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2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dentification of risk factors and construction of a nomogram predictive model for post-stroke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1
作者 Xiao-Chen Liu Xiao-Jie Chang +4 位作者 Si-Ren Zhao Shan-Shan Zhu Yan-Yan Tian Jing Zhang Xin-Yue Li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4年第20期4048-4056,共9页
BACKGROUND Post-stroke infection is the most common complication of stroke and poses a huge threat to patients.In addition to prolonging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increasing the medical burden,post-stroke infection... BACKGROUND Post-stroke infection is the most common complication of stroke and poses a huge threat to patients.In addition to prolonging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increasing the medical burden,post-stroke infection also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the risk of disease and death.Clarifying the risk factors for post-stroke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AIS)is of great significance.It can guide clinical practice to perform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 early,minimizing the risk of stroke-related infections and ensuring favorable disease outcomes.AIM 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for post-stroke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AIS and to construct a nomogram predictive model.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206 patients with AI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between April 2020 and April 2023 were retrospectively collected.Baseline data and post-stroke infection status of all study subjects were assessed,and the risk factors for poststroke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AIS were analyzed.RESULTS Totally,48 patients with AIS developed stroke,with an infection rate of 23.3%.Age,diabetes,disturbance of consciousness,high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score at admission,invasive operation,a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were risk factors for post-stroke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AIS(P<0.05).A nomogram prediction model was constructed with a C-index of 0.891,reflecting the good potential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nomogram prediction model.The calibration curve also showed good consistency between the actual observations and nomogram predictions.The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was 0.891(95%confidence interval:0.839–0.942),showing predictive value for post-stroke infection.When the optimal cutoff value was selected,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were 87.5%and 79.7%,respectively.CONCLUSION Age,diabetes,disturbance of consciousness,NIHSS score at admission,invasive surgery,and COPD are risk factors for post-stroke infection following AIS.The nomogram prediction model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se factors exhibits high discrimination and accura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ischemic stroke INFECTION risk factors Nomogram prediction model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下载PD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Infection as A Risk Factor for Thromboembolic and Acute Ischemic Stroke:A Case Report
2
作者 Zhe-Chung Tan 《Journal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2023年第4期26-30,共5页
Increasing evidence reports a greater incidence of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than in the non-COVID-19 population and suggests that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 Increasing evidence reports a greater incidence of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than in the non-COVID-19 population and suggests that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infection represents a risk factor for thromboembolic and acute ischemic stroke.Elderly people have higher risk factors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or embolic vascular events,and advanced age i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severe COVID-19 and death.We reported,instead,a case of an ischemic stroke in a young woman during her hospitalization for COVID-19-related pneumonia.A 29-year-old woman presented to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with progressive respiratory distress associated with a 2-day history of fever,nausea,and vomiting.The patient was transferred to the intensive care unit(ICU),where she underwent tracheostomy for mechanical ventilation due to her severe clinical condition and very low 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The nasopharyngeal swab test confirmed SARS-CoV-2 infection.Laboratory tests revealed neutrophilic leukocytosis,prolonged prothrombin time,and elevated D-dimer and fibrinogen levels.Left hemiplegia was reported 18 days later during her stay in the ICU after discontinuation of the sedative medications.Central facial palsy on the left side,dysarthria,and facial droop were present,with complete paralysis of the ipsilateral upper and lower limbs.Computed tomography(CT)of the head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the brain confirmed the presence of lesions in the right hemisphere affecting the territories of the anterior and middle cerebral arteries,consistent with ischemic stroke.Pulmonary and splenic infarcts were also found after CT of the chest.The age of the patient and the absence of serious concomita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place the emphasis on the capacity of SARS-CoV-2 infection to be an independent cerebrovascular risk factor.Increased levels of D-dimer and positivity forβ2-glycoprotein antibody could confirm the theory of endothelial activation and hypercoagulability,but other mechanisms-still under discussion-should not be exclu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acute ischemic stroke Computed tomography risk factor
原文传递
应激性血糖升高比值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旭明 柯先金 +1 位作者 孙波 孙振杰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 探讨应激性血糖升高比值(SHR)联合HbA1c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病人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 目的 探讨应激性血糖升高比值(SHR)联合HbA1c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病人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AIS老年住院病人共234例,依据急性期内复查CT或MRI结果,将病人分为HT组(n=50)和非HT组(n=184)。收集并比较2组病人临床基线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AIS病人rt-PA静脉溶栓后HT的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分析SHR、HbA1c及二者联合预测老年AIS病人rt-PA后HT的价值。结果 2组年龄、溶栓前NIHSS评分、FPG、HbA1c水平,房颤、TOAST分型和梗死大面积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水平SHR(OR=39.443,95%CI:1.847~842.343)、HbA1c(OR=1.777,95%CI:1.091~2.859)以及大面积梗死(OR=3.093,95%CI:1.359~7.036)是老年AIS病人rt-PA静脉溶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HbA1c、SHR及二者联合预测老年AIS病人rt-PA静脉溶栓后HT风险的AUC分别为:0.631(95%CI:0.541~0.721)、0.656(95%CI:0.654~0.748)、0.741(95%CI:0.665~0.816)。HbA1c联合SHR预测的AUC显著大于两指标单独预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高水平SHR和HbA1c是老年AIS病人rt-PA静脉溶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联合可更好地预测老年AIS病人rt-PA静脉溶栓后HT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出血转化 应激性血糖升高比值 糖化血红蛋白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介入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不良的临床特征与风险因素分析
4
作者 张鹏 王玉峰 +2 位作者 王龙 吕林亚 张永森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274-278,共5页
目的分析介入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预后不良的临床特征及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AIS病例资料,均行介入取栓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预后情况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分为预... 目的分析介入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预后不良的临床特征及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AIS病例资料,均行介入取栓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预后情况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分为预后不良组(mRS 3~5分)69例和预后良好组(mRS 0~2分)103例。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研究AIS患者介入取栓治疗预后不良的临床特征及风险因素。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预后不良组69例,发生率40.12%。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年龄>60岁比例更高,发病至入院时间、术前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术前Alberta急性脑卒中分级早期CT(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ASPECT)评分、取栓次数、入院时血糖水平、入院时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更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AIS介入取栓治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包括发病至入院时间延长、术前NIHSS评分、术前ASPECT评分、入院时血糖水平升高(OR分别为1.813、1.990、1.782、2.335,均P<0.05)。结论AIS患者介入取栓治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包括发病至入院时间延长,NIHSS评分、ASPECT评分、血糖水平升高,可据此筛选具备低风险因素的患者进行干预,针对性制定预防措施,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缺血性 急性 介入取栓 预后不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S-100β CysC和NF-κB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
5
作者 李鹤 李樱 李磊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415-419,共5页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外周血中S-100β、CysC和NF-κB水平对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影响及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9-03—2022-03接受溶栓治疗的AIS患者140例,根据溶栓后24 h是否发生出血转化(HT)将患者分为非HT组(n=112)和HT组(...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外周血中S-100β、CysC和NF-κB水平对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影响及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9-03—2022-03接受溶栓治疗的AIS患者140例,根据溶栓后24 h是否发生出血转化(HT)将患者分为非HT组(n=112)和HT组(n=28)。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多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T发生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100β、CysC和NF-κB预测HT发生的价值。结果 HT组与非HT组相比,患者年龄、发病至溶栓时间、房颤、TOAST分型、C反应蛋白、凝血酶原时间、S-100β、CysC、NF-κB、白质高信号和脑微出血等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房颤、S-100β、CysC和NF-κB为影响HT发生的危险因素。S-100β、CysC和NF-κB预测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5(0.902~0.923)、0.874(0.856~0.882)和0.789(0.771~0.796),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论 S-100β、CysC和NF-κB为AIS患者静脉溶栓后HT发生的危险因素,对HT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出血转化 中枢神经特异蛋白 胱抑素C 核因子ΚB 外周血 危险因素 预测价值
下载PDF
风痰阻络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脂、血凝水平与脑卒中进展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申少珍 徐婧 +1 位作者 杨贺 窦金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4期737-740,共4页
目的:研究风痰阻络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脂、血凝水平与脑卒中进展的关系。方法:通过采集医院电子病例系统信息和电话随访的方式收集202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脑病科入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 目的:研究风痰阻络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脂、血凝水平与脑卒中进展的关系。方法:通过采集医院电子病例系统信息和电话随访的方式收集202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脑病科入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453例,分为风痰阻络型组(299例)和非风痰阻络型组(154例)。收集病人的一般资料,统计分析两组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对比分析风痰阻络证进展性脑卒中与非进展性脑卒中病人血脂、凝血指标及与脑卒中进展的相关性。结果:风痰阻络型组进展性脑卒中115例,非进展性脑卒中184例,脑卒中进展发生率为38.5%;非风痰阻络型组进展性脑卒中43例,非进展性脑卒中111例,脑卒中进展发生率为27.9%。风痰阻络证组脑卒中进展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风痰阻络证组(χ^(2)=4.971,P=0.026)。风痰阻络证进展性脑卒中组与非进展性脑卒中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与风痰阻络型脑卒中进展呈正相关(r=0.145,P=0.016;r=0.127,P=0.034)。结论:风痰阻络证脑卒中进展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风痰阻络证。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是导致脑卒中进展的直接相关因素,在临床诊治风痰阻络型进展性脑卒中病人时需要严格控制好病人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进展性脑卒中 风痰阻络证 回顾性研究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基于GCS评分的Nomogram图预测急性脑出血后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风险 被引量:1
7
作者 赵珂 许春阳 +4 位作者 王运良 苗旺 王永乐 王志愿 李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436-441,共6页
目的 通过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探讨急性脑出血后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01—2022-12平顶山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及神经重症的1 05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先根据GCS评分进行... 目的 通过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探讨急性脑出血后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01—2022-12平顶山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及神经重症的1 05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先根据GCS评分进行感染率的分层分析,然后运用组间差异性比较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SAP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语言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并对构建的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急性脑出血患者中SAP发生率为35.9%,其中GCS评分3~8分患者为77.21%,GCS评分9~12分患者为30.81%,GCS评分13~15分患者为6.50%,各组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GCS评分、入院时随机血糖、淋巴细胞绝对值及手术治疗均为SAP独立危险因素,以这5个危险因素构建的Nomogram预测模型可帮助临床医师预测急性脑出血后SAP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临床适用性。结论 基于GCS评分构建的Nomogram预测模型能够在疾病早期阶段准确高效地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生SAP的风险进行分层,识别出易发生SAP患者的高风险人群,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卒中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GCS评分 列线图 Nomogram预测模型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CISS分型与血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刘利宁 李毓新 +4 位作者 吉智 袁莲芳 周琪 范秀博 李建华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1期1747-1749,共3页
目的探讨符合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2014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ACI患者152例(ACI组),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 目的探讨符合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2014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ACI患者152例(ACI组),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检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清hs-CRP水平。ACI患者按CISS分型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LAA)96例,心源性(CS)17例,穿支动脉疾病(PAD)24例,其他病因(OE)4例,不确定病因(UE)11例。其中LAA患者进一步分为载体动脉堵塞穿支动脉30例,动脉到动脉栓塞38例,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17例及混合机制组11例,比较各组间Hcy及血清hs-CRP水平。结果 ACI组患者的Hcy、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CISS病因分型中,LAA组、CS组患者的Hcy水平高于PAD组、OE组及U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E组、LAA组患者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UE、CS组和PAD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LAA组患者的不同发病机制的Hcy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载体动脉堵塞穿支组患者的hs-CRP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亚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动脉到动脉栓塞组患者的hs-CRP水平显著高于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动脉到动脉栓塞组患者的hs-CRP水平高于混合机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浆Hcy、血清hs-CRP水平有助于明确ACI病因及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S分型与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谭丽艳 焦岩 +3 位作者 李晓红 宋永斌 杨俊 徐江涛 《医学与哲学(B)》 2013年第9期38-41,62,共5页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S分型与不同危险因素的关系。回顾性分析连续登记的急性缺血性脑梗塞患者,记录其危险因素,并按CISS分型标准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分为5种类型并分析相关因素对其发生风险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纳入标准的212例急性缺...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S分型与不同危险因素的关系。回顾性分析连续登记的急性缺血性脑梗塞患者,记录其危险因素,并按CISS分型标准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分为5种类型并分析相关因素对其发生风险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纳入标准的21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99例(46.7%)、心源性卒中型35例(16.5%)、穿支动脉疾病45例(21.2%)、其他病因型5例(2.4%)、病因不确定型28例(13.2%)。吸烟者、患高血压病、冠心病、房颤者在5亚型间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和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房颤与心源性卒中亚型有正相关性(β=1.34、2.206,P<0.05),高血压病与穿支动脉疾病亚型有相关性,为正相关性(β=1.074,P<0.05)。不同类型缺血性脑卒中与不同的危险因素有关,房颤、冠心病是心源性卒中亚型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是穿支动脉疾病亚型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ciss分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基于CISS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机制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周林涛 钟池 +2 位作者 许晓伟 王晓琳 邢国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年第17期12-14,共3页
目的基于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标准,观察大动脉粥样硬化(LAA)脑梗死各亚型在住院病例中的分布特点,探讨各亚型危险因素的具体特点。方法收集2012年7~1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设定严格的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将符合入选条件的脑梗... 目的基于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标准,观察大动脉粥样硬化(LAA)脑梗死各亚型在住院病例中的分布特点,探讨各亚型危险因素的具体特点。方法收集2012年7~1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设定严格的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将符合入选条件的脑梗死患者按照CISS分型标准,筛选出颅内外LAA脑梗死进入本研究,并进一步分为4个不同发病机制亚型:载体动脉(斑块或血栓)阻塞穿支动脉、动脉—动脉栓塞、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及混合机制。记录各亚型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及颈部动脉低回声斑块等危险因素。对各亚型在住院病例中的分布进行描述性研究,比较4个不同亚型之间各危险因素的分布差异。结果在入选的LAA脑梗死患者中,载体动脉(斑块或血栓)阻塞穿支动脉病变型最多见(43例,43.4%),其他依次为动脉—动脉栓塞型(37例,37.4%)、混合机制型(18例,18.2%)、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型(1例,1.0%);高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及低回声斑块在颅内外LAA脑梗死各亚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外LAA脑梗死发病机制以载体动脉(斑块或血栓)阻塞穿支动脉最多见,常见危险因素及低回声斑块在各机制分布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 发病机制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CISS与TOAST病因分型探讨 被引量:5
11
作者 钟维章 李兰晴 +4 位作者 韦挥德 陈渊 李燕华 范秉林 李吕力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04-908,共5页
目的 探讨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和TOAST(trial of org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中的病因分布差异.方法 连续收集2... 目的 探讨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和TOAST(trial of org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中的病因分布差异.方法 连续收集2011-07~2011-12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ACI患者,对符合纳入标准的310例ACI患者根据CISS分型及TOAST分型标准进行病因分型比较,同时分析常见危险因素在CISS分型亚型中的分布差异.结果 310例ACI患者,经CISS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141例(45.5%),其中主动脉弓粥样硬化3例和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138例;穿支动脉疾病102例(32.9%),心源性卒中15例(4.8%),其他病因8例(2.6%),病因不明44例(14.2%).138例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病理机制分别为:动脉到动脉栓塞70例(50.4%),载体动脉(斑块或血栓)阻塞穿支动脉34例(24.5%),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14例(10.1%),混合型21例(15.1%).与TOAST分型比较,CISS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比例明显增加,病因不明比例明显减少(P〈0.001).CISS分型与TOAST分型对心源性卒中和其他病因的诊断一致性很好,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小动脉闭塞/穿支动脉疾病、病因不明性卒中诊断的一致性中等.吸烟、饮酒、高尿酸血症和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在各亚型分布中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和脂代谢紊乱在大动脉粥样硬化、穿支动脉疾病及病因不明亚型中比例明显高于心源性卒中组(P〈0.05),高血压病和脂代谢紊乱在这三个亚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支动脉疾病合并糖尿病比例(43.1%)均大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卒中及病因不明者(P〈0.05);大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比例明显高于穿支动脉疾病、心源性卒中及病因不明者(P〈0.05).结论 CISS分型更符合脑梗死的病因分型和病理机制,提高了病因诊断的准确性,可以为脑梗死急性期干预及二级预防提供个体化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ciss分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早期强化他汀联合阿替普酶对超早期脑梗死近期疗效及CISS分型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史哲 邢岩 王拥军 《北京医学》 CAS 2018年第5期402-405,共4页
目的研究早期强化他汀联合阿替普酶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4例符合静脉溶栓ACI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强化组68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即刻给予阿托伐他汀钙80 mg,... 目的研究早期强化他汀联合阿替普酶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4例符合静脉溶栓ACI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强化组68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即刻给予阿托伐他汀钙80 mg,口服14 d,此后按40 mg/d继续服用90 d,同时给予缺血性卒中的基础治疗;对照组56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即刻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口服90 d,同时给予相同缺血性卒中的基础用药。按中国缺血卒中分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病因和发病机制分型,观察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4 d及90 d的NIHSS评分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14 d、90 d 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强化组:4.59±0.47,3.62±0.38 vs.8.09±0.54;对照组:5.74±0.48,4.78±0.51 vs.8.94±0.51;P<0.05);强化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ISS分型中,除心源性卒中外,强化组中其他4种病因患者的NIHSS评分减少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的相同类型(P<0.05)。2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早期强化他汀联合阿替普酶治疗能安全有效改善超早期ACI不同病因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早期急性脑梗死 强化他汀治疗 阿替普酶 中国缺血卒中分型(ciss分型)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危险因素及治疗研究进展
13
作者 赵奕轩 陈婷 +1 位作者 黄欣 周文胜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0期1168-1171,共4页
静脉溶栓是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常用方法,可及时恢复脑组织血流灌注,挽救濒临死亡的神经功能,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死亡率。但AIS患者在静脉溶栓后容易出现出血转化(HT),HT作为AIS患者静脉溶栓后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会抵... 静脉溶栓是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常用方法,可及时恢复脑组织血流灌注,挽救濒临死亡的神经功能,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死亡率。但AIS患者在静脉溶栓后容易出现出血转化(HT),HT作为AIS患者静脉溶栓后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会抵消或降低静脉溶栓治疗给患者带来的获益,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一定威胁。现主要针对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案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出血转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外科术后急性缺血性卒中影响因素及预测分析
14
作者 于凯 赵松 +4 位作者 张进 李俊聪 韩玉珍 郭方兴 李文雄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556-561,565,共7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外科术后30 d内发生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影响因素和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3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重症医...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外科术后30 d内发生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影响因素和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3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重症医学科的非神经系统、非心脏大血管外科术后患者5180例,建立研究队列并留取基线资料,分析患者术后30 d内AIS的发生情况。随访30 d后,将术后30 d内新发AIS的患者作为病例组,按照病例组与对照组1∶4的匹配方法,根据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选取术后30 d未发生AIS的生存者为对照组,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患者术后30 d内发生AIS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结果5180例患者中41例术后30 d内发生AIS,发生率为0.79%。共匹配对照组患者164例。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脑血管病史(OR=5.003,95%CI:1.586~15.783,P=0.006)、术中严重低血压(OR=30.104,95%CI:3.609~251.110,P=0.002)、术后24 h内血乳酸水平升高(OR=1.724,95%CI:1.071~2.776,P=0.025)以及术后24 h内FIB水平升高(OR=1.009,95%CI:1.001~1.016,P=0.019)是外科患者术后30 d内发生AIS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4个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的ROC曲线的AUC为0.922(95%CI:0.863~0.982,P<0.001)。结论根据患者术后30 d内发生AIS的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和列线图可以量化患者的发病风险。需仔细询问非神经、非心脏大血管术后患者既往脑血管病等病史及术中情况,密切注意患者乳酸及FIB水平,警惕术后AI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 急性缺血性卒中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列线图 重症监护室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
15
作者 林燕萍 刘芳 +3 位作者 华美芳 张纯真 胡春霞 陈星宇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2062-2067,共6页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3年10月在该院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3年10月在该院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t-PA溶栓后下肢DVT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72例患者,其中,35例(20.3%)发生下肢DVT。年龄和D-二聚体是AIS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发生DVT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1.054,95%可信区间(95%CI)1.008~1.103,P<0.05和OR=1.082,95%CI 1.007~1.163,P<0.05];甘油三酯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是保护因素(OR=0.622,95%CI 0.392~0.988,P<0.05和OR=0.813,95%CI 0.681~0.972,P<0.05)。结论 AIS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下肢DVT的发病率较高,年龄、D-二聚体、甘油三酯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是影响因素,护理人员应及时识别高危患者,并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溶栓治疗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HALP评分与卒中后认知障碍相关性研究
16
作者 周涛 戴莉莉 +2 位作者 宋雨影 卡力比努尔·赛买提 哈斯也提·依不来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982-989,共8页
目的:近年来HALP评分(血红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和血小板)作为衡量全身炎症和营养状况的新指标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HALP评分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 目的:近年来HALP评分(血红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和血小板)作为衡量全身炎症和营养状况的新指标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HALP评分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20例首次发病的AIS患者,获得一般临床资料。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将患者分为PSCI组和非PSCI组。HALP评分按公式计算:血红蛋白(g/L)×白蛋白(g/L)×淋巴细胞(/L)/血小板(/L),按三分位数分为3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HALP与认知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PSCI组的HALP评分明显低于非PSCI组(P<0.001)。HALP评分被分为T1≤33.90、T233.90~53.75、T3>53.75三层。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中,以T3层为参考,调整混杂因素后T1层[OR=9.38,95%CI=1.93~45.95,P=0.006],而T2层PSCI风险没有增加[OR=1.52,95%CI=0.58~4.02,P=0.393]。结论:AIS的HALP评分与PSCI相关,此外HALP评分对PSCI有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HALP评分 卒中后认知障碍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血管内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17
作者 向浩 徐萌萌 尹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3-316,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LVO-AIS)患者血管再通但远期预后不佳的影响因素。方法 连续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进行血管再通的LVO-AIS患者123例,根据术后90 d改良的Rankin量...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LVO-AIS)患者血管再通但远期预后不佳的影响因素。方法 连续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进行血管再通的LVO-AIS患者123例,根据术后90 d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58例(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65例(mRS>2分),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VO-AI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预后良好组侧支循环良好比例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83%vs 47.69%,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92,95%CI:0.989~1.205,P=0.046)、糖尿病(OR=0.122,95%CI:0.026~0.561,P=0.007)、症状性脑出血(OR=0.038,95%CI:0.002~0.656,P=0.024)、侧支循环不良(OR=0.037,95%CI:0.007~0.196,P=0.000)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再通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高龄、糖尿病、症状性脑出血、侧支循环不良,提示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预后 危险因素 血栓溶解疗法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 支架取栓术
下载PDF
住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
18
作者 刘梦 李莹 陈静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400-1405,共6页
目的探究住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天津医院收治的150例住院缺血性脑卒中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分型中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的病历资料,并根据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结果是否具... 目的探究住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天津医院收治的150例住院缺血性脑卒中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分型中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的病历资料,并根据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结果是否具有脑微出血分为两组,其中62例并发脑微出血者纳入观察组,88例未见脑微出血者纳入对照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根据观察组患者脑微出血的数量分为轻度组26例(1~5个)、中度组21例(6~15个)和重度组15例(≥15个),根据观察组患者脑微出血的部位分为脑叶型组15例、深部/慕下型组18例和混合型组29例,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不同程度脑微出血组、不同部位脑微出血组患者间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细胞分析中的中性粒细胞计数除以淋巴细胞计数所得的比值(NLR)、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胱抑素C(CysC)等],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各因素与脑微出血数量的相关性,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年龄、CysC水平分别为(67.81±11.53)岁、(1.83±0.50)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46±9.81)岁、(0.75±0.43)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高血压史、缺血性脑血管病史、脑白质疏松(LA)分级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性别、糖尿病史、冠心病史、吸烟史、饮酒史、HbA1c、NLR、HCY、TC、TG、LDL-C、HDL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患者的高血压占比、CysC水平均低于中度组,而中度组则低于重度组,重度组患者的LA分级比中度、轻度组更严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患者在性别、糖尿病史、冠心病史、吸烟史、饮酒史、HbA1c、NLR、HCY、TC、TG、LDL-C、HDL水平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叶型组有高血压的比例低于深部/慕下型组,深部/慕下型组低于混合型组,脑叶型组有缺血性脑血管病史的比例高于混合型组,混合型组高于深部/慕下型组,混合型组蛋白质疏松LA分级比深部/慕下型组、脑叶型组更严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在性别、糖尿病史、冠心病史、吸烟史、饮酒史、HbA1c、NLR、HCY、TC、TG、LDL-C、HDL水平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缺血性脑血管病史、LA程度、CysC水平与不同程度的脑微出血均呈正相关(r=0.466、0.421、0.794、0.67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史、缺血性脑血管病史、LA、CysC均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高血压、脑白质疏松、卒中史是住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为指导住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脑微出血患者的个体化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脑微出血 危险因素 脑白质疏松 住院 年龄 高血压史 脑磁敏感成像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与评价
19
作者 杭代 蔡志敏 刘才荣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497-503,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并发DVT的预测模型。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3年1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全科医学科接受治疗的455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是否并发DVT分为DVT组和非...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并发DVT的预测模型。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3年1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全科医学科接受治疗的455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是否并发DVT分为DVT组和非DVT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AIS患者并发DVT的独立影响因素,将获得的独立影响因素纳入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R软件中C指数、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及校准曲线评价AIS患者并发DVT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效能。结果本院全科医学科接受治疗的455例AIS患者中,并发DVT的患者45例,占比9.89%。两组临床资料比较中,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病程、高血压、吸烟史、饮酒史、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的年龄、高血糖、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卧床时间、血小板计数以及纤维蛋白原(FIB)均>非DVT组,DVT组的D-二聚体和凝血酶时间(TT)均<非D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高血糖、NIHSS评分高、卧床时间长、血小板计数多、FIB水平高、D-二聚体水平高以及TT短均是AIS患者并发DVT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年龄、高血糖、NIHSS评分、卧床时间、血小板计数、FIB、D-二聚体和TT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均>0.700,说明上述指标对于AIS患者并发DVT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基于以上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风险模型,验证结果显示,校准曲线的C-index值为0.850,说明该列线图模型具备较好的区分度,ROC曲线建模组和验证组的AUC分别为0.850和0.901,说明该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效和判别能力。结论基于AIS患者并发DVT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能直观的预测AIS患者并发DVT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列线图预测模型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影响因素分析
20
作者 郑健 李春艳 +1 位作者 马丹 韩剑虹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4年第3期65-70,74,共7页
目的探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连续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根据所选溶栓药物的不同分为尿激酶(UK)组33例和阿替普酶(rt-PA)... 目的探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连续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根据所选溶栓药物的不同分为尿激酶(UK)组33例和阿替普酶(rt-PA)组116例。根据静脉溶栓后是否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溶栓后24小时内NIHSS评分较入院时升高≥2分或死亡)分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和非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分析使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ROC曲线。结果与非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相比,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入院时的随机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入院时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溶栓后24小时颅内出血比例更高,且入院时的随机血糖、入院时NIHSS评分是静脉溶栓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时的随机血糖、入院时NIHSS评分可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因素,静脉溶栓前NIHSS评分高、入院时随机血糖高的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风险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静脉溶栓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