al,Au)描述AlAu_(4)、Al_(3)Au_(8)、AlAu_(2)、AlAu和Al_(2)Au相,通过Pandat软件优化得到一组各相的热力学参数,计算得到的Au-Al相图与实验数据和热力学数据相吻合。结合Au-Ag和Ag-Al的热力学参数,计算了Au-Ag-Al液相面投影图和等温截面图,液相面投影图显示该三元系存在8个四相平衡反应,对Au-Ag-Al合金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Ag-Al 计算相图(CALPHAD) 热力学计算 相图
下载PDF
Silicalite-1封装Au纳米颗粒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8
作者 刘明辉 代文双 孙笑彦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5-30,共6页
金属负载型催化剂广泛应用于工业催化领域。然而,金属活性位点在反应中的聚集和流失,是该类催化材料长久以来的痛点。文章以Silicalite-1为载体,Au纳米颗粒为活性中心,通过一种简单有效的合成方法,将Au纳米颗粒完全封装于Silicalite-1内... 金属负载型催化剂广泛应用于工业催化领域。然而,金属活性位点在反应中的聚集和流失,是该类催化材料长久以来的痛点。文章以Silicalite-1为载体,Au纳米颗粒为活性中心,通过一种简单有效的合成方法,将Au纳米颗粒完全封装于Silicalite-1内部,可有效抑制Au纳米颗粒流失,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SEM、TEM、XRD、XPS、N 2物理吸附脱附等表征结果证明了催化剂的封装结构。催化剂对硝基化合物还原反应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以及较高的循环稳定性,极大提高了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ICALITE-1 au纳米颗粒 封装结构 循环稳定性
下载PDF
Au纳米粒子二聚体-Au片耦合体系“热点”的尺寸效应
19
作者 曾自强 张晨杰 +1 位作者 徐敏敏 姚建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0-137,共8页
表面增强光谱“热点”效应一直是相关领域广受关注的主题,其中与尺寸和激发波长相关的动态“热点”转移效应的可控性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利用有限元法(FEM)对Au纳米粒子球二聚体-Au片耦合体系进行了模拟计算,研究了激发波长和纳米... 表面增强光谱“热点”效应一直是相关领域广受关注的主题,其中与尺寸和激发波长相关的动态“热点”转移效应的可控性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利用有限元法(FEM)对Au纳米粒子球二聚体-Au片耦合体系进行了模拟计算,研究了激发波长和纳米粒子尺寸对体系不同间隙处电磁场增强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体系所拥有的两种等离激元共振模式的分离和位置与纳米尺寸密切相关,并且影响该耦合体系的“热点”分布.当纳米粒子尺寸为30 nm,激发波长范围为450~535 nm和670~950 nm时,两种等离激元共振模式以协同效应为主,“热点”主要存在于粒子与粒子间隙;随着纳米粒子球尺寸增加至85~105 nm,激发波长范围分别为670~695nm和725~755 nm时,两种等离激元共振模式之间开始出现竞争效应,发现“热点”由粒子与粒子间隙处转移至粒子与金片间隙处.该研究结果为“热点”转移调控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点” 表面等离极化激元 金纳米粒子二聚体 竞争效应 转移效应
下载PDF
三角形Au@TiO_(2)介孔催化剂可见光降解亚甲蓝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兵 张黄 +2 位作者 韩洪亮 胡长文 张英磊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1-952,共12页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一种三角形Au@TiO_(2)核壳材料。经过水热晶化,该材料膨胀至300 nm,壳层TiO_(2)晶化为介孔锐钛矿相,但核心三角形Au颗粒的形貌保持不变。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PXRD)、ζ电位、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热重分析(...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一种三角形Au@TiO_(2)核壳材料。经过水热晶化,该材料膨胀至300 nm,壳层TiO_(2)晶化为介孔锐钛矿相,但核心三角形Au颗粒的形貌保持不变。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PXRD)、ζ电位、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热重分析(TGA)、光致发光(PL)光谱、光电流(i-t)以及光催化降解技术,对样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系统、详细的检测与分析。经过晶化处理的Au@TiO_(2)在可见光波段的光降解亚甲蓝性能比未晶化时有了显著的提升,1 mg·mL^(-1)Au@c-TiO_(2)可以在可见光照射1 h后实现对60 mg·L^(-1)亚甲蓝全降解。电子顺磁共振(EPR)测试表明·O_(2)^(-)和·OH两种自由基对光降解起到了很大作用。通过综合分析实验结果和时域有限差分(FDTD)分析,探究了催化反应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降解 二氧化钛 三角形金颗粒 可见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