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nagement of infected 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 被引量:1
1
作者 Efstathios T Pavlidis Theodoros E Pavlidis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3年第2期482-486,共5页
Necrotizing or severe pancreatitis represents approximately 10%-20%of acute pancreatitis.30%-40%of patients with 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ANP)will develop debris infection through translocation of intestinal mic... Necrotizing or severe pancreatitis represents approximately 10%-20%of acute pancreatitis.30%-40%of patients with 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ANP)will develop debris infection through translocation of intestinal microbial flora.Infected ANP constitutes a serious clinical condition and is complicated by severe sepsis with high mortality rates of up to 40%despite progress in current intensive care.The timely detection of sepsis is crucial.The Quick 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core,procalcitonin levels>1.8 ng/mL and increased lactates>2 mmol/L(>18 mg/dL),indicate the need for urgent management.The escalated step-by-step management protocol starts with broad-spectrum antibiotics,percutaneous drainage or endoscopic management,and ends with surgical management if needed.The latter includes necrosectomy(either laparoscopic or traditional open surgery),peritoneal lavage and extensive drainage.This management protocol increases the chance of survival to approximately 60%in patients with otherwise fatal cases.Any treatment choice must be individualized,and the timing is critic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CREAS acute abdomen acute pancreatitis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 SEPSIS septic shock
下载PDF
Surgical operation of a massive retroperitoneal tumor
2
作者 Shao-Yan Yang Yong-Chao He +2 位作者 Meng-Yuan Pei He Zhang Xiao-Yu Liu 《Nursing Communications》 2022年第1期97-100,共4页
Summarize the surgical cooperation of a massive retroperitoneal tumor. The main surgical cooperation points include: clos e observation of the patient's vital signs and condition changes, strengthen ing the preven... Summarize the surgical cooperation of a massive retroperitoneal tumor. The main surgical cooperation points include: clos e observation of the patient's vital signs and condition changes, strengthen ing the prevention of potential complications, mak ing full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 master ing the coordination points of hand washing, itinerant nurses, and effective massive bleeding treatment plan, etc. Through perfect surgical cooperation and nursing, the patient's condition was stable and discharged smooth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ge retroperitoneal tumor acute hemorrhagic shock surgical cooperation
下载PDF
胃肠相关性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对策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力波 陈新岐 +1 位作者 陈志良 蔡永昌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胃肠相关性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的危险因素及其相对应治疗对策。方法收集82例胃肠相关性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预后进行分析,比较治疗效果。结果82例患者中58例抢救成功,24例死亡,存活率70.... 目的探讨胃肠相关性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的危险因素及其相对应治疗对策。方法收集82例胃肠相关性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预后进行分析,比较治疗效果。结果82例患者中58例抢救成功,24例死亡,存活率70.7%;患者发生胃肠相关性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与慢性病史、手术干预、器官衰竭个数(≥2)、抗生素使用是否采用降阶梯治疗及凝血障碍等因素相关(P<0.05);其中独立危险因素有:慢性病史、手术干预、器官衰竭个数(≥2)及抗生素使用是否采用降阶梯治疗;与患者年龄、性别、疾病发生部位及细菌学检查结果无关(P>0.05)。结论密切注意胃肠相关性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危险因素,及早规范治疗,可能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相关性急腹症 感染性休克 预后 诊治对策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减轻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志金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23期52-54,共3页
目的探析右美托咪定减轻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92例患者为研究资料,按照入院时间顺序的先后分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予以安慰剂治疗,观察组予以右美托咪定治疗,对比两... 目的探析右美托咪定减轻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92例患者为研究资料,按照入院时间顺序的先后分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予以安慰剂治疗,观察组予以右美托咪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拔管前,观察组患者的RS和OAAS情况对对照组相比(P<0.05),不同时间点RSS情况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的应用,能使全麻者的苏醒躁动状况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急腹症 感染性休克
下载PDF
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死亡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小东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13期104-105,共2页
目的对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死亡患者的死亡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54例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死亡原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通... 目的对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死亡患者的死亡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54例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死亡原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的年龄超过65岁,白蛋白水平低于30 g/L,降钙素原水平超过0.5 ng/ml,器官衰竭超过2个为患者死亡的独立因素。进行Logistic单因素,患者的年龄、白蛋白水平(首诊)、降钙素原水平(首诊)、器官衰竭个数(个)、是否存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患者的死亡为正相关性。结论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尽早接受干预能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升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腹症 感染性休克 危险因素 回归分析
下载PDF
血液灌流治疗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郑锦源 叶家骏 李东华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25期3803-3804,共2页
目的观察常规治疗基础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急腹症导致感染性休克的疗效。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HP,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通过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Pa... 目的观察常规治疗基础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急腹症导致感染性休克的疗效。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HP,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通过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Pa O:/Fi Oz)、C一反应蛋白(CRP)、乳酸水平、降钙素原(PCT)、白细胞及心率,同时观察两组的住ICU天数、死亡率、不良反应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后(MAP)、Pa O2/Fi O2、CRP、乳酸水平、PCT、白细胞、心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死亡率分别为13.3%和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联合HP治疗能更有效地清除炎症介质,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减低患者死亡率,缩短ICU住院时间,说明联合HP治疗急腹症感染性休克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灌流 急腹症 感染性休克 死亡率
下载PDF
胃肠相关急腹症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高危因素 被引量:3
7
作者 彭震 刘美鹏 刘洪涛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6期720-722,共3页
目的探究胃肠相关急腹症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高危因素。方法选取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外科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36例胃肠相关急腹症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不同治疗方式的治疗情况... 目的探究胃肠相关急腹症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高危因素。方法选取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外科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36例胃肠相关急腹症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不同治疗方式的治疗情况及预后,并对胃肠相关急腹症并发感染性休克死亡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烦躁不安、表情淡漠、四肢厥冷、血压低、尿量少以及心率低,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患者在体温上无明显差异;手术治疗的抢救成功率(88.39%)明显高于保守治疗(50.00%),其死亡率(11.61%)明显低于保守治疗(50.0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患者是否死亡为观测依据,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器官衰竭个数、慢性病史是胃肠相关性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显著影响因素(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器官衰竭个数≤1是胃肠相关性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死亡的保护因素,有慢性病史是胃肠相关性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临床胃肠相关性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早期诊治中需要关注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高危因素,及早进行有效治疗,密切关注老年患者、多个器官衰竭患者以及有慢性病史患者,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疾病 急腹症 感染性休克 临床特征 高危因素
下载PDF
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的相关因素分析及临床诊治对策 被引量:6
8
作者 曹兵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3年第10期777-780,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的相关因素,并予以相对应的措施进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患者,对其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比较治疗后的效果情况。结果:40例患者中有31例抢救成功,9例死亡,存活率为77... 目的:探讨影响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的相关因素,并予以相对应的措施进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患者,对其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比较治疗后的效果情况。结果:40例患者中有31例抢救成功,9例死亡,存活率为77.5%。患者发生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的影响因素有:高龄(≥60岁)、多种合并症(≥2种)、慢性疾病史、有创检查和治疗、器官衰竭个数多(>2个)、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脏器功能衰竭综合征,低蛋白血症(P<0.05)。与患者的性别、血培养、住院时间、静脉营养、手术治疗等无关(P>0.05),其中年龄、多种合并症、脏器功能衰竭综合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高危险因素。结论:密切注意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的影响因素,及时早期规范治疗,可提高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降低死亡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腹症 感染性休克 相关因素 诊治
下载PDF
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临床麻醉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彭英忠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3期80-80,82,共2页
目的探讨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的临床常见类型及麻醉处理方式。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40例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联合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单纯气管内全... 目的探讨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的临床常见类型及麻醉处理方式。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40例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联合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单纯气管内全麻。对插管前后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联合组插管前后生命体征变化不明显;对照组插管前后,生命体征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的术后苏醒时间比对照组缩短。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法效果佳,而且安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腹症 感染性休克 硬膜外阻滞 全身麻醉
下载PDF
急腹症合并休克100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团结 《安徽医药》 CAS 2004年第5期352-353,共2页
目的 探讨外科急腹症合并感染性或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0 0例急腹症合并休克的临床资料。结果  1 0 0例患者中感染性休克占 5 6 % (5 6 /1 0 0 ) ,原发病多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AOSC) ,出血性休克占 4 4 %... 目的 探讨外科急腹症合并感染性或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0 0例急腹症合并休克的临床资料。结果  1 0 0例患者中感染性休克占 5 6 % (5 6 /1 0 0 ) ,原发病多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AOSC) ,出血性休克占 4 4 % (4 4 /1 0 0 ) ,多为外伤性肝脾破裂出血。抗休克治疗后 ,89例经手术治疗。治愈率为 6 9 7% (6 2 /89) ,非手术治疗 1 1例 ,均死亡。治疗中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2 7例 ,总发生率 2 7% (2 7/1 0 0 ) ,感染性休克占 39 3% (2 2 /5 6 ) ,出血性休克 1 1 4 % (5 /4 4 ) ,多发生在病程的 1~ 3d。发生急性肾功能哀竭 2 3例 ,发生率 2 3% (2 3/1 0 0 )。本组 1 0 0例病死率 35 % (35 /1 0 0 ) ,死亡主要原因为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 ,占 6 5 7% (2 3/35 )。结论 外科急腹症合并休克时 ,应首先紧急抗休克治疗 ,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时手术是必要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腹症 休克 感染性 出血性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对不同麻醉方式应用于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的影响进行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田海平 郭林选 《中医临床研究》 2016年第30期60-61,共2页
目的:分析和研究不同麻醉方式对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我们将2014年5月—2016年5月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68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术中麻醉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全麻组34例与联合麻醉组34例。全麻组患者术中采用气管... 目的:分析和研究不同麻醉方式对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我们将2014年5月—2016年5月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68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术中麻醉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全麻组34例与联合麻醉组34例。全麻组患者术中采用气管内插管吸入麻醉方式进行麻醉处理;联合麻醉组患者术中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气管全麻进行麻醉处理,将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及救治情况对比。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监测值无明显差异P>0.05;麻醉诱导后两组患者流动力学各项指标监测值均有较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临床病死率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将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气管全麻方式应用于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手术治疗中,其能够有效维持机体血流动力学稳定,利于保证患者麻醉安全,其对提高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腹症 感染性休克 气管内插管吸入麻醉 硬膜外阻滞麻醉 效果观察
下载PDF
去甲肾上腺素在失血性休克或感染性休克患者麻醉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艳 《药品评价》 CAS 2016年第21期51-53,共3页
目的:研究去甲肾上腺素在失血性或感染性休克患者麻醉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病例来源: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南昌市第三医院收治的42例失血性或感染性休克的手术患者。所有患者麻醉管理中采用血管活性药物去甲肾上腺素以维持血流动力... 目的:研究去甲肾上腺素在失血性或感染性休克患者麻醉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病例来源: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南昌市第三医院收治的42例失血性或感染性休克的手术患者。所有患者麻醉管理中采用血管活性药物去甲肾上腺素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及保障重要脏器的灌注压。观察指标:①术毕拔管率;②麻醉不良事件率;③尿量;④不同时间点患者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BP)、血乳酸(blood lactic acid)的差异。结果:42例患者中,术毕拔管有40例,拔管率为95.24%。,有效地提高了平均动脉压,且心率减慢,同时组织灌注得到改善,尿量较术前增加,P<0.05。42例患者有1例出现肾脏缺血,1例严重感染性休克的患者术后48小时死亡,余未发生外周低灌注或肠管缺血等不良事件。结论:去甲肾上腺素在失血性或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麻醉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心率、血压、组织灌注压、尿量,且未增加麻醉风险,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肾上腺素 失血性或感染性休克 麻醉管理
下载PDF
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措施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同娟妮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27期159-160,共2页
目的探究外科急腹症引起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有效麻醉处理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08例外科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处理,观察组实施麻醉处理。处理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SPO_2... 目的探究外科急腹症引起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有效麻醉处理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08例外科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处理,观察组实施麻醉处理。处理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SPO_2、HR、RR、DBP及SBP情况。结果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SPO_2、HR、RR、DBP及SBP指标改善情况更好,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外科急腹症引起的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麻醉处理中,将麻醉药物选择、剂量控制、术前准备和术中管理视为重点环节,可全面改善麻醉期间患者机体内环境,维持正常脏器功能,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急腹症 感染性休克 麻醉
下载PDF
39例首发急症贲门癌的外科治疗体会
14
作者 方卫红 焦广根 +7 位作者 宋金祥 魏金昌 焦付林 许江锋 李振宇 李建林 申海松 杨旭东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08年第6期499-501,共3页
目的总结首发大出血和穿孔急腹症贲门癌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1990--2004年39例首发急症贲门癌临床治疗情况,其中首发大出血28例,首发穿孔11例;男32例,女7例,年龄48~73岁;确诊后均急诊手术治疗,单纯开腹修补穿孔2例,其余37... 目的总结首发大出血和穿孔急腹症贲门癌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1990--2004年39例首发急症贲门癌临床治疗情况,其中首发大出血28例,首发穿孔11例;男32例,女7例,年龄48~73岁;确诊后均急诊手术治疗,单纯开腹修补穿孔2例,其余37例均采用左后外开胸贲门癌切除。病理:早期腺癌2例,中分化腺癌12例,低分化腺癌16例,黏液腺癌4例,印戒细胞癌3例;TNN分期:I期2例,Ⅱ期9例,Ⅲ期22例,Ⅳ期4例。结果39例无手术死亡,术后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67.7%(21/31)、48.O%(12/25)、28.6%(6/21)、11.1%(1/9)。结论首发大出血或穿孔急症的贲门癌并不代表肿瘤属于很晚期不能切除,若无明显手术禁忌证,宜尽早手术治疗,综合治疗可提高远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外科治疗 上消化道大出血 穿孔急腹症 综合治疗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式对急腹症感染性休克患者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赵伟新 宋慧钢 +2 位作者 李保林 吕东东 王其敏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78-1080,共3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气管全麻与气管内静脉吸入麻醉的应用对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6月临床确诊为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65例,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5例,采用气管内插管吸入...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气管全麻与气管内静脉吸入麻醉的应用对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6月临床确诊为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65例,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5例,采用气管内插管吸入麻醉,观察组30例,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气管全麻。对整个麻醉过程中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术中的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显著低于诱导期(P<0.05);术中观察组患者的SBP与DBP却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自主恢复呼吸时间、睁眼时间以及拔管时间较对照组均显著缩短(P<0.05);两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气管全麻的临床效果优于气管内静脉吸入麻醉,患者的生命体征更加平稳,麻醉后恢复较快且不良反应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方式 急腹症 感染性休克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急腹症感染性休克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周峰 晏玉奎 +2 位作者 许岚 谈鹰 徐鑫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82-1084,1088,共4页
目的研究急腹症感染性休克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月医院临床收治的急腹症感染性休克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55例急腹症感染性休克患... 目的研究急腹症感染性休克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月医院临床收治的急腹症感染性休克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55例急腹症感染性休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71株,革兰阴性菌52株、革兰阳性菌18株和真菌1株,分别占73.24%、25.35%和1.41%;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度高,耐药率为0.00%,对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的耐药性高,耐药率均为100.00%;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度高,耐药率为0.00%,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和他唑巴坦的耐药性高,耐药率均为100.00%。结论急腹症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性普遍较高,临床上应针对药敏结果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干预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腹症 感染性休克 病原菌 耐药性
原文传递
急腹症与休克(附140例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孟军 项建斌 +1 位作者 蔡端 张延龄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406-408,共3页
目的 探讨外科急腹症合并感染性或出血性休克时的临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 140例急腹症与休克的临床资料。结果  140例病人中感染性休克占 5 5 7% (78/ 140 ) ,原发病多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 ;出血性休克占 44 3 % (6 ... 目的 探讨外科急腹症合并感染性或出血性休克时的临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 140例急腹症与休克的临床资料。结果  140例病人中感染性休克占 5 5 7% (78/ 140 ) ,原发病多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 ;出血性休克占 44 3 % (6 2 / 140 ) ,多为外伤性肝脾破裂出血。抗休克治疗后 ,131例经手术治疗 ,治愈率为 6 8 7% (90 / 131) ,非手术治疗 9例 ,均死亡。治疗中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34例 ,总发生率为2 4 3 % (34/ 140 ) ,计感染性休克占 37 2 % (2 9/ 78) ,出血性休克占 8 1% (5 / 6 2 ) ,多发生在病程的 1~ 3天。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30例 ,发生率 2 1 4% (30 / 140 )。本组 140例病死率 35 7% (5 0 / 140 ) ,死亡主要原因为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占 5 6 0 % (2 8/ 5 0 )。结论 外科急腹症合并休克时应首先紧急抗休克治疗 ,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时手术是必要的 ,早期防治MODS可以降低其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腹症 感染性休克 出血性休克
原文传递
右美托咪定减轻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 被引量:15
18
作者 齐艳艳 姚翔燕 +1 位作者 张贝贝 孟凡民 《江苏医药》 CAS 2016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减轻全身麻醉(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86例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手术开始后,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5μg·kg^(-1)·min^(-1)静脉泵入,至手术结束前1h停药,对照组给予安慰剂。...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减轻全身麻醉(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86例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手术开始后,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5μg·kg^(-1)·min^(-1)静脉泵入,至手术结束前1h停药,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比较两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拔管后的镇静评分(RSS),躁动评分(RS)和意识状态评分(OAAS)。结果观察组拔管前后RS低于对照组(P<0.05),OAAS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前后RS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1)·min^(-1)能有效减少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急腹症 感染性休克 躁动
原文传递
急腹症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原菌分析及脑钠肽对预后的评估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淑雯 孙风红 +2 位作者 陶尊晓 宋晶 赵玉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3707-3710,共4页
目的观察分析急腹症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探讨B型利钠肽(BNP)在急腹症感染性休克患者体内变化水平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8月于医院住院治疗的67例急腹症伴有感染性休克的患者的研究资料,依据患者治疗... 目的观察分析急腹症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探讨B型利钠肽(BNP)在急腹症感染性休克患者体内变化水平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8月于医院住院治疗的67例急腹症伴有感染性休克的患者的研究资料,依据患者治疗4周后死亡情况将患者分为死亡组29例和存活组38例,采用微生物鉴定仪对患者采集的标本进行病原菌鉴定分型;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比较血清细胞因子的诊断效能;使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患者BNP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结果 67例患者送检样本共分离出致病菌83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65株占78.31%;存活组患者BNP、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均显著低于死亡组,而LVEF显著高于死亡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急腹症感染性休克患者的BNP水平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758,P<0.05)。结论急腹症感染性休克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BNP水平可以反应患者心脏功能以及对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腹症 感染性休克 病原菌分布 B型利钠肽 预后
原文传递
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郭伟 陈远光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9年第7期1284-1285,共2页
目的探讨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原发病多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本组病例经紧急抗休克治疗后,手术治疗72例,治... 目的探讨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原发病多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本组病例经紧急抗休克治疗后,手术治疗72例,治愈59例(78.7%);非手术治疗23例,治愈10例(43.4%),两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95例患者病死率为27.4%(26/95),主要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占57.7%(15/26)。治疗中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急性肾功能衰竭比较常见,发生率分别为35.8%(34/95)和30.5%(29/95)。结论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体克的治疗对策应首先积极抗体克治疗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同时选择合适的时机及时手术,注意控制感染并早期防治MODS,以上措施的综合运用可以明显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腹症 感染性休克 临床特点 外科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