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湾区块陡坡带沙三中亚段砂砾岩体沉积特征及成因探讨
1
作者 陈启南 程俊生 +2 位作者 冯国良 杨德强 刘畅 《录井工程》 2024年第1期106-111,共6页
辽河坳陷东部凹陷大湾区块陡坡带沙三中亚段沉积时期发育了一套砂砾岩体,由于该区勘探程度较低,前人尚未对该区砂砾岩体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对其成因及分布规律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区的勘探进程。利用岩心观察、岩石薄片、粒度分析、重... 辽河坳陷东部凹陷大湾区块陡坡带沙三中亚段沉积时期发育了一套砂砾岩体,由于该区勘探程度较低,前人尚未对该区砂砾岩体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对其成因及分布规律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区的勘探进程。利用岩心观察、岩石薄片、粒度分析、重矿物组合特征以及古地貌恢复等技术手段,对研究区砂砾岩体沉积特征、物源及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湾区块陡坡带沙三中亚段砂砾岩体为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物源来自于东部茨榆坨潜山凸起,同时大湾区块位于茨榆坨潜山凸起倾没端,是主物源的优势倾泻方向,有利于形成规模扇体。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大湾区块陡坡带沙三中亚段砂砾岩体展布特征,从而为大湾区块陡坡带岩性油气藏勘探寻找有利目标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体 陡坡带 沉积特征 近岸水下扇 成因探讨 东部凹陷 大湾区块
下载PDF
断陷湖盆陡坡带砂砾岩体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车镇凹陷为例 被引量:75
2
作者 鲜本忠 王永诗 +1 位作者 周廷全 孙立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9-436,共8页
基于济阳坳陷车镇凹陷的地质、钻井、地球物理资料,对断陷湖盆陡坡带砂砾岩的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其地质规律。断陷伸展湖盆陡坡带上的砂砾岩体具有"平面分带、垂向分期、持续后退、继承性强"的分布特征。... 基于济阳坳陷车镇凹陷的地质、钻井、地球物理资料,对断陷湖盆陡坡带砂砾岩的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其地质规律。断陷伸展湖盆陡坡带上的砂砾岩体具有"平面分带、垂向分期、持续后退、继承性强"的分布特征。陡坡带的断裂结构、构造转换带、古地貌和复合基准面是影响砂砾岩体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其中,控盆边界断层的几何形态、构造活动特点控制了盆地层序地层的构型特征;应力减弱的构造转换带控制了入盆古水系的走向及物源入口;基底沉降和隆升、同生断裂强度及断面产状等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古地貌控制了入盆砂体的平面展布;由不同时期不同级别基准面所形成的复合基准面控制了砂砾岩体发育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湖盆 陡坡带 砂砾岩体 层序构型 分布规律 控制因素
下载PDF
济阳坳陷陡坡带断裂控砂模式 被引量:46
3
作者 肖焕钦 王宝言 +1 位作者 陈宝宁 孟宪波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2年第5期20-22,共3页
通过对济阳坳陷陡坡带大量地质、地震及测井资料的分析 ,研究了各种类型同生断裂对地层沉积、储集体发育的控制作用 ,总结了多种断裂控砂模式 ,指出了不同类型。
关键词 济阳坳陷 陡坡带 断裂 控砂模式 隐蔽油气藏
下载PDF
东营凹陷古构造对下第三系储集体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9
4
作者 马丽娟 解习农 任建业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4-66,89,共4页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是典型的断陷湖盆沉积,沉积与古构造活动关系密切。北部陡坡带主要发育各种成因的砂砾岩扇体,基岩的起伏和断层活动控制了扇体的成因类型和展布。由于该带上的单断式构造坡折带与台阶式构造坡折带的断层活动有差异,造...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是典型的断陷湖盆沉积,沉积与古构造活动关系密切。北部陡坡带主要发育各种成因的砂砾岩扇体,基岩的起伏和断层活动控制了扇体的成因类型和展布。由于该带上的单断式构造坡折带与台阶式构造坡折带的断层活动有差异,造成扇体的沉积体系不同;中部洼陷带位于主控断层下降盘,广泛发育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体系。东营三角洲的3期由东向西的进积分别与沙三段沉积期的3期构造运动相对应;南部缓坡带发育一系列反向调节断层,导致同一斜坡差异沉降,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训或滨浅湖沉积体系。通过对东营凹陷早第三纪古构造活动对沉积体系、骨架砂体控制作用的研究,明确了储集体与断裂体系的配置关系,对该区下一步隐蔽油藏勘探和井位部署有一定指导意义。图4参9(马丽娟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作用 石油地质 东营凹陷 古构造活动 下第三系 陡坡带 缓坡带 洼陷带
下载PDF
陡坡带砂砾岩扇体油气成藏特征——以济阳坳陷为例 被引量:40
5
作者 姜素华 林红梅 王永诗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3年第3期313-317,共5页
由于陆相断陷湖盆陡坡带特殊的构造背景,其沉积地层中各种成因的砂砾岩扇体极为发育,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以济阳坳陷为例,按成因把陡坡带分为断阶型陡坡带和单断型陡坡带2种类型,并研究了不同类型陡坡带砂砾岩扇体的类型,油气控制因... 由于陆相断陷湖盆陡坡带特殊的构造背景,其沉积地层中各种成因的砂砾岩扇体极为发育,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以济阳坳陷为例,按成因把陡坡带分为断阶型陡坡带和单断型陡坡带2种类型,并研究了不同类型陡坡带砂砾岩扇体的类型,油气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一套以综合地质分析为基础,以地震、测井等新技术为手段的陡坡带砂砾岩扇体综合勘探方法,对类似陆相断陷湖盆陡坡带砂砾岩扇体的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陡坡带 砂砾岩扇体 油气藏 成藏特征 济阳坳陷 单断型 断阶型 地震勘探
下载PDF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扇体油气聚集模式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宝言 肖焕钦 陈宝宁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2-25,共4页
陡坡带扇体油气成藏复杂 ,为有效地指导勘探 ,在扇体储层分类、评价的基础上 ,对陡坡带的盖层特征、侧向封堵条件、油源及油气运移通道等进行了综合分析 ,研究认为 ,扇体的有序组合和断裂活动控制了油气聚散 ,使油气在纵向上形成有规律... 陡坡带扇体油气成藏复杂 ,为有效地指导勘探 ,在扇体储层分类、评价的基础上 ,对陡坡带的盖层特征、侧向封堵条件、油源及油气运移通道等进行了综合分析 ,研究认为 ,扇体的有序组合和断裂活动控制了油气聚散 ,使油气在纵向上形成有规律的聚集分布 ,构成了陡坡特有的复式油气聚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北部 陡坡带 扇体 油气聚集模式 油气成藏
下载PDF
赛汉塔拉凹陷滑塌浊积岩的发现与勘探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马龙 李玉城 +2 位作者 李书民 李林波 郑长龙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16,共4页
通过研究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中洼槽陡坡带的含鲕粒块状细砂岩从岩性特征、沉积结构及构造特征、粒度特征、测井曲线特征、地震反射特征以及对其形成机理的分析,认为赛83x含油砂岩体为在半深湖—深湖环境形成的滑塌浊积扇沉积。这种类... 通过研究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中洼槽陡坡带的含鲕粒块状细砂岩从岩性特征、沉积结构及构造特征、粒度特征、测井曲线特征、地震反射特征以及对其形成机理的分析,认为赛83x含油砂岩体为在半深湖—深湖环境形成的滑塌浊积扇沉积。这种类型的滑塌浊积扇具备分选、磨圆度、物性较好等条件,尤其是此类砂岩体往往被形成于深湖—半深湖相还原环境的深灰色、灰黑色泥岩———成熟烃源岩所包围,易形成岩性圈闭,有利于油气的运移和聚集成藏,是断陷湖盆陡坡带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湖盆陡坡带 含鲕粒块状砂岩 滑塌浊积岩 油气勘探
下载PDF
车西洼陷北带湖底扇成因机制及其勘探意义 被引量:12
8
作者 范振峰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8-50,共3页
湖底扇是车西洼陷北部陡坡带的一种重要的沉积类型,具有自生、自储的特点,成藏条件优越。根据其成因机制上的差异,又可进一步分为滑塌浊积扇和深水浊积扇等两种沉积类型,二者在地震反射特征、沉积特征及空间展布上均有一定的差别。由于... 湖底扇是车西洼陷北部陡坡带的一种重要的沉积类型,具有自生、自储的特点,成藏条件优越。根据其成因机制上的差异,又可进一步分为滑塌浊积扇和深水浊积扇等两种沉积类型,二者在地震反射特征、沉积特征及空间展布上均有一定的差别。由于受到剖面结构和异常高压流体封存箱的影响,扇体的储集物性和含油性均较好,具有较大的勘探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车西洼陷 湖底扇 陡坡带 成因机制 流体封存箱
下载PDF
车镇北部陡坡带断坳转换期成藏机理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范振峰 《断块油气田》 CAS 2005年第4期14-16,共3页
车镇北部陡坡带具有形成大中型地层油气藏的有利条件,油气成藏符合“T—S”油气运聚模式。由于车镇地区东西两段地质结构的差异,该油气运聚模式在具体应用中又有所侧重:在断裂不发育的车西地区,应着重于油气输导体系研究,积极寻找有效... 车镇北部陡坡带具有形成大中型地层油气藏的有利条件,油气成藏符合“T—S”油气运聚模式。由于车镇地区东西两段地质结构的差异,该油气运聚模式在具体应用中又有所侧重:在断裂不发育的车西地区,应着重于油气输导体系研究,积极寻找有效的油气运移通道;而在断裂较为发育、油气输导较为便利的大王庄—郭局子地区,应加强构造背景分析,积极寻找油气富集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陡坡带 断坳转换期 油气榆导体系 构造背景 北部陡坡带 油气成藏 机理研究 转换期 油气运聚模式 油气运移通道
下载PDF
济阳坳陷陡坡带油气富集特征 被引量:5
10
作者 尹丽娟 《海洋石油》 CAS 2012年第1期45-48,共4页
依据构造样式和沉积特征将济阳坳陷陡坡带分为板式、铲式、断阶式、坡坪式4种类型。断阶式和坡坪式陡坡带砂砾岩扇体类型多,成藏条件优越,各类油气藏发育完全,在纵向上组成较完整的油气藏序列。板式和铲式陡坡带砂砾岩扇体主要为近岸水... 依据构造样式和沉积特征将济阳坳陷陡坡带分为板式、铲式、断阶式、坡坪式4种类型。断阶式和坡坪式陡坡带砂砾岩扇体类型多,成藏条件优越,各类油气藏发育完全,在纵向上组成较完整的油气藏序列。板式和铲式陡坡带砂砾岩扇体主要为近岸水下扇,其次为扇三角洲,油气藏类型单一,在纵向上油气藏序列发育也不完整。此外,板式陡坡带由于断裂不发育,沉积相带窄,油气相对贫瘠。油气在断阶式中最为富集,其次为坡坪式和板式,铲式相对贫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陡坡带 类型 富集
下载PDF
陡坡带厚砂岩油藏地层划分与对比——以JX油田5、6井区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金宝强 杨庆红 +3 位作者 孙红杰 童凯军 黄保纲 李久 《海洋石油》 CAS 2012年第3期39-43,共5页
针对JX油田5、6井区东营组构造陡、含油范围窄、砂地比高的特点,为典型的构造坡折带厚砂岩油藏。通过恢复古地貌及选取稳定标志层,建立地层对比约束框架。利用测井及岩心资料,划分地层的沉积旋回,开展多井间沉积旋回对比,建立JX油田5、... 针对JX油田5、6井区东营组构造陡、含油范围窄、砂地比高的特点,为典型的构造坡折带厚砂岩油藏。通过恢复古地貌及选取稳定标志层,建立地层对比约束框架。利用测井及岩心资料,划分地层的沉积旋回,开展多井间沉积旋回对比,建立JX油田5、6井区精细地层对比格架。通过断点识别、井震标定及油水系统分析对地层对比结果进行检验,最终将JX油田5、6井区划分为9个油层组。根据地层对比结果,结合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将5、6井区东营组划分为7套开发层系,采取高部位采油、低部位注水的方式进行开发。生产实践证实,油田开发取得了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陡坡带 厚砂层油藏 地层对比 开发层系 效果
下载PDF
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核三段古地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叶红霞 罗顺社 《油气地球物理》 2010年第4期49-51,共3页
以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核三段为例,分析了古地貌的演化及其特征,解析了古地貌与沉积体系的匹配关系,研究了古地貌对砂体分布的影响,为实际勘探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参考。
关键词 古地貌 砂砾岩体 断陷湖盆 南部陡坡带 泌阳凹陷
下载PDF
秦南凹陷石东陡坡带沙一段陆相混积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13
作者 冯冲 王清斌 +2 位作者 代黎明 郭龙龙 卢欢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4-53,共10页
为揭示渤海湾盆地秦南凹陷石东陡坡带秦皇岛29-A构造沙河街组一段陆相混积岩的形成条件和发育规律,在对混积岩岩石学分析基础上,利用元素地球化学方法,研究秦皇岛29-A构造地球化学特征、沉积环境和物源类型。结果表明:该构造B、Sr/Ba、S... 为揭示渤海湾盆地秦南凹陷石东陡坡带秦皇岛29-A构造沙河街组一段陆相混积岩的形成条件和发育规律,在对混积岩岩石学分析基础上,利用元素地球化学方法,研究秦皇岛29-A构造地球化学特征、沉积环境和物源类型。结果表明:该构造B、Sr/Ba、Sr/Cu和Th/U等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反映混积岩发育于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半咸水弱氧化沉积环境;为Ti/Zr、Cr/Zr低,LREE富集,HREE亏损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反映陆源碎屑以中酸性火成岩为主;MgO、CaO与SiO_2质量分数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揭示碳酸盐发育明显受陆源碎屑输入量控制,碳酸盐组分发育于陆源碎屑供给的间歇期;δEu正异常和较高的包裹体均一温度揭示它受到热液改造作用。研究区混积岩是以酸性火山岩为母岩的扇三角洲在陆源碎屑供给间歇期、于水体咸化浓缩蒸发环境下形成的,并且后期受到深部热液改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陆相混积岩 沙河街组一段 石东陡坡带 秦南凹陷
下载PDF
基于断陷盆地注水口识别的陡坡带近源扇体研究——以石臼坨凸起南部陡坡带秦皇岛A构造东三段为例
14
作者 孙希家 华晓莉 +2 位作者 王军 姚城 张捷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80-588,共9页
为探讨断陷盆地陡坡带近源扇体的发育规律,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在“源—汇”理论指导下对秦皇岛A构造近源扇体展开研究。结果显示:石臼坨凸起的中生界火山岩潜山为秦皇岛A构造提供充足的沉积碎屑。提出“隐性古沟谷”概念,解决... 为探讨断陷盆地陡坡带近源扇体的发育规律,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在“源—汇”理论指导下对秦皇岛A构造近源扇体展开研究。结果显示:石臼坨凸起的中生界火山岩潜山为秦皇岛A构造提供充足的沉积碎屑。提出“隐性古沟谷”概念,解决了物源区无古沟谷输砂的问题。在构造重新落实的基础上,结合古断距恢复和古地貌恢复识别出了平行断裂型古转换带。发育在坡折带上的古转换带可以作为古水系进入盆地的入口,从而确定陡坡带近源扇体的发育位置。在物源分析、注水口识别、古地貌恢复的基础上,建立了隐性古沟谷—平行断裂型古转换带控砂模式。在该模式指导下,利用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属性优化技术,精细刻画了近源扇体的平面形态。已钻井QHDA1井打在了秦皇岛A构造“二台阶”上的扇缘部位,未钻遇扇体的根部,故而储层不发育。研究区有利勘探区带位于构造“一台阶”的扇根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汇理论 隐性古沟谷 古转换带 陡坡带 近源扇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