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Total Electric Field for DC Lines Converted from Double-Circuit AC Lines
1
作者 Xiaoqian Ma Jiayu Lu +1 位作者 Kun He Wensheng Gao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17年第4期598-610,共13页
With rapid growth of power demand, transmission capacity is also in urgent need of upgrading. In some cases, converting existing AC transmission lines to DC lines can Improve the transmission capacity and reduce the c... With rapid growth of power demand, transmission capacity is also in urgent need of upgrading. In some cases, converting existing AC transmission lines to DC lines can Improve the transmission capacity and reduce the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In this paper, the upstream finite element method was expanded to calculate the total electric field of same tower multi-circuit DC lines converted from double-circuit AC lines, and the validity of the algorithm was confirmed by experiments. Taking a DC line converted from a typical same tower 500 kV double-circuit AC transmission line as an example, the surface electric field and the ground total electric field in different pole conductor arrangement schemes were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and the critical height of pole conductors for DC lines in residential and non-residential area were determined. Then, the corridor width of DC and AC lines at critical height in residential and non-residential areas before and after AC-DC line transformation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for DC lines converted from common 500 kV double-circuit AC lines, the ground total electric field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corresponding standard with appropriate pole conductor arrangement sche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 lines Converted from ac lines Multi-Circuit dc line at SAME Tower Pole Conductor BUNDLES Arrangement Scheme Total Electric Field line-to-Ground Distance Corridor Width
下载PDF
Analysis on Phase Arrangement and Transposition Modes for UHV DC and Double-circuit EHV AC Transmission Line Built on the Same Tower 被引量:5
2
作者 SIMA Wenxia ZHOU Yuan +3 位作者 YUAN Tao YANG Qing SUN Shujie Gilles Tremouille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133-3139,共7页
关键词 500千伏输电线路 特高压直流 换位方式 同塔双回 交流 直流换流变压器 双回路 交直流混合
下载PDF
基于矩阵变换器的AC/DC变换器 被引量:24
3
作者 文锋 姜久春 郭慧萍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8-131,共4页
对传统的三相/三相矩阵变换器进行变换,得到一种新型的AC/DC变换器拓扑,并对该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通过在变换器的高频部分加入变压器,既实现了输入和输出的电气隔离,又减小了系统的重量和体积。本文对所采用的基于输入电压的双... 对传统的三相/三相矩阵变换器进行变换,得到一种新型的AC/DC变换器拓扑,并对该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通过在变换器的高频部分加入变压器,既实现了输入和输出的电气隔离,又减小了系统的重量和体积。本文对所采用的基于输入电压的双线电压调制策略机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推导了在该调制策略下的输入电流和输出电压的表达式,说明采用该调制策略能实现三相交流输入侧电流正弦和单位功率因数,输出电压与调制指数之间存在线性的关系。采用MOTOROLA的16位微处理器和CPLD协调控制制作了一台样机,验证了理论和控制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阵变换器 ac/dc变换器 双线电压调制 换流
下载PDF
新型单级功率因数校正AC/DC变换器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继红 王卫 徐殿国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1-344,共4页
提出一种新型带抽头电感的单级功率因数校正AC/DC变换器。该变换器与采用两个电感的单级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同样可实现电流连续导通模式(CCM),若合理利用抽头电感的漏感有进一步减少器件的可能。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工作原理分析,并对电... 提出一种新型带抽头电感的单级功率因数校正AC/DC变换器。该变换器与采用两个电感的单级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同样可实现电流连续导通模式(CCM),若合理利用抽头电感的漏感有进一步减少器件的可能。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工作原理分析,并对电路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证明,输入电压在宽范围内(100~240V),均满足高次谐波IEC6100032ClassD国际标准,最高效率可达到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级功率因数校正 ac/dc变换器 电源高次谐波 电流连续导通模式
下载PDF
AC/DC电源线自动绕扎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5
作者 毛行标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CAS 2017年第6期572-574,共3页
针对原AC/DC电源线绕扎设备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个AC/DC电源线自动绕扎系统。介绍系统的工艺流程与结构组成,给出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程序流程。该系统在实际生产环节中可代替4~5人的人工操作岗位,使AC/DC电源线的生产效率提高5~7倍。
关键词 自动绕扎系统 ac/dc电源线 硬件电路 程序流程
下载PDF
新型高功率因数三相AC-DC变换器的研究
6
作者 陈爱萍 李朝健 张深基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96-99,共4页
提出一种新型高功率因数三相AC -DC变换器 ,由一个同步变压器 (LIT)、两个三相二极管整流器、一个脉冲宽度调制 (PWM)DC -DC变换器组成 ,输入变换器的交流电流频率固定且不连续 ,排除了三次、五次、七次谐波 .通过LIT和平衡电抗器的电... 提出一种新型高功率因数三相AC -DC变换器 ,由一个同步变压器 (LIT)、两个三相二极管整流器、一个脉冲宽度调制 (PWM)DC -DC变换器组成 ,输入变换器的交流电流频率固定且不连续 ,排除了三次、五次、七次谐波 .通过LIT和平衡电抗器的电流是高频的 ,变压器可用小铁芯 .分析了其电路拓扑结构、工作原理 ,并给出实验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dc变换器 谐波 同步变压器 功率因数 二极管整流器 dc-dc变换器
下载PDF
集成功率解耦电路的PFC AC/DC变换器 被引量:4
7
作者 曾燊杰 李红梅 +1 位作者 张恒果 崔超 《电子技术应用》 2018年第12期143-146,共4页
电动汽车车载充电器前级PFC AC/DC变换器多采用大容量电解电容抑制直流母线输出电压纹波的方式,电解电容寿命短、易受温度影响等自身因素会降低充电机整体的使用周期和可靠性,甚至产生炸机故障。为此,提出采用PFC AC/DC变换器输出侧并... 电动汽车车载充电器前级PFC AC/DC变换器多采用大容量电解电容抑制直流母线输出电压纹波的方式,电解电容寿命短、易受温度影响等自身因素会降低充电机整体的使用周期和可靠性,甚至产生炸机故障。为此,提出采用PFC AC/DC变换器输出侧并联功率解耦电路的方式,大幅减小直流母线处并联的滤波电容容量,为使用性能优良的薄膜电容予以替代电解电容提供可能,旨在使PFC AC/DC变换器在减小直流母线输出电压纹波的同时实现充电机的安全可靠运行。为此,基于功率解耦电路工作状态的详细分析,建立功率解耦电路的数学模型,设计改进型比例谐振(Proportional Resonant,PR)控制器实施控制;此外,为了提升系统的控制性能及鲁棒性,对于PFC AC/DC变换器实施无模型非线性功率控制。在上述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制作700 W的实验样机,基于dSPACE 1007平台搭建实验样机测试系统,验证集成功率解耦电路的PFC AC/DC变换器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C ac/dc变换器 二倍频脉动功率 功率解耦 无模型非线性功率控制
下载PDF
CCC-HVDC系统的故障恢复特性 被引量:6
8
作者 袁海燕 傅正财 +1 位作者 井巍 殷宏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94-1199,共6页
随着大容量、远距离输电的应用日益广泛,应用传统换流器的直流输电系统有明显的缺陷,而电容换相换流器(CCC)由于其特有的换相特性,成为研究的热点。如果要应用于实际工程,必须首先对它的暂态特性有详细的了解。为了研究CCC-HVDC系统的... 随着大容量、远距离输电的应用日益广泛,应用传统换流器的直流输电系统有明显的缺陷,而电容换相换流器(CCC)由于其特有的换相特性,成为研究的热点。如果要应用于实际工程,必须首先对它的暂态特性有详细的了解。为了研究CCC-HVDC系统的故障恢复特性,首先利用PSCAD/EMTDC对CCC-HVDC系统和普通换流器系统分别建模,研究二者在各种暂态故障下的动态特性,记录了两个系统在各种故障下,整流侧和逆变侧的电压和电流。仿真结果表明CCC-HVDC系统和普通换流器系统在不同的故障情况下,表现出的暂态特性有明显差异。通过比较发现,在三相交流故障,直流线路故障和阀短路故障中,CCC的故障恢复特性都比普通换流器好,CCC提高了抵抗换相失败的能力,降低了甩负荷过电压,CCC在整流装置中的阀短路过电流比普通换流器的小。在CCC中通过使用可控串联电容可减小铁磁谐振。但在不对称故障中,CCC系统的恢复特性没有传统换流器系统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C—HVdc 普通换流器 故障恢复特性 交流故障 直流线路故障 阀短路故障 甩负荷故障 铁磁谐振
下载PDF
基于虚拟能量调节偏差的MMC-HVDC输电线路保护方案 被引量:5
9
作者 曹亚倩 郑晓冬 +3 位作者 丛新棚 邰能灵 杨增力 王晶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109-116,共8页
柔性直流输电对继电保护的速动性及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实现直流故障的快速可靠识别,文中分析了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的控制参数在系统发生故障时的响应特性,并提出了一种MMC型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保护新方案。根据MMC控制参数... 柔性直流输电对继电保护的速动性及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实现直流故障的快速可靠识别,文中分析了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的控制参数在系统发生故障时的响应特性,并提出了一种MMC型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保护新方案。根据MMC控制参数定义了虚拟能量调节偏差,利用虚拟能量调节偏差对系统故障时的响应特性识别直流线路故障,并结合虚拟能量调节偏差的比值进行故障类型的判别。该保护方案融合了交直流侧的故障信息,提高了保护的可靠性,保护判据利用了换流器控制参数信息,无须测量线路的电气量。仿真结果表明,所提保护方案可以快速准确动作且具有较强的耐过渡电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高压直流输电 直流线路保护 虚拟能量调节偏差 交直流信息融合
下载PDF
基于行波电流极性差异的交直流混联系统纵联方向保护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樊艳芳 马翼飞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132-4139,共8页
交直流混联系统中逆变站的换相失败使交流线路发生频率偏移,导致工频量纵联方向保护的可靠性受到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行波电流极性差异的交直流混联系统纵联方向保护方法,利用线路区内、外故障时,传播到两端保护的电流故障初始行波波... 交直流混联系统中逆变站的换相失败使交流线路发生频率偏移,导致工频量纵联方向保护的可靠性受到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行波电流极性差异的交直流混联系统纵联方向保护方法,利用线路区内、外故障时,传播到两端保护的电流故障初始行波波头之间极性差异构成纵联保护。该方法仅利用电流初始行波极性差异进行方向判别,消除了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无法准确传输宽频带电压信息导致保护的低可靠性问题,且利用高频电流进行计算,避免了交直流混联系统频率偏移的影响。仿真结果显示,基于行波电流极性差异的纵联方向保护方法能够准确、快速地识别单相故障和多相故障,适用于交直流混联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联系统 纵联方向保护 行波电流极性 小波变换 交流线路
下载PDF
基于FSC和TCSC混合复用的交直流混联线路潜供电弧特性
11
作者 刘洋 何柏娜 +6 位作者 吴硕 孟凡涛 林莘 代维汉 尉元龙 王硕 张东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9437-9444,共8页
为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高补偿度串补装置广泛投入使用,但线路故障后潜供电流存在高幅值的低频分量,潜供电弧难以自熄。针对此问题,基于交直流混联输电线路,研究了不同布置方式下串补度对潜供电流与恢复电压幅值影响,提出了一种固定串补(... 为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高补偿度串补装置广泛投入使用,但线路故障后潜供电流存在高幅值的低频分量,潜供电弧难以自熄。针对此问题,基于交直流混联输电线路,研究了不同布置方式下串补度对潜供电流与恢复电压幅值影响,提出了一种固定串补(fixed series compensation,FSC)和可控串补(thyristor controlled series compensation,TCSC)混合复用抑制潜供电弧的方法。此外,为满足线路对高补偿度的需求,设计FSC和TCSC混合复用串补度最佳配置方案。结果表明,交直流混联线路采用串补度40%的双平台分散布置方式,潜供电流与恢复电压幅值达到最小,燃弧时间最短。高补偿度串补线路TCSC采用串补度10%、20%的配置方案更利于熄弧,提高重合闸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联输电线路 FSC和TCSC混合复用 潜供电弧 串补度配置方案设计
下载PDF
基于云边协同的交直流混联电网线路过负荷协调控制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于秋玲 梁锦照 陈康平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1-247,共7页
针对交直流混联电网线路过负荷影响因素较多导致线路运行特征难捕捉、难以实现精准控制的问题,提出基于云边协同的过负荷协调控制方法。建立过负荷状态数学模型,采用解耦算法求解不同程度过负荷情况下电力参数增量值并进行特征提取,将... 针对交直流混联电网线路过负荷影响因素较多导致线路运行特征难捕捉、难以实现精准控制的问题,提出基于云边协同的过负荷协调控制方法。建立过负荷状态数学模型,采用解耦算法求解不同程度过负荷情况下电力参数增量值并进行特征提取,将其作为云边协同算法的云计算参照值,获得同时符合功率最佳、能耗最小以及避免切负荷要求的协调控制参数,实现协调控制。实验结果表明:云边协同方法在盲区约束下可以准确检测盲区以外的所有节点,未出现漏检现象;光伏、风电出力的节点功率变化明显高于正常节点,节点过负荷控制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边协同 交直流混联电网 过负荷 切负荷 解耦算法 电压偏移 线路过载 功率差额
下载PDF
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防护及碳减排效应分析
13
作者 马爱清 毕永翔 +1 位作者 陈鑫涛 谢伟强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7-54,共8页
特高压(ultra high voltage,UHV)交流与直流线路同廊道运行时带电作业区域电压高、场强大,交直流混合电场比单一电场更为复杂。为确保作业人员安全,结合实际±1100 kV直流和1000 kV交流线路,建立了包含输电导线、杆塔及带电作业人... 特高压(ultra high voltage,UHV)交流与直流线路同廊道运行时带电作业区域电压高、场强大,交直流混合电场比单一电场更为复杂。为确保作业人员安全,结合实际±1100 kV直流和1000 kV交流线路,建立了包含输电导线、杆塔及带电作业人员的三维计算模型,通过分析开展带电作业时人员的体表混合场强、电位转移电流及暂态能量,对作业人员安全防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作业人员不断接近直流线路,体表场强受交流线路影响越明显,最高可使作业人员体表场强增大约9%,达到1920 kV/m;交流线路的存在将导致电位转移电流增长约7%,但对暂态能量影响较小。通过对特高压线路不停电检修所减少的碳排放量进行进一步计算,验证了特高压带电作业对减少碳排放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输电线路 交直流同廊道 体表混合电场 电位转移电流 暂态能量 碳减排
下载PDF
基于CNN-LSTM网络的交直流电网故障线路识别方法
14
作者 宋匡玮 吴浩 陈伟哲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50-58,共9页
针对交直流混联电网故障特征复杂、故障线路识别率低的局限性,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熵(FuzzyEn)结合改进的卷积神经-长短期记忆网络(CNN-LSTM)的交直流电网故障线路识别方法。首先使用改进的小波阈值滤波算法对数据进行降噪处理,再利用模糊... 针对交直流混联电网故障特征复杂、故障线路识别率低的局限性,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熵(FuzzyEn)结合改进的卷积神经-长短期记忆网络(CNN-LSTM)的交直流电网故障线路识别方法。首先使用改进的小波阈值滤波算法对数据进行降噪处理,再利用模糊熵提取信号的故障特征。接下来在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全连接层上,添加一层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对模糊熵提取的故障特征进行分类,最终实现故障线路的准确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9.5%,能够有效地诊断出交直流混联电网故障线路,同时在10 dB噪声干扰下仍达到96.0%的识别准确率,具有较好的抗噪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联电网 小波阈值滤波 卷积神经网络 长短时记忆网络 模糊熵 故障线路识别
下载PDF
面向西北地区冬季采暖的交直流双路输入电锅炉可行性研究
15
作者 杨剑锋 徐文涛 +2 位作者 张志龙 康娟娟 顾鸿博 《微型电脑应用》 2024年第8期126-129,共4页
我国西北地区因冬季寒冷,对取暖的需求更大,因此电锅炉的使用越加频繁,但是输电走廊用地越来越紧缺。基于这种情况,提出对西北地区交直流线路进行优化,使其可以直接输入电锅炉。为了解决输电线路的混合电场问题,对混合电场的各种参数和... 我国西北地区因冬季寒冷,对取暖的需求更大,因此电锅炉的使用越加频繁,但是输电走廊用地越来越紧缺。基于这种情况,提出对西北地区交直流线路进行优化,使其可以直接输入电锅炉。为了解决输电线路的混合电场问题,对混合电场的各种参数和影响条件进行分析,建立模型进行测量电场数据。实验数据选取西北地区近几年冬季的气温,基于气温、离子迁移率、起晕场强等分析各种情况下线路的情况,计算冬季并行线路混合电场的分布情况和冬季并行路线合成电场的数据,证明了研究的可行性,以及交流线路会对直流合成电场产生一定的屏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电场 合成电场 交直流输电线路 冬季用电 线路模型
下载PDF
混合直流系统中直流侧故障暂态电流的解析表达与故障特性的研究
16
作者 李涛 胡迪 +3 位作者 刘宏达 杨为 陈忠 官玮平 《电机与控制应用》 2024年第1期49-59,共11页
由基于线性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LCC-HVDC)和基于电压源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VSC-HVDC)共同构成的混合直流输电系统,其故障特性与传统直流输电系统不同。针对此问题,对混合直流输电系统中直流侧故障暂态电流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 由基于线性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LCC-HVDC)和基于电压源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VSC-HVDC)共同构成的混合直流输电系统,其故障特性与传统直流输电系统不同。针对此问题,对混合直流输电系统中直流侧故障暂态电流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了送端电网采用LCC型换流站、受端电网采用VSC型换流站的两端混合直流输电系统,利用拉普拉斯变换定理推导了直流侧故障时的等效电路,解析了LCC侧和VSC侧直流故障电流简易表达式。其次,在简易表达式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送端LCC侧换流站的触发角动态变化过程和受端VSC侧换流站交流电流的馈入,进一步解析了两侧精确的故障电流表达式。然后,从故障电流幅值、谐波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三种高压直流系统中直流侧故障电流的变化特征。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所提故障电流解析表达式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LCC-HVdc) 电压源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VSC-HVdc) 混合直流输电 直流故障特性 触发角 交流电流馈入
下载PDF
基于混合神经网络的交直流混联电网交流线路故障定位
17
作者 陈伟哲 宋弘 +3 位作者 吴浩 宋匡玮 田海鹏 漆梓渊 《四川电力技术》 2024年第5期66-75,共10页
随着电网交直流混联程度的不断加深,复杂的电网结构导致故障的精确定位愈加困难。针对目前定位方法所存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同步挤压小波变换结合混合神经网络的交直流混联电网交流线路故障定位方法。首先,对交流线路单端电压数据通过... 随着电网交直流混联程度的不断加深,复杂的电网结构导致故障的精确定位愈加困难。针对目前定位方法所存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同步挤压小波变换结合混合神经网络的交直流混联电网交流线路故障定位方法。首先,对交流线路单端电压数据通过同步挤压小波变换处理后,提取其时频矩阵中部分低频区域的能量,构建特征向量;然后,将特征向量构建数据集,并输入至混合神经网络中进行训练与测试,实现故障定位。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有较高的定位精度与一定的抗噪性能,受不同故障类型与过渡电阻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联电网 交流线路 同步挤压小波变换 神经网络 故障定位
下载PDF
交流大跨越线路改直流运行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实践
18
作者 张瑞永 奚海波 +2 位作者 吴锁平 贾振宏 李金科 《电力学报》 2024年第3期255-263,共9页
通过将交流大跨越线路改为直流运行,构建具有“内嵌式”直流系统定位和“扩展背靠背”的功能定位的系统网架,提升现有输电通道的输电能量密度,实现送受端220 kV分区柔性联络。针对镇江五峰山大跨越线路不改变杆塔结构的要求,根据绝缘子... 通过将交流大跨越线路改为直流运行,构建具有“内嵌式”直流系统定位和“扩展背靠背”的功能定位的系统网架,提升现有输电通道的输电能量密度,实现送受端220 kV分区柔性联络。针对镇江五峰山大跨越线路不改变杆塔结构的要求,根据绝缘子的爬距确定满足污秽要求的直流电压,并进行操作过电压、雷电过电压、直流跳闸率和通航高度的校核,同时进行了线路增容改造及导线排列方式优化。五峰山“交改直”改造工程的运行情况表明,将220 kV交流大跨越线路改为±200 kV直流运行后,其输送容量可达到原交流线路的4.8倍,有效解决了过江输电瓶颈问题,挖掘了长江大跨越线路的输电潜能。这一创新性示范方案为解决电网发展难题提供了有益的方案,尤其对于国内新增通道代价高昂或实施困难的场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大跨越 交流线路改直流运行 “嵌入式”直流 增容改造
下载PDF
白浙线长江大跨越±800 kV/500 kV交直流混压段张力架线施工优化
19
作者 钟文 万华翔 +2 位作者 杨少春 单长孝 余刚 《电力学报》 2024年第2期175-184,共10页
通过对特高压白浙线工程±800 kV/500 kV交直流混压同塔架设池州长江大跨越段的导地线张力架设施工方案进行分析,结合该方案在实际施工中的表现,探讨提升大跨越段封航架线施工效率的主要方式和手段。这是国内首次采用±800 kV... 通过对特高压白浙线工程±800 kV/500 kV交直流混压同塔架设池州长江大跨越段的导地线张力架设施工方案进行分析,结合该方案在实际施工中的表现,探讨提升大跨越段封航架线施工效率的主要方式和手段。这是国内首次采用±800 kV单回直流及下挂500 kV双回交流混压设计的特高压大跨越工程,跨越档距2 354 m,档内导地线总计38根,建造规模非比寻常,常规架线方法无法满足施工需要。经过方案对比研究,结合工程实际,分别针对±800 kV直流及500 kV交流采用2ד2牵3”及4ד1牵1”总体放线施工工艺,通过对放线滑车设置、牵张设备选型及场地布置、牵引绳索及船只配置等方面进行改进优化,有效减少了封航次数,缩短了施工工期,满足工程要求。经工程实践验证,采用该方案可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基础上按工期要求完成全部施工任务。此技术对大跨越段架线的总体施工效率提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空输电线路 大跨越工程 交直流混压 张力架线 特高压
下载PDF
交直流混联电网中交流暂态侵入对直流继电保护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4
20
作者 徐敏 蔡泽祥 +2 位作者 韩昆仑 李晓华 李佳曼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618-3625,共8页
为减少交流系统故障情况下直流继电保护误动作事故的发生,引入交流暂态侵入(IAST)的概念,为交直流混联系统中直流继电保护的设计与运行提供新的视角。首先分析了IAST及其暂态响应的机理、形式、特征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IAST给直流继... 为减少交流系统故障情况下直流继电保护误动作事故的发生,引入交流暂态侵入(IAST)的概念,为交直流混联系统中直流继电保护的设计与运行提供新的视角。首先分析了IAST及其暂态响应的机理、形式、特征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IAST给直流继电保护带来的问题和挑战。结果表明,IAST使得换流器区保护与换流变压器区保护之间的权责不清,导致以100 Hz保护为代表的直流保护与交流保护之间的时序配合不当,影响到直流保护的动作定值与性能。在保证直流输电系统一次设备安全的前提下,可通过改进保护逻辑、优化定值等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交直流混联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联系统 交直流相互作用 交流暂态侵入 直流继电保护 100Hz保护 直流线路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