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2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乡等值化视角下旅游驱动乡村治理的理论逻辑与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民坤 邓小桂 +1 位作者 任莉莉 梁连健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2,共9页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而乡村治理又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通过旅游驱动乡村治理已在实践层面和理论研究中受到持续关注,但是对其理论逻辑和作用机制的探究还有待深化.该文基于城乡等值化视角,分析旅游驱动城乡要素流动改善乡...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而乡村治理又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通过旅游驱动乡村治理已在实践层面和理论研究中受到持续关注,但是对其理论逻辑和作用机制的探究还有待深化.该文基于城乡等值化视角,分析旅游驱动城乡要素流动改善乡村治理的理论逻辑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乡村旅游能够打破乡村治理的边界,桥接城乡要素的流动,通过促进城乡要素的双向循环流动来推动乡村治理;2)在城乡等值化背景下,乡村旅游通过调整土地、人才、资本、文化、生态、技术等城乡要素的流动状态,在乡村治理层面形成响应,进而助推达成乡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政治等多元治理目标;3)应根据乡村旅游发展实际,将其置于城乡协调发展的整体框架下,旅游驱动乡村治理的积极贡献才能最大地发挥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等值 乡村旅游 乡村治理 理论逻辑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共同富裕视域下的乡村教育振兴(笔谈)
2
作者 李森 张鸿翼 +7 位作者 杜尚荣 汪莹 赵鑫 李敏 王天平 牌代琼 张姝 朱艳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42,共21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作为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领域和组成部分,乡村教育振兴具体表现为乡村教育现代化发展和乡村教育全面振兴、乡村教育内涵式发展和乡村教育质量振兴、乡村文化特色彰显和乡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作为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领域和组成部分,乡村教育振兴具体表现为乡村教育现代化发展和乡村教育全面振兴、乡村教育内涵式发展和乡村教育质量振兴、乡村文化特色彰显和乡村教育资源共享振兴。共同富裕视域下的乡村教育具有文化性、育人性、整体性和生态性特征。共同富裕中全面富裕、共建共富和逐步富裕理念为乡村教育振兴指明了方向。乡村教育的内生动力、资源配置和文化供给为实现振兴提供支持,通过共生、共治、共建、共享等路径,构建乡村教育振兴助力共同富裕的新格局。未来的乡村教育需突显学校、社会、个体各层面的乡土化、现代化和共享化,从巩固、衔接、振兴三个实践向度,以政府顶层设计、内生格局构建、良性联动机制等构筑行动框架,统筹乡村教育发展规划、激发乡村教育永续动力、助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乡村教育振兴 内涵特征 理论逻辑 历史经验 行动框架
下载PDF
“三位一体”引领下中国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系统逻辑与行动路向
3
作者 张会庆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6,共8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既强劲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伟业建设作出了系统性阐述与战略性部署,也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三位一体”引领下中国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系统逻辑是高等教育具有自成系统与互成系统的...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既强劲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伟业建设作出了系统性阐述与战略性部署,也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三位一体”引领下中国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系统逻辑是高等教育具有自成系统与互成系统的双重属性,依赖并支撑“三位一体”协同演变。新时代推进中国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多元融合行动路向是科学全面把握高等教育之于“三位一体”复杂系统的逻辑关系和多元适应性主体涌现出的复杂行为,以坚持系统认知、以人为本、功能耦合、内外融合为行动准则,奋力推进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 党的二十大 “三位一体” 系统逻辑 行动路向
下载PDF
数智赋能研究生“导学思政”的内在机理和行动逻辑 被引量:1
4
作者 元静 张晓普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7-43,共7页
深入推进数智赋能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是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遵循研究生人才培养规律的现实需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厘清数智化和研究生导学思政两个基本概念的内涵,通过对研究生“导学思政”的教育... 深入推进数智赋能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是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遵循研究生人才培养规律的现实需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厘清数智化和研究生导学思政两个基本概念的内涵,通过对研究生“导学思政”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过程数智化赋能变化的阐释,明确数智化赋能研究生“导学思政”的本质,分析其实践困境,科学提出“核心圈层—关键圈层—辐射圈层”逐级递进的行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化赋能 导学思政 研究生 内在机理 行为逻辑
下载PDF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理论逻辑、现实基础及实现路径
5
作者 刘国斌 《东北亚经济研究》 2024年第1期5-15,共11页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能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基于理论逻辑分析明确了“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而审视了“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现实基础。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一...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能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基于理论逻辑分析明确了“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而审视了“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现实基础。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作用机制并提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实现路径,主要有: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优化“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外部环境;扩大内需,夯实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合作的国内基础;构建更加开放安全的保障体系。基于此,更好地借助“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契机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理论逻辑 现实基础 作用机制 实现路径
下载PDF
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要素配置与行动逻辑 被引量:1
6
作者 闫志利 王淑慧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10,共8页
新质生产力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的“新质态”生产力,是传统生产力的“质变”与“跃升”。职业教育是技术创新、传递与推广、应用的社会活动,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经典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质生产力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的“新质态”生产力,是传统生产力的“质变”与“跃升”。职业教育是技术创新、传递与推广、应用的社会活动,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经典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分析,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实践主体、科技创新、人力资本、资金投入、制度环境等要素的支撑。赋能新质生产力,职业院校需要优化配置教师创新团队、实习实训基地、技术技能课程、教育管理制度、就业创业教育等要素,并确定相应的行动逻辑,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完整性、多样性和目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新质生产力 要素配置 行动逻辑
下载PDF
大学生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践逻辑
7
作者 刘刚 苏奕文 《榆林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9-102,共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在其形成、发展和运用过程中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确立起来的具有普遍真理性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关键课程,能够为青年成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在其形成、发展和运用过程中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确立起来的具有普遍真理性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关键课程,能够为青年成才成长提供思想滋养和指明正确方向。新时代大学生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在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中,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实践逻辑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转化为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工具和行动指南,在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中,不断增强改造客观世界和服务社会发展的本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实践逻辑 精神属性 理想信念 认识工具 行动指南
下载PDF
新乡贤参与乡村生态治理的空间行动逻辑——基于安徽省H村生态治理实践分析
8
作者 李航 丁伯纯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8-72,96,共6页
乡村生态空间治理依靠传统的线性治理模式存在乡村生态治理空间失语和治理失灵等问题。以H村皖河生态治理为研究切入点,在空间视角下以空间正义—空间分化—空间治理为研究分析框架,剖析乡村生态治理存在的正式权力空间治理“独奏”、... 乡村生态空间治理依靠传统的线性治理模式存在乡村生态治理空间失语和治理失灵等问题。以H村皖河生态治理为研究切入点,在空间视角下以空间正义—空间分化—空间治理为研究分析框架,剖析乡村生态治理存在的正式权力空间治理“独奏”、空间正义离散、空间分化现象的成因及对乡村生态空间治理带来的负面影响,探讨新乡贤参与乡村生态治理的空间行动逻辑。通过调动和挖掘乡村内生力量——新乡贤的作用来重构乡村社会空间,利用乡村社会空间中存在的多重利益结构促使正式权力对非正式权力进行赋权,重塑乡村社会空间权力秩序,提高乡村内生力量参与乡村生态治理的积极性;利用新乡贤的乡土文化与公共身份特性修复乡村社会空间分化、空间正义离散、空间治理紊乱问题,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提供实践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生态空间治理 新乡贤 空间行动逻辑
下载PDF
社会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多重制度逻辑冲突与行动策略——以T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为例
9
作者 徐小丰 陈世香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8-128,共11页
社会政策的执行情境往往是发散的,相互竞争的。在此背景下,如何平衡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价值导向,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并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足够的公共福祉,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开发了一个多重制度逻... 社会政策的执行情境往往是发散的,相互竞争的。在此背景下,如何平衡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价值导向,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并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足够的公共福祉,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开发了一个多重制度逻辑的分析框架,以湖北省T市的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过程为案例,考察地方政府在社会政策执行中的多重逻辑竞争与行动策略。研究发现:社会政策的地方执行面临着多重制度逻辑,制度压力与行动情境张力下的多重制度逻辑冲突是地方政府策略性地执行社会政策的制度基础,关键行动者的认知图式是政策执行的微观基础,制度与行动者的不断互动使得情境性自主成为地方政府短期或长期应对冲突的行为策略。本研究为理解社会政策的执行过程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将更为动态的制度环境与基层行为模式结合起来,阐明并揭示了“为什么政策执行会采取这样的形式”,推进了政策执行研究的微观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政策 政策执行 多重制度逻辑冲突 行动策略
下载PDF
专用线DX3型道口电路设计方案分析与运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代立疆 《铁道通信信号》 2024年第3期95-101,共7页
沈阳东站与八家子(电厂)专用线间有3个道口,每个道口与车站的相对位置和联锁关系均不相同。根据专用线上道口接近通知点与车站、区间的位置关系,有道口上下行通知点均在站内、分别在站内和区间、均在区间3种情况。根据各道口的现场实际... 沈阳东站与八家子(电厂)专用线间有3个道口,每个道口与车站的相对位置和联锁关系均不相同。根据专用线上道口接近通知点与车站、区间的位置关系,有道口上下行通知点均在站内、分别在站内和区间、均在区间3种情况。根据各道口的现场实际情况、运营要求和站内联锁设备位置等,详细计算专用线上道口的接近通知时间和接近通知距离,结合站内联锁条件,分析道口接近点的联锁驱动逻辑和道口的报警时机。根据分析计算结果,基于既有DX3定型道口电路,总结设计车站与专用线间各种场景下的道口报警电路,并分析道口电路的动作逻辑等。上述道口电路已应用于沈白铁路沈阳东站,现场反映使用情况良好,可为以后类似场景的道口电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口电路 专用线 车站联锁 动作逻辑 接近通知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高校文化建设的思考
11
作者 罗刚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9-117,215,共10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高校文化建设的价值意蕴在于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有效的方法论和科学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高校文化建设的理论逻辑不仅在于能提高对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还在于深化了对高校文化的方向、结构和层次的认识...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高校文化建设的价值意蕴在于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有效的方法论和科学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高校文化建设的理论逻辑不仅在于能提高对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还在于深化了对高校文化的方向、结构和层次的认识,高校要文化育人、文化治校、文化强国;高校文化建设的目标逻辑在于以文化育人,培养高素质人才;高校文化建设的价值逻辑在于以科研优势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文化建设的行动逻辑在于内外兼修,发挥高校文化优势。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提升文化自觉,推动高校文化的高质量发展,做到强化理论武装,筑牢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砥砺精神品格;加强内容创新,构建中国特色的校园文化内容体系,既要提炼文化育人素材,凸显中华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又要凸显文化特色,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增进文化传播,塑造高校文化品牌。做到扩大开放合作,既要面向区域,也要面向世界,还要注重塑造学科创新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高校文化建设 价值意蕴 基本逻辑 行动方略
下载PDF
精神文明建设视野下移风易俗的行动逻辑
12
作者 张兴宇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61,共11页
移风易俗是一个长期面向基层社会的文化治理实践过程。在其阶段性治理目标中,指向精神文明移风易俗的行动逻辑,通常贯穿于对村庄既有风俗事象的适度改造或者彻底革新的文明化进程之中。剖析当下移风易俗行动常见的主体对象和实践类型,... 移风易俗是一个长期面向基层社会的文化治理实践过程。在其阶段性治理目标中,指向精神文明移风易俗的行动逻辑,通常贯穿于对村庄既有风俗事象的适度改造或者彻底革新的文明化进程之中。剖析当下移风易俗行动常见的主体对象和实践类型,可知其行动的表层逻辑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国家层面的策略性治理逻辑;二是地方政府层面的现实性权衡逻辑;三是村庄层面的现代化反应逻辑。这种国家治理话语下移风易俗的行动逻辑,既有历史性文化治理的逻辑支撑,也有现代性文明生活的逻辑保障。正是受到国家总体性治理策略以及各地乡村对于现代文明建构与反应的深层逻辑影响,移风易俗行动路径在我国各地乡村呈现明显的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文明建设 移风易俗 行动逻辑 乡风文明
下载PDF
新乡贤内涵及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研究
13
作者 刘彩萍 薛振东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89-98,共10页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如何为乡村汇聚人才力量,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新乡贤作为一种“软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坚力量,也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宝贵资源。在对新乡贤的内涵进行归纳的基础上,提炼出新乡贤乡土性、公益...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如何为乡村汇聚人才力量,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新乡贤作为一种“软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坚力量,也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宝贵资源。在对新乡贤的内涵进行归纳的基础上,提炼出新乡贤乡土性、公益性与前瞻性的特点,并依据是否在场和动力来源双重标准将新乡贤划分为“在场—内生型新乡贤”“在场—外生型新乡贤”“离场—内生型新乡贤”和“离场—外生型新乡贤”四种类型。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乡贤是乡村产业兴旺的引领者与推动者、乡村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播者、生态宜居的践行者与倡导者、人才振兴的示范者与培育者、组织振兴的参与者与助推者。建议新时代要通过完善乡贤服务保障机制、构建乡贤文化认同机制、加强乡贤情感修养机制、完善基层乡贤组织体系来增强新乡贤对乡土社会的安全感、认同感、责任感与归属感,从而充分发挥新乡贤在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乡贤 乡村振兴 作用 实现路径
下载PDF
新时代地方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行动逻辑与创新路径——基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分析框架的探索性分析
14
作者 司林波 裴索亚 乔花云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8-127,共10页
基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制度变迁理论,构建新时代地方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行动逻辑分析框架,对陕西、湖南、江苏、广东四个典型试点省份的改革缘由、改革过程以及改革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新时代地方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行动逻辑本质上... 基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制度变迁理论,构建新时代地方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行动逻辑分析框架,对陕西、湖南、江苏、广东四个典型试点省份的改革缘由、改革过程以及改革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新时代地方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行动逻辑本质上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重逻辑相互作用、合力催生的结果。新时代地方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行动逻辑,不仅有力解释了地方开展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内在机理,也为探索新时代地方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创新路径提供了理论指引。遵循行动逻辑的基本要求,新时代地方高等教育评价改革应立足当前的现实问题,从践行教育评价的育人本质要求、尊重评价对象的多元诉求、发挥多元主体集成的评价效应、加快破旧立新的制度供给等方面入手,走出一条既遵循共性规律又保持各地特色的创新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地方高等教育评价改革 行动逻辑 历史逻辑 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
下载PDF
对“空间生产”理论的关注及其社会功能的再考察
15
作者 常宝 李成龙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3-39,共7页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回顾,根据不同学者对空间生产及其内涵的理解,以及由此形成的研究取向的差异,将相关研究归纳为两种逻辑类型,一是空间表征框架下的空间生产研究,二是表征空间框架下的空间生产研究。这两种类型涵盖了当前“空间...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回顾,根据不同学者对空间生产及其内涵的理解,以及由此形成的研究取向的差异,将相关研究归纳为两种逻辑类型,一是空间表征框架下的空间生产研究,二是表征空间框架下的空间生产研究。这两种类型涵盖了当前“空间生产”研究的基本领域,但现有研究还处于理论应用阶段。通过对空间生产理论要素深入挖掘和阐释,可为空间治理研究提供理论资源和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产 治理逻辑 行动逻辑 空间治理
下载PDF
如何达成合作:从自我行动的逻辑到合作行动的逻辑
16
作者 聂洪辉 《宜宾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2-99,共8页
在涂尔干看来,道德个人主义中个体意识与集体意识是统一的,都是道德的基础。这与中国儒家元典中的道德个人主义十分契合,可以在理论上进行接洽与整合。自我主义者的行动是自我行动,遵循自我行动的逻辑,形成圈子和派系竞争,会降低社会信... 在涂尔干看来,道德个人主义中个体意识与集体意识是统一的,都是道德的基础。这与中国儒家元典中的道德个人主义十分契合,可以在理论上进行接洽与整合。自我主义者的行动是自我行动,遵循自我行动的逻辑,形成圈子和派系竞争,会降低社会信任度和公共性。在现代社会,陌生个体之间的交往只有建立在平等、权责对等、权利与义务平衡和公共规则基础之上,才能形成道德个人主义。道德个人主义与合作行动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道德主义的个人形成合作行动,其合作行动的逻辑可以提升社会公共性,形成以提高社会公共性为目标集体行动,发展出职业群体与社会组织的良性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主义 自我行动的逻辑 道德个人主义 合作行动的逻辑
下载PDF
自然科学实证研究的形式逻辑模型在研究论文审读和编辑中的应用
17
作者 丹阳 姜丹 +1 位作者 王文倩 陈常青 《天津科技》 2024年第1期4-9,共6页
创办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必须提升论文质量。依据2019年提出的实证研究形式逻辑模型,给出了自然科学实证研究的形式逻辑诊断图,从Chinese Herbal Medicines来稿中选择一个编案,详细介绍如何运用该模型诊断论文。实践证明,该模型可以有效完... 创办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必须提升论文质量。依据2019年提出的实证研究形式逻辑模型,给出了自然科学实证研究的形式逻辑诊断图,从Chinese Herbal Medicines来稿中选择一个编案,详细介绍如何运用该模型诊断论文。实践证明,该模型可以有效完善来稿的逻辑性和提升论文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证研究 形式逻辑 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 中英文文稿
下载PDF
基于模糊多判据融合的单端暂态量保护新方案
18
作者 罗美玲 李紫肖 +3 位作者 郑涛 于晓军 吴建云 谢海滨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72,共13页
针对现有单端暂态量保护方案仅依赖单一故障特征进行故障识别导致可靠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多判据融合的单端暂态量保护新方案,实现不同单端暂态量保护方案间的优势互补。首先,分析了现有基于高低频暂态能量比值、故障初始零... 针对现有单端暂态量保护方案仅依赖单一故障特征进行故障识别导致可靠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多判据融合的单端暂态量保护新方案,实现不同单端暂态量保护方案间的优势互补。首先,分析了现有基于高低频暂态能量比值、故障初始零模/线模电压行波到达时间差以及前两个线模电压行波极性关系3种单端暂态量保护方案保护判据的特性及其动作灵敏区,在此基础上构造了相应判据的模糊隶属度函数;其次,针对不同暂态量保护方案的优缺点,基于模糊逻辑将上述3种单端暂态量保护方案进行有机融合以判别故障区段;最后,基于PSCAD/EMTDC的大量仿真,对比分析了上述3种暂态量保护方案以及所提新方案在不同故障位置、不同母线杂散电容、不同过渡电阻以及不同权重系数等条件下的适应性,验证了新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态量保护 多判据融合 模糊逻辑 动作灵敏区 隶属度函数
下载PDF
适应多种电压接线方式的备自投逻辑
19
作者 邝代华 《电工技术》 2024年第8期121-123,共3页
备自投装置是电力部门保证用户连续可靠供电的重要手段,目前常规的备自投逻辑主要针对母线配置有电压互感器接线方式进行设计,无法适应母线电压取自线路电压以及无母线电压采集的应用场合,导致备自投装置的工程应用受限。为此,介绍一种... 备自投装置是电力部门保证用户连续可靠供电的重要手段,目前常规的备自投逻辑主要针对母线配置有电压互感器接线方式进行设计,无法适应母线电压取自线路电压以及无母线电压采集的应用场合,导致备自投装置的工程应用受限。为此,介绍一种适应多种电压接线方式的备自投逻辑,并通过综合分析备自投充电逻辑、有压/无压逻辑、备自投动作逻辑,提出了完善备自投逻辑的解决方案。工程实际应用表明,完善功能及逻辑的备自投装置完全满足工程实际应用要求,具有广泛的工程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备自投 有压 无压 动作逻辑
下载PDF
有组织的学习:社会工作行动中知识生产的实践逻辑
20
作者 魏玺昊 《社会建设》 2024年第1期135-160,共26页
本文提出“有组织的学习”的概念,基于S市Z机构的实践案例,阐释社会工作行动中知识生产的实践逻辑,并总结其特点与优势。社会工作行动中的知识生产属于组织情境中的学习型实践,这一实践过程分为“建构研究问题—形成知识框架并行动—知... 本文提出“有组织的学习”的概念,基于S市Z机构的实践案例,阐释社会工作行动中知识生产的实践逻辑,并总结其特点与优势。社会工作行动中的知识生产属于组织情境中的学习型实践,这一实践过程分为“建构研究问题—形成知识框架并行动—知识应用的验证—知识生产”四个阶段,其中蕴含行动者参与、实现反身性和对话的过程。此过程的展开依赖于促动性组织情境,表现为激发目标认同、凸显价值理念、提供交流空间三个方面。“有组织的学习”呈现着主体的能动性和团队的协同性,具有应对实践不确定性以及推动社会工作本土化和知识创新的优势,亦揭示出“组织”是理解社会工作在中国发展的重要补充性理论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行动 知识生产 实践逻辑 有组织的学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