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肩三针透刺电针法联合一指禅理筋法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价值分析
1
作者 张洪坤 李丹妮 +1 位作者 蔡烨谦 张天羽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5期21-25,共5页
目的:应用新肩三针透刺电针法联合一指禅理筋法对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进行价值分析。方法:将86例粘连期肩关节周围炎随机患者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选用新肩三针透刺电针法加常规推拿法,观察组选用新肩三针透刺电针法联... 目的:应用新肩三针透刺电针法联合一指禅理筋法对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进行价值分析。方法:将86例粘连期肩关节周围炎随机患者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选用新肩三针透刺电针法加常规推拿法,观察组选用新肩三针透刺电针法联合一指禅理筋法,治疗后,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VAS、JOA、Constant-Murley评分、血清CRP、IL-1β、TNF-α、COX-2水平及三角肌表面肌电数值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0.70%(39/43),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3.72%(36/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肩三针透刺电针法联合一指禅理筋法治疗粘连期肩周炎,能减轻粘连期肩周炎患者疼痛情况及肩关节活动度,还能明显缩短疗程并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肩三针 电针 一指禅理筋法 肩关节周围炎
下载PDF
调督理筋针法联合温针灸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
2
作者 金好 张浩 +1 位作者 巩慧慧 翟荣慧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200-203,共4页
目的探讨调督理筋针法联合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三烯D4(leukotriene D4,LTD4)、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来该... 目的探讨调督理筋针法联合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三烯D4(leukotriene D4,LTD4)、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来该院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温针灸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调督理筋针法,对比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疗效、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简式McGiu疼痛问卷(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评分和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linical assessment scale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CASCS)评分、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及血清LTD4、MDA和TNF-α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NDI评分和SF-MPQ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CASC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LTD4、MDA和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LTD4、MDA和TNF-α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平均血流速度(mean flow relocity,VM)和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ystolic peak flow velocity,VS)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搏动指数(pulse index,PI)和阻力指数(resistamce index,RI)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较高(P<0.05);两组治疗后活动不利、颈肩部麻木或疼痛、上肢麻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活动不利、颈肩部麻木或疼痛、上肢麻木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采用调督理筋针法联合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疗效,可降低血清LTD4、MDA和TNF-α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督理筋针法 温针灸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下载PDF
针刺、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郭建萍 《河南中医》 2023年第1期141-145,共5页
针刺治疗颈椎病的机制研究多以椎动脉型为主,重点在于神经电生理以及血液循环等方面,在神经根型颈椎病、颈型颈椎病等方面的探索相对较少,分子基因学研究有所欠缺,颈椎病的不同辨证分型缺少大量数据加以论证。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常用针刺... 针刺治疗颈椎病的机制研究多以椎动脉型为主,重点在于神经电生理以及血液循环等方面,在神经根型颈椎病、颈型颈椎病等方面的探索相对较少,分子基因学研究有所欠缺,颈椎病的不同辨证分型缺少大量数据加以论证。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常用针刺方法有电针、毫针、浮针,常用推拿手法有理筋手法、整骨手法、理筋结合整骨手法。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时,穴位的选择可能存在一定程度主观性,这也是针刺治疗安全性的潜在隐患。故临床应用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时,应考虑到颈椎病的分型、各穴位的功效、患者个人因素差异等,实施个性化治疗。在多样本、多指标基础上尽可能减小取穴误差,提升针刺安全性。相较于针刺操作而言,推拿更容易让患者接受。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手法治疗时需注意推拿手法的科学性,当前不少推拿手法操作取决于医者的操作习惯以及个人经验,在客观比较与科学分析方面相对不足。临床应用推拿治疗时应进一步对治疗的禁忌证及适应症加以规范,避免不当推拿造成神经功能受到负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针刺疗法 电针 毫针 浮针 推拿手法 理筋手法 整骨手法 理筋结合整骨手法
下载PDF
调督理筋针配合循经点刺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闫利敏 闫素敏 《河南中医》 2023年第5期767-771,共5页
目的:观察调督理筋针配合循经点刺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6月至2022年8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6例,辨证为气滞血瘀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 目的:观察调督理筋针配合循经点刺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6月至2022年8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6例,辨证为气滞血瘀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疗法治疗,观察组给予调督理筋针配合循经点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中医证候积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有效率为73.02%,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督理筋针配合循经点刺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够改善患者中医证候、颈椎功能障碍,缓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气滞血瘀证 调督理筋针 循经点刺
下载PDF
理筋牵张手法联合靳氏肩三针针刺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疼痛及肩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潘中强 徐晶 +2 位作者 李金霞 朱成林 傅瑞阳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42-148,共7页
目的:观察理筋牵张手法联合靳氏肩三针针刺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疼痛及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SIS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靳氏肩三针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理筋牵张手... 目的:观察理筋牵张手法联合靳氏肩三针针刺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疼痛及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SIS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靳氏肩三针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理筋牵张手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定量化表评分(CMS)变化以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及CMS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理筋牵张手法联合靳氏肩三针针刺对SIS患者疼痛的缓解及肩关节功能的改善均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按摩 针刺疗法 理筋牵张手法 靳三针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视觉模拟量表 肩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盆骶调筋针法联合手法整复治疗产后骨盆痛: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吴家满 卓缘圆 +3 位作者 覃晓玲 于晓英 胡珊 宁艳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2-266,共5页
目的:观察盆骶调筋针法联合手法整复与单纯手法整复对产后骨盆痛的影响。方法:将80例产后骨盆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手法整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盆骶调筋针法针刺治疗,穴取命门、大... 目的:观察盆骶调筋针法联合手法整复与单纯手法整复对产后骨盆痛的影响。方法:将80例产后骨盆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手法整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盆骶调筋针法针刺治疗,穴取命门、大肠俞、腰阳关、次髎、中髎、环跳、阳陵泉。两组均隔日1次,每周3次,3次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盆底功能障碍评分法(PFDI-20)、盆底功能影响问卷(PFIQ-7)评分及性生活指标(性生活次数、性高潮频次)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38/40),优于对照组的77.5%(31/40,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ODI、PFDI-20和PFIQ-7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JOA评分、性生活指标较治疗前增加(P<0.01),且以上指标的变化幅度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盆骶调筋针法联合手法整复可有效减轻产后骨盆痛患者疼痛症状,提高盆底肌纤维的肌力,疗效优于单纯手法整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骨盆痛 盆骶调筋针法 针刺 手法整复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