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Active Control on Tip Leakage Flow in Axial Turbine 被引量:6
1
作者 李伟 乔渭阳 +1 位作者 许开富 罗华铃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29-137,共9页
In an effort to reduce the blade tip clearance leakage in turbine designs, this article aims to numerically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ctive jet-flow injected from the blade tip platform upon the blade tip clearance ... In an effort to reduce the blade tip clearance leakage in turbine designs, this article aims to numerically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ctive jet-flow injected from the blade tip platform upon the blade tip clearance flow. A CFD code integrated with dense-correction-based 3D 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equations together with the well-proven Reynolds stress model (RSM) is adopted. The variation of specific heat is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he effects of jet-flow on the tip clearance flow are simulated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p clearance height INJECTION tip leakage vortex active control numerical simulation
原文传递
压气机内部旋转不稳定的研究综述
2
作者 楚武利 陈向艺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共15页
旋转不稳定是压气机工作在高负荷近失速工况时的一种常见现象。研究旋转不稳定在降低压气机工作噪声、减小流致振动以及保障航空发动机稳定工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旋转不稳定现象进行了回顾,详细讨论了旋转不稳定的特征。其次,... 旋转不稳定是压气机工作在高负荷近失速工况时的一种常见现象。研究旋转不稳定在降低压气机工作噪声、减小流致振动以及保障航空发动机稳定工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旋转不稳定现象进行了回顾,详细讨论了旋转不稳定的特征。其次,重点调研了旋转不稳定的起源和机理,将旋转不稳定产生的原因归纳为叶尖泄漏流、涡脱落以及流动剪切等类别。此外,回顾了模拟旋转不稳定的数值方法,讨论了多种流动控制手段对旋转不稳定的作用效果。最后,对旋转不稳定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 旋转不稳定 叶尖泄漏流 涡脱落 非定常流 数值模拟 流动控制 综述
下载PDF
Active generalized predictive control of turbine tip clearance for aero-engines 被引量:6
3
作者 Peng Kai Fan Ding +2 位作者 Yang Fan Fu Qiang Li Yong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5期1147-1155,共9页
Active control of turbine blade tip clearance continues to be a concern in design and control of gas turbines. Ever increasing demands for improved efficiency and higher operating temperatures require more stringent t... Active control of turbine blade tip clearance continues to be a concern in design and control of gas turbines. Ever increasing demands for improved efficiency and higher operating temperatures require more stringent tolerances on turbine tip clearance. In this paper, a turbine tip clearance control apparatus and a model of turbine tip clearance are proposed; an implicit active generalized predictive control (GPC), with auto-regressive (AR) error modification and fuzzy adjustment on control horizon, is presented, as well as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 of robust per- turbation radius of the system. The active clearance control (ACC) of aero-engine turbine tip clear- ance is evaluated in a lapse-rate take-off transient, along with the compar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stability and robustness of the active tip clearance control sys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ultant active tip clearance control system with the improved GPC has favorable steadystate and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benefits of increased efficiency, reduced specific fuel consump- tion, and additional service li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e clearance control(ACC) AERO-ENGINE Aircraft Generalized prcdictivc control (GPC) Global convergence Robust perturbation radius Turbine tip clearance
原文传递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Active Tip-clearance Control through Tip Cooling Injection in an Axial Turbine Cascade 被引量:6
4
作者 Maosheng Niu Shusheng Zang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4期306-312,共7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an active tip-clearance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cooling injectionfrom the blade tip surface. It aims to study the influences of air injection on controlling tip clearan... This paper presents a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an active tip-clearance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cooling injectionfrom the blade tip surface. It aims to study the influences of air injection on controlling tip clearance flow, withemphasis on the effects of the injection location on secondary flow and the potential thermal benefits from thecooling jet.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jection lo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distribution of secondary flowwithin the cascade passage. Injection located much closer to the pressure-side comer performs better in reducingtip clearance massflow and its associated losses. However, it also intensifies tip passage vortex, due to less restraintderiving from the reduced tip clearance vortex. Lower plenum total pressure is required to inject equivalentamount of cooling air, but the heat transfer condition on the blade tip surface is a bit worse than that with injectionfrom the reattachment region. Thus the optimum location of air injection should be at the tip separation vortex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e tip-clearance control tip cooling injection injection location tip clearance vortex passagevortex secondary flow
原文传递
压气机叶顶间隙流动与控制研究进展
5
作者 韩汶昕 张雪辉 +5 位作者 许剑 傅力宏 蒋鑫 郭文宾 谢宇超 陈海生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40-1962,共23页
压缩空气储能被视为最具发展潜力的物理储能技术,作为其核心部件,压气机的性能表现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储能系统的经济性和效率。叶顶间隙流动因其复杂的三维流动特性,对压气机内部流场结构变化存在重要作用,是影响整机性能的关键因素。... 压缩空气储能被视为最具发展潜力的物理储能技术,作为其核心部件,压气机的性能表现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储能系统的经济性和效率。叶顶间隙流动因其复杂的三维流动特性,对压气机内部流场结构变化存在重要作用,是影响整机性能的关键因素。文章依照叶顶结构特点分类总结了带冠、无冠轴流压气机和开式/半开式、闭式离心压气机叶顶间隙流动产生的机理,根据压气机流动特性,进一步综述国内外压气机叶顶间隙流动的研究进展,形成以下结论:对于无冠轴流压气机,非定常叶顶间隙流动与失速、叶片噪声及振动问题密切相关,需扩充研究成果以优化叶顶设计;带冠轴流压气机缺乏实验和数据支撑,流动控制手段单一,可尝试跨领域应用控制技术;离心压气机叶顶间隙流动研究仍需探索变间隙特性和周向不均匀性对流动结构的影响,并提升应对流场变化的能力。未来研究可着重于高精度数值模拟方法的应用推广、跨领域控制技术的尝试和复合结构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空气储能 压气机 叶顶间隙流动 流动控制技术
下载PDF
Research on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 method for turbine blade tip clearance 被引量:2
6
作者 WANG WeiMin SHAO Xing +2 位作者 LI QiHang Gao JinJi HAO ZeRui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1795-1804,共10页
Blade tip clearance(BTC) i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efficiency and reliability of high performance turbomachinery such as heavy duty steam turbines, aircraft engines and other gas turbo machines. The self... Blade tip clearance(BTC) i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efficiency and reliability of high performance turbomachinery such as heavy duty steam turbines, aircraft engines and other gas turbo machines. The self-adjusting ability of BTC according to the operation condition changing is important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performance. In this paper, the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adjusting the BTC by controlling the axial displacement of the rotor were proposed and studied. The basic principle is that the BTC of the turbomachinery with a conical tail shroud will be affected by the axial displacement of rotor and thereby can be adjusted by controlling the axial position of rotor, which can be adjusted by the controllable oil pressure acting on the thrust bearing. To reach a higher control precision, lower noise and model perturbation, an adaptive quasi-sliding mode control(AQSMC) algorithm based on the disturbance observer(DOB) was designed, and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were carried out.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is algorithm can not only effectively suppress the disturbance, but also, compared with the general reaching law, effectively reduce the chattering and transient high gain switching effect of the closed-loop controller system and avoid the instability caused by the controller. Based on the DOB-AQSMC algorithm, the BTC was stabilized within 2 s with no overshoot and no misalignment in the test rig, and this algorithm achieves a better control performance than the proportion-integral-differential(PID) algorithm. These achievements can be used to push forward the intelligent turbomachinery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DE tip clearance TURBOMACHINERY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 DOB-AQSM method
原文传递
伸缩式斜柱对垂直轴风力机气动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欧华浩 叶舟 +3 位作者 刘青松 李根 罗帅 李春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76-383,共8页
为改善垂直轴风力机动态失速特性,提出一种可随风力机方位角变化而自动伸缩的斜柱结构翼型。以NACA0021翼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其对垂直轴风力机动态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伸缩式斜柱在作用方位角内可显著抑制流动分... 为改善垂直轴风力机动态失速特性,提出一种可随风力机方位角变化而自动伸缩的斜柱结构翼型。以NACA0021翼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其对垂直轴风力机动态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伸缩式斜柱在作用方位角内可显著抑制流动分离并提高垂直轴风力机转矩,最大风能利用系数较原始翼型提高13.6%;同时,伸缩式斜柱可使最佳工况点向低尖速比偏移,提高整机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轴风力机 主动控制 流动分离 气动性能 伸缩式斜柱 尖速比
下载PDF
涡轮叶尖热主动间隙控制系统布局分析
8
作者 赵家军 赵耘墨 《航空科学技术》 2023年第3期77-81,共5页
涡轮叶尖间隙控制系统是现代军、民用大涵道比航空发动机普遍采用的提高发动机性能的重要系统之一。本文分析研究了现代大涵道比航空发动机典型的涡轮叶尖热主动间隙控制(ACC)系统的结构布局及冷却空气流向,根据各自特点将其总结归纳为... 涡轮叶尖间隙控制系统是现代军、民用大涵道比航空发动机普遍采用的提高发动机性能的重要系统之一。本文分析研究了现代大涵道比航空发动机典型的涡轮叶尖热主动间隙控制(ACC)系统的结构布局及冷却空气流向,根据各自特点将其总结归纳为双层机匣内置冲击隔板和机匣外部环绕冲击冷却管两种形式。其中,双层机匣内置冲击隔板布局结构简单,采用的引自高压气源的冷气在实现间隙控制功能后可以用于二次冷却其他部件,但从高压压气机中间级引气的性能代价比较高,因此实际应用较少。机匣外部环绕冲击冷却管布局结构件较多,但可以实现冷却管与机匣外壁凸肋的紧密配合,从而实现最优的冲击靶向位置及冲击距,增强机匣热响应效率,而且采用引自风扇后低压气源的冷气的性能代价低。从发动机实际应用来看,机匣外部环绕冲击冷却管布局在现代大涵道比发动机上应用较多,成为涡轮热主动间隙控制系统结构布局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叶尖间隙 主动间隙控制 布局 冲击冷却
下载PDF
涡轮叶尖间隙泄漏流动主动控制数值模拟 被引量:22
9
作者 李伟 乔渭阳 +2 位作者 许开富 罗华铃 孙大伟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60-1265,共6页
结合基于压力修正的雷诺应力湍流模型加壁面函数的三维计算流体力学程序,对某一轴流涡轮转子采用叶尖间隙射流主动控制对泄漏流场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涡轮叶尖表面选择合适射流孔位置进行射流可以提高涡轮转子效率,其中大... 结合基于压力修正的雷诺应力湍流模型加壁面函数的三维计算流体力学程序,对某一轴流涡轮转子采用叶尖间隙射流主动控制对泄漏流场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涡轮叶尖表面选择合适射流孔位置进行射流可以提高涡轮转子效率,其中大间隙下通过射流孔组合射流可以提高涡轮效率0.35%,小间隙下可以提高0.3%;在射流孔区域靠近叶片表面处流场结构中鞍点数和结点数相等,满足奇点总数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控制 叶尖间隙高度 射流 叶尖泄漏涡
下载PDF
考虑主动间隙控制的涡轮叶尖间隙建模计算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周骁 张海波 +1 位作者 王继强 宁景涛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93-1102,共10页
建立了具有涡轮叶尖间隙计算功能的发动机实时模型并设计了主动间隙控制系统,以反映涡轮叶尖间隙控制对发动机动、静态性能的影响。提出以半无限平面瞬态热传导与多项式拟合相结合的方法,更准确计算发动机动态过程中变化的叶尖间隙;基... 建立了具有涡轮叶尖间隙计算功能的发动机实时模型并设计了主动间隙控制系统,以反映涡轮叶尖间隙控制对发动机动、静态性能的影响。提出以半无限平面瞬态热传导与多项式拟合相结合的方法,更准确计算发动机动态过程中变化的叶尖间隙;基于涡轮叶尖间隙的变化量和涡轮性能参数的关系实时修正当前涡轮性能参数,提高了常规发动机部件级模型的计算准确度,且涡轮叶尖间隙每减少0.25mm,涡轮效率提高1%,耗油率下降1%;在分析气冷式主动间隙控制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可以控制叶尖间隙变化的机械式主动间隙控制系统,使动态过程中变化的叶尖间隙始终处于指令间隙。通过对发动机地面加速过渡过程和巡航减速过渡过程的仿真,验证了上述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 涡轮叶尖间隙 实时模型 多项式拟合 主动间隙控制
下载PDF
发动机主动间隙控制系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7
11
作者 常智勇 曲胜 黎旭 《航空发动机》 2014年第6期73-78,共6页
为了尽可能减少燃油消耗,并进一步降低使用成本和环境影响,航空发动机需要保持较高的整机效率。由于涡轮间隙严重影响涡轮效率,为消除其不利影响,分析了叶尖间隙形成和变化的机理及主要影响因素,重点综述了3种不同的主动间隙控制系统的... 为了尽可能减少燃油消耗,并进一步降低使用成本和环境影响,航空发动机需要保持较高的整机效率。由于涡轮间隙严重影响涡轮效率,为消除其不利影响,分析了叶尖间隙形成和变化的机理及主要影响因素,重点综述了3种不同的主动间隙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及其技术特点,总结了主动间隙控制在提高整机效率、降低燃油消耗、减少排放、降低维护费用等方面的巨大收益,并对主动间隙控制技术的关键技术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认为国内需要认识到主动间隙控制技术的重要性并大力开展其关键技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间隙控制 叶尖间隙 涡轮 整机效率 航空发动机
下载PDF
一种涡轮叶尖间隙主动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4
12
作者 侯育军 张小栋 +1 位作者 贾丙辉 杜玉环 《测控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4-58,62,共6页
为了提高现代航空发动机的性能,通过机械装置来控制(减小)涡轮叶尖间隙成为现在和未来的一个研究热点。在分析研究了航空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涡轮叶尖间隙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双闭环主动快速控制系统。进而,设计了一种可以控... 为了提高现代航空发动机的性能,通过机械装置来控制(减小)涡轮叶尖间隙成为现在和未来的一个研究热点。在分析研究了航空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涡轮叶尖间隙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双闭环主动快速控制系统。进而,设计了一种可以控制非均匀叶尖间隙变化的作动装置,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数学建模分析。最后,分别通过PID和模糊PID两种控制器工作方式,对所设计的涡轮叶尖间隙主动快速控制系统的控制效果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起飞时段,PID控制曲线与模糊自适应PID控制曲线基本重合;但是在巡航、迅速减速、迅速加速、再次巡航时段,模糊自适应PID的控制效果要明显优于PID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尖间隙 双闭环 主动控制 模糊自适应PID
下载PDF
压气机旋转不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亚东 李涛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8-81,共14页
在压气机运行过程中,旋转不稳定是一种常见的流动不稳定现象。研究旋转不稳定性对保障压气机安全高效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回顾了旋转不稳定性研究的发展历程,从概念特征、产生机制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从现有的研究情况来看... 在压气机运行过程中,旋转不稳定是一种常见的流动不稳定现象。研究旋转不稳定性对保障压气机安全高效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回顾了旋转不稳定性研究的发展历程,从概念特征、产生机制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从现有的研究情况来看,旋转不稳定性与叶顶泄漏流有关的动力学模式或者与剪切层不稳定性有关。随后,梳理了旋转不稳定性的若干研究手段;介绍了旋转不稳定性导致的噪声和振动问题,并列举了现有的控制方法;讨论了旋转不稳定性与旋转失速之间的关联。最后,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 旋转不稳定性 旋转失速 叶顶间隙 模态分解 流动控制
下载PDF
可控吸气实时抑制叶顶密封气流激振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立东 邢健 +1 位作者 丁磊 尹德志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2-246,394,共5页
利用叶顶吸气抑制密封气流激振,实现对密封气流激振的主动实时控制。开发了一套基于LABVIEW的可控闭环流量调节系统,可根据叶片振动幅值反馈调节喷射流量或吸气流量。在叶片两侧为光滑密封和蜂窝密封两种条件下,实验研究了闭环可控吸气... 利用叶顶吸气抑制密封气流激振,实现对密封气流激振的主动实时控制。开发了一套基于LABVIEW的可控闭环流量调节系统,可根据叶片振动幅值反馈调节喷射流量或吸气流量。在叶片两侧为光滑密封和蜂窝密封两种条件下,实验研究了闭环可控吸气对叶顶密封气流激振的控制。研究结果表明,吸气流量随叶片振动幅值变化而实时调节,叶片振动幅值被实时控制在工况设定的阀值内。光滑密封条件下,闭环可控吸气减振效果能达到30%,蜂窝密封条件下的减振效果可提高到40%,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结合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顶密封气流激振 主动控制 吸气 蜂窝密封 减振
下载PDF
船用燃气轮机间隙流动的主动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鹏鹰 牛茂升 臧述升 《燃气轮机技术》 2014年第2期1-7,共7页
本文主要对采用叶顶喷气方法来控制船用燃气轮机涡轮叶栅中的间隙流动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重点在于叶顶喷气对间隙流动的影响分析,因此采用三孔探针对叶栅出口截面的流场分布进行了测量,同时还测量了叶片表面静压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 本文主要对采用叶顶喷气方法来控制船用燃气轮机涡轮叶栅中的间隙流动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重点在于叶顶喷气对间隙流动的影响分析,因此采用三孔探针对叶栅出口截面的流场分布进行了测量,同时还测量了叶片表面静压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叶顶喷气可以减弱间隙流动,降低间隙流动损失。研究还发现,喷气位置对喷气效果有较大的影响。采用相同的试验条件时,当喷气孔位于叶片后部位置时可以获得更好的喷气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燃气轮机 间隙流动控制 叶顶喷气 二次流
下载PDF
机匣喷气量对涡轮间隙流动控制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牛茂升 臧述升 《燃气轮机技术》 2009年第3期40-45,共6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机匣喷气量大小对涡轮间隙流动控制的影响。结果显示,在10%轴向弦长位位置喷气时,增大喷气量,喷气在间隙内轴向上影响范围增大,对间隙流阻塞作用增加,间隙涡出现位置推迟。同时减小了间隙涡、上通道涡区熵增,尤其...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机匣喷气量大小对涡轮间隙流动控制的影响。结果显示,在10%轴向弦长位位置喷气时,增大喷气量,喷气在间隙内轴向上影响范围增大,对间隙流阻塞作用增加,间隙涡出现位置推迟。同时减小了间隙涡、上通道涡区熵增,尤其是上通道涡区损失大幅减小,并减弱机匣喷气引起的气流偏转不足/过偏现象。叶顶压力面附近由间隙流动引起的低压区减小,并向叶片尾缘移动。但由于喷气量增大使得动叶输出功率下降,使得涡轮效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流动控制 机匣喷气量 间隙涡 通道涡
下载PDF
叶栅进口冲角对叶顶喷气效果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牛茂升 臧述升 《燃气轮机技术》 2011年第2期24-29,共6页
叶顶喷气方案已经被认为是较好的控制涡轮动叶叶顶间隙流动的方法之一。燃气轮机经常运行在非设计工况下,因此对叶顶喷气在不同进口冲角工况下的控制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共进行了五个不同的进口冲角,分别是-15°、-8.5°、0... 叶顶喷气方案已经被认为是较好的控制涡轮动叶叶顶间隙流动的方法之一。燃气轮机经常运行在非设计工况下,因此对叶顶喷气在不同进口冲角工况下的控制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共进行了五个不同的进口冲角,分别是-15°、-8.5°、0°(设计工况)、8.5°及12°下的喷气效果的分析。试验结果显示,在这五个不同的进口冲角工况下,叶顶喷气都能有效地控制间隙涡强度及占据范围。同时,叶顶喷气也都可以有效地减弱各个进口冲角工况下间隙涡区气流过偏/偏转不足现象。从出口截面总压损失分布发现,即使在大冲角工况下,叶顶喷气也能较好地降低出口截面总压损失。冲角i=-8.5°时,叶顶喷气的效果最佳。随着冲角增大或减小,叶顶喷气效果都会减弱,冲角i=12°时效果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流动控制 叶顶喷气 进口冲角 涡轮叶栅
下载PDF
主动叶尖间隙模型预测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
18
作者 贾丙辉 闫国栋 冯勇 《测控技术》 CSCD 2015年第7期86-89,97,共5页
为将发动机全工况内叶尖间隙控制在最佳状态,首先,提出实现间隙主动控制的双闭环控制系统结构;其次,设计一种由多个电子机械式作动装置成的可变结构的机匣结构,并建立了其数学模型;然后,应用基于串级模型预测控制的主动间隙控制策略,完... 为将发动机全工况内叶尖间隙控制在最佳状态,首先,提出实现间隙主动控制的双闭环控制系统结构;其次,设计一种由多个电子机械式作动装置成的可变结构的机匣结构,并建立了其数学模型;然后,应用基于串级模型预测控制的主动间隙控制策略,完成了控制器的设计;最后,以某发动机叶尖间隙变化为被控对象,仿真验证了所设计系统。结果表明:所设计系统控制偏差≤0.01 mm,对对称性间隙变化和非对称性间隙变化的控制效果均较好,可为主动叶尖间隙控制的实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叶尖间隙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 双闭环系统 仿真分析
下载PDF
基于射流技术的涡轮叶尖泄漏流损失控制数值研究
19
作者 宋杨 乔渭阳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25,共8页
利用CF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GE-E^3第一级高压涡轮的端区流场。针对间隙泄漏流流场损失,采用叶尖射流的主动控制方法,分析和比较了由此对端区流场及涡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涡轮动叶叶尖采用合适的射流孔、射流流量或射流角度,可有... 利用CF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GE-E^3第一级高压涡轮的端区流场。针对间隙泄漏流流场损失,采用叶尖射流的主动控制方法,分析和比较了由此对端区流场及涡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涡轮动叶叶尖采用合适的射流孔、射流流量或射流角度,可有效提高涡轮效率;涡轮端区流场对射流孔位置变化最为敏感,射流流量次之,而射流角度变化的作用有限;采用多孔射流方案时,涡轮效率最大可提高0.7%;采用叶尖射流主动控制的最终效果,取决于射流带来的正面作用与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 叶尖泄漏流 射流 流场 主动控制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叶尖间隙控制系统中横流效应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兆颖 毛军逵 +2 位作者 夏木云 屠泽灿 梁凤丽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030-2039,共10页
为了研究带初始横流冷却管式阵列射流冲击换热特性,以基于机匣热变形控制的叶尖间隙控制系统为对象,试验研究了机匣外置多排冷却空气管结构中,初始横流雷诺数(0~8×104)对射流冲击机匣表面换热特性的影响。研究中发现,相比横流雷诺... 为了研究带初始横流冷却管式阵列射流冲击换热特性,以基于机匣热变形控制的叶尖间隙控制系统为对象,试验研究了机匣外置多排冷却空气管结构中,初始横流雷诺数(0~8×104)对射流冲击机匣表面换热特性的影响。研究中发现,相比横流雷诺数,冲击雷诺数对靶面平均换热系数的影响更大,平均换热系数随着冲击雷诺数的增加显著提高。初始横流的加入,冲击滞止区发生了沿初始横流流向的偏移,削弱了靶面的冲击换热效果,局部换热数的峰值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横流雷诺数超过4×104后,冲击滞止区下游出现一个'鱼尾形'的换热强化区域,且随着横流雷诺数增加,该鱼尾状区域范围逐步增大,靶面换热效果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冲击孔间距越小,靶面局部和平均换热系数越大,此时横流的影响相对较小,在本文研究参数范围内,冲击孔间距比为4时,会获得更好的换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尖间隙控制 横流 冲击 强化传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