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血化瘀中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改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成明 薛冬令 +2 位作者 杨鑫宇 肖驰 崔大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8-294,共7页
背景:目前发现活血化瘀中药、富血小板血浆技术都能够修复受损血管,促进血管再生,重建股骨头内血运,恢复正常血供,进一步促进成骨作用,在早期干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可更加深入了解活血化瘀中药及富血小板血浆技... 背景:目前发现活血化瘀中药、富血小板血浆技术都能够修复受损血管,促进血管再生,重建股骨头内血运,恢复正常血供,进一步促进成骨作用,在早期干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可更加深入了解活血化瘀中药及富血小板血浆技术改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为今后治疗提供新思路。目的: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活血化瘀中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技术改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Metstr、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以“中药、信号通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富血小板血浆”及“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ignal pathways、steroid induced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platelet rich plasma”分别作为中、英文检索词,检索文献时限为2000年1月至2022年7月,最终纳入相关文献75篇。结果与结论:活血化瘀中药及富血小板血浆技术在干预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对于中医药而言,无论是活血化瘀单体药还是复方药都可以有效缓解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疾病进一步发展,具体作用机制如下:①活血化瘀中药有显著抗凝作用,可以拮抗激素药物造成的血液异常(高凝)状态,进一步恢复股骨头内的正常血供;②活血化瘀中药可修复受损的血管内皮,通过激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使血管再生,重塑股骨头内血运;③活血化瘀中药祛瘀效果明显,可减少骨髓腔内的脂肪细胞堆积,缓解股骨头内压力;④活血化瘀中药可调控相关信号通路,维持骨代谢,促进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分化平衡,有效减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此外,富血小板血浆中含有大量高浓度细胞生长因子,对成骨作用及血管再生均起到正向作用,同时也可改善血液异常状态。活血化瘀中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技术可发挥二者自身生物作用,干预效果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血液异常状态 血管再生 成骨作用 活血化瘀中药 富血小板血浆
下载PDF
血小板凝血活性对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预示价值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钱厚明 黄成垠 +1 位作者 徐士云 丁家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凝血活性对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预示价值并确定血小板预防性输注的界值。方法采用活化血浆凝固时间(APCT)和血栓弹力图(TEG)检测血小板凝血活性。根据病人有无出血表现,将127例血小板计数(PLT)<50×109/L的患者分... 目的探讨血小板凝血活性对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预示价值并确定血小板预防性输注的界值。方法采用活化血浆凝固时间(APCT)和血栓弹力图(TEG)检测血小板凝血活性。根据病人有无出血表现,将127例血小板计数(PLT)<50×109/L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出血组37例,未出血组90例。抽取4.5ml静脉血,枸橼酸钠抗凝,进行PLT、TEG、APCT测定。结果出血组和未出血组的PLT和APCT分别为(7.9±3.6)×109/L、104.0±6.1s和(23.0±10.1)×109/L、68.4±9.4s,两者均有显著差异,P<0.01;PLT和APCT呈负相关,r=-0.7613。出血组病人(n=15)TEG的MA参数值(TEG-MA)为20.5±5.3mm,低于未出血组病人(n=20)的43.4±11.0mm,有显著差异,P<0.01。以APCT≥90s为界值,其预示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8.9%;以MA≤30mm为界值,预示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5.0%;以PLT≤20×109/L为界值,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56.7%。结论血小板凝血活性是预示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的良好指标,其特异性明显优于PLT。以APCT≥90s或TEG-MA≤30mm作为血小板输注的界值可有效地预防由血小板减低引起的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凝血活性 活化血浆凝固时间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性输注
下载PDF
活化血浆凝固时间对血小板输注疗效评价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津金 陈宝安 +11 位作者 黄成垠 李翠萍 史广耀 肖建宇 丁家华 高冲 孙耘玉 王骏 程坚 赵刚 宋慧慧 仲悦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08-111,共4页
本研究探讨活化血浆凝固时间(APCT)对评价血小板输注疗效的价值,用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分析仪检测了20例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前后APCT的变化,并与血小板计数增加校正指数(CCI)和实际血小板回收率(PPR)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输注1小... 本研究探讨活化血浆凝固时间(APCT)对评价血小板输注疗效的价值,用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分析仪检测了20例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前后APCT的变化,并与血小板计数增加校正指数(CCI)和实际血小板回收率(PPR)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输注1小时、24小时后的APCT均明显缩短,APCT由血小板输注前的(103.7±11.3)秒分别缩短为输注后1小时、24小时的(60.0±9.7)秒、(68.5±9.8)秒,(P<0.01),而正常对照的APCT为(42.0±3.4)秒;按照CCI和PPR的判断标准(输注后1小时和24小时CCI分别为<7500和<5000,PPR分别为<30%和20%为输注无效),有2例为血小板输注无效,其输注1小时、24小时的CCI值分别为7415、2966和6913、4988,PPR值分别为28.0%、11.2%和25.2%、14.1%。1例PPR均达血小板输注无效标准,而CCI值均显示血小板输注有效;2例PPR均达血小板输注无效标准,而输注1小时的CCI值表示为血小板输注有效,24小时的CCI值表示为血小板输注无效。结论:APCT可以反映血小板数量和质量的变化,也能较全面的评估血小板的输注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血浆凝固时间 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
下载PDF
聚六亚甲基碳酸酯聚氨酯脲的抗凝血性 被引量:3
4
作者 潘仕荣 黄宝鑫 +3 位作者 贾磊 陶军 郑欢玲 易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8-91,94,共5页
【目的】评价自合成的聚六亚甲基碳酸酯聚氨酯脲(polyhexymethylenecarbonatepolyurethaneureaPCU)的抗凝血性。【方法】使用动态凝血时间、血小板黏附、微球柱、抗凝血酶活性等试验,将PCU的实验结果与Chronoflex(美国聚氨酯牌号)和玻... 【目的】评价自合成的聚六亚甲基碳酸酯聚氨酯脲(polyhexymethylenecarbonatepolyurethaneureaPCU)的抗凝血性。【方法】使用动态凝血时间、血小板黏附、微球柱、抗凝血酶活性等试验,将PCU的实验结果与Chronoflex(美国聚氨酯牌号)和玻璃相比较。【结果】动态凝血时间的试验PCU与Chronoflex的凝血速度比玻璃慢,凝血程度比玻璃小。血小板黏附试验和微球柱试验的试验PCU和Chronoflex样品表面黏附的血小板数目比玻璃少,变形程度比玻璃轻。抗凝血酶活性的试验PCU和Chronoflex样品的白陶土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的测定值均大于玻璃。【结论】PCU具有良好的抗凝血性能,并且抗凝血性能与美国产品Chronoflex很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时间 抗凝血酶活性 血小板黏附 凝血酶时间 抗凝血性能 PCU 微球 聚氨酯脲 碳酸酯 玻璃
下载PDF
补肾活血方对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鼠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晓 秦兰 +2 位作者 李巍 费飞 吴雪琴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22期3337-3341,共5页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对血小板活化和聚集相关糖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方是否能够通过改善血小板功能进而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ITP模型组、醋酸泼尼松组和补肾活血方组。通过被...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对血小板活化和聚集相关糖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方是否能够通过改善血小板功能进而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ITP模型组、醋酸泼尼松组和补肾活血方组。通过被动免疫造模法成功建立CITP小鼠模型,然后分别用0.9%生理盐水、醋酸泼尼松和补肾活血方干预14 d,采用全自动动物血液分析仪检测小鼠外周血血小板数量和凝血时间;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小鼠血小板活化和聚集相关糖蛋白(CD41、CD61、CD62p、PAC-1)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ITP模型组血小板显著下降、凝血时间显著延长。醋酸泼尼松、补肾活血方干预14 d后,与CITP模型组比较,其血小板显著增加,凝血时间显著下降;其糖蛋白CD41、CD61、CD62p和PAC-1的荧光强度和阳性率显著下降。结论:补肾活血方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增加血小板数量和降低凝血时间,并且能够通过改变血小板糖蛋白的表达进而改善血小板的功能,减轻患者的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方 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糖蛋白 血小板功能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活化 模型小鼠 凝血时间
下载PDF
活化血浆凝固时间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出血的风险评估 被引量:4
6
作者 何牧卿 何牧群 林晓骥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探讨活化血浆凝固时间(APCT)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出血的风险评估。方法:2008年4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血液科住院的ITP患者共128名。抽取患者静脉血,测定血小板计数和APCT。将患者分为血小板计数〈30×10^9/L... 目的:探讨活化血浆凝固时间(APCT)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出血的风险评估。方法:2008年4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血液科住院的ITP患者共128名。抽取患者静脉血,测定血小板计数和APCT。将患者分为血小板计数〈30×10^9/L组和血小板计数(30~79)×10^9/L组。将APCT与Khellaf出血评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APCT预示ITP患者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的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及其与Khellaf出血评分的相关性。结果:APCT≥90s为界点值,对预示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1.3%,假阳性率为8.69%,假阴性率为0%。在血小板计数〈30×10^9/L组中,APCT与Khellaf出血评分数值呈直线型正相关(r=0.968,P=0.013)。在血小板计数(30~79×)10^9/L组中,APCT的变化与Khellaf出血评分亦具有正相关性(r=0.764,P=0.01)。结论:APCT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评估ITP患者出血风险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活化血浆凝固时间 血小板计数 Khellaf出血评分系统
下载PDF
用Sonoclot分析仪测评体外循环后凝血功能的改变 被引量:6
7
作者 王仕刚 龙村 高国栋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8年第4期220-222,共3页
目的用Sonoclot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仪观察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前、后凝血功能的改变。方法选择20例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麻醉前及首次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10 min取静脉血用Sonoclot分析仪检测全血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并进行激活全血... 目的用Sonoclot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仪观察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前、后凝血功能的改变。方法选择20例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麻醉前及首次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10 min取静脉血用Sonoclot分析仪检测全血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并进行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测定。结果体外循环前后ACT差异无显著性(P=0.27),而使用玻璃珠作为促凝剂的检测试剂盒(gb-ACTKit)术后明显高于术前(P<0.01),凝血速率(CR)术后明显降低(P=0.01),血小板功能(PF)降低但无显著差异(P=0.50)。结论Sonoclot分析仪能够早期检测体外循环后凝血功能的改变,是一种较为敏感的床边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 血小板 激活全血凝固时问 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应用替罗非班对血小板聚集率、活化凝血时间和抗凝血酶Ⅲ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赵香梅 高传玉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9期750-753,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应用替罗非班对高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AR)、活化凝血时间(ACT)和抗凝血酶Ⅲ(ATⅢ)的影响,进而评价PCI术后应用替罗非班对凝血及抗凝系统的影响。方法将140例经危险分层...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应用替罗非班对高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AR)、活化凝血时间(ACT)和抗凝血酶Ⅲ(ATⅢ)的影响,进而评价PCI术后应用替罗非班对凝血及抗凝系统的影响。方法将140例经危险分层为高危并行PCI的ACS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72例和对照组68例,分别测定患者PCI术前和PCI术后不同时间点的PAR、ACT和ATⅢ水平。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别,探讨替罗非班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替罗非班组PCI术前PAR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术后12、36小时PAR较对照组明显降低,(3.65±3.43)%vs(41.69±20.62)%,(9.73±8.08)%vs(39.54±23.37)%(均P<0.01),PCI术后48小时PAR恢复至基础水平。两组各时间点A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PCI术后48小时ATⅢ较术后12、36小时升高,(168±67)mg/L vs(145±56)mg/L、(133±55)mg/L(均P<0.05)。结论 PCI术后应用替罗非班能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对ACT和ATⅢ无明显直接影响,替罗非班组停用替罗非班后ATⅢ恢复较快,可能与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间接增加ATⅢ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支架 血管成形术 替罗非班 血小板聚集率 活化凝血时间 抗凝血酶Ⅲ
下载PDF
活化血浆凝固时间对白血病化疗及血小板输注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翁巍 尹春荣 +4 位作者 杨莉 许惠利 庄文芳 曹雅楠 马骏 《血栓与止血学》 2014年第6期326-329,共4页
目的探讨活化血浆凝固时间(APCT)对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降低患者所致出血的预示价值,对化疗后输注血小板的出血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判断。方法 31例血液病患者,化疗后血小板计数均<50×109/L,其中有散在出血点等出血症状的16例,... 目的探讨活化血浆凝固时间(APCT)对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降低患者所致出血的预示价值,对化疗后输注血小板的出血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判断。方法 31例血液病患者,化疗后血小板计数均<50×109/L,其中有散在出血点等出血症状的16例,无出血症状的15例,有20例进行了血小板输注。抽取患者静脉血2.0 ml置于1∶9的枸橼酸钠抗凝管,用于血小板计数(PLT)、APC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测定。结果出血组和未出血组的PT、aPTT、TT、Fbg测定结果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两组病人凝血系统功能均正常,病人出血是由于血小板减少和功能异常所致。以APCT≥90 s为界点值,对预示出血组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3.3%。以PLT<20×109/L为界点值,预示敏感度为93.8%,特异性为60.0%。20例血液病出血患者输注血小板1 h、24 h后,APCT由输注前的103.7±11.3s分别缩短为60.0±9.7s,68.5±9.8s,P<0.01。按CCI(PLT增加校正指数)判断,有4例输注无效,PPR(实际血小板回收率)判断有3例输注无效,以输注后24 h APCT<80 s判断2例输注无效。结论 APCT能够同时反映血小板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可以成为预测出血并进行血小板预防性输注的指标,并能够较准确的反映血小板输注后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血浆凝固时间 血小板输注 疗效评估 指标
下载PDF
心脏手术时患者肝素相对耐药原因的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雷 邓硕雷 +2 位作者 胡如兰 王廷杰 徐守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5年第3期170-173,共4页
本文分病种观察了110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肝素抗凝过程及血液化学检查,发现左房粘液瘤组患者的肝素用量居其它病种之首达457.29U/kg,表现肝素相对耐药现象,而抗凝血酶III(ATIII)含量明显低于其它各组,血... 本文分病种观察了110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肝素抗凝过程及血液化学检查,发现左房粘液瘤组患者的肝素用量居其它病种之首达457.29U/kg,表现肝素相对耐药现象,而抗凝血酶III(ATIII)含量明显低于其它各组,血小板计数高于其它组。本文提示肝素耐药的原因可能与ATIII水平低下和血小板计数偏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肝素 抗药性 原因
下载PDF
活化血浆凝固时间对恶性血液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的评估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桂玲 李静 +3 位作者 殷献录 姚伟 王景 周薇薇 《淮海医药》 CAS 2013年第6期479-480,共2页
目的探讨活化血浆凝固时间(APCT)对恶性血液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的预示作用。方法将42例恶性血液病化疗后血小板计数(PLT)均<50×109/L的住院患者,根据有无出血表现分为两组:出血组16例,无出血组26例。抽取患者静脉血4 ml... 目的探讨活化血浆凝固时间(APCT)对恶性血液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的预示作用。方法将42例恶性血液病化疗后血小板计数(PLT)均<50×109/L的住院患者,根据有无出血表现分为两组:出血组16例,无出血组26例。抽取患者静脉血4 ml,以3.8%枸橼酸钠抗凝后进行PLT和APCT测定。结果出血组和无出血组的PLT和APCT分别为(8.3±4)×109/L、(103±7.8)s,(23±12)×109/L、(70±8.5)s,出血组患者的APCT比无出血组明显延长,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APCT≥90 s为界点值,预示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的敏感性100%,特异性100%;以PLT<20×109/L为界点值,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42.3%。结论 APCT是血小板预防性输注的良好指标,其预示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的特异性显著优于血小板计数,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阈值确定为APCT≥90 s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活化血浆凝固时间 血小板减少 出血
下载PDF
术前血小板计数对体外循环患者激活全血凝固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梓霞 黄小萌 +1 位作者 林映华 马楚洲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3期306-309,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患者术前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对其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ive clotting time,ACT)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汕头市中心医院2008~2012年共410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LT计数和年龄分为...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患者术前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对其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ive clotting time,ACT)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汕头市中心医院2008~2012年共410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LT计数和年龄分为4组:I组为PLT<240×109/L,年龄<14岁;II组为PLT<240×109/L,年龄>14岁;Ⅲ组为PLT>240×109/L,年龄<14岁;Ⅳ组为PLT>240×109/L,年龄>14岁。4组肝素化后5~10 min抽取中心静脉血测定ACT。ACT>480 s为抗凝满意;ACT<480 s为肝素相对耐药;如追加肝素至50~60 mg/kg后ACT仍达不到480 s,则为肝素耐药。结果Ⅳ组与Ⅱ组相比,ACT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26.12±201.93)s vs.(837.02±150.54)s,P<0.05];且肝素相对耐药(ACT<480 s)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2%(11/83)vs.1.1%(2/187),P<0.05]。Ⅲ组与I组A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PLT计数增高且年龄>14岁的患者,容易引起ACT缩短,引发肝素相对耐药的可能性较大。而年龄<14岁,即使PLT计数偏高,也较少出现肝素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血小板 激活全血凝固时间 肝素
下载PDF
临产孕妇凝血指标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乔正梅 王静 李超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157-158,共2页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41例临产孕妇(实验组)与129例正常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凝血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临...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41例临产孕妇(实验组)与129例正常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凝血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临产孕妇组PLT、PT、APTT、TT和FIB值相应与对照组的PLT、PT、APTT、TT和FIB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监测各项凝血指标对预测、预防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产孕妇 血小板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活化凝血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在成人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期间抗凝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22
14
作者 尹小雪 刘德林 +5 位作者 刘远 王敏娜 刘威 程丽 张奇峰 叶钢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9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在成人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期间,活化凝血时间(ACT)已成为抗凝检测的主要指标,本研究回顾了ECMO治疗期间ACT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两种监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在ECMO治疗期间应用肝素抗凝的患者纳入到本研究,主要的研究... 目的在成人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期间,活化凝血时间(ACT)已成为抗凝检测的主要指标,本研究回顾了ECMO治疗期间ACT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两种监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在ECMO治疗期间应用肝素抗凝的患者纳入到本研究,主要的研究终点是配对的ACT及APTT的关系。结果 22例患者纳入到本研究,皮尔森(Pearson)分析显示ECMO治疗期间,总体ACT与APTT呈弱相关性(r=0.114,P=0.003),静脉-静脉(V-V) ECMO治疗期间,二者呈弱相关(r=0.229,P=0.001),V-V ECMO治疗期间APTT(51.1±27.5) s,ACT(196.1±35.7) s,静脉-动脉(V-A) ECMO患者APTT(46.1±27.7) s,ACT(205.4±33.1) s,两组间A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试验分析了非生存组与生存组血小板的变化,非生存组血小板数量明显降低(P <0.001)。结论 ECMO治疗期间ACT与APTT两种指标呈弱相关性,不同ECMO治疗模式凝血指标存在差异,危重患者血小板数量明显下降,且与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活化凝血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抗凝 血小板
下载PDF
吸收性氧化纤维素止血胶囊的止血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仲光勇 郭佩利 +1 位作者 宋延平 赵林涛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74-276,共3页
目的研究吸收性氧化纤维素止血胶囊(XYZJ)的止血作用和止血机制。方法通过小鼠凝血、断尾止血模型和大鼠血小板聚集实验,评价本品的止血作用;通过血小板活化实验研究本品的止血机制。结果本品各剂量组小鼠体外凝血和外伤出血时间明显... 目的研究吸收性氧化纤维素止血胶囊(XYZJ)的止血作用和止血机制。方法通过小鼠凝血、断尾止血模型和大鼠血小板聚集实验,评价本品的止血作用;通过血小板活化实验研究本品的止血机制。结果本品各剂量组小鼠体外凝血和外伤出血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P〈0.01);本品高、中剂量组1~5min血小板聚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本品高、中剂量组颗粒膜蛋白(CD62P)血小板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吸收性氧化纤维素止血胶囊有一定的止血作用,其止血作用可能是缩短凝血时间和增加血小板聚集度,其止血的机制可能是增强血小板活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血胶囊 出血时间 凝血时间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活化
下载PDF
凝血因子对肝硬化患者转归的预测价值
16
作者 李莲萍 《基层医学论坛》 2009年第34期1121-1123,共3页
目的通过TT、PT、APTT、Fib、PLT的检测,预测肝硬化患者的转归。方法67例肝硬化患者,分别分成出血组28例,非出血组39例,按照Child-Pugh分级法分成A级27例,B级24例,C级16例。与60例正常组进行TT、PT、APTT、Fib、PLT检测值的组间、组内... 目的通过TT、PT、APTT、Fib、PLT的检测,预测肝硬化患者的转归。方法67例肝硬化患者,分别分成出血组28例,非出血组39例,按照Child-Pugh分级法分成A级27例,B级24例,C级16例。与60例正常组进行TT、PT、APTT、Fib、PLT检测值的组间、组内比较。结果在TT、PT、APTT、Fib、PLT检测中,出血组、非出血组与正常组,出血与非出血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Child-Pugh分级法分成A、B、C组与正常组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检测TT、PT、APTT、Fib、PLT能反映肝硬化的严重程度,由此可预示肝硬化患者的预后,协助临床医生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尽可能地挽救患者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血浆凝血酶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计数
下载PDF
临产孕妇凝血指标检测结果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谦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2年第23期2956-2957,共2页
目的了解临产孕妇的凝血功能,探讨孕妇临产时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30例临产孕妇与10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的PLT、PT、APTT、Fib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临... 目的了解临产孕妇的凝血功能,探讨孕妇临产时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30例临产孕妇与10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的PLT、PT、APTT、Fib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临产孕妇与正常非孕妇女相比较,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T、APTT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检测各项凝血指标,对预防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产孕妇 血小板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止凝血功能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森 张摇威 +1 位作者 纪少娜 尹俊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观察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者血小板活化、聚集和促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确诊的40例慢性ITP患者和40例体检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观察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者血小板活化、聚集和促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确诊的40例慢性ITP患者和40例体检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作为研究对象,抽取外周静脉血,分离血小板。采用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血小板表达CD62P和CD63的情况。分别以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凝血酶和胶原作为诱聚剂,检测血小板的聚集率。采用凝血法检测血小板的促血浆凝固时间。结果:流式细胞学检测显示,慢性ITP患者表达CD62P的血小板百分率为(36.15±1.05)%,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6.61±0.41)%,P <0.01];慢性ITP患者表达CD63的血小板百分率为(25.88±1.52)%,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3.25±0.25)%,P <0.01]。以ADP为诱聚剂,慢性ITP患者血小板的聚集率为(89.8±5.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61.8±2.3)%,P <0.01];以凝血酶为诱聚剂,慢性ITP患者血小板的聚集率为(84.5±4.5)%,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63.7±3.5)%,P <0.01];以胶原为诱聚剂,慢性ITP患者血小板的聚集率为(79.3±2.7)%,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53.6±3.1)%,P <0.01]。慢性ITP患者血小板的促血浆凝固时间为(56.8±6.8) s,显著短于健康对照者[(87.2±0.6) s,P <0.01]。结论:慢性ITP患者的血小板呈活化状态,其聚集和促凝血功能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 活化 聚集 促血浆凝固时间
下载PDF
活化血浆凝固时间对血小板预防性输注及疗效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静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4期28-29,共2页
目的分析活化血浆凝固时间(APCT)在预防性血小板输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血小板计数<50×109/L的患者根据有无出血表现,分为出血组(29例)和未出血组(71例)。所有患者均抽取静脉血进行血小板计数(PLT)和APCT测定。结果两组... 目的分析活化血浆凝固时间(APCT)在预防性血小板输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血小板计数<50×109/L的患者根据有无出血表现,分为出血组(29例)和未出血组(71例)。所有患者均抽取静脉血进行血小板计数(PLT)和APCT测定。结果两组PLT和AP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APCT出血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PLT;以APCT≥92s作为血小板输注的界点值,可有效预防由血小板减低引起的出血。结论 APCT可以反映血小板数量和质量的变化,也能较全面的评估血小板的输注疗效,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阂值确定为APCT≥92s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血浆凝固时间 预防性 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
下载PDF
血液实验教学中血浆制备的条件优化及储存时间对实验效果的影响
20
作者 麻海娟 曹性玲 +4 位作者 曾丽梅 吴丽珍 程小浪 周青 黄志华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572-575,578,共5页
目的:对生理学血液实验教学中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及少血小板血浆(platelet-poorplasma,PPP)制备条件进行优化,并明确血浆储存时间对实验效果的影响。方法:比较家兔麻醉状态下不同采血方法、家兔有无麻醉、... 目的:对生理学血液实验教学中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及少血小板血浆(platelet-poorplasma,PPP)制备条件进行优化,并明确血浆储存时间对实验效果的影响。方法:比较家兔麻醉状态下不同采血方法、家兔有无麻醉、采血后血液置于不同材质的试管以及不同离心参数等因素对PRP及PPP凝血时间以及得率的影响;并且测定储存时间对制备的血浆凝固时间的影响。结果:(1)家兔麻醉状态下,三种采血法(头皮针颈动脉采血、颈动脉放血、心脏采血)无明显差异;(2)采用心脏采血方法,在家兔清醒状态下采血所得PRP凝固时间比麻醉状态下的时间更短(P﹤0.001);(3)玻璃离心管作为容器所得PRP和PPP的凝固时间分别较塑料离心管的短(P﹤0.001),且塑料离心管所得PPP得率高于玻璃采血管(P﹤0.01);(4)三种离心参数制备PRP,以Aghaloo法PRP的凝固时间最长(P﹤0.001),本科室传统离心法与Landesberg法的凝固时间无统计学差异;Land-esberg法和Aghaloo法的PRP得率无差异,但较本科室传统离心法高(P﹤0.001);(5)PRP和PPP于-20℃储存1-360d后,对血浆凝固时间无明显影响。结论:PRP的制备以家兔在清醒状态下、心脏采血、采用玻璃离心管、以Landesberg法离心,血浆得率高、凝固时间短;PPP的制备采用塑料离心管,以1500×g离心30min,血浆得率高、凝固时间长。将所得血浆分装,-20℃保存,血小板活性可保持一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少血小板血浆 凝血时间 血浆储存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