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seminated Penicillium marneffei infection in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 case report 被引量:1
1
作者 ZHAODa-wei ZHANGTong +3 位作者 MADa-qing WANGWei YUANChun-wang DUANYo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1054-1056,共3页
P enicillium marneffei ( P. marneffei ) is a facultative intracellular pathogen and the only thermally dimorphic fungus. This fungal infection is commonly found in Southeast Asian, Hong Kong, south China, and especi... P enicillium marneffei ( P. marneffei ) is a facultative intracellular pathogen and the only thermally dimorphic fungus. This fungal infection is commonly found in Southeast Asian, Hong Kong, south China, and especially in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patients. 1-4 We reported a patient with AIDS in whom infection due to P. marneffei was demonstrated. CASE REPORT A 34-year-old man with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infection (diagnosed before 6 months), living in Guangzhou of south China, wa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because of prolonged fever, cough, and weight loss. Initial examination revealed permanent high-grade fever (39-40℃) with chill and cough. Laboratory findings revealed haemoglobin concentration at 80 g/L, CD 4 lymphocyte count at 7×10 6/L, and viral load at 1.3×10 5 copies/ml. Blood and urine culture revealed no bacterial growth. Sputum culture was negative for mycobacterium. Chest X-ray film revealed left upper lobe ill-defined parenchymal opacities and widening of the superior mediastinum with left lung hilum prominence (Fig. 1). Abdominal B ultrasound showed hepatoplenomegaly and coeliac enlarged lymph nodes. On physical examination, the patient was found to have facial papula, cervical and superclavicular multiple lymph no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 fungal infections · penicillium marneffei
原文传递
艾滋病合并中枢性马尔尼菲篮状菌病临床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卢焕 黎彦君 +4 位作者 秦英梅 黄金萍 欧汝志 李雪琴 林健燕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74-679,共6页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中枢性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20年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5例经脑脊液培养确诊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的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艾滋病合并中枢性马尔...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中枢性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20年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5例经脑脊液培养确诊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的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艾滋病合并中枢性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者中男性4例,平均年龄35.2岁。脑脊液检出马尔尼菲篮状菌平均时间8 d。脑脊液改变主要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和蛋白质升高,葡萄糖和氯化物降低。头颅影像检查主要表现为颅内感染灶。5例患者结局均死亡,其中2例误诊为中枢性结核分枝杆菌感染,2例病情危重入院不足1周死亡,1例经过有效抗真菌治疗但最终因感染性休克死亡。3例既往接受过规范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治疗。结论艾滋病合并中枢性马尔尼菲篮状菌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临床易误诊、漏诊,病死率高,临床应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篮状菌 艾滋病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临床特征
下载PDF
53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3
作者 谢小馨 李运梅 +1 位作者 龙海 罗星星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9期60-62,共3页
目的研究53例艾滋病伴马尔尼菲篮状菌(TM)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艾滋病合并TM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艾滋病合并TM感染患者以男性居多,农村患者多于城镇,大部分患者均经抗病毒治疗... 目的研究53例艾滋病伴马尔尼菲篮状菌(TM)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艾滋病合并TM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艾滋病合并TM感染患者以男性居多,农村患者多于城镇,大部分患者均经抗病毒治疗。53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发热,咳嗽47例,消瘦39例,乏力29例,皮疹20例;实验室检查显示多数患者白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钙素原升高及贫血均较多。所有患者血培养均培养出TM。53例患者中,孢子菌肺炎24例应用磺胺甲噁唑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10例采用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真菌感染47例使用伊曲康唑治疗。23例患者好转出院,28例患者自动出院,2例死亡。结论艾滋病合并TM感染主要表现为发热,还可伴有其他症状,也有血细胞减少及肝功能异常的情况,好发于CD4^(+)淋巴细胞计数较低的患者,两性霉素B静脉滴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马尔尼菲篮状菌 感染 临床特征
下载PDF
MSCT对AIDS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分析
4
作者 赵月娟 李志鹏 +4 位作者 许红兰 王舒 杨丹丹 张云桂 周树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23期16-19,共4页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MSCT)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影像学特征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于云南省传染病医院接受AIDS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检查的患者567例,另选取同期接受治疗肺结核患者60...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MSCT)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影像学特征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于云南省传染病医院接受AIDS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检查的患者567例,另选取同期接受治疗肺结核患者60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肺内病灶情况及其影像学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确诊的567例AIDS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中,AIDS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病原菌主要为马尔尼菲蓝状菌(40.74%)、隐球菌(30.69%)、白色念珠菌(18.17%)、胞浆菌(8.11%)、毛霉菌(1.76%)及曲霉菌(0.53%),其中马尔尼菲蓝状菌占比最高;经MSCT检测AIDS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中影像表现实变型有103例,斑片结节型有251例,肿块型有213例;AIDS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与肺结核患者相比,深分叶、浅分叶、支气管充气征、长毛刺征以及短毛刺征频数明显较高,淋巴结肿大和卫星灶频数明显较低(P<0.05)。结论:在诊断AIDS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时,MSCT检查在临床诊断时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可以根据患者肺部影像特点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肺部真菌感染 肺结核 多层螺旋CT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胸部感染的CT诊断 被引量:16
5
作者 朱文科 陆普选 +2 位作者 刘艳 叶如馨 周伯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45-747,共3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胸部感染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6例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患者的胸部CT扫描的资料。结果肺部片状实变影4例;结节影3例;支气管壁增厚3例;支气管血管束增...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胸部感染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6例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患者的胸部CT扫描的资料。结果肺部片状实变影4例;结节影3例;支气管壁增厚3例;支气管血管束增粗2例;弥漫性粟粒小结节影1例;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3例;胸膜炎4例。结论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胸部感染胸部CT主要表现为肺部片状实变影、结节影、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膜炎性反应。胸部CT检查有利于本病临床诊断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马尔尼菲青霉菌 胸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卢斯汉 韩建德 +5 位作者 陈万山 胡荣欣 陈谐捷 赖英荣 宋伟南 陈志浩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0-313,共4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1月至2005年12月本院收治明确诊断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53例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以发热、消瘦、咳嗽、皮疹...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1月至2005年12月本院收治明确诊断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53例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以发热、消瘦、咳嗽、皮疹、贫血等为主要临床特点,皮损主要表现为坏死性丘疹、脐凹状丘疹、溃疡、结节、血痂;外周血CD4+细胞显著减少;在沙氏琼脂培养基中马尔尼菲青霉呈酵母相(37℃)或菌丝相(25℃);药敏结果显示伊曲康唑、酮康唑对马尔尼菲青霉的MIC值最低,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次之,氟康唑最高;病理组织六胺银染色见圆形、椭圆形或腊肠样病原体,部分有横隔。【结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临床表现复杂,主要发生于CD4+计数少于50细胞∕μL的患者,真菌培养鉴定结合组织病理检查是确诊的关键,治疗上建议使用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马尔尼菲青霉 马尔尼菲青霉病
下载PDF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血流感染143例临床及病原菌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梁欣 柳明波 李春玫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2-256,共5页
目的了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血流感染(BSI)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2014年住院的143例AIDS合并BSI的临床和病原学资料。结果 AIDS患者BSI患病率为22.1%。真菌性BSI... 目的了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血流感染(BSI)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2014年住院的143例AIDS合并BSI的临床和病原学资料。结果 AIDS患者BSI患病率为22.1%。真菌性BSI的特征性皮疹、贫血貌、肝脾肿大及淋巴结肿大发生率高于细菌性BSI(P均<0.05);真菌性BSI的CD4^+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及血红蛋白下降较细菌性BSI更明显(P均<0.05),而天冬氨酸转氨酶和肌酐升高较细菌性明显(P均<0.05)。143株病原菌中,马尼菲青霉84株,占58.7%;大肠埃希菌10株,占7.0%;新生隐球菌9株,占6.3%;肺炎克雷伯菌7株,占4.9%;沙门菌属6株,占4.2%;白念珠菌和气单胞菌属各3株,各占2.1%。分离的菌株多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结论 AIDS患者BSI患病率较高;真菌性BSI更容易出现特征性皮疹、贫血貌、肝脾肿大及淋巴结肿大、血液系统异常及肝肾功能损害。病原菌构成以真菌为主,尤其是马尼菲青霉;多数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血流感染 病原体 青霉属 真菌病
下载PDF
艾滋病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8
作者 谢朝云 熊芸 +2 位作者 孙静 胡阳 杨忠玲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43-646,共4页
目的分析艾滋病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为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0月某三甲医院112例艾滋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生真菌感染的患者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或t检验,多因... 目的分析艾滋病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为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0月某三甲医院112例艾滋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生真菌感染的患者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或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有艾滋病住院患者112例,41例合并真菌感染,感染发病率为36.61%。感染菌株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52株,76.47%);主要分离部位为下呼吸道(29株,42.6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联用抗菌药物、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等4个因素是艾滋病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而口腔清洁护理和系统性抗病毒治疗是真菌感染的保护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降低(OR=1.017,95%CI:1.009-1.025)和联用抗菌药物(OR=3.975,95%CI:1.093-14.448)为艾滋病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系统抗病毒治疗(OR=0.288,95%CI:0.099-0.841)为独立保护因素。结论艾滋病患者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系统性抗病毒治疗、提高血清清蛋白浓度是预防真菌感染的主要手段,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诊疗操作和对真菌感染的高危患者预防性抗真菌治疗也是预防真菌感染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真菌感染 影响因素 医院感染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长沙地区AIDS合并菌血症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 被引量:9
9
作者 易璨珺 苏丽君 +4 位作者 邹海蛟 王留杰 左亚婵 沈晖 林雪迟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341-344,331,共5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菌血症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某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所有AIDS患者的血培养病原菌及其药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普通患者血... 目的探讨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菌血症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某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所有AIDS患者的血培养病原菌及其药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普通患者血培养病原菌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调查期间共收集9 554份血培养标本(其中AIDS患者标本1 522份),普通患者血培养阳性571份,AIDS患者血培养阳性77份。AIDS患者血培养病原菌主要以真菌为主(81.82%),其中马内菲青霉菌占66.23%,其次是新生隐球菌(7.79%)、克鲁维酵母菌(5.19%),细菌感染(18.18%)以散发病例为主;普通患者血培养病原菌主要以细菌为主(91.42%),真菌占8.58%;两组患者菌血症感染病原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4.55,P<0.01)。马内菲青霉菌对两性霉素B、氟康唑敏感性差;而新生隐球菌、克鲁维酵母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较高,无明显耐药。结论加强AIDS合并菌血症患者机会致病菌的流行病学监测,及早发现病原菌,是实现感染控制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菌血症 病原菌 真菌感染 抗药性 微生物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NK细胞的亚群分布及细胞因子表达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柳丽娟 赵敏 +2 位作者 郑丽萍 卓传尚 黃爱琼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7年第36期4010-4013,共4页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NK细胞的亚群分布及细胞因子表达情况。方法收集并分离61例艾滋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者(病毒RNA为阳性,HIV+IFI组)、30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艾滋病者(病毒RNA为阴性,HIV+Non-IFI组)、26例健康体检者(健康...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NK细胞的亚群分布及细胞因子表达情况。方法收集并分离61例艾滋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者(病毒RNA为阳性,HIV+IFI组)、30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艾滋病者(病毒RNA为阴性,HIV+Non-IFI组)、26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血清/血浆,并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NK细胞亚群分布,应用悬液芯片技术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析CD4^+、CD8^+、CD4^+/CD8^+、NK细胞亚群分布与HIV-1 RNA、细胞因子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与HIV+Non-IFI组、健康对照组比较,HIV+IFI组患者CD56dimNK占NK细胞总数的比例、NK细胞总数及NK亚群细胞数量均显著降低(P均<0.05),而CD56-CD16+NK占NK细胞总数的比例明显升高(P<0.05)。HIV-1 RNA载量与CD4^+T细胞、CD4^+/CD8^+、CD56dimNK、NK呈负相关(P<0.05),与CD8^+T细胞、CD56brightNK、CD56-CD16+NK无相关性(P>0.05)。TNF-α与CD56bright NK、CD56dimNK呈负相关(P<0.05);IL-10、IL-6与CD4^+T细胞、CD56brightNK、CD56dimNK呈负相关(P<0.05);IL-8与CD56-CD16+NK正相关(P<0.05)。结论艾滋病合并真菌感染改变了NK细胞亚群的构成,且该NK细胞亚群的构成变化可调节HIV/真菌共感染患者体内细胞因子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真菌感染 NK细胞 细胞因子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肺炎的CT表现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李宏军 张玉忠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52-954,共3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肺炎的CT群聚空洞表现特征。方法:临床确诊的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肺部感染患者6例均行螺旋CT胸部扫描,其中1例前后3次复查CT对比。6例马尔尼菲青霉菌肺部感染均经病理及病原学确诊。结果:6例病...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肺炎的CT群聚空洞表现特征。方法:临床确诊的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肺部感染患者6例均行螺旋CT胸部扫描,其中1例前后3次复查CT对比。6例马尔尼菲青霉菌肺部感染均经病理及病原学确诊。结果:6例病变均呈多个大小不等的空洞成群聚集,呈近似蜂窝样改变,洞壁厚薄不均,边缘清楚。空洞之间可有炎症渗出而致分界不清。两肺部位分布无特征性。纵隔淋巴结明显增大。其中1例动态观察显示空洞闭合及出现多发新空洞,并合并卡氏肺孢子菌病感染。结论: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马尔尼菲青霉菌CT表现为双肺多发群聚空洞具有一定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青霉菌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机会致病菌感染 体层影像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尿真菌检查对HIV/AIDS患者马尔尼菲青霉病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谢婷 李希清 +5 位作者 张军民 鲁长明 曾常红 蔡卫平 陈谐捷 席丽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1-343,356,共4页
【目的】探讨尿真菌镜检与培养对HIV/AIDS患者马尔尼菲青霉病的诊断意义。【方法】分别同时对166例HIV/AIDS患者的尿液进行真菌镜检、培养,并作血真菌培养,检测尿标本马尔尼菲青霉的阳性率、灵敏度,并与血液真菌培养进行比较。【结果】... 【目的】探讨尿真菌镜检与培养对HIV/AIDS患者马尔尼菲青霉病的诊断意义。【方法】分别同时对166例HIV/AIDS患者的尿液进行真菌镜检、培养,并作血真菌培养,检测尿标本马尔尼菲青霉的阳性率、灵敏度,并与血液真菌培养进行比较。【结果】166例HIV/AIDS患者中,确诊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26例(阳性率15.66%),马尔尼菲青霉血尿检查总阳性24例(14.46%)。尿镜检阳性3例(1.81%),尿培养阳性14例(8.43%),血培养阳性19例(11.45%)。尿培养、血培养及两者联合的灵敏度分别为53.84%、73.08%和92.31%,特异度均为100%。血、尿培养的马尔尼菲青霉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尿镜检与尿培养,尿镜检与血培养的阳性率之间,以及血培养与尿培养,尿培养与尿镜检之间的关联性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尿真菌培养马尔尼菲青霉敏感性较高,方便快捷,是一种较好的HIV/AIDS患者尤其是取血困难者马尔尼菲青霉病的诊断方法,而尿真菌镜检意义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马尔尼菲青霉 马尔尼菲青霉病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治 被引量:18
13
作者 沈银忠 卢洪洲 《微生物与感染》 2015年第5期275-281,共7页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是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危险因素。尽管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在临床广泛应用,IFI仍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和死亡原因。艾滋病患者中常见的IFI有口腔及食管假丝酵母(又称念珠菌)病、肺孢子菌肺...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是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危险因素。尽管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在临床广泛应用,IFI仍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和死亡原因。艾滋病患者中常见的IFI有口腔及食管假丝酵母(又称念珠菌)病、肺孢子菌肺炎、隐球菌脑膜炎和马尔尼菲青霉病等。艾滋病合并IFI的诊断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临床上需结合患者免疫状况、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真菌学检测结果来综合分析,不能将用于一般患者的诊断思维简单地应用于艾滋病患者,一些诊断技术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须在艾滋病患者中重新评价。艾滋病合并IFI的治疗包括抗真菌和抗病毒治疗两个必不可少的方面,但应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IFI治愈或完成治疗疗程后,应根据病情决定是否需要维持抗真菌治疗以减少IFI复发。对于免疫功能极低的艾滋病患者,须根据病情预防性抗真菌治疗以预防某些IFI发生。艾滋病合并IFI的早期诊断技术与优化治疗策略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侵袭性真菌感染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艾滋病并发马尔尼菲青霉及白念珠菌感染
14
作者 冉从荣 周村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66-568,共3页
报告1例艾滋病并发马尔尼菲青霉及白念珠菌感染。患者男,21岁。发热、消瘦6个月,全身起丘疹、结节2个月。皮肤科检查:全身尤其面部分布较多丘疹及软疣样突起,颊黏膜及舌部有大片白色凝乳样块状物。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组织细胞内充满酵母... 报告1例艾滋病并发马尔尼菲青霉及白念珠菌感染。患者男,21岁。发热、消瘦6个月,全身起丘疹、结节2个月。皮肤科检查:全身尤其面部分布较多丘疹及软疣样突起,颊黏膜及舌部有大片白色凝乳样块状物。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组织细胞内充满酵母样菌体,PAS染色阳性,呈葡萄状或桑椹状聚集,个别孢子两头钝圆,中间有横隔。皮损真菌培养见马尔尼菲青霉生长,口腔分泌物真菌培养见马尔尼菲青霉和白念珠菌生长。抗HIV抗体检测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马尔尼菲青霉 白念珠菌
下载PDF
医院艾滋病住院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菌种分布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5
作者 班立芳 赵鲜丽 +6 位作者 孔庆飞 赵清霞 李小龙 侯淑芬 陆文婷 李欣 陈媛媛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97-402,共6页
目的了解传染病医院艾滋病住院患者合并真菌感染情况、菌种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9月首次在某院住院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培养确定是否存在真菌感染。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艾滋病住院患者合并真... 目的了解传染病医院艾滋病住院患者合并真菌感染情况、菌种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9月首次在某院住院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培养确定是否存在真菌感染。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艾滋病住院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2018年1月—2019年9月共有667例艾滋病住院患者,其中有195例发生真菌感染,感染率为29.24%。感染菌种以白念珠菌(163株)、新生隐球菌(36株)和马尔尼菲篮状菌(22株)为主。标本来源以口腔拭子(黏膜白斑,133株)、痰(41株)和血(31株)为主,其中,口腔拭子、痰检出真菌均以白念珠菌为主,分别为119、18株;血检出以马尔尼菲篮状菌(15株)为主。抗菌药物联合使用(OR=2.237,95%CI:1.190~4.204)、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OR=1.614,95%CI:1.013~2.574)和HIV-1 RNA载量高(OR=1.817,95%CI:1.039~3.176)是艾滋病住院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系统抗病毒治疗(OR=0.736,95%CI:0.576~0.940)、CD4+T细胞水平高(OR=0.583,95%CI:0.351~0.968)和淋巴细胞计数高(OR=0.798,95%CI:0.644~0.988)是艾滋病住院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艾滋病住院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发生率较高。早期应对患者进行系统检查和规范抗病毒治疗;提高机体血清蛋白水平,改善营养状况;减少侵入性诊疗操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并规范抗菌药物联用的种类和剂量等措施,可减少艾滋病住院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感染 艾滋病 菌种分布 影响因素 LOGISTIC回归
下载PDF
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实验室诊断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韦善求 苏国生 +1 位作者 兰江 罗晓璐 《检验医学》 CAS 2014年第4期339-341,共3页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PSM)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257例AIDS患者骨髓和血液真菌培养以及骨髓涂片镜检检测马尔尼菲青霉(PM)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PM 77例,检出率为29.96%。...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PSM)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257例AIDS患者骨髓和血液真菌培养以及骨髓涂片镜检检测马尔尼菲青霉(PM)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PM 77例,检出率为29.96%。血液及骨髓真菌联合培养检出PM 74例,其中骨髓及血液培养检出PM的病例数分别为65例和54例;骨髓涂片镜检检出PM 33例,其中30例经培养证实PM感染,3例培养结果阴性但临床资料支持PM诊断。以血液及骨髓联合培养阳性为金标准,AIDS患者骨髓及血液真菌培养PM检出率分别为87.84%和72.97%,2种培养方法之间及其与2种方法联合培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涂片镜检诊断PSM的特异性为90.91%,敏感性为44.59%。结合骨髓涂片镜检分析,血液及骨髓联合培养法诊断PSM的漏检率为3.90%。结论联合骨髓和血液真菌培养并结合骨髓涂片镜检检测PM,对提高AIDS患者合并PSM诊断的及时率和阳性检出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青霉 骨髓涂片 真菌联合培养 免疫缺陷综合征
下载PDF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细菌或真菌性血流感染16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何小庆 刘敏 +2 位作者 鲁雁秋 陈力 陈耀凯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74-578,共5页
目的对比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细菌性血流感染与真菌性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2018年6月1日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AIDS合并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和真菌性血流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目的对比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细菌性血流感染与真菌性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2018年6月1日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AIDS合并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和真菌性血流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患者在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及预后方面的差异。结果 AIDS合并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细菌组)中静脉药瘾人数所占比例明显高于AIDS合并真菌性血流感染患者(真菌组)(P<0.05);细菌组患者平均年龄稍大于真菌组(P<0.05);真菌组患者的恶心、呕吐及特征性皮疹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细菌组(P<0.05);真菌组CD4^+T细胞降低较细菌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在性别、血常规、生化、病死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 AIDS患者合并血流感染病原菌构成以真菌为主。真菌性血流感染患者年龄相对较小,更容易出现恶心、呕吐和特征性皮疹,且CD4^+T细胞计数下降更为明显。而AIDS合并细菌性血流感染在静脉药瘾人群中发病率更高。两组患者病死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血流感染 细菌 真菌 静脉药瘾
下载PDF
骨髓涂片镜检对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感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韦善求 罗晓璐 +1 位作者 梁娟英 方凤花 《检验医学》 CAS 2013年第12期1095-1098,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涂片镜检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PM)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7例AIDS骨髓细胞分析及其骨髓和血液真菌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培养法检出PM 74例,涂片镜检检出PM 36例,其中33例与培养... 目的探讨骨髓涂片镜检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PM)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7例AIDS骨髓细胞分析及其骨髓和血液真菌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培养法检出PM 74例,涂片镜检检出PM 36例,其中33例与培养结果符合,3例培养阴性但临床支持诊断。以培养结果为标准,骨髓涂片镜检诊断PM感染的特异性为98.4%,敏感性为44.6%。PM侵犯骨髓造血系统的细胞学表现主要见血小板分布减少,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且吞噬活跃,中性粒细胞中毒性改变或发育异常,红系形态异常;PM分布与有核细胞增生度显著相关,增生明显活跃者涂片易见吞噬有PM或/和血细胞的网状细胞及分布于细胞外的PM;增生活跃者网状细胞吞噬活跃但比率不一定增高,细胞内外均较易见PM;增生减低者多见PM散在分布于细胞外,数量少,菌体小,不易找到典型特征;PM的典型特征为菌体分裂前变长,两端钝圆似腊肠,中部有半透明横隔。结论骨髓涂片镜检对AIDS合并播散性PM感染的诊断特异性高,与培养方法联合应用可使近半数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同时也对培养方法的不足进行补充,减少漏检率,可作为AIDS合并PM感染的快速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青霉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骨髓涂片 感染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的诊治现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周怡宏 鲁雁秋 陈耀凯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5期308-312,共5页
近年来,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在早期诊断和抗真菌治疗方面均取得了一定进展。早期诊断方面,甘露糖蛋白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荧光免疫层析法均适用于临床急性期辅助诊断,具有高度特异性,但两者联合使用并未进一步提高检测敏感性... 近年来,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在早期诊断和抗真菌治疗方面均取得了一定进展。早期诊断方面,甘露糖蛋白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荧光免疫层析法均适用于临床急性期辅助诊断,具有高度特异性,但两者联合使用并未进一步提高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和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有一定早期诊断价值;荧光定量PCR检测敏感性显著高于巢氏PCR法,但特异性较低。抗真菌治疗方面,两性霉素B诱导治疗期疗效明显优于伊曲康唑,但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后者,仍是诱导期首选治疗方案。回顾性研究及体外试验显示伏立康唑、泊沙康唑具有良好疗效,两者的临床应用价值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蓝状菌 艾滋病 机会性感染
下载PDF
HIV/AIDS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GM和BG抗原检测的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宛虹 陈松林 +3 位作者 罗晓璐 刘泽端 磨立达 林英辉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8期2659-2662,共4页
目的探讨半乳甘露聚糖(GM)和(1,3)-β-D-葡聚糖(BG)检测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的1333例HIV/AIDS患者的病历资料,将患者分为IFI组38... 目的探讨半乳甘露聚糖(GM)和(1,3)-β-D-葡聚糖(BG)检测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的1333例HIV/AIDS患者的病历资料,将患者分为IFI组380例和非IFI组953例,检测患者血清GM、血浆BG水平,留取血液、痰液、灌洗液等标本行真菌培养。分析GM、BG单独及联合检测对HIV/AIDS合并IFI的诊断效能,比较IFI组和非IFI组GM、BG水平,分析患者真菌分布情况。结果GM、BG联合(并联和串联)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达到86.05%、99.48%,优于GM单独检测的56.84%、88.35%及BG单独检测的66.05%、92.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FI组GM、BG水平高于非IF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FI组真菌培养以念珠菌(56.32%)及马尔尼菲篮状菌(51.84%)为主,非IFI组以念珠菌(98.25%)为主。结论HIV/AIDS合并IFI时GM、BG水平升高,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IFI的诊断效能,并可为HIV/AIDS合并IFI的早期诊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乳甘露聚糖 (1 3)-β-D-葡聚糖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侵袭性真菌感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