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dictive value of postprocedural leukocyte count on myocardial perfusion,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ST-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被引量:6
1
作者 HE Rong LI Hai-yan +6 位作者 GUO Li-jun ZHANG Fu-chun NIU Jie ZHANG Yong-zhen WANG Gui-song YANG Zhen-hua GAO We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6期1023-1029,共7页
Background Baseline white blood cell (WBC) count was correlated with ischemic events occurrence in patients with ST-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 However, circulating WBC count is altered after percutane... Background Baseline white blood cell (WBC) count was correlated with ischemic events occurrence in patients with ST-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 However, circulating WBC count is altered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stprocedural WBC count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STEMI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CI. Methods A total of 242 consecutive acute STEMI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uccessful primary PCI were enrolled and followed up for two years. WBC counts were measured within 12 hours after PCI. ST-segment resolution (ST-R) and myocardial blush grades (MBG) were evaluated immediately after PCI.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was obtained at baseline and 12-18 months after PCI. Results Postprocedural WBC count was an independent inverse predictor of ST-R (OR 0.80, P 〈0.0001) and MBG 3 (OR 0.82, P 〈0.0001). It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LVEF (baseline r=0.22, P=0.001; 12-18 months r=0.29, P 〈0.0001). The best cutoff value of WBC for predicting death was determined to be 13.0×10^9/L. The patients with a postprocedural WBC count above 13.0×10^9/L showed a significantly lower cumulative survival rate (30 days, 82.4% vs. 99.0%, P 〈0.0001 and 2 years 75.0% vs. 96.4%, P 〈0.0001). Multivariate Cox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 postprocedural WBC count was a strong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30-day mortality (HR 8.48, P=0.019) and 2-year mortality (HR 4.93, P=0.009). Conclusions Increased postprocedural WBC count is correlated with myocardial malperfusion and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and i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poor clinical outcomes in STEMI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ioplasty transluminal percutaneous coronary LEUKOCY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prognosis
原文传递
平板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左室功能的价值
2
作者 王海林 梁秋成 +1 位作者 曾敏仪 孔国光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期112-114,共3页
目的:分析平板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左室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肇庆市广宁县人民医院行急诊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心电图、... 目的:分析平板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左室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肇庆市广宁县人民医院行急诊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平板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术后1个月左室功能,以临床综合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三种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临床综合检查显示,150例开展急诊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31例发生左室功能异常,占比20.67%。动态心电图诊断PCI术后左室功能异常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常规心电图,平板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诊断PCI术后左室功能异常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板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评价PCI术后左室功能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左室功能 平板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前后心功能及心肌力学研究
3
作者 周恒 王俊玲 张志洁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6期67-71,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前后心功能及心肌力学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102例AMI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PCI治疗,分别于PCI术前即刻、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时行STI... 目的:观察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前后心功能及心肌力学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102例AMI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PCI治疗,分别于PCI术前即刻、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时行STI检查,对比其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常规参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左室应变参数[左室整体外层心肌环向应变值(GCS-epi)、中层心肌环向应变值(GCSmid)、内层心肌环向应变值(GCS-endo)、左室整体外层心肌纵向应变值(GLS-epi)、中层心肌纵向应变值(GLS-mid)、内层心肌纵向应变值(GLS-endo)、心尖左室长轴总应变(GLPS-LAX)、四腔总应变(GLPS-A4C)、二腔总应变(GLPSA2C)、左室长轴平均总应变(GLPS-AVG)]。结果:102例AMI患者术后1周及3个月时的LVEF均较术前即刻升高,LVESD及LVEDD均较术前即刻降低,且各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3.333,F=121.698,F=142.792;P<0.05),术后1周及3个月时的GCS-epi、GCS-mid及GCS-endo均较术前即刻降低,且各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5.563,F=203.876,F=144.250;P<0.05),术后1周及3个月时的GLS-epi、GLS-mid及GLS-endo均较术前即刻降低,且各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9.050,F=238.169,F=191.697;P<0.05),术后1周及3个月时GLPS-LAX、GLPS-A4C、GLPS-A2C以及GLPS-AVG均较术前即刻降低,且各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9.050,F=238.169,F=191.697,F=185.156;P<0.05)。结论:STI检查可准确评估患者PCI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及心肌力学,多时点检测可反馈患者心功能、心肌力学动态变化,为临床评价AMI患者PCI治疗的效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AMI) 超声 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 心功能 左室应变参数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参数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及左心室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梁建光 李艳丽 +2 位作者 何忠浩 郭有东 涂军荣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31-138,共8页
[目的]探究血管内超声(IVUS)参数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及左心室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21年12月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NSTE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 [目的]探究血管内超声(IVUS)参数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及左心室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21年12月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NSTE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42例)和多支病变组(48例)。分析NSTE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加重的独立预测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评价。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斑块负荷、偏心指数、重构指数、纤维帽厚度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VUS参数变化对NSTE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加重的预测价值。[结果]血清胱抑素C(CysC)>1.54 mg/L(OR=2.115,95%CI:1.377~3.047)、高敏C反应蛋白(hs-CRP)>34.25 mg/L(OR=1.342,95%CI:1.128~2.412)、斑块负荷>60%(OR=1.399,95%CI:1.232~2.405)、偏心指数>6.99(OR=1.357,95%CI:1.035~2.164)、重构指数>0.99(OR=1.840,95%CI:1.374~3.023)、纤维帽厚度<0.72 mm(OR=0.933,95%CI:0.785~0.994)及LVEF<58%(OR=0.726,95%CI:0.544~0.862)是NSTE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加重的独立危险预测因素(P<0.05)。Pearson检验结果显示,斑块负荷、偏心指数、重构指数与LVEF呈明显负相关,纤维帽厚度与LVEF呈明显正相关(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斑块负荷升高、偏心指数升高、重构指数升高及纤维帽厚度降低联合预测冠状动脉病变加重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7(95%CI:0.841~0.953),远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的AUC值。基于7项独立预测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验证结果显示,AUC为0.839,C-index指数为0.825,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出较好的拟合度(χ^(2)=1.475,P=0.386),且具有较高的净获益值。[结论]NSTEAMI患者的斑块负荷、偏心指数、重构指数与LVEF呈负相关,纤维帽厚度与LVEF呈正相关。斑块负荷升高、偏心指数升高、重构指数升高及纤维帽厚度降低联合预测冠状动脉病变加重的诊断价值远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病变 左心室功能
下载PDF
尿激酶原预处理联合PTC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
5
作者 朱璐燕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2期15-18,共4页
目的:观察尿激酶原预处理联合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85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行PTCA治疗,观... 目的:观察尿激酶原预处理联合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85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行PTCA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尿激酶原预处理治疗,比较两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凝集蛋白-1(ITLN-1)水平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LVEF、ITLN-1水平高于对照组,LVEDD、HFAB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ACE发生率为9.30%,低于对照组的4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原预处理联合PTCA治疗AMI患者可改善TIMI血流分级、心功能指标水平,提高ITLN-1水平,降低HFABP水平和MACE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PTCA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原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急性心肌梗死 TIMI血流分级 左心室射血分数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陆洋 颜永进 +2 位作者 顾顺忠 刘玲玲 缪雄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5期96-98,共3页
目的:探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病例选取海安市人民医院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0例,病例收集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常模组和试验组,各80例。常... 目的:探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病例选取海安市人民医院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0例,病例收集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常模组和试验组,各80例。常模组患者入院后未行急诊PCI,以常规药物进行保守治疗,试验组患者入院后行急诊PCI。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肺动脉平均压(mPAP)、平均二尖瓣压力差(mMPG)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LVESD、LVEDD、mPAP、mMPG均显著低于常模组(P<0.05)。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效果良好,能改善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延缓左室重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急性心肌梗死 左室重构 心功能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PCI后二维应变超声评估左室心肌功能的临床价值
7
作者 杨兰君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6期964-96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二维应变超声评估左室心肌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72例AMI患者为研...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二维应变超声评估左室心肌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72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PCI后均获得6m随访结果,全部患者在术后第3 d接受二维应变超声检查,记录参数(左心室整体径向应变(Global radial strain,GRS)、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整体周向应变(Global circumferential strain,GCS))。评估患者治疗后6 m预后情况并分组,分析二维应变超声参数检查结果AMI患者PCI治疗后预后价值。结果:全部72例患者经评估,26例预后不良,占36.11%;预后不良组GRS、GLS、GCS均小于预后良好组(P<0.05);二维应变超声GRS、GLS、GCS单独及联合评估AMI患者PCI治疗后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40、0.810、0.834、0.910,均有一定评估价值,且当GRS、GLS、GCS分别取29.99%、11.18%、10.86%时,其敏感度以及特异度较高。结论:AMI患者在接受PCI治疗后获得二维应变超声检查结果,对患者预后风险有一定预测价值,可考虑将其用于风险预测及治疗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左室心肌功能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二维应变超声
下载PDF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参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6个月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
8
作者 钱婷婷 孙蕾 李艳彬 《心电与循环》 2023年第3期207-212,共6页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参数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6个月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行PCI的76例AMI患者为AMI组,同期在同院接受健...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参数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6个月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行PCI的76例AMI患者为AMI组,同期在同院接受健康体检且心脏超声检查提示无心脏结构及功能异常的76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均行RT-3DE检查,相关参数包括左心室功能、同步性和时间-位移参数,记录PCI术后6个月ISR发生情况。比较AMI患者PCI前后RT-3DE参数变化,采用ROC曲线分析RT-3DE参数对AMI患者PCI术后6个月ISR的预测效能。结果AMI组PCI术前、术后1周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经心率校正的16节段达最小收缩容积的时间标准差(Tmsv16-SD/R-R)、经心率校正的12节段达最小收缩容积的时间标准差、经心率校正的6节段达最小收缩容积的时间标准差、经心率校正的16节段达最小收缩容积的时间最大差值、经心率校正的12节段达最小收缩容积的时间最大差值、经心率校正的6节段达最小收缩容积的时间最大差值、位移标准差、位移最大值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均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最大射血速率(PER)、左心室最大充盈速率(PFR)、PER/舒张末期容积(EDV)、PFR/EDV、平均运动幅度、位移最小值(Emin)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均P<0.05);而术后6个月时与对照组上述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VEDV、LVEF、Tmsv16-SD/R-R、Emin预测AMI患者PCI术后ISR的AUC分别为0.661、0.773、0.719、0.7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T-3DE参数对AMI患者PCI术后6个月ISR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包括LVEDV、LVEF、Tmsv16-SD/R-R、Emin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内再狭窄 左心室功能
下载PDF
糖化血红蛋白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功能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梅 王春梅 +2 位作者 王成钢 艾辉 朱小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1-153,共3页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发病时间<12 h的因AMI行PCI患者324例,根据入院时HbA1c水平分为HbA1c升高组(HbA1c≥6.5%,123例)和对照组(HbA1c<6.5...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发病时间<12 h的因AMI行PCI患者324例,根据入院时HbA1c水平分为HbA1c升高组(HbA1c≥6.5%,123例)和对照组(HbA1c<6.5%,201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心功能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前TIMI血流0级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变血管支数、冠状动脉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时间和无复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力衰竭发生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I后3个月时LVEF和心力衰竭发生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了其他危险因素之后,HbA1c是PCI后3个月时心力衰竭发生的影响因素〔OR=2.978,95%CI(1.635,5.018),P=0.021〕。结论 HbA1c升高是AMI患者心功能差的影响因素,应重视HbA1c在AMI预后中的作用,早期干预,控制血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血红蛋白A 糖基化 心功能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QRS波终末变形与直接PCI疗效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徐兆龙 王高频 +3 位作者 徐昆 李玉宏 陶贵周 刘仁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67-127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电图QRS波终末变形对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疗效的影响。方法根据入院心电图将STEMI患者分成QRS波终末变形阳性(QRS+)组(n=23)与QRS终末变形阴性(QRS-)组(n=47),两组均行直接PCI治疗。测...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电图QRS波终末变形对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疗效的影响。方法根据入院心电图将STEMI患者分成QRS波终末变形阳性(QRS+)组(n=23)与QRS终末变形阴性(QRS-)组(n=47),两组均行直接PCI治疗。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心电图ST段抬高导联数、QRS记分及观察6个月内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并于PCI术后2周与6个月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1)QRS+组与QRS-组CK-MB峰值〔(309.19±55.48)U/L与(285.17±31.92)U/L〕、ST段抬高导联数〔(4.06±0.54)与(3.76±0.44)〕、QRS记分〔(6.09±2.36)与(4.86±1.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组内术后6个月与术后2周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室壁活动异常积分(VWMA)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6个月时QRS+组LVEDVI、LVESVI及VWMA明显大于QRS-组〔LVEDVI(74.94±4.33)与(70.86±5.09);LVESVI(37.84±2.76)与(35.81±3.04);VWMA(9.57±1.12)与(8.53±2.16)〕,而LVEF明显低于QRS-组〔LVEF(42.81±5.61)%与(48.12±5.80)%,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QRS终末变形可降低直接PCI疗效,可能与此类患者最终梗死面积大、左室重构明显而降低左室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QRS波终末变形 血管成形术 经腔 心室功能
下载PDF
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显像检测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左心室心肌功能延迟恢复 被引量:18
11
作者 武晓凤 李玉宏 +3 位作者 邢园园 杜亚明 吴存刚 张佳怡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77-580,共4页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RT-3DSTI)技术测量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左心室局部心肌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延迟恢复情况,并探讨RT-3DSTI在AMI诊疗方面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43例AMI患者均于发...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RT-3DSTI)技术测量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左心室局部心肌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延迟恢复情况,并探讨RT-3DSTI在AMI诊疗方面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43例AMI患者均于发病24 h内行急诊PCI,并分别于PCI术前2 h、30 min,术后30 min、2 h、12 h、48 h各时间点行超声检查,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应用RT-3DSTI分别测得缺血节段及非缺血节段纵向应变峰值(LSpeak)、径向应变峰值(RSpeak)、圆周应变峰值(CSpeak)、面积应变峰值(ASpeak),获得17节段应变"牛眼图"。同时测得主动脉关闭时的纵向应变(A)、舒张期第一个1/3时点的纵向应变(B),并计算应变显像舒张指数(SI-DI)。结果PCI术前2 h、30 min缺血心肌的LSpeak、RSpeak、CSpeak、ASpeak及SI-DI均显著降低,RSpeak、CSpeak于术后30 min恢复正常,LSpeak、ASpeak和SI-DI也逐渐升高,48 h仍未恢复正常。非缺血心肌LSpeak、RSpeak、CSpeak、ASpeak及SI-DI于术后30 min即恢复正常。缺血心肌LSpeak、RSpeak、CSpeak、ASpeak及SI-DI在PCI术前2 h、30 min、术后30 min、2 h均低于非缺血心肌(P<0.01),在PCI术后12 h、48 h与非缺血心肌RSpeak、CSpeak无明显差异(P>0.05),LSpeak、ASpeak、SI-DI仍低于非缺血心肌(P<0.05)。结论 AMI患者经急诊PCI术后左心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延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三维 斑点追踪成像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心室功能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界病变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赵磊磊 董平栓 +3 位作者 王可 陈红娟 杜来景 苏晓博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19-523,共5页
目的血管内超声(IVUS)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诊疗中的价值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但其多针对非心梗病变,而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临界病变患者意义如何,目前鲜有报道。本文拟探讨IVUS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界病变急诊经皮冠状动脉... 目的血管内超声(IVUS)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诊疗中的价值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但其多针对非心梗病变,而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临界病变患者意义如何,目前鲜有报道。本文拟探讨IVUS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界病变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该类患者的诊治提供一个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资料与方法前瞻性研究发病12 h内,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提示梗死相关动脉(IRA)固定狭窄为临界病变的STEMI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5例。研究组采用IVUS指导,对照组采用CAG指导。对照组患者全部植入支架;研究组患者在CAG后行IVUS评估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其中高危组全部植入支架,低危组给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心脏主要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支架植入数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年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LVEDD和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植入支架12枚,对照组植入支架35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STEMI患者临界病变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IVUS安全有效,减少了支架植入数量,为患者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一个更加合理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超声检查 介入性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支架
下载PDF
AMI患者直接与择期PTCA术后心肌活性及左室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建 王铁 +5 位作者 崔亮 王乐丰 武秀朵 刘枢 曲士颖 黄京伟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35-337,共3页
目的 比较直接与择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患者心肌活性及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探头符合线路SPECT ,分别对 2 4例经直接PTCA治疗 (直接PTCA组 )和 2 2例经择期PTCA治疗 (择期PTCA组 )的AMI患者... 目的 比较直接与择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患者心肌活性及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探头符合线路SPECT ,分别对 2 4例经直接PTCA治疗 (直接PTCA组 )和 2 2例经择期PTCA治疗 (择期PTCA组 )的AMI患者于PTCA术后 10~ 2 0d进行99Tcm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MIBI)门控心肌断层显像 ,并在 1周内完成心肌1 8F 脱氧葡萄糖 (FDG)符合线路显像。将MIBI摄取明显减低或无摄取而FDG摄取明显改善的心肌节段判定为存活心肌。结果 直接PTCA组与择期PTCA组的心肌灌注减低节段分别为 16 .2 % (35 2 16个 )和 2 8.3% (5 6 198个 )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 =8.8,P <0 .0 1) ;存活心肌节段分别为 77.1% (2 7 35个 )和 5 3.6 % (30 5 6个 ) ,2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 (χ2 =18.4 ,P <0 .0 0 1) ;左室射血分数 (LVEF)分别为 (6 5 .4± 9.8) %和 (5 1.2±10 .3) %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t=2 .5 ,P <0 .0 5 )。结论 直接PTCA能更有效地增加心肌血流灌注 ,并可更多地挽救AMI患者的存活心肌和保护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I PTCA 术后 心肌活性 左室功能 MIBI 脱氧葡萄糖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SPECT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对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14
作者 邓长金 成威 +2 位作者 陈亚锋 代治国 魏国政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和行择期PCI治疗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48例AMI患者被分为两组,急诊PCI组19例,择期PCI组229例。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用药情况及PCI后心功能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和行择期PCI治疗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48例AMI患者被分为两组,急诊PCI组19例,择期PCI组229例。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用药情况及PCI后心功能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心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择期PCI组相比,急诊PCI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52.7±6.3)%比(54.1±2.7)%],左室舒张末内径明显减小[(48.8±1.7)mm比(47.8±2.4)mm],P均<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手段,可以防止再梗死和心肌缺血,进一步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心室功能
下载PDF
ST段抬高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术后冠状动脉无复流患者左室功能的探讨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成明 王旭开 +3 位作者 王红勇 方玉强 石伟彬 傅春江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85-587,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冠状动脉(冠脉)无复流患者的左室功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1998年1月~2004年12月97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直接PCI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急诊PCI支架置入即刻,在无影响血流的...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冠状动脉(冠脉)无复流患者的左室功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1998年1月~2004年12月97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直接PCI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急诊PCI支架置入即刻,在无影响血流的血栓、栓塞、夹层、痉挛情况下.冠脉造影前向血流小于或等于TIMI2级为无复流,TIMI3级为正常血流。冠脉无复流患者13例,从其余84例急诊PCI冠脉前向血流恢复正常的同期患者中随机抽取15例,为正常血流组。结果无复流和正常血流患者的肌酸肌酶峰值、Killip心功能分级、Q波计数、W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血流患者术后4周WMS改善,LVEF、CI、SVI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无复流组死亡3例(1例猝死,2例死于心力衰竭),正常血流组1例因呼吸衰竭死亡。结论无复流患者的心肌损害严重,梗死或濒临坏死的心肌范围广泛,室壁运动恢复较慢,局部心肌功能不良,左室舒缩功能降低。冠脉无复流是急诊PCI患者左室功能不全和心血管事件独立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无复流 左室功能
下载PDF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灌注对心肌收缩功能恢复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亚娟 王飞 +4 位作者 莫展 吴仰帆 陈火梅 刘晓丹 赖玉琼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77-382,共6页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PCI)后心肌微循环灌注水平对心肌收缩功能恢复程度的预测价值,以早期发现心肌无复流,改善患者不良预后。资料与方法选取49例接受P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1周内行二维应变成像(2...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PCI)后心肌微循环灌注水平对心肌收缩功能恢复程度的预测价值,以早期发现心肌无复流,改善患者不良预后。资料与方法选取49例接受P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1周内行二维应变成像(2DS)、静息定性心肌声学造影(MCE)检查,术后3个月复查2DS。应用2DS测量各节段心肌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LPSS),并根据LPSS牛眼图彩色编码将左心室心肌分为收缩功能正常(红色)、收缩功能受损(浅红色、蓝色)心肌。应用MCE目测半定量法对各节段心肌进行灌注评分(MPS),并根据MPS将收缩功能受损心肌分为灌注良好、灌注减少、灌注缺失心肌。比较各灌注水平间△LPSS(3个月各节段心肌LPSS与术后1周的差值),同时将MPS分别与术后1周、术后3个月LPSS行相关性分析。结果△LPSS的组间比较为灌注良好心肌>灌注减少心肌>灌注缺失心肌[(-5.78±6.23)%比(-4.37±6.60)%比(-1.21±4.77)%,P<0.05];PPCI术后1周心肌MPS与术后1周、术后3个月LPSS均呈正相关(r=0.47、0.58,P<0.001);2名评估者对心肌灌注评分一致性较好(Kappa=0.785,P<0.05)。结论 AMI患者PPCI术后心肌灌注水平与心肌收缩功能相关,可预测心肌收缩功能恢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超声心动描记术 造影剂 心肌再灌注 心肌收缩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17
作者 周学才 潘春勤 +1 位作者 张博 莫艳霞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6期1126-1128,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7年5月至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416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根据其是否行PCI治疗将其分为观察组(n=264)和对照组(n=152...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7年5月至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416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根据其是否行PCI治疗将其分为观察组(n=264)和对照组(n=152),收集其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心功能指标、病变血管情况等资料,并进行2年随访,比较PCI治疗与普通药物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冠心病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PCI治疗后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经2年随访共有134例(32.2%)患者死亡,其中观察组63例,对照组71例,观察组患者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猝死及急性心力衰竭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年龄、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心绞痛、LVEF、病变血管支数均与冠心痛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相关。【结论】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行PCI治疗可显著减少患者病死率。年龄、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史,有心绞痛症状,LVEF、病变血管支数是决定其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并发症 心力衰竭/并发症 心室功能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介入治疗与直接介入治疗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林青 万征 +9 位作者 李晓春 张文娟 蔡衡 于向东 李永乐 张殿芬 周炎 程晔 孙跃民 黄灿亮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72-375,共4页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静脉溶栓治疗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直接PCI的临床疗效。方法:125例发病12h内且无溶栓禁忌证的初发AMI患者根据处理措施分为溶栓加PCI组(47例),静脉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或尿激酶溶...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静脉溶栓治疗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直接PCI的临床疗效。方法:125例发病12h内且无溶栓禁忌证的初发AMI患者根据处理措施分为溶栓加PCI组(47例),静脉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或尿激酶溶栓后行冠状动脉造影(CAG),以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法评估,进行补救或延迟PCI;直接PCI组(78例),进行直接PCI。对两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率、支架植入成功率和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及PCI后4周超声心动图测定的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比较。结果:到达导管室时IRA已达TIMI3级血流者27例,其中溶栓加PCI组19例(40.4%)高于直接PCI组的8例(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IRA支架植入术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期间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术后4周左心室功能溶栓加PCI组LVEF为(59.8±7.3)%,高于直接PCI组的(51.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溶栓加PCI组PCI术前已达TIMI3级血流者4周后LVEF明显好于直接PCI者(P<0.05)。结论:静脉溶栓联合介入疗法治疗AMI早期IRA再通率高,更有利于保护左心室功能,并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是值得考虑的AMI早期再灌注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急性病 血栓溶解疗法 静脉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下载PDF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及支架置入术对左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耿庆信 张兴华 +3 位作者 朱兴雷 唐元升 邵建华 郭文彬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3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及支架置入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2 2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至少有一支一处大于 5 0 %狭窄的冠心病患者行PTCA及支架置入术 ,手...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及支架置入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2 2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至少有一支一处大于 5 0 %狭窄的冠心病患者行PTCA及支架置入术 ,手术前后分别用二维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指标。结果 :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左室射血分数 (LVEF)、E峰、E/A、E峰减速度 (Edc)均升高 ,A峰降低。结论 :PTCA及支架置入术治疗冠心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冠心病 左心功能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磷酸肌酸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彭志坚 蔡建生 +2 位作者 章少波 李继锋 聂明卿 《河北医学》 CAS 2010年第6期662-664,共3页
目的:评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磷酸肌酸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与治疗组(20)。治疗组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PCI术前后采用磷酸肌酸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术后1h心电图ST... 目的:评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磷酸肌酸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与治疗组(20)。治疗组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PCI术前后采用磷酸肌酸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术后1h心电图ST段抬高总和回落百分比(sumSTR)、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峰值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CK-MB峰值低于对照组(P<0.05)。sumSTR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PCI后4周无论治疗组还是对照组LVEF均比3d时有明显改善(P<0.05),4周时治疗组LVEF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围术期静脉应用磷酸肌酸注射液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左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左心功能 磷酸肌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